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叹白发诗的翻译

合集下载

白居易的《秋夕》原文和翻译

白居易的《秋夕》原文和翻译

白居易的《秋夕》原文和翻译
白居易的《秋夕》原文和翻译
《秋夕》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无论在唐代还是现代,此诗都为人所赞叹。

下面是白居易的《秋夕》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秋夕》原文: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秋夕》翻译:
夜风拂过,树叶纷纷下落好似雨声闯入耳中,皎洁的月光似清霜铺满大地。

正当夜深人静要独自睡去,不禁感慨有谁愿来为我拭去床上的灰尘。

《秋夕》注释:
1、叶声:树叶掉落的声音。

2、方:正在,正当。

3、拂:拭,掸去。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白《秋夕旅怀》翻译赏析

李白《秋夕旅怀》翻译赏析

李白《秋夕旅怀》翻译赏析
李白《秋夕旅怀》翻译赏析
《秋夕旅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前言】
《秋夕旅怀》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排律诗,约为李白出蜀后于开元十四年(726)游淮阳时所作。

诗以秋兴起兴,描写了“连山”“流水”“芳草”“白露”等意象,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

【注释】
①无际:没有边界。

②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③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④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⑤银汉:即天河﹐银河。

⑥天星:天上的星星。

⑦旧国:指代故乡。

【翻译】
凉风度过秋天的海仰,把我的乡思吹起。

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身如流水何时能归?极目望断白色浮云,明月的光辉把心割碎。

芳草不再柔艳,白色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回家的梦长,长如银汉,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含着悲伤思念故乡,谁能唤来红巾翠袖帮我把泪搽干。

【鉴赏】
李白《秋夕旅怀》诗的作时,詹瑛先生认为是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秋天,并引萧士赟语曰:“此诗太白作于窜逐之后乎,收到身在遐荒,心怀旧国,词意悲凄哀哉!”此诗表达了真切的思乡之情。

王维叹白发古诗解释

王维叹白发古诗解释

王维叹白发古诗解释
原文
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髻。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注释
1、暮齿:晚年。

2、垂髻: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谓之垂髻。

3、伤心事:疑指陷贼、禄山迫以伪署、被收系狱中等事。

解释
诗的前两句写嗟老伤时。

“宿昔”、“须與”都形容时间短暂;“垂髻”代指儿童。

这两句是说人的一生极其短暂,展眼间,少年青丝成白发,顷刻间,老人死后又转为孩童。

王维信佛,相信来生转世,即使这样,他对生命依旧充满了慨叹与矛盾:一方面,他相信人死还会再少年;另一方面,他眼看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理想破灭却无能为力,不得不为之惋惜、怅惘。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两句,写的就是在这种情绪下的消极思想。

这两句大意是说,自己的一生有太多的伤心事,只有饭依佛门才能解脱。

王维一生际遇坎河,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事业,后因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

他本身出生于奉佛家庭,受佛门思想影响很深,当理想破灭时,这种思想就成
了他的主导思想。

他认为人生的种种苦恼,必须到佛门空无寂灭的哲理中,才能得以摆脱。

秋浦歌秋浦猿夜愁古诗翻译及赏析

秋浦歌秋浦猿夜愁古诗翻译及赏析

秋浦歌秋浦猿夜愁古诗翻译及赏析秋浦歌秋浦猿夜愁古诗翻译及赏析《秋浦歌·秋浦猿夜愁》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前言】《秋浦歌·秋浦长似秋》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的第二首。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全诗语言浅白如话,但语浅情深,含思隽永,蕴意深厚。

【注释】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即个安徽贵池县。

县境内有秋浦水,县因以得名。

⑵黄山:此指池州市城南七十里的黄山岭。

为区别黄山市之黄山,当地俗称小黄山。

白头:山顶积雪之谓。

⑶青溪:即清溪,源出今安徽池州市南九华山,流经贵池县境,至清溪口注入大江。

陇水:河流名。

源出陇山,因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渭水又东与新阳崖水合,即陇水也。

东北出陇山,其水西流。

”汉乐府有《陇头歌》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⑷薄游:漫游,随意游览。

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诗:“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⑸雨泪:谓泪如雨下。

