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方案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80b95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a.png)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方案第1章农业人力资源概述 (3)1.1 农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3)1.2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3)第2章农业人力资源规划 (4)2.1 农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4)2.1.1 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4)2.1.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4)2.1.3 农业技术进步分析 (4)2.2 农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4)2.2.1 农业人口结构分析 (5)2.2.2 农业劳动力转移分析 (5)2.2.3 农业教育培训分析 (5)2.3 农业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策略 (5)2.3.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质量和效益。
(5)2.3.2 加强农业教育培训,提高农业人力资源供给的质量。
(5)2.3.3 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回流,实现农业人力资源的区域平衡。
(5)2.3.4 创新农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提高农业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5)第3章农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 (5)3.1 农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现状 (5)3.2 农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6)3.3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6)第四章农业人才引进与培养 (6)4.1 农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 (6)4.2 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 (6)4.3 农业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 (7)第5章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7)5.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7)5.1.1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7)5.1.2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7)5.1.3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7)5.2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8)5.2.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8)5.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8)5.2.3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8)5.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8)5.3.1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8)5.3.2 促进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 (8)5.3.3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 (8)第6章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与法规 (8)6.1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体系 (8)6.1.1 政策目标 (9)6.1.2 政策内容 (9)6.1.3 政策手段 (9)6.2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法规体系 (9)6.2.1 法规体系构成 (9)6.2.2 法规内容 (9)6.3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0)6.3.1 政策与法规宣传 (10)6.3.2 政策与法规实施 (10)6.3.3 政策与法规评估 (10)6.3.4 政策与法规监督 (10)第7章农业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10)7.1 农业人力资源市场现状与问题 (10)7.2 农业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 (10)7.3 农业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 (11)第8章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国际经验借鉴 (11)8.1 发达国家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11)8.1.1 美国模式 (11)8.1.2 欧洲模式 (11)8.1.3 日本模式 (11)8.2 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12)8.2.1 印度模式 (12)8.2.2 巴西模式 (12)8.2.3 中国模式 (12)8.3 国际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趋势与启示 (12)8.3.1 趋势 (12)8.3.2 启示 (12)第9章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案例研究 (12)9.1 农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案例 (13)9.1.1 案例背景 (13)9.1.2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13)9.1.3 案例成效 (13)9.2 农业产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案例 (13)9.2.1 案例背景 (13)9.2.2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13)9.2.3 案例成效 (14)9.3 农村合作社人力资源开发案例 (14)9.3.1 案例背景 (14)9.3.2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14)9.3.3 案例成效 (14)第10章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展望 (14)10.1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 (14)10.1.1 战略目标 (14)10.1.2 战略措施 (14)10.2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建议 (15)10.2.1 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15)10.2.2 优化农业人才发展环境 (15)10.2.3 创新农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5)10.3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未来展望 (15)10.3.1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趋势 (15)10.3.2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挑战与机遇 (15)10.3.3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发展方向 (15)第1章农业人力资源概述1.1 农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试论农村人力资源及其开发
![试论农村人力资源及其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8a43a762011ca300a6c39079.png)
人力 资源 ,合理开发和 利用农村人力 资源 , 将对
我 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 巨大推动作用。
1 农村人 力资源的现状分析
11 什么是人力资源 .
