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19
4.3.3选民行为
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称为选民。
选民的选择行为可分为四个方面:
1.目标。一方面是投票者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投票人所在或所代 表团体的利益。
2.候选方案。一般来说,候选方案越多,投票人的选择余地就越大。
3.选举规则和程序。选举规则即人们常说的投票规则,如一致同意规则、多 数同意规则等等。选举程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主要形式。
公共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杜振华
北京邮电大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2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4.3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2
4.1.1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公共选择的含义
公共选择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 的应用和延伸,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 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
第四种是女巫模型(wicked witch model)。指被选出的政治家可能促成 任何有助于他们保住或获得官位的事情。
17
4.3.2官僚行为
官僚的主要作用包括:官僚是公共决策的执行者,公共产品生产者
选民(具有不同利益个人)
投票 政治过程 选举产生公共机构
投票 立法制定公共政策
利益集团 官僚集团
公共政策的供给
1.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的特点是首先按照利益差别,把投票参与者按重要性分类,根 据分类来分配票数,然后对候选方案进行投票,得到最多票数而不是最多人 数支持的议案将获得通过。加权投票规则只是多数票规则的一个变体,通常 具有和多数票规则一样的优点和弊端。
2.否决投票规则
否决投票规则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成员提出自己认为可供选择的一整套建 议或者行动方案,汇总后每个成员再从汇总的方案中否决掉自己不喜欢的那 些方案,最后剩下的没有被任何人否决的议案,就是集体选择的结果。
4.3.3选民行为
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称为选民。
选民的选择行为可分为四个方面:
1.目标。一方面是投票者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投票人所在或所代 表团体的利益。
2.候选方案。一般来说,候选方案越多,投票人的选择余地就越大。
3.选举规则和程序。选举规则即人们常说的投票规则,如一致同意规则、多 数同意规则等等。选举程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主要形式。
公共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杜振华
北京邮电大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2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4.3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2
4.1.1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公共选择的含义
公共选择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 的应用和延伸,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 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
第四种是女巫模型(wicked witch model)。指被选出的政治家可能促成 任何有助于他们保住或获得官位的事情。
17
4.3.2官僚行为
官僚的主要作用包括:官僚是公共决策的执行者,公共产品生产者
选民(具有不同利益个人)
投票 政治过程 选举产生公共机构
投票 立法制定公共政策
利益集团 官僚集团
公共政策的供给
1.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的特点是首先按照利益差别,把投票参与者按重要性分类,根 据分类来分配票数,然后对候选方案进行投票,得到最多票数而不是最多人 数支持的议案将获得通过。加权投票规则只是多数票规则的一个变体,通常 具有和多数票规则一样的优点和弊端。
2.否决投票规则
否决投票规则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成员提出自己认为可供选择的一整套建 议或者行动方案,汇总后每个成员再从汇总的方案中否决掉自己不喜欢的那 些方案,最后剩下的没有被任何人否决的议案,就是集体选择的结果。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13
Public Economics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14
• 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弗兰克· 奈特(Frank Knight)提倡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奈特认为,经 济学不是一门选择科学,而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 研究社会组织是怎样为有关的集体、为社会而运 行的学科,在布坎南的思想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公 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 。 • 公共选择理论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学 领域尤其是福利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些争论和需要 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争论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社会福利函数的性质,二是市场失灵与 政府干预的论述。 •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60年代末 70年代初形成一种学术思潮。
Public Economics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15
• 英国的邓肯· 布莱克(Duncan Black,1908—1991) 被尊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他于1948年发表的 《论集体决策原理》一文(载《政治经济学杂志》 1948年2月号)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 • 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当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 姆斯· 布坎南(James.M.Buchanan,1919一 )。 布坎南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公共选择理论研 究的。他发表的第一篇专门研究公共选择的文章是 《社会选择、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他是公共选 择研究领域著述最多的学者。布坎南因在公共选择 理论方面的建树、尤其是提出并论证了经济学和政 治决策理论的契约和宪法基础而获得1986年度诺贝 尔经济学奖。
Public Economics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16
• 公共选择理论的学术阵地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另一位 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登· 塔洛克 (Gordon Tullock,1922一 )于1966年创办的 《公共选择》杂志,这个杂志现在被列为全世界30 个最重要的期刊之一。
第四章_公共选择理论.ppt
公共物品、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
制度。
