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治疗共识意见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主要内容(全文)我国是H.pylori感染的高发国家。
25%~30%的H.pylori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等;H.pylori感染还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H.pylori 相关疾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卫生保健负担。
因此,根除H.pylori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尤为紧迫。
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居民家庭H.pylori感染防控和管理的共识和意见。
一、居民家庭H.pylori的感染和传播【陈述1】H.pylori是一种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致病菌。
证据质量:高质量68.4%;中等质量23.7%;低质量7.9%;很低质量0.0%推荐强度:强推荐84.2%;条件推荐15.8%共识水平:94.7%【陈述2】H.pylori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家庭内传播是其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
证据质量:高质量63.2%;中等质量28.9%;低质量7.9%;很低质量0.0%推荐强度:强推荐78.9%;条件推荐21.1%共识水平:94.7%【陈述3】被H.pylori感染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具有持续传播的可能性。
证据质量:高质量47.7%;中等质量47.4%;低质量5.2%;很低质量0.0%推荐强度:强推荐73.7%;条件推荐26.3%共识水平:92.1%【陈述4】大多数H.pylori的感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成年后也会感染。
证据质量:高质量34.2%;中等质量57.9%;低质量7.9%;很低质量0.0%推荐强度:强推荐63.2%;条件推荐36.8%共识水平:84.2%【陈述5】对家庭中所有的成年H.pylori感染者,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
证据质量:高质量39.5%;中等质量50.0%;低质量7.9%;很低质量2.6%推荐强度:强推荐52.6%;条件推荐47.4%共识水平:81.6%二、家庭中儿童和老年人H.pylori感染的防控和管理【陈述6】家庭中儿童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
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胃部及十二指肠,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
我国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对其治疗和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的发布,旨在规范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二、共识目标1. 明确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和方案;2. 提高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和诊疗水平;3. 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 促进我国幽门螺杆菌研究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三、共识内容1. 诊断1.1 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非侵入性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及侵入性胃镜检查。
其中,非侵入性尿素呼气试验为首选方法。
1.2 诊断流程1. 首选非侵入性尿素呼气试验;2. 如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可结合血清学检测及胃镜检查结果判断;3. 如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有活动性炎症,可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2. 治疗2.1 治疗原则1. 根除治疗:以抗生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3.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心理干预。
2.2 治疗方案1. 一线方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PPI/铋剂+2种抗生素+甲硝唑);2. 二线方案:不含铋剂的三联疗法(PPI+2种抗生素);3. 特殊人群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及合并其他疾病患者,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3 治疗周期1. 一线方案:通常为10-14天;2. 二线方案:通常为7-10天;3. 特殊人群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周期。
3. 随访与评估1. 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首次复查;2. 如复查结果阴性,继续随访至少1年;3. 如复查结果阳性,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四、总结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实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共识意见(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共识意见(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共识意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能够寄居在胃黏膜上的细菌,它引发的感染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关于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一些共识性观点。
一、诊断1.诊断方法HP感染的诊断主要基于胃镜、呼气试验和血清抗体检测等方法。
其中胃镜检查是确诊HP感染的金标准,可通过直接取样、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和PCR等方法进行诊断。
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准确度高的HP感染诊断方法,可用于初步筛查和确诊。
血清抗体检测可以发现曾经HP感染史,但无法区分活动感染和已治愈感染。
2.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对于HP感染的诊断标准为:①阳性胃镜检查;②呼气试验结果阳性;③血清IgG抗体水平升高。
多种检查方法可相互印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治疗1.治疗原则目前,HP感染的前线治疗方法是三联疗法(PPI+两种抗生素),双联疗法(PPI+一种抗生素)已经逐渐被淘汰。
治疗原则为:①摆脱引起感染的基本病因,即根除HP;②选择有效抗生素将其消灭;③预防病原菌产生耐药性;④优化胃黏膜微环境,促进修复。
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来选择,考虑药物副作用和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2.药物选择针对HP感染,可选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PPI、胃黏膜保护剂等。
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案是:去甲帕萨星(clarithromycin)+阿莫西林(amoxycillin)/甲硝唑(metronidazole)+PPI(左氧氟沙星)。
抗生素应按时按量用药,避免过度或不足应治。
三、随访与评价1.疗效评价HP感染的疗效评价应基于临床症状与细菌学标准的综合评价。
HP感染治疗后应进行复查,确认是否已完成HP根除,包括胃镜和非侵入性检查。
治疗完毕后,约定复查时间,并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避免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行为,以避免感染复发。
Hp感染处理马斯特里赫特佛罗伦萨共识
