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复习
《三峡》复习
全文结构
先写山 三 峡 后写水
山高 岭连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江水(汹涌)奔放美 江水(清澈) 清幽美 江水(悲凉) 凄婉美 雄壮美
夏季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春冬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秋季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俯瞰 仰视
奇险、 雄壮美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 夏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峡遮天蔽日
季)
秋
放 (流速湍急)美 俯瞰 清 幽 绝巘怪柏,悬泉瀑布仰视 美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 凄 婉 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美
奔 (水势浩大)
阙 曦 溯 湍 漱 属
quē xī sù tuān shù zhǔ
嶂 襄 御 巘 涧 裳
zhà ng xiāng yù yǎn jià n chá ng
• • • • • • • • • •
略: 阙: 自: 曦: 襄: 沿: 溯: 或: 虽: 奔:
• • • • • • • • • •
略:副词,大略,几乎。 阙:同“缺”。 自:假设连词,若 。 曦:日光,此处为太阳。 襄: 冲,漫。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副词,偶或。 虽:假设连词,纵然,即使。 奔:名词,指奔驰的马。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顺上层山 势高、江面窄,写的是最盛的 夏水, 襄陵 阻绝 表现江水凶险的词有“__” 、“_ 虽乘奔御风, _”,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是“___ 不以疾也。 ________”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豪气万丈。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文气 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 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良多趣味 “____”是作者由衷的感叹。
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三峡复习题及答案
三峡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三峡工程位于中国的哪一条河流上?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松花江答案:A2. 三峡工程的总装机容量是多少?A. 1000万千瓦B. 1800万千瓦C. 2240万千瓦D. 3000万千瓦答案:C3. 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灌溉B. 防洪C. 发电D. 航运答案:B、C、D(多项选择)4. 三峡工程的建设开始于哪一年?A. 1992年B. 1994年C. 1996年D. 2000年答案:B5. 三峡工程的主体工程包括哪几个部分?A. 大坝B. 水电站C. 船闸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水利枢纽工程。
答案:水利7.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______地区的防洪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长江中下游8. 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还为______提供了清洁能源。
答案:周边地区9. 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______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
答案:当地居民10.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______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答案:长江流域三、简答题11. 请简述三峡工程的主要特点。
答案:三峡工程的主要特点包括规模宏大、功能多样、技术先进、影响深远。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采用了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了哪些挑战?答案: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技术难题、生态环境保护、大规模移民安置、文化遗产保护等。
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高坝建设、大流量泄洪、复杂地质条件等技术难题,同时在生态保护、移民安置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四、论述题13. 论述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显著提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减少了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三峡》复习知识点
《三峡》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作品背景郦道元生活的时代,政治动荡,社会混乱。
他为了对古代的地理情况进行考订,走访了许多地方,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写成了《水经注》。
其中的《三峡》一文,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二、重点字词1、字音阙(quē)处襄(xiāng)陵属(zhǔ)引沿溯(sù)飞漱(sh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2、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空隙)3、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4、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5、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三、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了。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知识点复习
三峡知识点复习三峡,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不仅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三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
一、三峡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三峡位于中国长江上游,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 193 千米。
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瞿塘峡以雄伟险峻著称,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水急。
二、三峡的形成三峡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和长江的侵蚀作用。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上升,河流下切,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峡谷地貌。
三、三峡的气候特点三峡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由于地形复杂,垂直气候差异明显。
在峡谷底部,气温相对较高,湿度较大;而在山顶,气温较低,风力较大。
四、三峡的水利工程1、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它的建成有效地控制了长江的洪水,保障了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同时,大量的水力发电为国家的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大坝的建成改善了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2、工程效益(1)防洪三峡大坝建成后,极大地提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有效地减轻了洪水对沿岸地区的威胁。