人力 资源理论 的产生 , 以追溯到经济学创 可
立 之 初 。 一 时 期 的 古 典 大 师 们 就 已经通 过他 们 那
21 加 强 基 础 教 育 . 大力 发 展基 础 教 育和 职 业 技术 教 育及 职 业技 术 培 训是
囝 《 北 化》00 湖 农机 21年第4 期
已 进入以 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进入加
快改造传统农业 ,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 走 关键 时刻 。 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 在于农村人力 资源 。因此,认真研究和分析农村
辑
/
姑
能等方面比较 突出的人才却很缺乏 , 目前我 国农
村 劳动 力 中接 受 短 期 职 业 培 训 、 级职 业 技 术 培 初
面 的 教 育 与 培 训 , 不 了解 农 业 经 营 管 理 的 基 本
的劳动价值学说 , 确立 了人力资源在经济生活中
的特 殊 地 位 。 力 资源 理 论形 成 后 ,在 全 世 界经 人
甘
济建设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17 99年获得诺贝
尔奖 的前美 国芝加哥教授西奥多 ・ 舒尔茨在 16 90
进 ” 。
围 内的总人 口中, 符合规定的年龄范围, 并且具有劳动能 力的那部分人 口。人力 资源 包括数量和质 量两方面 的 内 容。 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密切联 系的两个方面 。 一个 国家或地区人力 资源丰 富程度不仅可 以用数量来计量 , 而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4dd4ee581b6bd97e19ea8a.png)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1】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时期,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然而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要真正的发展农业,不应该一味的要求政府资金投入,应该考虑农村本身的现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
当前城乡差距不仅在于物质条件的差别,其更深层次的差距在人力资本领域。
如何使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一人口负担转化为发展优势,这就需要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剩余劳动力;转移刘易斯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与现代的工业部门并存。
据此,他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工业化阶段。
政府制定工业化计划,并用牺牲农业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二是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发展中国家在继续发展城市经济、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同时,采取加大对农业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流向传统农业的政策。
三是均衡发展阶段。
传统农业逐渐被以农场制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取代,农业也成为营利部门,城乡经济进入均衡发展的一元化阶段。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是符合发展中国家成长规律的,他提出消除二元经济的政策:一让农村人口进城,二让资本下乡。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因此,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观点主要是在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中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
西蒙・S・库兹涅茨提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主要储备不是物质资本,而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和人们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约翰・穆勒提出,除非一个国家有大量的城镇人口,或者农产品大量出口的到其他国家,否则该国家就几乎不能够拥有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0797a6243323968011c92e6.png)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力资源存量快速增长,今后我国每年将净增数百万剩余劳动力。
农村如此丰富的人力资源若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将会成为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因此,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劳动能力的总和,又称农村“劳动力资源”。
它也包含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农村人力资源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主体,由于受到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一直都没有从根本意义上进行开发,加上建国初期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人口急剧膨胀,使得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状况更加不容乐观。
(一)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现状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最显著的数量特征就是基数大、增长快。
据统计,2003年我国总人口为12.92亿人,乡村人口9.37亿人,占总人口的73%左右。
其中,在9.37亿乡村人口中,有乡村劳动力4.90亿,而且这一数字仍在逐年递增。
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极其丰富,但是人口增长过快与农业发展相对滞缓形成了矛盾,农村人口众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沉重的包袱。
2.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行业分布落后。
改革开放前,我国90%以上的农村人力资源都在从事传统的农业,即在农业内部就业。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第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农村的劳动力逐渐向其它非农产业转移,第二、三产业中的农村的劳动力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仍占有很大比重。
2002年,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仍然高达31990.6万人,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却只有16536.3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几乎是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的两倍多。
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044db62f192e45361066f57d.png)
过农村 人力 资源 开 发 , 可 以提 高 农 村 劳动 力 素 质 , 增 强他 们 的 职 业 稳 定 性 , 有 利 于 他们 在 各 部 门之 间 的转移 。农村 劳 动力 的成 功转 移 能 够 改 善农 民 生 活水平 , 促 进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和社 会 稳 定 。 调查
农村 人力 资源 开 发改 变 了农 村 劳动 力 的就 业
马卫 花 , 陈文沛 : 论 新型 城镇 化进 程 中农村 人力 资源 开发 工地 或 家乡创 办 企业 , 带 领 同村 劳 动 者 共 同致 富 。 而有 的为家 乡铺 路 架桥 、 投资 办 教 育 , 在 不 同程 度 上促 进 了农 村 人 力 资 源 的 再 开 发 。 此 外 , 农 村 经
