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民俗特色-沈从文湘西题材
浅析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乡村文化
摘要:对于沈从文来说,具有原始野性的和纯真色彩的湘西世界是最具诱惑力的,他沉酣于拙朴的“边城世界”,醉心于那几条古巷和那几弯清河,倾爱于大胆的娼妓和勇敢的船夫,歌颂未被都市文明扭曲的质朴率真的自然人性人情,他用散文诗化的语言把湘西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情感自然流畅的表现出来。
没有刻意雕琢,也没有丝毫华丽不实之感,只有唯美与自然,呈现给世人一个无比淳朴的、自由的、满溢着生命力的王国。
关键词:湘西元素沅陵女子人的本性都市文明文学魅力一、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湘西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三十年代起开始用小说构造心中的“湘西世界”,创作结集约有80多部,成书较多。
代表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它》,《石子船》《月下小景》《边城》《长河》,散文有《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有《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二、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元素谈到一个世界,无外乎两个面,一个是精神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湘西世界”也不例外。
通过接触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他骨子里的浓郁的乡土气息总是不经意在他的笔下流淌,徘徊不散,似乎他许多文章的结束语都应该有这么一句:我是真切的眷念着家的人。
写到他的湘西,总不会忘记提到常德的船和沅陵的女子。
(一)常德的船常德的船有各种类型,诸多变化。
有三桅大方头船,专作装盐用,船体较大,也叫“大鳅鱼头船”;有专门运粮食越湖的乌江子,显得如白面书生般的秀气斯文;有如北方汉子般霸气外漏的洪江油船;有只行驶在酉水一带的白河船;有制作单薄脆弱并缺少个性的辰溪船,也叫“广舶子”;还有如水鸟般轻巧快捷的洞河船,在河面上掠来掠去;还有秀拔灵便的麻阳船;有专门载客人来往于桃源密境的桃源刘子,更有甚者,集众家之所长,做各种生意。
那里的船承载了沈从文太多的回忆与情思,《边城》里摆渡的翠翠,在船上营生的娼妓,靠拉船过活的青年和老人,在《湘行散记》中,沿路的风景便是在船上所见。
徜徉于沅水流域的畅想——略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民俗特色
徜徉于沅水流域的畅想——略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民俗特色随着沈从文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他的作品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机体”。
不同的时代,不同层次的读者、研究者,都按照各自所处的时代与个人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要求,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逼近这一“有机体”,有着自己的发现和阐释。
由此而构成了一个不断接近沈从文本体,又不断丰富沈从文本体的永远没有终点的流动过程。
正是这独特世态人情的和湘西人民不断的发现和阐释,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才得以辉宏和光大。
我认为,沈从文小说及其创作最突出的成就是他那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丽流畅的文字,精心描绘出来的千里沅水及各支流两岸灵秀的风光和湘西人民独特世态人情的画轴。
其间倾注了作家的整个身心,它不仅为“乡土文学”添加了风采,更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注入了全新的内容。
形成了沈从文小说别具一格的民族化特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湘西、千里沅水流域广泛流行的民俗事象,经沈从文加工、提炼并大量运用到小说中。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袭的文化心理现象。
它既包括民众传统的物质生活文化,如:衣、食、住、行习俗,生产交易习俗;也包括民众传统的社会文化,如:家族、亲族结构,婚丧礼仪习俗;同时还包括民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如:民间信仰、岁时节日习俗,以及民间的各种语言艺术、游艺竞技习俗等许多内容。
它给人们的言行以巨大影响,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传统文化不包括民俗,没有什么人不是生活在一种特定的民俗氛围中。
民俗从而构成了各民族和地区人民文化生活、精神状态、心理素质上的一些共同特征。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正是反映和表现了这一特征。
一沈从文在一九三一年所写的<<甲辰闲话>>中,为自己的创作定下了一个总的目标,便是要为他的家乡—边陲极境的湘西,写出“故乡的民族性与风俗及特殊组织”(《沈从文选集·后记》四川人民出版社)。
最新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风俗画特色-精品
沈从文的小说独具地方特色,从题材、人物到自然景色、风土人情、语言,无不涂上“湘西”的标记,他也因此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下面我们主要以《边城》为例来论述沈从文湘西小说的风俗画特色。
1.古朴的社会画面。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描述的世界,是一个带有苗族地区古朴原始色彩,有别于内地的特异世界。
寂静平和的茶峒、淳朴蛮荒的苗乡,土匪占据的山寨、热闹狭小的河街,以至于码头、渡口、碾坊、吊脚楼、盐铺,还有赶尸传说、行巫、背石沉潭、游侠行径等,无一不备有湘西的原始色彩和神秘氛围。
《边城》中的茶峒小城是一个异常美丽的地方,这里的住家摆设、街市风情和都市中截然不同,各家人“门前皆晾晒有衣服同青菜。
红薯多带藤悬挂在屋檐下。
用棕仪作成的口袋,装满了栗子榛子和其它硬壳果,也多悬挂在屋檐下”。
家禽在住家旁踱步,广场堆着像宝塔般的木材堆,城外河街坐落着饭店、杂货铺、油行、盐店、布庄、水手介绍所,买卖物品有川贵两地物产,如桐油、青盐、棉花和船上消耗品,鲜活有味地再现湘西西南一隅小城的面貌。
2.特有的民族节日活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自己庆祝的独特方式。
湘西作为多民族混合杂居的地区,同样有它迷人的节日气氛,且极具边地特色。
当然这些节日中最热闹的日子要数端午节、中秋节和过年,一年之中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就是这几天。
年幼的沈从文更是对端午节记忆犹新。
