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智慧之学”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小结: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含义
内容
承认能正确 认识存在
否认能正确 认识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原因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从哲学发展看: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 的物质实体,“理”(精神)不能脱离“气” 而存在。
王夫之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
王守仁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家和军事家,称阳明先生。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王阳明(王守仁):眼开则花明,眼 闭则花寂。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
哲学派别 观点分歧表现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唯物主义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 识。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唯心主义 意识决定物质。
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庄子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哲学问题: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实世界究竟 是否真的存在着?我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
问题探究:
你们觉得思维(意识)能否 正确认识存在(物质)呢?
思维(意识)可以正确认识存在 (物质)的,属于可知论者; 思维(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物质)的,属于不可知论者; 两种观点都有,我们把他称为不 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 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追求智慧的学问(上)

追求智慧的学问(上)

知识海洋
4.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阅读与思考
如果一名学生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观点,他就会吸收借鉴好的学习经验而不是照抄照 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一位企业家拥有“联系地看问题”的 哲学智慧,他就会在综合分析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盈利前景、竞争状况和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基础 上,慎重选择投资方向;如果一个人懂得“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面对顺境就不会沾沾自喜、盲目 乐观,而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人生的全景,想人生的大问题、大道理,让人们看清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从而有好
C 的心态并收获幸福。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哲学(

①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②能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人生
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④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哲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智慧,但不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以① 错误。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人生,与我们密切 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②③是正确的。真正的哲学 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所以④错误。
C 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表明(

A.保护生态的哲学智慧是人们头脑中来自然生长出来的B.任何哲学都能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C.保护生态的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解析:哲学智慧离不开实践,不会从人们头脑中自然生长出来,所以A说法错误。哲 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所以B说法错误。 工业文明的发展造成了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由此人类越发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 重要性,这表明了保护生态的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正确。题干并没有表明哲学 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D不符合题意。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论述类文本阅读:哲学是“智慧”之学含解析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论述类文本阅读:哲学是“智慧”之学含解析

哲学是“智慧”之学科学给人以知识,哲学给人以智慧.所谓哲学是“智慧”之学,即是问题之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人的智慧最集中最主要的体现。

苏格拉底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智慧之星,并不是因为他创造了什么了不起的哲学体系或哲学理论,而是由于他开辟了哲学的新天地,开创了哲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时代.从问题中引导人们去思考,启发人们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问题中开发人的聪明才智,探索社会问题与人性的奥秘。

故苏格拉底式问题的对话,一直为后人所传颂与赞赏. 智慧首先表现为人的一种创新能力。

无论是科学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无论是理性思维形式,还是直观领悟形式,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有了问题,人们去思考、探索,才会有破旧立新之举。

当人类有了自我意识,面对客观世界,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宇宙万物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万物消灭后又归于何处?这些问题开启了人类哲学思维。

先是产生了各种神话,后来在神话基础上产生各种宇宙“本原”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自然哲学的起源。

尽管自然哲学家对宇宙本原的说法不同,甚至形成相互对立的理论,但都是人类意识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与深化,关于人的主体与世界的客体关系问题突出显示出来:主体与客体何者是第一性?人的主体能否认识客体?如此等等。

对此,哲学家不同的回答,形成各种哲学理论与哲学学派.其次,智慧表现为人能够筹划与建构未来的崇高理想。

我们常说有智慧的人站得高、望得远,他不同于庸人、常人,这是因为他具有预见与筹划未来理想的聪明才智.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

卡西尔曾经指出,人与动物虽然都是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之中,但人的生活世界完全不同于动物的自然世界,因为人的生活根本特征在于:他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

这里我们需要指出,问题的哲学中的“问题”,一定要同我们日常说的问题、具体科学中的问题区别开来。

当然作为问题,无论是属于哪一类问题,都是人们才智的一种表现,都是开启人的理性思维的一种方式.但通常所说的问题,具体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的问题,主要是指事实的问题,经验对象的问题,即形而下的问题;而作为哲学的问题却是超越具体事实,超越经验对象,即形而上的问题。

“哲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哲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哲”,聪明、智慧之意;中国古代一般指聪明而具有智慧的人。

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尚书》中《皋陶谟》记载大禹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孔氏传》解释说:“哲”,智也。

