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力学、数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必要的工程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弹性力学、计算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3. 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验技能;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振动力学、有限元法、实验力学、工程结构分析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四、学位课程理论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弹性力学。

五、毕业最低学分及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3学分,其中任意选修学分要求22学分(见课程设置总表中任意选修课说明)。

六、学制四年制。

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四年制本科学生的最长学习期限为6年。

七、授予学位及要求本专业毕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要求:达到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要求。

八、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汇总表九、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置总表注:带“◆”号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共 3门。

带“●”号课程为学位课程,共3门。

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十一、工程力学(本科)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十二、工程力学(本科)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东南大学级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2011级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17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制:四年制定日期:2011年6月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力学理论,具有工程力学基本理论素养和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及实验研究的能力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能在土木、机械、材料、能源、交通、航空、水利、化工等工程中从事科研、工程设计、测试与分析、技术开发以及力学教学工作。

二. 基本要求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还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胜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教学和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三.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1、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计算机语言;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科技文献资料;3、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4、掌握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具有应用工程分析软件进行设计的能力,掌握电测、光测和动态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相近专业:土木工五. 主要课程1、通识教育基础课马列课、德育课及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几何与代数、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等2、大类学科基础课工程力学概论、理论力学A、材料力学A、结构力学I、电工电子技术、画法几何与CAD制图等3、专业主干课弹性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力学、流体力六. 主要实践环节基础力学实验、固体力学实验技术、工程结构设计性研究、工程测试实习、毕业设计等七. 双语教学的课程理论力学A、材料力学A、流体力学、实验力学、结构分析软件等八. 全英文教学的课程C语言及程序设计、塑性力学九. 研究型课程工程力学概论、振动测试分析、结构分析软件、现代力学进展、基础力学实验、断裂与疲劳、随机振动、固体力学实验技术、实验力学、计算力学等十.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学分,即可毕业。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引言工程力学是工程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力学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工程领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1. 理论基础: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和力学理论基础,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工程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

3. 创新精神:学生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学、力学、材料力学等。

2. 专业核心课程:结构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振动学等。

3. 专业选修课程:工程材料力学、地震工程力学、复合材料力学、计算力学等。

4.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和工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工程设计,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科研导向: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实践环节安排1. 实验课程:安排力学实验、材料实验、结构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力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工程实践:安排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3. 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实验室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课程评估与考核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参与讨论、课堂作业等,占课程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在课程学习的中期进行考核,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力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在交通、土木、港口航道、机械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或为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学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要求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使用、文献检索、专业论文与技术报告写作等知识。

2.具有系统的工程力学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中力学问题的建模与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相应的试验知识与技能。

3.具有自然科学的一般性知识与思维,掌握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一定的管理与法律知识。

(二)能力要求1.具有终身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2.具有综合运用工程力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中复杂力学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利用创造性思维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4.具有较强的汉语写作与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3.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与体质。

4.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一)专业特色工程力学专业的办学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依托交通、土建行业,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工程力学人才。

工程力学是连接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纽带和桥梁,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工程力学专业具有适应性广、社会需求大的特点,工程力学人才受到科研部门与工程技术部门的普遍欢迎。

工程力学专业是国内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

我校工程力学专业具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由实力雄厚的土木工程学院主办。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工程学和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工程学习的重要基础。

它是研究力的作用和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从理论基础上来研究各种结构和系统的受力、变形和稳定问题,以及工程设计、分析和计算。

工程力学的学科体系涉及到物理学、数学、力学、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岩土力学、结构力学、振动力学等多个学科,从而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力、水利、石油、地质、航空、航天、机械、电子、材料等工程领域。

二、培养目标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重要内容;2. 熟练掌握各种工程结构和系统的受力、变形、强度、稳定性等基本规律;3. 具备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工程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4. 具备基础的实验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工程力学实验和数据处理;5. 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积极作用;6.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协作和交流。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程:力学、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振动与波动、结构力学、土木工程结构力学(2)专业实践课程:工程力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结构试验、工程应用软件实践(3)专业选修课程:塑性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岩土力学、计算力学、非线性力学、结构动力学2. 教学目标(1)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2)通过专业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实验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工程力学实验和数据处理;(3)通过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积极作用。

