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简答题汇总
醉翁亭记简答题+段意【附较标准答案】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原文回答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答:野花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者(冬)。
3、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答: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本文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答: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突出主景,引人入胜。
5、第一段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答:交待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引出下文的人和事;为下文写山水之乐铺垫。
6、“而乐亦无穷也”具体指什么?答:朝暮四时之景和出游之乐。
7、第二段哪个句子将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本文的主旨句是?如何理解?答: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
9、第四段中“乐”有哪几种情景?那么作者的乐呢?答:禽鸟之乐、百姓之乐、太守之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10、醉翁亭名的由来?答:太守自谓也。
11、请写出本文贯穿主线的句子?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第三段写滁人游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后?答: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园,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只有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受山水。
)13、第三段描写了哪四幅画面?核心画面是什么?答:滁人游、众宾欢、太守宴、太守醉1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写出了太守怎样的情态?暗写了什么?体现作者什么感情?答:喝得醉醺醺的;暗写太守乐;体现了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
(说明太守喝酒情趣的)15、本文破题句?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6、“醉”与“乐”的关系?答:他的“醉”与“乐”统一,“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17、表现乐与酒统一关系的句子?答: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醉翁亭记》简答题汇总
《醉翁亭记》简答题一、本文的结构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
第三部分(第3段)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
第四部分(第4段)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二、中心思想: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三、写出从本文中演化而来的成语,说说它们现在的意思。
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道路曲折。
今常用来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醉: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
也指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了出来。
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相聚宴饮时欢乐热闹的场面。
四、作者用“乐”贯穿全篇,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乐?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五、文章除了山水之乐外,还写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答:(1)从内容上理解,太守为人们富足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2)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太守虽然位卑失意,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宁静祥和,彼此和谐相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
第 1 页共 4 页六、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忧”和“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
他们都心忧天下,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
七、你认为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作者在仕途失意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积极从政,心系百姓,与民同乐,具有宽阔的胸襟。
《醉翁亭记》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今异义;古义:意趣,情趣。
今义:愿望,心愿。
②野芳.发而幽香。
:古今异义;古义:香花。
今义:散发。
③佳木秀.而繁阴。
:古今异义;古义:茂盛。
④山间之四时.也。
:古今异义;古义:季节。
⑤射.者中,弈者胜。
:古今异义;古义:文中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⑥非丝.非竹。
:古今异义;古义:弦乐器。
⑦四时.之景不同: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⑧颓然..乎其间者:古今异义;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⑨山.行六七里。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解释:沿着山路。
⑩杂然而前.陈者。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解释:在面前。
⑪名.之者谁。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解释:取名、命名。
⑫太守宴.也。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解释:设宴。
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解释: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
解释:以…为快乐。
⑮至于负者歌.于途: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2、一词多义:而: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
②临溪而渔:【有争议】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承;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表顺承。
④而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表顺承。
⑤朝而.往,暮而.归。
: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⑥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却,可是。
⑦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⑧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顺承⑨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⑩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顺承⑪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顺承⑫水落而石出者:表顺承⑬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⑭溪深而鱼肥:表并列⑮泉香而酒洌:表并列⑯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⑰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顺承之: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③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⑤山水之乐:助词,的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⑦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⑧宴酣之乐:助词,的⑨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③暮而归:回来谓:①太守谓谁:为,是②太守自谓也:命名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②临溪而渔:靠近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乐:①山水之乐:乐趣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3、判断文言句式: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课内简答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课内简答题及答案第11课《醉翁亭记》检测题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醉翁亭记》的作者。
(朝代)文学家。
2、请简述文中“醉翁”和“狂欢”的关系。
3、文中的“翁”和“醉”分别代表什么?4、文中提到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意境是什么?5、请简述文中“天下英雄”和“一盏茶”的寓意。
6、文中作者通过“狂欢”和“醉翁”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7、文中作者提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___”的名句,请简述其意义。
8、请简述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句的含义。
9、文中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10、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11、与___一样,唐代文学家___也曾写过“饮酒”这一主题。
请你从___的诗中选取一首,并简述其主题和意义。
参考答案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醉翁亭记》的作者:___,北宋(朝代)文学家。
2、请简述文中“醉翁”和“狂欢”的关系。
答:醉翁是指作者自己,狂欢则是指作者和朋友们一起喝酒、嬉笑打闹的场面。
醉翁和狂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醉翁在狂欢中得到了释放和满足。
3、文中的“翁”和“醉”分别代表什么?答:“翁”代表老年人,“醉”代表放纵、释放。
4、文中提到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意境是什么?答:这里描绘的是狂欢之后的宁静时刻,用淡酒和晚风的形象来表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强调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5、请简述文中“天下英雄”和“一盏茶”的寓意。