晋陆云《吊陈永长书》之四:“东望贵舍,雨泪沾襟。

”【翻译】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咽之声。

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赏析】李白在《秋浦歌十七首》中,有四首都写到秋浦的猿。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其四)。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其十)。

而以“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其五)专咏白猿最为生动活泼,栩栩如见。

这只“夜愁”的猿,似应也是白猿。

诗首二句由猿的白,联想到人的白头。

据《江南通志》:“黄山在池州府城南九十里,高百余丈”。

秋夕原文、翻译、赏析

秋夕原文、翻译、赏析

秋夕原文、翻译、赏析秋夕原文、翻译、赏析秋夕原文、翻译、赏析1《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一作:天街;卧看一作:坐看)赏析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即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天阶夜色凉如水”中“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

“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

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

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

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

“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

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

唐诗解读——王维之《叹白发》(二首)(上)

唐诗解读——王维之《叹白发》(二首)(上)

唐诗解读——王维之《叹白发》(二首)(上)其一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

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惆怅故山云,徘徊空日夕。

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

其二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注:一何:为何、多么,含有感叹意味。

俯仰:周旋。

时人:同时代的人。

指故人或年轻时的朋友。

故山:疑指蓝田山居。

宿昔:旦夕。

喻时间之短。

暮齿:晚年。

变垂髫:改变了幼时垂髫的模样。

伤心事:疑指陷贼,安史乱后,王维被迫受伪职。

空门:佛教。

解读:同样的诗题,诗人曾作两首,后人有版本将两首诗合并称为《叹白发二首》。

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五言绝句。

我们将其综合来理解。

第一首诗作,也有一说是出自卢象的作品,姑且存之,先介绍卢象:卢象,生卒年不详,字纬卿,排行八,河北涿州人,家居汶上,卢鸿之侄,玄宗开元中进十及第,历仕秘书省校书郞、左补阙、司勋员外郞、膳部员外郞,安史乱起后,卢象于洛阳被执,受伪职,后贬为果州刺史,肃宗乾元二年,又贬为永州司户,移吉州长史,如为主客员外郞,于赴任回京途中,病死于武昌。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与王维、李颀、李白、綦毋潜多有交往,《全唐诗》存诗1卷,加上《全唐诗续拾》3首。

卢象一生所存诗歌不多,但咏老叹逝之作却时有所见,因此后人将这首诗列为他的名下也是情理之中。

对我们来说,不管这是谁的诗作,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诗人自叹衰老之意,读之不觉心酸。

白发,是一个由壮年步入老年最为明显的外观标志,当处少白头除外。

全诗起笔两句直扣诗题,一声长叹,光阴易逝,盛年不再,诗人随着岁月的推移,不知不觉间已经进入老年,看见头发渐白,怎能不发出感叹?“一何长”其感慨之情、伤痛之意,想来不难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紧承前意,头发已白,接下来时日无多——“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人生天地之间,也就几十年光阴而已,除了为生活劳顿,应付各种苦难,还要周旋于龌龊的官场,联系到诗人仕途坎、几经遭贬的遭遇,这其中不平之意,我们不难体会。

叹白发原文翻译

叹白发原文翻译

叹白发原文翻译
叹白发原文翻译
《叹白发》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84首,看看下面的叹白发原文翻译吧!
叹白发
作者:唐·王维
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

