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
浅谈城市规划中如何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浅谈城市规划中如何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本文笔者试图以长兴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管理的研究寻找已规划为指导,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方案,以推动开发区工业化进程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可供参考。
标签:规划主导用地管理集约利用长兴经济开发区成立于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开发区位于长兴城市东南侧,东接西太湖,南至三一八国道,西临长兴城区,北至合溪港,处于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核心。
规划设计标准和基础配套条件达到长江三角洲一流开发区水准。
2003年以来,长兴经济开发区连续五年进入浙江省“十强开发区”,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2006年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上”,长兴开发区还被评为首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并荣获“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综合实力奖”。
一、开发区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1.1 土地管理基础工作推进缓慢,严重制约城市规划实施多年来,由于二元体制以及自下而上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建设用地管理工作面临很多积重难返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关政策法规制定跟不上、执行不力或工作难度大,导致开发区土地清理工作推进缓慢,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的土地仍占开发区未批未建土地的绝大部分。
这部分建设用地资源如果不能尽快释放出来,将会影响开发区规划的实施和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这些问题现在不解决,今后解决付出的成本将更大。
目前开发区未批未建陆域用地中,大多存在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致使政府未能完全掌控这些土地的开发利用,在供给时序和空间上都满足不了规划实施需求,规划选址常常被复杂的土地状况“倒逼”,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导致规划在实施环节中严重走样。
2,土地储备工作缺乏规划引导,进入储备库的土地数量少,与规划实施要求相距很大,跟不上当前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开发区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是希望通过“储备-选址-供应”机制来缓解土地有效供给短缺的矛盾,但是由于工作力度较弱,土地储备库内土地数量少,更谈不上围绕着规划实施的空间和时序要求来开展工作。
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方案(最新)
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方案为加强县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县工业园区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xx〔xx〕3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促进县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一)发挥规划的控制作用。
县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违反和擅自调整各项规划。
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科学安排开发区内各类建设用地的结构、布局和比例。
严格控制工业园区内房地产开发。
鼓励和引导工业项目向县工业园区集中。
在县工业园区以外区域,原则上不再安排和批准新的工业项目用地。
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县住建部门不得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县国土部门要加大项目用地的监管,严肃查处非法占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及非法出租等行为。
(二)严格建设规划批后监管。
县发展改革委、经信委、招商局和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对项目产业类型、投资额、投资强度等内容进行监督,县国土局要对项目开竣工时间、土地出让金缴纳情况进行检查,县住建局要对容积率、绿地率和建筑密度等规划条件执行情况及配套公益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县环保局要对环境影响评价最低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对不符合要求或未达到标准的,有关职能部门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直至收回土地使用权。
二、加大土地供应管理(三)严把供地预审关。
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可研审批和核准前的用地预审工作,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做到“四个不供地”,即: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年度计划、区域环保评价和城乡规划的不供地;低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出让价标准的不供地;不符合节约集约用地和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不供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明令禁止的项目不供地。
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县发展改革部门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
(四)严把供地会审关。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引言1.1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首先是土地承载能力不足,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供给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土地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
其次是土地规划与利用不合理,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未能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利益。
第三是农村土地闲置现象严重,部分农村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农村土地流转难题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地方传统观念和农民个体户之间的矛盾导致土地流转受阻。
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部分地区存在着农业用地过度开垦、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农村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2 问题意识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意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一系列问题,给农村发展带来隐患和挑战。
土地承载能力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压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
土地规划与利用不合理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许多地方存在着土地利用混乱、无序规划和开发等问题,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农村土地闲置现象严重,大量土地处于闲置状态而没有有效利用,造成了农村资源的浪费和衰退。
农村土地流转难题也是一个制约农村土地利用的瓶颈问题。
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过于分散,导致土地流转难度大、流转效率低。
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大量土地被随意开垦和滥用,导致土地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恶化。
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有效的土地政策和规划,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促进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是当前解决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关键所在。