答:“天下英雄”指的是那些有抱负、有追求的人,而“一盏茶”则代表平淡的生活。
寓意是,即使是英雄也需要平淡的生活,珍惜当下的平凡。
6、文中作者通过“狂欢”和“醉翁”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答:作者提倡“饮酒狂歌”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应该尽情享受,不要被功名利禄所束缚,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7、文中作者提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___”的名句,请简述其意义。
《醉翁亭记》简答题
1、第一段写山和泉有什么作用?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
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
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几幅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1)写山间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总写乐亦无穷。
2)六幅画面。
3)视觉、嗅觉角度。
3、“朝而往,……而乐亦无穷也”的作用?对山水之乐做总结陈述,照应前文的景物描写。
4、欧阳修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抒发纵情山水、排遣抑郁之情吗?不是。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在于表现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如果单问目的,则把两层意思都答上)5、三段中作者描绘了哪四幅图?(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6、“醉”与“乐”是什么关系?“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作者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与乐都是源于与民同乐。
7、太守的“醉”有哪些内涵?1)醉于滁州自然景色;2)醉于滁州百姓安乐富足;3)醉于自己与民同乐政治理想的实现;4)醉于和乐清明的政治局面。
8、欧阳修以醉的眼光看世界有什么妙处?(自称醉翁有何用意?)以醉的眼光看世界,纵情山水时,既能排遣被贬谪的抑郁,又能获得回归自然、与民同乐的情趣。
9、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四十岁,为何以老翁自居?1)“翁”字流露出作者对人生和仕途的感慨,感慨自己历经沧桑。
2)自称老翁有自我调侃的味道,更显示出他的乐观旷达。
10、结合前两段文字谈谈你对“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这句话的理解。
前两段对滁州山水美景的描写,都是为了衬托以醉翁亭为核心的郊游宴饮的画面。
这山光,这水色,这人情,这醉态,无不折射出太守政治清明,是太守勾勒出的一幅与民同乐图。
11、本文除了表现作者山水排遣抑郁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外,还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欧阳修不因遭受打击而垂头丧气,反而表现出君子的旷达胸襟,在逆境中依然励精图治。
12、最后一段写了哪几种乐?哪种乐境界最高,为什么?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
《醉翁亭记》考点整理
《醉翁亭记》考点整理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本义:山势曲折,山路迂回。
前呼后应:本指前行的人向后行者呼喊,后行者向前应答。
通常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文意互相照应。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的线索。
3、用原文语句回答:①、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哪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6、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7、请抓住一个特点,对文章的第二小节进行赏析。
示例:语言简洁。
这一小节写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每种都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只写了一句话。
言简意赅,作者的情感也蕴涵在里面。
(大意正确即可)8、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XXX《醉翁亭记》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XXX。
3、【峰回路转】。
回。
4、【翼然临于泉上】。
临。
5、【太守自谓也】。
6、【意】。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XXX开】。
霏。
9、【云归而岩穴暝】。
暝。
10、【晦明变化】。
11、【XXX发而幽香】。
XXX。
1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3、【风霜高洁】。
14、【负者】。
15、【休于树】。
16、【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17、【洌】。
18、【山肴野蔌】。
蔌。
19、【XXX】。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弈】。
22、【觥筹交错】。
觥。
筹。
23、【苍颜】。
24、【颓然乎其间】。
颓然。
27、【乐其乐】。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5、【阴翳】。
翳。
29、【谓】。
26、【鸣声上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酒徒亭也。
翻译: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酒徒也。
翻译: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7、XXX而XXX开,云归而山洞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来往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简答题汇总
醉翁亭记》简答题、本文的结构段意:第一部分(第1 段)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 段)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
第三部分(第3 段)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
第四部分(第4 段)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二、中心思想: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三、写出从本文中演化而来的成语,说说它们现在的意思。
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道路曲折。
今常用来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醉: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
也指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了出来。
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相聚宴饮时欢乐热闹的场面。
四、作者用“乐”贯穿全篇,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乐?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五、文章除了山水之乐外,还写了“太守之乐” ,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答:(1)从内容上理解,太守为人们富足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2)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太守虽然位卑失意,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宁静祥和,彼此和谐相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
六、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忧”和“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
他们都心忧天下,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
七、你认为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作者在仕途失意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积极从政,心系百姓,与民同乐,具有宽阔的胸襟。
醉翁亭记简答题
醉翁亭记简答题回答如下:1. 文章是围绕哪两个关键词来展开的?请简要分析。
答:文章是围绕“乐”字展开的。
一方面写山水之乐,滁人游、宴酣之乐、幽鸟啼鸣之乐、朝暮变化之乐;另一方面写太守之乐而乐民之乐,太守以自己的乐为百姓乐,把百姓的乐作为自己的乐,把“乐民之乐”作为自己的“乐”源。
2. 文章第二段有几层意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文章第二段有五层意思。
首先写看到群山环滁的景色;其次写游玩山水自然使人乐,由于景物的吸引而到醉翁亭;再写美好山水的感受;接着描绘晨昏景色;最后用游人的纷至沓来点明造成众人游的原因。
3.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此句在结构上与上文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下文的“夕阳在山,人影散乱”相互呼应,形成了自然的脉络,使文章显得气势浑成,格调清新。
在内容上,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也揭示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一片真情。
4. 请简析“醉”“乐”关系。
答:文中写到“醉”和“乐”字在文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作者在文中写出了“醉”和“乐”的种种表现,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5. 本文是如何围绕“乐”展开情节、描写景象的?答:本文紧紧围绕“乐”展开情节、描写景象。
先写滁人的游乐、太守的宴饮,再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最后写太守乐在其中的乐趣。
太守以自己的乐趣为民众带来欢乐,把“乐民之乐”作为自己的“乐”源,体现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6. 简析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
答: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主要有:一是骈散结合,富有音乐美;二是简洁准确,表现力强;三是运用虚词,文笔灵活。
7. 简述本文的主旨。
答:本文的主旨是:通过描述琅琊山的美好景色和作者在琅琊山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生活,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以上是针对《醉翁亭记》简答题的一些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及简答题整理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答案及简答题整理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文章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
