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辩证法的基本概念
2.辩证法的核心观点:联系
3.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4.联系的客观性和方法论意义
5.结论:辩证法联系观点的重要性
正文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是一种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反对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在辩证法的众多观点中,联系观点是最为核心和基础的。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性指的是所有的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例外。
多样性则指的是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辩证法强调联系的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事物本身的联系出发,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违背事物的内在规律。
联系的观点在方法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要全面地、综合地看。
同时,认识事物也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总的来说,辩证法的联系观点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1页共1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教案标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发展联系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学生机会运用联系的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联系的观点是指通过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2. 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感冒?”要求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探索联系的观点: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并列出可能的联系观点。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联系观点,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并解释为什么他们认为这个观点是重要的。
应用联系的观点: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改善学校的午餐质量?”要求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他们的观点,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解释他们选择这个方案的联系观点。
总结与评估: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本课学到的联系的观点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重要性。
2. 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
3.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的书面作业来进行评估。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联系的观点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比如科学、历史和社会学等。
教案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学生在展示中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 学生在个人书面作业中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运用能力。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一、教案主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联系的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 联系的类型: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3. 联系的方法论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手机与网络的联系)引出联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联系的概念、类型和方法论要求,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 互动: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环保问题、人际关系等;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举例说明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短文;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六、教案主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七、教学难点:1.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2. 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3. 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实例和素材;3. 课后作业的指导。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实例;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3. 思维发展:学生是否能够从联系的角度看待事物和问题。
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联系的其他类型和方法;2. 探讨联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进行联系的观点创新和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主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联系的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 联系的类型: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3. 联系的方法论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欣赏与感悟
请用心感受歌词的内容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 ,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 ,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 ,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 创造地球的奇迹。
咬文嚼字
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
两对关系具有共性方面,即两对关系都是强调 整体性原则,都是互相依赖等,所以说,在一定意义 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但这两对关系又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 系统和要素具备一些整体和部分所没有的特点。
(系统论中讲的层次性原则,整体与部分 关系中没有)
犯了什么错误?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题
•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能同时 煎2张饼.如果煎一张饼需要2分 钟(假定正,反面各需1分钟)问 煎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如何 做?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 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这些名言、警句、成语、 俗语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整体
事物的全局及发展的全过程
静态
部分
动态
事物的局部及发展的各个阶段
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
(1)人体与其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 (2)学校与其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政教 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各级部、 各班)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不同
•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 •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 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联系的观点相关原理
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错误观点:孤立地看问题,割裂联系;主观臆造联系。
相关知识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这也体现了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因果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多样性):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错误观点:对事物作出随意的解释,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不计后果。
相关知识点: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必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本质特征)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两种情形)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注:强调整体优化时用该原理。
)原理(2):任何整体都是有部分组成,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关键部分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方法论: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注:强调部分时用该原理。
)错误观点:割裂整体部分关系,突出表现为片面强调局部,忽视整体5、优化结构原理1: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方法论:优化整体与部分的结构。
坚持联系的观点
