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育活动《不能吃的糖果》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能吃的糖果》2篇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能吃的糖果》 (2)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能吃的糖果》 (2)精选2篇(一)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有毒食物的概念,学会辨认不安全的食物。
2.培养幼儿对自己的安全负责的意识,学会拒绝不安全的食物。
3.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掌握正确使用紧急电话号码。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玩具食物、标志牌。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PPT。
3.教具:紧急电话号码卡片。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毒食物。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有毒食物图片,例如药品、清洁剂等。
引导幼儿谈论并回答问题,了解有毒食物的危害。
2.正文:(1)教师播放PPT,向幼儿展示一些看起来很美味但却有毒的食物图片,并解释为什么它们是有毒的。
(2)教师拿出一些玩具食物,包括可口的糖果和有毒的食物(用标志牌做标记)。
教师鼓励幼儿观察,提问:“你能分辨出哪些是有毒的食物吗?”并引导幼儿找出有毒食物。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告诉他们这些有毒食物不能吃,应该远离它们。
3.拓展:(1)教师向幼儿演示拨打紧急电话的方法,并解释什么情况下需要拨打紧急电话。
教师发放紧急电话号码卡片,并请幼儿带回家并告诉家长。
(2)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在紧急情况下拨打紧急电话的情景。
4.总结:教师向幼儿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强调不要随便吃不认识的食物,要记住紧急电话号码。
5.教学反思:这节课引导幼儿认识有毒食物并学会拒绝它们,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通过生动的教学图片和实物,让幼儿直观地理解了有毒食物的危害。
同时,教师注重实施了拨打紧急电话的方法,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紧急情况。
整体上,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能吃的糖果》 (2)精选2篇(二)教案:教材:《不能吃的糖果》课时:1课时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危险食品并学习不吃它们的原因;2.学习安全饮食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3.学会辨认食品的安全与危险。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糖果虽然好吃,但并不是所有的糖果都可以吃。
2.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的认知。
3. 教育幼儿遇到不认识的东西不要随便吃,要找大人求助。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不是所有的糖果都可以吃。
2. 让幼儿学会遇到不认识的东西不要随便吃,要找大人求助。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为什么不能吃陌生的糖果。
2. 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不吃陌生糖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陌生的糖果,最好是外观诱人但是不能吃的。
2. 准备一些关于糖果的图片,用于引导幼儿认知。
3. 准备一些关于不能吃糖果的原因的资料,用于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幼儿展示糖果,引导幼儿说出糖果的特点,如甜、好吃等。
2. 讲解:向幼儿讲解为什么不能吃陌生的糖果,强调吃了陌生糖果可能会生病,甚至危及生命。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向幼儿展示陌生糖果的危害,如用糖果模拟中毒、生病等情况。
4. 互动:让幼儿参与进来,提问他们对于陌生糖果的看法,引导他们说出不吃陌生糖果的原因。
5. 总结:强调不吃陌生糖果的重要性,让幼儿深刻理解并记住这个原则。
6. 拓展:向幼儿讲解在遇到陌生糖果时,应该如何寻求帮助,如找大人、打电话报警等。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学到的内容,加强家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展示陌生糖果和讲解相关知识,让幼儿了解了为什么不能吃陌生的糖果。
在互动环节,幼儿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问题,这说明他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幼儿对于陌生糖果的警惕性不高,容易受到诱惑。
这让我意识到,仅仅通过讲解和演示还不足以让幼儿深刻理解不吃陌生糖果的重要性。
七、教学改进:1. 在讲解环节,增加生动的故事案例,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不吃陌生糖果的原因。
2. 在互动环节,设置情景剧,让幼儿扮演角色,亲身体验不吃陌生糖果的过程,增强他们的认知。
3. 在实际操作环节,增加模拟演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拒绝陌生糖果,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一、教学目标:1.理解不能任意吃进口的糖果;2.认得糖果的种类,辨别有毒或不适合本身食用的糖果;3.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有学习保护本身的本领。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引入活动(5分钟)老师拿出一颗红色的糖果,和孩子们共享这是一颗“不能吃的糖果”,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到孩子们对不同颜色、形状或品牌的糖果有爱好,老师告知孩子们今日要学习什么样的糖果不能吃,从而引起孩子们的爱好。
2.故事教学(10分钟)老师讲一个关于“不能吃的糖果”的故事:小明的爷爷为他带了一盒糖果,其中有一种颜色红色的小球状糖果看起来很好吃,小明想把它吃掉但爷爷告知他这个不能吃。
小明认为这很古怪,问爷爷为什么他不能吃。
爷爷告知他这是一种“不安全”的糖果,可能会让他生病,由于它包含有毒物质,而可能会危及他的健康。
