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大纲

合集下载

2024年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大纲

2024年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大纲

2024年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代码:ENVSE2024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环境监测与分析的基本方法;3. 熟悉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实践;4. 具备环境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大纲:第一章: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交叉与综合性1.3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第二章:环境监测与分析2.1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方法2.2 环境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3 环境监测仪器的原理与应用2.4 环境数据分析与解读第三章:环境污染与治理3.1 大气污染与控制3.2 水污染与治理3.3 土壤污染与修复3.4 噪声污染与控制3.5 废物与固废处理与管理第四章: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4.1 环境政策与法规4.2 环境影响评价4.3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4.4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探究、课外调研等。

教材:主教材:-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环境工程学导论》参考书目:- 《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化学与污染物分析》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30%):考查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50%):考查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注: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选课前请务必阅读并了解最新的课程大纲和教学安排。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X学分总学时:X学时适用专业:具体专业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熟悉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和他人的需求。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一)社会心理学概述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3、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时期(二)社会认知1、社会认知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认知的过程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3、社会认知的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4、归因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凯利的归因理论(三)社会态度1、社会态度的定义和构成2、社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社会态度的形成过程社会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社会态度转变的方法3、社会态度的测量量表法行为观察法生理反应测量法(四)社会影响1、从众从众的定义和类型从众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众的实验研究2、服从服从的定义和类型服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服从的实验研究3、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社会促进的定义和类型社会促进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社会抑制的定义和原因4、社会惰化社会惰化的定义和表现社会惰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五)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特点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人际关系建立的阶段人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3、人际关系的类型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恋爱关系职场关系4、人际沟通人际沟通的定义和类型人际沟通的障碍和技巧(六)社会行为1、助人行为助人行为的定义和类型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助人行为的培养2、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定义和类型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侵犯行为的控制3、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类型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七)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教育领域社会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2、管理领域社会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领导行为与团队建设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3、营销领域社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消费者行为与广告宣传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4、健康领域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疾病预防与康复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环境经济学的定义及意义
-环境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二、市场失灵与环境污染
-外部性的概念及分析
-公共品与自治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环境财产权的界定与交易
三、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与管理
-自然资源的价值测量和计算方法
-自然资源及环境管理的政府角色
-环境政策与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
四、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原理
-气候变化的原因及经济学分析
-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政策与技术手段
五、环境经济学实证及案例分析
-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环境保护政策及实施效果的案例分析
六、总结与展望
-环境经济学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
-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挑战
该教学大纲致力于介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实证与案例分析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问题解决能力。

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一、总目标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分目标小学1-3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小学4-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初中: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

高中: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在经济技术、政策法律、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努力;养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小学1-3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小学4-6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初中: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高中: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8课时)四、实施建议1.本专题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按平均每学年4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小学1-3年级12课时,4-6年级12课时,初中12课时,高中8课时。

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每学年的课时安排做适当调整。

课时由学校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进行安排。

2.本专题教育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校和教师要依据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参照教学活动建议,选取具有地方特点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

建议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课时比例为3:1。

3.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选择多种教学途径与方法,并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

《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

环境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的一门专业课,教学分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共计72学时。

理论课包含12章的课堂教学和3章的学生自主学习,实验课教学分实习课、现场参观和实验技能考核等三种形式。

一、课堂教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入到环境卫生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卫生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环境卫生学的热情,掌握环境卫生学的有关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内容。

【教学基本内容】1.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2. 环境介质、环境因素的概念及相关内容的重要概念。

3.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及人类环境的组成。

4.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5. 了解全球著名的环境污染事件及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

6. 简要介绍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和工作成就。

7. 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学习要求】1. 要求掌握环境卫生学的有关概念,如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的定义、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等及相关内容;掌握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本原理;掌握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等。

2. 要求熟悉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研究任务,区别环境卫生工作与环境卫生学之间的异同等。

3. 要求了解了解环境卫生的发展简史和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教学方法】本章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自主学习内容包括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及主要成就。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2:《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环境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制订时间:2017年6月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性质和任务《环境学概论》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目前全球的环境情况,起着拓宽知识面的作用。

《环境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污染物对各种环境的具体污染情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将来各相关专业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状况、资源利用情况及发展趋势,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发展的危害。

增进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的了解,掌握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知识,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要求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环境,掌握环境变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紧密结合实际,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地球环境、预防环境问题产生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成为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参与可持续发展时间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

(4)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生物学基础理论分析相关环境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

通过对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球科学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生物环境、环境规划以及人口、能源、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它帮助学生较为全面的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他环境课程开展基础、入门课程。

环境行为心理学复习大纲

环境行为心理学复习大纲

环境心理及行为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类型、如何营造引人注意的景观(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①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

)②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

)③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3)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 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人自身的状态。

①刺散物的对比强度。

②刺激物的状态。

运动和变化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引人注意。

如夜空中的流星。

③刺激的新异性。

与众不同的和新异的事物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千篇一律的,刻板重复的事物很难吸引和维持人的注意。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类型(1)相互加强或削弱。

(2)联觉。

(3)不同感觉的补偿3.感觉与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2)知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

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4.知觉定势的概念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5.认知的概念及其特点(1)认知值得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2)认知是主客体相互之间作用的产物。

6.人眼的构造及观看对象的规律(1)视网膜由中央凹、黄斑和周围视觉组成。

(2)中央凹是位于视网膜中央的小凹,含有最微细的视锥细胞,中央凹形成的视野成圆锥状,水平和垂直视角均为2°左右;当头部保持垂直或者略微前倾的时候,中央凹视觉通常看着视平线以下10°左右的地方。