Hp 感染处理——马斯特里赫特Ⅳ/佛罗伦萨共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4次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 )共识会议上,欧洲螺杆菌研究组(EHSG )更新了幽门螺杆菌(Hp )感染处理共识,24个国家的44位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近日,《消化道》(Gut )杂志在线发布Maastricht IV 共识报告,内容包括诊治适应证、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胃癌和其他并发症的预防。
新共识的推出为Hp 感染的临床处理提供了较好的指导意见,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内容予以介绍。
Hp 感染诊治适应证对于强烈推荐的根除治疗适应证,Maastricht Ⅳ共识和Maastricht Ⅱ、Ⅲ共识保持一致: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萎缩性胃炎、胃癌术后患者、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要求治疗者。
检测与治疗策略在Hp 感染率>20%的地区,除有报警症状或老年患者外,共识建议可对未经检验的消化不良患者实施Hp 检测与治疗,但应考虑费用-效益比。
共识推荐的主要无创性试验为尿素呼气试验(UBT )和单克隆粪便抗原试验(SAT ),也可采用已获验证的血清学试验。
在Hp 感染率较低人群中,Hp 检测准确度低,应慎重实施该策略;对于胃癌高危人群,推荐内镜筛查与治疗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对老年患者的无创性检测准确度较低。
HP 与疾病HP 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根除Hp 可使 部分 Hp 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长期缓解,该疗法优于其他任何治疗。
Hp 可增加或减少胃酸分泌,这取决于胃内炎症的分布;成功根除Hp 后,胃酸分泌可增加、减少或没有变化。
治疗Hp 感染能够缓解胃炎并完全或部分校正高酸或低酸状态,但根除Hp 后的胃酸分泌变化并未显示有临床意义。
Hp 与胃食管反流病Hp 状态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 )症状严重性、是否复发及疗效无影响。
根除Hp 不会加重原本已存在的 GERD ,也不会影响疗效。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p 感染率与 GERD 严重性和食道腺癌发病率负相关。
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
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以提供简单策略和避免法律复杂性的独立决策,同时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内容1. 幽门螺杆菌治疗原则- 建议采用一线三联疗法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在患者耐药或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二线四联疗法。
-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2. 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 一线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通常为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甲硝唑)。
- 二线四联疗法:包括PPI + 铋剂 + 两种抗生素(通常为四环素和甲硝唑/阿莫西林)。
3. 治疗过程和监测-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以评估治疗效果。
- 推荐进行第一次治疗后4-8周的治疗效果评估,如有需要可进行复查治疗。
- 若治疗失败,可考虑进行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检测,以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4. 治疗后随访- 治疗成功后,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的随访检测,以确保根除效果。
- 随访检测应在治疗结束后3-6个月进行。
- 若再次检测为阳性,应重新评估患者情况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 注意事项-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药物使用说明。
- 治疗期间应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并及时处理。
6. 共识文件的更新和评估- 本共识文件应定期进行更新和评估,以及时反映最新的幽门螺杆菌治疗进展和研究成果。
以上为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的主要内容。
根据该共识文件,我们将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采取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独立做出决策。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的审议报告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的审议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全球约有半数人口感染。
研究表明,Hp 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作为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对Hp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全国范围内Hp感染的处理水平,我国每隔几年会召集专家对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进行修订。
本报告旨在总结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的审议过程、成果及未来展望。
二、审议过程2.1 共识制定原则本次共识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 充分借鉴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2. 强调证据-based,以临床实践为导向。
3. 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共识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2 共识主要更新内容本次共识相较于上一版,主要更新如下:1. Hp检测方法:推荐引入无创检测方法,如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以提高检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2. 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病情和患者经济条件,推荐多种治疗方案,包括标准疗法、简化疗法和个体化疗法。
3. 抗生素耐药监测:加强抗生素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4. 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Hp感染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三、共识成果与应用3.1 成果总结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的发布,为我国Hp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
共识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Hp感染的治疗效果,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3.2 应用推广为保证共识的广泛应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共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共识的知晓率。
2. 完善我国Hp感染防控体系,加强感染源管理和患者教育。
3. 鼓励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不断积累我国Hp感染处理的临床证据。
四、未来展望4.1 研究方向1. Hp疫苗的研究:加快Hp疫苗的研发进程,为预防Hp感染提供可能。
Hp的治疗(全国Hp共识会)+
是否列入本次共识意见?
