西湖倾笔墨,羽鹤伴梅花——北宋诗人林逋的诗意人生

合集下载

咏梅诗词鉴赏 山园小梅

咏梅诗词鉴赏 山园小梅

咏梅诗词鉴赏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酷爱梅花,隐居西湖孤山,妻梅子鹤,终身不仕。

他爱梅咏梅,实际上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的思想性格的表现。

《山园小梅》是他咏梅诸作中的佳品。

首联用众芳烘托梅花,极写梅花傲雪的品格与风韵。

“独”、“尽”二字,力透纸背,不仅渲染了梅花生活的独特环境,而且突出了梅花不同凡响的气骨。

“占尽风情”,更是写出了梅花在冰雪映衬中独有的天姿国色。

颔联乃咏梅千古名句,它的突出特色就是描绘出了一幅意境澄澹高逸的溪边月下梅花图。

画中的核心意象是疏瘦横斜的梅枝,上方是黄昏时朦胧的弦月,下面是清澈浅底的溪水,斜出的梅枝在月色的照映下其倩影静卧水中,而那从花蕊中飘送出来的清香,溶在月色中,化在清水里,浸香整个画面。

月照梅枝,水映梅影,梅使水更清、更美,使月更幽、更风致;水、月又使梅更显得神清骨秀,幽独超逸,高洁端庄,风韵奇绝;暗香在其间流动、浸透,使月美,使水香,更显出梅的圣洁灵魂。

梅、水、月、香融为一体,构成静谧、澄澹、高逸的意境,令人无不心醉神往。

此联所本乃五代后唐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仅只将“竹”“桂”改为“疏”“暗”,而梅花的神韵奇出,足见林逋点化诗句之神功。

颔联是正面描写,颈联则是侧面烘托。

霜禽,白色的冬鸟,粉蝶,春天的花迷,一个洁白,一个轻盈,这本身就是对梅花的美的烘托。

但诗人更在“爱”字上下力。

霜禽极想亲近,却不敢立即妄动,只得心怀敬意“先偷眼”;粉蝶迷花如痴,却天生入不得冰雪天地,如知梅花仙姿,必定要遇思断魂。

一个敬而不敢,一个爱而不得,虽有不同,却都是销魂落魄。

这就力度极强地烘托了梅花的清高与奇美。

林逋不仅熟悉梅的琼姿神韵,清高气骨,而且深知梅的素静禀性。

诗人唯恐人们冒犯了梅花,所以在尾联里禁不住站出来告诫人们,在恬静的山林里欣赏高洁的梅花,只有“微吟”才合适,而“檀板”“金樽”则不需要,因为梅花不喜欢豪华热闹。

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原文|译文|作者简介《山园小梅二首》是七言律诗组诗作品,作者是宋代诗人林逋,从这组诗可以看出诗人和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山园小梅二首》原文宋代: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译文及注释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

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

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

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注释⑴暄(xuā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

⑵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疏影,指梅枝的形态。

⑶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

⑷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

根据林通“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

偷眼:偷偷地窥看。

⑸合:应该。

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

⑹狎(x iá):玩赏,亲近。

⑺檀(tán)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

这里泛指乐器。

金樽(zūn):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⑻绡(xiāo):生丝绸。

酥:酥酪一般的。

乾(gān):枝干。

⑼向背:面向和背对的姿态。

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

⑽日薄:日落。

从:任从。

甘:甘心。

林 逋《山园小梅》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林 逋《山园小梅》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林逋《山园小梅》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林逋《山园小梅》原文、赏析、表达什么思想情感?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908—1028),字君复,宋仁宗赐谥号和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刻志为学。

宋真宗景德年间,曾浪游江淮,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居二十余年,未尝入城市。

无妻无子,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四库全书》收《和靖诗集》四卷,《全宋诗》录其诗四卷又二十二句。

《山园小梅》是《和靖诗集》中的题名,《千家诗》与《宋诗纪事》将其改为《梅花》。

前者专指诗人自家花园里的梅花,而且诗中还提到了“小园”,所以原题确切一些。

后者泛指,将“小梅”中的“小”字,以及“小梅”的生长环境忽略掉了,对我们赏析这首诗是不利的,所以不取。

首联开门见山,歌颂山园小梅不畏严寒,独领风骚。

起句采用对比的方法写山园“众芳”都经不住严寒的考验,凋零了,只有梅花开得鲜艳明媚。

一个“独”字突出了梅花孤标傲世的品格。

次句写梅花占尽了山园中的所有风光,一个“尽”字表明其他的花都不在话下了。

颔联承上写小梅的“暄妍”与“风情”。

如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所说,这两句诗能“曲尽梅之体态”。

三句通过既清且浅的水中倒影,将梅花疏朗而瘦劲的枝干的形态活画了出来。

四句将月色朦胧中断断续续浮动着的梅花的香味表现了出来。

因为只有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梅花的幽香才会不受干扰,不受污染,人们对梅花的幽香,也才会格外敏感。

