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者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者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信念,以及其实现目标的能力评估。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者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首先,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者的积极影响是增强决策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创业过程中充满了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创业者的决策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对创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创业者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更有可能主动采取行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更快地适应和调整策略。
相反,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创业者更容易产生动力不足,容易退缩或放弃面对困难和挑战。
其次,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者的影响还体现在自信心和坚持性方面。
创业者面临各种压力和挫折,他们需要坚定的自信心和持久的毅力才能克服困难,持续前进。
自我效能感高的创业者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他们更容易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创业者容易受到挫折和困难的打击,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自信心下降和坚持力不足。
此外,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者的影响还表现在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方面。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善于团队合作和有效地领导团队。
自我效能感高的创业者更有能力激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更容易以身作则,为团队树立榜样,并且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协调资源和分配任务。
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创业者可能缺乏自信去领导和影响他人,对团队的协调和激励能力有所不足。
为了提高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通过充分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潜力来建立自信心。
创业者可以反思自己的成功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认识到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和资源,从而增强自信心。
此外,接受适当的培训和教育,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助于提高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
其次,创业者可以寻找和结交拥有积极自我效能感的人士作为榜样和支持。
与成功的创业者或者有共同目标的创业者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互相支持,可以激发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研究述评及未来方向6800字
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研究述评及未来方向6800字摘要:现有研究缺乏对近十年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本研究在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概念、内涵、结构和测量,以及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前置影响因素和后置结果变量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后续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创业效能感;创业意愿一、引言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业与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创业领域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主体之一,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学生创业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文献也逐年增多,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因其具有重要的创业行为及创业结果预测含义,近年出现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但是,目前还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研究成果和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有必要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够明确现状:哪些方面是我们已知或可以确认,哪些方面还未知、未统一或不能确认,且存在哪些局限,从而识别、发现未来的研究方向或主题。
二、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概念与结构大学生创业效能感构念借鉴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最早源自Bandura(1977)发表的“自我效能:行为变化一致理论”,Bandura认为仅仅依赖个体知识或技能不能完全有效地预测个体行为,在个体知识或技能转变成行为之前,个体对完成任务或工作的信念对个体行为是否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为此,Bandura将个体对完成某项行为的心理信念概念化为“自我效能感”,随后,陆续有许多学者对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定义,例如,Midgley(1989)在研究学生的学习信心时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对自己的行为绩效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感觉,Schultz(2005)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行为者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自信感觉或胜任感觉。
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高职创业教育
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高职创业教育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创业逐渐成为了高职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创业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创业意识淡薄、缺乏实践机会等。
对于高职创业教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需要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人才。
创业教育中的自我效能感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自信程度,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创业意愿和行为,同时也会对创业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探讨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高职创业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潜力,为提升创业教育的效果提供有益的启示。
【字数:231】1.2 研究意义高职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教育转型升级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影响个体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对于高职学生的创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探讨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提升,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朝着更加实用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方向发展。
对于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而言,了解创业自我效能感在高职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创业教育方案,使之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