(2)发电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巨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清洁电能,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航运大坝的建成改善了长江航道,使万吨级船队能够直达重庆,大大提高了航运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
五、三峡的自然风光1、瞿塘峡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峡谷狭窄,最窄处仅有几十米。
夔门是瞿塘峡的标志性景观,两岸山峰对峙,形如门户,气势恢宏。
2、巫峡巫峡以幽深秀丽著称,峡谷中云雾缭绕,山峰千姿百态,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巫峡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神女峰,传说中神女瑶姬在此守望,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3、西陵峡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谷,滩多水急,航道曲折。
其中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等景点各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三峡》复习
最有激情小组 点评
以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准备好了; 以饱满的激情告诉自己,我充满信心。
复习指导
• 请同学们背记以下知识点:
•
• • •
1、文学常识
2、课下注释及其他重点字词 3、课文背诵及句子翻译 5分钟后开始进行检测
检测要求
1、书写认真,字体规范。用黑色 碳素笔答题。 2、独立完成,不抄袭,不讨论, 不涂抹,不说话。 3、时间20分钟。
当堂检测
一、D 修改:常有/高猿长啸 三、自:从、由 如果 二、A 隐:遮蔽 绝:断 消失
四、①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 疾风,也不觉得它快。
②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③春冬时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 清波,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④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啼叫,接连不断, 凄凉怪异,从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 婉转,很久才消失。
Hale Waihona Puke 测题答案1、北魏 地理学 郦道元 水经注 2、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③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①毫无;通“缺”中断空缺 ②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③日光,这里指太阳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 ⑤即使;飞奔的马 ⑥认为,觉得;快 ⑦极高的 ⑧急流冲荡 ⑨接连不断 ⑩婉转;消失 ⑾有时 ⑿白色的急流 ⒀实在 ⒁凄凉;寂静 ⒂上 ⒃传达 ⒄遮蔽 ⒅回声 4、①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 的地方。 ②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③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④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三峡复习
• 15、直接描写三峡水势总特点的句子:至 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16、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的句子: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 • 17、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 林寒 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 18、有这段对长江生动传神的描写,可以 联想到李白的哪两句诗: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6、作者只有“清荣峻茂”四季就概括写出了 水、树、山、草的风貌,请发挥你的想象力, 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个景色再现出来。 • 清清的江水跳跃着,闪动着粼粼的光;树 木茂盛繁密;山峰高峻挺拔,野草密密青 青
7、作者写三峡从大处山、水落笔,又用其它景物衬托,请
写出作者在文中还写了哪些景物,分析这样写有பைடு நூலகம்么好处?
中心: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 绘了三峡雄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 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记叙文指导》 《说明文指导》 《三峡》《短文两篇》 《三单元字词》 《老王》 《骆驼祥子》课后前五首诗
三峡复习
• 《三峡》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是郦 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 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 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 四季景色: (1)夏:江水暴涨,水流湍急。--雄壮美 (2)春冬:风光妩媚,良多趣味—清幽美 (3)林寒涧肃、猿鸣哀凄—凄异美
• 10、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 11、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12、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 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13、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 14、《三峡》中以快马和疾风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 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复习课
3.作者写三峡的水时,为什么先写夏季?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水,而水以夏 季为盛,具有典型性,所以先写夏水。
4.第④段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表现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 ●更能反映三峡的风土人情,给文章增添诗
情画意。
5.说出《早发白帝城》和本文的联系?
●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 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第四段与第三句相对应,都写连续不断的 猿啼;
●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6.说说《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 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有什么不同之处。
(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用 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明确: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连绵、高峻
再写不同季节水的特点——夏季奔放美:水势大、 水流湍急;春冬清幽美:清幽秀丽;秋季凄婉美: 凄婉萧瑟。
2.作者写景时所用的手法有哪些?