9பைடு நூலகம்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 ·布坎南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 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 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10
决策环境的划分
决策环境
市
价格反映 偏好 企业提供 私人产品
场
非 市 场 投票反映 偏好 政府提供 公共产品
企 业
私 人
公共选择理论
Public choice theory
1
推荐阅读书目:
《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 阿马蒂亚·森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公共经济学》 朱柏铭 江大学出版社 《公共部门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黄新华主编
2
公共选择理论,在英文文献里也称为“公
共选择”,“集体选择”,“公共选择经济
学”,“政治经济学”等,是一门介于经济学 与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以经济学的
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
作为分析工具,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 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揭 示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3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 南
4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美国人,将政治决策的分 析同经济理论 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1986年诺 贝尔奖获得者。 重要著作: 《财政理论与政治经济体系》(Fiscal Theory and Political Economy); 《同意的计算》(The Calculus of Consent》与塔洛克(G.Tullock )合著; 《自由的限度》(The Limits of Liberty); 《赤字的民主》(Democracy in Deficit》与瓦格纳(R.Wagner)合 著; 《宪法合约的自由》(Freedom in Consitutional Contract); 《课税的权力》(The Power to Tax)与布瑞南(G.Brennan)合著 ; 《法则的理由》(The Reason of Rules)与布瑞南合著; 《自由、市场与国家》(Liberty, Market,and State); 《经济学:在预测科学与道德哲学之间》 (Economics:Between Predictive Science and Moral Philosophy); 《宪法经济学探索》(Explorations into Constitutional Economics)。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特点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时,它关注政治市场的竞争性和民主性,以及政府失灵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的低 效、浪费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自利 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分配和外部性问题等方面出现的无效率和不平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不完全 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1
02
03
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中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 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素质 和服务水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
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建立员工绩效 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 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02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
施。
建立政策调整和修正机制
0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政策的持续
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选择理论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过程
背景
某城市面临垃圾处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 策。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居民等各 方参与者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最 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时,它关注政治市场的竞争性和民主性,以及政府失灵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的低 效、浪费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自利 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分配和外部性问题等方面出现的无效率和不平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不完全 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1
02
03
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中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 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素质 和服务水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
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建立员工绩效 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 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02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
施。
建立政策调整和修正机制
0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政策的持续
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选择理论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过程
背景
某城市面临垃圾处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 策。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居民等各 方参与者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最 大化。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
• 在间接民主决策机制中,有三类主要的决策参与 者,即选民、政治家和官僚。 • 一、选民行为目标和特点
• 选民个人无论是作为消费者还是投票者,无论是在经 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场上,其行为动机和目标都是一致 的,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即都作为理性的经济 人在进行经济活动或政治活动。 • 选民的行为特点: • 1.某些选民会放弃投票权。 • 2.某些有着共同利益的选民会结成特殊利益集团。
• 中间投票人:是指这样一位投票者,他的偏好正好处于
