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管理制度.doc
卫生院住院诊疗管理制度
卫生院住院诊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卫生院住院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卫生院住院部的诊疗活动,包括患者收治、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卫生院住院诊疗活动应遵循合法、合规、科学、严谨的原则,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意愿,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第四条卫生院应建立健全住院诊疗管理制度,加强诊疗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患者收治与评估第五条卫生院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第六条卫生院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合理分配病房,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第七条卫生院应对患者进行入院教育,告知住院期间的相关规定、注意事项及诊疗流程,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第三章诊疗活动与管理第八条卫生院应按照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开展诊疗活动,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第九条卫生院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条卫生院应加强对药品、医疗设备和耗材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合规使用。
第十一条卫生院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根据治疗效果和患者需求,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章护理与康复第十二条卫生院应建立健全护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第十三条卫生院护理人员应按照护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第十四条卫生院应关注患者的康复需求,开展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程度。
第五章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第十五条卫生院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第十六条卫生院应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七条卫生院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六章病历管理与保密第十八条卫生院应建立健全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
医院住院治疗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治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规范医院住院治疗工作,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订立本规章制度。
2.本规章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卫生部门规定以及医院内部管理要求等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住院治疗业务。
2.本规章制度涵盖住院患者的接诊、病历管理、诊疗方案订立、治疗过程管理、出院及后续随访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患者权益保障1.患者有权知情,医院应向患者供应准确及时的医疗诊疗信息。
2.患者有权选择医疗服务项目,医院应依据患者需求供应合理的医疗服务。
3.患者有权随时查询、复印、要求更正本身的病历资料。
4.患者有权自主选择医生,医院应供应不同医生的专业背景、治疗经验等信息供患者参考。
5.患者有权拒绝或中断医疗服务,医院应敬重患者的意愿。
第二章住院治疗流程第四条住院接诊1.患者到达医院后,前台将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登记患者住院申请。
2.接待员应当耐性听取患者病情描述,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3.接待员应通知相关科室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并引导患者进行必需的检查。
第五条病历管理1.医生应当认真记录每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等信息,并在患者病历上进行签名确认。
2.病历应依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填写,规范化记录患者信息。
3.病历资料应妥当保管,避开遗失或泄露。
第六条诊疗方案订立1.医生应依据患者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订立认真的诊疗方案。
2.诊疗方案应依据病情的变动及时调整,并在病历中进行记录和解释。
3.重点病例或特殊治疗方案需要医院专家组会诊后,方可执行。
第七条治疗过程管理1.医护人员应依照诊疗方案进行治疗,定期察看患者病情变动。
2.治疗过程中应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3.医院应设立医疗巡查制度,确保医护人员按要求执行治疗计划。
第八条出院管理1.患者病愈出院时,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订立出院引导和复诊计划。
2.患者出院时应办理有关手续,医院应供应相关证明和出院小结。
诊疗服务管理制度范本
诊疗服务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门诊、急诊、住院、医技、护理、药剂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本医疗机构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遵循医学伦理,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诊疗服务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服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诊疗服务活动的实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医疗资源等因素,合理设置诊疗科目,配备适宜的医疗设备、设施和人员。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诊疗服务活动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医疗质量。
三、诊疗服务行为规范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遵循临床路径,提高诊疗效果。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听取患者病情陈述,开展病情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并向患者充分告知诊疗风险、费用等相关信息。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患者意愿,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服务,不得强迫或者诱导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诊疗服务。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对新开展的技术项目进行严格评估,确保医疗安全。
四、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保障患者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减少患者损失。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纠纷处理,及时化解矛盾,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患者权益保障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知情权,向患者提供病情、诊疗方案、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更新。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选择权,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需求。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保护患者隐私权,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六、监督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诊疗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