业 结 构 等 方 面 都 具 有 发 展 城 镇 化 的 可 能 性 。 因 此, 如何 将 农 村 的人 力 资 源 、 自然 资 源 、 文 化 资 源
人 的发 展是新 型城 镇 化 的最 终 落 脚 点 。农 村 劳动力 进 入 城 市 以后 能 否 顺 利 就 业 , 往 往 取 决 于
化道路 。 ” 就本 质 而 言 , 新 型 城 镇 化 是 坚 持 以人 为 本, 以新型 工 业 化 为动 力 , 以统 筹 兼 顾 为 原 则 , 推 动城 市现 代 化 、 城市集群 化、 城市 生态化、 农 村 城 镇化 , 全面提 升城镇 化 的质量 和水平 , 走 科 学 发 展、 集约 高效 、 功能完善 、 环境友好 、 社会和谐 、 个
作者简介 : 马卫花( 1 9 7 5 一 ) , 女, 山东青岛人 , 曲阜 师 范 大 学 马克 思 主 义 学 院 讲 师 , 研 究 方 向 为 成 人 教 育 基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4238089b89680202d825cf.png)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对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生产力不足,农民收入偏低的基本国情与农村发展现状,通过改革创新,解放思想,优化农村人力资源模式,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业发展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益的前提传统的农业发展往往依靠扩大垦地的面积,增加物质资源投入来提升产量,获得更高的农业收益。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现代化、集约化、科技化是其发展的必然道路与趋势。
解决好我国的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新农村,优化农村人力资源模式,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前提与基础。
同时,农业发展产业化,要求在科技兴农的基础上,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与专业素质,拓展农民的生存技能,实现农民的全面就业,才能实现农民收益的增加。
但其前提仍然需要通过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
[1]2、有利于促使农业发展,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竞争的本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与科技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影响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强弱与在世界上我国大国形象的展示。
实践中,由于传统自足自给农业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主要表现为,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科技文化水平较低,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农民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国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为了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科学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其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的方针与战略。
[2]3、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小康社会,促使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试论新农村建设体系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试论新农村建设体系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73e91406ba1aa8114431d943.png)
科技信息2008年第27期SCIENCE&TECHNO LO GY INFORMATION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做好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这篇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大文章。
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要求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人才队伍。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确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现状仍不容乐观,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基数过大,劳动力大量剩余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我国人口生育工作曾一度失控,人口基数居世界第一,农村人口数量和农村劳动力数量十分巨大。
至2006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总数达9.5亿,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2.5%;农村劳动力达4.97亿,每年还有600万的新增劳动力。
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保持高位增长的水平。
2.城乡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低从目前我国农民的教育情况看,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11%,初中程度的占50.38%,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个多百分点;全国文盲、半文盲的90%以上集中在农村。
全国第三次、四次、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1982年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5.01年;而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7.93年。
到2000年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7.33年(仅相当于初一文化程度);而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10.2年(相当于高一文化程度)。
农村人口以及农村劳动力在人力资本存量上同城镇居民和城镇就业人口的巨大落差,使得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有巨大的空间,但如果不能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泡影。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1a1cd7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2.png)
三、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政策文 件、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对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深入分 析。具体来说,我们选择了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农村进行实地调查,通过 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四、结果与讨论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升 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同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还有助于推动农村的工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2、开发质量不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导致开发质量 不高,效果不尽如人意。
