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种群的特征6.doc

合集下载

种群及群落

种群及群落

第一节种群(population)及其特征一、种群的概念种群(population)是生活在一个特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集合。

二、种群基本特征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每个有机体都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来进行繁殖。

因此,在这个空间中要有供生物有机体所需食物和各种营养物质,并能与环境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数量特征有两种表示方法。

单位面积(体积)内的个体数量称为种群密度;单位面积(体积)内个体的鲜重或干重也称为种群密度。

遗传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某些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一个种群中的生物具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但并非每个个体都具有种群中贮存的所有信息。

三、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大小是指一定面积或一定容积空间内某种生物的个体总和种群密度(density)是指单位面积和单位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2、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就是不同年龄组在种群中年占的比例或配置状况。

3、种群性别比率种群的性别比率(sex ratio)就是种群的雌雄性别比率或结构。

四、影响种群数量特征的指标1、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natality)是种群增加的固有能力。

通常以种群单位时间内,每1000个个体产生的新个体数来表示。

死亡率(mortality)描述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用单位时间内每1000个个体死亡个体数表示种群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immigration)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种群的个体数。

迁出率(emigration)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种群个体数。

3、内禀自然生长率和环境容纳量当环境在没有任何限制因素的条件下(空间、食物和其他都处于生物生存的水平),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种群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为内禀增长率(innate capacity of increase),常用r表示。

最大值r或生物潜能,与在实验室内或野外实际条件下见到的增长率之间的差,常被看作为环境阻力。

种群的特征课件

种群的特征课件

种群的特征课件一、引言种群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个体所构成的总体。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等方面。

通过研究种群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物种的生存状况、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种群的分布规律,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数量特征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生存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

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资源、栖息地质量、环境条件等。

种群密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种群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种群结构种群结构是指种群中不同年龄、性别、大小等个体组成的比例和分布。

种群结构对于种群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种群的生殖力和生存力。

种群结构的变化可能受到环境变化、资源利用、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结构,我们可以了解种群的生殖策略、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四、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种群动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种群的生存状况、数量变化趋势和生态功能。

种群动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和迁移率等。

种群动态的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动态,我们可以预测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种群分布种群分布是指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种群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资源分布、种群密度等。

种群分布的变化可能对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分布,我们可以了解种群的适应能力和生态位。

种群分布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境需求,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论种群的特征是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等方面都是种群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种群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物种的生存状况、数量变化趋势和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及其基本特征名词解释1、种群:是同一时期内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地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他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3、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4、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

5、最大出生率:是指理想条件下中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每个雌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6、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生态死亡率:种群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

7、年龄锥体: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置而成的图,横柱从上到下表示不同的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的百分比。

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8、生命表:用来呈现和分析种群死亡过程的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称为静态生命表。

综合生命表:加入了mx栏,即同生群平均每存活个体在该年龄期内所产后代数,这样的生命表称为综合生命表。

9、同生群: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一组个体称为同生群,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10、生命期望:是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天数。

11、净增殖率(R0):存活率lx与生殖率mx相乘,并累加起来,即得净增殖率。

12、K-因子分析:根据连续观察几年的生命表系列,我们就能看出在哪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子对死亡率ktotal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为K-因子分析。

简述种群的6个数量特征

简述种群的6个数量特征

简述种群的6个数量特征
种群的6个数量特征包括:
1.种群规模,即种群中生物体的数量。

2.种群密度,即种群中生物体的数量与占用面积或体积的
比值。

3.种群出生率,即一定时间内种群中新生物体的数量。

4.种群死亡率,即一定时间内种群中死亡物体的数量。

5.种群增长率,即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

6.种群年龄结构,即种群中各年龄段生物体的比例。

1.种群规模是指种群中生物体的总数,它可以是动物、植
物或微生物等。

这是种群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反映种群的大小和范围。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中生物体的数量与占用面积或体积
的比值。

密度越高,种群中生物体的竞争就越激烈。

3.种群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如一年)种群中新生物
体的数量。

这是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4.种群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如一年)种群中死亡物
体的数量。

