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学案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导学案
我最感兴趣的一句话:
它对我生活的启迪作用
【当堂检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曾参:“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颜回死后,他成为孔子的继承人。
4、内容概述:本文所选十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包括1、2、3、4、5章(2)关于品德修养的,包括1、4、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8、10章。
【学习过程】
5、以上五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习总结:
班级姓名小组号码撰写老师
第25课《论语十则》导学案三
纠错补充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本课知识点:重点实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翻译。
2、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3、检查课文翻译情况。
一、课文翻译检测
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25《论语》十则》word教案 (5)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25《论语》十则》word教案 (5)

25. 《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的《论语》精髓。

教学重难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2.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2.由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相关知识,教师作适当补充。

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扫除读音障碍,诵读课文1. 多媒体展示下列句子,请学生读加点的词,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再显示正确的读音。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终身行.(᳈᳈᳈᳈)之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不成人之恶.(᳈)吾亦为.(᳈᳈᳈)之从吾所好.(᳈᳈᳈)子在齐闻《韶.》(᳈᳈᳈᳈)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莫.(᳈᳈)春者冠.(᳈᳈᳈᳈)者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夫子喟.(ᆐᆐᆐ)然叹曰2. 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25.《论语》十则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恕.( ) 弘.毅( ) 韶.( ) 沂.( ) 舞雩.( ) 喟.然( ) 2.读准多音字(1)论.语: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2)自省.: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3.找出通假字莫春者 ____通____ 意思:______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_______ (2)不处.也 处:________ (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 为:________ 2.一词多义辨析(1)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与.点也(2)是⎩⎪⎨⎪⎧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小人反是.(3)行⎩⎪⎨⎪⎧ 终身行.之 先行.其言3.相关熟语(1)一日三省:_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___。

贤,__________;齐,________。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______;施,________。

(4)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

(5)三月不知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__________。

三、作家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九上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九上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九上语文论语十则教案【篇一: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论语》十则教案语文版】25、《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3、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

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生齐答:有兴趣。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介绍孔子及其《论语》: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夫人。

孔子幼年丧父,其母被迫离家。

少年孔子是在贫困的家境中度过的。

但由于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重要的文献《尚书》,并把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论语》则是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

所以有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论语》十则最终教学设计 语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论语》十则最终教学设计 语文

《论语》十则附:重温经典——《论语》十则预习导学案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点,自由组合小组,分组选择话题,确定不同的展示形式。

展示形式选择:推荐式描写式(情景再现式)辩论式第一组: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二组: 2、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三组: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四组:.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第五组: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思考问题1、《论语》书名的由来及核心思想价值。

2、孔子的地位及影响。

请同学们把发言观点,以跟帖形式上传,互相启发,建立课堂学习的高起点。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经典是永恒的,也是常读常新的,它的生命力就在于每一轮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论语》是我们初中学段的第一篇文言文,三年之后,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重新捧拾经典,我想一定有一种朴素和温暖的感觉一直伴随着你,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老师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定位今天的学习目标。

(打出学习目标)温故知新学习目标:1、理解每则论语的内涵。

2、能联系生活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

环节一:温故知新可以为师(我来当老师)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

辜鸿铭说“半章《论语》可以振兴中华”下面请两位同学给大家介绍现在他所了解的有关《论语》或孔子的新的知识。

从白板资源库中调出学生准备好的资料图片设计意图:以优秀的学生引领优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再去验证《论语》中的一句话:温故知新可以为师,深化对目标的理解的同时,也巧妙的突破了《论语》第三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学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学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学案(新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学案(新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学案(新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25。

《论语》(十则)教师寄语: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学习目标】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知识链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孔子一生推行“仁政”的主张,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论语》十则教学案例及教后反思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论语》十则教学案例及教后反思语文版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一.导言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

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呢?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

场复原,说简单一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

对《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用这种方式,其教学必将产生特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

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

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

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

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

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

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二、设计思路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个性解读,对话生成”。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教案语文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教案语文版

25.《论语》十则【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忠:诚心诚意。

习:温习。

处:据有,取。

所恶:厌恶,讨厌。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一种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第25课《论语》十则教案(语文版初三上)

第25课《论语》十则教案(语文版初三上)

第25课《论语》十则教案(语文版初三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那么语录,培养学生阅读明白得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明白得各那么语录,培养学生阅读明白得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明白得课文所包蕴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刻: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识«论语»,走近经典。

教学重点: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明白得各那么语录的字面意思。

教学方法: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刻明白得各那么语录,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爱好。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设疑导拨法。

教学过程:。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5课《论语》十则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5课《论语》十则教案 语文版

25.论语十则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自由发言,不拘对错.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2.背诵全文。

B类3.默写全文。

C类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4.朗读与背诵.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检查复习朗读全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论语》十则1教学目标1.复习孔子和《论语》有关的文学知识。

.2.理解课文内容,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背诵和默写本文。

2新设计本课主要通过“五读法”来学习,“五读”即朗读、译读、理读、背读和悟读。

通过五个层次的读指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化解重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总结整理重点文言词汇和中考真题迁移,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分析,掌握考试的知识点,达成考纲的目标。

3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生已经学习过《论语》六则,初步了解了孔子和《论语》的知识。

但文言文重在朗读、背诵和领悟精神内涵,个别学生还不能读准字音,因此教会学生正确朗读文章,掌握文言词汇是教学的重点。

另外,学生的生活面很窄,涉世还不深,对《论语》的个别句子理解还有一定难度,教学中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挖掘现实生活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4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论语六则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让我们再次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活动2【活动】温故知新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Ppt3《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5课《《论语》十则》教学设计.doc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5课《《论语》十则》教学设计.doc