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

爱则民归之。

“哲学”,字意是智慧之学。

这门学问在中国古代曾称为“道”、“道术”、“玄学”、“道学”、“理学”,19世纪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首次用中国的“哲学” 二字表述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方哲学学说,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1848~1905)将这一表述介绍到中国之后,中国学术界逐渐接受并开始用它来表述中外古今的哲学学说。

在古希腊,哲学原词是“嗞ιλoσo嗞奾α”,拉丁化为“philosophia”,音为“斐禄所费亚”,意为“爱智”。

在古印度,哲学通常被称为“见”或“察”,前者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dar▂ana”,意为“见解”、“思想”、“观点”,在个别的哲学体系中视之为“有助于解脱的学科”;后者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anviksiki”,意为“探究的学问”,后来又用以专指逻辑。

哲学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它涉及世界的本原及存在形式问题,对世界的认识问题,人和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因问题,人的伦理关系、审美关系及正确思维的形式问题,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柢都要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是全部哲学最基本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任务在于探究世界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它涉足于众多的领域,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中纷繁的现象和形式,最后的归宿是要探明世界的本原,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以为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哦,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好吧,让我们翻一翻词典的解释看看。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pilos"和"sophos"两个字组成,其意为“爱智慧”。

哲学一词在希腊文、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中都有爱智慧的意思。

在中国古汉语中说“知(通智)人则哲”。

可见,哲之为学,就是一门使人变聪明的学问。

哲学意味着智慧。

然而,一位伟人曾说:“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一个玩笑!”据称,西方一位有名的哲学家研究了一辈子的哲学,却在年老的时候还不知道究竟哲学是什么。

这或许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吧?苏格拉底这位大哲学家不是就明确地宣称“自知无知”吗?因而,哲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而又非常陌生的字眼。

在不少人眼里,哲学就是一堆脱离生活实际的毫无意义的言说。

人们编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嘲讽空洞无用的哲学和哲学家。

有个故事讲:古希腊有一位年轻小伙子不远千里去向柏拉图求学,一年后回到家乡。

一年未见儿子的父亲杀了一只鸡来犒劳辛苦学习的儿子。

鸡已被煮熟摆放在桌上,父子俩围坐在桌旁。

父亲问道:“儿子呀,你向希腊著名的大学者学习了一年,学到了哪些学问?”儿子骄傲地回答:“给你说了,你也不懂!这么说吧:现在桌上有几只鸡?”父亲确定地看了看桌子,说:“一只!”“错!”儿子不屑地回答:“两只!一只盘中具体的鸡,还有一只抽象的鸡,那就是鸡这一个理念本身······”儿子的话还没说完,父亲迅速地将桌上的盘子拉到自己的面前,“那好吧,你吃你那一只鸡,我吃我这一只鸡。

”还有一本小说《市场街的斯宾诺莎》,则是嘲讽哲学家所谓的超凡脱俗,不切实际的幸福生活。

小说中的主人公孜孜不倦地阅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达30年之久,身处闹市他依然坚信能通过读书和仰望、观赏星空而获得永恒的幸福。

但他终于抵挡不住男欢女爱的强大诱惑而晚节不保,接受了一位姑娘的爱情,获得了世俗的快乐。

中国哲学是智慧之学、大用之学

中国哲学是智慧之学、大用之学

中国哲学是智慧之学、大用之学作者:王杰来源:《月读》2021年第03期中国哲学是一种有着大用的智慧之学,学习中国哲学,一是把握其思想内容和方法,二是体悟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智慧。

智慧是浓缩了的思想,是思想的升华,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如果以功利、世俗、工具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哲学,认为中国哲学太抽象玄虚、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则大谬矣。

《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有一天,庄子和他的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高耸云端。

庄子忍不住问树旁的伐木者:“眼前这棵大树这么高大挺直,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来砍伐它呢?”伐木者听了淡淡地说:“这棵树看起来高大挺拔,却是一棵不中用的树。

用它来造船,很容易沉底;用它来做棺材,很容易腐烂;用它来做器皿,很容易毁坏;用它来做门窗,树中流出的脂液很不容易干;用它来做柱子,很容易受到虫子的侵蚀,因此,这是一棵不成材的没用的树,所以就没有人砍伐它,以至于它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庄子听了伐木者的这番话,感慨地对弟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材无用,所以长得高大挺拔,得以终其天年,这难道不是无用之用吗?人们都知道有用之用,却往往不知道无用之用。

”第二个故事是:一天,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粒大瓠瓜的种子,我把它种在地里之后,得到了巨大的果实。