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惆怅故山云,徘徊空日夕。

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

《叹白发》注释
一作卢象诗。

请参考可可诗词频道相关注释。

《叹白发》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秋夕叹白发诗的翻译

秋夕叹白发诗的翻译

秋夕叹白发诗的翻译
一、原文如下:
丝白不难染,蓬生直易扶。

唯见星星鬓,独与众中殊。

昔年十四五,率性既廉隅。

直是安被褐,非敢慕怀珠。

何言志事晚,疲拙婴殊躯。

逢时乃倐忽,失路亦斯须。

郊郭勤二顷,形体憇一庑。

涸蚌困鱼目,笼禽触四隅。

宵长壁立静,廓处谢欢愉。

月色临窗树,虫声当户枢。

飞蛾拂夜火,坠叶舞秋株。

逐物均乘鹤,违俗等双凫。

故人倘未弃,求我谷之嵎。

二、翻译如下:
白丝是不难染的,蓬生(植物)很容易扶直。

虽然已是白发苍苍,但与众不同。

想当年十四五岁的时候,性情刚正,生活朴素廉洁。

(勤奋刻苦)到了夜不安眠的地步,不敢妄想有多大的才华。

老了有什么可说的呢?拙笨的身体不能与年轻人相比。

光阴似箭,迷路也是必然的。

在郊外勤耕田园,在茅屋休息居住。

枯水里的蚌以鱼目充珍珠,笼子的鸟四处乱撞争自由。

夜长面壁而静立,在宽阔地方心情愉悦。

月光穿过树荫照进窗内,各种昆虫动听的叫声从房门而入。

飞蛾在夜里飞向光明的地方,秋天的落叶在树林间飞舞。

追求事物的都得道成仙,违背世俗的人如同野鸭无异。

前辈倘若没有放弃世俗,就让我从山谷攀上险峰。

秋夕译文及注释

秋夕译文及注释

秋夕译文及注释《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你看那白色的蜡烛啊,在秋天的晚上亮堂堂的,照着那个画着画儿的屏风,感觉凉飕飕的呢。

有个小女子,拿着那轻薄的丝绸小扇子,在那儿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这皇宫里的台阶啊,到了晚上,那夜色就跟凉水似的,凉哇哇的。

小女子就坐在那儿,抬头看着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呢。

注释:- “银烛”:白色的蜡烛。

在古代啊,这银烛可不像咱现在的蜡烛那么普通,那时候能点银烛的地方,大多是比较讲究的地方,像皇宫或者富贵人家的屋子。

- “秋光”:秋天的景色或者说秋天的光线。

秋天嘛,总是给人一种凉凉的感觉,这光线好像也带着寒意,照在东西上,就感觉冷冷清清的。

- “画屏”:上面画着画儿的屏风。

这屏风啊,在古代的屋子里是用来隔断空间或者挡风的,就像现在咱们的隔断差不多,不过上面还画着漂亮的画呢。

-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绸做的小扇子。

那时候的小扇子可精致了,用轻罗做的,拿在手里轻轻的,女孩子们就拿着它扑蝴蝶啊、扑萤火虫之类的。

- “流萤”:到处乱飞的萤火虫。

夏天和秋天的时候,萤火虫就特别多,在草丛里啊、院子里啊,一闪一闪地飞着,可好看了。

- “天阶”:皇宫里的台阶。

这皇宫里的台阶肯定老气派了,但是到了晚上,再气派也架不住凉啊。

- “牵牛织女星”:这两颗星在神话里可有故事了。

传说织女是仙女,下凡和牛郎相爱了,后来被王母娘娘划了一道银河把他们隔开,只有每年的七月七日才能通过鹊桥见上一面。

这小女子看着这两颗星,可能也在想自己的爱情啥的呢。

出处:《秋夕》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

别样的乡愁陆游秋夕译文及赏析

别样的乡愁陆游秋夕译文及赏析

别样的乡愁陆游秋夕译文及赏析别样的乡愁-陆游秋夕译文及赏析乡愁是一种独特的情感,它承载着个体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而陆游在他的诗作《秋夕》中,将乡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为您翻译并赏析陆游的《秋夕》。