当然也只有像林逋这样超凡脱俗的人,才会在夜半欣赏梅花的香气。

颈联转用其他动物的反映来反衬梅花的美丽。

三句写白鸥、白鹭等水鸟见到梅花的美丽,也想飞来欣赏一番,但是又害怕有人,于是先偷眼侦察一番。

霜禽当为白鸥、白鹭等鸟羽为白色者,这些鸟一般都是水鸟,在西湖常见,林和靖还是非常熟悉的。

这些霜禽偷眼侦察有没有人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觅食,而不是为了欣赏梅花,但是将这一细节移作欣赏梅花用,还是很生动的。

梅妻鹤子林逋的故事读后感

梅妻鹤子林逋的故事读后感

梅妻鹤子林逋的故事读后感林逋这人可太有意思了,“梅妻鹤子”,光听这词儿就觉得他是个奇人。

以前就知道有些人爱花爱鸟,但像林逋这样把梅花当成妻子,把鹤当成儿子的,还真少见。

你说他得多痴迷梅花和鹤啊。

就像现在有的人是个超级猫奴或者狗奴,但和林逋比起来,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林逋住在那西湖孤山,每天和梅花、鹤相伴,远离尘世的喧嚣。

我想那地方肯定美极了,大片大片的梅花盛开的时候,像云霞一样,那些鹤在其间优雅地踱步或者展翅高飞。

他每天就赏梅逗鹤,写写诗,这种生活简直就像神仙一样自在。

从他的故事里,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在那个大家都忙着科举当官,追求功名利禄的时代,他就这么潇洒地转身,投入到自然的怀抱。

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也不在乎自己有没有荣华富贵。

这一点特别酷,就像现在那些放弃高薪工作,跑去山里隐居做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或者搞艺术创作的人一样。

而且他写的那些关于梅花和鹤的诗,肯定都是充满了真情实感。

他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而是真的把自己对梅花和鹤的喜爱,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感悟都融入进去了。

读他的诗,就好像能看到那孤山的美景,闻到梅花的暗香,听到鹤的鸣叫声。

不过我也在想,他这种生活虽然很令人向往,但不是谁都有勇气去过的。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有太多的诱惑和压力,要完全像他那样远离尘嚣,估计很多人都做不到。

但他的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时间去享受它,就像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去公园里看看花,喂喂鸽子,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也算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当一回“林逋”啦。

林逋这个“梅妻鹤子”的故事就像一股清泉,在我心里缓缓流淌,让我对那种简单、纯粹、充满诗意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

林逋《山园小梅》赏析

林逋《山园小梅》赏析

林逋《山园小梅》赏析●原文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背景简介林逋(967~1028),钱塘人。

北宋诗人。

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

正是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才能写出这首流传久远的咏梅绝调来。

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

《山园小梅》这首诗它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一首名诗。

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他的字叫做“和靖”,人们称他林和靖。

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非常喜欢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

他写了很多歌颂梅花的诗歌,其中《山园小梅》是非常突出的一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它是开在冬天和春天相临的时候。

“众芳摇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风景非常美好。

“占尽风情向小园”,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一开始就把梅花写得很不一般。

下面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

“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

所以他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这两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

后来南宋词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为词牌的名称写了两首歌颂梅花的词。

那么下面他接着写的“霜禽欲下先偷眼”,这个“霜禽”有两种说法:一个就是它是冬春时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种说霜是白的意思。

“霜禽”有人联系到林和靖他特别喜欢白鹤,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鹤,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

“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写得非常形象,特别是这个“偷眼”偷偷地窥看一下。

说这个“粉蝶如知合断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快活地要晕了。

古诗小隐自题翻译赏析

古诗小隐自题翻译赏析

古诗小隐自题翻译赏析《小隐自题》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林逋。

其古诗全文如下: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前言】《小隐自题》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写的是隐居的情趣。

前四句写景,以竹、树所绕,点出“吾庐”的清深之趣;对“鹤闲”“蜂懒”细致入微的描绘,烘托了诗人的闲适和情趣,可谓景中有人。

后四句转写诗人的活动,表达了其深爱渔樵的志趣。

这首诗以明畅如话的语言描绘了清幽闲静的隐逸环境,句句灌注着诗人愉悦自然、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闲静淡远的境界。