2. 正文2.1 土地承载能力不足题描述、标点符号、空行等。
以下为正文部分内容:土地承载能力不足是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特征,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各地采取措施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土地粗放利用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现象仍较普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遵循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全面做好定标准、建制度、重服务、强监管工作,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二)主要目标。
——建设用地总量得到严格控制。
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内,努力实现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到2020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面积下降80%,城市新区平均容积率比现城区提高30%以上。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
实施土地空间引导和布局优化战略,完成全国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引导城市建设向组团式、串联式、卫星城式发展,工业用地逐步减少,生活和基础设施用地逐步增加,中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占全国建设用地的比例有所提高。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国土资源 管理从 单纯的 数量管理 走 向数量 、质 量 、生态并
重 的综合 管理 ,从单纯 的资源管 理走 向资源 、资产 、资本 统 一的综合 管理 ,从单纯 满足需 求转 向供 给和 需求双 向调 节 的差别化 管理 ,进而推 动经济 发展方 式从单 纯依赖 资源
识 ,赋 予土地管 理工作 更高 的站位 、更开 阔的视 野、更深 刻的内涵 ,用新 理念、 新机制强 化国 土资源 管理工 作 ,使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 发展 的系统工程。 土地关 系国计 民生 ,关系千 秋万代 。在 土地问题 上,
我们 绝不 能犯不 可改正 的历史 性错 误 ,遗 祸子 孙。让 我们 从依 法管 地、集 约用地 做起 .不 断加 强和 改进 土地管 理,
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杂 的 系统 工 程。
见、 网上查得 实 、地 上管 得住 ”的土 地执法 监管新 格局 , 从根 本上 遏制 土地违 规违 法的 高发态 势,真正 开辟 出一个
依法 管地 、集 约用地的科学发展 新天地。 国土资 源部 已在全 系统作 出部署 ,从今 年起持 续深入 开展 “ 保经济发 展保 耕地 红线工 程” ,坚定不 移地推 进土 地 利用方 式转 变,进 而推进 经济 发展方 式转 变。实施 “ 双 保工 程 ”是一项 立足 现实 、着眼长 远 的重大决 策,是 事关
高层 之 声
l
鲁事皇寰
转变 土地利用 方式 节约集约利 用土地
一 徐 绍 史
我国工业 化、城市 化 、现代化 的根 本 出路 ,在 于坚持
进农 村土地 综合 整治 ,加快 农村 土地产权 制度 建设 ,切实 维 护农 民的 土 地权 益 ,把 最 严格 的 耕 地保 护 制度 落 到 实 处,坚守住 1亿亩耕地红线。 8 当前,尤 其要 以贯彻落 实监察 部 、人 力资源 和社会 保
资源建设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资源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
本报告旨在总结近年来资源建设工作的成果与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今后资源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二、资源建设工作概述(一)资源建设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国资源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勘查与开发:通过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发现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资源节约与利用: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推动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
3. 生态环境治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生态修复,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4. 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资源管理执法力度,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二)资源建设工作主要成果1.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一批具有世界级规模的矿产资源。
同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能源资源节约与利用:通过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能源结构等措施,能源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
例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3. 生态环境治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生态修复,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 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资源管理执法力度,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为资源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
三、资源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资源勘查与开发方面1. 勘查力度不足:部分矿产资源勘查程度较低,资源储量不清,影响资源开发利用。
2. 开发利用水平不高: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二)资源节约与利用方面1. 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部分行业和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浅谈土地集约用地评价的若干建议
浅谈土地集约用地评价的若干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载体必然要求其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本文对土地集约用地评价的若干建议进行了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理论的研究带了一定的启示和作用。
关键词:土地集约用地;评价的若干建议随着城市的发展,各个城市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土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大。
客观的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现状以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对于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建议1、挖掘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存量的挖掘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部分城市现存在很多老区,但是与新区相比存在着资金、拆迁等旧城区改造的问题,相对于新区开发而言成本较大,所以开发商更倾向于新城区的开发。
在旧城区改造问题上,市政府应制定些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鼓励和支持开发商进行旧城区的改造。
提高土地集约度和综合效率是今后缓解用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2、严格控制城镇的过渡扩张由于城镇发展过渡扩张,使得土地使用量逐年增加,土地矛盾迅速激化。
应统一进行土地规划,做长远土地使用的计划。
今后,市、县级政府应从根本抓起,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和合理安排来保障建设用地的科学使用,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集约用地路线。
3、加强土地制度管理为了进一步的推进集约用地,切实用好、保护好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进一步加强土地用途的管理,尤其是在建设用地报批、登记等程序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
对于杂乱分散、粗放低效使用土地的现象,应给予严厉的打击,很好的控制建设用地的总量,缓解现阶段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在实际的实施操作中应大力挖掘土地潜力,盘活建设用地存量,实行统一规划,促进空闲地、闲置地的开发利用。