所有投票者的偏好的中点上,高于他偏好的数量的人和低 于他偏好的数量的人型中,个人
偏好都是单峰型的,则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 最终获胜,因为选择该政策不仅使中间投票人获益最大, 也使其他人损失最小。
• 3、偏好强度与投票交易
• 在政治市场上,多数票规则的缺陷之一是没有考 虑每个人对不同表决方案的偏好强度,无论一个 人对某种方案的偏好多么强烈,他也只能投一票。 这样就可能出现多数人通过的方案产生的总收益 小于少数人支持的方案被否决导致的总成本。投 票交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3节 关于政治行为的经济理论
• 二、政治家行为目标和特点
•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家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和消费 者、生产者具有同样的行为动机,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 化,其具体目标是当选或连任,也可说是争取选票最大化。 • •
政治家的行为特点:
1.政治家在竞选时会宣布一些最能被“中间投票人” 接受的政策主张 • 2.在收入政策方面,政治家更多地倾向于用发行公债 来代替税收。 • 3.在支出政策方面,政治家总是倾向于扩大公共支出 的规模和范围。
•
2、单峰偏好与中间投票人定理
• 单峰偏好:是指个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如数量大小)排列的备选方 案中,有一个最为偏好的方案,而从这个方案向任何方向的游离,其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什么是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
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 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即政 府选择、非市场的集体选择)。
市场选择(市场决策)与公共选择(非市场决策) 的联系与区别
内容 媒体 杠杆 主体 动力
经济 市场
物物交换 (商品)
价格 个人之间可进 钞票 (等价交换、 行的简单交易 平等自愿) (个人、厂商)
(1)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会在投票结果中得到平等的体现。
每个参与者都拥有否决权,任何单个成员甚至集体均不能将 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此种选择规则的外部性成本为零。
(2)它可以有效避免“搭便车”行为。如果某项
待选方案可以使得部分成员不付任何代价从中受益,
这项方案将被其他成员否决。
——不足:效率低、成本高
03:00:40
12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管 理学教授阿姆斯特朗(Amstrong)注意到这个案例 后,在他的课堂上请学生们进行案例分析,并给他 们的选择。结果,不论他采取何种方式,只要在“ 董事会”没有外来人员的情况下,总有3/4左右的“ 董事会”成员选择“尽全力销售帕拉巴”,令他十 分震惊,但是当“董事会”里加入了公众代表、股 东代表和供应商代表之后,只有不到1/4的人做出上 述选择。
选民
代表(政治家)
决策
(一) 选民行为
1. 由于公共决策是一项公共产品,因而选民会出现“搭便车” 行为。
2. 由于公共决策中收入决策与支出决策的分离使得选民的态
度往往是自相矛盾的。 3.结成特殊利益集团。 特定的公共项目会与特定群体的利益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与某一公共项目有密切利益关系并在公共决策中发挥重要作 用的群体。 特殊利益集团在公共决策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它 能够降低本集团成员了解信息、对政治家进行游说或贿赂的 成本。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政府理论
1、偏好显示问题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无法有效表示自己对某种公共产品 的看法啊,选民们只能通过对官员的选举来反映出需要 多少水平的公共支出,但不能反映出对具体公共产品的 偏好。 另外,即使人们能够表示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他们 也未必就会真实表露出来。
实行统 一税制 的效用
富人的效用 中间阶层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GR GM GP 公共产品的数量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 投票理论
(二)、投票悖论 1、投票悖论 多数票规则可能无法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到均衡,而在各种选择之 间循环。 2、阿罗不可能定理 不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多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为社会偏好 次序,并且准确表达全体社会成员各自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政府理论
二、政府的不同类型及其决策 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了不同产品 的一种消费组合,而消费者从这些不同的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 一样的。 政府的不同类型: 1、帕拉图式的政府 即大公无私的、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政府。 该类型的政府根据社会偏好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公共 产品,同时从私人部门那里课税,以税收收入来支付政府雇员的工 资。
三、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 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官僚会追求预算的最大化。官僚通过预 算的增加,可以获得职位、权限、尤其是随之而来的特权和名誉等 个人利益。 官僚与政府的关系: 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官僚将自己的服务出售给政府或政治家, 政府则向官僚们支付工资,从官僚那里购买服务。官僚从政府那里 获得一次性拨款,同时许诺将提供一定水平的总产出。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节 官僚理论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
政策向中间选民演变的过程: 左图:民主党(D)失败,共和党(R)获胜 中图:民主党向中间调整了政策,获胜,共和党( R) 失败 右图:共和党也向中间调整政策
公共经济学
(二)唐斯假说 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1957) 政治家或政党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和消费 者和生产者的动机是一样的。‚民主政治中 的政党与经济中追求利润的企业家是类似的。 为了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他们制定他们相 信将能获得最多选票的政策,正像企业家生 产将能获得最多利润商品一样。‛
公共经济学
私人选择和公共选择
私人选择 (市场决策) 决策涉及的资源配置领域 决策过程/程序 决策的工具 决策的原则特点 个人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 私人产品 市场过程/市场程序 货币选票 自愿原则 消费量=需求量 公共选择 (非市场决策/集体决策) 公共产品 政治过程/民主政治程序 政治选票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消费量与需求量可能不相等 没有直接联系
(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1965)对传 统利益集团理论提出挑战。
“实际上,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 在强制的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 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不 会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的利益或集团的利益。”
公共经济学