对桐城共识二线治疗方案调查的主要 建议
应加强采用RBC,铋剂和新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 的力度
喹诺酮类应作为二线方案之一,建议增加含左氧沙 星方案,作为补救治疗方案
可将四环素改为痢特灵,后者耐药者较少 建议对多次根除失败的患者转诊到可以进行药敏试
B
2
方案1是含利福布丁三联疗法
近年国外的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此方案对多次治 疗根除失败的患者有较好的根除率(60%以上)
①Gonzalez Carro P,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22(1):60-3. ②Miehlke S,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4(2):395-403.
2007; 56:772)。
其中的方案1和2也是Maastricht Ⅲ推荐的治疗方案 方案4-6为铋剂三联治疗,一项中国Hp感染治疗荟
萃分析(1994-2004)表明铋剂三联治疗的Hp根除率 为76.79-85.71%(83.31%)(Fulian Hu. Abstract of the Japan-China-Korea joint conference on Helicobacter infection, 2007,P8-9)
2
PPI/RBC(标准剂
量)+M(0.4g)+C(0.5g)
每天2次×7-14d
3
PPI/RBC(标准剂
量)+A(1.0g)+F(0.1g)
每天2次×7-14d
4
B(标准剂量)+M(0.4g)/
F(0.1g)+C(0.5g)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新共识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新共识(Maastricht IV共识)欧洲螺杆菌研究小组(EHSG)召开了第4次Maastricht共识会议,对幽门螺杆菌(Hp)处理指南进行了更新。
指南内容包括治疗指征、诊断规程、治疗和胃癌预防策略,并根据证据级别区分了共识意见的推荐等级,为Hp的临床处理提供了较好的指导。
一、对于强烈推荐的根除指征,MaastrichtIV共识和MaastrichtII、III共识保持一致,推荐对下列患者根除Hp:①消化性溃疡;②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③萎缩性胃炎;④胃癌切除术后;⑤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⑥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⑦要求治疗者。
二、并对Hp感染和消化不良、胃食管返流病(GERD)、质子泵抑制剂(PPIs)、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及胃肠外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说明,特别指出:①在人群Hp感染率较高(>20%)的地区,除有报警症状及老年患者(具体年龄应根据当地癌症危险性而定)外,对病因不明的新发消化不良患者可实施Hp“检测和治疗”策略,但亦应考虑当地Hp检测及治疗的费用-效益比;②Hp感染与否对GERD症状严重程度、复发、治疗效果无影响,根除Hp亦不会使GERD 病情恶化,或降低GERD治疗效果;③长期服用PPIs的患者根除Hp可使胃内炎症缓解、消退,并可防止进展为萎缩性胃炎;④根除Hp可降低NSAID类、小剂量氨基水杨酸服用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包括髋关节炎患者),推荐对计划服用NSAID类的患者行Hp根除治疗,但仅行Hp根除并不能降低已长期服用NSAID类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而对于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氨基水杨酸服用者,单独根除Hp即可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长期发生率;⑤Hp感染与某些病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维生素B12缺乏的发病相关,推荐对这些疾病根除Hp。
三、在诊断规程部分,共识指出:①经证实有效的单克隆粪便抗原检测的诊断准确度与尿素呼气试验(UBT)相当,这两种方法和经证实有效的IgG血清学试剂盒可用于非侵入性Hp感染诊断;②对于已服用PPIs的患者,应停药两周后再行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UBT或粪便抗原检测;如无法停用,可考虑使用经证实有效的血清学检测;③近期服用过抗生素、抑酸药,以及消化性溃疡出血、胃黏膜萎缩、胃恶性肿瘤患者可推荐使用经证实有效的血清学检测诊断Hp感染;④Hp根除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复查Hp阴性方能说明根除成功,复查时推荐使用UBT或经证实有效的单克隆粪便抗原检测,不推荐使用血清学检测。
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
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
为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水平,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我国多位专家共同讨论并形成了《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
二、共识目标1. 提高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加强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
2. 规范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共识要点1. 诊断1.1 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胃镜下取胃黏膜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培养等,任意一项阳性即可确诊。
1.2 筛查策略对于具有胃部疾病风险的人群,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胃部不适症状、家族胃病史等,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筛查。
2. 治疗2.1 治疗原则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胶体铋剂,以提高治疗效果。
2.2 治疗方案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耐药状况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
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疗程为7-14天。
2.3 治疗监测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治疗结束后,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结果为阴性,则视为治疗成功。
3. 预防3.1 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
3.2 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卫生、戒烟限酒等,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
3.3 疫苗接种积极开展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有效手段。
四、总结《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实用的指导原则,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幽门螺杆菌处理方案:全国第六次共识报告
幽门螺杆菌处理方案:全国第六次共识报
告
