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2.7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2.7⽔平地震作⽤内⼒计算2.7 ⽔平地震作⽤内⼒计算设计资料: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3条:屋⾯重⼒荷载代表值Gi =屋⾯恒载+屋⾯活荷载+纵横梁⾃重+楼⾯下半层的柱及纵横墙⾃重;各楼层重⼒荷载代表值G i =楼⾯恒荷载+50%楼⾯活荷载+纵横梁⾃重+楼⾯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重;总重⼒荷载代表值∑==ni iGG 1。
主梁与次梁截⾯尺⼨估算:主梁截⾯尺⼨的确定:当跨度取8000L mm =,主梁⾼度应满⾜:1111(~)(~)8000667~1000812812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取700h mm =,则:1111(~)(~)700233~3502323b h mm mm ==?=,取350b mm =。
当跨度取6000L mm =,主梁⾼度应满⾜:1111(~)(~)6000500~750812812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取500h mm =,则:1111(~)(~)500167~2502323b h mm mm ==?=,取250b mm =。
⼀级次梁截⾯尺⼨的确定:跨度取4800L mm =,次梁⾼度应满⾜:1111(~)(~)4800320~40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取350h mm =,则:1111(~)(~)350117~1752323b h mm mm ==?=,取200b mm =。
⼆级次梁截⾯尺⼨的确定:跨度取3000L mm =,次梁⾼度应满⾜:1111(~)(~)3000167~25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取300h mm =,则:1111(~)(~)300100~1502323b h mm mm==?=,取200b mm =。
柱的截⾯尺⼨估算: 根据公式:11C c r nAN C A =公式来估算每层柱的截⾯尺⼨其中1r 为放⼤系数,通常范围为1.1—1.3 n 为层数,A :代表柱的受荷⾯积)(2m:1N 代表每平⽅⽶的重量 13~~182M KN:C υ表⽰轴压⽐:c f 表⽰混凝⼟的抗压强度)(2MM N根据设计图纸可得柱的截⾯尺⼨如下:2.7.1 各层楼⾯的重⼒荷载代表值计算梁柱⾃重计算列表2.7.2 重⼒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2.7.2.1 楼板恒活荷载标准值屋⾯(8层):⼆毡三油铺⼩⽯⼦ 0.3530mm ⽔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50mm 加⽓混凝⼟保温层 20.156=0.9kN/m ? 120mm 现浇混凝⼟楼板20.1225=3kN/m ? 20mm 厚⽯灰砂浆抹底 2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合计:25.19kN/m 活载标准值: 20.5kN/m 楼⾯(1~7层):25mm ⽔磨⽯⾯层 20.02525=0.625kN/m ? 30mm ⽔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楼板 2 0.1225=3kN/m ? 20mm 厚⽯灰砂浆抹底 2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合计:24.6kN/m 活载标准值: 22.0kN/m 屋⾯:总板⾯积:21393.5m81393.527.636183 5.196621.92G kN =---??=恒载()81393.527.6361830.5637.95G kN =---??=活载()80.56621.920.5637.956940.9G G G kN kN kN =+?=+?=8恒载8活载第⼀~七层:1~71393.527.636183 4.65869.14G kN =---??=恒载()1~71393.527.63618322551.8G kN =---??=活载()1~71~71~70.55869.140.52551.87145.04G G G kN kN kN =+?=+?=恒载活载建筑物总重⼒荷载代表值:81i i G =∑=6940.9+7145.04×7=56956.18N k2.7.2.2 楼梯恒活荷载标准值1)平梯段⾯层:20mm 厚⽔泥砂浆 0.02×20=0.42kN/m 梯板:120厚混凝⼟板 0.12×25=32kN/m 板底:15mm 厚⽯灰浆粉刷:0.015×17=0.255 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3.66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2)⼀层的斜梯段⾯层:0.02×20×(0.27+0.175)/0.27=0.662kN/m 梯踏步:0.175×25/2=2.192kN/m 梯斜板:0.12×25/cos θ=3.582kN/m 板底:0.015×17/cos θ=0.3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6.73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3)⼆~⼋层的斜梯段⾯层:0.02×20×(0.27+0.15)/0.27=0.622kN/m 梯踏步:0.15×25/2=1.882kN/m 梯斜板:0.12×25/cos θ=3.432kN/m 板底:0.015×17/cos θ=0.29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6.22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第⼀层楼梯:6.7383 3.66475.49G kN=??+??=1恒载(27.6+36+18-83)2163.2G kN =?=1活载(27.6+36+18)10.5475.490.5163.2557.09G G G kN kN kN =+?=+?=1恒载1活载第⼆~⼋层楼梯:6.2283 3.66446.11G kN=??+??=2~8恒载(27.6+36+18-83)2163.2G kN =?=2~8活载(27.6+36+18)2~8~8~80.5446.110.5163.2527.71G G G kN kN kN =+?=+?=2恒载2活载电梯荷载标准值:0.50.57182126G G G kN =+?==电梯电梯恒载电梯活载质点重⼒荷载值如下:1557.09527.717145.04225497.875830.923899.0633514.16520765.0622G KN=++++++=2527.717145.045830.923899.0633514.1652142.7220231.1822G KN=+++++=3527.717145.045830.923899.0632142.7219545.45G KN=++++=4527.717145.045830.923899.0632142.7219545.45G KN =++++= 5527.717145.045830.923899.0631964.162142.7219456.1722G KN=+++++=6527.717145.045830.923899.0631946.1619366.89G KN=++++=75830.92928.456940.93899.06321964.1619297.972G KN=++++=8527.711267145.045830.923899.06321946.1619229.04G KN=+++++= 如下图所⽰:2.7.3 ⽔平地震作⽤计算横向框架⾃振周期: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振周期,对于质量和刚度沿⾼度分布⽐较均匀的⾼层钢筋混凝⼟框架,可以简化为等截⾯悬臂杆,得到由结构顶点位移表⽰的计算结构基本周期的半经验公式,按以下公式计算:1 1.7T α=式中:0α——基本周期调整系数。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F