公够把个 人对 N 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成社会偏 好次序,并且准确表达社会成员的各种各样 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阿罗不可能定理并没有说,不应该把民主作 为政府的形式,但是,它认为,无论社会在 把其成员的偏好加总时采用哪一种方案,作 为社会选择机制它在某些方面都是有缺陷的。
公共经济学
市场的个人决策与非市场集体决策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公共选择
一、公共经济决策的含义 二、公共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所谓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 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 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 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两者关系的一种理论。 其特点:把政治过程看作某种特殊的经济活动, 其中,政府是生产者,选民是消费者,选票是 货币,而选举制度是市场制度。
⒋全体一致规则的明显缺陷:
⑴此制度十分复杂费时。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价值判断 或效用函数上的差异,达成一致就要经过磋商与谈判。 在市场中,谈判通常只在两个人之间进行,达成契约的 成本较低;在公共选择中,在当事人数目众多时,一致 同意要花很大的交易成本才能实现。
⑵最后一个投票者的否决权给了他过大的讨价还价的能 力。有可能会导致讨价还价、敲诈和拖延,甚至达不成 协议。 ⑶该规则假定投票人都是诚实的,而忽视了投票人的偏好 显示难题。
24
二、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
⒉遵从的原则不同 在以自由交换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私人选择 基本上遵从自愿交换原则。而在政治市场上 的公共选择则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具 有一定强制性。这样,投票人假如不幸成为 少数派,那么其所接受的公共产品,所支付 的税收,就并不一定是他们所乐意接受的。
25
二、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
我们不能否认也不能制止政治家存在着追求自身 利益的动机,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建立一 种制度,使政治家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也 能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
16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⒊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 在实行间接民主制的国家,选民的意愿一般是通 过选民代表来表达的。
但现实中,选民代表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 理性经济人,其利益并不总是和选民的利益相 一致的。为了使其能够对选民负责,就必须建 立一种激励与约束机制,以便对其经济人的本 性进行有效的限制。
1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所谓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 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 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 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两者关系的一种理论。 其特点:把政治过程看作某种特殊的经济活动, 其中,政府是生产者,选民是消费者,选票是 货币,而选举制度是市场制度。
⒋全体一致规则的明显缺陷:
⑴此制度十分复杂费时。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价值判断 或效用函数上的差异,达成一致就要经过磋商与谈判。 在市场中,谈判通常只在两个人之间进行,达成契约的 成本较低;在公共选择中,在当事人数目众多时,一致 同意要花很大的交易成本才能实现。
⑵最后一个投票者的否决权给了他过大的讨价还价的能 力。有可能会导致讨价还价、敲诈和拖延,甚至达不成 协议。 ⑶该规则假定投票人都是诚实的,而忽视了投票人的偏好 显示难题。
24
二、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
⒉遵从的原则不同 在以自由交换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私人选择 基本上遵从自愿交换原则。而在政治市场上 的公共选择则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具 有一定强制性。这样,投票人假如不幸成为 少数派,那么其所接受的公共产品,所支付 的税收,就并不一定是他们所乐意接受的。
25
二、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
我们不能否认也不能制止政治家存在着追求自身 利益的动机,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建立一 种制度,使政治家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也 能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
16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⒊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 在实行间接民主制的国家,选民的意愿一般是通 过选民代表来表达的。
但现实中,选民代表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 理性经济人,其利益并不总是和选民的利益相 一致的。为了使其能够对选民负责,就必须建 立一种激励与约束机制,以便对其经济人的本 性进行有效的限制。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
三、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定理的提出其实正是经济学家 企图放松阿罗五条条件中的某一条,从 而摆脱投票悖论的一种尝试。 这是由邓肯·布莱克在1958年出版的《委 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做出的。他认 为:通过对个人的偏好进行适当限制, 使其适合于某一种类型,则多数决策结 果界满足可传递性的假设。
政策A 个人1 个人2 个人3 合计 70 10 45 125
政策B 15 50 45 110
政策C 15 40 10 65
投票结果是: 投票结果是:
政策A得了125分,是三个方案中的得分最 高的一个,A因此是获胜者,是选择的目标. 这种方案保证了传递性,但有可能出现不 分胜负. 打分投票制不失为解决投票悖论的一种 思路.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政府 的运行机制。公共选择的特点是,它 从经济学的角度,以经济学的假设出 发,运用经济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 行为的机制,并探索使政府行为合理 化的途径。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线索
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发端于美国经济学家 肯尼思、阿罗195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后有美国经 济学家森和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对阿罗 理论的发展,其中布坎男成为公共选择 理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布坎南、 唐斯、塔洛克与麦肯都认为国家不是神 的创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 误的天赋。国家是一种人类组织,在这 里做出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差别。公 共选择学派的方法就是把经济市场与政 治决策这两个人类行为的基本方面重新 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模式。
第二节 投票悖论以及解决思 路
四、偏好强度