对老城区、废弃厂房等低效能用地为主的改造工作,淘汰效益差、耗能大、粗放经验的企业,多引进效益好,占地少的企业。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摘要:因此,必须把节约土地放在重要位置,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建设与土地再生资源的潜力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建设与土地市场的内在关系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河口区正出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需要新增大量建设用地,而人多地少的国情却不允许过多的占用耕地。
因此,必须把节约土地放在重要位置,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耕地保护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直接动力。
城市建设和保护耕地既有矛盾又互相支持,城市发展必然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 耕地又是人口生存的基本保证,是确保城市化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建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基本上属于粗放型的利用模式,其主要表现为: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土地开发管理机制往往是重新区开发,轻旧城存量土地挖潜改造,造成建成区扩展速度越来越快。
尤其是90年代初掀起的“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闲置和浪费。
城市之间普遍存在着争项目,争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也是造成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的原因。
由于城市建设占用的土地60%以上来自于耕地,尤其是交通方便、长期投入积累较多的高质量耕地,因此,对耕地总体生产力水平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和挖掘现有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可以节约用地,有效地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节省城市建设投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土地投入,提高城市用地布局和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
而集聚所产生的规模效益,是社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前提。
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对城市用地的增长加以适当的控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基础设施运行费用,提高大城市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功能。
国土空间治理目标
国土空间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可持续和公平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国土空间治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通过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效益。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保障资源安全。
通过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保障国土空间内的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等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促进民生福祉。
通过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更新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技术支撑等。
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进国土空间治理工作的开展。
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实施意见
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推进全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赶超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和省政府《关于切实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8]1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强化节约集约理念,明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总体要求(一)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理念。
我区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的矛盾日益突出,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人地和谐、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理念,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千方百计搞好节地挖潜工作,努力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进一步从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
(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总体要求。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要牢固树立保护保障的理念、节约集约的理念和维权维稳的理念,着力形成规划引导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和依法管理机制,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高效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二、加强土地规划计划管理,确保耕地总量平衡(三)突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导作用。
认真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耕地占补平衡措施落实到位。
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地规模、空间布局、开发时序上相互衔接。
通过编制和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和布局结构,引导工业向工业(功能)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对符合规划调整条件、对我区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节约集约型用地项目,优先局部调整规划。
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加大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做好用地出让的前期工作。
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年度用地计划指标,没有纳入年度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用;逐步健全年度计划指标安排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相挂钩的政策,年度计划指标向工业园区和各镇工业功能区倾斜;对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型纺织、现代家电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拟上市企业募集资金投向项目优先安排用地。
实现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慈溪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优化途径研究
是 上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没 有 反 映 各
顷 ,单位建 没用地 G P产出增加 了 1 6 D . 3
倍, 年均增 幅为 1%, 0 年均增加 量为 98 . 7
镇( 街道 ) 自的产业优 势和特 色。建设 各 用 地规模 以上 一级土地 利用总体 规划下
划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 出了同标 , 要求 到 21 , 0 0年 单位建设 用地 G P产 出达 到 D
2 0万元 / 5 公顷以上。根据 当前宏 观土地
年年增长 近 20 0 0公 顷后 , 续年度 的年 后
增 长 应 该 小 于 这 个 数 值 ,大 幅 增 长是 不
目前慈溪 正处于 T业化 中期 ,土地
开发利用属 于一次 开发 阶段 。在 这一阶
可能 的 ; 单位建 设用 地 G P和二三 产总 D 值增 长趋势较 好 ,但受 中灾宏观调 控政 策影响 ,单位建 设用地 固定资产投 资额 增 长幅度并不 乐观 ,近两 年基本保 持平 稳 或略有增长 ,从 而一定 程度上抑 制 了 上述 指标 的大 幅提 高。 与周 边经济发 达地 区相 比,慈 溪土 地 集约利用情 况不容乐 观。 目前慈 溪单