背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制定统一的处理方案,全国
第六次共识会议就幽门螺杆菌的处理达成一致意见。
处理方案
根据全国第六次共识报告,以下是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处理方案:
1. 检测:对有相关症状或风险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常用方法包括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和组织活检等。
2. 三联疗法:推荐使用三联疗法作为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治疗方案。
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常用的是克
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疗程为14天。
3. 常规二线治疗:如果三联疗法无效或无法耐受,可考虑使用常规二线治疗方案。
常规二线治疗方案包括PPI+两种抗生素+胃动力药或胃黏膜保护剂。
4. 个体化治疗: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5. 治疗评估:在治疗结束后,需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评估。
可采用非侵入性方法(如呼气试验)或侵入性方法(如组织活检)进行评估。
结论
全国第六次共识报告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处理提出了上述方案。
这些处理方案可供临床医生参考,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有效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
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意见。
通过研
究和分析现有的科学证据和临床经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结论
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与胃炎、消化性
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应基于临床症状、非侵入性测试和侵
入性测试的综合判断。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应包括幽门螺杆菌根除和胃黏膜损伤
的修复。
建议
1.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成功率、耐药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
进行综合考虑。
2.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常采用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
两种抗生素和胃粘膜保护剂的联合应用。
3. 对于幽门螺杆菌耐药的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替代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疗效和耐药情况。
4.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应进行相关检测以确认治疗的成功,并对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
结语
本报告基于现有的科学证据和临床经验,提供了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意见。
我们希望这些结论和建议能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指导,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专家共识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专家共识作者:贾树才来源:《家庭医学》2012年第11期随着医学科学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很多胃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的发病,都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密切相关。
因此,根除Hp已成为治疗胃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全球包括我国在内,超过半数(约60%)的人感染Hp,是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需要治疗呢?是不是所有Hp阳性的胃病都需要根除呢?有哪些根除方案?对于耐药Hp又该如何处理?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我国消化内科的专家们已经取得共识。
哪些人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伴幽门螺杆菌相关感染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有胃癌家族史,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息肉,个人要求治疗者。
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大家熟知的去痛片、阿司匹林等,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种药。
由于阿司匹林有预防心、脑栓塞等作用,很多患有“三高”的人都在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有少数人会引起溃疡。
阿司匹林和Hp感染,都是导致溃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且有协同作用。
如果两者结合,可使溃疡以及溃疡合并出血的风险成倍上翻。
因此,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者应该检查Hp,阳性者需要根除。
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肠道外疾病近几年来,对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外疾病关系的研究也有新进展。
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在成功根除Hp之后,能得以缓解或治愈。
清除和根除是两个概念必须强调,治疗幽门螺杆菌,要求是根除而不是清除。
这是两个概念,清除是指治疗1 个疗程(1~2周)后,立即复查该菌转为阴性;根除则是指停药至少4周后再次复查仍为阴性。
如果复查为阳性,说明治疗失败或者幽门螺杆菌继发耐药,需要进行补救治疗。
初次治疗一般多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核心加2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是国内外推荐的Hp根除的一线方案。
全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意见业内荟萃
一.(一)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益处
1.消化性溃疡 是根除HP的重要适应症
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 症发生率,根除后使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 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彻底治愈。