将其制成壶,但它的硬度不够,盛不了水;若将其剖开制成瓢,它又不规则,装不了东西。

这东西看起来挺大,其实没什么用,因为它无用,我就把它给砸碎了。

”在这段对话中,惠子认为特别大的瓠瓜没有任何用处。

而这时庄子却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

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皮肤冻裂之药的人,祖祖辈辈都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

有人听说后,愿意出百金购买他的药方。

于是,他们全家集中在一起商议,说:‘我们世世代代以漂洗棉絮为业,收入不过几金。

现在如果将药方卖给那个人,一下子就可以得到百金,简直太划算了,不如就卖给他吧。

’于是,那人用百金买了药方,然后来到吴国,献给吴王,并夸赞这种药的用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属于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总是为一定阶级 的利益服务的,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对立和斗争, 也会表现为哲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哲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思 辨性,因而居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社会意识 形态诸形式中最远离自己的经济基础的一种形式,但它仍然总是 这样那样地反映并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2.哲学具有批判性

哲学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而反思一词内含有反省、内省之意, 是一种批判性思考;作为人类理性的运用和表现,哲学具有突出 的批判精神 哲学的批判本性,最集中地体现在辩证法的批判本质上

马克思:辩证法性“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括着对 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 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 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批判的和革命的”
西方古代哲学的鲜明特点是从对象世界本身去探寻世界万物的统 一性,因而它不仅经常对客观世界本身直接作出断言,而且它所 理解的本体往往是表现于经验中的某种具体存在物,因此,即使 是古代的本体论哲学,也只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某种朴素的反思
2.中国古代哲学
(1)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主脉和历程
中国古代哲学经历了从殷周之际到明清时代的长期演变,儒、释、 道各家思想相互交锋而又相互吸收,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 主脉,并形成了众多的哲学思潮和哲学流派 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大致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主要发展阶段
(二)近代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主要是指15世纪至19世纪初的西方哲学 就其典型形态而言,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一 是17世纪至18世纪的英国经验论哲学(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 休谟)和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哲学(斯宾诺莎;笛卡尔、莱布尼茨)以及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拉美特利、狄德罗、 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二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它 由康德开启,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推进,最后由黑格尔集其大成 西方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认识论问题,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导形态是认 识论

哲学课三分钟演讲稿

哲学课三分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思考——关于哲学课的三分钟演讲。

哲学,这个看似遥远而神秘的词汇,实则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世界的深刻思考。

在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哲学课的理解。

一、哲学课,开启智慧之门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哲学是智慧之学。

”这句话揭示了哲学的本质。

哲学课,正是为我们开启智慧之门。

在哲学课上,我们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思考。

通过哲学课,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首先,哲学课让我们学会了思考。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往往因为缺乏思考而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哲学课教会我们用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道德哲学时,我们会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道德。

这种思考能力将使我们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其次,哲学课让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

在哲学课上,我们不仅要学习概念,还要学习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我们会分析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探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这种分析问题的能力将使我们更加具备洞察力,更加善于解决问题。

最后,哲学课让我们学会了解决问题。

哲学课教会我们如何运用哲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伦理学时,我们会思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困境。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使我们更加具备智慧,更加善于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哲学课,丰富人生体验哲学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哲学课,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首先,哲学课让我们学会了宽容。

在哲学课上,我们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这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

例如,在学习西方哲学时,我们会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哲学思想,从而学会尊重多元文化。

其次,哲学课让我们学会了反思。

哲学课教会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哲学即智慧之学。

它是从理论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构建,从而构成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态度和根本主张,它是人类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用简单的说话来体现出隐含深层意义的道理,让人们去思考和体会。

哲学本身就是用来完善自己的精神修养和帮助他人完善思想的。

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

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深度上,哲学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

现实中,我们可以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能照搬哲学的思维方式。

也即是说我们能够直接关注的现实是具体而有限的,思维的不可封闭性使得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进行无穷追问。

把哲学低估于现代科学是不负责任的,哲学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如果将哲学简单的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则成为了一种狭隘的唯科学主义。

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关系。

凡是承认物质为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称唯物主义者;凡称意识第一性,物质依赖与意识存在的,称唯心主义者。

哲学的定义 2、哲学是能够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一般本体事物的本体事物。

什么是事物?事物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产生的结果,是人类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的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象,同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关于认识对象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语言是事物之家,人类创造的每个语词都具有表述和界定事物的性能。