3、缺乏培训机会:农村人员技能水平低,缺乏培训机会和资源,限制了他 们的发展和提升。
解决方法
1、政府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制定相关 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2、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使农村人员能够 获得更好的技能提升和发展机会。
因此,未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多元化、系统 化的开发策略和措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要注重农村人力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总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未来的挑战 和机遇,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努力开发利用好农村人力资源,为推动 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 要手段。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 源开发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我国农村人 力资源开发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f1ecaf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9.png)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摘要:要想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对乡村的人才进行充分的挖掘,这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也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然而,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较落后,这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实现新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瓶颈”。
因此,突破人才培养“瓶颈”,实现人才向人才的转变,是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述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拥有13亿人口;在乡村地区有九亿多,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农业历来是我们国家的基础,而乡村人才又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人才,但在中国,因为受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制约,我们对乡村人才的发展始终处于滞后状态,再加上我们国家在建国之初采取的一系列错误的人口政策,造成了我们乡村人才的快速增长,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乡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就是在乡村这个地区,利用现代的科学手段,对乡村的劳动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将人与物的比例维持在一个最优的比率上,并对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控制和协调,使人们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以达到乡村的发展。
2.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数量庞大: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年龄结构年轻: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这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潜力和活力。
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人口的劳动力素质差异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和缺乏技能培训。
劳动力外流: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许多年轻有为的劳动力逐渐流失到城市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潜在生产力巨大:虽然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相对较低,但他们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生产力,只要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55497fe2b8f67c1cfad6b8a8.png)
资本 参 与农 村 公共 产 品的 提 供 , 者 采 取 政府 与私 人 共 同供 或 给 以及 私人 部 门 投 资 , 府 在 政 策 上 给 予 优 惠 和适 当财 政补 政
贴 等 方 式 ,以多 种筹 资 渠 道 和 提 供形 式缓 解 资 金 的 不 足 这
劳 动者 的能 力 , 即处 在 劳 动年 龄 的 已直 接 投入 建 设 和 尚未 投 入 建设 的人 口的 能力 。二 战 后 , 国经 济 学家 舒 尔 茨 提 出 了 美
人 力 资 本 的 理 论 体 系 ,对 经 济 发 展 的 动 力 作 出 了 全新 的 解 释 。他 认 为 , 究 经 济增 长 问题 , 必 要 考 虑人 力 资本 , 不 研 有 而
维普资讯
农 业 经 济 No g e ig i n j j y n
论 我 国农 村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胡 异 艳
【 要】 我 国农村人 口众 多, 摘 潜在人力资源丰富 , 但农村人 力资源开发 的落后, 明显地降低 了农业产业调整 的效果, 对我
有 收 益 。根 据 研究 , 经济 的发 展 取 决 于 对 物 质 资本 和 人 力 资
本 两方 面的 投 资 , 种投 资 的 收 益 率 是 不 同 的 . 力 资本 的 两 人 投 资 收 益率 要 高 于物 质 资 本 的投 资 收 益率 。 人 力 资 源 与人 力 资本 既 有 区别 又 有 联 系 。 人力 资 源 侧重 于 对 人 口数 量 、 质量 和结 构 的总 体 反 映 . 力 资本 侧 重 于 对 人 困难 。现 阶段 , 国 农村 公 共 产 品 的 供 给 应 坚持 政 府 公共 预 我
和 农村 经 济 的 跨越 式 发 展 。其 中最 重要 的一 问题 就 是 农 村 个 人力 资 源 丰 富 而素 质 低 下 , 才 资 源 缺乏 , 民就 业 路 径 窄 , 人 农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https://img.taocdn.com/s3/m/be09ed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5.png)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更是为了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转移劳动力能否在城市中有更好的发展和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素质和技能不匹配,二是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不到位。
从素质和技能不匹配方面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他们的素质和技能与城市需要的岗位不匹配。
这是因为在农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培训相对滞后,导致农村劳动力在进入城市工作时往往无法胜任城市的高技能和高素质要求。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在城市的就业机会,也影响了他们在城市的生活质量。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注重培训和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工作环境。