前面的分析是假定一人一票,他将这一票投在 某一个他认为是最理想的方案上。而在市场上, 消费者可以对自己中意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种更高的价格这种更高的价格就显示了消费 者的偏好强度。模拟市场机制,我们设计出一 种多数投票程序,叫做“打分投票制”(Paint Voting System),假设每个人都被给予100分,允 许每个人将100分分别打在A,B,C三个不同的方 案上.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流派 1、罗彻斯特学派,研究领域为“实证的政治理论”,并
善于运用博弈论的抽象语言来描述现实的政治法律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赖克、Ordeshook等。
2、芝加哥学派,关注制度现实,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
(George Stigler)、贝克尔(Becker)等。
3、弗吉尼亚学派,对公共选择这一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假设前提
1、“经济人”假设,能够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有利 于自己的决策。 2、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易”性质,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 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交换,而非“选 择”。 3、政治规则完善论,政治过程的“理性的人”或经济人的 交易能够顺利进行,一个社会必须制定合理的政治行为规 则。
3、中位选民定理
影响投票行为的普遍规律。中位选民是指将处于所有投票 者最优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中位选民定理并中的利益集团与寻租
一、利益集团的含义
利益集团,指那些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对政府的 决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
二、利益集团产生的必然性
2、寻租行为与资源配置的效率
(1)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使本来可用于生产的 资源白白被消耗,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者新财富,只是改 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把更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装入了私 人口袋,导致资源无效配置。 (2)寻租还会导致不同部门官员的争权夺利,败坏政府声 誉,增加廉政成本。
3、寻租问题的治理对策
C C
B
A
C
B
3、单峰偏好是指每个选民的偏好只有一个峰值
循环投票,要么多数人暴政,要么进行投票交易
三、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与中位选民定理 1、不可能定理,无论何种规则下,政府决策都可能产生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PPT课件
二、非市场决策
针对市场决策而言。
市场是有效配置各种资源的手段,其借助于价 格这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在市场环境中,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要获取的是最大效用。
在非市场环境的民主社会中,民众对公共产品 供给水平的意愿是通过投票方式来表达的。公 众通过投票选举产生自己满意的政府,由政府 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行决策。
MBH
0
1234567
Security Guards
四、中间投票人
中间投票人:指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 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中 间状态。 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 共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 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 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 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Marginal Benefit, Cost, and Tax (Dollars) Marginal Benefit, Cost, and Tax (Dollars)
Marginal Benefit, Cost, and Tax (Dollars)
Figure 4.6 Logrolling
Single Peak
Net Benefit for C
Net Benefit for B’
01 2 3
0123
Fireworks Displays per Year
Figure 4.4 The Median Peak as the Political Equilibrium under Majority Rule
Figure 4.2 Political Equilibrium Under Majority Rule With Equal Tax Shares
公共经济学之公共选择理论
。
22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十四分
。
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 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中间投票者定理 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曲线 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 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产量,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11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十四分。
简单多数规则是指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前 必须拥有半数以上的拥护者。在公共选择规则中 最常用。
多数性规则可以表达大多数人的意愿,在某种程 度上防止了少数人将其个人偏好强加给多数人的 现象,所以排除了社会的总体状况绝对恶化的可 能。但多数性规则可能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
10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十四分。
私人部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一种 简单而有效的价格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决 定私人产品的产量,并决定产品如何在消 费者之间分配。
公共部门配置资源的机制典型的有当前大 多数国家都在实行的间接民主政治制度, 公民个人投票选举代表,再通过这些代表 对公共预算进行表决。
政府也在最大化,但最大化的原则是每个官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不是全民利益。于是,一切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行为都是有内在 必然性的,不能简单地以个人品质或偶然失足来解释
6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十四分。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为我们的财政决 策机制设计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政治市场中的 “经济人〞假设在西方学者中也是有争议的。但从应 用角度看,这一假设也许是最接近实际的假设,便于 人们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有效率的制度和政策。这一假 设的引伸含义是,若要政治决策能符合公共利益最大 化要求,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能约束和监督决策者的有 效机制,否则,决策就可能偏离公共利益的轨道。我 国的社会实践也证明,仅靠当事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 约束,是难以形成理想的财政决策和有效的财政运行 的。
22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十四分