他在《过节和观灯》一文中写到:“近年来,我的记忆力日益衰退,可是七十年前在一条六百里长的沅水和五个支流边一些大城小镇度过的端午节,由于乡情风俗热烈活泼,将近半个世纪,种种景象在记忆中还明朗清楚,不褪色,不走样。
”端午节这天,妇人与小孩皆穿上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
家家皆可以吃鱼吃肉。
午饭过后,全家重要的活动有两项:一是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就是我们熟知的赛龙舟。
划船的事个人在数天以前就有了准备。
各组成员皆是挑选出来的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
他们要早早练习,坐在两头高高翘起的朱红色船中,拼出浑身的力气,随着鼓声,随着带头人的呐喊声,用力向前划去。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DOC)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摘要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既有特定的丰富的民俗风情,又有山水的描写和人的描写,使读者始终感受到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的心理与积淀,千百年的苗族精神。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如进入苗族民俗博览会。
沈从文湘西小说充满了浓厚的苗族文化,本文探讨了他对苗族文化情有独钟的缘由,并从他的小说创作中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民间艺术体验的文化的精髓。
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描述,同时渲染民族地域风情,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是现代文明,研究湘西苗族文化精神的独特内涵,让人感觉粗狂的少数民族美和他们独特的方式生活。
关键词:沈从文;苗族;湘西文化;风情AbstractIn Shen Congwen's work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istinctive regional features, both specific and rich customs, the description of scenery and people, to make the reader always feel the hidden in the mountains of Miao people deep psychological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many centuries of Miao nationality spirit. In Shen Congwen's works, such as entering Miao customs expo. Shen Congwen Xiangxi novels filled with strong Miao cul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e has a soft spot for a reason for the Miao nationality culture, and from his novels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life and folk art experience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the description of Xiangxi Ethnic Areas, rendering national region character and style at the same time, Shen Congwen "s literary works is in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mutatis mutandis to show the unique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culture of Miao Nationality in Xiangxi, make the person feel mad rough minority that beauty, beauty and their unique way of life and way of life from.Key words: Shen Congwen; Miao nationality; Xiangxi culture; style目录一、引言 (1)二、沈从文小说苗族风情概述 (1)(一)沈从文小说苗族题材背景 (1)(二)苗族文化情结特点 (1)三、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分析 (2)(一)《神巫之爱》的苗族祭祀风俗 (2)(二)《媚金、豹子和那羊》苗族高尚精神 (3)四、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文化特点 (3)(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人文环境 (3)(二)独特文化精神生活特征 (4)(三)体现苗族文化的价值 (5)五、结论 (6)参考文献 (8)致谢 (9)一、引言在众多的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无论是歌唱爱情的男女也好,边城渡口老船夫和他的生活悲惨的自发的孙女,或炊烟缕缕中的耕牛,五花山果园主人的收获,文字作品和你有同样的生活丰富和美丽,给你美的享受。
浅谈湘西乡土文化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谈湘西乡土文化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由于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他出生在湖南凤凰县,儿时也生长在此地,那里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真善质朴的人民。
湘西凤凰不仅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世界,也是一个“人性美“和“人情美“散发于每个角落的天堂。
沈从文在湘西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清新淳朴民风的熏陶下,成就了他习文的创作道路,同时也创作了以湘西山水为题材的系列小说。
他对湘西文化推崇备至,对湘西古朴人民热爱眷恋。
永恒的湘西情节使他的小说创作以“牧歌式”的湘西山水题材为主,因此饮誉中外。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创作道路创作风格创作题材乡土文化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出生在沅水流域的凤凰县,也叫镇皋。
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处,是苗、侗、土家族等少数名族聚集的地方。
几千年来,这里聚集了古楚文化、蜀文化与苗族文化,进而形成了特殊的湘西文化,也因此造就了湘西浓厚的文化底蕴。