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不到位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农村劳动力薪酬待遇低、劳动保障不足,不少农村劳动力在进入城市后面临着弱势和被边缘化的风险。
他们在城市工作时可能会遭受到雇主的欺压和剥削,也可能会因为缺乏合法身份而难以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和福利。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让他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时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一是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
可以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在进入城市后的就业竞争力。
还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打破地区、家庭和机会等不公平现象,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础和服务保障。
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ad936812964bcf84b9d57bec.png)
() 1培育农 民的主体意识 和主体能力 。主体意识与主体 能力 是人的主体性 的表现 , 个性 的心理基础。人的主体与主体 是 能力可 以通过思想在教育 得以开发 , 这是 因为 , 思想政治教 育的根本 目的就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的能力 , 在 改造客观世界 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 而人的主体意识与能力
一
步发挥其功能在人力资源开发 中的社会作用和战略地位 。
关键 词 : 农村 ; 力 资源 开 发 ; 想政 治教 育 ; 能 人 思 功
中图分类号 :2 F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6 3 2 1 (0 0 2 — 10 0 17 — 9 X 2 1 )4 0 1 — 3
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 的政治教 育的育人功能 , 是按照一定 的教育 目的 , 通 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育人 的素质 , 完善人的人格。人 的思 想政治素质是在实践 中通过学习 、 训练和培养而形成的。思
内在力 量。社会化意识是人作 为社会人的意识 , 是人怎样生
活 于社 会 、 样 融 入社 会 的有 关 意 识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对农 民 怎
人 的 行 为是 一 种 有 意 识 的 行 为 , 想 意 识成 为支 配 人 行 为 的 思
育的功能是 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 育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
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9ee7d4dc850ad02de804153.png)
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廖桂蓉黄王旬吕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于大量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由劳动者数量的增多转化为素质的提高。
当前,四川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因此,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任务就变成在广大农村寻找一条适合当地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途径,化人力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本优势,这是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现状1.人力资源总量庞大。
国际上通常将15~64岁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按照该标准,2003年四川劳动年龄人口为6112.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4209.4万人,占全省总劳动力的68.86%。
据目前生育水平预测,2010年、2015年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比重将还会略有上升。
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主要依靠人,即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固然是四川发展经济的潜在优势,但潜在的优势并不等于现实的优势。
只有当人力资源通过开发,在经过数量基础上的质量提升后,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创造出价值,才能转化为人力资本,才能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根本动力。
另外,人是物质资源的创造者,又是物质资源的消费者,创造物质资源是有条件的,而消费物质资源是无条件的,庞大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源,会减少整个社会用于积累的资本量,从而恶化人力资源投资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四川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供给量与农村耕地等自然资源不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使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十分尖锐。
2.人力资源素质较低。
近年来,四川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劳动者受教育的规模、水平和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但从农村经济的集约型增长对人力资源的客观要求来看,四川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仍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据统计,2003年,四川省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就有688.9万人,占14.67%。
2003年,在四川农村6岁及6岁以上的人口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281.7万人,占5.04%;而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有727.5万人,占13.02%;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650万人,占47.41%;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930.4万人,占34.53%。
毕业论文全文-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和对策浅析【范本模板】
![毕业论文全文-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和对策浅析【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a11db81a45177232e60a226.png)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hinaruralhumanresourcedevelopment
Abstract