这是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5.种群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


可以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计算。

6.种群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段生物体的比例。

这可
以反映种群的生长和衰退趋势。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填写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示意图(1)写出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 :增长型,B :稳定型,C :衰退型。

(2)根据图示,将各年龄组成类型、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必备知能]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①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②性别比例⎩⎪⎨⎪⎧⎭⎪⎬⎪⎫♀>♂→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种群密度 [学法指导]种群数量变化特殊实例及分析(1)城市人口的剧增——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我国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是仅由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2.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1)图示类型示例:①模式图:②统计图:③曲线图:④柱形图:(2)判断方法: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

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易误提醒]样方法的应用及应注意的六个问题(1)调查对象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如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

(2)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宽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

生态学问答浓缩

生态学问答浓缩

3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答: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过程)。

即公元十六世纪前为生态学萌发时期;公元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末为生态学的建立时期;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生态学的巩固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为现代生态学时期。

在生态学的巩固时期,以地区性特点为背景,分化为三个不同的学派,主要是欧洲学派、俄国学派和英美学派。

5 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答: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生态学研究的尺度,尺度是某一现象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所发生的频率。

生态学承认的尺度有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6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答:生态学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可划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岛屿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生态学根据研究性质可划分为理论生态学、应用生态学两类。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

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8 从负反馈调节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答:负反馈控制可使系统保持稳定,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的自我调节机制,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会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当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最稳定状态时,他能够自我调节和维持自己的正常功能,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10 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基本功能答:生态系统的组成主要的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两大部分构成。

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原者)三大功能类。

无机环境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与非生物的有机物质及其它物理条件。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2 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系统特征答: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案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 节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板书〗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

农业生态学考试重点

农业生态学考试重点

农业生态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Ecosystem:生态系统:指由环境或由占据该环境并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并不断相互作用,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有机整体2、Producer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3、Consumer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到四级),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4、Decomposer分解者:异养生物,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动物等5、Secondary production次级生产:初级生产以外的生态系统生产,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的物质,又称为第二性生产6、Primary production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从无机物合成,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又称为第一性生产7、Biomass生物量:某一特定观察时刻,某一空间范围内,现有有机物的量,他可以用单位面积或体积的个体数量,重量(狭义的生物量)或含能量来表示,因此它是一种现存量8、production生产量:是在一定时间阶段中,某个种群或生物系统所新生产出的有机体的数量,重量或能量,它是时间上积累的概念,即含有速率的概念。

(生产量,生产力production rate,生产率productivity同义)9、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总初级生产力与net primary production,NP净初级生产力: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量称为总初级生产力,植物总初级生产力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掉的,余下的有机物即为净初级生产力10、Pg,gross production总初级生产量:照射到植物上的太阳辐射,仅有50%左右的可见光部分可被叶绿素吸收,其他部分不被利用,在吸收的光线中,大部分散射,转化为热能,最大值有5%(被吸收量的10%)用于有机物的合成,这部分被称为总初级生产量11、PN,net production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20%(总辐射量的1%)的吸收消耗,为净初级生产量12、Food chain食物链和trophic level营养级: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的一环套一环似的链条式的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然后一级一级的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

《种群的特征》一课核心素养分析及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一课核心素养分析及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一课核心素养分析及教学设计作者:刘海龙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9年第03期《种群的特征》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的教学内容。

教材把种群密度调查的实践放在了突出位置,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能力及科学研究品格。

本节教学的核心素养指什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是我们要弄清的首要问题。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通过生物学习而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以及解决社会生活中相关生物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宏观层面),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4个方面。

核心素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华南师范大学陈友芳教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一种把相关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

要形成这种素养,学生应该是在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主题或项目中通过体验、探究、发现来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养成品格。

《种群的特征》一节的教学,相关知识包括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种群密度调查的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技能包括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的操作练习;能力包括种群密度调查的样方法的掌握;品格包括严谨思维、乐于合作、平等交流等培养(微观层面)。

种群密度的教学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涉及种群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办法,更重要的是还要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开展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具体操作。

本节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具体探讨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教學设计。