这个故事教给孩子们有些糖果是不能吃的,老师激励孩子们有古怪心,可要有本身的安全意识。
3.辨别糖果(10分钟)老师拿出一些实物糖果,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些糖果的样子、品牌、颜色、味道等特征,了解各种糖果的名称和特征。
引导孩子们讨论哪些是不能吃的。
问孩子们等读正确的文字处理,为什么糖果不能吃,实在是为什么,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本领。
4.游戏辨别(10分钟)糖果归类游戏是辨别糖果的有效方法之一、老师可将糖果分类,在彩色纸上标注针对不同糖果颜色、形状等特点的标签,供孩子们选择不同的糖果,并告知孩子们糖果有区分的标准,有不安全标识等。
孩子们依据标签,把不同的糖果分类存放。
老师也可给孩子们发牌子,让孩子们模拟找寻糖果并归类,提高学习爱好。
5.同学互动(10分钟)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看哪些糖果可以吃,哪些糖果不可随便吃。
作为老师们的引导,供给一些糖果,问孩子们哪些糖果可能会让他们生病,然后告知孩子们正确的处理方法。
孩子们还可以相互交换他们关于不同种类糖果的学问,让孩子们学习到学问的另一个角度。
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2篇
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 (2)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 (2)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让幼儿认识到一些糖果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提高选择健康食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安全意识?2. 学习认识一些对身体不好的糖果。
3. 讨论健康糖果的特点和选择。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辣糖、柒仁糖等一些对身体不好的糖果。
2. 图片:苹果、葡萄等健康糖果。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通过问题和图片引导幼儿进入主题:“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糖果吗?你们知道有一些糖果是不能吃的吗?”2. 教师展示一些对身体不好的糖果的图片或实物:“你看,这些糖果我们不能吃,因为它们对我们的身体不好。
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危害吗?”探究活动:3. 与幼儿讨论对身体不好的糖果的危害:辣糖会伤害我们的嘴巴,柒仁糖会伤害我们的牙齿等。
4. 教师展示健康糖果的图片:“这些是健康的糖果,比如苹果和葡萄。
它们不仅好吃,而且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
”5. 与幼儿讨论健康糖果的特点:新鲜、清爽、多汁等。
6. 教师指导幼儿分辨和选择健康的糖果:“小朋友们,当我们想吃糖果的时候,我们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健康的,我们可以选择吃苹果、葡萄等新鲜的水果,对我们的身体更好。
”总结活动:7. 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些对身体不好的糖果和健康糖果的特点,我们要记住不能吃对身体有害的糖果,要多吃对身体有好处的糖果。
”8. 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和分享自己对安全和健康的想法。
【教学延伸】1.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健康糖果,比如水果沙拉或水果冰淇淋。
2. 班级可以组织观察野外蔬果的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选择健康食品的过程。
【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糖果安全和健康的理解程度。
2. 在教学结束时与幼儿互动,了解他们对今天内容的掌握情况。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以下知识:1.了解有些糖果不能吃。
2.学会区分能吃的糖果和不能吃的糖果。
3.提高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认识和意识。
4.通过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明确掌握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危险。
教学内容不能吃的糖果•糖衣药片。
•有害糖果(指假糖果等)。
•过期糖果。
•没有包装的糖果。
教学方法1.通过看图判断,帮助学生认识不能吃的糖果。
2.通过播放讲故事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害糖果的知识,认识危险。
3.通过制作食品包装盒,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到不能吃的糖果存在的危险性。
4.组织游戏,通过分类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区分能吃的糖果和不能吃的糖果,提高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
教学过程1.教师先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不能吃的糖果,并向学生强调吃错糖果的危害。
2.接着,教师为孩子们制作食品包装盒,并将不能吃的糖果放入其中,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到不能随便吃糖果的危险性。
3.之后,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分类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分类的方式理解能吃的糖果和不能吃的糖果之间的差别。
4.最后,教师引导孩子们自由发言,让孩子们回顾学习的内容,强化对于不能吃的糖果的认识,并让孩子们反思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危险。
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在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避免出现任何的安全事故。
2.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应该说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3.在制作食品盒包装的时候,应该更加细心仔细,避免设计选材上的不当等问题。
4.在分类游戏中,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参与到游戏中。