2.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是 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约80%以上HP阳性的 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低级别 胃MALT淋巴瘤根除HP后可获得完全应答,但 病灶超过黏膜下层者疗效降低,根除HP已成为 HP阳性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方案。
优选内容
14
二.根除HP的适应症
强烈推荐: 1.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否并
发症) 2.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优选内容
15
推荐:
1.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2.慢性胃炎伴 萎缩.糜烂 3.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 或手术胃次全切除4.长期口服PPI抑制剂 5 .胃癌家族史 6.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 炎药(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7.不 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9.其他HP感染相关性疾病(淋巴
优选内容
8
9.其他 更多证据表明HP感染同成人和儿 童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有关,根除HP可 增加血红蛋白水平。根除HP可使50%以
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
上升。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根除HP对淋 巴细胞性胃炎.胃增生性息肉有效。多项 病例报告根除HP对Menetrier病有效。这
些疾病少见或缺乏其他有效治疗方法,
2.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操作人员和操作方 法差异的影响。
3.避免某些药物对检测产生影响,铋剂及 抗菌类药物至少停药4周,抑酸剂至少停 药2周后进行检测。
第六次全国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报告
第六次全国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主要通过口腔-胃途径感染人体,全球约有半数人口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我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治疗不规范、认识不足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和推广,第六次全国大会于本月初在京召开。
二、共识内容2.1 诊断2.1.1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碳呼气试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首选方法。
碳呼气试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首选方法。
- 血清学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不适用于治疗后复查,可能受到过去感染的影响。
血清学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不适用于治疗后复查,可能受到过去感染的影响。
2.1.2 侵入性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 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染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染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2.2 治疗2.2.1 治疗指征- 消化性溃疡:活动性溃疡、既往有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史。
- 慢性胃炎:有明显症状或伴有消化不良、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
- 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 胃癌家族史、萎缩性胃炎等高风险人群。
2.2.2 治疗方案- 推荐采用四联疗法(PPI/铋剂+2种抗生素)。
- 抗生素选择: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优先选择耐药率低、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 疗程:通常为10-14天,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和感染菌株调整。
- 治疗后复查:推荐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
2.3 预防- 改善生活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与感染人群共用餐具等。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汇报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汇报摘要本文汇报了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
我们通过专家讨论和合作达成以下共识,以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
背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感染性疾病,会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准确地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保护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共识内容1. 诊断方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和胃镜活检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 在使用呼气试验时,应注意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干扰因素,如使用抗生素、制酸剂等药物。
2. 治疗方案-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采用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三联疗法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
- 对于三联疗法的治疗失败患者,可考虑采用四联疗法,即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一种降低胃酸分泌的药物,如铋剂或胃黏膜保护剂。
-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评估治疗效果。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呼气试验和胃镜活检。
- 若治疗失败或复发,应进行耐药性检测,以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4. 健康教育和预防-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等。
- 推广卫生教育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结论本文汇报了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以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些共识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保护患者的健康。