对于学生而言,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个人职业发展,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信心,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高职创业教育向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为高职学生的创业成才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高职创业教育的现状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创业热潮的兴起,高职创业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自我效能感在创业领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自我效能感在创业领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和自信程度。
在创业领域中,自我效能感对于个体的行为和结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自我效能感在创业领域的影响因素,并探索提升路径,对于创业者的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个体的前期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业领域是一个新的挑战领域,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创业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对自己能否成功创业产生怀疑和不确定感。
因此,具备相关经验的创业者更容易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为了提升自我效能感,创业者可以通过积累实践经验,参与创业培训以及寻求导师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提升自信心。
其次,社会支持是创业领域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往往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而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
创业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分享经验,寻求专家或导师的指导,以及积极参与创业社群活动等方式,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增强自我效能感。
此外,个人特质和个体能力也对自我效能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个人特质包括个体的性格、情绪稳定性以及自信心等因素。
具有乐观、自信、有决断力和适应性强的创业者往往拥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同时,个体能力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创业者可以通过学习和提升知识技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水平,从而增加自我效能感。
此外,创业者也可以通过不断地追求目标、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环境因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创业环境中的资源供给、市场竞争、政策支持以及创业文化等因素都会对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创业者可以通过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环境,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市场和行业,以及关注行业和市场的动态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提升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感在创业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并提升自我效能感,对于创业者的成功至关重要。
试析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试析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一、问题的提出创业原动力始终是创业研究充满魅力且亟待验证的命题。
创业活动开始于创业者个体有计划的行动,并能反映他们的认知过程,而洞察创业者的认知过程则有利于揭开创业过程的奥秘。
[1]基于认知观的创业研究是一种全新的创业研究视角,得到了Shane、Baron、Krueger和张玉利等著名创业学者的充分肯定和重视。
这些学者认为,基于认知观的创业研究有望揭示创业过程最为关键的方面,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创业者思维,解释创业原因、过程,并提供较为精准的测量手段,解决创业研究中最基本的“为什么”(why)问题。
[1-4]在《2007年创业认知研究的中心问题》一文中,Mitchell等七位学者共同呼吁未来的创业研究应该围绕社会认知问题展开,促进创业研究深入探讨“想”与“做”(thinking-doing)的关系。
[5]同年,Krueger也明确指出:“理解创业内涵的关键就在于探究隐藏在创业者的认知结构、创业意向和创业行动背后的深层次的信念因素。
”[6]自我效能感作为这样一种深层次的信念因素,是揭示关键创业活动的重要概念。
[2,5]自我效能感与行为或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会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创业环境正好具备这样的特点。
因此,本文从认知观出发,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切入点和主要研究对象,在比较国外研究成果和国内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维度和特征,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然后运用Ajzen(1991)的行为计划理论来探讨创业者的态度因素(行为控制感)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关系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深入到过程层次来揭示创业认知过程动态性和复杂性背后的本质因素;最后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本文的理论研究,从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角度来探讨创业教育的内容、重点和方式等问题。
二、理论与研究假设(一)社会认知理论与创业自我效能感1.社会认知与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在创业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或任务中取得成功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会对创业者的自我认知、行为习惯、决策能力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首先,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者的决策和行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需要不断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做出关键决策。
当创业者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更容易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
相比之下,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创业者可能会面临动力不足、决策犹豫的情况。
其次,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者的抗压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创业过程中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创业者往往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
面对这些困难时,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克服困难。
同时,自我效能感也可以帮助创业者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自我效能感还对创业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程度会影响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影响到自己对创业过程的态度和期望。
当创业者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他们更有可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并设定更高的目标。
相比之下,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创业者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机会持怀疑态度,并且更容易对失败有负面的反应。
那么,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呢?首先,培养和发展创业者的技能和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在创业领域的能力。
通过持续学习和不断积累经验,创业者可以增加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其次,重视创业者的成功经历和反馈。
当创业者能够经历和迎接成功,获得积极的反馈时,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更强的信心,从而增加自我效能感。
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要及时记录并回顾自己的成功经验,并将其作为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参考。