住院诊疗管理方案
住院患者诊疗管理方案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得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得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得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得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联合制定住院患者管理制度。
一、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资质医务人员为就诊患者提供规范同质化服务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后均由有中级职称及以上资质医务人员为患者得病情进行评估,医师在入院记录中记录,护士在患者入院评估表中记录。
2、病情评估就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途径,根据疾病得诊疗规范,对患者得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得诊疗活动。
3、患者评估得重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得病情评估(具体分类详见住院患者评估表)4、医护人员对患者得评估具有相互印证性,为患者得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与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二、科室严格按照临床诊疗指南、规范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1、各临床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得得《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现有资源,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得《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得《操作规范》;2、各科室应根据医学得发展需要,每年定期对临床指南及规范进行更新与改进,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得指南及规范,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
新得《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应先培训、后执行、3、严格规范临床指南/规范得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得新临床指南/规范,首先需由本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上,本着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进行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与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指南/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抽调医疗质量与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医院住院诊疗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住院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住院患者、医护人员及相关部门。
三、诊疗原则1. 诊疗活动应遵循科学、严谨、规范、安全的原则,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风险等进行充分告知。
3. 诊疗活动应遵循诊疗规范,严格按照诊疗程序进行,确保诊疗质量。
四、诊疗流程1. 患者入院(1)患者需办理入院手续,提供相关证件。
(2)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入院病情。
(3)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检验,明确诊断。
2. 诊疗计划(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
(2)诊疗计划需经上级医师审核,确保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3. 诊疗实施(1)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诊疗计划进行诊疗活动。
(2)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4. 出院(1)患者病情稳定,符合出院标准时,办理出院手续。
(2)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确保患者康复。
五、诊疗质量与安全1.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诊疗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
2.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提高诊疗质量。
3. 医院定期开展诊疗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4. 医院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诊疗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
六、违规与处罚1. 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2. 医护人员未按规定履行诊疗职责,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3. 医院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责任人进行追责。
七、附则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旨在确保医院住院诊疗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诊疗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诊疗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健全医疗机构的诊疗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利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医疗诊疗安全管理。
三、领导责任1. 医疗机构领导应高度重视医疗诊疗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规章、标准和操作程序。
2. 领导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诊疗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都能够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3. 领导要定期对医疗诊疗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四、人员管理1. 所有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医疗资质和专业技能,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医疗技能和责任意识。
3. 对于发现医疗人员不符合要求或存在违规行为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五、医疗设备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2. 对于使用过期设备或不合格设备的情况,应当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的整改。
3.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六、药品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2. 对于药品的采购、储存、配发和使用,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处理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
七、危急情况处置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危机事件发生时有序处置。
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应急处理设备和药品的管理,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3. 对于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情况,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八、信息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信息系统,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2. 对于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疗记录,应当严格保密,并严格控制访问权限。
