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复习资料(逐字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隆中对复习资料
《隆中对》复习资料一、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欲信大义于天下2、自董卓已来二、古今异义(1)【将军宜枉驾顾之】古义:今义:照顾。
(2)【凡三往】古义:今义:平凡。
(3)【孤不度德量力】古义:今义:孤立。
(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今义:危险。
(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遂用猖獗】古义:今义:使用。
(7)【遂用猖獗】古义:今义:凶狠而放肆。
(8)【抑亦人谋也】古义:今义:压抑。
(9)【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义:今义:表示许可。
(10)【此人可就见】古义:今义:就是。
(11)【利尽南海】古义:物资今义:利益;有利的。
(1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义:今义:太阳。
三、一词多义1、为(1)好为《梁父吟》_______________(2)谓为信然 _______________(3)以弱为强者 _______________(4)贤能为之用 _______________(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 2、已(1)然志犹未已_______________(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_______________(3)自董卓已来 _______________ 3、遂(1)然操遂能克绍 _______________(2)由是先主遂诣亮 _______________ 4、信(1)欲信大义于天下 _______________(2)伸张信义著于四海 _______________ 5、因(1)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_______________(2)因屏人 _______________四、词类活用(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_______________2.【箪食壶浆】箪、壶:_______________3.【西和诸戎】西:_______________4.【思贤如渴】贤:_______________5.【先主器之】器:_______________6.【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身:_______________五、下面的句子属于哪种句式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隆中对译文及注释
隆中对译文及注释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那么隆中对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经典文言文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导语】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的谈话内容,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下⾯是分享的经典⽂⾔⽂隆中对原⽂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经典⽂⾔⽂隆中对原⽂及翻译 隆中对 陈寿〔魏晋〕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吟》。
⾝长⼋尺,每⾃⽐于管仲、乐毅,时⼈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君与俱来。
”庶⽈:“此⼈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汉室倾颓,*⾂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欲信⼤义于天下;⽽智术浅短,遂⽤猖蹶,⾄于今⽇。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于袁绍,则名微⽽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武之国,⽽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天府之⼟,⾼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善!”于是与亮情好⽇密。
关⽻、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也。
愿诸君勿复⾔。
”⽻、飞乃⽌。
《隆中对》翻译: 诸葛亮在⽥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吟》。
他⾝⾼⼋尺,常常把⾃⼰和管仲、乐毅相⽐,当时的⼈都不认为是这样。
《隆中对》原文+译文赏析
《隆中对》原文+译文赏析《隆中对》原文+译文赏析【原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
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
法曰:「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
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
亮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淝□,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21)闇弱,张鲁(22)在北,民阜(23)国(24)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着于四海,总览(25)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26),南抚夷越(27),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28),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2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30)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
」后果如其计(31)。
【译文】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
没有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贤明还是愚钝,敌人力量是强大还是弱小,兵员数量是众多还是寡少,战区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粮草供应是困乏还是充足。
把敌我双方这些情况都判断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
诚如兵法所说:「判断敌情实际,研究制胜计划,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将帅指导战争所必须掌握的法则。
东汉末年,刘备驻兵于新野时,曾三次亲往诸葛亮处,请教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计。
诸葛亮对他说:「从董卓专权乱政以来,豪杰之士纷纷乘机起兵称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据者多得数不胜数。
2022隆中对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原文
2022隆中对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原文隆中对是一篇千古名篇,许多人都倒背如流,它具有很高的典范价值,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文言文吧。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隆中对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2隆中对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原文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翻译: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隆中对》重点译句
• 20、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于是跟诸葛亮的感情一天比一天亲密。 • 21、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 君勿复言。 • 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希 望各位不要再说了。
• 18、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 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以迎将军乎? • 就命令一个上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洛进 攻,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部队,出兵秦川, 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浆来 迎接您呢? • 19、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确实如此,那么您的称霸的理想就可以实现, 汉代就可以兴旺了。
• 1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人民兴旺国家富裕却不懂得爱惜。有智慧有才能的人 想得到贤明的君主来治理。 • 16、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思贤若渴 • 将军您既然是皇家的后代,诚信仁义显明于天下,广 泛地罗致英雄人物,思慕贤人如口渴急于喝水一般
• 17、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西面与少数民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人民,国外与东 吴孙权友好往来,国内修明政治
• 10、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 胜数。 • 自从董卓以来,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占领州县 的数也数不清。
