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设施问题
10经济学(1)班D1******* 戴丹
摘要: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事实证明,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它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基础设施的薄弱便是很重要和严峻的一项。此次,本论文便是来探讨这一项内容,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期早日解决它,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关键字: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解决措施
前言
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以及国内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正是由此而来。
近年来,西部大开发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众人对它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相对落后的西部经济带去了一股迅速发展的势头。因而随着又一个五年计划的过去,此次“十二五”规划也定下了西部大开发的下一个目标,即: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体制机制较为健全、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城乡发展相对协调、社会和谐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使之成为维护国家边疆安全的战略高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区、服务全国的内陆边境国际区域合作区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的地区,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目标。此次,借着“十二五”规划的东风,本论文就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设施薄弱一项粗鄙地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表达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
正文
西部大开发是党在国家现有情况下实施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政策。而事实证明,自从西部大开发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社会事业进展顺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仍以资源开采和
初加工为主,城镇化率较低,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容乐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相关人员明显不足,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较低及人民收入、消费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仍在扩大,不仅如此,西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由此可见,西部大开发仍存在许多优势与不足。而本次,我们要谈的就是西部大开发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基础设施薄弱,投融资渠道单一。
一、城镇基础设施方面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由于得到中央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资金支持,西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率显著提高。但整个西部地区城镇化进步率仅为2.37,较全国水平低1.94个百分点。贵州的城镇化率在2000年为23.87%,2003年末达到27%,虽与全国水平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但其发展速度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却是有目共睹的。省城贵阳城市现代化改造凸显大手笔,近年投资改扩建城市道路超过80条,被老百姓誉为“民心工程”的广场绿地工程、“南明河三年变清”工程已初见成效。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处理厂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陆续建成投产发挥作用。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西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套,完善城镇功能,提高人口承载能力,为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提供物质基础。
第一,坚持规划先行。单个城市或城镇的近、中、远期建设规划固然十分重要,做好全国及区域性的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尤其必要。在这个总体规划下,统筹安排机场、道路、铁路、供电、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垃圾处理、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布局。否则局部性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水及土地等稀缺资源的配置浪费、投资失误或贷款损失等都难以避免,如前些年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机场建设热造成的浪费和损失,甘肃酒泉和嘉峪关两个地级市遭遇的尴尬,等等。单个城市或城镇的建设规划也要提高科学性,避免两个极端。在国土广袤、水及耕地资源紧缺、人口居住分散的广大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建设可能更符合实际。
第二,促进垄断经营向开放竞争的市场格局转变。放松政府对一些盈利性、竞争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垄断性管制,要在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的基础上,按照特许经营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国内外各类经济组织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对盈利性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由投资者承担投融资风险。无经济回报的公益性项目建设应由政府出资,但也要按
市场规则运作。成立政府投资工程集中采购机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代表政府组织项目的实施。
第三,培育多元化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面对需求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不可能通过财政、国债等包办一切。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政府的角色逐步从基础设施的直接提供者转向促进者,动员私人、投资机构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管理中来。政府的主要责任也逐渐由直接建设与提供基础设施,转向制定扶持政策与措施,颁发和修改项目的经营许可证,制定价格与监管市场等,以规范基础领域内企业的市场行为。
第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如发行市政建设债券、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我国资本化、证券化程度很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领域的上市公司更是凤毛麟角。但是这些为数不多的上市企业筹集的资金数量却可能远远大于政府在很多项目上的财政补贴、专项建设资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契机,树立创新意识,优先运用上市、债券等市场化融资手段,架起资本市场和发展基础设施之间的桥梁,利用资本市场盘活基础设施领域庞大的国有资产,并引入增量资金,以求加快发展。
二、交通设施方面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仍显薄弱,特别是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有关数据显示,截至1999年底,西部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41.7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7.8公里/百平方公里,均比改革开放初增加2.6倍。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954公里。通乡、通行政村公路比重分别达到96%和80%。但由于受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差距还在拉大。从数量上看,1980年我国东部地区公路网密度是西部地区的4.2倍,到1999年差距扩大到近5倍。1980年我国东部地区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总里程的比重比西部地区仅多0.7个百分点,到1999年差距扩大到了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重也比东部地区少20个百分点;不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数量分别是东部地区的20倍和2倍,占全国总数的85%和50%。交通落后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了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西部地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