《秋夕》原文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凌波微步罗袜新,舞罢秋千笑晓妆。

未婚妻子终难见,又一秋乡梦短长。

接下来,我们将对《秋夕》逐段进行译文及详细赏析。

第一段: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及赏析:冷的秋夜,银烛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映照在屏风上。

我轻轻拂过罗帷,用小扇子扑灭身边飞舞的萤火虫。

夜色凉如水,我躺在天阶上,仰望牵牛织女星。

这一段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场景。

银烛寥寥,微弱的光芒照亮了画屏,给人一种冷冷清清的感觉。

轻罗小扇的动作与凉如水的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一个安逸而寂静的氛围。

牵牛织女星象征了中国传统的七夕节,而作者躺在天阶上凝望星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久远过去的思念之情。

第二段: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及赏析:今天晚上是七夕,我们可以一起仰望碧蓝的天空,看见牵牛织女正要过河的桥。

家家户户都会乞巧并期待着观赏到月亮,成千上万的红丝线犹如繁星般穿透银河。

这一段是对中国传统七夕节的描写。

七夕节是一个浪漫而又神秘的节日,人们相信只有在这一天,牵牛织女才能相会。

同时,民间也有追求巧匠和巧技的习俗,认为这一天是女性求得巧妙灵巧的时刻。

作者以家家户户的乞巧和无数红丝线共同点缀秋夜,展现了民俗的独特魅力。

383 秋夕翻译赏析

383 秋夕翻译赏析

秋夕翻译赏析
《秋夕》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诗作。

翻译如下:
在秋夜,一位宫女自己一个人对着萤火虫的闪光坐在那里发呆。

在庭
院的梧桐树旁,坐着许多可爱而洁白的蜘蛛正在做网,只听见它们从
孔里进进出出地忙碌着。

这萤萤的闪烁着的油灯,映照着正在纺织的她,也映照出她蓬乱的鬓发。

她衣上的颜色已渐渐褪去,再没有人来
替她穿上盛装了。

如今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在这不免感到已失去了青
春光华。

她斜倚着床栏,一双眼睛虽然还睁着,却只能看着眼前的烛
火发呆,眼中打转的泪水已经把床前的轻纱全都湿透了。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命运。

但诗人并没有具体描写这一悲剧的原因,即非一人一时的社会原
因所致。

因此读者不必对人事多加猜测,只要把握这个形象的客观意
义就够了。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唐代: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译文及注释云物凄清拂曙(shǔ)流,汉家宫阙(què)动高秋。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

清,一作“凉”。

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

流:指移动。

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

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yǐ)楼。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

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

横,渡、越过。

塞,关塞。

长笛:古管乐器名,长一尺四寸。

紫艳半开篱(lí)菊静,红衣落尽渚(zhǔ)莲愁。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

篱:篱笆。

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

渚:水中小块陆地。

鲈(lú)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qiú)。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

齐王司马�字凑�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

预知司马�捉�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不久,司马�坠�然被杀。

南冠:楚冠。

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

注解及译文译文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注释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

清,一作“凉”。

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

流:指移动。

汉家宫阙(què):指唐朝的宫殿。

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曹雪芹〔清代〕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译文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睡醒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注释耿耿:微明的样子。

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

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助凄凉:《红楼梦》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

《红楼梦》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

泪烛,融化的蜡脂如泪,故名。

也是以物写人。

“移”,《红楼梦》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摇摇:指烛焰晃动。

爇,点燃。

檠,灯架,蜡烛台。

“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

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叹白发

叹白发

叹白发王维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写作背景]有点混日子的王维论资排辈地逐步升迁着,745年任侍御史(从6品下),然后是库部员外郎,然后是库部郎中。