。
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 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中间投票者定理 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曲线 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 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产量,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11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十四分。
简单多数规则是指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前 必须拥有半数以上的拥护者。在公共选择规则中 最常用。
多数性规则可以表达大多数人的意愿,在某种程 度上防止了少数人将其个人偏好强加给多数人的 现象,所以排除了社会的总体状况绝对恶化的可 能。但多数性规则可能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
10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十四分。
私人部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一种 简单而有效的价格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决 定私人产品的产量,并决定产品如何在消 费者之间分配。
公共部门配置资源的机制典型的有当前大 多数国家都在实行的间接民主政治制度, 公民个人投票选举代表,再通过这些代表 对公共预算进行表决。
政府也在最大化,但最大化的原则是每个官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不是全民利益。于是,一切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行为都是有内在 必然性的,不能简单地以个人品质或偶然失足来解释
6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十四分。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为我们的财政决 策机制设计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政治市场中的 “经济人〞假设在西方学者中也是有争议的。但从应 用角度看,这一假设也许是最接近实际的假设,便于 人们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有效率的制度和政策。这一假 设的引伸含义是,若要政治决策能符合公共利益最大 化要求,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能约束和监督决策者的有 效机制,否则,决策就可能偏离公共利益的轨道。我 国的社会实践也证明,仅靠当事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 约束,是难以形成理想的财政决策和有效的财政运行 的。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 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1972)一书中 说过,公共选择学派想要做的事情是,把 40年来人们用来检查市场经济缺陷和不足 的方法,完全不变地用来研究国家(政府) 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并提供改进的措施。 为了提出改进政府干预行为的措施,公共 选择学者首先对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政 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较具体深入的 研究。
三、投票机制和中位选民
1.投票和社会偏好。公共选择理论对投票行为的 研究假定投票是由其福利受到投票结果影响的 那些人们来进行的。公共选择的目标为:提高 社会福利或对福利进行再分配。 参与投票的经济人对提高福利有自身的期待,社 会福利为个人福利的加总;福利再分配是一项 零和博弈,即部分人的福利增加是另一部分人 福利的损失,社会总福利没有增加。 同一项公共决策不可能同时实现两个目的,必须 区分目的来选择不同的公共选择程序。
• 2.多数决策与投票悖论 在西方,民主分为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 投票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有许多 投票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效率低、采用少; 简单多数和2/3多数原则被普遍采用。 这些原则都表明了多数决策。
多数通过规则的梅尼思.O.梅斯定理(梅氏定理 梅氏定理表明多数投票原则只有在两个备选方 案,同时满足4个条件时有效,在多个方案时, 就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此种现象被称为“投 票悖论”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学习要点: 经济人的概念; 谋求最大发展自我利益与集体行为; 合适的公共选择方式可以约束官僚的行为; 政府失灵的必然性 中国的抉择科学化、民主化是一个逐进深 入的发展过程。
• 一、公共选择与非市场抉择
• 对人们选择行为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各种决策的内容不同,因此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方法对选择问题(或称为决策问题)进行研究。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
案例分析1
在2004年广东省的人大、政协“两会”上, 人大代表林才贤认为,公务员加薪支出应提前 公开,增强透明度,实行听证。公务员所加的 薪水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财政资源,因而公务 员加薪不能由政府说了算,值不值得加、怎样 加、加多少都应该问问他们的“主人”。合理 的加薪程序应该是政府提出加薪申请,纳税人 听证,报人大批准,交财政实施,结果分别向 人大和政府备案,并将涨幅向社会公布。 试对林才贤代表的主张进行评论。你认为公务 员加薪应以什么为基础。
28
互投赞成票*
含义:偏好强度不同的投票者根据 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会愿意就那 些与其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 票交易,从而出现“互投赞成票” 的现象。 投票交易存在的条件:与提案有关 的效益和成本不一致。
29
隐含的投票交易*
互投赞成票常常以隐含的形式出现。当分别 代表不同利益集团和两个或更多的议题被组合 在一起,让投票者就此进行投票,隐含的投票 交易就会发生。
19
配对投票:循环现象的改变*
净效益
. 丙的偏好峰 . 甲的偏好峰 乙 ’ 的.偏 好 峰
.
.
.
.
0
.
.
.
.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 中间偏好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20
配对投票:循环现象的改变*
第一轮 配对投票 第二轮 配对投票 第三轮 配对投票
投票者 甲 乙’ 丙 得票数 结果 投票者 甲 乙’ 丙 得票数 结果 投票者 甲 乙’ 丙 得票数 结果
A E
MSB B
0
效益和成本 (元)
Q*
QB 供给量 TSC TSB
TSB’
0
Q*
案例分析1
在2004年广东省的人大、政协“两会”上, 人大代表林才贤认为,公务员加薪支出应提前 公开,增强透明度,实行听证。公务员所加的 薪水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财政资源,因而公务 员加薪不能由政府说了算,值不值得加、怎样 加、加多少都应该问问他们的“主人”。合理 的加薪程序应该是政府提出加薪申请,纳税人 听证,报人大批准,交财政实施,结果分别向 人大和政府备案,并将涨幅向社会公布。 试对林才贤代表的主张进行评论。你认为公务 员加薪应以什么为基础。
28
互投赞成票*
含义:偏好强度不同的投票者根据 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会愿意就那 些与其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 票交易,从而出现“互投赞成票” 的现象。 投票交易存在的条件:与提案有关 的效益和成本不一致。
29
隐含的投票交易*
互投赞成票常常以隐含的形式出现。当分别 代表不同利益集团和两个或更多的议题被组合 在一起,让投票者就此进行投票,隐含的投票 交易就会发生。
19
配对投票:循环现象的改变*
净效益
. 丙的偏好峰 . 甲的偏好峰 乙 ’ 的.偏 好 峰
.
.
.
.
0
.
.
.