到 20 0 5年 底 已 经 达 到 140 5 .6万 j 公 己,
长三 角同类城 市常熟 、 家港 、 山 、 张 昆 江 阴等地 分别 为 50 、0 7 7 7 、9 0万 3 0 7 5 、8 5 7 8 元, 平方公里 。 而且慈溪存 量建设 用地的 规模 已经相 当 町观 ,0 5年就 已经达 到 20
4 浙江经济 20. 8 06 1 2
提 m的增长 目标 ,一个特 别重要 的抓 手 在于存量土地 的挖 潜使用 和建设用地 的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建议_1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建议发布时间:2021-05-28T12:05:48.34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5期作者:季修奇[导读]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土地是民生之本、季修奇临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省临沂市 276700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土地是民生之本、财富之基,然而我国面临的人口多、耕地少的现状,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与土地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怎样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有效的解决人口与土地之间存在的矛盾,推动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是就土地资源管理中节约与集约用地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节约集约;用地引言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土地资源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导致城市人均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再加上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给土地资源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十分重要,要节约集约用地,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合理的应用,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科学管理。
节约集约用地包括了3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各项建设用地要尽量节省用地,想方设法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1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内涵土地集约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深受业内人士认同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相比较而言,节约与集约土地管理模式不仅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土地资源运用效果的有效提升,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能力向国际先进水平的稳步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土地资源进行的集约管理与投入,并不只是形式上的需求,而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经过深思熟虑的。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作者:王淼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19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临着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阐述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归纳了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进行了总结。
文章对实现城镇建设用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综述一、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目前,中外学者对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尚未达成共识。
对于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土地投入的减量化,主要是指要控制并适度减少新增建设用地的供给;土地利用的高效化,即强调建设用地中要适当提高容积率、建筑系数、规定投资强度等约束指标;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即土地供应结构要保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基本土地需要;土地利用布局的均衡化,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要强调谋求最合适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效果的协调化,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结果要实现与环境友好,促进而非阻碍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二、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基于宏观(城市总体范围)、中观(城市潜力区范围)及微观(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宗地)三个空间层次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经济—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一)“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主要考察建设用地经济供给能力和经济产出水平,反映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侧重于从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方面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问题,并且从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和利用结构方面评价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的社会效率。
而城市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占用农田严重,土地与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水平较高,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导致城市建设用地较多且存在粗放利用,因此,不少学者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案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如王铁成等根据重庆追求快速发展城镇经济的特点,选择了具有经济属性的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具有社会属性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利用结构4类评价因素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在城市化发展中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21 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使城市土地在总量上扩展 .
城 市土 地合 理 利 用首先要 在 总量 上使 城 市土地 满 足 生产、 生活 需要 。 但是如 果城 市建 设 中无限制 地 增加 城市 面积 , 大 城市 空 间 , 导 致城 市土 地供 过 于求 , 出城 扩 会 超 市 经济发 展 的实 际水平 , 带 来城 市土 地 的闲进程 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呈不平衡的发展 态势,供需矛盾 E益突出。促进我 l
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 型向集约型转 变,提 高城市土地利 用效率 ,实现城市土地资源优 化配置和促进城 市可持 续发展是
加 快城 市化 发 展进 程 的 关键 。 【 词 ] 市 化 ;土 地 利 用 关键 城
2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 条 件
土地 是 城市 发 展 的根 本 , 土地 的 有效 利 用对 经 济发 展起 到极其关 键 的作用。 城市土地 合理 利用成 为城市快 速 发展 的关键 环节。
市城 市 将超 过 10 个, 制镇 将 超过 2 0 0 城市 化 水 00 建 0 0 个, 平 将达 到5 %左右 。随着 经济、 会的 发展 , 市化 是 必 0 社 城 然的趋势 , 也是城 市现代化 所必需 的先导。
参考文献 :
何 惠 珍 . 阶 段 我 国 个 人 住 房 抵 押 贷 款 保 证 保 险 的 困 境 与 对 现 策 分 析 【]商 场 现 代 化 ,0 55 :4 J. 2 0 ()4 .