3.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课程掌握基础的实验和技术操作能力;(2)案例分析与实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3)小组合作与项目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工程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钱学森力学班本科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钱学森力学班本科培养方案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硕/博课程统筹设置,本科阶段学制四年,按学分制管理,前两年实行动态流动机制,高年级 学生安排到国际著名大学研学 3-6 个月。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 160,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 138,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 12 学分,综合 论文训练 15 学分。
修读外文系认定的其他院系开设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可减免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学分,最高可减 免 4 学分。外文系认定课由教务处定期更新。外语课程开课目录请参考每学期选课手册。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 6 学分。 关于免课、英语水平考试免考、实践环节认定等详细规定详见《清华大学本科大学外语课程规定 及要求》(教学门户)。
先秦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五代史
日本史 俄国史 德意志史
中国哲学史(1) 中国哲学史(2) 西方哲学史(1) 西方哲学史(2)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新雅课程
10691093 10800163 11510033 10691133
10440111
大学化学实验B
3.工科基础课模块 30学分
30310765 320310274 30310815 20120163 20220044
动力学与控制基础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1) 电工与电子技术
航院以小学期开设的《暑期科技英语》(2 学分)作为外语实践课程,部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 暑期外语实践及活动经教学办审核后可作为替代课程。

哈工大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哈工大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哈工大工程力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哈工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工程背景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科学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处理工程力学领域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的能力,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来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工作,或能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担任重要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科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熟悉力学、材料力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具有一定的实验与实习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工程力学实验和实习;3. 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在工程力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能力;4. 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科技信息交流和科技文献查阅;5.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专业的发展要求。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大学物理2. 高等数学3. 线性代数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 工程力学6. 材料力学7. 结构力学8. 力学实验9. 固体力学10. 流体力学11. 弹性力学12. 数值分析13. 工程热力学14. 控制原理15. 有限元方法16. 结构动力学17. 振动理论18. 液体静力学19. 液体动力学20. 复合材料力学21. 塑性力学22. 粘弹性力学23. 微分方程2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上述课程既包括了工程力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也包括了工程力学的应用技术课程。

同时,还特别设置了力学实验、有限元方法、控制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教学1. 实验教学:安排相关的工程力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结构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等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2. 实习教学:安排相关的工程力学实习、结构设计实习、工程实践、科研实践等实习环节,让学生接触真实工程案例,增强实际工程应用能力;3. 开放实验:为学生提供科学实验室的资源开放使用、实验课程的开放设计等开放式实验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力学类专业名称:工程力学专业代码: 080102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的力学理论基础、现代力学计算技能和力学实验实测技能,能综合运用力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在力学相关的广泛工程领域(如土木、水利、交通、机械、材料等)进行工程设计与计算、实验与实测研究、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成为力学及相关学科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力学及数理等基本理论、科学知识和分析方法;接受现代力学计算技能和力学实验实测技能训练,能综合运用力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力学问题,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础、力学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具有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和建立力学分析模型的能力。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与力学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工程设计、应用工程软件计算或开发相应的工程软件,并能够在解决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了解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能够对复杂的工程力学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建立分析模型、设计实验和实测方案、分析与解释计算结果和实验实测数据,并得到科学、合理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力学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安全性的预测与分析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北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北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北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北大工程力学专业是为培养具有较深的工程力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领军人才而设置的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工程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力学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1.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2.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应掌握工程力学相关基本实验技能、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进行工程力学领域相关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科学计算和理论分析;4.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主干课程1.工程力学基础2.结构力学3.固体力学4.材料力学5.工程振动6.土木工程材料力学7.工程数学8.工程热力学9.有限元分析10.混凝土结构力学与设计四、培养模式本专业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三个方面:1.理论教学:通过大型课堂教学、小班教学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实习教学和工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3.科研训练:通过科研课程、科研项目、科研实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实习实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将安排学生参与工程实习,了解工程实际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并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好地学到专业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

大工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大工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大工工程力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1. 培养目标大工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旨在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程力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伦理素养和国际视野。