3.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制度
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制度1. 咱得保证医生诊断得准确呀!就像侦探查案一样,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你想想,要是诊断错了,那后面的治疗不就全错啦!所以每个医生都得认真再认真,确保诊断无误。
比如上次小王的病情,不就是医生仔细询问和检查才确诊的嘛!2. 用药可得精准呀!这就好比射箭要射中靶心,不能有丝毫偏差。
不能多也不能少,得恰到好处。
你看老张那次,因为用药精准,病好得可快啦!3. 护理也超级重要好不好!这就像照顾宝贝一样,要细心周到。
护士们得时刻关注病人的情况,稍有不对就得赶紧处理。
就像那次小李有点不舒服,护士马上就发现并通知医生了呢!4. 检查设备得先进呀!这就像战士的武器,精良才能打胜仗。
没有好的设备,怎么能准确了解病情呢?咱们医院的那些先进设备不就帮了大忙嘛!5. 医生之间得密切配合呀!这就像一场足球比赛,队员们要相互协作。
一个医生有了发现,得赶紧和其他医生交流。
上次那个复杂的病例,不就是大家一起商量出治疗方案的嘛!6. 对病人的态度得好呀!要让他们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温暖。
不能冷冰冰的,要热情亲切。
你看那个病人,不就是因为感受到了温暖,心情好了病也好得快嘛!7. 医疗记录得详细准确呀!这就像记账一样,每一笔都不能错。
以后回顾病情才能清楚明白。
上次小赵的病历,写得多详细呀!8. 治疗方案得个性化呀!每个人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这就像量身定制衣服,得合适才行。
就像老孙,他的治疗方案就是专门为他制定的呢!9. 术后康复指导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像教小朋友走路,得一步步来。
要告诉病人该注意什么,怎么恢复。
上次那个手术病人,不就是按照指导恢复得很好嘛!10. 要不断学习进步呀!医学在发展,我们不能落后呀!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咱们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我的观点就是,这些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制度都得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障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呀!。
内科诊疗活动管理制度
内科诊疗活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科诊疗活动,提高内科诊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科诊疗活动的管理,包括医疗机构内科门诊、住院、急诊及相关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环节。
第三条内科诊疗活动应依法合规、规范、安全、高效进行,切实维护医疗秩序和患者利益。
第四条本制度由医院负责医务管理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全院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五条医院内科诊疗活动管理制度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规范文件,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修改。
第二章内科门诊管理第六条内科门诊应按照医院的规定和标准,在指定地点和时间开展诊疗活动。
第七条内科门诊医生应遵守诊疗规范,依据患者病情和诊断要求进行适当的诊疗处置。
第八条内科门诊医生应认真填写患者病历,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内容。
第九条内科门诊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和预防措施。
第十条内科门诊医生应主动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过敏史等,为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第十一条内科门诊医生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信息和治疗过程,保障患者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第十二条内科门诊应建立患者预约制度,确保患者就诊顺利,避免拥堵和延误。
第十三条内科门诊应建立医患沟通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十四条内科门诊医生应遵守《医师执业行为规范》,严守医德底线,不得违规行为。
第三章内科住院管理第十五条内科住院患者应按照医院的规定和标准入院,医院应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床位和治疗条件。
第十六条内科住院医生应定期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制订治疗计划,并及时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十七条内科住院医生应随时接受护理人员的提醒和建议,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第十八条内科住院医生应认真审核患者的病历,确保病历完整、真实,不得随意篡改。
第十九条内科住院医生应定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住院医师管理制度(4篇)
住院医师管理制度(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首诊负责制、查房制度、病历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查对制度,严格规范病历等文书书写。
2、住院医师查房:每日不少于____次,每天上午普通查房一次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思想及生活情况;每天下午、节假日、手术日应重点巡视。
对危重病人应根据病情需要,随时巡视,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对所管病人要逐个检查,重点巡视重危疑难病人及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病人;根据病情变化更改医嘱,对诊断不明、疗效不佳病人要重点研究,提请上级医师诊查或会诊,对检验、____线报告和其他检查结果、要仔细分析,提出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意见,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开具次日特殊检查医嘱,认真做好病程记录。
3、住院医师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
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上级医生和有关部门。
4、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必须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5、病历书写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执行。
6、医嘱的下达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第二十九条有关规定执行。
其他条款参照《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规章制度汇编》执行。
(二)住院医师值班和交接班制度1、值班医师必须依法获得《医师职业证书》,经医院批准具有我院“处方权”及医师编码。
2、值班医师应提前半小时到岗,接受各级医师交班的医疗工作,交班时,应巡视病房,做到对所有在科病人情况心中有数,危重病人实行床前交班。
3、医师下班前,应将危重病人情况及处理事项记录于交班簿,值班医师应将值班期间的病情变化、处理情况记于病程记录,并同时重点扼要记入交班簿。
4、值班期间急诊入院病人,要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如需急救处理或急诊手术来不及书写病历时,应记首次病程记录,然后根据时间情况补写病历。
5、值班期间,必须尽职尽责,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人的临时处理,遇有难题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处理。
《住院病历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最新)
《住院病历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确保住院病历的质量,规范病历书写与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住院病历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住院病历的书写、审核、归档及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基本原则1. 真实性原则:病历内容必须真实、客观,如实反映患者的病情及诊疗过程。