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是多个处在不同时间段中的事物实体组成的集合体。

通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是多个处在不同空间体中的事物实体组成的集合体。

每个事物实体都具有一系列抽象程度不同的普遍性或属性的名称或观念作为自己的内容,每个事物名称或观念都具有众多的事物实体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

对哲学的理解

对哲学的理解

一.对哲学的理解:哲学号称智慧之学,学既学问,包括发现、认知和把握、运用两个方面,本意是超常智慧造就之学,而超常智慧的文化性造就与事物基本的一般性关系认识或共有性东西的把握或“非常道”的认知有关;在一般性关系的认识进程中,还可大致分为自然对象和人自身两个方面,人的存在意义和意识的认识既与自然对象的认识有关,也与人自身的存在状态有关,而不是与具体的各种知识积累和任意性的思维方式、思想看法有关;因此,哲学可分成侧重关于自然的和人的一般性知识探索发现的学问和侧重成果利用启智两个方面;事物基本的或一般的或共有的知识涉及基本形式、基本形式的属性、基本形式的存在关系和基本形式之间的属性作用关系(二者又称逻辑性关系)、一般性作用形式几个方面;探究逻辑性关系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和各种已有认识、看法为参照的,也存在各种认识、看法了解、理顺、关联基础上的取舍修正问题和新的认识发现问题。基本知识又与其的发现有关哲学是对基本的或一般性形式属性作用关系的的发掘探究,各层各种形式的规律性运动作用组合和随机性运动作用组合都是建立在一般性形式属性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有规律的地方就有哲学对象哲学探索的对象具有基本性、全面性、相对性。哲学是探讨基本关系和追求极限智慧的活动,既涉及各个领域,又不专于各领域和局限于以有的学科领域,而且具有从知识、现实提取共有的一般性特征和从不同角度表达特征,这种共性把握和表达把握,有一个涉及主客观的感知、思维、语言、认识、意志、信息关系和客观对象存在作用关系的由蒙胧到清晰、由粗到细分的认识、处理过程。哲学以外的学科具有极限性:对存在物的形式与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涉及人的意识机能、思维、认知、语言、知识、意志、人生意义、教学、信息和理性、道德等工具性、目的性东西,对它们的认识是进一步认识哲学的条件;所以,这些学科可以称得上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哲学性或准哲学探索;在这些问题基本搞清和它们进入社会自然科学领域后,不要还把它们当成哲学研究的主体,也不要讲哲学终结了,而是需进一步去探索所有存在物共有的性能和存在物的立体性过程作用关系。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的需要为目的的,为目的不等于为特定活动的对象,认识、生产、文艺、交往活动都是如此。认识活动涉及的对象有自然、社会、和意识自身,对象的属性可相对地分为个性、种性、类性、层性和共性;在古代的西方,哲学是包含所有知识的学问探究,细分带来范围的缩小也改变不了知识学问的性质。在我国古代,哲也是学问智慧概念,主要不是指技术,而是侧重关于自然社会的一般性学问;现在,随着人共有的意识、意志、思维、认识、语言、人际关系等探究进入科学领域,系统关系、耗散关系、信息关系等被暂时搁置的高一层共有性形式、属性、关系又成了主要对象;我想,对一些传统概念的理解的讨论可持续下去,但不必走入专注于此的误区,多发现一些所有存在形式都共有形式、性能、关系,才是哲学发展的主道,能为社会和人的发展做点实事。个性、种性、类性、层性和共性都只是对象性能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其可被抽象性的认识作为概念和原理关系存在和运用,但不是完整的实在对象,用共性概念取代实际对象的整体性作用关系不妥,限入这种误区的不少。

马克思第一章 哲学

马克思第一章 哲学

“在魔鬼为消灭所有神性和人类权力而雇佣的 人中,还能找到一个比我们这位生就给教会和 国家带来灾难的骗子更起劲儿的吗?” 哲学家让世界觉得不舒服,同样世界也让 哲学家们觉得不舒服。然而,如同苏格拉底与 克珊西普一样,实际上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在 爱恨的交织中,你创造着我,我创造着你。
(二)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这可能是学习哲学 的最大的“误区”了。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不一定就不 聪明,学过哲学的人亦并不一定就有智慧。实际上恰恰相 反,按照哲学的本性而言,哲学不是让人有智慧,而是让 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 那么,什么是“智慧”? 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智慧”指的是“辨析、判断、 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是“聪明”的意思,“慧”也 是“聪明”的意思,因而“智”与“慧”加在一起,应该 是“大聪明”、“大智慧”的意思。就此而论,一般所谓 “生活哲理”之类的“小智慧”、“小聪明”当在排除之 列。问题是,什么叫做“聪明”? “聪明”意指“智力 发达,技艺和理解能力强”。那么,什么叫“智力”? “智力”就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 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 等。”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智慧”等于“聪明”, “聪明”等于“智力”,而“智力”则意指获得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的“智慧”并不是这样的“智慧”。
(2)从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爱因斯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 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末,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 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
馆1976年版,第519页。)