见pdf。

7.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1)相互削弱和破坏。

(2)相互加强或协同。

环境学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学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学原理课程编码: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onspectus学时:32 学分:2适用专业:环境科学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教材: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以地球科学、生态学、工程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系统讲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有关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紧扣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巨系统的内在规律;探讨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为进一步学习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环境前沿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使环境专业一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的主体内容及知识涵盖有初步和较为全面的认识;课程安排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既阐明了基础知识,又介绍了热点前沿。

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大信息量的获得;开阔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环境学基本的专业素养及专业兴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其基本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介绍与讨论:人类、环境与生态系统问题;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环境管理学;环境伦理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危害及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旨在预防污染的清洁生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环境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和接触当前环境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能够从科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环境意识,能从问题的表现分析其实质。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篇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特征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三章人口与资源教学基本内容:从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这两个角度分析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发展状况,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人口问题和我国人口政策。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原理及基本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空间设计思维与设计观念;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本技能,能够遵循设计原则,
运用专业设计语言、设计形态和媒介形式去表达设计方案;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知识体系宽泛,专业能力较全面,具备较好审美能力与艺术情趣;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意思维和较好的专业创新能力,能够针对环境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独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并能付诸实施;
1.建议教材
1.胡正凡,林玉莲主编.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2.主要参考书
1.房慧聪.环境心理学:心理、行为与环境.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o
2.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o。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一、总目标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分目标小学1-3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小学4-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初中: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

高中: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在经济技术、政策法律、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努力;养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小学1-3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小学4-6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初中: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高中: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8课时)四、实施建议1.本专题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按平均每学年4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小学1-3年级12课时,4-6年级12课时,初中12课时,高中8课时。

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每学年的课时安排做适当调整。

课时由学校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进行安排。

2.本专题教育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校和教师要依据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参照教学活动建议,选取具有地方特点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

建议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课时比例为3:1。

3.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选择多种教学途径与方法,并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
当人员过剩时应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 1、调整对申请者的接纳标准 2、调整场所容量 3、调整场所成员的逗留时间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三、行为场景理论的现实意义

行为场景是可以具体描述的真实环境, 是场所和群体行为自然而然结合成的有 机的整体单元 场所的生命力体现于它在社会生活中的 作用,它的兴衰存亡取决于人们在生活 中对它的需要和使用
Hale Waihona Puke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三、行为场景理论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行为场景的观察,了解哪些场所 需要发展,哪些场所需要控制,哪些场 所需要更新或改造,应该成为环境—— 行为研究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投资 者和经营者应该掌握的重要信息。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三、行为场景理论的现实意义

环境设计与环境管理既要认真考虑外显 功能,又不能忽视其潜在功能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一行为研究还可以涉及到可观察到的活动模式,而且还进一步深 入到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例如,设计一个大百货商场的营业大厅,除了面积、尺寸、人流等方面的 问题外,还应该考虑:如何满足不同顾客对建筑环境的不同需求;不同的空间 布局会对顾客的活动模式(通过、停滞、围观、购物、休憩)产生什么样的影 响;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营业大厅内的嘈杂、混乱与拥挤感;怎样使环境容易 识别—既有利于顾客尽快找到货位,又在寻找过程中顺便买了其它商品(所 谓附加售货);环境应具有什么样的气氛,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所谓刺激售 货);商场的内外环境应该怎样设计才能使顾客更加舒适和方便,等等。 即使设计最简单的园林中坐椅,单纯考虑尺寸、靠背角度也远不能满 足游人的需要。试问,坐椅是供3一4布置方式对人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 影响?不同的游人就座时具有什么样的心理需要(如不愿受人干扰,希望看 人也为人所看,乐于与一小群人进行交往等)?……类似的问题已超过了生 理因素的范围,

第四节 行为场景理论
巴克——生态心理学 环境与行为是双向作用的、生态上相互 依存的整体单元 环境所具备的物质特征支持着某些固定 的行为模式,尽管其中的使用者不断更 换,但固定的行为模式在一段时期内却 不断重复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四节 行为场景理论
场所与其中人的行为共同构成了行为场景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最小维持量、容量、申请者(执行者和非执 行者)组合成行为场景中不同的人员配备状况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
场所是环境资源,非执行者是服务对象 非执行者人数的多少受社会需求、场所位置、环境特征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当人员不足时,非执行者会享受到更多的服务,然而场所绩 效得不到充分发挥,长期的人员配备不足将 导致场所的衰退,甚至废弃 当人员过剩时可能引起拥挤,应采取一些改善措施
第一节 唤醒理论
唤醒 诱发
广泛探索
环境
主体的刺激 特殊探索
复杂性、神秘性:视觉、触觉、听觉等 连贯性、易识别性:清晰的路网,同一性的 特征等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四节 行为场景理论
讨论非个体行为与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 生态心理学——在真实行为场景(生态 环境)中的行为心理学研究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四节 行为场景理论 一、场所的环境特征 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 三、行为场景理论的现实意义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一、场所的环境特征

场所的外显功能及潜在功能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一、场所的环境特征

场所诱发人的非个体行为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
最小维持量——维持某一行为场所所需要的最少人 员数量 容量——场所能容纳的最多人员数量 申请者——试图成为场景中一员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