湘西凤凰被中原文化鄙夷为“荆蛮之地”,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文化落后,但是自然环境优美、山水风光秀丽,人民古朴勤劳、美丽善良、勇敢机智、天真热情,具有野性美、自然美、心灵美,湘西人民似乎成为了真善美人生形式的象征。
沈从文从小生长在这样的氛围下,形成了他喜欢探索自然、思索自然的敏感性格,也因为湘西文化及人民的朴实、抒情、唯美以及温暖,让他儿时便在心里种下了湘西的种子,湘西的一草一木已经在儿时便随着他的游玩深深地烙在心里,或许他自卑但坚强不息的性格也因此所致。
他属“乡土小说”流派,但他的创作风格却异于鲁迅,许钦文,台静农等人。
他们主要是对乡土中的愚昧、麻木进行发掘和批判,但沈从文则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通过描绘湘西人的自然生活形态表现农村社会的弊端及其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的动摇和瓦解。
沈从文不会极端地看待问题,他总是会用平实无华的语言和描述把问题表现出来,问题与自然生活总能和谐地融入于文章中。
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民俗特色
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民俗特色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民俗特色~1~沈从文自称为“乡下人”,他的湘西题材的小说,用古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精心描绘了湘西人民独特的世态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突显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以教益和启示。
他的湘西题材的小说,以“乡下人”独特的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了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相悖的观念,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他认为“不管是做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1]他的湘西题材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民俗特色,更是让人犹如置身其中,读后又不仅掩卷沉思。
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决定什么人,什么人写什么文章。
他的作品风格和思想的形成,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沈从文十四岁投身行武,1917年至1922年漂游于湘西沅水流域,浪迹湘川黔边区,看尽了人生黑暗面而产生厌恶心理,在作品中便构建至善至美的湘西世界,从而与都市社会相对立。
绮丽的自然山水赋予了他特殊的气质,给他带来多彩的幻想。
他本身又有着苗、汉民族的血统,使他具有柔软又倔强的性格,宽厚又敏感。
对生活的忠实和爱,是沈从文众多作品能够超越时空而长久地像沅江里的活鱼一样,水淋淋欢蹦乱跳葆有充沛生命力的秘密。
民俗包括极其丰富的内容,它既有物质文化方面的内涵,又有精神方面的内涵。
物质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的习俗和生产交易的习俗上;精神文化方面则有更为广泛的内容,有民族传统的社会文化,如:婚丧礼仪习俗等;又有民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如:节日习俗、语言艺术等。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的小说主要就是表现了作家对民族意识和人物心态的深刻关注、再现了湘西农村形形色色的婚姻悲剧和描摹了湘西充满风情的环境和民俗美。
下面笔者就尝试用自己粗浅而又稚嫩的笔调,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 一、充满民俗风情的生活环境提到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湘西生活环境,不得不说他笔下的“河”。
沈从文反映湘西生活的作品
沈从文反映湘西生活的作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沈从文是湘西一位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广泛反映了湘西独特的生活风貌和文化。
他通过作品描绘了湘西的山川风物、民风民俗、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现了湘西的真实面貌。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湘西的山峦叠嶂、翠竹掩映、溪水潺潺成为了常见的景观。
在《边城》中,沈从文通过对湘西山水的描写,展现了湘西的神秘和宁静。
他用文字描绘了湘西的山中村落,山间的云雾缭绕,让读者仿佛置身感受着湘西的山水之美。
除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沈从文的作品还深入刻画了湘西人民的生活。
他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心灵世界。
在《边城》中,女主人公荷叶的坚韧与柔情、沉静与深情深深地触动着读者。
而在《湘西杂记》中,沈从文以饱满的笔触描绘了湘西人民的坚韧、善良和乡愁。
沈从文的作品中不仅反映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还融入了对湘西文化的深刻理解。
他借助作品揭示了湘西人民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传递了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在《湘西杂记》中,他对湘西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进行了深入挖掘,呈现了湘西独特的文化氛围。
沈从文的作品是湘西的一面镜子,透过他的笔触,读者可以看到湘西的风土人情、生活百态和文化传统。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湘西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和深刻的思考,沈从文让湘西的生活风貌得以永恒,让湘西的文化得以传承。
沈从文通过自己的作品,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湘西的生活和文化。
他的作品广泛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赞誉,成为湘西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沈从文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更是一位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湘西人。