G
G
G
G3
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Fi 若: 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若: 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查表1.19
(3)判别
楼层位移
01
弹性角位移
02
层间位移 查表1.21 钢筋混凝土框架1/550
节点平衡
左地震M图
方向:
01
剪力:使物体顺时针转为正 轴力:压力为正
02
左地震剪力、轴力图
03
梁端剪力、柱轴力
(二)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 :风振系数 :体型系数 :高度变化系数,表1.11 :基本风压 0.65 压 吸 ……
03
3、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4、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D值法(改进反弯点法)
柱端弯矩: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表2.4) --上、下层梁线刚度比修正系数(表2.6) --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底层 --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二层 --本层层高
梁端弯矩:
柱左侧受拉为正
以梁线刚度分配
六、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一)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横向自震周期(基本自震周期)T1 Gi 为计算单元范围内各层楼面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上下各半层的墙柱等重量 注:突出屋面部分面<30%屋面面积,则按附属结构计算;>30%按一层计算 计算时,先将突出屋面部分重力荷载折算到顶层: Ge=Gn×(1+3h/2H)
自振周期计算公式:
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折减系数,框架0.6~0.7; 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用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对于带屋面局部突出间的房屋,应取主体结构顶点的位移。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H
(4.21)
(10.53)
E
(4.84)
(括号内数字为线刚度相对值)
A
(i=EI/l)
B
8.00m
2021/4/10
(8.21)
I
(2.00) q=2.4kN/m
(10.77)
F
(5.00)
C
6.00m
19
4.40m
3.80m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框架所受水平荷载主要是风力和地震作用。将在每个楼层上 的总风力和总地震作用分配给各个框架,将结构分析简化为平面 框架分析。 • 受力和变形特点 • 假定条件 • 计算方法 • 需注意的问题
3
2
2i12z1
4i12z1 1/2
1
0 3 i13 z1
4i15z1
i14 z1 -1
4
i14 z1
1/2
5
2i15z1
11
2021/4/10
弯矩分配法注意事项
12
2021/4/10
例题
G
(4.21)
D
(7.11)
q=2.8kN/m
(7.63) q=3.8kN/m
H
(4.21)
(9.53)
E
基本假定
①假定同层各节点转角相同; 承认节点转角的存在,但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假定同层各节点转角相同。 ②假定同层各节点的侧移相同。这一假定,实际上忽略了框架梁的轴向变形。这与实际结构差别不大。
优点: 1、计算步骤与反弯点法相同,计算简便实用。 2、计算精度比反弯点法高。 缺点: 1、忽略柱的轴向变形,随结构高度增大,误差增大。 2、非规则框架中使用效果不好。
点角位移 ,0 各节点只有侧移,同层各节点 水平位移相等; • 底层柱反弯点在距底端2/3h处,上层各柱反 弯点在柱高1/2处。
框架施工图—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建筑构造)
(2) 侧移刚度d的确定 侧移刚度d表示柱上下两端有单位侧移时在柱中产生的 剪力。根据假定(1),梁柱线刚度之比无穷大,则各 柱端转角为零,由结构力学的两端无转角但有单位水平 位移时杆件的杆端剪力方程,柱的侧移刚度d可写成:
V 12 i
d= =
c
D
h2
EI
i=
c
h
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
(3)同层各柱剪力的确定
(5
柱端弯矩确定以后,根据节点平衡条件可确定梁的弯矩。
对于边柱节点(图(a)),有Mb=Mc1+Mc2 对于中柱节点(图1(b))
Mb1=ib1/(ib1+ib2)(Mc1+Mc2 Mb2=ib2/(ib1+ib2)(Mc1+Mc2)
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
如图所示,从框架中任取一柱AB,根据转角位移方
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
分层法
认为某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只给本层梁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产 生剪力和弯矩
进行弯矩分配后叠加,叠加后的不平衡弯矩再分配但不传递
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
2 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A 反弯点法 反弯点法基本假定: (1) 在进行各柱间的剪力分配时,假定梁与柱的线
(2) 在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时,假定除底层柱以
多层多跨框架所受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及水平 地震作用。一般可简化为作用在框架节点上的集中 荷载,其弯矩图如图(a)所示。它的特点是,各杆的 弯矩图都是直线形,每杆都有一个零弯矩点,称为 反弯点。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如图(b) 所示
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
程,柱两端剪力为:
V
=
12ic h2
6ic h
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6 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6.1刚度比计算刚度比是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
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4.2条规定: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2条规定: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计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且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
计算刚度比时,要假设楼板在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即刚性楼板假定。
7.0939.0/1136076/1066908211>===∑∑mmN mmN DDγ,满足规范要求;()8.0939.0/113607611360761136076/10669083343212>=++⨯=++=∑∑∑∑mmN mmN DD D D γ,满足规范要求。