【注释】酒病:酒后困乏。

开卷:读书。

春阴:春天的阴凉。

怜:喜爱。

樵渔:渔父樵夫,这里指隐于水边林下的隐士。

【翻译】我的茅舍周围被竹林树木围绕,清净幽深也不乏趣味,仙鹤久久地站在水边,蜜蜂也很少采蜜都慵懒闲适。

因为喝酒和身体不好的缘故我已经很少再看书了,春天的时候就去锄锄地。

想起以前很喜欢的画作,画的多半是砍柴和垂钓的情景。

【赏析】情调轻松活泼,笔姿新颖,语句清丽。

“鹤闲”一联写“鹤”之“闲”,“蜂”之“懒”,实际是用一种拟人化的以境写人的方法,来描写自己悠游的生活和心情。

颈联中写“春阴”入“锄”,将“春阴”写得颇为灵动传情,比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更富诗意。

正如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所评:“咏之令人忘百事。

因为古图画中常常描绘樵夫渔夫的生活,隐士常以樵夫渔夫自喻,认为他们的生活是闲适的,而这正是隐士们向往的生活。

北宋初年的文人林逋,字君复,是当时杰出的山林诗人,多写隐居情趣,性好梅,以咏梅诗著称。

在哲学领域,丹顶鹤的神韵与OrG 老子哲学有相通之处。

中国古代的隐士往往以鹤为精神寄托,因而称贤人雅士为“闲云野鹤”。

林逋终生不仕、不商、不娶,过着“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的隐居生活。

他在杭州西湖孤山草庐周围种了大片的梅树,养了两只鹤,与梅鹤形影相随,心情淡泊平和,人称“梅妻鹤子”。

林逋(北宋)(山园小梅)赏析

林逋(北宋)(山园小梅)赏析

林逋(北宋)《山园小梅》赏析林逋简介:林逋(bu一声)被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梅妻鹤子。

林逋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钘、钏、镮、釴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

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今大茅岙)。

一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

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

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

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

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

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

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

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

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林逋饲鹤图[1]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州为上闻,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

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

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其中《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为思乡之作。

《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

故宫绘画馆藏有所书诗卷。

张岱在《西湖梦寻》说,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

山园小梅林逋读后感

山园小梅林逋读后感

山园小梅林逋读后感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一开篇就把这梅花的独特之处给写出来了。

你想啊,别的花儿都凋落了,就这梅花还开得热热闹闹的,在小园里那是独占鳌头,风情万种。

这感觉就像是在一场选美大赛里,其他选手都弃权了,梅花那是毫无压力地夺冠,而且还美得特别自信,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就自顾自地散发着魅力。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两句可太有名了。

这梅花的影子啊,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水里,就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那若有若无的香气呢,在黄昏的月光下悄悄地弥漫开来。

我每次读到这儿,就感觉自己好像也站在那个山园里,看着水里的梅影,闻着那淡淡的香气,都不敢大声喘气,生怕把这美好的氛围给破坏了。

这梅花就像是一个神秘的美人,悄悄地在那儿展现自己的美,不张扬却又让人无法忽视。

林逋这个人,一辈子和梅花作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我就想啊,他肯定是对梅花爱到骨子里了。

他通过这首诗,让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眼中梅花的那种高洁、清幽的品质。

现在的人啊,有时候为了一点小利益就争得头破血流的,哪有梅花这种独自美丽、与世无争的境界呢?读了这首诗,我就觉得自己也应该像梅花一样,不管周围环境怎么变化,都要保持自己的那份独特和美好。

哪怕别人都不理解,只要自己活得自在、活得有格调就够了。

而且啊,我觉得这梅花也告诉我们,美不一定是要花枝招展、大张旗鼓的,有时候那种含蓄的、淡淡的美反而更能打动人心呢。

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妻鹤子亦佳人(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妻鹤子亦佳人(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妻鹤子亦佳人(附音频版)诗坛轶事地点:杭州西湖上。