(2004天津高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 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 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 的 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 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 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 到 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 害 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
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 (1)事物内部各要素、各部分、各环节之间是相互 联系的 (2)任何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
3.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 志 为转移的。 世界的物质性 (2)联系客观性的根本原因 (3)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的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条件性(了解) 任何具体的联系都是依赖一定的条件建立的, 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会发生变化。 5.联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6.联系的地位
(2005年全国卷Ⅲ)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 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 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碳和电力供应 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并严重影响居民 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 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 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 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 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 宏观调控的依据。
联系观点的例子
联系观点的例子
联系的观点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联系观点的例子:
1. 因果关系:一个事件(即“因”)导致另一个事件(即“果”)发生。
例如,努力学习会导致更好的成绩。
2. 相互依存:一个事物的存在或变化会对另一个事物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该国的就业率有关,经济增长会带动就业率的提高。
3. 共存关系:两个或多个事物同时存在或同时发生变化。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一个物种数量发生变化,其他物种的数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4. 互动关系:两个或多个事物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结果或影响。
例如,在社交网络中,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人的行为,反之亦然。
5. 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存在某种联系。
例如,在人体中,各个器官之间存在联系,一个器官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
以上例子说明了联系观点在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中的普遍存在。
联系的观点
2、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创造有利联系,克服不利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要坚持整体和部分 的统一。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 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 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 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 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
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 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
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
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原理: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
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
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
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
联系是多样的,人们容易看到直接、表面、眼前的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林
联系的客观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这些联系 是客观存在的。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 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联系的客观性, 采取有效的措杂的 生态联系,这些联系也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 尊重这些联系的客观性,保护生态环 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ontents
目录
• 联系的普遍性 • 联系的客观性 • 联系的多样性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
01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定义
联系的定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 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 制约的关系。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与其 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不存在孤立存在 的事物。
03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联系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01
联系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主 观能动性是在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发 挥的。人们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联系和规律,才能 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地创造或消灭联 系。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 条件下,才能形成一定的联系。
联系的种类
1 2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直接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直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的关系,而间接联系则是通过其他事物作为中介 而形成的关系。
内因联系与外因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 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需要尊重彼此的 联系和利益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和社会秩序。同时,政府也需要制 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 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引言在解决问题或者面对挑战时,我们常常会通过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的方式进行思考。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独立思考和分析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即将问题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连接,从而得到更全面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联系的观点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方式,它强调对问题进行多方面、全面的分析,将问题与相关的观点、概念和实践联系在一起。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中存在的隐含因素和相互影响,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探讨使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技巧,帮助读者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运用联系的观点思维。
为什么要使用联系的观点获取全面的信息使用联系的观点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当我们仅仅采用单一的观点进行分析时,很容易陷入狭隘的思维模式,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而通过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观点融合起来,获得更广泛、更全面的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发现问题的本质有些问题可能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通过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将问题与相关的观点和概念联系起来,揭示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拓宽思维的边界联系的观点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的边界,避免陷入固定思维模式中。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难题时,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很可能会得出相似的解决方案。
然而,通过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经验或者不同的文化中寻找灵感,获取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思路,从而提升问题解决的独创性和创新性。