• 11、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 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曹操跟袁绍相比,名气低微并且兵力薄弱。但 曹操最终能战胜袁绍,从弱者变为强者的原因, 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隆中对》重点译句
•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喜欢唱《梁父吟》。 •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 常常把自己跟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不承 认他有这种才能。
隆中对原文、翻译及赏析
隆中对原文、翻译及赏析隆中对原文、翻译及赏析隆中对原文、翻译及赏析1《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时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史上本无《隆中对》一说,隆中对的标题是后人加的。
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
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阳城西30里)(史料记载)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著名的“三顾茅庐”)。
《草庐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在诸葛亮出山后,没有任何的官职,直到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时才拜军师中郎将,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hào)为《梁父(fǔ)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è)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shen)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chāng jué),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的原文和翻译
隆中对的原文和翻译隆中对的原文和翻译导语:《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时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隆中对的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含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隆中对知识点及翻译
《隆中对》一、关于《三国志》《三国志》是历史散文。
其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
《三国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属纪传体的分国史,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划,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格物征,文学价值很高。
《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
二、历史背景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
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
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三、整体把握全文大致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主人公年轻时代的事情,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为下文写他的天才预见张本。
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引出刘备“三顾茅庐”一事,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第三部分(第3至5段)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天才预见。
第四部分(第6段)是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也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
四、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五、写作特点分析1.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写对话,从对话中描绘人物形象。
2.侧面衬托,突出人物性格。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由此引出刘备“三顾茅庐”,这是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结尾关羽、张飞不悦,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这也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
3.选材精当,详略得当。
如刘备访诸葛亮,三顾茅庐,略去了前两次的情形不谈,而详述诸葛亮的“对策”。
六、重要知识点归纳:1.一词多义谓认为谓为信然然这样谓为信然用因此遂用猖獗对……说谓先主日但是然志犹未已运用此用武之国已停止然志犹未已信确实谓为信然利用贤能为之用通“以”自董卓已来诚信信义著于四海已经已历三世同“伸”,伸张欲信大义因于是因屏人曰为唱好为《梁父吟》好喜爱好为《梁父吟》凭借因之以成帝业作为此可以为援友好外结好孙权是谓为信然将:将领率领命一上将将;变为以弱为强将要君谓计将安出被贤能为之用遂:就先主遂诣亮最终然操遂能克绍2.古今词义顾古义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今义照顾凡古义总共凡三往今义平凡孤古义我,古代王侯的自称孤不度德量力今义孤立殆古义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今义危险日古义一天天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今义太阳猖蹶古失败;今凶猛而放肆。
《隆中对》原文及其翻译
《隆中对》原文及其翻译《隆中对》原文及其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隆中对》原文及其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隆中对》原文及其翻译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隆中对》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docx
《隆中对》一、文学常识1、木文节选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
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白董卓已來已通"以”,以。
2、词类活用(1)箪食壶浆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3、古今异义(1)遂用猖獗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义:可以把今义:表可能,能够(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占义:南方近海地方今义:中国南海(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4、一词多义(1)谓谓为信然谓先主F1(说)(对••…•说)(2)用遂用狛獗(因此)此用武之国(运用, 使用)贤能为之用(出力, 效劳)⑶信谓为信然(可信,确实)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信义著于四海(诚信,信义)(4)国此用武之国(地方)国险而民附(地势)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国家)去国怀乡(国都)(5)诚此诚不可与争锋(实在, 确实)诚如是(果真)(5)已然志犹未已(停止)四、语句翻译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v 梁父吟>. 身髙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以相比,当时的人没冇谁承认这一点.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血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只冇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悄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上屯新野。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见先上,先上器之,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 谓先i 十I :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 将军岂愿见之乎?” 将军可愿意见他吗? ” 先上卜I : “君与俱来。
” 刘备说:“您和他一起來吧。
” 庶㈠:“此人吋就见,不町屈致也。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來, 将军宜枉驾顾之。
《隆中对》复习资料
《隆中对》——陈寿一、文学常识1、《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朝史学家。
所著《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这部史书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2、《隆中对》是人物传说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
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它为“隆中对”。
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二、句子翻译1、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这种说法。