他的作品将湘西的美丽与深情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湘西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喜爱。
愿沈从文的作品继续闪耀湘西的文学之光,让湘西的风土人情永远留存于世。
第二篇示例:沈从文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细腻的笔触闻名于世。
而他的作品中,尤以描写湘西生活的作品最为出色和引人注目。
论沈从文小说的民俗意蕴
论沈从文小说的民俗意蕴沈从文是描绘风土人情的高手,他画出一幅幅风俗长卷,婚嫁、习俗、服饰、神话、传说、信仰、礼节……无所不有,无所不奇,使他成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他特别善于揭示这些一代一代流传的古风习俗人情世态所包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令人神往,令人惊叹。
加上沈从文运用泥味土香十足的方言土语,这更使他的充满浓郁的湘西地方特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沈从文小说的民俗意蕴。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沈从文小说的民俗意蕴摘要:提及沈从文,史上惯以“乡土作家”称之。
其创作的作品大部分都涉及他的家乡湘西的风土人情,文字里时刻流露出对故乡的爱。
就像沈从文自己说的,他就像江边的一个船夫,边划船边看景边感悟。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民俗风情;文化意蕴一、研究缘起——文学创作中的民俗文化选择取向(一)沈从文概况及其特色分析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1]。
二十二岁时,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自称“最先的职业作家”。
[2]身为凤凰人的沈从文,湘西的民俗风情对他的创作意义重大。
在《从文自传》中,他写道:“我就是一个不愿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
”“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
”[3](二)沈从文作品的民俗价值确定——以小说为例进行研究沈从文在《阿丽思中国游记》(第一卷·后序)中写道:“说到学力,我没有读过什么书,另外我有点话,我没有读书,与其说是机会,不如说是兴趣吧。
” [4]凭借写作,沈从文从一个他口中的“乡下人”跻身上流社会。
然而,他也曾受到许多人的批判。
在1948年写的《斥反动文艺中》把沈从文放在反革命反人类的位置上大肆批判。
[5]所幸的是经过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其作品中隐含于乡土风俗之下的独特的美感终于为世人所见。
二、风情画卷——沈从文小说的民俗特色沈从文出生、生长都在湘西地区,他的小说作品中许多都是关于湘西地区人情风貌的描绘。
其中交通民俗、节日民俗、婚丧礼仪、神巫崇拜、民歌俗语等在小说中体现最多,也最让人印象深刻。
试论沈从文湘西小说创作特征
试论沈从文湘西小说创作特征人文学院中文系02级张学铧学号:20211096指导老师:刘晓鑫摘要:湘西世界是沈从文构筑的理想与梦的天堂,文章通过湘西题材小说中人性美、人情美,着重表现的自然强健的生命活力,强调的从人性角度关照社会人生的人生观,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传统文化情结和人性道德重建的理想,古朴宁静的自然风物,自然朴素的地方语言,更使他的湘西小说呈现出神奇浪漫的独特艺术风貌。
关键词:沈从文;创作特征;自然人性;人性自然;自然语言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别具个性的文学大师,他的湘西题材作品精心描绘出川、湘、鄂、黔四省交界的沅水流域人民的秀丽的风光和独特的世态人情,在他的笔下,湘西独特的生命形式,既是他理想中的“希腊小庙”,也是“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精神寄托的载体。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
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1]他的作品虽然很少描写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却构筑了具有田园牧歌色彩的湘西世界。
很明显,他笔下的湘西是经过主观美化的理想化的湘西,不是现实的湘西。
他在自己精神意念中,构想了自己精神的乐园,这个乐园构想是建立在人性美、人情美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又是充满了诗性品格的,这种诗性品格是与现实的庸俗化,世俗化、功利化格格不入的,是超功利的,是具有某种自然性的,这使他的小说显现出特有的审美倾向。
第一,有意淡化时代背景、力求从人性道德角度关照湘西下层人生。
与丁玲、郭沫若等现代作家贴近现实、描写现实、时刻关注时代大潮、作品所反映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不同,沈从文的目光穿越了周遭的风云变幻,以思索的姿态凝视和关怀着在工业文明巨浪的冲击下正在消失的顺乎自然的圆满的生活方式,他的作品超越了某种指定的时代氛围,而显出孤独特立的节操,因此作者在热情洋溢地赞美湘西浑朴圆融、乐天安命的同时,笔端又不时传达出淡淡的悲凉与惆怅。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分析
牧歌情调:浓郁的抒情气息
《边城》里,凄凉哀婉的抒情格调是沈从 文过去情感的投射。 “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 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 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 这个不幸故事上,才得 到了排泄与弥补”。
牧歌情调:浓郁的抒情气息
沈从文的抒情超过了个人情感范围。 “表现受过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 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在心坎里的那一 股沉郁隐痛……他不仅唱出了少数 民族的心声,也唱出了旧一代知识 分子的心声。” ---朱光潜
(二)、梦幻叙事
“有人用文字写人类行为的历史,我要写 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
沈从文小说的梦幻叙事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 一是直接写梦境、幻境(心理描写); 一是写写梦境和幻境
对沈从文这个浪漫主义者来说,单 纯反映现实人生是永远不够的,只 有将梦幻的成分羼和进去,小说才 会有生命。 沈从文的小说中梦境俯首皆拾。
牧歌情调:浓郁的抒情气息
沈从文小说的抒情气息,另一方面,是在 湘西题材的作品里,浸透了作者对乡土的 眷眷深情。 沈从文进北京之前,在家乡湘西的沅水流 域及其支流上常年漂泊,与各种各样的底 层小人物打过交道,了解了他们,并接触 了他们的灵魂。