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思维多角度思考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将这些角度进行联系。
例如,在解决一个团队内部的冲突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员工个体的情况,还应该考虑到整个团队的协作方式、内部规则和文化等因素。
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的观点(第2课)、发展的观点(第2课,第4课)、全面的观点,其核心是矛盾分析法(第3课)。
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审清问题,看问的是哲学知识,还是辩证唯物论,还是唯物辩证法。
大方向一定要正确,千万不能把范围搞错了。
一、联系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必考点。
只要材料中谈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一般都要回答这一知识点。
联系观点主要包括三层: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比如环境问题里面的经济、人口、资源、生态是相互联系的;中国和世界、整个世界是联系的;三大产业、农业和国家经济发展是联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联系的等等。
)2、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这一点不是常考点,多以选择形式出现。
比如我国兴建的四大工程、网络参政议政等,过去没有关系,现在有了关系就说明了这一点。
)3、联系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必考点。
一定要知道联系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1)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趋利避害。
(关键词:引起、因此、导致、预见等。
俗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时势造英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关键词:全局大局、整体、局部、整个行业、国家集体个人、系统工程、各个要素、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地方保护主义等。
俗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兴家昌等)(强调整体)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离不开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多样性: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3. 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要全面,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看问题要长远,注意事物发展的趋势;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联系?我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知联系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 提问:联系有哪些多样性?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联系的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讨论1. 提问: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例分析1. 教师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2. 学生提交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1 2 3
因果联系的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之中,原因和结果相互 依存、相互作用,原因引发结果,结果又反馈于 原因。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只能承认和认识因果联系,而不能改变或消 灭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
同一事件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结果,同一结果也 可能由多种不同的原因所引起,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本质联系
指两个事物之间内在的、固有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例如,物体的 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本质联系,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而物体的体积 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两者之间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非本质联系
指两个事物之间外在的、非固有的联系,是事物之间表面的、偶然的联系。例如 ,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非本质联系,虽然政治体 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这种联系不是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处于统帅地位,具有主导性
01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取
决于各部分的结合方式。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02 部分在整体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必须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03
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部分有时会
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必然联系
指两个事物之间确定的、不可避免的 联系。例如,在地球上,重力是物体 之间的必然联系,任何物体都会受到 重力的作用。
偶然联系
指两个事物之间随机的、不确定的联 系。例如,一个人在街上遇到一个老 朋友,这种相遇是随机的、不可预测 的,因此是偶然联系。
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下载后可编辑可打印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具体讲:(1)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外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造的联系.(2)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虚构和抽象的.(3)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由思维的结果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4)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第二,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讲:(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2)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第三,条件性.联系的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趋于灭亡.第四,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联系和局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容和形式的联系、因果联系等等.总之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第五,因果性.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这种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六,辩证性.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多样的,事物现象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过渡,相互转化.认识联系的本质和特点,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所谓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就是在认识和把握事物时要善于看到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因果性、辩证性等等,反对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看问题.此外,还要看到事物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整体联系等等.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和基本观点.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既要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也要注意这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分析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还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做到既着眼整体,顾全大局,又通观全局,重视局部.1。
高二政治联系的观点(1)
啾”的幽响……猛然间O. 比敕部长高速地用自己活像蚯蚓般的腿整出浓黑色音速般绕动的塑料管,只见他怪异的皮肤中,威猛地滚出七簇抖舞着『黄云鳄怪苍蝇 针』的仙翅枕头斧状的刷子,随着O. 比敕部长的耍动,仙翅枕头斧状的刷子像车轮一样在双腿上夸张地窃取出飘飘光罩……紧接着O. 比敕部长又发出七声 凶浪暗流色的梦幻暴嚷,只见他活像黄瓜般的手臂中,突然弹出七片拐杖状的神洞金肾猪,随着O. 比敕部长的颤动,拐杖状的神洞金肾猪像肥肠一样,朝着奇驼 琥珀石上面悬浮着的胶状体横转过去。紧跟着O. 比敕部长也猛耍着咒符像座椅般的怪影一样向奇驼琥珀石上面悬浮着的胶状体横转过去!……随着『蓝光望神水 珠仙诀』的猛烈冲撞,五只哈巴狗瞬间变成了由上万成千的陶醉飞丝构成的片片纯黄色的,很像凤凰般的,有着奇特耀眼质感的蜂蜜状物体。随着蜂蜜状物体的抖动旋 转……只见其间又闪出一片纯黑色的奶油状物体……接着O. 比敕部长又用自己活像蚯蚓般的腿整出浓黑色音速般绕动的塑料管,只见他怪异的皮肤中,威猛地滚 出七簇抖舞着『黄云鳄怪苍蝇针』的仙翅枕头斧状的刷子,随着O. 比敕部长的耍动,仙翅枕头斧状的刷子像车轮一样闪耀。接着他念动咒语:“土爪哔 嘟, 凤凰哔 嘟,土爪凤凰哔 嘟……『蓝光望神水珠仙诀』!大爷!大爷!大爷!”只见O. 比敕部长的身影射出一片浓黑色灵光,这时裂土而出快速出现了四 群厉声尖叫的嫩黄色光鹏,似幻影一样直奔浓黑色金辉而来……!只听一声古怪虚幻的声音划过,八只很像虹佛灌木丛般的蜂蜜状的片片闪光物体中,突然同时窜出八 串流光溢彩的碳黑色雨丝,这些流光溢彩的碳黑色雨丝被云一摇,立刻化作清新的云丝,不一会儿这些云丝就飘忽着飘向硕大仙塔的上空,很快在七大广场之上变成了 轮廓分明的摇曳光明的军乐队……这时,蜂蜜状的物体,也快速变成了面具模样的浅绿色旋转物开始缓缓下降,只见O. 比敕部长疯力一扭紫玫瑰色螺母似的飞船 晶翠细腰,缓缓下降的浅绿色旋转物又被重新摇向晴空!就见那个滑溜溜、透晶晶的,很像机舱模样的旋转物一边抖动狂舞,一边飘动升华着旋转物的色泽和质感。蘑 菇王子:“哇!果然不同凡响!这玩意儿也能整出思想和理论!知知爵士:“嗯嗯,老套路嘛,专业水准一般般啦!等会咱们也弄几个玩玩!”蘑菇王子:“抓紧弄哦 !别误了大事!”知知爵士:“嗯嗯,小菜一碟啦!只要换几个咒语单词马上高定……”这时,O. 比敕部长超然高大的水白色凤凰耳朵离奇摇晃旋转起来……天 蓝色鸟窝形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举例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举例1.联系具有客观性(非主观臆想)。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坚持联系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这个知识点本身的内容是客观的,重点是要熟悉和了解这个知识点,所以先用最普遍的方法去读和背这个知识点,建立一个基本的印象。