(或:当时的人们不承认他有这种才能。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你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4、孤不度德量力。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终止,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曹操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声小,兵力弱。
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呢?三、问题解答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方针:夺取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 、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刘备是什么态度?从这番话看,应怎样评价诸葛亮?刘备是持肯定、赞同的观点。
《隆中对》整理归纳
《隆中对》整理一、字词(一)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以。
(二)重点字词解释1、隆中对对:回答、应对。
2、时人莫之许许:承认、同意。
3、谓为信然谓:说信然:确实这样。
4、先主器之器:器重、重视。
5、谓先主曰谓:告诉、对……说。
6、此人可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就:接近、趋向。
7、不可屈致也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8、将军宜枉驾顾之枉:委屈枉驾:屈尊顾:拜访。
9、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
10、凡三往,乃见凡:总共。
乃见:才见到。
11、因屏人曰: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因:于是、就此屏:命人退避。
12、汉室倾颓倾颓:崩溃、衰败。
13、度德量力度:估计量:衡量。
14、遂用猖獗遂:于是、就用:因此猖獗:失败15、然志犹未已犹:仍、还已:止。
16、君谓计将安出: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计:计策出:产生。
17、则名微而众寡众寡:人少。
意思是兵力薄弱。
18、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非惟:不仅抑:而且。
19、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20、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争强、争胜。
21、利尽南海利:物资尽:全部取得。
2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大概资:资助、给予23、帝室之胄胄:后代24、总揽英雄总揽:广泛的罗致。
揽:招致25、将军身率身:亲自26、箪食壶浆箪:用箪盛着壶:用壶装着27、情好日密日:一天天。
28、民殷国富殷:兴旺富裕二、重点句子翻译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将军您呢?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这大概是上天所用来资助将军的。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我没有正确衡量自己的德行、估计自己的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争胜。
陈寿《隆中对》原文、注释及解析
陈寿《隆中对》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隆中对[晋] 陈寿先主屯新野②,徐庶见先主③,先主器之④。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⑤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⑥,不可屈致也⑦,将军宜枉驾顾之⑧。
”由是先主遂诣亮⑨,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⑩:“汉室倾颓,奸臣窃命(11),主上蒙尘(12)。
孤不度德量力(13),欲信大义于天下(14),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15),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以来(16),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17),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18)。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19)。
孙权据有江东(20),已历三世(21),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22),利尽南海(23),东连吴会(24),西通巴、蜀(25),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2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27),将军岂有意乎(28)?益州险塞(29),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0)。
刘璋暗弱(31),张鲁在北(3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33),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34),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5),西和诸戎(36),南抚夷越(37),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38)。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9)。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0),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41)?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注释〕①本篇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诸葛亮传》。
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西二十里。
诸葛亮早年隐居之所。
对,对策。
②先主,三国蜀主刘备。
新野,在今河南新野南。
③徐庶,字元直,颍川(郡治在今河南禹县)人,时为刘备谋士,后归曹操。
④器之,器重他。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最新3篇)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最新3篇)《隆中对》原文:篇一作者:陈寿(魏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讥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光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岂愿见之乎?”先主臼:“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卜一: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己,S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重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也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己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己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生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岂有意乎?益州险寒,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琼暗弱,张瞥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既帝室之商,信义著丁•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踏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招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者乎?诚如是,则霜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臼:“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匕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星言。
”羽、飞乃止。
《隆中对》翻译:篇二诸葛亮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为是这样。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涔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难道你不愿意召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起来。
《隆中对》原文、译文及赏析
《隆中对》原文、译文及赏析《隆中对》是魏晋的陈寿所作,就是写刘备前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
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隆中对》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隆中对魏晋:陈寿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22《隆中对》知识点梳理用
22《隆中对》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伸张)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二、古今异义1.遂用猖蹶(用:古义为因此;今义为使用)2.遂用猖蹶(猖蹶:古义为失败;今义指凶猛而放肆)3.抑亦人谋也(抑:古义为而且;今义为压抑、或者)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古义为可以把……;今义为可能、许可)5.因屏人日: (因:古义为于是,就此;今义为原因、因此)6.孤不度德量力(孤:古义为古代帝王自称,我;今义指孤独)7.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古义为确实;今义指真诚、诚实)8.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古义为拜访;今义为照顾、回顾)9.将军岂有意乎? (有意:古义为有某种打算。