依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刚度比满足要求,所以无竖向突变,无薄弱层,结构竖向规则,故可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将上述不同情况下同层框架柱侧移刚度相加,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iD ,见表6-4。
6.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计算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附录C 中第C.0.2条可知: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其基本周期可按公式6-1计算。
T T T μψ7.11= (6-1)式中:1T ——框架的基本自振周期;T μ——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单位为m ; T ψ——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17条规定:1、框架结构可取0.6~0.7;2、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3、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4、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精)
假定: (1)平面结构假定; (2)忽略柱的轴向变形; (3)D值法考虑了结点转角, 假定同层结点转角相等
2019/3/19
27
D 值法
计算方法 1、D值——修正抗侧刚度的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不仅有侧移, 且各结点有转角,设杆端有相对位 移 ,转角 、 ,转角 1 2 位移方程为:
2019/3/19
22
反弯点法
2、剪力的计算 根据假定1:
V1 j d1 j j
Vij d ij j
Vij , d ij
——第j层第I根柱的剪力及其抗侧刚度
第j层总剪力
V pj
Vpj V1 j V2 j Vmj
2019/3/19 23
反弯点法
V1 j
第j层各柱剪力为
M ( z) N B
M(z)——上部水平荷载对坐标Z力矩总和 B——两边柱轴线间的距离
N
2019/3/19 44
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
N j
任意水平荷载下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侧移 把框架连续化,根据单位荷载法:
2 ( NN / EA)dz
N j 0
Hj
N ( H j z) / B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荷载和设计要求51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计算简图5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分层法分层法分层法分层法力学知识回顾分层法计算过程构件弯矩图53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54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d55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梁柱刚度比k中柱
2019/3/19
9
计算简图
二、结构构件的截面抗弯刚度 考虑楼板的影响,框架梁的截面抗弯刚度应适当提高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中框架:I=2I0 边框架:I=1.5I0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截面形式选取: 框架梁跨中截面: 中框架:I=1.5 I0 T型截面 边框架:I=1.2 I0 框架梁支座截面: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矩形截面 中框架:I=I0 边框架:I=I0 注:I0为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抗震设计
2 抗震设计(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抗震计算单元及动力计算简图取整个衡宇或抗震缝区段(设防震缝时)为计算单元,动力计算简图为串联多自由度体系。
即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集中于每一层楼盖或屋盖标高处。
多自由度体系的抗震计算可采用振型分解反映谱法和底部剪力法。
本工程总高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散布比较均匀,近似于单质点体系,故采用底部剪力法。
此法是先计算出作用于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然后将其按必然规律分派给各质点。
计算简图2—1 如下示:图2—1重力荷载代表值按照抗震规范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域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按照抗震规范5.1.3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2—1采用。
组合值系数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1.屋面(上人)苏J01—2005:a. 10厚防滑地砖铺面,干水泥擦缝,每3—6m留10宽缝m2b. 20厚1:水泥砂浆加建筑胶结合层找平层20×= kN/m2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Φ4@150双向钢筋25×= kN/m2d.隔离层/e. 三粘四油沥青油毡防水层m2f. 冷底子油一道/g.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2h.保温层5×= kN/m2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2j.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屋面25×= kN/m2 合计kN/m2 2.1~4层楼面苏J01—2005a. 15厚1:2白水泥白石子磨光打蜡kN/m2b.耍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c.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2d.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25×= kN/m2合计kN/m2 2)屋面及楼面的可变荷载标准值上人屋面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kN/m2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S k=μr×S o=×= kN/m2式中:μr为屋面积雪散布系数,取μr=3)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a.梁、柱可按照截面尺寸、材料容重及粉刷等计算出的单位长度上的重力荷载;对墙、门、窗等可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重力荷载,计算结构如表2—2梁、柱重力荷载标准值表b.