.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 中间偏好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20
配对投票:循环现象的改变*
第一轮 配对投票 第二轮 配对投票 第三轮 配对投票
投票者 甲 乙’ 丙 得票数 结果 投票者 甲 乙’ 丙 得票数 结果 投票者 甲 乙’ 丙 得票数 结果
A E
MSB B
0
效益和成本 (元)
Q*
QB 供给量 TSC TSB
TSB’
0
Q*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的定义
公共选择的目的: 公共选择的目的:保证政府按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愿 来提供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公共选择的方法: 公共选择的方法:投票及其他民主形式和程序。 公共选择的机制: 公共选择的机制:各参与主体通过交易来谋求自我利 益最大化的实现。 公共选择的过程: 公共选择的过程: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化的过程。 公共选择的因素: 公共选择的因素:中位选民、利益集团、官僚集团、 政治经济周期等。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 五、公共选择中的官僚集团 六、政治经济周期 七、当代中国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一、公共选择的定义
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buchanan)认为,公共选择是一 詹姆斯.M.布坎南 .M.布坎南 种对政治的看法,它把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扩大应用于集体的 或非市场的决策过程。 戈登·图洛克 图洛克(Gordon Tullock)认为,公共选择基本上是运用 戈登 图洛克 经济学工具来研究政治学传统问题的一门学科。 丹尼斯.C.缪勒(Dennis C.Mueller)认为,公共选择可以被 .C.缪勒 丹尼斯.C.缪勒 理解为,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将经济学应用于政 治学。 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Public Chioce)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 ) 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现的对公共经济 的理性决策。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 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
7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
选票在政治市场就相当于经济市场中货币, 投票规则就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市场规则, 投票者可以看作是市场中的消费者,而政 治家则是政治市场中的企业家,官僚机构 就是政治市场中的企业,他们之间的相互 作用就决定了政治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偏好显示和投票机制
1.阿罗不可能定理(教材78-79) 即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偏好转化为社 会偏好的理想的社会选择机制。 第一,合理性; 第二,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 第三,帕累托最优原则; 第四,个人偏好的无限制性; 第五,非独裁性。
2.多数决策与投票悖论 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出现投 票循环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
预习思考:
1 阿罗不可能定理及其评价 2 中位选民定理及其评价 3 投票悖论是怎样发生的 4 利益集团在代议制民主中的作用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第二节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第三节 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为目标的利 益集团(环保、动植物保护组织 等)
利益集团分类 以福利在分配为目标的利益集团 (行业协会、工会等。在在分配 性公共决策中取得或维护其垄断 地位(寻租行为)
利益集团与寻租:
寻租:利益集团通过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用各种办法获得租 金的特权行为。 实质: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必然产物,引起租金供给来自于政府 的权力。 寻租方式:游说、贿赂、拉关系、走后门。 性质:非生产性活动,因为寻租只改变了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 并不增加任何新产品和新财富(产品或劳务)。 后果:使资源配置扭曲;寻租者的垄断行为导致产品质量和生 产效率下降;耗费大量社会经济资源;政府部门争权夺利, 影响政府声誉,增加廉正成本;妨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降低行政运转的速度,甚至危机政权稳定;导致政府腐败
4.中位选民定理在西方民主中的作用 正面作用:政党为了获得多数选票,政党纲要代表 大多数人的意见,社会福利损失降到最低点。 负面作用:中位选民定理并不能完全发挥决定作用。 中位选民的定位和他们的偏好往往难以测定。
小结: 1﹒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型,多 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是惟一的,而不会出 现循环现象,反过来,如果多数规则下的投 票结果出现循环现象,那说明,在所有投票 中,至少有一个人的偏好是多峰的。 2﹒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型的, 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只有一个,这就是 中间偏好峰,既反映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结 果的提案获胜。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1.个人作为分析的基础 2.应用“经济人”假设 3.将政治活动视为交易 政治市场上的三级结构: 政策选择市场、政策供给市场、政策执行市场
三、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69-71页) 1.市场决策及可行性? 2.公共品为什么不能通过市场决策提供? 3.非市场决策特点?政府、政治程序 两者的区别: 主体不同 速度不同 强制程度 权力不对等
本章参考书: 1.(美)丹尼斯•穆勒《公共选择理论》商务 印书馆,1992年 2.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约瑟夫· E· 斯蒂格里茨 《政府经济学》 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本章思考题: 1.直接民主制下投票机制的局限性。 2.间接民主体制下利益集团的作用。 3.投票悖论摆脱的途径。 4.怎样理解中间投票人定理,其现实意义何在? 5.分析公共选择中选民、政治家、利益集团的行为。 6.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民主决策有何启示(借鉴公 共选择理论,如何改进中国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 化)?