今义常指故意)10.至于今日(至于:古义为到;今义为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11.愿诸君勿复言(复:古义为再,又;今义指往复、重复)1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所以:古义为用来……的;今义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三、一词多义遂①由是先主遂诣亮(副词,于是、就)②遂用猖獗(副词,终于,下丈“然操遂能克绍……”中的“遂”与此同)好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动词,喜欢)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名词,友好)身①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副词,亲自、亲身) ②身长八尺(名词,身体)以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介词,从) ②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介词,把)③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连词,来)是①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代词,这样)②由是先主遂诣亮(与“由”合成连词,于是)为①贤能为之用(读wéi,介词,被) ②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读wéi,动词,作为) 将①则命一上将(名词,将领) ②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动词,率领)③君谓计将安出(副词,将要)信①谓为信然(副词,确实、的确)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③信义著于四海(动词,讲诚信、讲信用)谓①谓为信然(动词,说) ②谓先主日(动词,告诉、对……说)③君谓计将安出(动词,认为)四、词类活用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用作状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
著《三国志》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
二、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以。
2、词类活用
(1)箪食壶浆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
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
3、古今异义
(1)遂用猖獗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
(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义:可以把今义:表可能,能够(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古义:南方近海地方今义:中国南海
(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4、一词多义
(1)谓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说)
(2)用遂用猖獗(因此)
此用武之国(运用,使用)
贤能为之用(出力,效劳)
(3)信谓为信然(可信,确实)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信义)
(4)国此用武之国(地方)
国险而民附(地势)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国家)
去国怀乡(国都)
(5)诚此诚不可与争锋(实在,确实)
诚如是(果真)
(5)已然志犹未已(停止)
自董卓已来(通“以”,以)
已历三世(已经)
(6)以以弱为强者(把)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用来)
以向宛、洛(而)
(7)因因屏人曰(于是,就此)
因之以成帝业(依靠,凭借)
三、特殊句式
时人莫之许也宾语前置(时人莫许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状语后置(欲于天下信大义)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
此用武之国判断句
贤能为之用被动句
四、重点字及语句翻译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亲自田地喜欢唱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常常“莫许之”。
许:承认、同意。
之,指“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以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只说是确实这样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驻扎器重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对……说,告诉是否
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
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省略句接近、趋向招致、引来屈尊拜访
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此就拜访总共才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于是命人退避崩溃、衰败盗用皇帝的政令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估计通“伸”,伸张就因此失败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止说产生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从通“以”一起尽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和……相比人少但是战胜凭借不只而且也
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省略句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归附被把……当作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物资全部取得用兵之地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大概用来……的资助是否
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愿吗?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连词,无义,相当于“来”
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兴旺富裕爱抚,爱惜
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
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已经“的”,结构助词后代在
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在天下闻名,
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如果占据
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往西面和各族和好,往南面安抚各族,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政治
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率领
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亲自哪个,谁用箪用壶
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
一天天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劝解代词,指“羽、飞”希望
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
”
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课外拓展
1.诸葛亮的功绩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
火烧赤壁、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三气周瑜、布八阵图、木牛流马、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
2.和诸葛亮有关的歇后语:“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3.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如鱼得水。
4.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有一幅彩页插图《古隆中》,图中有副对联:“三
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的故事,下联讲的是事件5、对对联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第三十八回()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6、诗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4)积累名句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题河南南阳卧龙岗宁远楼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题成都武侯祠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
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