墙、门、窗重力荷载标准值:外墙体为200mm厚的粘土空心砖,外墙面贴马赛克(kN/m2),内墙面为20mm厚的抹灰,则外墙的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15×+17×= kN/m2内墙为200mm厚的粘土空心砖,双侧均为20mm厚抹灰,则内墙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15×+17××2= kN/m2电梯井墙为240mm粘土空心砖,双侧均为20mm厚抹灰,则电梯井墙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15×+17××2= kN/m2木门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kN/m2,钢铁门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kN/m2铝合金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kN/m2门、窗、雨棚重力荷载代表值:一层门窗:×(2××2+××2+××3+××1+××2)+×××13+××1+××2+××2+××3+××2) +×××2)=二~四层门窗:×××2+××3)+×××16+××2+××2+××2+××3+××2)= kN五层门窗:×××2+×+×××3+××2)= kNA轴的雨蓬:25×(2××+×××3+×××2= kN9轴雨蓬:25×××= kN五层雨蓬:25×××3= kN楼梯重力荷载代表值:一层:25××××2+25×××+25××××10+25×××9×2= kN二~四层:25××××2+25×××12+25×××12= kN外墙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一层:×[(59×2-×11×2-×14)×+-×4)×+-×4)×-××13-××1-××2-××2-××3-××2-××2-2××2-××1-××2-×]=二~四层:×[(59×2-×11×2-×14)×+-×4)×+-×4)×-××16-××2-××2-××2-××3-××2]= kN五层(包括女儿墙):×[×4+×2) ×+4××+××1-××2-××3-××3]+25×[+59+9+9+--×2)×2+--×2)×5]××+25×[4×4+×4+9×2]××=内墙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一层:×[(4×2+×2)×++×-×++++×-×-×+4×3×-××2]= kN二~四层:×[+++×+4×3×-××3-×+×+×-×]= kN五层:×4×=电梯井墙重力荷载代表值:一层:×[+-×+(4+×]= kN二~四层:×[+-×+(4+×]= kN屋顶装饰架重力荷载代表值:25××5+×2)××= kN总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恒荷载取全数,活荷载取50%(按均布等效荷载计算),则集中于各楼层的标高出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 i的计算进程:一层:×(59×-×4×2-4×+++++++++×4×59×= kN二~三层:×(59×-4××2-4×+++++++×4×59×= kN四层:×9×4+++++++×(59×-×4×2-9×4)+×4×(9×4+×4×2)+××(59×-×4×2-9×4)= kN五层:××4×2+9×4)+++++++××(9×4+×4×2)= kN 故G1=G2= kNG3= kNG4= kNG5=图2—2如下:G5=3124.87kNG4=18184.16kNG1=17311.22kNG2=17311.22kNG5=18568.35kN图2—2 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框架侧移刚度计算梁线刚度:i b=E c I b/l,I b=(中框架梁),I b=(边框架梁)。
水平作用下框架结构侧移计算
一、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侧移验算1.横向框架梁的线刚度在框架结构中,现浇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线刚度,减小框架侧移。
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 ,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取 I b1.5I 0 〔 I 0 为梁的截面惯性矩〕;对中框架梁取 I b2.0I 0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边框架梁中框架梁梁截面尺寸矩形截面惯性矩 混 凝E c〔 b/mm ×跨度 l/m土 强i b EI b / li b EI b / l /I 0 / ×103 m4I b1.5I 0I b 2.0I 0h/mm 〕度 等/ KN m2/×104KN m×104KN m级3 4/×103 4/×10mmAB 跨 300×600C3030×106横梁BC 跨 300×600C3030×106横梁AC 跨 300×600C30 30×106横梁CD 跨 300×450C3030×106横梁DE 跨 300×600C3030×106横梁2.柱的侧移刚度〔 D 值法〕柱线刚度计算结果如下表:混凝土强 截面尺寸2截面惯性矩线刚度 i c EI c / h柱号度等级〔a/mm × b/mm 〕柱高 h/mEc/KN mIc / ×103 m 4/ ×104 KN mZ 1C30 700×70030×106Z 2C30 ×6550 55030×10:楼层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 D 值〕计算如下表所示:Ki b K(一般层 )(一般层 )2i c K12柱类型Dic h 2根数i b/ 104KN / mK K(底层 )2(底层 )i c K一层其他层边框架边柱边框架中柱中框架边柱中框架中柱D边框架边柱边框架中柱中框架边柱中框架中柱DA 轴2E 轴2C 轴2D 轴2A 轴2B 轴4E 轴6B 轴2C 轴6D 轴6653520KN/mA 轴2E 轴2C 轴2D 轴2A 轴2B 轴4E 轴6B 轴2C 轴6D 轴6794540KN/m3.横向框架自振周期结构自振周期按顶点位移法计算,将各楼层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 i作为水平荷载作用在各楼层标高处,按弹性方法求得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并考虑填充墙对框架的影响取折减系数r,计算结果如下表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G/KN nG i/KND i / KN m 1i / mm i / mm楼层V Gii 16999099907945405114582144879454041145832906794540311458443647945402114585582279454011241563237653520T1T T4.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本结构重量和刚度沿高度方向分布比拟均匀,高度不超过40m,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故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辅导材料四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学习目标1、熟悉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形、剪力图形和轴力图形;2、熟悉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简化假定及计算简图的确定;3、掌握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方法——分层法;4、掌握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方法——反弯点法和D值法,掌握框架结构的侧移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2、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及侧移计算。