此外,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也对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帮助。
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析 的方法 进行深 入研 究 。
、
自我 效能感
二 、创业 自我效 能感
自我 效 能感 理 论 和 三 元 交 互 决 定 论 是 班 杜 拉
1 9 7 7年 首次提 出 的, 并被定 义为个 体在面 对特 殊情 景下 ,对 如何才 能有 效地 开展行动 方 案的判 断与信 念 ,它 是个 体在特 定情境 下 ,对 自身 实现 目标 或完 成特 定任 务的主观 感受 和 自信 程度 ,而 不是个 体所 拥 有 的能力和技 能本身【 6 】 。s t a j k o v i c和 L u t h a n s ( 1 9 9 8 )进一 步提 出 自我 效能感 是个 体对 自己能力
第 4卷 第 3期 2 0 1 3年 6月
创 新与创 业教 育
CHUANGⅪ N YU CH 0 1 . 4 No . 3 J u n e 2 0 1 3
创业 自我效能感研 究的回顾 与展望
吴 昭 ,王彭 ,严建 雯
( 宁波大学教 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 1 5 2 1 1 )
[ 关键 词] 自我效能感;创业 :创业 自我效能感;潜在创业者 [ 中图分类号】 D6 7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8 9 3 X( 2 0 1 3 ) 0 3 — 0 0 3 2 — 0 4
创 业 自我 效  ̄(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s e l f - e ic f a c y ) 是 在班 杜 拉 ( Ba n d u r a )自我 效能 理论 的基础 上 ,结合 创业 这 一特定 领域 后产 生 的一 个新 概念 。它 是伴随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
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 的主要维度,揭示其结构特点。
相关与回归分析
结果讨论与解释
分析不同维度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 创业意愿、创业行为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和程度。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结合现有理论和实际 情况,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和 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讨论和解释。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创业自我效能 感的大学生更有可能产生创业意愿,并积极采取创业行动。这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 供了理论支持。
研究局限性
样本局限性。本研究主要以某一高校的大学生为样本,可能 存在样本代表性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以提 高研究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提升大学生创业自
04
我效能感的策略与
建议
增强创业教育与培训
提供全面的创业教育课程
高校应开发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创业理论知识、实践 技能、市场趋势分析等,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创业基础。
加强实践培训环节
举办创业实训营、创业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创业 过程,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
互学习、共同进步。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03
通过举办创业活动、展示创业成果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创新创
业氛围,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向往和热情。
05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多维度结构。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包括创新能力 、机会识别、资源整合、风险承担和团队管理等维度。这些维度构成了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模型,反映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信心。
3
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价和信心程度。
对于创业者而言,自我效能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对他们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并通过相关研究和实证结果来支持这一观点。
首先,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强创业者对自身能力和技能的自信心。
当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或面对困难时,他会更加倾向于追求新的机遇和挑战,如创业。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个体创业意愿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联。
一项经典的研究发现,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有可能选择创业,他们相信自己拥有成功创业所需的能力和资源。
其次,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强创业者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努力程度。
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障碍,对于那些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来说,他们更有可能坚持下去并努力克服困难。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他们而言,困难并不是阻碍,而是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因此,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努力实现创业的目标。
第三,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创业者应对创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创业过程中不确定性普遍存在,包括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资源的不确定性和竞争的不确定性等。
对于那些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创业者来说,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适应和解决这些不确定性。
他们会更加乐观和自信地面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解决办法并取得成功。
然而,虽然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首先,自我效能感并非是创业意愿的唯一决定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如风险承受能力、创业经验等也会影响个体的创业意愿。
此外,自我效能感也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支持和创业环境等。
因此,研究和实践中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创业意愿的形成过程。
总结起来,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创业者更有可能选择创业,并且在创业过程中更加坚持和努力,能够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
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成功的预测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成功的预测研究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信心,也被认为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在创业领域,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本,能够对创业成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究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成功的预测作用,并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
首先,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成功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创业者认为自己具备成功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此更有动力去追求创业目标并面对挑战。
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应对困难来实现成功,从而在创业过程中更具有韧性和坚持力。
而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创业者往往缺乏自信,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容易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放弃,从而影响创业的成功。