(一)种群密度调查样方法的教学设计第一步: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能说出计算办法并写出公式。

第二步:理解计算种群密度的应用价值,能理解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需要种群密度作参考。

第三步:探讨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问题】自然情况下,自然区域面积广大,而且动物的生活区域是变动的,如何调查种群密度?【探讨】引导分析: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主动充分参与)。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可以采取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可以采取标志重捕法。

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案种群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分布等种群特征的计算方法;3. 能够通过图表分析和解释种群特征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教学内容:1.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a. 种群的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同一物种个体在一定地点集合而形成的总体;b.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分布等。

2. 种群数量a. 种群数量的含义:指某一时刻的种群总体个体数量;b. 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计数法、样方法、捕获-标记-释放法等。

3. 种群密度a. 种群密度的含义: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种群个体数量;b.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总体个体数量除以总体面积或总体体积。

4. 种群分布a. 种群分布的含义:指个体在空间上的分散程度和分布形式;b. 种群分布的类型: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c. 种群分布的影响因素:生境条件、生活方式、繁殖方式等。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新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物种的种群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 信息呈现: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种群的概念和特征;3. 计算演示:通过实际案例和计算演示,教授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应用图表,讨论种群分布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5. 总结归纳:通过课堂小结和思考问题,梳理种群特征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展示:使用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呈现图片、图表和演示计算过程;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3. 案例分析:选择适当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和解释种群特征的变化及其原因;4.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和总结种群特征的主要内容;5.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物种的种群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a. 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组图片,显示不同物种的种群分布图;b.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种的种群是如何在空间上分布的?它们的数量多少?密度大还是小?2. 信息呈现: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种群的概念和特征:a. 讲解种群的定义和特征;b. 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种群的数量和密度如何计算?种群的分布有哪些类型?3. 计算演示:通过实际案例和计算演示,教授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a. 准备一个物种的实际案例,例如某水域中的鱼类种群;b. 指导学生使用计数法或样方法计算种群数量;c. 指导学生计算种群密度:总体个体数量除以总体面积或总体体积。

种群的特征 课件

种群的特征 课件

特征
种群具有地域性,即 种群内的个体分布在 不同地域或生境中。
种群具有遗传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之间 存在遗传差异。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数量 是动态变化的。
种群的数量特征
02
数量规模
数量规模的定义
数量规模的动态变化
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反映种群的大小 。
种群数量增长呈指数型、逻辑型等动 态变化,受环境容纳量限制。
数量规模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空间容量、种间竞争、种 内调节等。
密度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密度的定义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个体 数量,反映种群分布的疏 密程度。
密度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分布、空间异质 性、种间关系等。
密度的生态学意义
影响种内竞争、种间关系 、群落结构等。
出生率与死亡率
出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S型增长
总结词
描述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情况。
详细描述
S型增长是指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模式。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资源逐渐减少,导致种群增长 速度逐渐降低。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增长速度变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S型增长曲线通常用 于描述大多数生物种群的增长模式。
死亡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 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
种群的遗传特征
03
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中某一特定 基因的频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为:基因频 率 = (该基因的数量 / 群体中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种群是同一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有六个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2数量特征,每单位上的个体数量是变动的3遗传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处于变动之中4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有机体之间相互作用,整体上呈现组织结构特性5个体之间差异性6个体水平与种群水平的差异,个体有出生死亡,种群称为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的大小指一定区域内种群个体的数量。

种群相对密度D=n/a.t(n个体数量a地区面积t时间)种群的数量统计:1总数量调查法2样方法3标记重捕法N/M=n/m即样地上个体总数/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样中标记数。

种群的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位置状态和布局),分为均匀分布(形成原因: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随机分布(种群内个体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且资源分布不均匀)成群分布(资源分布不均匀动物的集群现象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种群统计学指标:1种群密度种群的最基本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时间出生率) 死亡率(最小死亡率生态死亡率) 迁入迁出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种群增长率。