然后再逐层拉近,依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层层烘托写出了醉翁亭的美,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分析移步换景:用望、行、转、几个动词将作者的视线由琅琊山引到醉翁亭)、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参考答案: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
“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递进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
第2 段写山中朝暮、四季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
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志趣?参考答案:本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
归结起来,这些“乐”有:1.山水之乐;2.宴饮之乐;3.禽鸟之乐;4.滁人之乐;5.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捉笔成文的意思:拿到一支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来,形容文思敏捷。
才华横溢)积累拓展四、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
《醉翁亭记》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今异义;古义:意趣,情趣。
今义:愿望,心愿。
②野芳.发而幽香。
:古今异义;古义:香花。
今义:散发。
③佳木秀.而繁阴。
:古今异义;古义:茂盛。
④山间之四时.也。
:古今异义;古义:季节。
⑤射.者中,弈者胜。
:古今异义;古义:文中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⑥非丝.非竹。
:古今异义;古义:弦乐器。
⑦四时.之景不同: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⑧颓然..乎其间者:古今异义;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⑨山.行六七里。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解释:沿着山路。
⑩杂然而前.陈者。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解释:在面前。
⑪名.之者谁。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解释:取名、命名。
⑫太守宴.也。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解释:设宴。
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解释: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
解释:以…为快乐。
⑮至于负者歌.于途: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2、一词多义:而: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
②临溪而渔:【有争议】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承;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表顺承。
④而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表顺承。
⑤朝而.往,暮而.归。
: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⑥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却,可是。
⑦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⑧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顺承⑨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⑩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顺承⑪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顺承⑫水落而石出者:表顺承⑬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⑭溪深而鱼肥:表并列⑮泉香而酒洌:表并列⑯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⑰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顺承之: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③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⑤山水之乐:助词,的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⑦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⑧宴酣之乐:助词,的⑨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③暮而归:回来谓:①太守谓谁:为,是②太守自谓也:命名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②临溪而渔:靠近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乐:①山水之乐:乐趣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3、判断文言句式: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问答题整理
《醉翁亭记》问答题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写景的作用)(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通过对滁州自然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被贬后抑郁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归纳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它的名字的由来。
第二自然段: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分两层写)。
第三自然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四自然段:日暮醉归,点明文章主旨3、第一段写景的顺序由全景到局部,由远及近。
3、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山和泉各有什么作用答: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
4、.第二段文字分别描述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答:六幅图画。
朝:日出而林霏开;暮: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
5、第二段文字分几层答:一层:山间早晚的景色二层:山间四季的景色三层: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结构:分-----总6、文中的“醉”和“乐”是什么关系答: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7、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中第三段描绘了几幅图景哪幅图景是核心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核心是太守醉。
9:原文填空:主旨句:太守之乐其乐也。
核心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点明醉与乐关系的句子)(微露主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描写众宾欢场面的句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醉翁称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文中“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第四段中写归后情景的: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第二段中把山水之乐具体化的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0、文中写了几种乐(“乐”有几种情境)关系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衬托11、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几方面(太守与民同乐表现在哪里)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野芳.发而幽香。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山间之四时.也。
:⑤射.者中,弈者胜。
:⑥非丝.非竹。
:⑦四时.之景不同:⑧颓然..乎其间者:⑨山.行六七里。
⑩杂然而前.陈者。
⑪名.之者谁。
⑫太守宴.也。
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⑮至于负者歌.于途:2、一词多义:而: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②临溪而渔: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④而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⑤朝而.往,暮而.归。
:⑥而.不知人之乐。
:⑦蔚然而深秀者:⑧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⑨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⑩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⑪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⑫水落而石出者:⑬往来而不绝者:⑭溪深而鱼肥:⑮泉香而酒洌:⑯杂然而前陈者:⑰起坐而喧哗者: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之: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③名之者谁:④醉翁之意不在酒:⑤山水之乐: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⑦山间之朝暮也:⑧宴酣之乐:⑨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②云归而岩穴暝:③暮而归:谓:①太守谓谁:②太守自谓也: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临溪而渔: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佳木秀而繁阴:乐:①山水之乐: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环滁皆山也。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
:④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⑤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⑥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⑦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⑧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⑨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⑩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⑪庐陵欧阳修也。