时间:可能是公元1010年的某个秋雨蒙蒙的午后。

湖面上一艘小船停泊着,船上身着一身白袍的中年男子正在垂钓,眼睛却虚虚地看着烟雾迷蒙中的白堤,那是白居易留下的工程。

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

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

疏苇先寒折,残虹带夕收。

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白袍男子吟哦着这首诗。

小船上有一张檀木方桌,桌子上几张写着字的宣纸被一方端砚压住一角,毛笔上的残墨犹存。

钓鱼线抖了一下,白袍男子慢慢收回吊杆,一条小鱼挣扎着被拉到船板上。

白袍男子小心翼翼地摘下钓钩,把鱼从船舷的另一侧送进了湖水里。

一只白鹤掠空而过,发出一声嘹亮的鸣叫。

白袍男子收起钓竿,小船掉头向孤山划去,方桌上面一张写着字的纸被风吹起,飘飘荡荡飞了出去,飘向湖面,主人瞄了一眼,理也不理,继续划动着船桨。

落在湖面的纸上显出“两岸青山”几个字,很快被湖水浸淫,模糊不见了。

上面那首诗叫《秋日西湖闲泛》,幸而当天来孤山的客人有心,记了下来,不然就如男子的其它诗一样,写完就扔了,这是他的习惯。

白鹤传来消息:家里来了客人。

这是白袍男子和小书童约好的通讯方法:只要有客人造访,小童就会把白鹤放出来。

白鹤找到主人,发出一声鸣叫后,盘旋一圈又回到孤山上那个种着梅花的院落。

白袍男子叫林逋,北宋诗人,他就住在西湖湖心的小山上。

这只白鹤就是他的儿子。

他还有一个娴静的妻子,那是一树梅花,种在院子里,后人以梅妻鹤子指代林逋林和靖。

由于诗的标签被文学史家贴给了大唐,宋诗一度以来被刻意忽略,仿佛宋只应该有词,又好像只有苏东坡、黄庭坚啥的才是宋诗大家,这是对宋诗重视不够的结果。

我们对林逋的兴趣从他的“恋物癖”开始。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一个人对着一树梅花犹如对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细细品味,看出她的风姿绰约,千姿百态,嗅着它的香味下酒,甚至与梅相狎相戏,这已经是古代很极品的恋物癖了。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翻译及赏析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翻译及赏析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译文雨打荷叶溅起一片水珠、可比明珠照苍璧;湖中太阳、恰似香奁收宝镜;荷花相次开去、仿佛云锦初织构出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

鸟在空中上下飞舞,鱼在水里游动吐泡,鱼鸟已习惯于逐堡歌追游人,嬉戏觅食了。

与友人豪饮,突然聚焦在“一饮千石”的友人身上。

遥想林逋那段风流的生活,现在鹤随人去。

林逋死后,上升仙界成为飞仙之长。

茅舍疏散的篱笆现在还是那里吗?松竹已经没有昔日的景色了。

不禁感慨当年,望湖楼看到水天一色的景色。

醉中休问,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期待的情人。

注释香奁(lián):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李商隐《骄儿诗》:“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

”宝镜:借喻太阳。

云锦: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横湖诗》:“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段,从教匹练写秋光。

”处士: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

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号西湖处士。

鹤随句:《诗话总龟》:“林逋隐于武林之西湖,不娶,无子。

所居多植梅畜鹤。

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

因谓梅妻鹤子。

”飞仙:《十洲记》:“篷莱山周回五千里,有圆海绕山,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往来,唯飞仙能到其处耳。

”望湖楼:《临安志》:“望湖楼在钱塘门外一里,一名看经楼。

乾德五年钱忠懿王建。

”桃叶:《古乐府》注:“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尝渡此,献之作歌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赏析《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是吟咏杭州西湖的词。

此词把自然美与人物美融合在一起来写。

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吟咏西湖美景。

开头三句写雨打新荷的声音。

林逋文言文及翻译

林逋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林逋,字君复,钱塘人。

幼孤,力学,尤好学诗。

及长,益自刻苦,不妄交游。

尝从吴越王钱俶游,俶奇其才,欲官之,逋辞不受。

归隐西湖之孤山,结庐读书,日与梅鹤为伍,人称“梅妻鹤子”。

逋性孤介,不喜与俗人为伍。

其诗多咏梅、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寓意高洁。

有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又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诗风清丽脱俗,颇得时人赞赏。

宋真宗时,召为太常博士,逋固辞不就。

仁宗即位,累官至给事中。

逋虽仕途不顺,然始终保持高洁之志,不染俗尘。

晚年隐居,以诗文自娱,所著《梅谱》传世。

逋卒,年八十有二。

仁宗闻之,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诏赠太子太保,谥曰“文忠”。

【翻译】林逋,字君复,钱塘人。

自幼丧父,勤奋好学,尤其喜爱诗歌。

长大后,更加刻苦努力,不轻易与人交往。

曾经跟随吴越王钱俶游学,钱俶对他的才华十分欣赏,想要任命他为官,但林逋拒绝了。

后来他隐居在西湖的孤山,建造书屋,读书自娱,每天与梅花和鹤为伴,人称他为“梅妻鹤子”。

林逋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他的诗歌多描写梅花和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寓意着高尚纯洁。