框架在结构力学中称为刚架,刚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很多,可分为精确算法和近似算法。
精确法是采用较少的计算假定,较为接近实际情况地考虑建筑结构的内力、位移和外荷载的关系,一般需建立大型的代数方程组,并用电子计算机求解;近似算法对建筑结构引入较多的假定,进行简化计算。
由于近似计算简单、易于掌握,又能反映刚架受力和变形的基本特点,因此近似的计算方法仍为工程师们所常用。
本章内容主要介绍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内力与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其中分层法用于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用于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既然是近似计算,就需要熟悉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各种计算方法的简化假定。
一、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可以按照第四章所述的平面结构假定的简化原则,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框架结构简化为沿横方向和纵方向的平面框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
结构设计时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横向框架进行分析,若作用于纵向框架上的荷载各不相同,则必要时应分别进行计算。
框架结构的节点一般总是三向受力的,但当按平面框架进行结构分析时,则节点也相应地简化。
在常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和柱内的纵向受力钢筋都将穿过节点或锚入节点区,这时节点应简化为刚接节点;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形式,一般也设计成固定支座,即为刚性连接。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qk Z sZ0L kN / m
F2
F1
qk
h1
h2 2
……
F6
qk
h6 2
F1
吸 s 0.5
z zz z z
Fi
Gi Hi
n
FEk (1 n )
GjH j
j 1
Fn n FEk
F7
(5)楼层地震剪力
F6 Fn
n
Vi Fi Fn
i
F5 F4
V1 F1 F2 Fn Fn
F3
V2 F2 F3 Fn Fn
F2
Vn Vn Fn
F1
V7 V6
V5 V4 V3
V2 V1
3、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y yn y1 y2 y3
yn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表2.4)
i1
i2
y1 --上、下层梁线刚度比修正系数(表2.6)
y2 --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底层
h
Vij
yh y3 --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二层
i3
i4
h --本层层高
梁端弯矩:
节点平衡
M
b 3
l b
ibl
k i
k
Vbl
Vbr
左地震剪力、轴力图
(二)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
Wk Z sZ0 kN / m2
压 s 0.8
Z :风振系数 H 30m, Z 1.0
s :体型系数 s 1.3 Z :高度变化系数,表1.11
F6 F5 F4
0:基本风压 0.65
F3
ibr
M
r b
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一、框架梁柱线刚度初估梁柱截面尺寸:⑴、梁:493010104254103010604.2500250121,500250·1093.4780010373.1108.2,10373.165030012122300,2173273121(,650,65097512181(,7800mm I mm mm h b mmN l EI i C mm I I mmb mm ~ h ~b mm h mm mm ~l ~h mm l b ⨯=⨯⨯=⨯=⨯⨯=⨯⨯⨯==⨯=⨯⨯⨯=========次梁取级,混凝土用取)取)⑵、柱:混凝土用30C 级按层高确定截面尺寸:底层取mm H 71006504506000=++=,mmN i mm mm h b mm mm ~H ~b c ·10896.15400/100.3800121800800,355473201151(1144⨯=⨯⨯⨯=⨯=⨯==取)底层mm N i c ·10442.17100/100.38001211144⨯=⨯⨯⨯=取梁的线刚度值为基准值1,则柱为:846.3,底层柱为:925.2,见下图2:双向板板厚:mm h mm ~l ~h 100,785.97501401(===取) 1、恒荷载计算:(标准值)⑴、屋面恒载:屋10 KN/ m 2 100厚现浇混凝土屋面板 ×25= KN/ m 2 10厚水泥砂浆抹灰 ×20= KN/ m 2 合计: KN/ m 2⑵、楼面恒载:楼10 KN/ m 2结合层一道100厚现浇混凝土屋面板 ×25= KN/ m 2 10厚水泥砂浆抹灰 ×20= KN/ m 2 合计: KN/ m 2⑶、梁自重:主梁mm mm h b 650300⨯=⨯主梁自重 25×× KN/m 10厚水泥砂浆抹灰 × ×2×20=m合计: KN/m 次梁自重 25××( )= KN/m 10厚水泥砂浆抹灰 ×()×2×20=m合计: m⑷、柱自重:mm mm h b 800800⨯=⨯柱自重 25××=16KN/m10厚水泥砂浆抹灰 ××4×20=m合计: m⑸、外墙自重:粉煤灰轻渣空心砌块:自重取 KN/ m 3标准层 8××()=m水刷石外墙面 ×=m 水泥粉刷内墙面 ()×=m合计: m 底层 8××()=m水刷石外墙面 ×= 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 KN/m合计: KN/m⑹、内墙自重:(同外墙)标准层 8××()= KN/m 水泥粉刷墙面 ()×2×= KN/m合计: KN/m 底层 8××()= KN/m 水泥粉刷墙面 ()×2×= KN/m合计: KN/m 2、恒载作用下框架受力分析:板传到次梁以及次梁传到主梁的荷载按三角形和梯形进行传递,计算时折算为均布荷载。
抗震第六章-2
用 D 值法计算框架内力的步骤如下: ( 1 )计算各层柱的侧移刚度 D
式中 Kc― 柱的线刚度; h ― 楼层高度; α― 节点转动影响系数,由梁柱线刚度, 按高层建筑结构中的表取用。
( 2 )计算各柱所分配的剪力Vij
按侧移刚度分配
( 3 )确定反弯点高度 y (查表求,见高层建筑结构)
柱剪力 Vij 与反弯点高度 y
取上述两种组合中的最不利情况作为截面设计用 的内力设计值。 注意:考虑地震组合时,构件截面设计值应除以承载 力抗震调整系数
(五)框架结构位移验算 框架结构构件尺寸往往决定于结构的侧移变 形要求。 1.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的计算 对所有框架都应进行此项计算。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θe]取1/550。
第i层的地震剪力Vi
求得第i层的地震剪力Vi后,再按该层各柱 的侧移刚度求其分担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一 般将砖填充墙仅作为非结构构件,不考虑其抗侧 力作用。
(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
1.反弯点法 适用于层数较少、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的情况,计算 比较简单。 2.D值法(改进反弯点) 近似地考虑了框架节点转动对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 的影响,比较精确,应用比较广泛。
M +M Vb = ηVb + VGb ln
l b r b