●山:正面和侧面相结合,视角由平视 到仰视。
●水:夏季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对比手法。 春冬动静相杂,俯仰结合,色彩各异。 秋季视听结合。
(2)表达情感不同
①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 情;渔歌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 凉感慨。
②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三峡》复习课
一、文学常识
●郦道元,北魏 地理学家。
●他所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的,
最系统的综合性
地著理作。
●三峡是瞿塘峡 、 巫峡 和西陵峡 的总称。
二、重点字词
《三峡》复习资料
《三峡》(选自《水经注·江水》,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北魏·郦道元(字善长,地理学家、散文家)注音: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曦.(xī)月水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飞漱.(shù)林寒涧.(jiàn)肃属.(zhǔ)引凄异字词解释: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略:完全、全部。
阙:同“缺”,缺口。
处:地方。
重岩叠嶂:互文,即“重叠岩嶂”,重重叠叠的山岩和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隐天蔽日:互文,即“隐蔽天日”,遮蔽住了天空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不见曦月曦月:日月。
曦: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
襄陵:漫上山陵。
襄:上,漫上。
陵:山陵。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绝:断。
或王命急宣: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或:(如)有。
宣:宣布,传播。
暮到江陵暮:傍晚。
其间千二百里其:代词,这。
虽乘奔御风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驾。
不以疾也不以:不如。
疾:快。
则素湍绿潭素:白色的。
湍:急流的水。
潭:深水。
回清倒影回:回旋。
清:清波,清澈的水。
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
绝:极。
巘:山峰。
悬泉瀑布悬泉:从山崖上流下来的好像悬挂着的泉水(大的叫瀑布)。
飞漱其间飞:飞泻。
漱:冲荡。
其:代词,它们。
清荣峻茂清:水清澈。
荣:树茂盛。
峻:山高峻。
茂:草茂盛。
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
每至晴初霜旦霜:结霜。
旦:早晨。
林寒涧肃:互文,即“林涧寒肃”,树林和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
肃:寂静。
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空谷传响: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
响:回声。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绝:消失。
故渔者歌曰故:所以。
歌曰:唱道。
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26《三峡》复习要点
《三峡》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二、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2、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三、一词多义1、绝:①沿溯阻绝(断)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澈)4、其:①其间千二百里(这)②飞漱其间(它们,代古柏)5、以①不以疾也(如)②以丛草为林(把)四、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五、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3、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襄:上,上升到高处)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8、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11、不以疾也(快,急速)七、理解性默写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知识点复习
《三峡》知识点复习三峡是中国长江上的一处著名景点,也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
它位于中国湖北省义县境内,是长江最狭窄的地段之一。
三峡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针对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以及三峡工程等方面内容进行复习回顾。
一、地理位置三峡位于中国湖北省境内,是长江上的一段峡谷,起点是东门山,终点是西门山,总长度约193公里。
三峡地势险要,两岸山高水长,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二、自然景观1. 大轰炸璧峒涧:位于三峡第一峡——瞿塘峡,以奇峰怪石和清澈见底的水质而著称,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2. 丰都鬼城:坐落于长江北岸的丰都县城,是一座古老的山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更因其灵异的传说而吸引游客。
3. 神女峰:位于瞿塘峡南岸的神女山,山势雄伟壮观,山巅有一块巨石,据说有神女抱石而成的传说,因而得名。
三、历史文化1. 三峡文化:三峡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三峡人民以其刻苦耐劳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而著称,他们与长江共同书写了中国奋斗的历史。
2. 三国故事:三峡地区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红、蓝、绿三峡是长江上的三个战略要点,历史上发生了许多有名的战役和故事。
3. 巫山神女:三峡地区的巫山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避世之地,有着许多文化典故。
而巫山神女更是古代文人吟咏的对象,他们把神女描绘成聪明、美丽、多才多艺的化身。
四、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的标志性工程。
它由三峡大坝、船闸和电站组成。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土石坝,它有效地调节了长江的水位,减轻了洪水的危害。
三峡电站则为中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保护和修复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成为重要任务。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生态移民、植树造林等,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目前,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逐渐改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
综上所述,三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而备受瞩目。
《三峡》复习题最全(含答案)
《三峡》复习题一、基础知识1.填空或按要求默写(1)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朝代)人,选自《水经注校证》,它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
从正面写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写的句子是面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写水势盛大,又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4)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清荣峻茂。
(5)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其间/ 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清/ 荣/峻/茂,良多/趣味。
3.重点字词。
(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空隙,(2)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长:常有高猿长啸(长时间地)巴东三峡巫峡长(长度大)绝:沿溯阻绝(断)哀转久绝(消失)绝谳多生怪柏(极)其:其间千二百里(这,指从白帝到江陵)飞漱其间(它们,指怪柏)清:回清倒影(名词清波)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3)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素湍.绿潭(动词用作名词,急流)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每至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下霜)4.解释加粗字(1)晴初霜旦.(早晨)(2)夏水襄.陵(冲上、漫上)(3)素湍.绿潭(急流)(4)飞漱.其间(冲荡)(5)乘奔.御.风(飞奔的马)(6)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7)林寒涧肃.(肃杀,凄寒)(8)空谷传响.(回声)凄异(接连不断)(9)属引..5.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文言文复习
《三峡》文言文复习一、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中,中国的古代文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今天,我们将要复习一篇非常著名的文言文《三峡》。
这是一篇描写壮丽三峡景色的文章,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二、复习知识点1、字词解释:复习《三峡》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