在城市化发展 中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丁 芸
( 中国地质大 学,北 京 10 7 ) 0 0 0
丁芸: 城市化发展中 在 合理利用 城市土 地
度, 由银 行来 履行对借 款人资 信审核 的义务更加 的合 理 。 所 以, 保证 保 险 的制 度 设 计 中应该 体 现银 行的 审贷 责 在 任。 果银 行在 对借款 人 的资信 审核 中有重 大过失 , 如 当贷 款 不能清 偿 时, 应承担 因 自己过 失而带 来 的不利 。这样 既 符合民法 公平 的原 理 , 也有 利于保 险公司开展 保证保 险业 务, 利于保 证保 险市场 的健康发 展 。 2 2 保 险公 司 . 保险公司在整个保 证保险体 系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担 负着住 房抵 押 贷款 保 险 险 种 开发 、 销以 及理 赔的 任 营 务。 保证 保 险具 有不 同于 一 般财 产保 险 的风 险性 , 此保 因 险公 司应 该细化 风 险控制 , 资信 调查 、 赔追 偿 等环节 对 理 予 以重 视 。 221 提供 更多的保 证保 险险种 .. 在西方房地产 保险市 场上 , 同样 是以借款 人的信用为 保险标的 , 根据投保主体 的不 同, 区分为房地产信用保险和 房地产保 证保 险两种。 谓房地产 信用保 险是贷款 银行作 所 为投保人 以购房者 的信用为保 险标 的投保 的保 险,由于购 房者不能如期付款而造成银行损失时, 由保 险人予以赔付。 房地产保证 保险 则是 由购房者作 为投保人 以自己的信用为 保 险标 的 , 由于客 观原 因无 法还 款时 , 在 由保 险人代 为还 款的保 险。 样 的保证保 险形式 就克 服了我 国 目前保证 保 这 险险种 中的权利义 务失 衡的现 象。购房者支付一定数 额的 保 费, 当其因失业 等问题而 暂时无力偿还贷款 时, 由保险公 司负责支付 , 购房者有收入 时偿 还保 险公 司垫 付的资金, 明 确了权利和义务, 可以提 高购房者 购买保险的积极 性。
土地资源管理中节约与集约用地的有效开展策略
土地资源管理中节约与集约用地的有效开展策略土地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之一,土地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土地资源管理中,节约与集约用地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它既能保护土地资源,又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开展节约与集约用地的策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要做到节约与集约用地的有效开展,首先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土地资源,避免盲目开发和浪费。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土地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努力实现节约用地和集约利用。
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和管控,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防止违规占用耕地和自然保护区,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实施节约与集约用地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时下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增长趋势,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土地资源管理中实现节约与集约用地的有效策略之一。
通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加快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城乡一体化发展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和农村土地闲置的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推动城市建设与农村改革相互促进。
还需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城市扩张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节约用地。
三、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是节约与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土地综合整治中,可以对于低效用地、荒地、滩涂等进行综合整治,进行土地复垦和改良,提高土地的品质和产出能力,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由城中村旧改引发对城市更新的思考
由城中村旧改引发对城市更新的思考作者:张慧峰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7期【摘要】从考察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旧区现状出发,结合国家“三旧改造”的有关政策,提出三旧改造正成为区域乃至城市发展的主要途径。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会城东侯里城中村旧改项目的解析,阐明旧区改造的意义,分析旧区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三旧改造;会城东侯里;城市发展一、前言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平均水平达到了56%,进入了快速城镇化时期的中后期,而在城镇化率在60%-70%时,城市建设在规模上将发展缓慢,而城市建设重点将更多的反映在城市功能自我完善,自我更新上。
2009年,国家出台“三旧改造”的有关政策,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广东省试行,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粤府(2009)78号文件“关于推进三旧改造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为新会旧改提出了政策性指导思想,这为新会的三旧改造工作推进了新的台阶。
二、会城镇“三旧”改造意义及优势1.“三旧”改造是指旧城镇、就村庄、旧厂房的改造。
其优势有:1)“三旧”改造可以拉动投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2)节省新增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费。
3)按规定完善历史遗留用地手续,不需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4)地方政府集体可以获得土地出让收入。
5)实现多方共赢,调动各方参与改造的积极性。
6)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旧村庄的改造。
2. 在会城镇全面推进“三旧”改造,既是化解人多地少矛盾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激发城乡生机与活力的客观要求,对于加快会城镇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个案分析东侯里城中村改造1.背景1)居民自身意愿: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遗留问题,一直与会城相生相伴,在上一次城市建设运动中,东侯里的外围紧邻东侯路及潮兴路的沿街地块已做改造建设,使东侯里成为街区内的孤岛,出行交通不便、停车难、无绿化休闲用地、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污不畅等诸多问题,居住环境和设施条件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且物业租售不理想,居民改善自我居住条件意识强烈,据初步现场调查,原居民支持本次改造的呼声很高。
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用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越来越凸显。
尤其是一些城镇低效用地,严重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已成为当下的紧迫任务。
一、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必要性2. 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的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
将这些低效用地重新规划利用,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需求。
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再开发低效用地,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
这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制定详细的规划: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明确再开发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更好地利用和整合城市低效用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 推动政策体系的创新:政府应该加大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支持力度,对再开发项目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济扶持,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其中。