其次,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成功的预测作用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
研究表明,创业经验、创新性思维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可能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
创业经验能够增强创业者对自己创业能力的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并进而影响创业的成功。
创新性思维是创业者解决问题和追求创新的关键能力,对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及创业成功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社会支持也被证明能够增加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提供支持和鼓励,减轻创业者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负面情绪,从而更有助于创业的成功。
最后,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成功的预测作用可能通过中介过程来实现。
例如,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增加创业者的积极情绪和抗压能力来影响创业的成功。
积极情绪可以激发创业者的激情和动力,使其更有动力去追求创业目标。
抗压能力则使创业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减轻创业过程中的不适应和疲劳,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成功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通过增强创业者的信心和动力,自我效能感能够促使创业者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达成创业目标。
此外,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并通过中介机制实现。
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于创业成功具有积极意义,可以通过增强创业经验、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寻求社会支持等方式来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回顾与展望
四、回顾与展望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长。我从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逐渐 成为了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我扮演过多种角色,如项目负责人、 团队成员、决策者等。这些角色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司的运作模式和业务范 围,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挑战。例如,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公司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我也需要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 如何领导团队等。尽管这些挑战有时让我感到困惑和无助,但它们也使我更加 成熟和自信。
二、角色宽度
角色宽度是指一个人在特定领域或行业中能够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多样性。这些 角色可能包括职员、管理者、领导者、创新者等等。在当今高度竞争和复杂的 环境中,拥有宽广的角色体系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抓住更多的 机遇。
以史蒂夫·乔布斯为例,他在苹果公司担任过多种角色,如首席执行官、产品 设计师、营销主管等。他的角色宽度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领导团队 不断创新,最终使苹果公司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拓宽我的角色宽度,提升自我效能感。我希望能够在 公司和行业中扮演更多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我 也将努力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更好地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计划制定以下策略:首先,我将持续学习和实践新的知 识和技能,以保持与行业和公司的同步;其次,我将积极参与公司的各项活动 和项目,以增加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机会;最后,我将努力与同事和业界人士建 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三、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的信念强 度。这种信念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进而影响个人的职业 发展。
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和能力感。
随着创业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但创业成功率并不高。
研究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对于提高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创业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创业者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并能够克服困难,因此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创业者会缺乏信心和动力,容易在面对挑战时选择放弃。
深入探讨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对创业者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介绍,探讨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影响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和创业绩效的因素,并总结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提升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创业绩效提供理论支持和管理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影响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和创业绩效的因素,为提升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和创业绩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旨在揭示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方法,促进其在创业过程中取得更好的绩效表现。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管理启示,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深化对这一领域的理解,为创业者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创业者个体内部因素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为激励和培育创业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研究可以促进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成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为提升创业者自我效能感、提高创业绩效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
指个体在创业过程中对自己掌握和运用各种创业技能和能力的信念。
详细描述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于团队协作、沟通谈判、创新思维、资源整 合等方面的技能和能力,以及对于自身在这些方面的自信程度。
总结词
指个体在创业过程中对自己掌握和运用各种创业技能和能力的信念。
详细描述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于团队协作、沟通谈判、创新思维、资源整 合等方面的技能和能力,以及对于自身在这些方面的自信程度。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学习能力: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新 知识和技能,提高创业成功的信心。
家庭环境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影响
•·
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可能拥有更 多的创业资源和支持,从而提高其创业自我效能感。
家庭教育方式:鼓励自主、支持冒险的家庭教育方式可 能培养出更强的创业自我效能感。
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创业实践、模拟创业等实践教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和信心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师资力量:具备丰富创业经验和成功案例的教师能够为学 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启发,从而影响其创业自我效能感。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课程设置:提供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创 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其创业自我效能感。