---Note: 本文所述共识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全球人群的胃部。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腺癌的主要病因。
为了加强对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提高诊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我国每隔一段时间会组织专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进行更新。
本次报告为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共识要点2.1 诊断2.1.1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尿素呼气试验(包括单剂量和双剂量法)- 血清学检测(抗Hp抗体检测)2.1.2 侵入性诊断方法- 胃镜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检测2.2 治疗2.2.1 根除治疗指征- 消化性溃疡(无论活动与否)-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萎缩性胃炎- 胃腺癌家族史2.2.2 治疗方案- 标准方案:PPI或胃酸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简化方案:PPI或胃酸抑制剂+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 补救方案:对以上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用补救方案,包括PPI或胃酸抑制剂+四环素+甲硝唑等2.3 复查与随访- 根除治疗后,建议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复查,如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可认为治疗成功。
- 如治疗后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需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三、总结本次共识报告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明确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规范诊疗行为,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四、建议1. 加强幽门螺杆菌感染知识的普及,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2. 推广非侵入性诊断方法,降低患者痛苦。
3. 严格按照共识推荐的根除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4. 做好复查与随访工作,确保治疗效果。
本共识报告旨在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疾病,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
为了更好地应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问题,提高诊治水平,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努力,制定了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
同时,它还可能引发一些胃肠道外的疾病。
因此,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诊断方面,本次共识报告强调了多种检测方法的应用。
首先是尿素呼气试验,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手段,患者容易接受,准确性也较高。
胃镜下活检组织的病理检查对于明确胃黏膜的病变情况以及检测幽门螺杆菌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也在特定情况下发挥着作用。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疾病类型、药物过敏史等。
目前,推荐的主要治疗方案是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为基础,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等。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合理选择抗生素至关重要。
在治疗前,如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更有效的抗生素。
同时,患者的依从性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治疗失败的患者,需要重新评估病情,分析可能的原因,如细菌耐药、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方案不合理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更换抗生素、延长治疗时间等。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样不容忽视。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公筷等,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机会。
对于家庭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采取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治疗共识意见
——来自2003年全国Hp共识会议(安徽桐城)
(一)Hp感染治疗适应症
按三个等级处理:
1.必须治疗:
①消化性溃疡病(无论活动性或非活动性,无论有无并发症);
②早期胃癌术后;
③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④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合并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应考虑癌变)。
2.支持治疗:
①计划使用非固醇类抗炎药(NSAIDs);
②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FD);
③胃食管反流病(GERD);
④胃癌家族史。
3.不明确:
①个人强烈要求者;
②胃肠道外疾病。
(二)Hp感染治疗方案
一线方案
①PPI/RBC(标准剂量)+A(1.0g)+C(0.5g) Bid×7天
②PPI/RBC(标准剂量)+M(0.4g)+C(0.5g) Bid×7天
③PPI/RBC(标准剂量)+ A(1.0g)+F(0.1g)/ M(0.4g) Bid×7天
④PPI/RBC(标准剂量)+ F(0.1g)/ M(0.4g) +C(0.25g) Bid×7天
⑤PPI/RBC(标准剂量)+M(0.4g)+T(0.75g或1.0g) Bid×14天
⑥PPI/RBC(标准剂量)+M(0.4g)+A(0.5g) Bid×14天
也可以用H2RA替代PPI(如:西米替丁400mg、雷尼替丁150mg、法莫替丁20mg)。
但根除率可能会有所降低。
二线方案
①PPI(标准剂量)+B(标准剂量)+M(0.4 Tid)+T(0.75或1.0) Bid×7~14天
②PPI(标准剂量)+B(标准剂量)+F(0.1)+T(0.75或1.0) Bid×7~14天
﹡注:PPI:质子泵抑制剂,目前有埃索米拉唑20mg、雷贝拉唑10mg、兰索拉唑30mg、奥美拉唑20mg;RBC:枸橼酸铋雷尼替丁350mg;A:阿莫西林;C:克拉霉素;M:甲硝唑;T:四环素;B:铋剂;F:呋喃唑酮;H2RA:H2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