式6-28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Vb = 1.1
M
l bua
+M ln
r bua
+ VGb
式6-29
ln
l b
---梁的净跨;
VGb ---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9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 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
式中 SGE ― 相应于水平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代表值效 应的标准值; SEh ―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标准值。 注意:考虑地震组合时,构件截面设计值应除以承载力 抗震调整系数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5.1.1抗震计算单元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1、梁的线刚度:b /l I E i bc b = (5-1)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I 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表5.1 横梁线刚度计算表2、柱的线刚度:cc c c h I E i /=(5-2)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表5.2 柱线刚度计算表一品框架计算简图: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212cc c h iD α= (5-3)式中:cα—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K K c +=2α(一般层);KK c++=25.0α(底层) K —梁柱线刚度比,cb KKK 2∑=(一般层);cbK K K ∑=(底层)①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A 、E 轴柱:68.0105.61045.41010=⨯⨯==∑cbi i K中柱侧移刚度:C 、D 轴柱:18.1105.6102.345.41010=⨯⨯+==∑)(cbiiK② 标准层的侧移刚度边柱的侧移刚度:A 、E 轴柱:51.01072.821045.4221010=⨯⨯⨯⨯==∑cbi iK中柱侧移刚度:C 、D 轴柱:88.01072.82102.345.4221010=⨯⨯⨯+⨯==∑)(cbiiK表5.3 柱侧移刚度计算表因为7.08.07017255960521>==∑∑-DD ,所以满足条件。
三种方法计算框架水平作用下的内力(D值法,反弯点法,门架法)
C 9.08E+4
21.88
35.01
D 2.38E+4
24.99
42.48
E 4.64E+4 94000 98.7 48.72 1.7
82.82 77.49 81.65 69.40 77.49
F 2.38E+4 1
A
24.99 24.99
42.48 82.47
B
48.72 3.3 160.78
C
24.99
令 i左边梁 为 1.0,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 4 所示。
图.4 梁柱相对线刚度
(3)求修正的反弯点高度(图 5)
图.5 修正的反弯点高度图
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
y = y0 + y1 + y2 + y3 A、B、C 轴柱的反弯点高度的计算如表 3、表 4 和表 5 所示。
表 3 A 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D 值的计算
=
12
53
= 4.64 ×10 4 kN / m
其余各层边柱:
D余边柱
= 12EI h3
12 × 3.25 ×107 × 1 × 0.55 × 0.553
=
12
3.23
= 9.08 ×104 kN / m
其余各层中柱:
D余中柱
= 12EI h3
12 × 3.25 ×107 × 1 × 0.65 × 0.653
4
3.20 0.56 0.45
0
0
0
0.45 1.44 0.219 90758 19876
3
3.20 0.56 0.480 Nhomakorabea0
0
0.48 1.54 0.219 90758 19876
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4.1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采用瑞利(Rayleigh )法。
瑞利法也称为能量法。
这个方法是根据体系在震动过程中能量守恒定 律导出的。
自振周期T 1(s )可按下式计算: 21112ni ii Tni i i G u T G u ψ===∑∑注:u i 为第i 层的侧移;T ψ0.5;u i 按照下式计算: δi = ∑G i /∑D i u i =∑δk注:∑D i 为第i 层的层间侧移刚度; δi 为第i 层的层间相对位移。
δk 为第k 层的层间侧移。
基本周期T 1就算表层次 G i (kN ) ∑G i (kN ) ∑D i (kN/m ) δi (m) u i (m ) G i u i (kN ·m)2i i G u ( kN ·m 2)4 8549.73 8549.73 375964 0.0227 0.1794 194.4279 275.0652 3 9593.83 18143.56 669856 0.0271 0.1566 491.4321 445.0913 2 9347.36 27490.92 669856 0.0410 0.1295 1128.229 461.3148 19827.22 37318.14 4218240.08850.0885 3301.48292.2850 统计∑11239.121473.756321112ni ii Tn i ii G uT G uψ===∑∑=2×0.5×=0.362(s )4.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本结构高度不超过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型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即:4.2.1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qG eq=0.85∑G i=0.85×37318.14=31720.419(kN)4.2.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а1查表得II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地震特征周期值T g=0.45s。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四章___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位移内力分析
第四章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位移内力分析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的简化方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本工程。
此法是将结构简化为作用于各楼层位置的多质点葫芦串,结构底部总剪力与地震影响系数及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有关。
为计算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先分别计算各楼面层梁板柱的重量,各楼层墙体的重量,然后按以楼层为中心上下各半个楼层的重量集中于该楼层的原则计算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还涉及结构的自振周期,本工程采用假想顶点位移法确定。
水平作用下内力及位移分析均采用D值法计算。