2. 完整性原则:病历记录应完整、连续,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3. 及时性原则:病历书写应及时,确保各项记录与实际诊疗活动同步。
4. 规范性原则:病历书写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格式规范,字迹清晰。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组织机构1. 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担任主任,分管副院长担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信息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临床专家。
2. 病历质量管理小组:各临床科室设立病历质量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及护士长。
第五条职责分工1. 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制定和修订病历质量管理制度。
组织开展病历质量检查与评估。
对病历质量问题进行审议和处理。
组织病历质量培训与教育。
2. 病历质量管理小组职责:负责本科室病历质量的日常监控。
组织本科室病历质量自查与整改。
及时上报病历质量问题。
参与病历质量培训与教育。
3. 医务科职责:负责全院病历质量管理的统筹协调。
组织开展全院性病历质量检查。
对病历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
4. 护理部职责:负责护理病历的质量管理。
组织护理病历的质量检查与培训。
5. 质控科职责:负责病历质量的统计分析。
提出病历质量改进建议。
监督病历质量整改措施的落实。
6. 信息科职责:负责病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
确保病历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第三章病历书写规范第六条病历书写基本要求1. 书写工具: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字迹清晰,不得使用铅笔或红色墨水。
住院患者诊疗方案制度范本
住院患者诊疗方案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提高住院患者的诊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规范诊疗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住院患者的诊疗活动,全体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
二、诊疗方案的制定1. 住院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检查结果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2. 诊疗方案应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3. 主管医生应组织病例讨论,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安全的诊疗方案。
4. 诊疗方案应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三、诊疗方案的执行1.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诊疗方案执行,确保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
2.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需要调整诊疗方案。
3.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4. 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配合诊疗,促进患者康复。
四、诊疗方案的监督与评价1.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对住院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监督与评价。
2. 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专家对住院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审查,提出改进意见。
3. 主管医生应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的要求,定期提交诊疗方案执行情况的报告。
4. 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对诊疗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违反本制度的处理1. 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 违反本制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住院患者诊疗方案制度范本旨在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明确的诊疗指南,确保住院患者的诊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住院诊疗质控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了加强我院住院诊疗质量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分管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设立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本制度。
三、职责分工1.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1)制定住院诊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政策;(2)监督、检查、评估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工作;(3)对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2.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1)组织实施本制度;(2)收集、整理住院诊疗质量相关资料;(3)定期向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
3.各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1)组织本科室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工作;(2)监督本科室住院诊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3)对本科室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内容1.病历书写规范: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确保病历内容真实、完整、准确。
2.诊疗操作规范: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确保诊疗操作安全、有效。
3.药品、器械管理:严格执行药品、器械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器械质量。
4.医疗安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事故发生。
5.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效率。
6.患者满意度:关注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住院诊疗质量管理措施1.定期组织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住院诊疗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2.病历质量检查:定期对病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诊疗操作检查:定期对诊疗操作进行检查,确保诊疗操作规范。
4.药品、器械质量检查:定期对药品、器械质量进行检查,确保药品、器械质量。
5.医疗安全检查:定期对医疗安全进行检查,防范医疗事故发生。
6.临床路径执行情况检查:定期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提高诊疗效率。
六、奖惩措施1.对在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部分