:⑫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回,曲折、回环。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弥漫的云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花。
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
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7、【洌】清。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19、【陈】陈列,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23、【苍颜】容颜苍老。
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26、【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
27、【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29、【谓】为,是。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今异义;古义:意趣,情趣。
今义:愿望,心愿。
②野芳.发而幽香。
:古今异义;古义:香花。
今义:散发。
③佳木秀.而繁阴。
:古今异义;古义:茂盛。
④山间之四时.也。
:古今异义;古义:季节。
⑤射.者中,弈者胜。
:古今异义;古义:文中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⑥非丝.非竹。
:古今异义;古义:弦乐器。
⑦四时.之景不同: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⑧颓然..乎其间者:古今异义;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⑨山.行六七里。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解释:沿着山路。
⑩杂然而前.陈者。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解释:在面前。
⑪名.之者谁。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解释:取名、命名。
⑫太守宴.也。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解释:设宴。
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解释: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
解释:以…为快乐。
⑮至于负者歌.于途: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2、一词多义:而: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
②临溪而渔:【有争议】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承;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表顺承。
④而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表顺承。
⑤朝而.往,暮而.归。
: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⑥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却,可是。
⑦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⑧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顺承⑨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⑩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顺承⑪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顺承⑫水落而石出者:表顺承⑬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⑭溪深而鱼肥:表并列⑮泉香而酒洌:表并列⑯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⑰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顺承之: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③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⑤山水之乐:助词,的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⑦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⑧宴酣之乐:助词,的⑨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③暮而归:回来谓:①太守谓谁:为,是②太守自谓也:命名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②临溪而渔:靠近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乐:①山水之乐:乐趣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3、判断文言句式: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山间之.四时也/已而之.细柳军。
B.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委而去.之D.醒能述以文者./感极而悲者.矣【解析】A的;动词,到。
B断绝;极。
C离开;离开。
D的人;表示忧郁不快的语气。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解析】A断;隔绝。
B在,处于;过了。
C因为;凭借。
D助词,的;助词,的。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C )A.山之.僧智仙也/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B.名.之者谁/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解析】A助词,的;动词,到。
B名词作动词,命名;名词,名字。
C早晨;早晨。
D明亮;英明。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云归而.岩穴暝/人不知而.不愠B.山间之四时也./夫战,勇气也.C.负者歌于.途/欲有求于.我D.禽鸟知山林之.乐/辍耕之.垄上【解析】A表顺承;表转折。
B判断语气;判断语气。
C在;向。
D的;动词,到。
5、下面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行者休于树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例句是在。
A介词,给。
B介词,比。
C介词,在。
D介词,给。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C.颓然乎其间.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而不知人之.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解析】A断绝;隔绝。
B离开;离开。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与精准训练30张(含答案)
醉翁之意不在酒(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却
一词多义
在乎山水之间也( )太守自谓也( )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语气助词,无实义
表判断
名词,乐趣
形容词,欢乐
动词,以……为乐
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太守宴也( 名词作动词,设宴环滁皆山也(名词作动词,环绕着 临溪而渔( 名词作动词,钓鱼,打鱼 )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山行六七里( )杂然而前陈者( )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古义:琴瑟箫笛为管弦乐器,这里指音乐 今义:常指蚕丝、竹子
知识点归纳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山间之四时也( )
动词作名词,驼背弯腰的老
人、用手搀扶的小孩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表判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介词结构后置,“歌于途”即“于途歌”)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介词结构后置,“述以文”即“以文述”)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介词,应是“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古义:茂盛、繁茂 今义:美丽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或时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
形容词,秀丽
形容词,茂盛、繁茂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朝而往,暮而归( )而不知人之乐( )
醉翁亭记_中考简答题要点归纳
1、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4分)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共4分。
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4、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春夏秋冬及早晚景的句子是:5、第二段写了什么景色?写了登山所见的山景朝暮四季变化之景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6、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7.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8、选文②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
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它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滁人游②③④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3分9、“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朝暮四时游玩之乐10、“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
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11.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12.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13、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分)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
1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醉翁亭记》问答题整理
《醉翁亭记》问答题整理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写景的作用)(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通过对滁州自然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被贬后抑郁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归纳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它的名字的由来。