江泽民:“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 煌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世纪。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 和基因论的形成,标志着科学技术沿着微观和宏观这两个 相反的路径,不断走向极端和本原,走向复杂和综合。正 是基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的突破性进展, 人类创造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 为世界文明进步的新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0年6月

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

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

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一、背景介绍- 哲学的起源和意义- 现代社会对哲学的认知二、智慧的涵义- 对智慧的定义和理解- 智慧与知识、经验的区别三、哲学的智慧- 哲学中的智慧元素- 哲学如何引导人们获得智慧四、哲学的作用- 哲学如何帮助人们走向智慧- 哲学如何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五、哲学的启示- 哲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哲学如何影响个人的思想状态和行为六、结论- 总结哲学的智慧之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展望哲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一、背景介绍哲学是一门探究根本问题和价值的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弗洛伊德、尼采,哲学家们一直在探寻着人类存在和生命的意义。

而在现代社会中,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它的认知范畴和影响力被广泛的扩展到各个领域。

然而,虽然哲学的认知范畴很广,但哲学的本质却并不是批判性思维或是纯粹思辨。

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是通过智慧的启示和引导来发掘人类的精神和道德价值,这也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二、智慧的涵义智慧是一种心智能力,它包括认知、思考、决策和行动等方面,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和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

智慧与知识、经验的区别在于,智慧是一种深刻的认知体验,它基于个体的价值观、信仰和追求,是对于人生、世界的感性认知。

而知识和经验则更多关注于客观性和泛指性,它们基于科学、逻辑的思考和实践,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理性认识。

因此,智慧和知识、经验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哲学的智慧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元素,它们通过探究人类生命、道德、宇宙等根本问题,来指引人们获得智慧。

其中最具智慧元素的学派为斯多葛派,斯多葛派主张人们应该修炼智慧和道德,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其核心意义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智慧的引导,使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崇高。

另外,对于儒家、佛家等东方哲学中的常识智慧,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智慧启迪。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哲学的定义:哲学即智慧之学。

它是从理论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构建,从而构成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态度和根本主张,它是人类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用简单的说话来体现出隐含深层意义的道理,让人们去思考和体会。

哲学本身就是用来完善自己的精神修养和帮助他人完善思想的。

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

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深度上,哲学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

现实中,我们可以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能照搬哲学的思维方式。

也即是说我们能够直接关注的现实是具体而有限的,思维的不可封闭性使得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进行无穷追问。

把哲学低估于现代科学是不负责任的,哲学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如果将哲学简单的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则成为了一种狭隘的唯科学主义。

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关系。

凡是承认物质为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称唯物主义者;凡称意识第一性,物质依赖与意识存在的,称唯心主义者。

大家好我是论文网作者:Rznc论文网许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 语言论文> 汉语论文。

论文标题:哲学的定义。

论文摘要:哲学的定义2、哲学是能够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一般本体事物的本体事物。

什么是事物?事物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产生的结果,是人类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的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能、意义和价值的…哲学的定义2、哲学是能够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一般本体事物的本体事物。

什么是事物?事物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产生的结果,是人类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的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象,同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关于认识对象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语言是事物之家,人类创造的每个语词都具有表述和界定事物的性能。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2、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和时代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2、哲学与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都有正误之分)3、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与哲学的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要反对“替代论”;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要反对“取消论”。

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间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最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哲学是一门聪明的学问作文

哲学是一门聪明的学问作文

哲学是一门聪明的学问作文
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而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但智慧并不等于小聪明、机灵,也不仅仅是有知识。

既然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而"爱"是动词,那么哲学就是"热爱并追求智慧"的态度及行动,而不是什么既定的知识、理论或学说。

近代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曾有这样的论述:“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

"在我们的政治书中,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据说,古希腊人热爱运动,崇尚健壮的体魄,欣赏高超的竞技能力。