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部分1.住院患者评估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1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1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题目:患者评估制度管理制度;文件号:cmu4h-ywb-ylzl-2011-21;制定日期:2012年12月;修订日期:;修订次数:;制定部门:医务部;审批者:2.住院患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急诊、住院、手术、重症治疗、麻醉、输血全程、全面要求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现就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做如下规定: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营养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情评估;评估人及资质: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护人员完成评估;由科室诊疗组长、主治医师会同主诊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ABCD标准我们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应的基本医疗为特征将病例划分为单纯普通病例、单纯急症病例、复杂疑难病例、复杂危重病例四个类型;A型单纯普通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普通、单纯、慢性病为多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要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病人住院日较B型病例长费用一般低于CD型高于B型病例;B型单纯急症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费用一般低于其它型病例;C型复杂疑难病例中老年病人居多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住院时没有生命危险不需要抢救住院日长费用消耗较多;D型复杂危重病例病情危重复杂、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需要积极抢救住院日较C型短费用消耗多;一般还可依据下列条件进行简单的分型1年龄70岁或新生儿大多为CD型病例2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均为CD型病例;3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重急症的均为CD型病例;4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5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6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者为CD型病例;7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8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病例;9会诊情况院级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10护理等级I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型病例;11有三个以上诊断多为CD型病例;12接受输血的为CD型病例凡具备以上12项指标中任何1项条件均划分为CD型病例对于不能分型的病例则根据诊疗过程决定分型时限要求:普通住院患者入院72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立即评估;住院超过一周病员,第8日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手术后患者48小时内手术后评估;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记录文件格式:门诊患者评估,直接记录评估方式及结论于门诊病历当中;住院患者评估,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如下:年月日患者病情评估主治医生住院医师主诊医师XXX对患者XXX进行查房后,现患者情况,主要的阳性体征及必要的阴性体征,辅助检查结果:阳性结果及必要的阴性结果,采用什么方法,对患者进行了病情评估,情况如下:一,采用的评估方式:二,评估结论:三,处置意见:评估医师记录医师3.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规范1.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使用需要储备必要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实行专人保管,统一管理;储存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当按产品的储存条件、分类存放,明确标识,做好保管养护;2.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当由临床使用科室向仓库领取;仓库保管和科室领取人员应当进行出库复核和核对;确需临床科室暂存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可以由临床科室向仓库领取后专柜暂存,但要做好相关记录;3.临床科室领取后未使用的产品须连同原出厂包装返还仓库,验收合格后重新入库或作退货处理,无菌包装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包装破损或超过灭菌有效期的,不能重新验收、入库和使用;4.争取合理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事先告知制度;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之前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风险、应对措施、可供选择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种类,产品名称,生产单位、收费标准等告知患者,经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以使用,切实尊重和保障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医疗权益;5.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记录应当与病历一同保存;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记录不得由非临床使用的医务人员代为填写;相关记录应当在植入性医疗器械采购部门、手术室各保留一份备查;6.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每个产品都必须在手术相关记录中加贴由生产厂家或进出口总代理商出具的该产品的合格证、标签;7.植入医疗器械临床手术完成后,应当及时主动向病人或家属提供全部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明细清单,明细清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特征编码和产品追溯编码信息、数量、生产厂商和价格; 8.植入性医疗器械应按照产品的设计和使用要求进行植入安装;无相应资格的医疗工作者不得从事植入性医疗器械植入安装工作;9.严禁使用外请医师自行携带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外请医师指定或接受捐赠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必须按照本相关规定查验和验收,不符合规定的不得使用;10.对存在质量可疑情形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封存产品,并报告院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委员会;11.严格执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使用中发现的不良事情,及时逐级上报;因植入性医疗器械或可能因植入性医疗器械导致严重伤害事情或患者死亡的,应第一时间上报;12.不良事情发生原因未查清前,医疗机构应对不良事情的该批同规格号库存产品,暂缓销售、使用,对剩余产品进行登记,封存,并上报监督管理部门,查明事件原因后,由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13.保存手术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备查,对国家法规规定不能保存或其它原因确实无法做到保存备查的,应当如实记录各种信息和处理情况;必要时应当随病历保存能够反映取出产品特征的照片;对植入性医疗器械质量有争议的,应在病人或其授权人或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14.严格执行植入性医疗器械销毁制度,对过期失效、淘汰或临床使用中损坏、污染不能使用的,法规规定使用过可不保存的,以及监管部门同意销毁的和临床使用时发现的不合格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4.