数据收集与分析
1 2
数据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 结论。
3
结果解释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 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
05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培养途径研究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培养途径研究》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创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概念延伸到创业领域以后产生的新概念.近年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Scherer等(1989)是较早把自我效能感引入创业研究的学者。
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主要研究内容涵盖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图的作用研究、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研究、创业自我效能与绩效关系研究、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决策的影响以及创业自我效能的心理机制等。
2.国内研究现状相比于国外,在国内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特别是以在校学生这一潜在创业群体为研究样本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且较少采用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
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已经形成了多种方法,但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统一的测量方法。
但已有研究成果对本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工具、实证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对自我效能感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拓展了自我效能感的应用领域。
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丰富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研究内容,有助于建完善的创业理论框架。
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创业领域,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新的心理学理论指导,创新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模式。
2.现实意义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明确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地位与作用,以引起创业领域研究者与创业教育专家的更多关注。
探索提高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从改善创业环境和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和成功率,缓解就业压力。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一)三元交互作用理论班杜拉提出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交互影响的三元交互作用理论。
强调人的行为与人的个体因素、以及外在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将人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因素在人的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凸现出来。
创业自我效能是个体的一个主体因素,这一主体因素同样是三元交互作用的产物,同时它会影响其他个体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创业环境的感受和对创业行为的控制感。
高校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探析
高校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探析随着高校生源的扩招,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要加强自身创业意识和效能感的培养,有效拓展就业渠道。
本文阐述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对目前高校学生们的创业能力及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总结了影响在校大学生们进行自主创业的各种因素,并根据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针对高校学生如何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措施与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水平。
标签:高校学生自主创业自我效能感培养途径探析引言:近几年随着我国大学生数目的不断增多,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创业无疑是能够增加就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创业领域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引入其中,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创业自我效能感:即指综合了各种信息,并基于对自身所具有的创业行为的能力进行判断和评估之后形成了一种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或是信念。
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反应了大学生们对于自己实现某项创业活动所进行的相关任务或是行为的能力进行的感知所形成,或是对于达到创业目标具有的信心信念等等,不仅包括了创业的决策以及创业灵感的搜寻,还包括了与创业内容相关的自我效能,也就是对创业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以及能力的信心。
一、高校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现状近年来对于大学毕业生已经放宽了创业的限制,然而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依然选择毕业后就业,这就造成了极大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就业竞争。
并且当毕业生们看到成绩优秀、能力也较强的大学毕业生们在进行创业时被动、处于下风,没有成功,内心就产生了认为成绩好创业没有用处的误解,开始担忧自己能否成功创业,忧心创业没有前途,这就降低了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感。
同时,就目前的高校教学来说,大学课程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不重视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缺乏实践机会。
另外,就大学生们的总体素质来说,学习风气日益下降,不重视文化知识及专业课的学习,导致了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创业能力,大学生们总体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都比较低。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与思考作者:朱思因来源:《价值工程》2017年第12期摘要:创业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概念在创业领域中的合理延伸后产生的新概念,已经成为创业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了创业自我效能维度、测量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几个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is a new concept arising from the reasonable extensionof the concept of self-efficacy in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entrepreneurial self - efficacy dimension, measure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by comb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future research.