总结本次《不能吃的糖果》的课程设计,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不能吃的糖果,提高孩子们对于安全知识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细节,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呵护和关爱。
2023年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精选3篇)
2023年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精选3篇)课程名称:安全教育年级:小班学期:下学期课时数:3教案一:认识不可食用的糖果目标:让学生了解哪些糖果是不能吃的,学习正确对待糖果的方法。
材料:各种糖果图片,电子白板,宣传标语卡片。
步骤:1. 导入:向学生展示各种糖果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是否可以食用。
2. 介绍:解答猜测并解释哪些糖果是不能吃的,包括外表看起来像药丸的糖果、散发刺鼻气味的糖果等。
3. 活动:播放安全教育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类糖果的外观特征和危害。
4. 讨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不可食用的糖果,并讨论为什么它们是不能食用的。
5. 制作宣传标语:让学生利用纸张和彩笔制作宣传标语,警示人们不要随便吃糖果。
6. 总结: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的宣传标语,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教案二:与家长分享安全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与家长分享不可食用的糖果的知识,增加家长对小孩安全的关注。
材料:家长通知单,胶水,彩纸。
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将上节课学到的糖果知识与家长分享。
2. 制作家长通知单:学生使用彩纸和胶水制作家长通知单;在通知单上写上分享的糖果知识和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糖果。
3. 分享:学生将制作好的家长通知单带回家分享给家长。
4. 讨论:下一堂课开始时,与学生讨论他们与家长的分享情况,并鼓励他们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更加安全地对待糖果。
5. 总结: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与家长的讨论内容,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教案三:制作安全糖果目标:让学生学会制作安全糖果,增加对糖果的认识,提升对食品安全意识。
材料:果冻粉、水、糖果模具、搅拌棒。
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两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谁知道如何制作安全糖果。
2. 示范:老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制作安全糖果,包括将果冻粉倒入水中搅拌,然后将搅拌好的液体倒入糖果模具中。
3. 指导:让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糖果,老师在边指导边帮助学生。
小班教案小班安全教育活动不能吃的糖果,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小班安全教育活动不能吃的糖果,小班教案教案:小班安全教育活动——不能吃的糖果一、教学内容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品,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2. 行为目标:培养幼儿遵守安全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品,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2. 培养幼儿遵守安全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品,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和遵守安全规则,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有毒、有害物品实物或图片、糖果实物或图片、安全规则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品和糖果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讲解有毒、有害物品的特点和危害,以及如何避免误食。
同时,展示正确的安全规则,让幼儿理解和遵守。
3.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讨论如何辨别有毒、有害物品和糖果,以及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寻求帮助。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毒、有害物品和糖果的图片,让幼儿判断它们是否可以食用。
同时,让幼儿说出自己遵守的安全规则。
5. 手工制作(5分钟)教师发放手工材料,让幼儿制作安全规则卡片。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幼儿正确掌握安全规则。
6. 展示与分享(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安全规则卡片,并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不能吃的糖果1. 有毒、有害物品2. 糖果3. 遵守安全规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辨别有毒、有害物品和糖果答案:有毒、有害物品(如药片、电池、剪刀等);糖果(如巧克力、棒棒糖等)2. 作业题目:说出自己遵守的安全规则答案:如不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随意触摸电器等。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糖果,知道糖果不能随便吃。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常见的糖果,知道糖果不能随便吃。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准备1.糖果图片若干2.糖果实物若干3.安全标志图片4.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a.教师出示糖果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糖果的名称。