有创诊疗操作实施规范一、有创诊疗操作的范畴有创诊疗操作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范畴包括各种穿刺术、各种活检术、各种引流术、各种内镜检查、各种造影检查、介入检查、脓肿切开术、置管术、血液透析、腹水超滤回输术、骨折复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静脉输液穿刺等操作按护理规范处理,不必另行记录各种内镜、造影、介入等不能自行操作的有创诊疗项目,应书写有创诊疗操作后小结,造影和介入诊疗的患者应有术后连续3天病程记录;自行操作的诊疗项目,如患者无特殊病情变化,可不书写有创诊疗操作后小结,但在操作后第2天应书写一次病程记录;二、每次进行有创诊疗操作前、后在病志中要体现以下内容,不得缺项:一有创诊疗操作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不能代替此项内容格式内容如下:有创诊疗操作前小结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有创诊疗操作名称:有创诊疗操作目的:必要的理化检查是否完备:是否结果是否异常:是否适应症:禁忌症:有无术中术后注意事项:二签署知情同意书:格式内容各专业自行确定;医患双方签字后附在病志中;三有创诊疗操作前下达临时医嘱;四书写有创诊疗操作记录:此项内容适用于介入及透析操作由操作者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详细记述手术过程、术中大体所见、术中出血量、术中用药、病理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情况,可附有必要的图示说明;五书写有创诊疗操作后小结:由操作者在术后8小时内完成,记述有创诊疗操作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术中经过是否顺利,患者返回病房后生命体征如何,有无不良反应,是否有所处置,以及对术后并发症预防、标本去向等内容;三、必要的理化检查所有的有创诊疗操作在实施前必须完成以下检查项目:血常规、凝血四项、肝炎八项、心电图;另外,透析和PCI、起搏器置入、胃镜、肠镜、膀胱镜检查除以上项目以外还须完成梅毒、艾滋病抗体的检测;;题目:有创诊疗操作实施规范;文件号:cmu4h-ywb-ylzl-2009-1;制定日期:2012年12月;2;制定部门:医务部;审批者:5.抗菌药物规范使用与管理制度一. 目的1.为了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的疗效;2.预防和减少抗菌素的毒副作用;3.注意剂量和疗效,避免产生耐药菌株;4.密切注意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5.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严格选药和给药途径,防止浪费;二.基本原则1.个体化用药: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毒副反应和给药剂量、用法,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感染性疾病应根据药敏结合临床分析选择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结合临床诊断、感染部位,尽量选用有效、价廉、毒性小的药物,能用窄谱抗菌药物控制的感染,尽量不用广谱,以减少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发生;2.有样必采:在使用或更换抗菌药物治疗前应正确采集标本,做病原学及药敏试验,力求做到“有样必采”;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或更换原来抗菌药物治疗方案;3.分线管理: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疗效和不良反应分为一、二、三线,并实施分线分级管理;4.审批制度:使用三线抗菌药物或二联抗菌药物必须有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无药敏试验的必须有科主任及医务科审批;5.记录用药:所有使用、更换抗菌药物必须有病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所用药物的通用名称、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次数、疗程等,必须有合理的病情分析;6.疗程用药: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一般感染的不超过5天,超过5天的必须有明确的感染证据并在病程录上具体分析记录7.换药有理: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8.联合有据: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适应症:对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或难治性感染,以及既需要长期用药而又使病人免于产生细菌耐药或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的产生,可采用联合用药;9.拒绝滥用: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感染疾病,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10.预防用药: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原则和用药方案,不得无针对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感染手段;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限于外科围手术期及符合预防用药指征的非手术病人;11.越级用药:以下紧急或危重情况,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1感染病情严重者,包括:①败血症、脓毒血症Sep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包括:①接受免免疫抑制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④血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109/L;⑤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发热者;⑥艾滋病;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3、致病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12.门诊用药: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三天,最多不超过5天抗结核药物除外;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以一线药物为主,严格控制二线及以上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联合用药;13.避免耐药: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素;6.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药品价格等因素,我院将基本药物品种目录中的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一、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二限制使用:与第一线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使用,应控制使用;三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应严格控制使用;二、分级管理办法一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病程记录上签字后使用;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应用时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并在病程记录上签字后使用;二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节假日由科主任总值班签字;三各临床主任为本科室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的第一责任者,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四医务部将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及合理用药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并定期检查;题目: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文件号:cmu4h-ywb-ysgl-2005-2;制定日期:2006年11月2;修订日期:2012年12月;修订次数:1;制定部门:医务部;审批者: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一、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管理、监测与评价;二、各临床科室主任是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应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三、医务部负责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四、每月对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情况予以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临床科室负责人、医师进行诫勉谈话,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五、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全院及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六、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分析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对细菌耐药水平较高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等干预措施;七、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八、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一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二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三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四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九、药师连续3次以上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8.