有诗云:“稀疏的影子横斜在清澈的水面上,淡淡的香气在黄昏的月光中飘动。

”又云:“梅花比雪还要白三分,而雪却输给了梅花的香气。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颇受当时人们的赞赏。

宋真宗时期,朝廷召他担任太常博士,林逋坚决辞谢不接受。

宋仁宗即位后,他连续升迁至给事中。

林逋虽然仕途不顺,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志向,不沾染世俗尘埃。

晚年隐居,以诗文自娱,所著《梅谱》流传于世。

林逋去世时,享年八十二岁。

宋仁宗听闻此事后,停止上朝三天,以示哀悼。

朝廷下诏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为“文忠”。

《水仙子·寻梅》鉴赏答案及译文注释

《水仙子·寻梅》鉴赏答案及译文注释

《水仙子·寻梅》鉴赏答案及译文注释《水仙子·寻梅》是由乔吉所创作的,此篇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仙子·寻梅》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仙子·寻梅》元代: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水仙子·寻梅》译文冬前冬后转遍了几个村庄,踏遍了溪南溪北,双脚都沾满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树丛中上下寻觅,都未见到梅花的踪迹,寻梅不遇,沮丧地立于山头,忽然一阵寒风吹来,不知从何处带来一阵幽香,蓦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后,那样淡妆素雅,俏然而立。

我顿时如遇梅花仙子一般,惊讶于她的清丽脱俗,沉醉于她的风华绝代。

然而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听到凄怨的笛声,便想到春天会尽,梅花也会片片凋落,此时淡淡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水仙子·寻梅》注释双调:宫调名;水仙子:曲牌名;寻梅:曲题。

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

孤山:此指杭州西湖之孤山,位处里外二湖之间,又名瀛屿,旧时多梅,是号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的隐居处。

缟袂(gǎomèi):白绢做的衣袖。

缟,白色的绢。

绡(xiāo)裳:生丝薄绸做的下衣。

绡,生丝织成的薄绸。

此处言“缟袂绡裳”,是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

“酒醒“句:是说醉卧梅下,因寒气侵袭而惊醒。

淡月昏黄:月色朦胧(空气中浮动着梅花的幽香)。

《水仙子·寻梅》创作背景乔吉一生不曾显达,甚至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其作品内容也因此而表现出一种消极厌世的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会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这首曲子就是作者这种心理的折射反映。

《水仙子·寻梅》赏析此曲头三句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程。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

林逋诗词赏析5篇

林逋诗词赏析5篇

林逋诗词赏析5篇林逋(?-1028年),字君复,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北宋诗人。

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有“梅妻鹤子”的美誉。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林逋诗词赏析,来欣赏一下吧。

山园小梅其二朝代:宋朝|作者:林逋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山园小梅二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

这首组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

作者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第二首诗首联写梅花像是剪碎的丝织品,自然且画不出来。

颔联写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受不住寒冷霜夜,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

颈联把“邻僧”和“俗客”对举,用以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

尾联描写落下的梅花打着走在江南路上吟诗者的马鞍,以此作结,饶有情趣。

这组诗着意写意传神,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极富神韵。

咏秋江朝代:宋朝|作者:林逋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

赏析宋代“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所著《咏秋江》一诗,堪称是吟咏芦花的千古绝唱。

诗曰“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诗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江景色。

鹭鸶安详地在苍茫的沙滩上打盹,水面上连一丝涟漪都没有,一片芦花被刚刚下过的雨冲洗得格外白净,缕缕炊烟自渔船上徐徐升起……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朝代:宋朝|作者:林逋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赏析林逋隐居杭州时,在西湖孤山结庐。

孤山之有孤山寺,这是他常常喜欢登览的胜地。

该写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内饱览山上风景。

诗以素淡的笔触,描绘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神幽寂的意境。

而这种境界,正是林逋这位幽人(隐士)所眷恋的。

秋日西湖闲泛林逋赏析

秋日西湖闲泛林逋赏析

秋日西湖闲泛林逋赏析《秋日西湖閒泛》林逋宋代林逋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

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

疏苇先寒折,残虹带夕收。

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作者简介(林逋)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