一次,菲罗斯僭主勒翁邀请毕达哥拉斯观看竞技比赛。

盛大的竞技场里人山人海,场面恢宏。

毕达哥拉斯与勒翁谈天说地,气氛和谐。

勒翁很钦佩毕达哥拉斯的知识与学问,当他看到竞技场里各种身份的人士和竞技台上身怀绝技的勇士时,便转身问毕达哥拉斯是什么样的人。

毕达哥拉斯说:我是哲学家(希腊语哲学的意思是爱智慧,哲学家就是爱智慧的人)。

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使用“哲学”这个词。

勒翁问:“为什么是爱智慧,而不是智慧?“毕达哥拉斯说,只有神是智慧的,人最多是爱智慧。

就像今天来竞技场的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是来做买卖挣钱的,有的是来看热闹的,有的是无所事事闲逛的,而最好的人则是那些沉思的观众。

就如同生活中,芸芸众生多在追求名利,只有哲学家寻求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是“智慧之学”
陶华坤
哲学是一种邀请、一种引导,是“智慧之学”。

教育哲学的目的就是把教
师从固定僵化的程序中和大量偶然的事件中解放出来,使之获得“教育的自由”,从而促使教师教育生活的自我更新,寻找“生活的意义”。

一、哲学的使命是“改变”实践
教育哲学扎根于教育生活的困惑中。

教育哲学研究走向实践性、反思性、
批判性、价值性。

目的是要真正提升人们的教育智慧,唤醒人们被程式的生活
所麻木了的意识,使之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框架和行为模式。

教育的目的不仅
促进发展,还要引导和规范发展。

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
然是肤浅的。

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

教育哲学是要揭示教育的本
质和发展规律,对教育实践寻根究底的反思,把一切关涉到教育的观念、制度、行为都纳入到理性的批判之中,帮助教育者思想的成熟,增进教育者的理性。

实践证明,没有成熟思想的教育是肤浅的短视的,其具体教育价值取向也是相
互冲突的。

哲学的使命是“改变”实践。

教育是使人“文化化”的过程,教育的功用
就是提升人的境界。

文化人的形象能够引导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理解教育活
动的历史性、具体性、相对性、复杂性。

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教育哲学是对
教育问题的寻根问底的反思,其目的是不断提高教育者对教育生活的感受力、
理解力、批判力。

二、寻觅“教育的意义”
真正的学术是人类理智和自由精神的最高表现。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无知
是上帝的诅咒,知识是我们飞向天堂的翅膀。

批判是一种思想历程,缺乏批判,就缺乏真正的学术交流和对话。

研究是最好的学习,用研究的心态进入学习的
过程中去,要有内在的思考,智慧存在于寻找到更有利的证据以反驳原有结论
的过程中。

哲学根植于对真实交流的追寻和善意的争辩之中。

哲学是思辨的事业、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问题不在生活之外,而在生活之中。

教育哲学提供一种
分析教育的方法,即对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语言、逻辑、句法分析,用清
晰的概念来取代混乱的思想。

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思想”,是推动政治民
主化的杠杆。

寻觅教育的意义。

“教化天下英才,是人生幸福的事情。

”人是作为文化
的存在而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个跨文化的过程。

人被置于一种特殊的
工具的统治之下,人,永远生活在有限和无限的夹缝之中。

人生来是自由的,
但无时不在加锁之中。

自由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是人类理性本质的内在要求
和外在实现。

三、“公正”是激动人心的政治价值观
公正是激动人心的政治价值观之一。

公正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独立指标,寻求正义的人即是在寻求中道。

政治上的大善,即是公正。

也就是全体公民的
共同利益。

一个社会是否正义,看人们持有的财产是否是正义的。

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平等是公正的第一原则,一个公正的社会应该有一种健全的机制。

民主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民主是个动态的过程,专制的暴君不喜欢有个性的人。

只有教育,才能超越狭隘的政治视野。

民主制度是一种理性的设计,教育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以民主的精神去改造教育、重建教育,使教育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重构教师的自我意识,将促进民主参与看成是一项教育的使命。

自由是人类文明的标尺。

民主政治是一种比较透明的政治制度,强人对权力的渴望是威胁人类自由的最大敌人。

自由的唤醒依赖教育,自由是权力和义务的统一、责任和自由的统一。

理性是人类的本性,理性的沉思能带给人们最大的幸福。

民主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自由教育”是“一种发展理性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