沈 从 文 笔 下 的 湘 西 世 界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 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 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 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 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 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 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一、“湘西世界”的叙事特点: 传奇、梦幻、牧歌 二、“湘西世界”的内容特点: 诗性与原始性的结合 三、 湘西世界的独特性: 真善美的统一
传奇色彩:生命的神性与传奇性
湘西作为沈从文小说的一个背景,神秘、 传奇,但在这个背景中凸出的是生命。 沈从文曾说,“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 却只信仰‘生命’。” 在湘西这个背景中,沈从文时时刻刻想努 力展示的是生命的神圣和庄严。 沈从文小说的传奇色彩更多地源自于他对 生命传奇性的叙写。
沈从文《湘西散记》《湘西》在散文艺术上的主要特点
沈从文《湘西散记》《湘西》在散文艺术上的主要特点
沈从文描绘湘西风情的系列散文《湘西散记》与《湘西》,代表了他散文的最高成就。
这是他抗战前后两次还乡的产物,具有自传色彩。
《湘行散记》《湘西》在艺术上有着显著的特色,表现为:(1)叙述上,条理明晰
《湘行散记》《湘西》以沅江为中轴,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作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与事,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资料加以穿插。
(2)文体上,糅合了游记、散文、小说诸种文体因素
沈从文的散文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形成小说的情节性,有情境氛围,还浸染了楚地的传奇,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散文体式。
(3)抒情上,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①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②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③涉及敏感的政*治性问题时,作者则采用曲笔。
(4)结构上,构制宏大,整散有致
《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展开一幅幅湘西风情画;《湘西》则以地理方位的迁移——由边缘向纵深转换为叙述线,将常德、沅陵、辰州直至湘西腹地凤凰连成一体。
(5)语言上,继承传统,雅俗共赏
沈从文的语言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游记与笔记的传统,简练流畅,平和之中自有其动人处。
语言简洁而澄明,典雅与土俗并存,富丽与朴素同在。
《湘西》中九篇作品,几乎无一笔空疏,言简义丰。
沈从文的民间民俗文化
沈从文的民间民俗文化09级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刘锐099038摘要:沈从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岳焕,湘西凤凰县人。
沈从文读过两年私塾,正规教育仅是小学,他是一个具有土家族血统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土家族文化传统的作家,他以湘西民间优秀文化精神及城市下层民众的优秀品德为参照观察“现代”文明,从而发展了自由主义的保守性,成就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
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对民间,民俗文化的描写,通过过一个故事的叙述来体现出自己深刻的思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沈从文眼里所看到的社会民间的生活形态。
关键词:沈从文民间文化湘西民俗文化说到沈从文我们就不得不说说他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关系。
“文化保守主义”的主旨是指那种立足于传统文化,力图融合古今,也有选择地吸纳外来文化,以适应时代需要的思想倾向或思想派别。
文化保守主义者在政治上可以很进步、很革命,甚至十分激进,但对待民族文化传统却很谨慎。
沈从文自身是土家族人,出生于湘西,受到湘西文化的影响,其个人的文学作品风格也将这种文化融入其中。
尤其是受到当时历史客观环境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初的湘西自治运动,在使沈从文心中原有的湘西民族的自主自由精神自觉化的同时,也给了他以“五四”新文化的影响,并从此构成了他的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民族文化基础。
到北京后,一方面是北京的文化自由精神与丰厚传统文化的培育,使他有了“京派”风度;另一方面是自己生活的困苦,加上湘西人的固执,又使他形成了“乡下人”的精神气质。
正是这二者的结合,使他的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至使他成为“京派重镇”。
因此,沈从文的文化保守主义更多的是侧重于在城市下层人民的体现。
沈从文发现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膜,他将这种隔膜称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隔膜。
他与“城市”的隔膜,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悬殊和所谓文明教养的差异,最根本的,他与城市人在生活、经验、知识乃至价值观上,具有后天无法沟通的天壤之别。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民俗文化
引言纵观20 世纪的中国文学界,沈从文无疑是很闪亮也很独特的。
作者用充满灵性与诗意的语言为世人勾画出一幅至纯至美的湘西民俗风情画。
湘西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实勤劳的人民的影响成就了沈从文特殊的个性气质,他自称为“乡下人”,“依恋于对‘乡下人’生活的体认和再现,从而使之成为湘西生活的自觉的叙述者。
”沈从文的小说和湘西民俗文化关系密切,湘西民俗是沈从文创作源泉。
他的小说中有大量的关于湘西特有的节目,奇异的地方风俗,神秘而古老的巫楚神话传说的描述,带有极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风情,通过描写这些独特的湘西文化表达对自然的生命形式、原始人性的赞美和作家对民族意识及人物心态的深刻关注。
同时在这一系列的小说中,他以一种热忱和抨击的态度对民族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又多与民俗中的陋俗相连)“作了一种善意的记录”(《沈从文文集》十二卷P86 花城出版社),在他的追寻与探索中虽不无悲凉的气氛,伴随着严峻的民族危机感,同时也表现了“故事在写实中依旧浸透一种抒情幻想成分”。