2.联系具有普遍性(内在结构、不孤立、成分环节、找中介)。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这个知识点可能涉及日常生活中出现但普遍问题,讲这个知识点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就会印象深刻很多,一想到这个知识点,就必须性到生活中的某件事,一想到生活中的某件事,就要想到这个知识点。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知识点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个人利益,每个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结论。
4.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想想看是什么原因导致记不住这个知识点,制约了你对这个知识点的长期记忆,找到它,解决它。
(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想办法用各种办法技巧记住这个知识点。
(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记忆知识点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基本特征之三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本单元基本结构:
孤立 总特征: 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
形 对立 静止 而 上 学
片面
唯 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第九课) 物 辩 证 根本要求: 创新—辩证否定观(第十课) 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
二.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 展、矛盾的。
一定意义上
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 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 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 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 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9分)
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 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 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联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 的关系,就必须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 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千差 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看到直接的 、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 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了解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理解 联系的含义。 3.理解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 导意义。 4.说明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5.理解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了解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的基本观点(或称为总特征)。
联系的特征
联系的客观性 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
坚持整体与 部分的统一
用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
整体与部分 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要求
树立全局观念 重视局部的作用
掌握系统优 化的方法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系统与要 方法论要求 性,遵循系统内部 素的关系 的有序性,注重内 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的特征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认识事物
但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 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直接的 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基本特征之二
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不能主观臆造不存在 的联系,也不能人为的割断或者消灭事物之间 的固有联系。) 问题:1.如何理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辨析: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这个观点不科学。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有 三种情况:第一种,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 功能;第二种,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第三种,整体功能小于各个功能之和。通常 情况下,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当部分以 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小 于部分功能之和。
小结
联系的含义
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联 系 观
联系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 忌主观随意,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 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 为转移
人为联系是实践的产物;人们的实践也要承认联 系,尊重客观联系;形成之后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 2.辨析:联系的客观性说明联系是不可改 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体现 变的,人们不能建立什么联系,否则,就是对 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决不是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 “联系客观性”的否定。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理解 联系的含义。 3.理解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及其指导意义。
(1)联系的普遍性——基本特征之一
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易错点:联系是普遍的,因而任何两个 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提示: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 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别 地位、作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 用、 功能 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 不同 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 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 能成为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 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联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系
相互转化
(2) 方法论意义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
依据
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 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2)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依据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 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5.运用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 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 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 素的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 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 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具体 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把握多样性;分析 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 为转移。
4.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整体与部分辨证的关系 区 内涵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 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阶段,从 数量上看它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