Thevalue ofhuman resourcehasbeen higher than other natural resourceand hasbecome the social first resource。The qualityofruralhuman resourcedirectlyinfluencesthe enhancementofagricultural technology,influencesthe farmer’s ability to adapttothe marketand controlthe market,influences ifthe agricultural productcan be re-producedandcan be soldin a high price,influences the shift ofruralsurpluslabor force,and influences themodernization ofagriculture.To solve thethreeagricultureproblems andraise peasants' incomes,we have toanalyzeand find out the measures todevelopcountryside human resource.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措施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996e55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3.png)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措施为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强做大劳务经济,麟凤乡着力从6个方面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由乡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党委班子成员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年初,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乡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拟定工作计划,出具工作意见,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村,责任到人。
同时,各村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确定了劳务经纪人负责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在公路沿线及人口密集地书写永久性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势进行宣传,形成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是扎实抓好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
制定和完善培训、输出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全乡全年拟培训并转移到县外农村劳动力116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660人,基本技能培训500人;输出农村劳动力0.96万人,其中有序转移0.62万人,组织化转移400人。
四是做好维权跟踪服务。
在务工人员密集地建立三个以上劳务信息联络点,与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切实做好务工信息服务和维权服务。
五是加强交流,吸取经验。
加强与其他各乡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和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质量。
六是实行规范化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台帐,规范各种工作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为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与保障。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积极引导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各类人力资源开发机构、各类技工学校、技师学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平台专家、农民专业大户参与和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分八大模块或者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
论农村社区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
![论农村社区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1a991841cf84b9d528ea7a89.png)
( 接第 1 上 4页 )
2各方面协调 ,警惕和 防治 “ . 借调 ”现象泛滥 对于村官 “ 借调 ”泛滥的现象 ,社会 和各级相 关机关部 门应提高警惕 ,防止计划被架 空。各地主管部 门应该认真研 究 ,出台相应 强制性法规 。同时也 应将相应村官 管理文件 传 达到 乡镇 及 以上领 导 ,各级 领导 认 真学 习相 关规 定 ,防 止 “ 误调 ”现象的发 生 ,提高文件精神 的贯彻执行 力度。各相关 责任 机关 应该 按 照相关 法规 和 文件 要求 ,加 大对 长期 “ 借 调” 、截 留大学生村官的机关单位和个人 的查处 。 同时 ,大学生 村官应该能够发 现法律制度 的不足 ,并 给 相关部 门提 出中肯意见 ;应该 有 自己对使命 的正确理解 ,能 够坚持 立场 ,以农村 事业 为主 ,对 不 良长 期借调 行为说 不 ; 同时要履行 自己的承诺 ,脚踏 实地 ,不投机 不被 歪风 邪气侵 蚀 ,努力提升 自身修养 ,在基层锻炼才能 ,不负国家厚 望。 3 明确 大学 生村 官职 责 ,完善 村官 选拔 、培 养 机制 ,引导 . “ 村官 ”融入农村 制定和实施 大学生村官政 策的领导机关 必须改变 思维方 法 ,不要 总局限于让大学 生去锻炼 的理念 中 。领导机 关必须 按照农村基层的实际需要 ,一开始就给大 学生村官 明确任务 , 带着 实际的 、操作性 强的具体项 目去基 层 。但 由于 大学生有 他们 的局 限性 ,乡级政 府要采取帮 带措 施 ,让他们很 快地在 农村适应和成长起来 ,成为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中坚力量 。 领导机 关应引导大学生村 官尽快 了解 农村现实状 况 ,有 针对 性的安排培训 ,优化培训 内容 和方式 ,增强 “ 村官 ”农
一 济 的 务 伸 社 乃 广 群 去, 过去 的、 发展 任 延 到 区 至 大 众中 从 封闭 圜 _ 依 我 累 大 生 的 统 式 变 开 、 收 圈 靠自 积 扩 再 产 传 方 转 为 放的 吸 社区
略论农村公共人力资源开发
![略论农村公共人力资源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992cbebd65ce05087632135a.png)
目前 , 会 主义 新农 村 的建设 不 断深 入 , 对创 社 这
员、 专业 技术 人 员 和管 理 人 员等 。他 们 分 布 在农 村 党政 机关 、 业服 务 中心 ( 农 农技 站 、 技 站 ) 社会 事 农 、 务 服务 中心 ( 划生 育 办 公 室 , 计 民政 救 助 站 ) 水 利 、 站, 林业 站 、 通站 、 交 城建 分局 、 出所 、 派 国税 分局 、 地 税 分局 、 工商 分 局 、 区 ( 校 ) 电管 站 、 化 广 播 学 学 、 文 中心 、 动力 培 训 中心 、 医站 、 品所 、 行 分 理 劳 兽 食 农
公 共人 力资 源是指 在公 共 部 门( 私 人部 门或 与
业、 农村社会保障与福利 、 农村发展规划、 农村信息
系统 、 农村基础建设、 农村环境保护等。农村公共人 力资源开发的状况直接影响着这些农村公共产品和
服务开展 的质 量和 广度 。
企业相对 ) 工作的人员。农村公共人力资源包 括农
Ab t c :n t i e s y h e a to a e o t h c p ,man c n e t n r s n i a i f u l u n r — s r t I s sa ,t u rh ss t r t e s o e a h h f h i o tn d p e e t t t n o b i h ma e a su o p c s u c si u a r a ,te n l z d te man p o l ms a d c u e ,a d f al ,p p s d s v r p r a h s t o r e n r r la e s h n a ay e i r b e a s s n n l h n i y r oe e ea a p o c e o o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并且有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的趋势。从根本上讲,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它无论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推动小康社会的建立,以至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三农”问题,解决