3.投票悖论的解决: (1)多峰调整到单峰(违背阿罗假设4) (2)掌握投票程序或确定议程(违背阿罗假设5)
(3)投票强度(违背阿罗假设2)
第一选择(X) 第二选择(Y) 第三选择(Z)
个人1 个人2 个人3 70 10 50 20 50 40 10 40 10
积分总和
130
110
60
结论:虽然解决了投票悖论,对少数人而言, 他们的投票意愿受到限制,投票意愿不是为 了选择他们认为的最佳方案,投票变成了为 生产一个投票结果而进行的行为。
三、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
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 社会福利函数的性质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亦即困难——真实表达偏好。 为解决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问题,必须设计出一种机制,能 够准确揭示人们的偏好——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课题。 2.公共选择的定义 公共选择理论是以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 分析工具,来研究和描述政治市场上的主体行为和政治市场 运行的理论。其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其重 心是关注国民作为一个集体的选择,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 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三、完善与健全有中国特色政府经济公共选择制度
1.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经济的监督力度 (1)加强预算编制监督。 (2)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3)加强预算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没有完成预 算任务或违反预算法律的有关机构和负责人人,依 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加强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监督,减少 失误,提高政策效益。
3.官僚机构(预算最大化) 官僚机构选举行为分析 预算最大化 权力——预算——政府规模膨胀
4.利益集团(集团利益最大化) 利益集团在代议制民主中的作用 定义:具有同样偏好的个人群体。 原因:信息成本; 稳定性; 交易效率。
利益集团发挥作用的途径:
争取议院群体和集团的支持 与立法机构的联系 直接参与立法程序 在投票中争取多数选民
2.政治家(选票最大化) 政党或政治家利益分析:选票最大化,当选或连任 唐斯模型: (1)政党或政治家是追求自己利益的,而不是追求 某种意识形态的目标或公共利益; (2)政党或政治家是凭选票的极大化才能实现自我 利益的; (3)政党或政治家是以其提出的竞选纲领或可供选 择的提案来争取选票的; (4)政党或政治家提出的纲领或提案,只有符合中 间投票者的偏好,才能实现选票最大化。
充任民意代表
与行政机构的关系 控制有关部门的官员选举 参与法律制定的前期工作
材料阅读:美国校园枪击案与利益集团的影响
案例名称:涨声背后 利益集团身影频现 案例来源:成都商报 2007年7月26日 案例内容:大片《涨》正在全国上演……主角均是大腕,比 如三大石油巨头、五大电力集团;这部大片正将越来越多的 普通人拉入其中。《涨》真实地反映了过去20多天里,股指 虽从3800点爬上4300点,股民却在股市之外面临新的“割 肉”——甚至是吃方便面也要多掏几毛钱。在涨声中,吼得 最卖力的恐怕就是众多利益集团的大腕们…… 思考问题: 1、怎样看待部分行业搭车涨价?政府应怎样制止这种行为? 2、政府在利益集团与民众之间应如何为自己定位?
第三节 间接民主(代议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一、代议民主制中投票规则及局限 1.定义:代议制民主是现代国家实行人民主 权的制度安排,通过选举、委托专门的代表 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2.特点:先对代表投票,代表再针对备选方 案投票。
二、代议民主制公共选择中参与者行为分析: 1.选民(效用最大化) 选民投票的利益分析 : 独立性 单个主体 搭便车 自身利益最大化 参加选举的条件:E(B)-C≥0 其中:E(B)=pB
第二节 直接民主下的公共选择
一、民主社会中投票规则
二、偏好显示和投票机制
三、公共选择中的中位选民
一、民主社会中投票规则 1.投票作用及局限性(教材78页) (1)投票目的:提高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
(2)投票作用: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 (3)投票的局限性即困难: 信息不真实、不完全;隐瞒偏好;策略性投票等 等。
2.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对政府重大经济决策,建立相应的决策程序,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社会 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即政府重大 经济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 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
3.扩大基层民主,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经济决策 的途径 (1)正确认识政府失灵的普遍性。 (2)扩大基层民主,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经济决 策。 (3)扩大基层民主,使社会公众有知情权、决策权。
图书馆
游泳池
-40
-270
150
-140
-120
400
-10
-10
讨论: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评介(教材83页)
三、公共选择中的中位选民定理 1.定义: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 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 人的方案获胜。 2.中间投票人:指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 好的一种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 的中间状态。 3.条件:个人偏好都是单峰
投票者 甲 乙
第一选择 计 汽
第二选择 汽 电
第三选择 电 计
丙
电
计
汽
计>汽 电>计 汽 >电 投票悖论的原因:三个以上方案投票时,考虑可传递性。
所谓 “峰”,是指用于定义个人偏好的这一点,在 该点,所有相邻点都回低于它。 单峰:选民只有一个峰值。 双峰:这类偏好的曲线上有两个以上偏好。 (见下页图) 结论:单峰偏好意味着投票者最理想的结果只有惟 一的一个,多峰偏好则意味着投票者最理想的结果 不止一个,所以多峰偏好就属于导致投票悖论的那 种偏好。
投票交易带来的社会福利增进项目
项目 张三 医院 图书馆 游泳池 200 -40 -120 选民 李四 -50 150 -60 王五 -55 -30 400 95 80 220 净收益总额
投票交易带来的社会福利降低
项目 张三 医院 200 选民 李四 -110 王五 -105 -15 净收益总额
2.直接民主制中的投票规则、局限性
(1)直接民主制定义:不通过代表而是由全民直 接行使管理权的民主形式,即由广大民众直接对 政策、方案等进行投票。(教材79-80) (2)特点:投票针对备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