b.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糖果?喜欢吃什么糖果?”2.基本环节a.教师出示糖果实物,让幼儿观察糖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b.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能随便吃糖果?c.教师讲解糖果不能随便吃的原因,如:糖果吃多了会蛀牙、发胖等。
d.教师出示安全标志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安全标志,知道糖果不能随便吃。
3.实践环节a.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糖果”游戏,让幼儿在教室里寻找隐藏的糖果。
b.教师引导幼儿找到糖果后,要告诉老师或者家长,不能随便吃。
b.教师强调安全意识,教育幼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五、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直观地认识糖果,知道糖果不能随便吃。
教学过程中,幼儿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2.在实践环节,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游戏,寻找隐藏的糖果。
但在游戏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于安全意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3.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安全知识。
但在实际生活中,幼儿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还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4.课后,教师应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
同时,教师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六、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饮食安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2.安全教育:教师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能吃的糖果》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能吃的糖果》教学目标通过《不能吃的糖果》这个故事,让小朋友们了解带有诱惑的食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危害性,以及正确拒绝并向成人寻求帮助的方式,培养小朋友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一本《不能吃的糖果》的绘本•各种模拟食品,如塑料葡萄、塑料蛋糕、塑料冰激凌等•纸和笔教学过程步骤一:介绍故事1.引导小朋友们坐好,听老师讲一个故事。
2.简单介绍绘本《不能吃的糖果》的内容,告诉小朋友们,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因为不听父母的话,误食了一些药,导致生病。
3.引导小朋友们思考:小女孩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放弃了应该吃的蔬菜,而吃了不能吃的糖果?步骤二:玩游戏1.准备好各种模拟食品,然后请小朋友排队,让他们轮流挑选一件食品放入自己的小袋子里。
2.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食品是否有像糖果一样的包装或者有诱人的颜色。
并鼓励他们识别其中的食品是否可吃,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3.完成之后,请小朋友们打开自己的小袋子,将食品拿出来,一起讲一讲这些食品是否是真正的食物,是否能够吃。
步骤三:讨论问题1.提问:小朋友们平时会在哪些场合遇到不能吃的食品?2.引导小朋友们思考:遇到不能吃的食品的时候,应该怎么办?3.着重讲解正确的做法:第一时间不要吃,及时向身边的成人求助,并听从他们的指示。
步骤四:总结1.讲解:对于小朋友们来讲,不能吃的食品并不只是糖果一类的甜品,还包括很多看起来、闻起来很好看的食物,因为它们可能添加了过多的糖分和其他有害物质。
2.总结:小朋友们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乱吃东西,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学反思1.故事引导: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应该仔细查看故事的内容,提前准备好介绍故事的方法和技巧,以此来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
2.教具准备:需要选择好模拟食品的种类,以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模拟食品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3.问题引导:需要详细的提问,不单单是提简单的问答。
要发散思维,让小朋友们围绕一个问题思考,并且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识别市面上常见的有毒有害糖果2.掌握正确的饮食观念,懂得拒绝食用有毒有害糖果3.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行动能力二、教学内容(一)通过图片和实物了解常见的有毒有害糖果通过展示常见的有毒有害糖果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这些糖果的外观特点,以及会带来哪些危害。
例如:涂有荧光粉末的糖果、裹有锡纸的糖果、有铅、汞等重金属物质的糖果等等。
(二)学习正确的饮食观念通过教学及互动形式让幼儿了解到一些常见的健康食物与不健康食物的区别,以及食物对身体发育的影响,告诉幼儿不要贪图一时的口感而食用有毒有害糖果。
(三)学习正确的拒绝方式当幼儿遇到赠送有毒有害糖果时,在保证礼貌的前提下要学会拒绝,教导幼儿可以用“我喜欢健康的食物”、“我对这些糖果过敏”、“我已经吃过甜食了”等方式拒绝接受,不让自己受到伤害。
(四)学习安全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互动形式,让幼儿认识到,在家、在幼儿园、在公园、在街上等不同的环境下,会遇到哪些安全问题,而这些安全问题又该如何应对和解决。
三、教学指导1.教材准备•涂有荧光粉末的糖果、裹有锡纸的糖果、有铅、汞等重金属物质的糖果等。