逐步完善土地管理和利用政策,为再开发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3. 加强土地利用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城镇低效用地利用和再开发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占用低效用地的查处和惩罚力度。
建立起健全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监管体系,有效保护城市用地资源。
4.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要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再开发的认识和支持度。
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社会舆论,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再开发中。
1. 上海世博园区再开发:上海世博园区原是2009年世博会的场地,世博会结束后,园区被重新规划为城市功能区。
现在,园区已经建成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周边的新商务区,并成为了上海的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
2. 深圳华侨城再开发:华侨城原是一个农村村落,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现在已经成为了深圳市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度假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浪费,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势在必行。
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市场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等。
推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须多管齐下,要在发挥好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规制作用。
重点是制定和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注意搞好多个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性引领作用;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加快对旧城区、城中村、废弃厂区、棚户区的改造,高效利用旧城区土地资源;建立科学有效、适用于不同类型单位的用地规模评估指标体系等。
标签: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转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耕地及其后备资源锐减。
从总体上看,多年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浪费,是导致耕地及其后备资源锐减的主要原因。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浪费背离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剧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之间争地的矛盾以及建设用地紧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约束,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推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闯出一条节约集约、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浪费的表现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的外延式扩张过多过快地消耗了大量土地。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相匹配,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城镇化速度。
多数城市重视新城区的发展,却忽视了老城区尤其是城中村的改造。
二是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过度追求大广场、宽马路,浪费土地。
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664个城市中,城市居民人均用地规模为133平方米,比国家规定的城市居民人均用地100平方米的规划控制指标高30%以上。
①三是一些城市的新建项目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水平较低。
别墅项目、一些事业单位用地项目以及不少工业项目容积率比较低。
目前全国工业用地容积率仅有0.3—0.6。
②四是一些单位不是通过内涵式挖潜解决土地需求问题,而是圈地扩张,另辟新区,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五是城市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粗放式扩张。
个别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的闲置土地占比达40%以上,有不少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的工业用地比例仅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0%—40%左右,非生产性用地所占的比例过大,产业聚集区和开发区用地结构不合理。
六是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错配性土地资源浪费。
一些地方招商引资门槛低或不设门槛,依然在发展产能过剩的产业,不但加剧供求矛盾,而且导致土地资源错配。
七是城市整体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工业用地所占比例偏高,居住生活用地比例偏低。
根据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经验,在城市用地的比例结构中,工业用地应控制在15%以内,而我国高达25%;居住用地应该占比45%,而我国平均占比仅为31.8%。
③八是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屡禁不止。
有的建设用地长期闲置;有的私搭乱建;有的钻政策空子,分批报批用地计划;小产权房屡禁不止等等。
二、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浪费的原因分析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土地管理制度不健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转变、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完善等。
1.节约集约、高效用地意识淡薄一些城市相关部门和用地单位领导的节约集约、高效用地意识淡薄,尚未形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共识,一些用地单位往往倾向于超出实际需要多占地,而审批部门却把关不严。
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尚未认识到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在土地利用问题上丝毫也不讲究节约。
为了彰显政绩,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不惜违规变卖良田;为了出政绩,修建占地较多的广场甚至高尔夫球场,城市无序扩张,非理性拓展城市规模,大量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
2.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有的地方政府在追求任期内政绩的驱动下,引发土地利用方面的短期行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和短期政绩,不惜以低价甚至以零地价招商引资。
有的仅考虑任期内有地可用,在土地利用上不留后路。
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方面不管产能是否过剩,凡是能在本地落地建设的项目,一概批准立项并供应土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喊了这么多年,但依然是喊得多、做得少,经济发展方式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