一.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1.各层梁、板、柱自重标准值见下表:梁重力荷载代表值2.墙自重标准值:3.各层(各质点)自重标准值计算一层(墙+梁+板+柱):(1813.69+2160.86)/2+996.01+2350.823+(824.26+829.44)/2 =6160.958 kN二层(墙+梁+板+柱):2160.86+996.01+2350.823+829.44=6337.13kN三层(墙+梁+板+柱):2160.86+996.01+2350.823+829.44=6337.13kN四层(墙+梁+板+柱):2160.86+996.01+2350.823+829.44=6337.13kN五层(墙+梁+板+柱):2160.86/2+258.32+996.01+2434.97+829.44/2=5184.45kN4.重力荷载代表值重力荷载代表值G取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取为①雪荷载:0.5;②屋面活载:0.0;③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载:0.5;即,G=恒载+0.5×(楼板面积+楼梯面积)×活载标准值。
一层:G1=6160.958 +0.5×(549.495*2.0+44.4*2.5)=6765.953KN二层:G2=6337.13+0.5×(549.495*2.0+44.4*2.5)=6942.125KN三层:G3=6337.13+0.5×(549.495*2.0+44.4*2.5)=6942.125KN四层:G4=6337.13+0.5×(549.495*2.0+44.4*2.5)=6942.125KN五层:G5=5184.45+0.5×593.895*0.2=5303.229KN=5303.23KN6942.13KN6942.13KN6942.13KN=6765.95KN重力荷载代表值二.侧移刚度的计算地震作用是根据各受力构件的抗侧移刚度来分配的,同时,若用顶点位移法求结构的自振周期时也要用到结构的抗侧刚度,为此先计算各楼层柱的侧移刚度。
0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及变形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计算
反弯点法
在确定柱的侧向刚度时,反弯点法假定各 柱上、下端都不产生转动,即认为梁柱线刚 度比为无限大。将趋近于无限大代入D值法 的公式,可得 c =1。因此,由式可得反弯 点法的柱侧向刚度,并用D0表示为:
D0
12ic h2
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zH
q( y)dy( y B
z)
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计算
2
3
V0 H 3 EAB2
uN
1
4
V0 H 3 EAB2
11 30
V0 H 3 EAB2
(顶点集中荷载) (均匀分布荷载) (倒三角分布荷载)
V0 是水平外荷载在框架底面产生的总剪力。
Vi
Dij
j 1
该式即为层间剪力Vi在各柱间的分配公式,它适 用于整个框架结构同层各柱之间的剪力分配。可见, 每根柱分配到的剪力值与其侧向刚度成比例。
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计算
( 4)柱的反弯点高度比y
反弯点高度示意图
框架各柱的反弯点高度比y可用下式表示:
y = yn + y1 + y2 + y3
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计算
柱的反弯点高度比y
式中:yn表示标准反弯点高度比,可 由附表查得;
y1表示上、下层横梁线刚度变 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y2、y3表示上、下层层高变化 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框架结构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风荷载 水平荷载
水平地震作用
一般简化成作用于节点处水平集中力
第二节 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分层法 分层法假定
作用在某一层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梁及 与之相连的柱产生弯矩和剪力,忽略对其 他楼层的框架梁和隔层的框架柱产生的弯 矩和剪力。
分层法计算
在多层竖向荷载同时作用下的框 架内力,看成是各层竖向荷载单独作 用下的内力的叠加
现浇楼盖
中框架梁取 I=2I0 边框架梁取 I=1.5I0
装配整体式楼盖 装配式楼盖
中框架梁取I=1.5I0 边框架梁取I=1.2I0
按实际截面计算I。
第二节 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6、荷载计算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两种
一般为分布荷载
建筑结构自重
竖向荷载 楼面活荷载
h h
柱下端弯矩
Ml c jk
Vjk
yh
5、计算梁端弯矩 M b
M br
ibr ibl
ibr
Mcu Mcl
Mbl
ib l ibl ibr
Mcu Mcl
第二节 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 D值法
计算步骤
6、计算梁端剪力Vb
Vb
M bl
M br l
7、计算柱轴力N
各柱上下端不发生角位移
梁柱线刚度比无限大
除底层以外,各柱上 下端节点转角均相同
底层柱反弯点在 距基础2/3层高处
其余各层框架柱的反 弯点位于层高的中点
第二节 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反弯点法
计算简图与基本公式
沿第j层各柱反弯点处 切开代以剪力和轴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力计算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b /l I E i b
c b = (5-1)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
I 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2、柱的线刚度: c
c c c
h I E i /= (5-2)
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
一品框架计算简图:
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212c
c c h i
D α= (5-3)
式中:c α—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K K c +=2α(一般层);K
K
c ++=25.0α(底层) K —梁柱线刚度比,c b K K K 2∑=
(一般层);c
b K K K ∑=(底层)
①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
A 、E 轴柱:68.010
5.61045.4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18.1105.6102.345.410
10=⨯⨯+==
∑)(c
b
i i
K
② 标准层的侧移刚度
边柱的侧移刚度:
A 、E 轴柱:51.010
72.821045.422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88.01072.82102.345.42210
10
=⨯⨯⨯+⨯==
∑)(c
b
i i K
因为
7.08.070172
55960
5
21
>==
∑∑-D
D ,所以满足条件。
5.1.3 框架自振周期
采用能量法计算基本周期。
计算公式:
∑∑==∆
∆
=n
i i
i n
i i
i T
G G T 1
1212ψ (5-4)
式中:T 1—基本自振周期
T μ—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时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m ),即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