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研究现状;总结与思考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self - efficacy;research status;summary and thinking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243-030 引言创业自我效能感(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ESE)是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在创业研究中的合理延伸[1],由于创业特质理论对创业者行为解释力度不足,学者们试图用认知理论来解释个体创业过程的“黑箱”,因此,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创业过程结合产生了“创业自我效能感”,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并随着创业研究的深入,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5期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汤明(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沈超红(湖南商学院信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摘要:本文首先根据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与结构进行了综述,随后对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创业意向关系做了分析总结,最后指出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acted according to the self-potency feeling the concept to start an undertaking the self-potency feeling definition and the structure has carried on the summary,afterward before affecting starts an undertaking the self-potency feeling dependent variable,to start an undertaking the self-potency feeling and the undertaking achievements,the undertaking in-tention relations has made the analysis summary,finally pointed out that starts an undertaking direction which the self-potency feel-ing research existence's insufficiency as well as further studied.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自我效能感Key words:s an undertaking the self-potency feeling to start an undertaking the self-potency feeling【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124-02一、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1977年首次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概念。
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_党佳娜
-139-
农业经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年第 22 卷第 06 期(总第 271 期)
我效能的指标体系。 Jill(2005)等 学 者 基 于 Chen(1998)和 De Noble(1999) 对 于 创
我 国 学 者 丁 明 磊(2009)等 通 过 实 证 研 究 比 较 分 析 ,基 于 创 业者的角色提出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维度分为创业领导、创业管 理 、创业 坚 持 ;汤明(2009)基 于 创业 的 特 定任 务 提 出 创 业 自 我 效 能感的 5 个维度:创新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风险承担效能 感、关系协调效能感、 组织承诺效能感。
5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评价
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对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行了理论方面的 探讨,并且也得到了相关的测量量表,但是在理论方面和实证 方面,关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仍然处于不断创新发展的阶 段,特别是关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文献与教育领域的自我效 能感研究文献相比很少,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前因变量对创业
侯晓宁:农村人情消费现状及其功能研究
正是由于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原则的限制,个人在不同的领 域之中自我效能感不同, 因此并不存在一般的自我效能感,自 我效能感总是同特定的领域相联系,关于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并 没有统一的量表。
2 创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处于情景依赖的条件下,并且个体对于不同活 动任务的自我效能感也不同,因此自我效能理论可以应用于各 种不同的领域。 也正是自我效能感必须与特定任务领域相联系 的这一特性,引起众多学术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就特别引起了创业研究领域学者们的兴趣。 Kruger 和 Brazeal(1994)的研 究 表明 创 业 自我 效 能 感是 一 个 潜在 创 业 者真 正 开 始创 业 的 重要 先 决 条件 ;Chen(1998)等 人 通过 实 证 研 究 ,他 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和行为两者的关系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 的情景下能最好地被论证,十分适合引人创业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摘要] 创业自我效能是指个体能够成功地扮演创业者角色和完成相应创业任务的自信强度,是将美国心理学专家Bandura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引入创业领域后产生的概念。
这一概念的提出,拓展了创业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创业理论的框架。
同时,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为政府创业政策和教育部门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创业;创业自我效能感;潜在创业者创业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是在班杜拉(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创业这一特定领域后产生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伴随着创业研究者把创业研究的焦点从创业特质理论逐渐转移到创业认知理论的过程中而日益受到重视。
先前的创业特质论研究期望通过考察创业者人格、态度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区分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特质差别[1],然而他们得出的结论对创业者的解释力和对创业行为的预测力都比较低。
因而,创业研究者希望通过借助认知研究[2]和社会认知理论[3]来解释和预测创业行为。
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与创业者关系比较密切的认知因素,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动机和行为产生[4]。
创业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的社会活动方式。
它的成功进展与创业者对自身能力、技能的感知程度和自信程度息息相关。
因而,创业研究者把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活动结合起来,提出了创业自我效能感概念,并用它来解释和预测创业动机、创业意向、创业决策、创业绩效等[5]。
一、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和三元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
三元交互决定论以环境和人的认知及其行为的互动关系为视角来考察个体内在认知发展与外在行为表现。
在认知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动的环境因素和认知因素起着决定作用,但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作为心理预期或信念,在这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定义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美国心理学专家Bandura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并被定义为个体在面对特殊情景下,对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行动方案的判断与信念,它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自身实现目标或完成特定任务的主观感受和自信程度,而不是个体所拥有的能力和技能本身[6]。
Stajkovic和Luthans(1998)进一步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这种自信使自己能在特定环境下调动必要的资源,从而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任务。
(二)测量根据班杜拉的界定,自我效能感是特定情境下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掌握的技能完成相应任务的自信程度。
也就是说,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要针对特定领域和特定任务展开。