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

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

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

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1028年(天圣六年)卒。

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秋日西湖閒泛》林逋翻译、赏析和诗意《秋日西湖閒泛》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中文译文: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

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

疏苇先寒折,残虹带夕收。

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林逋在秋日西湖上闲泛的景象。

水气和山影交织在一起,苍茫的秋天已经到来。

林逋深深地喜欢看到深林中的寺庙,而岸边的宁静使他不舍得移动船只。

疏疏落落的芦苇已经开始凋零,残留的彩虹随着夕阳的收敛而逐渐消失。

林逋不知道自己的住处在何处,但他的归心激发起了他写渔歌的兴致。

赏析:这首诗以西湖秋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林逋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的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氛围。

水气和山影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苍茫的感觉,暗示着秋天的来临。

其次,林逋喜欢看到深林中的寺庙,表达了他对宁静和宗教信仰的向往。

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宁静的珍惜。

接着,诗中描绘了疏疏落落的芦苇和残留的彩虹,暗示着秋天的渐渐来临和夕阳的西下。

疏苇先寒折,残虹带夕收,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时光流转和季节更替的感慨。

最后,诗的结尾表达了林逋对归乡的思念和对渔歌的向往。

梅花 - 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梅花 - 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梅花/ 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作者:佚名
此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非常郁闷。

作者:佚名
古人吟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林逋的《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洁白如,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林逋:西湖倾笔墨,羽鹤伴梅花

林逋:西湖倾笔墨,羽鹤伴梅花

林逋:西湖倾笔墨,羽鹤伴梅花西湖倾笔墨,羽鹤伴梅花喜欢梅花,平时看见咏梅的佳句总会背记下来,最先背诵的自然是毛主席的那首“她在丛中笑”,以及下面作为注释用的,叫“反其意而用之”的陆游词。

八十年代,邮政部发行了一套梅花邮票,在同时发行的首日封上印有两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于是,又知道了这“梅妻鹤子”的林逋。

不过,除了这四个字及两句诗,对林逋是一无所知,很长时间来,连他是北宋还是南宋都没弄清楚,甚至还以为他是南宋遗民,为躲元人而当隐士呢。

好笑哈。

林逋,字君复。

浙江杭州人。

北宋著名诗人。

少孤力学,不为章句。

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

初游历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源之孤山,十二年足不及城市。

不娶无子,种梅养鹤,自谓“梅妻鹤子”。

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

逋尝自为墓于其庐侧。

年六十二卒,州为上闻,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杭州旧时称钱塘,那可是一等一的繁华大城市,远非本山那铁岭可比,柳永《望海潮》一词中那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便是此地。

这里山明水媚、钟灵毓秀,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沉醉痴迷、流连忘返。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日出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日落则“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当时纷纷来此当“钱漂”之人,如果按人口比例来算的话,想必远比现在的“北上广漂”要多吧。

但林逋作为有正式户口的杭州人,却远离这金翠耀目.罗绮飘香之繁华地,“结庐西源之孤山,十二年足不及城市”,换句话说,就是主动去延庆大山中买了块地,盖了个草屋住下,那儿没有网络,不通公交,他过上了几不知王府井在京城何方的隐士生活,而且一去十数年不曾下山。

林逋所处的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最富庶之时,据说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百分之八十。

时值“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经宋前期几位英主的经营,杭州早已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东京梦华录》中有载:“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戸珠帘。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

观梅有感原文,翻译,赏析

观梅有感原文,翻译,赏析

观梅有感原文,翻译,赏析观梅有感原文,翻译,赏析1观梅有感作者:刘因朝代:唐朝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翻译:①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bǖ)。

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终身不仕,亦终生未婚。

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二十年足迹不涉城市。

因喜植梅养鹤,故有“梅妻鹤子”之称。

古人称像林逋这样的有德才而隐居的不仕者为处士。

②元:同“原”。

赏析:北方战乱初定,春风吹落梅树枝叶上的尘埃,经冬的梅花今又开放,不由得联想到以爱梅著称的林逋。

或许这北方的梅花,在经历了战争烽烟后,也梦想着能够植根于林逋的孤山梅园中吧?后两句则宕开一笔,先是担心江南春色已减,西湖之梅恐已衰歇。

但转念一想,只是借助梅花以发感慨罢了,梅花的盛衰并不是自己真正关心的,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对江南美好河山沦入蒙古统治者之手的悲慨。

观梅有感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观梅有感元代:刘因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译文: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春风吹落蒙在梅树枝叶上的尘沙,不由得联想到以爱梅著称的’林逋。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今后的江南怕再无往日春色,我的心怎能只把梅花牵挂!注释:东风吹落战尘沙(shā),梦想西湖处士家。