3.土地价格水平及其结构缺乏合理性有利于高效利用的土地价格政策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公益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价格过低,公益性用地与经营性用地之间价格差别悬殊;工业用地价格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竞争下普遍过低,有不少工业用地尚未通过采用招拍挂的形式出让,而是由政府低价划拨,土地价格不能反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4.土地税收制度不健全土地税收制度不完善,未能起到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立法层次比较低,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现行的涉及土地税收的法规均是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性法规,其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地方实际制定,不但立法层次低,而且在法规内容上有很多空白,需要地方政府予以填补,造成了各地法规适用上的不统一。
二是费税混杂,重费而轻税。
关涉土地的收费项目名目繁多,远远多于收税项目。
三是税制设计不合理,税收规模过小,调节力度不足。
中央税与地方税权限划分不明晰,有的税种地方仅有征收权而无支配权,不利于调动地方的征收积极性。
有的税种税目设置比较复杂,实际操作中难以征收。
交易环节征税多,开发保有环节征税少。
5.有利于促进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评估控制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由于缺失适用于不同类型单位用地审核的评估指标体系,导致土地规划审批部门对各种类型单位用地数量的审批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任意性,通常为单位申请多少就批多少,或者在单位用地申请的基础上任意核减,这体现的是长官意志,根本无任何科学性与规则性可言,结果必然导致土地的多占性浪费。
目前虽然有的地方在工业用地方面有一套控制指标,但标准要求偏低,而且并未严格贯彻执行。
6.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法定性一是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
有的城市发展规划落后于实际发展需要;有的城市发展规划则过于超前,严重脱离产业发展实际和人口城市化聚集实际。
二是城市发展规划易变多变。
往往是一任领导一个思路,城市发展规划随着领导的变更而变更。
三是制定城市规划不按规则行事。
比如,国家有明确的城市人口人均土地占用标准,但一些城市在制定规划时往往置这些标准于不顾,我行我素。
四是规划建设部门未能正确处理建设美丽城市与高效利用土地的关系,往往偏重于建设美丽城市、注重绿化美化而忽视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7.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在土地资源的配置方面,依然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功能边界不清、政府功能或职能缺位、错位、越位并存等问题,政府依然管得过多过滥,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压缩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空间,导致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及其高效性尚未得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在土地供应中,行政性划拨和有偿出让并存,协议出让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市场化配置制度在建设用地供应中尚未完全确立。
在土地计划配置向市场化配置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及操作不规范等多种原因,使得包括出让、租赁在内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以及招拍挂和协议出让方式在内的土地配置制度所应有的正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8.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法规不健全且执法不严格土地管理法规不健全,土地违法事件多发,严重制约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存在着不平等的权属范畴,农民的土地利益得不到保障。
目前土地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使得一些用地主体可以通过钻国家政策的空子,将本不合法的用地行为合法化。
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土地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往往受到行政干预。
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惩处大多是行政性处罚,法律威严难以彰显。
三、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的路径选择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是个系统工程,须多管齐下,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1.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节约资源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首要的是转变观念。
第一,要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与高效用地理念。
各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土地审批部门和用地单位的领导干部,应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中体悟自然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深刻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自觉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节约资源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城市化理念。
第二,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学校尤其是各级党校,在干部培训过程中都要注意强化国情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让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作为一种责任担当深植于广大干部心中并外化于行。
第三,各种新闻媒介都应强化资源节约方面的宣传,对浪费资源尤其是违法用地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第一,在发展思路上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各级领导干部都应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片面追求GDP的误区中或错误做法中摆脱出来,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摒弃急功近利思维与行为,多做善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
要由依赖人力、资源、投资向依赖制度、科技、产品、管理创新和优化结构的方向转变,努力提升当地经济效率效益和内在整体素质。
第二,要由片面关切经济发展向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更加注重社会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解决民生和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由浪费土地型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型转变。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压缩过剩行业的低效产能,腾出土地用于满足其他方面的建设需要。
大力发展土地利用率较高的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第四,要下大力气推进科技创新。
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要通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创新合力;营造鼓励创新、创新光荣、创新致富、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
3.制定和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性引领作用第一,要针对目前城市规划的薄弱环节,完善城市规划的修编、实施及管理工作。
要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规划的前瞻性、严谨性、科学性。
综合协调平衡各行业用地需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科学确定和优化建设用地的规模与总体布局。
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义务,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力争实现规划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制定城市发展规划,要吸收城市研究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同时应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