2、特殊句式:复习《三峡》中的判断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3、重点句子翻译:复习《三峡》中的重点句子翻译,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等。
4、文学常识:复习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的内容和文体特点等。
5、内容理解:复习《三峡》的写作思路和特点,包括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文字的精炼和语言的优美等。
三、示例与练习通过示例与练习来巩固复习内容,包括字词解释、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和文学常识等。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次复习,同学们应该对《三峡》这篇文言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字词解释、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和文学常识等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
文言文复习《三峡》一、复习目标:1、落实《三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并会翻译全文。
3、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默写全文。
二、复习过程: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略无阙处 ( )自非亭午夜分 ( )2、翻译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三峡的自然景观?4、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5、三峡的自然景观有哪些特点?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背诵全文。
8、默写:文中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最能体现三峡长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章描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中考复习课件一、复习目标:1、掌握《三峡》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理解并运用文中描写山水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其精妙之处。
文言文复习《三峡》
文言文复习《三峡》关键信息项:1、复习目标2、复习内容3、复习方法4、复习时间安排5、考核方式6、奖励与惩罚机制11 复习目标111 熟练掌握《三峡》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及读音。
112 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13 深刻领会作者通过对三峡景色的描绘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14 熟悉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15 能够背诵并默写全文。
12 复习内容121 字词方面,包括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122 句子方面,重点复习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等,以及具有深刻含义或优美文采的句子。
123 文学常识,了解作者郦道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水经注》的相关知识。
124 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写景顺序、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125 主题思想,探讨作者对三峡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13 复习方法13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增强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132 讲解法,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133 归纳法,对字词、句式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便于系统掌握。
134 练习法,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135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14 复习时间安排141 第一阶段(X 天):通读全文,熟悉字词读音和解释,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142 第二阶段(X 天):深入学习,重点掌握字词、句式、文学常识等知识点。
143 第三阶段(X 天):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44 第四阶段(X 天):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查漏补缺。
145 第五阶段(X 天):强化背诵和默写,确保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
15 考核方式151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
152 阶段性测试,在每个复习阶段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习成果。
153 最终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全面考查对《三峡》的掌握程度。
《三峡》复习(初中二年级语文)
《三峡》复习(初中二年级语文)《三峡》复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在上文括号中给前一个字注音。
2、解释加波浪线的词。
3、本文作者是-----------时期-------------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⑷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⑸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⑹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⑺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⑻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⑼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同的一项是()A.司命之所属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属引凄异D.神情与苏黄不属6、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少”,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
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意义也是表示“多”或“少”的成语、俗语或典故等。
7、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请在10字以内概括出三峡总的特点。
2)文章第四段写秋天三峡情景,请在10字内概括出其特点。
3)文章第二段写夏季江水的汹涌奔流。
其中着重形容江水之大的语句是---------------------------------。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A、飞漱其间/其真无马耶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有所获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我以日始出时近9、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
《三峡》复习ppt课件
▪ 2 夏水襄陵
上
▪ 3 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 4 或王命急宣 有时
▪ 5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 ▪ 6 素湍绿潭 急流的水
▪ 7 霜旦 下霜的早晨
▪ 8 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属zhǔ连接;引;延长
句子翻译1
▪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 3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 4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
文章评价
▪ 1 内容与结构 ▪ 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的景色 ▪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的特点 ▪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水:水势浩
大;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肃杀 凄凉 ▪ 2 语言 ▪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
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精要练习1——注音
1 重岩叠嶂 zhàng 2 夏水襄陵 xiāng 3 乘奔御风 bēn 4 素湍绿潭 tuān 5 绝巘 yǎn 6 飞漱 shù 7 清荣峻茂 jùn
精要练习2
▪ 2 用原文回答: ▪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各种景物的影子
句子翻译2
▪ 5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 6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 片清凉和寂静
▪ 7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三峡》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了解《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二、文言词语识记【通假字】[阙]通“缺”,中断。