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制度为有效推进抗菌药物专项治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医院加强抗菌药物处方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二、医院抗菌药物领导小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医院药学部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的具体工作;三、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将点评结果及时上报至医务部,并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四、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五、本制度所指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抗结核药、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在此不列为抗菌药物;9.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规范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3.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5.一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
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管理制度
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管理制度
为加强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诊疗工作,制订本制度。
1、各科室的住院诊疗活动应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科室的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应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床位、工作量、医师的资质层次成立诊疗小组,实行分级管理。
3、诊疗小组由组长及各级医师组成,每组人员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
4、诊疗小组组长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对本组收治患者的诊疗活动承担责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组长的产生可由科主任认定或自荐形式完成。
5、诊疗小组必须对该小组分管的患者的所有诊疗工作负责,应严格执行核心制度。
6、科室每月应在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对各个诊疗小组开展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
规范诊疗管理制度
规范诊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疗活动,包括门诊、急诊、住院等各项诊疗过程。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医疗活动,并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的规定和标准执行。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落实诊疗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的诊疗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诊疗管理流程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患者就诊流程,确保患者能够便捷、规范地接受医疗服务。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保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诊疗流程和诊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诊疗质量评估制度,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诊疗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并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保障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第四章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患者进行尊重和关怀。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诊疗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当依法规范开展医疗活动,不得违法开展医疗服务。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行为,医疗机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医疗机构应当立即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住院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孔望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住院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科室在科主任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下,实行临床医生分级管理制度。
医师为一级医生,主治医师为二级医生,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为三级医生.分成两个诊疗小组(见诊疗小组名单),两名主治医师为诊疗小组组长,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工作.为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避免推卸责任,导致诊疗过程出现缺陷,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分级管理是在科主任安排下完成的,科内的一切诊疗活动,科主任均有权参加,并提出意见,同时负责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管理责任。
二、一级医生和二级医生负责床位管理,一级医生在制定诊疗计划时须向二级医生汇报、请示,特别是在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时必须及时汇报,让上级医生做到心中有数,得到及时指导,这时所发生诊治程序、计划、错误而导致医疗纠纷(或事故)的,上级医生为第一责任人,下级医生仅承担个人行为的责任,否则下级医生要承担全部责任.
三、主治医师为二级医师,根据主治医师的职责,仍是收治病人诊治的主导者,负床位主管医师责任,在制定诊疗计划时须向三级医生汇报、请示,特别是在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时必须及时汇报如其上级医师参与制定诊治计划,并参与完成。
四、三级医生是诊疗活动的主导者,全面负责病区所有病人的诊疗活动,确定病人的诊疗计划,决定会诊、转科、出院、转院、为重病人的抢救等。
五、医师在诊疗活动中,无论是几级医生均要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
六、各级医生应完成自己职称岗位职责所须完成的工作和责任,不称职者,将予高职低聘。
七、原则上一、二级医生均要参加科室夜班,三级医生和科主任可不参加夜班排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室管理上。
院科两级诊疗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范文(3篇)
院科两级诊疗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诊疗质量,持续改进住院诊疗工作,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健全院科两级质管理组织。