•健康食物与不健康食物的图片•能反应不同情景下安全问题的道具或游戏2.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课件多种形式介绍有毒有害糖果的外观特点;•通过讲述实际案例和生动的小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通过互动游戏,讲解有关安全、急救知识,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3.教学流程•通过图片和实物了解常见的有毒有害糖果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常见的有毒有害糖果,借助老师的讲解让幼儿理解这些糖果对健康的危害,培养幼儿拒绝不健康食品的意识。
•学习正确的饮食观念播放有关饮食健康方面的视频或图片,让幼儿了解哪些食物是健康的,哪些是有害的。
让幼儿通过图像形式,更好地理解。
•学习正确的拒绝方式让幼儿以互动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拒绝方法,演练会有所巩固。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一、教学目标1.使幼儿了解什么是好吃的糖果,什么是不能吃的糖果。
2.了解常见的不能吃的糖果有哪些,认识这些糖果对身体的危害。
3.提高幼儿的卫生意识,掌握如何保证自己食品安全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不能吃的糖果,了解对身体的危害。
2.掌握保证自己食品安全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认识不能吃的糖果(1)好吃的糖果好吃的糖果是健康、可安全食用的,甜美可口,让人口感愉悦。
(2)不能吃的糖果不能吃的糖果是不安全、不健康的,如含有色素和防腐剂等添加物,含有过多糖分的。
这些糖果不仅会使幼儿的身体受损,还容易引起牙齿蛀坏、发胖等问题。
下面列出一些常见不能吃的糖果:•彩色软糖、果冻等。
这些糖果中含有丰富的人工色素和防腐剂,可能对幼儿的身体造成危害。
•无包装的糖果。
无包装的糖果易受外界污染,可能带有细菌和病毒等危害,给幼儿的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超甜的糖果。
这些糖果容易让幼儿过量摄入糖分,引起牙齿蛀坏和身体发胖等问题。
2.保证食品安全幼儿需要了解如何保证自己食品安全,避免食用不能吃的糖果。
具体方法如下:(1)购买正规商家销售的糖果幼儿的家长要去正规商家购买有包装的并带有明确生产厂商信息的糖果。
避免购买无包装的糖果。
(2)不轻信陌生人的赠品幼儿要养成不接受陌生人的赠品的好习惯,避免因接受赠品而食用不能吃的糖果。
(3)保持个人卫生幼儿要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细菌、病毒等的侵入。
(4)家长监督幼儿的饮食幼儿的家长要监督幼儿的饮食,不允许幼儿食用含有过多糖分、色素、防腐剂等添加物的糖果。
四、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模型等形式展示好吃的糖果和不能吃的糖果,引导幼儿分辨。
•按照。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教案:不能吃的糖果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让小伙伴们认得到对身体健康不利的糖果,学习识别不能吃的糖果,把握正确的拒绝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糖果;2. 糖果的种类;3. 不能吃的糖果;4. 如何正确拒绝;5. 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育。
教学步骤:一、导入1. 欢迎每位宝贝来到课堂,与老师和小伙伴们一起度过欢快的时间。
2. 引导孩子回忆本身爱好吃糖吗?知道哪些糖果?爱好哪种颜色呢?爱好哪种味道呢?二、热身1. 给孩子们派发小糖果,让孩子们自由品尝小糖果,让孩子们感受到糖果的味道和口感;2. 引导孩子们口中练习说:“不能吃的糖果”。
三、讲解1. 介绍什么是糖果,种类有哪些,糖果的作用以及为什么不能吃太多糖果;2. 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些已腐烂的糖果,与孩子们一起察看和闻闻,让孩子们知道不能吃过期了的糖果;3. 介绍不能吃的糖果,如冰棒、口香糖、含气糖、辣条等等,让孩子们知道这些糖果对身体健康不利;4. 给孩子们看一些有毒的糖果的图片,让孩子们对这些不能吃的糖果加深印象。
四、练习1. 通过搭配实物、图片,让孩子们学习识别不能吃的糖果;2. 拿出一些已经开封或有缺陷的糖果,让孩子们集体辨认不能吃的糖果;3. 角色扮演:老师模拟持有不能吃的糖果的陌生人接近孩子们,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正确拒绝。
五、总结1. 要求孩子们将学习到的不能吃的糖果告知家长;2. 让孩子们口中再次说一遍:“不能吃的糖果”;3. 引导孩子们思考,假如看到身边的小伙伴吃了不能吃的糖果,我们应当如何帮忙他?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反思本次教学我认为还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1. 整个课程设计有些简单,需要更多互动形式的渗透;2. 小伙伴尤其小班年龄段对于某些概念还没有特别明确的理解,需要更多的讲解和引导;3. 交互环节可以呈现在合法、符合规定的环节上,使得能够引导孩子们在保护本身的同时保护他人。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课程名称:不能吃的糖果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糖果可能给我们身体带来伤害。
2.学会区分可食用和不能食用的糖果。
3.学会拒绝不能食用的糖果。
教学准备:
1.展示一些能够吃的糖果和不能吃的糖果。
2.一个糖果模型。
3.糖果模型的介绍,例如糖果模型中的成分、如何使用等。
4.做一个游戏的准备。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看一些展示的不能吃的糖果,并介绍:有一些糖果看起来非常漂亮,但它们可能会让我们生病或者受伤害。
比如,硬糖、棒棒糖、牙齿粘糖。
带着学生看一个糖果模型,让学生看看里面的成分。
介绍成分包括糖、颜色、防腐剂等。
让学生分别尝试吃可食用和不能食用的糖果,同学们辨别出可食用和不能食用糖果的
不同之处。
教师开始游戏,拿出一些可食用和不能食用的糖果,让学生辨别这些糖果是可食用还
是不能食用,学生需要通过选择“可食用”或:“不能食用”卡片来完成游戏。
教师总结,强调学生需要谨慎地选择糖果,避免食用过多的糖果,对身体造成伤害。
反思:
该教案能够让学生了解一些糖果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学习区分可食用和不能食用的
糖果,拒绝不能食用的糖果。
但是,该教案没有涉及到糖果的营养价值或营养含量,
也没有提到适量食用糖果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该教案,使其更加全面,更具有实用性。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糖果虽好吃,但不是所有的糖果都能吃,有些糖果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陌生人给糖果时能够拒绝并告诉大人。