【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自]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2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 1 属引凄异(连续)2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常见短语】[略无]毫无。
略,几乎。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其他词语】[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传达。
[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素]白色。
[回]回旋。
[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旦]早晨。
[肃]寂静。
[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四、内容理解填空:1、《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3、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三峡总复习整理全
三峡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出色的地理学家、散文学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二、解释以下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à〕:重崖叠壁夏水襄.陵:夏水:夏季涨水襄.〔ā〕陵:大水漫过丘陵乘奔御.〔yù〕风:骑上快马,驾着风素湍.〔ān〕绿潭:素湍:白色的急流,深潭碧绿的深潭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飞漱.ù:急流冲荡清荣峻茂:清荣:指水清树茂峻茂:指山高草盛三、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4、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五、一词多义①沿溯阻绝〔隔绝〕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六、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无:毫无略,几乎“阙〞通“缺〞,空缺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曦〔x ī〕:日光这里指太阳3、重岩叠嶂嶂〔à〕: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4、至于夏水襄陵:襄〔ā〕:漫上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6、或王命急宣:或:有时宣:传达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御:驾,乘疾:快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回:盘旋9、绝巘多生怪柏: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10、飞漱其间:漱〔ù〕:冲刷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12、属引凄异:属〔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1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肃:寂静15、哀转久绝:哀:悲哀转〔ǎn〕:婉转1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沾湿三:表示概数七、重点语句翻译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5、绝巘多生怪柏绝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6、回清倒影:盘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八、理解性默写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文章写三峡春冬风光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九年级《三峡》(复习课)(33张PPT)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 映着两岸景物的影子,绝壁上长着许多奇 形怪状的柏树。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悬泉瀑布从山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 高、草盛,趣味无穷。
面
水 势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描 写
水之速
朝发白帝, 侧 烘托水之盛 暮到江陵。 面 与水之速
描 写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回旋的清波
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
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 种景物的影子。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到了天刚晴和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 片寂静。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
常有猿猴在长啸,接连不断悲哀凄凉,声音 在空谷回响,很久才能消失。
课文内容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 2.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 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 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 8.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9.《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 3.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区开明中学“两先两后”高效课堂年级学科教学案【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定会成功!)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反复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记住重难点,学习倍轻松!)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先学先思】(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三峡一、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我的问题:我们的问题:【后教后导】(以导诱思,学会合作,碰出智慧火花!)教法指导学法指导一、解释文言实词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亭午:曦:4.至于夏水襄陵。
襄:5.沿溯阻绝沿:溯:6.或王命急宣或:7.虽乘奔御风虽:奔:8.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教师个性发挥: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10.飞漱其间漱: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12.属引凄异属:引:1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初:肃:14.空谷传响响:四、词义辨别属1.属引凄异()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属予作文以记之()绝1.哀转久绝()2.绝巘多生怪柏( )3.沿溯阻绝:( )自1.自三峡七百里中()2.自非亭午夜分()五、识记与理解1.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
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分写)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A.写水势凶险的句子:B.写水流湍急的句子:(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4.欣赏: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5.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能力提升】(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1-4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力拉崩倒之声.. B.中间C.阡陌交通..语,皆指目陈胜..,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译文: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5-8题[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7.[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8.[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9.完成《中考复习指南》P22 第10——13题等第:【师生感悟】(学有所悟,受益终生)寓言二则参考答案.揠,拔谓,对……说选择题:D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幼时记趣参考答案1.①去,前往②就③罢了2.答案:趣在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
三峡参考答案: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2、A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4、(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5.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6.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7.[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分,各2分)8.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