第二自然段: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分两层写)。
第三自然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四自然段:日暮醉归,点明文章主旨第一段写景的顺序?由全景到局部,由远及近。
3、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山和泉各有什么作用?答: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
4、.第二段文字分别描述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答:六幅图画。
朝:日出而林霏开;暮: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
5、第二段文字分几层?答:一层:山间早晚的景色二层:山间四季的景色三层: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结构:分-----总6、文中的“醉”和“乐”是什么关系?答: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7、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中第三段描绘了几幅图景 哪幅图景是核心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核心是 太守醉。
9:原文填空:主旨句:太守之乐其乐也。
核心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点明醉与乐关系的句子)(微露主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描写众宾欢场面的句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醉翁称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文中“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第四段中写归后情景的: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_所著。
2. 文章中“_________”一词,形容了作者欧阳修在醉翁亭的心境。
3. “_________”是文章中描述醉翁亭周围景色的词句。
4. “_________”是文章中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词句。
二、选择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欧阳修C. 王安石D. 范仲淹2.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中,“醉翁”指的是谁?A. 欧阳修B. 苏轼C. 王安石D. 范仲淹3. 文章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A. 欣赏山水之美B. 饮酒作乐C. 与民同乐D. 抒发个人情感4. 下列哪项不是《醉翁亭记》中所描述的景色?A. 峰回路转B. 溪流潺潺C. 古木参天D. 碧波荡漾三、简答题1. 请简述《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
2.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是如何表达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的?四、论述题1. 论述《醉翁亭记》中所体现的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翻译题1. 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答案1. 欧阳修2. 醉翁之意不在酒3.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4.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二、选择题答案1. B2. A3. C4. D三、简答题答案1. 《醉翁亭记》主要描绘了作者欧阳修在滁州任太守期间,常到醉翁亭游玩,欣赏山水之美,与民同乐的情景。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2.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通过描述自己与民同游醉翁亭,共享山水之乐,以及自己作为太守,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生活,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四、论述题答案《醉翁亭记》中体现了作者欧阳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主张“乐在山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与民同乐”,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同时,文章还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简答题
一、本文的结构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
第三部分(第3段)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
第四部分(第4段)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二、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三、写出从本文中演化而来的成语,说说它们现在的意思。
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道路曲折。
今常用来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醉: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
也指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了出来。
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相聚宴饮时欢乐热闹的场面。
四、作者用“乐”贯穿全篇,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五、文章除了山水之乐外,还写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答:(1)从内容上理解,太守为人们富足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太守虽然位卑失意,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宁静祥和,彼此和谐相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
六、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忧”和“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
他们都心忧天下,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
七、你认为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作者在仕途失意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积极从政,心系百姓,与民同乐,具有宽阔的胸襟。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八、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
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
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热爱读书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
九、“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
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①表达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之情
②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十、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答:因不胜酒力而醉;因秀丽的山水而陶醉;因与民同乐而醉;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政绩斐然而自我陶醉。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
十一、“醉翁之意……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
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十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点: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范仲淹表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欧阳修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不同点:《岳阳楼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思想勉励自己并规劝友人,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十三、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①表现了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
②侧面表现了欧阳修治理有方,政绩斐然;
③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
④突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十四、“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
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答:(1)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2)太守治理有方,政绩斐然。
十五、本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答:滁人如此的兴高采烈的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十六、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我们身处逆境时,不要怨天尤人,要时时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积极乐观,勇于进取。
十七、《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
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十八、《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的表达方式,主题思想有什么异同答:《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
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宽阔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从这一点来说,范仲淹的境界要高出欧阳修,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
《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十九、开头的描写“环滁皆山也……”有什么作用?
答:(1)引出本文描写的对象;(2)点明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3)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