《论语》十则河南新乡祁靓[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当堂成诵。

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格言、警句。

3.感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止确朗读课文并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及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捉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冇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

请大家一起听范读,轻声诵读。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二、作品简介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对话体、叔事体三种体式。

它的语句人量化为成语(全文11750字,出成语147条)。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了解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I®邑(今山东Illi阜市)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冇弟了三千,贤弟子七I•二人。

孔子图片:家乡图片:弟子:1.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人,曾参Z父。

与颜回Z父颜路、孟子Z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

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Z狂士。

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宿伯”。

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

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

曾点慕在其故里南武城。

2.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学也曾参是孔子晚年著名的弟子。

曾子很注意白身修养,其以诚信为本,他曾经把孔子一件的学说概括“忠恕”二字,反映了他注重“诚信”的特点。

孔子的孙子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孟子乂是子思的再传弟子,曾 参对传承孔子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论语》(十则)教师寄语: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学习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知识链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孔子一生推行“仁政”的主张,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曾周游各诸侯国13年,未被接受。

晚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编辑、整理有《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易经》《乐经》等,并编著有《春秋》。

后世称他为“圣人”。

据说,孔子一生接收的弟子有3000多人,有72贤人精通“六艺”,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曾参等。

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

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其中之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们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

一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独立完成)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弘.毅()不处.也()冠.者()成人之恶.()从吾所好.()莫.春者()喟.然叹曰()浴乎沂.()风舞乎雩.()其恕.乎()二、合作交流。

1、二读尝试翻译,读懂大意(注意加点的字)。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10)(点)曰:“莫春...,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者,春服既成,冠者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先进》2.积累字词,读精全文。

(1)通假字莫春者(2)一词多义①道:任重而道远。

不以其道得之。

②士:士不可以不弘毅。

虽执鞭之士。

③成:春服既成。

成人之美。

④恶: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成人之恶。

⑤行:终身行之者。

先行其言。

⑥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富而可求也。

⑦为:为人谋而不忠。

吾亦为之。

不图为乐(3)词类活用①传不习乎②见贤思齐焉③成人之美④不成人之恶⑤风乎舞雩⑥吾日三省吾身(4)句式倒装句①欲乎沂。

即“乎沂欲”,状语后置②风乎舞雩。

即“乎舞雩风”,状语后置③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五六”“六七”定语后置判断句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也”表判断语气。

省略句①小人反是“是”前面省略介词“于”。

②勿施于人“于”前面省略宾语“之”(5)成语(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3、熟读精思课文主要涉及了哪几方面的人生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

三、整理总结。

四、达标检测。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书”指、、、。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5)吾与.点也。

五、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我的疑惑:25.《论语》(十则)导学案(编号:054第2课时)教师寄语: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才能有所成就。

九年级(上)执笔:刘志开审核:课型:新授课执行时间:13.11班级组名姓名评分小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能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及修身原则。

2、理解全文思想意义,感受传统文化精髓。

【知识链接】1、孔子所说的君子应具有怎样的品德?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文中第六、七则中指出君子应具有多实践、少说空话的特点和有成人之美、助人为乐之德,即具有劝人向善、劝人戒恶的品质。

另外,孔子在其他语录中也提到“君子”,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中的“君子”则是有宽广胸襟的人。

可见,“君子”的内涵是广阔而丰富的。

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培养学生成才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在这一点上,曾皙与他完全一致。

曾皙畅想在暮春时节跟学生一起“澡身而浴德”,接着在舞雩台上吹风,思念苍生,归途中再唱起歌,陶冶性情,从而培养青少年优美的情操、高洁的志趣,这是曾皙追求的礼治社会的图景。

这恰恰与孔子所期望的“风清俗美,老安少怀,人民安乐”太平景象相符。

因此,从积极意义上说,他们主张以礼治国,希望享受太平盛世的志向是一致的,故而曾皙得到了孔子的赞赏。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

1、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思考《论语》十则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试分类说明。

2、默写课文。

二、合作交流。

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2.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6.如何贯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一处世原则?联系实际说说。

7、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的精髓是“仁”,在这十则语录中,哪一则体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8、《论语》是早期的语录体散文,它的文学性表现在什么地方?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有关学习和修身的语录,请写出来。

四、整理巩固。

齐读并背诵课文。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字准确注音。

愠( ) 罔( ) 殆( ) 诲( ) 弘( )凋( ) 恕( ) 勿( ) 施(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为人谋而不忠.(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见贤思齐.焉(4)吾与.点也(5)富而可求.也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2)诲女知之乎(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下列对课文句子翻译错误的有一项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识。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D、“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5.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体散文,是记录的书,共。

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2)孔子,名,字,时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论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6、选择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主意。

忠,尽心。

)B、传不习.乎(习,复习)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即省自,检查自己)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宽恕)7、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A、不亦说乎B、诲女知之乎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孔子用于实践的思想的句子是。

(3)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D.《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10.儒家最早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于这句话应该有不同的看法。

联系社会个人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六、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我的疑惑:《<论语>十则》答案一、1.见教参2.见教参3.(1)“莫”通“暮”(2)①道路仁道②指读书人小官③做好成全④厌恶坏的,不好的事⑤遵守,奉行,使之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依据。

实行⑥表承接表假设⑦替,给做为,作,指创作(3)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②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

③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事。

④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好的事。

⑤名词作动词,吹风。

⑥名词作状语,每天。

(4)略(5)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二、见教参P433三、1.儒;孔子及其门徒2.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3.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4.《论语》《孟子》《大学》《中庸》5.见教参P430第25课《<论语>六则》第二课时答案二1.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2.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3.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