750年,王维50岁时,其母崔氏病故,诗人回辋川别墅守丧。

752年,李林甫死,杨国忠继续操蛋。

这1年王维结束守丧返朝,任吏部郎中。

755年,升为给事中(正5品上),也就在这1年10月,爆发“安史之乱”。

王维出走不及,被安禄山劫持,无奈接受贼军官职,王维故意吃泻药,称病不朝。

安禄山担心王维会跑,将诗人困于菩提寺,好朋友裴迪来见,王维急中生智,当面吟出一首诗《凝碧诗》(见本帖第52首),后来成为不投降的证据。

平叛之后,所有接受安禄山伪朝官职的一律处罚,王维在册。

有2件事,使王维有惊无险。

1.有人将《凝碧诗》送给肃宗李亨,这位新皇帝对王维有了重新认识。

2.王维的弟弟王缙追随肃宗有功,已官至刑部侍郎,愿削官替哥赎罪,李亨再受感动。

于是王维免除处分,继续为官。

从太子中允,到太子中庶子,然后中书舍人(正5品上),然后门下给事中(正5品上),60岁时达到人生顶峰—尚书右丞(正4品下),这也是“王右丞”的由来。

说说王维最后这3个职位。

唐朝政体的中枢机构为3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简单说,中书省制定政策,门下省审查,尚书省负责执行。

中书舍人为中书省的第3把手,负责起草中书省制定的各项政策,非一般人可承担。

给事中同样也是门下省的第3把手,负责审查中书省拟定的各项政策,如认为不合理,有权退回。

尚书右丞仍然是尚书省的第3把手,协助领导工作,但它有一项特殊职能,就是督察监察御史,而监察御史虽然职位不高,但能量极大,令百官惧怕。

诗人晚年枯木逢春,干劲尚足。

他的心情如何?估计不佳,矛盾矛盾加矛盾。

被迫接受安禄山的官职,虽有名无实,但在外人眼里,就是变节,即使旁人不说,诗人自己也感愧疚。

如果这时候反而得到皇帝的器重,那一定受感动,良知驱使,努力工作。

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作品《秋浦歌》由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秋浦歌》是组诗,共计十七首。

作者运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衷。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古诗简介《秋浦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本诗为其中流传最广的第十五首。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注释个:如此,这般。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以此写愁,匪夷所思。

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

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

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秋夕这首诗的诗意

秋夕这首诗的诗意

秋夕这首诗的诗意
秋夕的诗意:《秋夕》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

《秋夕》翻译: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

这首诗歌写了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银烛秋光冷画屏”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天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

“坐看牵牛织女”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忧国忧民陆游秋夕译文及赏析

忧国忧民陆游秋夕译文及赏析

忧国忧民陆游秋夕译文及赏析陆游,字左史,北宋末年的杰出文人。

他一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诗文犀利而振聋发聩,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

而他的《秋夕》一诗则以其悲凉的意境和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为您带来陆游所写《秋夕》的译文及赏析。

《秋夕》原文:銜泪无可奈何处,青天夜月报秋心。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别来几时见,此恨绵绵无绝期。

《秋夕》译文:含着泪,无法寻找到可以停泊的港湾,闷青天,夜晚的月亮向秋天的心灵报告。

人们空闲下来,桂花飘落,而夜里的山静谧无声。

月亮升起时,惊起了山中的鸟儿,它们时而在泉水旁鸣叫。

多少时候不能相见啊,这份思恋无法结束。

对陆游《秋夕》一诗的赏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陆游以自身情感为引,运用夜晚的静谧和月光的明亮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忧郁与思念。

他首先描绘了一个青天夜晚,寥寥无几的星光倒映在海边,无奈的他含着泪迎接着深夜的到来。

而后,他以“人闲桂花落”的诗意描绘了小桥流水,人们闲散无事,桂花飘落四溢。

夜晚的山静谧无声,唯有月亮升起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时而鸣叫。

最后,陆游对思念的不能忍受又愁绪缠绵的表达,令人心生怜悯之情。

二、时代背景与社会哲学陆游处于南宋末年的混乱时代,他的诗中透露出对国家困境、民不聊生的深深忧虑。

他使用夜晚和秋天等虚无的事物烘托出社会的黑暗与冷漠。

他的思维也与宋朝士大夫的传统观念相违背,据说陆游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流离失所,这使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更加犀利和深刻。