近年来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做了不少工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缓解了农民贫困和改善了农村条件,但遗憾的是,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并且大有随着形势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棘手的趋势。这就使这一问题继续成为阻碍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众所周知,三农问题的核心和焦点是农民问题,所以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讲,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将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认识到这一点,无论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还是对推动小康社会的建立,以至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意义。
一、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首先,农村人口数量巨大,人力资源结构失衡。我国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总数已19亿,其中有近2亿剩余劳动力。此外,我国人口每年大约又以13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且绝大部分在农村。由于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以及配置和利用效率不高,使我国人口以低级劳动力为主体,并且人力资源结构严重失衡。根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受初中教育的统计分析,农村比例分别19.5%、8.0%和 5.0%,这种结构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其次,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科技素质普遍不高。中央早在20世190年代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战略,但多数地方尤其是农村落实极为不力,致使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以小学文化为主,其次是初中文化,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很少。据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公布:2000全国5614719万农村住户从业人员中,文盲半文盲占14.01%;小学文化程度占42.15%;初中文化程度占38.04%;高中文化程度占5.07%;中专文化程度占0.57%;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16%。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6.66年。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程度目前已达到12年以上。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缺乏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反映了我国农村教育、特别是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落后与薄弱。
再次,农村教育经费不足,投入机制不活。农村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但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较少和“以县为主”投入与管理的农村教育体制,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整体推进的主要矛盾,也是我国人力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多年徘徊于2.5%~3%之间,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在如此少的公共教育经费中政府又将经费更多地投向基础好、容易出成绩的城区学校,能够分给农村教育的经费更是少得可怜。一些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够合理,尤其是新形势下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有些地方长期拖欠教师工资,中小学日常运转经费和危房改造、校舍建设所需的必要资金得不到保证。加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或者说办学定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导致农村职业教育近几年招生难、办学难、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出。
二、目前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造成农村发展的滞后。这不仅表现在农村社会发展大大落后于整个社会和时代的进步,而且与农村经济发展也严重脱节,由此造成农村中的一些社会问题不仅突出,而且尖锐。首先,教育落后带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近年来一些封建迷信活动重新泛滥,不少曾经销声匿迹的愚昧腐朽的习俗和恶习又冒出来,影响了农村的社会风气和正常生活。其次,农村基层组织瘫痪、半瘫痪。由于群众民主意识淡薄,制度建设迟缓,现阶段许多农村基层组织瘫痪、半瘫痪,连群众会议也开不起来,有的地区情况更严重一些。社会秩序不稳定,反过来又影响农村经
济的发展。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发展,是农村产生众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已经引起中央和地方的忧虑,成为一个亟需根本解决的严重问题。第二,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我国农民受教育年限短,农业职业教育普及率低,而且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消极态度。据统计,20世190年代我国每年产生7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只有30%~40%得到推广,10%得到广泛应用。这就使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一直在42%以下,而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和地区却都达到了70%~80%。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较差和由此引起的农业科技落后,造成“科教兴农”出现了农技创新、农技推广和农村教育“三个断层”,这说明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强大制约因素。
第三,制约农民生活的改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极和新兴产业兴起,社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将越来越窄,低素质劳动力就业领域越来越有限,这将给农民转变为市民增加难度。如果这部分农民进城后,没有获得相应的工作岗位,或没能得到和市民相当的劳动报酬,又没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积累,就会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从表面上看这部分农民是进入了城市,但是从享受城市文明,从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及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角度看,这部分农民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只能是我国通常所说的农民工而已。因此,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从整体和长远上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和科技素质,使他们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最终使他们在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收入水平才能得到持久提高,也才能逐步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