东风:春风。

战:形容纷纷落下。

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之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世称“梅妻鹤子”。

其咏梅诗《山园小梅》传诵于世。

处士,隐士。

只恐(kǒng)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恐:担心。

减:指春天将要消逝。

元:通“原”。

赏析:此诗首句用“东风吹落战尘沙”隐喻宋室灭亡;次句以“梦想西湖处士家”,借林逋的故事暗写故国之思;第三句一个“恐”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担忧,而“江南春意减”则暗叹江南备受摧残;第四句点明作诗的深意与梅无关。

全诗以观梅而有感,而引发联想,但全文的主旨都与眼前盛开的梅花无关,这样言此物写彼物的手法,让情感更加深厚而沉重,曲折中见深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张屹
喜欢梅花,平时看见咏梅的佳句总会背记下来,最先背诵的自然是毛主席的那首“她在丛中笑”,以及下面作为注释用的,叫“反其意而用之”的陆游词。

八十年代,邮政部发行了一套梅花邮票,在同时发行的首日封上印有两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于是,又知道了这“梅妻鹤子”的林逋。

不过,除了这四个字及两句诗,对林逋是一无所知,很长时间来,连他是北宋还是南宋都没弄清楚,甚至还以为他是南宋遗民,为躲元人而当隐士呢。

好笑哈。

林逋,字君复。

浙江杭州人。

北宋著名诗人。

少孤力学,不为章句。

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

初游历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源之孤山,十二年足不及城市。

不娶无子,种梅养鹤,自谓“梅妻鹤子”。

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

逋尝自为墓于其庐侧。

年六十二卒,州为上闻,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杭州旧时称钱塘,那可是一等一的繁华大城市,远非本山那铁岭可比,柳永《望海潮》一词中那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便是此地。

这里山明水媚、钟灵毓秀,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沉醉痴迷、流连忘返。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日出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日落则“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当时纷纷来此当“钱漂”之人,如果按人口比例来算的话,想必远比现在的“北上广漂”要多吧。

但林逋作为有正式户口的杭州人,却远离这金翠耀目.罗绮飘香之繁华地,“结庐西源之孤山,十二年足不及城市”,换句话说,就是主动去延庆大山中买了块地,盖了个草屋住下,那儿没有网络,不通公交,他过上了几不知王府井在京城何方的隐士生活,而且一去十数年不曾下山。

林逋所处的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最富庶之时,据说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百分之八十。

时值“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经宋前期几位英主的经营,杭州早已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东京梦华录》中有载:“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戸珠帘。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这些我们在读宋词时,也是可以感受得到,难怪现代之人如果想穿越,必是想去这时的大宋,融入这人物繁阜,寻欢行乐的好时光。

作为这个时候的士子,按正常的思维肯定如范仲淹、晏殊这些人一样,通过科举进庙堂。

但这林逋却不是,他选择的是避世,在游历了江淮好山色之后,便在西湖孤山隐居,他一生都没有出仕做官,也没有娶妻生子,“梅妻鹤子”地在美妙的自然景致中,享受着那远离尘嚣的清新超逸;离群索居,安贫乐道而终其一生。

这点不仅在后世也没人想明白,即使是当时也属奇葩一枚,走的不是寻常路嘛,如果说他是效前朝那“终南捷径”而隐,然最终目的还是养其名为扬其名,以此来达到闻达上廷,博一个好的位置,真正眷恋山林、矢志不移者寥如晨星,而林逋却是真名士,真隐士,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终身不仕。

要说他是看不惯尘世和官场的黑暗市侩,以当时被范仲淹说的那“政通人和”之情,似乎也缺少说服力。

但他的影响在当时是非常大的,很多居官之人都愿意同他交善,如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都十分敬佩他的为人,又非常喜爱他的诗歌。

于是他们不辞公务繁忙,前去与他唱和,并拿出俸银为他重新修建新的宅院。

同时他与当时的名士范仲淹、梅尧臣也有诗唱和。

从这里我们这足见他的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力。

在历代歌咏梅花的诗歌中,他的一首《山园小梅》是最显其功力的佳作,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句,唯美的意境和朦胧的意象,赢得了多少人的感叹;就
咏梅来说,是无人出其右。

另外,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体味出林逋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仙风道骨。

其实这两句诗是化用五代南唐江为吟咏月桂的诗句,原句为:“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林逋在孤山上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据说当62岁的林逋在傲雪的梅花中,永远闭上了那双看透纷纭世界的眼睛时。