力荷载代表值Gi 作为水平荷载而得到的结构顶点位移;
T ψ—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系数,本框架结构设计中取0.8
G i —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集中荷载代表值
Δi —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 i 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各层楼面处位移。
m 1096.461
⋅⨯=∆∑=N G i i i 2621m 1049.0⋅⨯=∆∑=N G i i i
s G G T n
i i
i n
i i
i T
49.010
21.51049.08.0226
6
1
1
21=⨯⨯⨯⨯=∆
∆
=∑∑==ψ
5.1.4 水平地震作用力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根据《抗震规》,属于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且设计场地类别为二类,结构的特征周期T g =0.35s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16.0max =α。
该工程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40m ,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位移以基本阵型为主,基本阵型接近直线,符合底部剪力法适用围,故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进行计算
因为T 1=0.49s ≤1.4T g =1.4×0.35=0.49s,所以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因为T g <T 1<5T g ,则地震影响系数max 9
.01
1)(ααT T g =,(按ξ=0.05时计算):则
12.016.0)49.035.0()(9
.0max 9.011=⨯==ααT T g
水平地震力标准值:
G G F eq EK ⋅⋅=⋅=ξαα11 (5-5) 式中:1α—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G —结构总重力荷载,
ξ—等效重力荷载系数,《抗震规》规定ξ=0.85 则:
kN
19.5527)02.90965.111645.111645.111649.11871(85.012.01=++++⨯⨯=⋅⋅=G F EK ξαEK n
i i i i i F H G H G F ⋅=∑=)/(1
式中:F EK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 i — 质点i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其中i i i H G ∑=1
=681762.8kN ⋅m
5.1.5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第二册,对于所有框架都要进行验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如图5-2
图5-2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剪力沿房屋高度分布图
∑==
∆n
i ik
i
ei D
V 1μ (5-6)
顶点位移 ∑=∆=n i ei i 1
μμ (5-7)
式中:i μ∆—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层间弹性位移
k —楼层数
V i —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层间地震剪力
i
ei e h μθ∆= (5-8)
式中:e θ—层间弹性位移角 i h —计算楼层层高
层次 V i (kN ) )
mm /(1
i
N D n
i ∑=
Δµi (mm) µi (mm) h i (mm) i i e h /μθ∆= 5 1487.7
8 1403440 1.06 14.73 3900 1/3679 4 3017.45 1403440 2.15 13.67 3900 1/1814 3 4194.12 1403440 3.00 11.52 3900 1/1300 2 5017.7
9 1403440
3.58
8.52
3900
1/1089
1
5527.19 1119380 4.94 4.94 5200 1/1053 e
=1/550,满足要
求,所以各层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要求。
5.2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力计算
选取主框架区任意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即6号轴线所对应一榀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
元。
(a)水平地震作用分布图
(b )层间剪力分布图
5.2.1 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采用D 值法进行如下计算,前面已经计算出了第i 层的层间剪力V i 。
i 层j 柱分配到的剪力V ij 以及该柱上下端的弯矩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i n
j ij
ij ij V D
D V ∑==1
(5-9)
式中:ij V —框架第i 层第j 根柱所分配的地震剪力; ij D —第i 层柱侧移刚度;
∑=n
j ij
D
1
—第i 层柱侧移刚度之和;
V i —第i 层地震剪力,∑==n
i i i F V 1
按h'=(y 0+y 1+y 2+y 3)h 计算柱的反弯点高度。
根据V ij 和反弯点高度确定柱端弯矩,然后按节点弯矩平衡条件和梁的转动刚度确定梁端弯矩。
h y V M ij u
ij
)1(-= (5-10) y h V M ij b
ij
⋅⋅= (5-11) 3210y y y y y +++= (5-12)
式中:y —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比;
h —柱的计算高度; y 0—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y 1—上下层梁线刚度变化时柱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对于首层不考虑y1值);
y 2—上层层高与本层高度不同时,柱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对于顶层不考虑修正值); y 3—下层高度与本层高度不同时,柱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对于首层不考虑修正值)。
注:表中弯矩M 单位:kN·m;剪力V 单位:kN 。
5.2.2 各层梁端弯矩、剪力及轴力计算
梁端弯矩:)/()(c c r b l b l b u b l b i i i M M M ++= (5-13)
)/()(c c r
b l b r b u b r b i i i M M M ++= (5-14)
梁端剪力:L M M V r b l
b b /)(+=
(5-15)
柱轴力:∑=-=n
k r b l b i V V N 1)(
(5-16)
式中: r b l b M M 、—分别表示节点左右梁的弯矩;
r b
l b i i 、—分别表示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 N i —表示柱在第i 层的轴力,受压为正。
表5.8
图5-4 水平地震作用下一榀框架弯矩图(kN·m)
图5-4 水平地震作用下一榀框架梁端剪力及柱轴力图(k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