三、辞章运用与艺术表达陆游的诗词风格凝练精细,用词犀利而有力,令人瞩目。

通过运用对照的手法,他以负向的事物衬托出内心的豪情壮志和无奈忧愁。

结构上的对仗和押韵也突出了整首诗的和谐和韵味。

综上所述,《秋夕》这首诗是陆游深情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经典之作。

他以秋夕的寂寥和夜晚的静谧,展示了他内心深处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担忧。

通过对比和描绘,让人们深感他内心澎湃的感情和对困境的无奈。

秋夕全诗翻译赏析

秋夕全诗翻译赏析

秋夕全诗翻译赏析秋夕全诗翻译赏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秋夕》,意思是“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银烛:一作红烛。

天阶:一作瑶阶。

卧看:一作坐看。

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韵译: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译文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

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只见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太和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这首诗描写了深宫女子的寂寞和幽怨,这一类诗,称作“宫怨”。

一个秋天的晚上,凉风习习,烛影憧憧,摇曳不定的白烛光照在画屏上,忽明忽暗,更添了几分凄凉和幽冷。

一个手持轻丝团扇的宫女已经在这秋光中、画屏旁独坐良久了。

她是在等皇上的驾临吧?可是,经验告诉她,她又白盼了一个晚上!想到自己的命运正和这到了秋天就要被遗弃的纨扇一样,她不禁轻轻叹了口气,懒洋洋地站起身子,走下台阶,有意无意地扑打起庭前的流萤来。

夜更深沉了,冰凉的露水打湿了白玉台阶,浸湿了她的罗袜,一股凉气直透襟袖。

秋夕旅怀原文及赏析

秋夕旅怀原文及赏析

秋夕旅怀原文及赏析秋夕旅怀原文及赏析秋夕旅怀李白〔唐代〕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以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常常梦到银河落了下来,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注释:无际:没有边界。

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银汉:即天河﹐银河。

天星:天上的星星。

旧国:指代故乡。

赏析第一联,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本来就是个带苦的季节。

而诗人独处他乡,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吹我乡思飞”中的“吹”字不仅吹来了秋风,也吹起了诗人的忧带。

第二联,诗人放目远去,体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带苦具体化。

第三联,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目之白到,体之白感,只有深深的带思。

第四联,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第五联,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

第六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

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带,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夕叹白发诗
作者:何逊年代:南北丝白不难染。

蓬生直易扶。

唯见星星鬓。

独与众中殊。

昔年十四五。

率性既廉隅。

直是安被褐。

非敢慕怀珠。

何言志事晚。

疲拙婴殊躯。

逢时乃倐忽。

失路亦斯须。

郊郭勤二顷。

形体憇一庑。

涸蚌困鱼目。

笼禽触四隅。

宵长壁立静。

廓处谢欢愉。

月色临窗树。

虫声当户枢。

飞蛾拂夜火。

坠叶舞秋株。

逐物均乘鹤。

违俗等双凫。

故人倘未弃。

求我谷之嵎。

【作者小传】:何逊(?-517?)字仲言,今山东郯城人。

其诗风宛转清新,有谢眺风致。

有《何记室集》。

评述:其文当时与刘孝绰齐名,时人谓之“何刘”。

其诗与阴铿颇相似,后人谓之“阴何”。

今存诗110余首,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写景抒情极为精妙,格调清新婉转,颇有谢朓风致,为南朝山水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以《临行与故游夜别》、《赠诸游旧》、《相送》较著名。

诗中“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等,向称名句。

其新体诗工于炼字,音韵和谐,已初具唐律规模。

杜甫甚重其诗,曾化用他的一些佳句,并说“颇学阴何苦用心”。

清沈德潜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古诗源》)。

另存《穷鸟赋》等文4篇。

原有集7卷,已佚。

明人辑有《何记室集》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