基于此,班杜拉认为要研究自我效能感的测量问题,首先要明确任务领域和该领域所包含的特定任务,然后采用微观层次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二、创业自我效能感由于创业特质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基于认知观的创业研究得到了创业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Krueger指出:探究隐藏在创业者认知结构、创业意向和创业行动背后的信念因素是掌握创业研究的内涵的关键。
自我效能感,这一重要的认知因素,是揭开创业活动中深层次信念因素的重要概念[7]。
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领域相结合形成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概念在解释和预测充满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创业行为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创业自我效能感定义自我效能感和创业领域相结合,提出了创业自我效能感概念。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能够成功地扮演创业者角色和完成相应创业任务的自信强度(Scherer,1989 )。
Chen、Greene等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在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创业领域能最好地解释和预测创业行为。
Luthans和Ibrayeva(2006)认为创业效能感是创业者的一种内在的信念,也就是指创业者对其拥有能力能够完成创业任务的信心。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创业自我效能应在参照自我效能感的定义的基础上再结合创业活动的具体特点来界定,它是个体对自己从事创业活动的自信程度。
(二)维度及测量尽管当前学术界对自我效能感研究的领域特殊性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进行了探究并开发出了不同的测量工具。
Chen、Greene等首先探讨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和维度,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和创业者间的研究,开发出了一个包含22个项目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测量量表。
该量表包括市场、创新、管理、风险承担和财务控制五个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0.92。
De Noble、Jung 和Ehrlich认为Chen、Greene等开发的量表不能有效地区分出管理者和创业者,于是他们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侧重于一般管理技能的创业效能感评价量表,该量表包括35个项目和风险承担、产品创新性、机会识别、人际关系、资源分配、创新环境六个维度,六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4~0.94之间[8]。
Jill等人(2005)针对创业任务的不同提出了包含机会识别效能感、关系效能感、风险感知效能感和管理效能感四个维度的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
Forbes在探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主张把Chen、Greene 等提出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五个维度缩减成营销效能感、管理效能感、冒险能力效能感和财务能力效能感四个维度[9]。
Kolvereid等研究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时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出机会识别、投资关联性、冒险、经营管理四个维度来探讨创业自我效能感[10]。
(4)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决策Krueger指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创业决策知觉和态度会产生影响。
Zhao等指出个体的风险倾向与创业自我效能成正相关,个体的风险倾向越高,自我效能感水平也就越高,该个体创业的概率就越高[19]。
马昆姝、胡培在探讨文化对创业认知决策的影响时[20],运用Zhao等人所使用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决策的正向影响作用。
也就说,创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越可能采取创业决策。
三、简要的评论创业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提出,拓展了创业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创业理论的框架。
传统的创业心理学理论从创业者个体特征出发,通过比较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人格特性、创业特点、创业类型和创业选择过程等方面的差异来考察个体创业选择的可能性。
这严重制约和限定了创业领域研究的发展。
把自我效能感这一重要认知概念引入创业领域则扩大了创业心理学研究范围,使创业研究者在关注环境、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基础上,深度剖析创业者内在的认知结构、动机、意向等背后的信念因素,从而更有效地解释和预测创业行为。
另一方面,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为政府创业政策和教育部门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在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鼓励全民投身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对创业者内在创业信念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创业政策提供具有说服力的依据,为创业教育者提供新的创业心理辅导技巧。
为了更好地促进创业研究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发展,我们认为后续的研究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创业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的中国化研究;②注重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前导因素进行研究;③关注对潜在创业者的研究;④侧重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动态研究和现场研究。
参考文献:[1] Brockhaus S R.Risk-taking propensity of entrepreneu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0(23):509-520.[2] Krueger,Jr,N F,Brazeal D V. 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 and potentialentrepreneurs[J].Theory and Practice,1994:91-104.[3] Mitchell. The central issue of entrepreneurial cognition research in 2007[J]. 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2007(5):152-156.[4]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view[M].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6.[5] Chen C C,Greene P G,Crick A. 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13):295-316.[6] Bandura A.Human agency i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9(44):1175-1184.[7] Krueger. What lies beneath?The experiential essence of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Entrepreneurship[J].Theory and Practice,2007(31):123-138.[8] De Noble A,Jung D,Ehrlich S. Initiation new ventures: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M]. MA,Babson College,1999.[9] Forbes D P. The effects of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on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Entrepreneurship[J].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599-626.[10] Kolvereid L,Isaksen E. New business starts up and sub sequent entry in to self-employ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21):866- 885.[11] Barbosa S D,Gerhardt M G,Kickul J R.The role of cognitive style and risk preference on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7(13):86-104.[12] 丁明磊.创业自我效能及其创业意向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08.[13] 汤明.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