这也正是他的湘西小说中民俗特色的风格。
每每人们读后,犹如一杯醇酒,总是使你不断地去思索、回味。
本文试图通过对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几类突出民俗的探讨来展示湘西人民自然、健康的生命力,从而引起我们对湘西民俗传承的重视和自我发展的反思。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生动具体地描绘了湘西六类突出的民风民俗:婚恋民俗、巫楚文化、民居文化、丧葬民俗、节日民俗和湘西山歌,构成了一幅至纯至美的湘西民俗风情画。
一、婚恋民俗正如沈从文所言,湘西原是“被历史所遗忘”的角落。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发展以后,湘西仍停留在原始或半原始状态,当然这里的风俗习惯也就仍然滞留在原始的落后状态,作为民俗现象之一的婚俗就不能不浸染上这历史的痕迹,因而影响到男女青年的婚姻问题。
一方面婚俗中的陋俗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婚姻悲剧。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原始或半原始状态,湘西的婚俗里同样也有着自然淳朴的气息,也造就了许多天真烂漫的爱情佳话。
论边城中的湘西风情
论边城中的湘西风情论《边城》中的湘西风情摘要:《边城》是沈从⽂的代表作,作品主要是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茶洞渡⼝为描述对象,以⽼船⼯和外甥⼥翠翠的⽣活经历为主线,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那种⼈性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条清澈见底的茶洞河畔的渡⼝中,住着⼀个年过花甲的⽼船⼯和他的外孙⼥,他们任分吹⾬打,长年替他⼈摆渡,过着⼭⾥⼈宁静的⽣活。
朴素的⼈性美、淳朴的民风,那湘西的社会百态,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对⼈性美的思考。
关键词:湘西风情,《边城》,艺术风格⼀、中国现代⽂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边城沈从⽂是中国现代⽂学史上具有⼀定影响⼒的作家之⼀。
他出⽣在荒僻但风景如画、富有传奇⾊彩的湘西凤凰县,对民间的世俗的东西具有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
⼤的⼀湘西为题材的⼩说在现代乡⼟⼩说中别具⼀格,独具风骚。
他带着浪漫的牧歌情调到湘西世界中寻找⽥园诗,以抒情的笔制将湘西⼈织⼊梦幻的风景画沈从⽂的主要⽂学贡献是⽤⼩说与散⽂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这与他特殊的⾝世经历,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活体验相关,也与他⾃⼰的“⾓⾊认知”上的困扰相关。
沈从⽂⽣于湖南凤凰县,地处湖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是苗、侗、⼟家等少数民族聚居之所。
湘西秀丽的⾃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给他带来特殊的⽓质,使他既富于多彩的幻想,⼜有着在长期的历史中积淀的沉痛隐忧。
沈从⽂出⽣于⾏伍世家,14岁⾼⼩毕业后从军,随军队辗转流徙于三省边境与长达千⾥的沅⽔流域,谙熟这⼀带⼈民的爱恶哀乐的鲜明⽣活样式和淳朴的乡俗民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形成了对民间世俗⽣活特殊敏感的⽣活情趣。
以后接触了“五四”新⽂学,1923年只⾝离开湘西来到北京,同年秋报考燕京⼤学,未被录取。
他是以“城市边缘⼈”的⾝份,靠⾃⼰的艰苦奋⽃和出⾊的才华,打进⽂坛,“挤”进城市的上层⽂明社会的。
所以他可能很⾃负,⼜始终有⼀种⾃卑。
这对于他的创作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视点的形成,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民俗美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民俗美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以较多的篇幅反映了湘西人民的不幸和阶级压迫的深重,然而这些描写与揭露又大都是熔铸在民俗描写之中的。
他的这些小说,没有浓烈的“火药味”,没有刀光剑影,没有使人惊心动魄的情节,更没有游离于作品之外的政治说教,而恰恰就是在这种看似轻快、充满诗意的民俗风情的笔调中,作者给我们展现了湘西人民的自然和淳朴。
而且同时他又同那深情、婉转的笔调给我们摹绘了湘西的民俗美。
美不是空灵的抽象物,它是具体而生动的,民俗当然亦如此。
而民俗往往都是凝聚在一定的物质形式上,无论是在吃、住、行的物质生活中,还是在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以及人生礼仪等事象中,民俗美的本质都存在于具体感人的审美对象中,当人们把这些风俗意象作审美观照时,人们便会感到这些风俗事象的民俗美,《边城》正是对这种民俗美的完美诠释。
在《边城》这部中篇小说里,沈从文不仅由衷地缅怀了边地过去民风的淳朴,如画地描绘了川湘边境那个苍崖翠竹、白塔、碧溪和往返的渡船交相辉映的风景之美,而且如歌似泣地刻画出了生活在那小山城附近劳动人民之间的人情美、人性美。
本篇论文,意在通过探讨《边城》之艺术风貌,来展现《边城》那穿越斗转星移的时间之流,沈从文所营造的那种自然与人性、风情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
一、自然景物美以独树一帜的文艺鉴赏家出名的文学评论者刘西谓(李健吾)早在1935年就撰文赞叹《边城》是一首诗,说:“这里一切是谐和,光与影的配置,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空气里,一件艺术品,正要叫人看不出是艺术的。
……这不是一件大东西,然而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①。
《边城》中的美是一种纯美,没有任何的矫饰。
首先是自然的美——湘西自然风光的美。
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市侩、流光溢彩以及一切非自然的色彩,纯乎一色。
这里只有两岸青山,一川绿水,吊脚楼临水而筑。
边城的自然风光,与桂林漓江类似,但是在漓江上乘船游览,船已经不再是小木船或者竹排,已经是机动游船了,首尾相接,浩浩荡荡。
从沈从文的作品中看湘西地域文化
从沈从文的作品中看湘西地域文化前言地域文化, 是指一个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们共同形成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而形成的带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形态, 体现在文学中, 则是作家作品的地域特色。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特别是乡土文学中, 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影响了作家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和作品的人生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 而且还孕育出了一些特定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