(一)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其职责为:1、在院长领导下,对全院医疗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2、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本院实际,修订和完善医院质量标准,并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评价,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
3、检查和指导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计划、效果评价及奖惩措施。
4、开展医务人员质量意识教育,负责对新职工和进修、实习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进行质量管理教育。
5、定期对医疗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及时向院领导及有关部门反馈,提出提高医疗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提出修订和完善管理规定的意见。
6、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殊情况随时召开,研究问题,总结工作。
7、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部,负责执行委员会议定事项,承办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
(二)成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及高职称医师、护师组成,其职责为:1、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
2、检查本科室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3、依据检查情况提出奖惩意见,与目标管理考评持钩。
4、定期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好会议记录。
二、诊疗质量监督管理的主式(一)科级监控:即定点监控,每月进行一次,由各科室自我进行检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二)院级监控1、每月监控:每月一次,由医务部、质控办、感染管理科等科室进行监控,监控目标主要为病案质量、各种统计指标、医院感染、传染病报告等;对科级监控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同时对住院病历进行抽查;对单病种质量及医疗缺陷进行监控;不定期对重点问题进行督查。
(完整word版)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管理
****人民医院科室诊疗小组负责制度1、科室诊疗小组由组长及各级医师组成,具体根据床位、工作量、医师的资质层次划分,每组人员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
2、科室诊疗小组组长须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
对本组收治患者的诊疗活动承担责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组长的产生应由科室推荐上报医务科,医务科报院长办公室批准,并将诊疗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在医院内公示,人事科备案。
若诊疗小组组长人员变动,应按诊疗小组组长任免程序办理。
3、诊疗小组必须对该小组分管患者的所有诊疗工作负责,应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和诊疗小组负责制。
4、科主任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对各个诊疗小组的工作进行考核,结果与该组的绩效考核挂钩,并做好相关记录。
科室诊疗小组职责1、科室诊疗小组由组长及各级医师组成,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
认真执行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及时完成医生交接班、抢救记录等相关医疗文件的书写,严防医疗事故。
2、完成本诊疗小组的医疗工作。
认真负责地评估本组每一例病员的病情及疗效;查看各种辅助检查的结果并分析;查看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方案是否妥当。
3、每日查房至少2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新入院患者,诊疗组长48小时内必须查房一次;疑难重症患者随时查房。
4、完成急、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诊疗组长亲自参加、指导高难度的诊疗技术操作和手术。
5、对本组疑难或危重病例、择期手术病例、特殊病例及死亡病例及时报告科主任,提出会诊申请或组织科内讨论,安排人员做好记录。
6、做好医患沟通,发现医疗缺陷、医疗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立即报告科主任,并积极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7、完成病历的质量控制。
及时、准确地完成病历书写,及时审签,按时归档,确保甲级病历达100%,杜绝乙、丙级病历。
认真学习处方书写规范,确保处方合格率达100%。
8、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按时参加“三基”及实践技能考核,确保合格率达90%以上;诊疗组内的上级医师做好对下级医师的“帮、带、教”工作,不断提高本诊疗小组的医疗技术水平;制定小组的业务学习计划、科研工作,承担相应的专题讲座。
住院诊疗管理制度
住院诊疗管理制度医务部工作制度一、树立为领导服务、为医疗第一线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廉洁奉公,谦虚谨慎.二、经常深入科室,了解听取意见,督促检查各种医疗工作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尤其重危、急诊、疑难及大手术前后患者处理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对科室提交的申请报告或请示的问题,能解决者立即解决,不能解决或不属于本职范围者,应及时给予答复和主动向有关部门联系.三、每年组织两次医务人员“三基训练”考核。
四、分析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每周、月、季分别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工作质量抽查和全面检查.五、协助院长、分管院长隔周组织科主任例会:每季组织一次临床、医技科室联席会、技术委员会和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
六、每周一下午向分管院长汇报上周医疗工作运行情况,请示本周工作安排问题。
七、每周五上午开科务会,总结本周工作,商议下周工作安排.八、按时参加院领导召集的其他会议,坚持请示报告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二、医院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三、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四、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五、医院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六、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七、质量检查结果与评优、奖惩及职称评聘相结合,并纳入医院评审。
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一、病历书写的一般要求1。
病历记录一律用钢笔(蓝或黑墨水)书写,力求字迹清楚、用字规范、词句通顺、标点正确、书面整洁。
如有药物过敏,须用红笔标明。
病历不得涂改、补填、剪贴。
医生应签全名。
2。
各种症状、体征均须应用医学术语,不得使用俗语.3.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疾病名称或个别名词尚无恰当译名者,可写外文原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寸光阴不可轻
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管理制度
为加强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诊疗工作,制订本制度。
1、各科室的住院诊疗活动应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科室的住院诊疗质量管理应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床位、工作量、医师的资质层次成立诊疗小组,实行分级管理。
3、诊疗小组由组长及各级医师组成,每组人员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
4、诊疗小组组长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对本组收治患者的诊疗活动承担责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组长的产生可由科主任认定或自荐形式完成。
5、诊疗小组必须对该小组分管的患者的所有诊疗工作负责,应严格执行核心制度。
6、科室每月应在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对各个诊疗小组开展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