年龄锥体1典型金字塔形锥体增长型种群2钟形锥体稳定型种群3壶形锥体衰退型种群。

大多数动物种群性比接近1:1生命表:概括了一群个体接近同时出生到生命史结束的命运。

同生群:一群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

同生群分析: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生命期望(平均余年)指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年数。

存活曲线 : I型曲线凸型表明幼体存活率高,老年个体死亡率高,比如大型哺乳动物和人 II型曲线呈对角线型,如鸟 III型幼体死亡率很高,如产卵鱼类贝类松树。

种群的数量特征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二公开课教案

种群的数量特征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二公开课教案
学生根据概率计算回答 20%
进一步指明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减少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不变
PPT展示不同区域鸟类迁徙,鱼类洄游,以及节假日的人口流动图片,引出种群第三个特征
迁入率、迁出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五、年龄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a.类型:
讲述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增长型,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数
稳定型,各年龄段的数量相当
衰退型,老年个体数多于幼年个数
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种类型属于增长型?种群数量怎么样变化?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3.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思考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听讲
回答
总结
参与分组研究讨论样方法的具体实施
2.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讨模拟估测某种(蒲公英)生物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密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展示我国密集人口图片,结合当前的第七次人口普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普查的目的。

种群数量特征总结知识点

种群数量特征总结知识点

种群数量特征总结知识点一、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种群数量特征是指种群中个体数量的总体特征,它反映了种群的规模、密度和分布等情况。

种群数量特征与种群的空间分布、生境选择、繁殖率和死亡率等生态因素密切相关,它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种群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它是评估种群健康状况、资源利用情况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种群数量特征的研究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等内容,通过对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的生态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生物种群动态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受到种群的生存和繁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包括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季节性变化、长期趋势变化等内容,通过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的生态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

1. 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是指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它表现为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增减和波动。

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受到气候、环境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它反映了种群在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殖情况。

常见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年度变化、季节性变化和日周变化等,通过对种群数量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关系,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是指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它表现为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高峰和低谷。

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包括气候、食物和繁殖等因素的影响,它反映了种群在不同季节生存和繁殖的情况。

季节性变化对种群的生态特征和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关系,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种群数量的长期趋势变化种群数量的长期趋势变化是指种群数量在长期时间内出现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的趋势,它表现为种群数量的长期增长或长期下降。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啥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啥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啥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结构及用户量不断壮大,种群的数量特征也逐渐成为用户了解网络特性的重要参数。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以下四项:
首先是种群规模,它是指种群数量的总容量大小,即在一定时期内种群中用户的总人数。

其次是生长速度,它涉及到种群中用户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变体情况,是描述网络发展的重要性质。

第三是稳定性,它是指种群正在经历的发展状态的稳定程度,即新用户加入时间点和清除用户的时间点的情况。

最后是活跃度,活跃度说明种群用户的和活动状态,可以用户的活动次数来衡量网站活跃度,可以通过消息量来衡量活跃度。

种群的数量特征是衡量互联网发展情况的重要参数,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了解用户群体特征。

它可以提供市场研究和用户分析的宝贵资料,以指导网络开发,洞察用户心理,提供合理的机会,促进互联网发展。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阅读教材P60~63) 1.概念要素(1)一定的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 (3)全部个体。

2.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阅读教材P60~62)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写出图中各序号的含义:①单位时间,②种群个体总数,③出生率,④迁入率, ⑤死亡率,⑥迁出率。

2.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阅读教材P63)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集群分布。

[共研探究]1.理解种群的概念(1)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种群,并说明理由。

①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不属于)理由: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

②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不属于)理由: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不是全部的玉米个体。

③甲、乙两地同一物种的鸟。

(不属于)理由: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

④一个班级内的全部同学。

(不属于)理由:不是全部的所有个体。

(2)个体、种群、物种三者之间的关系①个体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

②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根据概念,下列对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②。

①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②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③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④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3.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所处的面积或体积。

所以,在自然区域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百花奖教学设计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1、设计思路本着“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2、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

3、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1节内容,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

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五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种群不是个体简单叠加的道理。

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情感目标: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