譬如湘西文化之于沈从文、东北文化之于萧红、萧军, 巴蜀文化之于沙汀、李劼人, 三晋文化之于赵树理, 等等。
而在这些作家中, 沈从文的地域意识尤为突出, 湘西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 而沈从文则用他的作品, 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本文拟从人情、人性、风景、民俗等方面来分析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地域文化,并对沈从文作品的英译是否充分反映出了原作品的地域文化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湘西地域文化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
一、沈从文及其作品简介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他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备受推崇,是因为它们展现了独特的湘西地域文化,是一个至情的作家对故乡的一种永恒的爱。
沈从文从湘西边民的人性人情、风景民俗入手,努力在原生态的湘西世界中,去发掘积淀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借以重塑民族精神品格,努力想要在原生态的湘西世界中寻找积淀在传统文化中的民族优秀品质。
二、湘西地域文化综述湘西地区,指的是湖南省西部与今重庆贵州接壤的那一带。
从《边城》看湘西的风俗文化
从《边城》看湘西的风俗文化从《边城》看湘西的风俗文化<边城》的描写让湘西的文化得到大力的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湘西这个地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从《边城》看湘西的风俗文化。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湘西风俗画秋水明月心沈从文的《边城》是文学史上一件别致的精品,《边城》是歌颂人性的至美,“是表现人性美的力作”,“是人性美的赞美诗”,是一部理想的作品。
既然是理想的,就不是现实的。
边城是单纯的,每一寸都是真,每一寸都是善,每一寸都是美。
在这片如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人们如此生活着:“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
”一、真:真心、真诚、纯真1.主人公翠翠与傩送之间最真挚的爱情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的灵魂。
她美、热情、纯真。
随着岁月的更替,翠翠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因为在一次龙舟竞渡时邂逅船总的儿子傩送,从此暗暗倾心。
后来,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得了头奖的傩送,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
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超越了世俗的物质条件,爱的真诚,热烈,忠贞,没有做作,不虚伪,完全出自内心。
用翠翠爷爷的话来说:“有什么福气,又无碾坊陪嫁,一个光人。
”没有任何附加的物质条件,翠翠是凭着身上绽放的自然的美打动船总的两个儿子,当顺顺要傩送在与团总女儿婚事的事情上表态时,他说:“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语言虽简单质朴,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爱得真挚,刻骨铭心。
2.老船夫与外孙女翠翠之间最美好、纯真的亲情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
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
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
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
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
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
探析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民俗审美意蕴
在他 的作 品中 我1J 仅 町见 到 高 I 流 、险潍 行 船 的惊 『 不 急
幺 的风 俗 面 。 ”I也 冈如 此 ,他 笔 下 的人 物 风 景才 能 如此 J ’ I
心动 魄 的场 面 , 更常 见 到 月 如水 的 夏季 、 吊角楼 灯光 的情
意绵 绵 ,处 处 洋 溢 着 美 的感 受 。 例 如 《 城 》 丐 磐 溪 咀 的 边 荚 : “ 静 的 河 水 即或 深 到 ‘ 不 能 见 底 ,却 依 然 清 澈 透 静 篙
种 唯湘 两才 有 的文 化 氛 围 。 在 论 及 “ 活 世 界 也 就 是 民俗 世 界 ”时 , 高丙 中 说 : 生 “ 活世 界是 人 的家 同 。人 们存 其 中修 养 生 息 ,其 思想 从此 生
出发 ,剑各 种 高层 次 的境 界 邀游 。但是 ,不 管它 邀游 多 远 多
一
生 命运 多舛 , 生活 坎坷 ,这使 他 对湘 西 故 乡人 L 的爱 恶 哀
乐和 乡俗 民风有 一 种 敏锐 的洞察 力 , I 形 成 了文 坛一 朵 奇 此
葩。
在 这 个年 代 作 品 中浮 华堕 落 的都 会利 动 荡 分解 的 沿海 乡镇 之 时, 睹 ‘ 外之 地 ’山寨 和水 码 头 卜 静秀 美 而 义 占朴奇 化 宁
涵 ,它 们 构成 了 ‘ 民族 的面 貌 。而 只有 自然 景物 同 民族 风 个 情结 合起 来 ,才 能创 造 出意 蕴 悠远 而 文化 内涵丰 富 的 族 审
美 丽卷 , “ 民俗文 化 具有 鲜 明 的地 域性 和 民族 性 ,这是 民俗
者 在 新 一 轮 现 代 文 学 人 师座 次 表 f 把 沈 从 文 排 存 鲁 迅 之 ‘ : 也
真实 ,如此 鲜 活 。
浅谈沈从文作品中的民俗元素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浅谈沈从文作品中的民俗元素秧乐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摘 要:沈从文将其家乡湘西的民俗文化作为他小说创作的一个出发点。
他从家乡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中,提炼出有着深刻内涵的母题,并将民俗文化摄入作品并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他的作品有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本文将沈从文作品中出现的民俗文化做一个简要的归纳,从里面出现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传统节日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来谈谈沈从文作品中的民俗元素。