3. 教育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时知道拨打急救电话。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不能吃的糖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难点:教育幼儿遇到陌生人给糖果时能够拒绝并告诉大人,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知道拨打急救电话。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仿真糖果,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一些关于陌生人给糖果的图片,用于讲解和讨论。
3. 准备急救电话号码卡片,让幼儿学习拨打。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教师拿出仿真糖果,引导幼儿谈论糖果的好处和坏处。
2. 讲解不能吃的糖果:教师讲解为什么不能吃陌生人给的糖果,以及陌生人给糖果时的应对方法。
3. 讨论:教师展示关于陌生人给糖果的图片,让幼儿讨论应该如何应对。
4. 情景模拟:教师模拟陌生人给幼儿糖果的场景,引导幼儿正确拒绝并告诉大人。
5. 学习拨打急救电话:教师教授幼儿如何拨打急救电话,并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们对不能吃的糖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拒绝陌生人给的糖果并告诉大人。
但在情景模拟环节,部分幼儿仍然表现出困惑和不知所措,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教育。
幼儿们对急救电话的掌握情况较好,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拨打。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对电话号码的记忆不够牢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电话号码的记忆。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保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联系: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并在家庭中进行相应的延伸教育。
2. 社区合作:教师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邀请社区警察或消防员来园进行安全知识讲解,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
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一、教学目标•能够初步识别不能吃的糖果;•能够正确区分食用和不食用的糖果;•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
二、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区分可食用和不能食用的糖果;•让幼儿正确理解糖果对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PPT课件展示使用示范道具和糖果产品图片的课件,介绍一些不能食用的糖果。
2. 小组交流将班级小组分为三至四人一组,发放各种不同的糖果,让幼儿进行分类,将可食用和不能食用糖果分类。
老师在旁边引导幼儿,并给予正确的肯定性反馈。
3. 互动讨论在完成了糖果分类和分组之后,老师可以开展讨论和互动。
老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例如“什么是不能食用的糖果?”,“如果吃了不能食用的糖果,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健康?”等等。
老师需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启示。
4. 活动总结在课程结束时,老师可以对今天的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幼儿的分类和讨论,让他们从各种糖果中分辨可食用和不能食用的糖果,让幼儿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
四、教学方式•课件展示•小组交流•互动讨论五、教学策略本节课涵盖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应该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避免枯燥的讲课。
在这里,老师可以尝试一些亲身参与的的教学方式,例如用道具分辨糖果、辨识不同的包装袋、自制各种口味的糖果、进行小规模实验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在教学活动最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来检验他们是否理解教学内容,以便确定教学效果。
问题应当丰富而综合,具体而有针对性。
例如“你能不带图示,告诉我你今天学到的某一类不能吃的糖果是什么吗?”,“如果你的同学吃了不能食用的糖果,你会怎么办?”等等。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衡量教学成效。
七、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安全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学习认识日常生活中几种容易误食的东西(如:药、玻璃球、樟脑丸、干燥剂),了解误食的危害性。
2、尝试制作禁止食用的安全标记,提高安全意识。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布置场地:草丛、执教教师及配班教师带羊村长,灰太狼头饰扮演角色;幼儿带喜(美、沸、暖、懒)羊羊头饰扮演角色、课件《药丸不是糖豆豆》2、糖果袋(内装有:玻璃球、樟脑丸、干燥剂)人手一份、标签,记号笔人手一份、手枪一把活动过程:1、羊村长播放课件《药丸不是糖豆豆》,教育小羊不能乱吃药。
(1)羊村长带小羊围坐在草地上:小羊们,今天森林里出了一件事。
小超人卡卡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课件《药丸不是糖豆豆》。
内容:小超人卡卡把药丸当成糖豆豆吃进肚子里,结果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提问:小超人卡卡为什么送往医院抢救呢?(卡卡把药丸当成糖豆吃进肚子里了)(3)教育小羊不能乱吃药。
羊村长:药丸看起来像糖豆,但不能乱吃。
没有生病的人吃了药反而会生病的。
2、灰太狼来到草地上,撒下"糖果"等待小羊误食。
羊村长:小羊们,灰太狼来了,大家赶紧躲在草丛里。
灰太狼拎着糖果袋来到草地。
灰太狼:好久没有吃小羊了,肚子真饿呀。
瞧,又香又甜的糖果,这可是我精心为小羊准备的。
那群傻羊们要是把它们吃到肚子里,就会头晕眼花、肚子痛的在地上打滚,到那时我再把它们一起抓住吃掉。
(灰太狼分发糖果袋在草地上)好,我待会儿来、小羊学习认识这些"糖果"的名称用途,了解误食的危害性。
(1)每只小羊拾起一包糖果袋,打开认一认里面的"糖果"是什么。