3.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证实标志重捕法的科学有效性。

难点突破: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起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设计一个数棋子的小实验进行模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3【课时安排】 1课时3.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模拟草地的绘制和打印、标志重捕法模拟材料的准备。

4、教学策略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通过问题的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

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

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程标准的要求:
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2、列举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种群的数量特征,并理解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明确研究种群数量特征的意义,提升科学思维素养。

2、通过对标志重捕法的学习,理解并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素养,同时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空间特征的三种类型,分别是:课本63页《练习》。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是指一群生物体具有的共同的性质和特性。

1、生态系统:种群位于生态系统中;
2、种间关系:种群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合作以及其他种间关系;
3、生理属性:每个种群中的个体具有相同的生理属性,如相同的体长、体重等;
4、生存机会:生存机会的分配不均等,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生存机会;
5、竞争: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竞争,每个个体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
6、繁殖:种群中的个体能够进行繁殖,比如繁殖后代。

7、进化:种群中的个体可以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特征;
8、生态位:生物的分布特征会影响种群的稳定性;
9、环境:种群与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动态平衡;
10、时间:种群的增减受时间因素的影响。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特征随堂练习
1. 种群是指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的总和。

它具有个体所不
具有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
3.
下列生物能组成一个种群的是( )
A. —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B.
C. 一片森林中全部的大山雀
D.
4.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是(

A.种群特征
B.
C.年龄组成的规律
D.
5. 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6. 在一块草原上有 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 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 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
8群羊是()
A.六个种群
B. 一个种群
C.
两个种群
D. 八个种群
7.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
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
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A.46
B.25
C.12
D.96
8. 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

年龄组成
②性别比例 ③出生率和死亡率 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量 A.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9. 某学生在测定一个生物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始森林只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时,
采取
如下操作:
① 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
5km 、宽1km 的长方形地块;
② 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 ③ 样方为边长5m 的正方形; ④ 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如下表。

请回答:
⑴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 ⑵该调查结果是否可靠?为什么?
10. 下图为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 一座山上全部的毒蛇
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老年个体数 成体数.7 幼体数
⑴图中B 表示稳定型,A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型,C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型。

⑵B 型的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A 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C 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图为一种
生物的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甲、乙、丙分别表示( )
II
V

1

量 L
体 数
厂\

年区
G
年龄 0



18. 在一种群中,生物体的死亡常常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别,若将某一种动物
A.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C.衰退型增、长型、稳定型
12. 预测某地区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是 A.现有人口数量
B.
C.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迁出
B. D.
D.
稳定型、增长型、衰退型 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现在的性别比例
目前的年龄组成
13. 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
尾,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A.明显下降
B. 明显上升
C.保持稳定
D.
越来越大
14.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从生态学角度看,其目的主要是(
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B.
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
D.
15. 下列与调节雪兔的种群大小无关的是(
A.以雪兔为食的猞猁的数量
C.栖息地青草的生长状况
16. 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 为() A.增长型
B.
衰退型
17. 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 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
B.
D.
雪兔能随季节变换毛色 雪兔种群原来密度的大小
而成年和老年的个体较多,则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
C. B.
D.
稳定型
D.
不能确定
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结合 种群的特征是单独个体所不具备的
的种群分为几个年龄阶段,分别求出每个年龄段的存活率,再按年龄百分比画成关系曲线图,便得到该动物的存活和年龄关系曲线图。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3种年龄不同的动物,
据图回答:
⑴曲线图中ab段表示甲动物_____________ 的繁殖率 ______________ ,对后代的保护能力
,种类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请列举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生物:
⑵cd段表示乙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丙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丙为野生动物,据此,我们应该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工作。

请列举两个典型
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同种生物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点状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3.C 4.D 5.C 6.C 7.D 8.C 9. ⑴0.16 株/ m i ⑵不可靠所选取的样方面积太小10. ⑴增长衰退⑵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⑶越来越大⑷越来越小11.D 12.D 13.A 14.A 15.B 16.B 17.C
18.⑴中年以前死亡率较低较低较高高人、大象等⑵幼年时期死亡率很高,达50%⑶幼年时期死亡率极高幼体鱼、青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