2. 培养要求大工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应掌握工程力学和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使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工具,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施能力。

同时,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二、培养方案1. 专业基础课程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材料力学、构造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振动理论、结构分析等。

这些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地震工程、风工程、岩土力学等。

这些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专业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3. 实验教学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验项目覆盖了工程力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结构力学实验、振动理论实验、风工程实验、岩土力学实验等。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实际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出对工程实践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4. 毕业设计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工程实际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毕业设计的完成,需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计算,并最终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对工程实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前言工程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科基础学科,对于工程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制定并落实一份透明明确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工程力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重点课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工程力学专业的培养提供一个有效的指导。

一、培养目标1.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理论,理解和掌握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2.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工具和软件解决力学问题;3.具备从事工程力学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4.具备继续攻读工程力学相关研究生和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的基础条件;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工程力学基础(静力学、动力学等)2. 主干课程•弹性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振动力学3. 选修课程•计算力学•控制理论与应用•微机控制技术•工程优化设计•机械原理与设计三、教学方法在工程力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如下是可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课堂讨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课外调研四、实践环节工程力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应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环节方面,我们可以开设以下实践课程:•工程能力实训•工程计算实验•教学应用实践•实际工程设计•实习五、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此我们应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例如:•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考核•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课程设计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调整本培养方案,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工程力学是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石油、电力等工程领域。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力学能力,我认为以下方案是可行的。

一、培养目标1.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

2.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3.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工程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力学基础、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力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能力。

2.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和工程实践课,通过实验操作和工程项目,让学生亲自实践并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一些选修课程,如结构分析、流体力学、振动力学等,深入研究特定领域的工程力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1.综合教学法: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工程项目,让学生亲自实践和应用力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示,促进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四、评价方式1.理论考试:通过笔试方式考察学生对力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实践考核:通过实验报告和工程项目的评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3.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

五、实践环节1.实验课:设置一定数量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工程实践课:将学生分组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分析和实施,要求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让他们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和工程实践环境,加深对工程力学的理解和应用。

六、后续发展1.继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最新整理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doc

最新整理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doc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注重数学、力学、航空航天、机械、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扎实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力学、航空航天、机械、土木工程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训练运用力学分析方法和手段解决相关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

通过全方位培养,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意识,并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潜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 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应用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熟悉各类力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 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了解学科前沿,特别强调所学理论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机械等相关领域,并具备应用所学理论及实验手段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3. 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4. 具有熟练的外语、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教学特色课程双语课程: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方法材料力学(甲)研究型课程: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方法飞行器总体设计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60+5+4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工程力学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力学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45+5学分(1)思政类必修 11.5+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秋冬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秋冬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1.0 0.0-2.0 一秋冬,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秋冬,春夏 031E0031 xx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 三秋冬,春夏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1.0 0.0-2.0 四春夏(2)军体类必修 5.5+3学分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工程力学方面的高级人才,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培养目标为:1.具有宽厚的数理基础,能够熟练运用工程力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设计、工程化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等;3.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和工程实验技能,能够在工程力学领域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4.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适应国内外工程技术交流和合作。

2. 培养方案2.1 课程设置2.1.1 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及编程技术;•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材料力学基础课程。

2.1.2 专业课程•结构力学、杆件稳定理论、抗震设计理论、有限元方法、混凝土结构力学等力学基础课程;•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组织、工程招投标等实践课程;•固体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疲劳及断裂机制、微固体力学等深入学习课程;•结构动力学、岩土力学、地震地质学、液体介质力学等领域拓展课程。

2.2 实践环节2.2.1 实验课程•实验基础训练课程;•材料力学实验、结构力学实验、抗震实验等力学实验课程;•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环节。

2.2.2 毕业设计毕业生必须完成1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其内容应涉及深入学习课程和应用技能的培训内容。

毕业设计应包括设计方案、技术分析、施工组织、施工图及经济考虑,并在毕业论文中进行表述。

2.3 学分要求总学分要求180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不少于70学分,专业方向课程不少于50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10学分。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不少于10学分。