羊村长:灰太狼已经走远了,小羊们快出来吧。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能吃的糖果》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能吃的糖果》一、教案教案主题:小班安全教育——《不能吃的糖果》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故事了解一些不能吃的糖果,并明确不能吃这些糖果的原因。
2. 能够正确识别不能吃的糖果,并知道遇到这些糖果时应该怎么做。
教学内容:1. 故事《不能吃的糖果》。
2. 不能吃的糖果的名称和外观。
教学准备:1. 故事《不能吃的糖果》。
2. 一些不能吃的糖果的样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与孩子们一起回忆一下上一次的安全教育内容,并观察一些孩子们已经了解的安全标志,再与孩子们分享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安全标志的情况。
2. 导入新内容:告诉孩子们今天要讲一篇故事《不能吃的糖果》。
引导孩子们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动作,培养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3. 呈现故事:讲述《不能吃的糖果》故事,引导孩子们注意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行为。
4. 梳理问题:问一些问题,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 为什么有些糖果不能吃?- 故事中其他人都吃了什么糖果?会怎么样?- 只有小明没有吃,为什么?5. 核心内容讲解: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告诉孩子们不能吃的糖果的名称和外观,以及不能吃这些糖果的原因。
6. 辨认糖果:给孩子们展示一些不能吃的糖果的样品或图片,让他们辨认出哪些是不能吃的。
7. 总结: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故事中的内容,再次强调不能吃的糖果的危害和原因。
8. 拓展活动:给每个孩子分发一份小册子,上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不能吃的糖果的名称和外观,让孩子们在家和家人一起继续学习和讨论。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故事《不能吃的糖果》很感兴趣,积极参与。
通过故事和问题讨论的方式,孩子们明确了不能吃的糖果的危害和原因。
在辨认糖果环节,孩子们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不足之处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孩子对于不能吃的糖果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只是单纯地认为这些糖果不好吃,而对于其危害和原因的理解还不到位。
为此,我下一次可以通过使用更加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具体的例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不能吃的糖果的理解。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糖果虽然好吃,但并不是所有糖果都可以吃,有些糖果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陌生人给糖果时能够拒绝并告诉大人。
3. 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生活中潜在危险的认知,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糖果都能吃,有的糖果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难点:让幼儿学会在遇到陌生人给糖果时能够拒绝并告诉大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五颜六色的糖果,一些仿真糖果道具。
2. 准备一些关于糖果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准备一些安全教育的游戏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拿出一些五颜六色的糖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说出糖果的名字,并谈论糖果的味道。
2.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不能吃的糖果》,让幼儿了解到不是所有的糖果都能吃,有的糖果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3.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有的糖果是不能吃的。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安全教育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他们对于不是所有的糖果都能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安全教育的游戏中,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并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但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在遇到陌生人给糖果时,还是会对糖果产生好奇心,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对于糖果的认知和行为表现,是否能正确识别出哪些糖果不能吃。
2. 观察幼儿在安全教育的游戏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地保护自己。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于安全知识的应用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教学内容,并在家庭中进行相应的延伸教育。
2. 社区合作:与社区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及教学反思
小班安全教案《不能吃的糖果》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各种糖果,知道糖果对口腔、消化系统的危害。
2.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拒绝陌生人给予的糖果。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糖果,知道糖果的危害。
2.学会拒绝陌生人给予的糖果。
三、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2.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糖果图片、模型。