他豢养的白鹤围着他的坟墓悲鸣三天三夜后,也绝食而死,孤山上的梅树亦二度重开。

对林逋的隐士情结后世论者甚多,但观史上那无论是南山赏菊之陶渊明,还是山中宰相陶弘景,抑或是烟波钓徒张志和,都曾出仕做过官,只是对官场生厌后才选择了避世当隐士,而这林逋没当过一天的官,如何能从一开始便走上了这条路,真是让人疑惑。

后世之人力图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答案。

据说,明代诗人陈嗣初曾经接待一个自称是林逋十世孙的人,并不说什么,只是拿出《宋史·林逋传》来让他读,读到“和靖终身不娶,无子。

”这一句的时候,来客不禁默然。

陈嗣初大笑,赠了一首七绝给他:“和靖先生不娶妻,如何后代有孙儿?想君自是闲花草,不是孤山梅树枝。

”以此看来,还有人敢冒充林逋后代,按说林逋无妻无子世人尽知,缘何有人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韪?难道是目不识丁的泼皮无赖?不会,能拜访诗人的定是文人,林逋之事是绝对知道的,内中定有隐情!
突发奇想,那个写“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林升,不也是姓林,不也是浙江人吗,不也是才高八斗,有个性的士子吗?会不会也是林逋的几世孙啊。

后来一想,不会哈,赵构定都杭州,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勒令山上所有寺院宅田墓坟都必须迁出,却唯独保留了林逋的坟墓。

所以,要是他是林逋的后人,应该感激才是,断然不会写出那讽刺之诗滴。

但我对林逋有后人却是有几分相信的。

明人张岱在《西湖梦寻》曾记载说:元朝时,林逋的坟墓曾被僧人杨真伽盗掘,他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必有许多陪葬宝物,但他挖开林逋的坟墓,竟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

文人将砚随葬这个可以理解,这是士林本色;然而一支玉簪伴身就有点蹊跷了,虽说宋时男子也束发,也用簪,但毕竟不会是心爱之物,只是一寻常妆饰之物耳,如香囊类一般,远不如自己的随身衣物或重要人员的馈赠之物来得重要,或者是自己所爱的珍藏。

所以,可以想象,这玉簪对林逋来说,绝对是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

终身不娶,亦无绯闻的林逋是否也有铭心刻骨的爱情经历?对此正史野史都无记载。

但我们从他的诗作中,可以探窥出端倪。

《全宋词》只收录了林逋的三首词。

一首是写梅花,一首是写春草,而第三首则让我们大跌眼镜,那是一首写爱情的《长相思》,真让人没想到,这看似了无羁绊的林逋,竟有此一咏三叹,情深韵美,忧伤动人的爱情诗作。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对这首诗的解读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这是一首以女子口吻道出的爱情诗,只是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它竟然出自超然物外的林处士之手,这便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所以我觉得,应该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林逋肯定是经历过一段不为人所知的生死恋情。

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心爱之人弃他而去后,心灰意冷,誓志不娶,以致抱着心上人的玉簪,含泪九泉。

这个弃他而去之人才是林逋心中真正的“梅妻”,可以想象,湖山之畔、放鹤亭边,风寒雪浓,梅树芳艳。

无不肖似伊人的面容;她含情欲语、莞尔一笑。

在那千万朵梅花的笑
颜之中,林逋伫立于瑟瑟寒风,期盼着她的归来。

宋人有诗云:“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梅花原本百花之一,可就因为认识了林逋,惹得后世的诗人竞相思慕,吟咏不绝。

是啊,林逋和梅花,你说不上是谁因谁而名,人生之最难得者便是情投意合、心心相映。

除却青山绿水,最与林逋相宜相合者,定然要数他心中的“梅妻”吧。

由是,我想起前不久写的一篇有关雪帅彭玉麟的文章,他为心爱“梅姑”,即使是在同太平军血战之日,仍坚持每天画梅花,咏梅花。

终四十年完成为其画万幅梅花的心愿,事了拂衣去,万幅梅花心。

这点雪帅同林前辈是心心相通的,所以他说:“前身许我是林逋,输与梅花作丈夫。


抬头看夕阳衔山,余辉染红落叶,现在已近深秋了,微风中片片落叶在寒风轻舞飞扬,虽然离梅花的花期还有一段时间,但我在想象着那西湖畔,孤山上,林逋心怀那永远的“梅妻”,在凄清的月光中,在万树梅花下,嗅着那阵阵袭来暗香,徘徊的孤寂身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