此外还要求综合素质教育、英语等其他课程的学分。

学生应确保拥有足够的学分以取得毕业证书。

3. 实施计划本方案的总学制为4学年。

大部分学生将在校完成所需要的学分。

按照学生不同情况,可以有所调整。

学生可以申请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

工程力学本科培养方案论证

工程力学本科培养方案论证

工程力学本科培养方案论证一、引言。

咱们来唠唠工程力学本科培养方案这事儿。

工程力学啊,就像是建筑界、机械界等众多领域的智慧大脑,要是把这些领域比作超级英雄,工程力学就是他们背后默默提供力量和智慧的“神队友”。

所以,这个本科培养方案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就像打造一个超级英雄的养成计划一样。

二、培养目标的合理性。

1. 适应社会需求。

咱得让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一出去就能被社会“抢着要”。

现在工程领域发展那叫一个迅猛,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到精密微小的芯片制造,到处都有工程力学的身影。

所以咱们的培养目标就得瞄准这些需求,培养出既懂理论又能动手的全能型选手。

比如说,建筑公司在设计抗震结构的时候,就急需咱们工程力学专业的人才来计算各种力学参数,确保大楼在地震时也能稳如泰山。

2. 与学科前沿接轨。

工程力学这门学科可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理论、新技术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冒出来。

咱的培养目标得让学生跟上这些前沿的步伐。

像纳米力学、生物力学这些新兴领域,说不定未来就会成为主流。

要是学生只学些老掉牙的知识,那可就out了。

所以得在培养目标里强调对学科前沿的关注,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探索新知识的意识。

三、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1. 基础课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数学和物理这两大巨头是工程力学的根基。

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一样,微积分、线性代数、理论力学这些基础课程必须扎实。

要是把工程力学比作一座大厦,那数学和物理就是深埋地下的桩子,桩子打得越深,大厦就越稳固。

而且,这些基础课程之间还得相互配合,不能各自为政。

比如说,理论力学里的很多概念都离不开数学的计算和推导。

2.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就像是大厦的楼层,一层一层往上盖。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这些专业课程是核心内容。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材料力学就像是在研究建筑材料的脾气秉性,结构力学则着眼于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弹性力学更像是在微观层面探究结构的变形规律。

这就好比是从微观的分子研究到宏观的大楼整体,缺了哪一环都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 学时
309
工程力学专业
(三)专业课程(含课程设计、实习或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63 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专业基础 课程
实践环节
数学物理方法
结构力学
计算方法
计算结构力学
弹性力学
振动与波动力学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实验(一)
固体力学实验(二)
板壳力学
有限元
塑性力学
断裂与损伤力学
高等材料力学
选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307
工程力学专业
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等类别相关或相近课程,对于课程名称、内容、学时、学分等不完全相同的课程,需要 经专业负责人确认后,方可认定。对于有先修课程要求的课程,学生需完成先修课程并获得学分后,方可选修 该课程,对于跨跃式选课、自修选课、免修课程等特殊情况,也须经专业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修读下一层 次的课程。
钢结构
计算结构力学
有限元
固体力学实

验(二)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弹性力学
塑性力学
工程结构抗震
振动与波动力学
断裂与损伤力学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实验 (一)
高等材料力学
偏微分方程数 值解法
建筑工程施工 C++语言
机械强度分析 工程力学基础
结构 CAD

并行算法与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机械设计学
机械 CAD 及优化设计
第二学年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形式与政策
军事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形势与政策
计算机硬件 技术基础
现代力学进 展导论(二)
体 育(二)
军训
大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二)
体 育(一)
大学英语(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
现代力学进展 导论(一) 工科数学分析 基础(一) 线性代数与解
析几何 画法几何与制
必修 2.5 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1.5 24
思政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2.5 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4
64
形势与政策
必修
军事理论
必修 0.5 8
军体类 军训
必修 3
体育
必修 4 16
外语类 外语
必修 12 192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类
C 语言程序设计
必修 2
一 学
1630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632010 形势与政策
1660020 体育(二)
1641021 大学英语(二)
第 1820020 C 语言程序设计
2 学
1520060 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二)
期 1530010 大学物理(一)
2560040 画法几何与制图 C(二)
2540020 理论力学 B
1198011 军训
1660010 体育(一)
第 1641010 大学英语(一)
1 学
1820011 大学计算机基础
期 1541000 现代力学进展导论(一)
1520050 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一)
1520090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2560030 画法几何与制图 C(一)
1192010 健康教育