2.陌生人角色扮演。
3.教学场地。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展示各种糖果,引导幼儿说出糖果的名称、颜色、形状等。
(2)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吃糖果吗?为什么喜欢吃糖果?”2.认识糖果的危害(1)教师讲解糖果对口腔、消化系统的危害。
(2)教师举例说明糖果吃多了会导致蛀牙、肥胖等问题。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糖果的摄入量。
3.情景模拟(1)教师扮演陌生人,向幼儿分发糖果,观察幼儿的反应。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拒绝陌生人糖果的理由。
4.合作分享(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糖果。
(2)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分享糖果,互相品尝,体验分享的快乐。
(3)教师观察幼儿的合作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各种糖果,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认识糖果的危害:讲解糖果对口腔、消化系统的危害,让幼儿明白糖果不能多吃。
3.情景模拟:通过扮演陌生人,让幼儿学会拒绝陌生人给予的糖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合作分享: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在分享中体验到快乐。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匆忙结束,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2.在情景模拟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紧张、害怕的情绪,教师应及时给予安抚和鼓励。
3.在合作分享环节,教师应更多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引导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
改进措施:1.调整教学时间,保证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2.在情景模拟环节,教师应提前做好铺垫,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安全教育活动《不能吃的糖果》
小班安全教育活动
整改策略:
、糖果袋改为糖果盒,幼儿容易操作。
、小羊散坐在地板上改为围成一圈坐,有利于集中学习。
、制作标志的难度降低,事先准备好已画有嘴巴的标签,让小羊直接打”X”。
活动目标:
、学习认识日常生活中几种容易误食的东西(如:药、玻璃球、樟脑丸、干燥剂),了解误食的危害性。
、尝试制作禁止食用的安全标记,提高安全意识。
、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布置场地:草丛、执教教师及配班教师带羊村长,灰太狼头饰扮演角色;幼儿带喜(美、沸、暖、懒)羊羊头饰扮演角色、《药丸不是糖豆豆》
、糖果袋(内装有:玻璃球、樟脑丸、干燥剂)人手一份、标签,记号笔人手一份、手枪一把活动过程:
、羊村长播放《药丸不是糖豆豆》,教育小羊不能乱吃药。
(1)羊村长带小羊围坐在草地上:小羊们,今天森林里出了一件事。
小超人卡卡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药丸不是糖豆豆》。
内容:小超人卡卡把药丸当成糖豆豆吃进肚子里,结果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提问:小超人卡卡为什么送往医院抢救呢?(卡卡把药丸当成糖豆吃进肚子里了)(3)教育小羊不能乱吃药。
羊村长:药丸看起来像糖豆,但不能乱吃。
没有生病的人吃了药反而会生病的。
、灰太狼来到草地上,撒下”糖果”等待小羊误食。
羊村长:小羊们,灰太狼来了,大家赶紧躲在草丛里。
灰太狼拎着糖果袋来到草地。
灰太狼:好久没有吃小羊了,肚子真饿呀。
瞧,又香又甜的糖果,这可是我精心为小羊准备的。
那群傻羊们要是把它们吃到肚子里,就会头晕眼花、肚子痛的在地上打滚,到那时我再把它们一起抓住吃掉。
(灰太狼分发糖果袋在草地上)好,我待会儿来、小羊学习认识这些”糖果”的名称用途,了解误食的危害性。
(1)每只小羊拾起一包糖果袋,打开认一认里面的”糖果”是什么。
羊村长:灰太狼已经走远了,小羊们快出来吧。
瞧,这么多的糖果袋,里面装了什么呀?能不能吃呀?现在每只小羊去拿一包糖果袋,打开看看。
小羊自由议论。
(3)小羊一一认识它们的名称及用途,了解误食之后的危害性。
4、小羊制
作禁止食用的安全标志。
(1)羊村长:小羊们,现在赶紧把这些不能吃的东西都装回糖果袋里吧。
你们瞧:我这里有一个禁止食用的安全标志,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嘴巴和一个X,表示不能吃。
把它贴在糖果袋上,就可以提醒其他的小动物们都不要吃。
你们也来动手做做吧。
(2)小羊制作粘贴禁止食用的安全标志。
、灰太狼回到草地,羊村长拉响礼炮将灰太狼赶走。
(1)灰太狼回到草地,小羊们赶紧躲回草丛。
灰太狼:咦?怎么一只小羊也没有?
(2)羊村长拉响礼炮将灰太狼赶走。
小羊们欢呼。
羊村长:小羊们,以后看到自己不认识的东西时,虽然它看上去很漂亮,闻起来很香,但也千万不要吃,而是要先去问问大人,同意了你再吃,知道吗?
(3)羊村长带小羊们离开草地回家。
课后反思:
我觉得从小对孩子进行这样的安全教育史很必要的,安全教育应该渗透在每日活动中,应不断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建立牢固的自我防护意识。
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活动用游戏形式贯穿始终,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避免的单纯说教的枯燥无味,通过游戏,让幼儿更深的体会到误食的危害,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在活动中还有几点需要改进:1、教师示范操作材料应该要比幼儿实际操作的材料要大,幼儿能更加清楚地认知。
2、对于误食的危害性这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可以更深入些,让幼儿更加感同身受。
总之,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除了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相互监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保证幼儿的在园安全。
还要切实做好家长的安全工作,让家长配合班级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告诉幼儿一些安全知识以及一些防范措施,让
我们的孩子都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