关键词:沈从文;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61-01我们读沈从文的作品常常会被他那用充满灵性与诗意的语言所勾勒出的一幅至纯至美的湘西民俗风情画所吸引。
沈从文的小说和湘西民俗文化关系密切,他的小说中有大量的关于湘西特有的地方风俗,神秘而古老的巫楚神话传说的描述,带有极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风情,每每人们读后,犹如一杯醇酒,总是使你不断地去思索、回味。
下面就沈从文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民俗元素做一个简要的归纳和梳理。
1、神话传奇和民间故事作为文学创作主体,沈从文的创作植根于他自幼生长的湘西世界,那些最先进入沈从文乡土描绘领域的,是湘西的神话传奇和民间故事。
《渔》、《神巫之爱》、《媚金.豹子与那羊》、《月下小景》等系列作品,描绘了一片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原始的人性世界。
他从湘西那些浓厚的原始民俗民风里,找到了一条“心与心沟通”。
“人与美与爱的接触的路”,希望通过瑰丽的神话与民间故事,让那些男女主人公身上弥漫的原始生命力,让那些热情、勇敢、诚实的高贵品质,来抗拒现代都市人性的堕落。
这是作者头脑中建构的“另一时代”,既是一种虚幻的梦想,也是一种真诚的期待,抒发着自己内心深处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渐渐消亡的惆怅。
2、传统节日湘西人民对待传统节日非常虔诚,不管是什么节日,只要是祖上传下来的习俗,他们都努力的继承。
在面对“神”的问题上,人们始终保持着尊敬,尽管有时并不具体了解是什么神,或者有什么纪念意义,但这份虔诚是永不动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民俗特色:沈从文湘西
题材
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民俗特色~1~沈从文自称为“乡下人”,他的湘西题材的小说,用古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精心描绘了湘西人民独特的世态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突显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以教益和启示。
他的湘西题材的小说,以“乡下人”独特的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了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相悖的观念,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他认为“不管是做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1]他的湘西题材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民俗特色,更是让人犹如置身其中,读后又不仅掩卷沉思。
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决定什么人,什么人写什么文章。
他的作品风格和思想的形成,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沈从文十四岁投身行武,1917年至1922年漂游于湘西沅水流域,浪迹湘川黔边区,看尽了人生黑暗面而产生厌恶心理,在作品中便构建至善至美的湘西世界,从而与都市社会相对立。
绮丽的自然山水赋予了他特殊的气质,给他带来多彩的幻想。
他本身又有着苗、汉民族的血统,使他具有柔软又倔强的性格,宽厚又敏感。
对生活的忠实和爱,是沈从文众多作品能够超越时空而
长久地像沅江里的活鱼一样,水淋淋欢蹦乱跳葆有充沛生命力的秘密。
民俗包括极其丰富的内容,它既有物质文化方面的内涵,又有精神方面的内涵。
物质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的习俗和生产交易的习俗上;精神文化方面则有更为广泛的内容,有民族传统的社会文化,如:婚丧礼仪习俗等;又有民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如:节日习俗、语言艺术等。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的小说主要就是表现了作家对民族意识和人物心态的深刻关注、再现了湘西农村形形色色的婚姻悲剧和描摹了湘西充满风情的环境和民俗美。
下面笔者就尝试用自己粗浅而又稚嫩的笔调,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充满民俗风情的生活环境提到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湘西生活环境,不得不说他笔下的“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没有中哪一位作家象沈从文那样,执著地把“河”作为自己创作的摇篮。
他的几乎全部的湘西作品,都可以说是从“一条延长于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上所激发的抒情幻想。
一方面,这条“河”给他带来了湘西掩映在奇险秀丽的自然景观中的醇厚迥异的风俗民情,健康、优美而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和梦幻,并促使他去学会思索,深入地认识宇宙;另一方面,这条“河”也因倒影着湘西这幅意境深远而文化内涵丰富的民族抒情画卷而蕴含着深邃的审美视景。
存在于湘西的几乎全部的民情风俗,都与这条“河”息息相关,它们是“河”生动的姿势在岁月中叩响的和音,如端午节划龙船比赛,捉水鸭子游戏,水手在岸上的挣
扎,违反族规要受沉“河”的惩罚等;而傍“河”而生的“水车、碾房、竹排、渡筏、吊脚楼等物象,其实是古老农业文明的具象表征,它们浓缩了化外之境的生息面相,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到山地边区低下的生产方式和半开化的生存状态。
沈从文湘西小说中所描绘的环境除了河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就是吊脚楼,而和它相关的最多的就是水手和吊脚楼里的妓女。
吊脚楼因江河的凶悍而繁华,水手粗犷的船工号子引来了一群群俊美的女子住进楼里,在吊脚楼中演了一幕幕真挚动人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
沈从文用笔描述了那些可爱的水手和吊脚楼里妇人恩怨的动人场景:在《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文中记叙遇到一个叫牛保的水手,这水手同吊脚楼一个女子厮混一夜,早上起身离开。
这时,“吊脚楼人家窗口,露出一个年青妇人鬓发散乱的头颅,向河下人锐声喊将起来:‘牛保,牛保,我同你说的话,你记着吗?’年青水手向吊脚楼一方把手挥动着,‘唉,唉,我记得到!......冷!你是怎么的啊?快上床去!’…‘我等你十天,你有良心,你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