学分小计
八、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九、 学分学时汇总表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思想政治理论类
通 军事体育类 识 计算机基础类 课 外语类 程 导论类
综合素质类
学 人文社科类
科 自然科学类
基 础
工程技术类
课 经济管理类
程 艺术设计类
专 专业课程(含课程设 业 计、实习或实践、毕 课 业设计或论文等) 程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五、 主干学科
1.力学
六、 课程体系及课程修读要求
主干课程:通识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画法 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固体力学实验、工程科学计算软件等);专业课 程(塑性力学、有限元、板壳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等)。
课程修读按知识层次的递进关系,分学期进行顺序修读。选择本专业作为主修专业的学生,需完成自然科
个性课程
第二课堂


必修
课内学分
学时
10.5
168H
7.5
96H+3W
2
36H
12
192H
2
32H
28
464H
20
306H+2W
54.5
616H+17W
136.5 1910H+22W
选修
课内学分
学时
3
56H
8
128H
8.5
10 5 4 38.5
136H
160H 80H 4W 560H+4W
合计
学 分 比例%
课程 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课内 学分
11 3.5 3 6.5 2 2 4 4 4 1 3 2 2
授课
176 56 48 104 4 32 62 64 64
40 32
课内学时 实践环节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8 8 8
48
4
24 12
2周
课外 学分
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 选修
3
注:个性课程要求 5 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发展计划、自身发展需要和学习兴趣,有目的地自主选修本专业个性课程
及全校所有的公共个性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大类课程或通识课程,建议学生跨专业修读其它专业的课程。大学生创
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列为个性课程,学生可自愿参加,通过后给 3 学分。
调查、社区工作或社会服务活动,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两组学习、社团活动,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等。劳 动作为第二课堂的必修环节之一,要求学生必修,但不计入学分。具体内容可参照学校关于第二课堂管理办法。
311
工程力学专业
十一、工程力学专业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通识课程、大类课程
第 1 学期
第一学年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七、 所含专业方向及特色
1.工程力学-建工类 特色: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力学与建筑结构工程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2.工程力学-工程科学计算类 特色: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力学与工程科学计算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3.工程力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类 特色: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力学与工业装备结构分析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六)第二课堂(4 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第二课堂
劳动 健康教育 讲座
课内学时
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授课
实践环节
课外 课外 学分 学时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必修
1周
1
必修 0.5
8
选修
1
注:第二课堂要求 4 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讲座、社团活动获得学分。讲座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现代 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讲座等,8 次讲座记 1 学分,4-1 学期统计成绩;社会活动包括社会
学时
45 25.7 708H+3W
48 27.4 770H+2W
73 41.7 992H+17W
5 2.9
80H
4 2.3
4W
175 100 2470H+26W
(注:H——学时;W——周)
308
十.课程体系
工程力学专业
(一) 通识教育课程(45 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 课内 属性 学分 授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机械工程材料
流体力学实验
复合材料力学
纳米表面工程 及力学
工程热力学

光测力学
Matlab 程序设计
辛弹性力学

智能算法
第二课堂
313
工程力学专业
十二、工程力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一览
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16300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632010 形势与政策
1192020 军事理论
期 2540050 材料力学 B
2545013 基础力学实验
综合素质类

1632010 形势与政策

学分小计
学 年
16300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641041 大学英语(四)
1660040 体育(四)
1535020 大学物理实验(二)
综合素质类
学分小计
第 1820041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3 学
1541001 现代力学进展导论(二)

学分小计
163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520120 概率与统计 A
1641031 大学英语(三)
1660030 体育(三)
第 1
1530020 大学物理(二)
学 1535011 大学物理实验(一)
图 C(一)
健康教育
C 语言程序设计
工科数学分析 基础(二)
大学物理(一)
画法几何与制 图 C(二) 理论力学 B
综合素质类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形势与政策
体 育(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