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理水艺术与现代园林理水的思索

合集下载

从理水方式看东西方造园差异

从理水方式看东西方造园差异
小 不 一 的 水 面 ,再 到 岛 中 所 处位 置 的 不 同 看水
or tt es,ti bas i o w t i S en ed he ch act i is on t ar ertc s
of t e w at h er body i el he di er t culu es t f s .T f en f t r phi oph d sgn concepti ex es ed n l os y an de i s pr s i t e e tan e tbeh n t o di e en t es h as d w s i d he t f r tsyl w f ofgar den ear scl l y.
这 些水 景都 能使人 感 到平和 ,安静 ,心境 旷达。
除 了液体 的形态 ,水体 还 有在特 殊 温度 下 的固定 状态— — 结冰 ,如 颐和 园万寿 山南 面 的昆 明湖 ,
在寒 冷 冬天 形成 的冰 面 ,更别 有一 番景 象 了。
其 详 细地描 绘 了水体 的多种 情态 。 园林 用 水大 致 可 以分为 两种 ,对于 中小型 庭院 ,尤 其是 小 园 , 多 以集 中用水 的办 法 ,建筑环 列 四周 ,从 而形 成
古今 中 外 ,园林 中 的水 体 、 山地、 绿化 、构 筑物 被 称为传 统造 园的 四大要 素 ,其 中水体 又 以 它独 特 多变 的形 式 ,发挥 着重 要作 用 ,营造 着丰
富 的 园林 景 观 。
“ ” ,因血脉 形体 得 以 “ 立 生” ,有 生命 、能 立 起 的 形体 因之 而有 主。 可见水 能 充分 表达 ,体 现
动 态 水 体 形 态 颇 多 ,往 往 结 合 其 他 景 观 设 置 ,如 涓涓 溪流 、飞 瀑 ,叠泉 、花 样 喷泉 等。再 者 ,水 之动 态 ,带来 另 外一个 直接 的 效果便 是声 音 。潺 潺流 水 ,叮 咚悦 耳 :花 样 喷泉 起伏 变化 之

浅谈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浅谈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中文摘要:水对中国园林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

水的一些自然属性在园林中能呈现一种独特之美。

自然之水形态万千,园林对于自然水体的模仿与穿引也存在这各种各样的不同形态,水是园林流动的血液,因为有水,园林便有了生命。

正因为如此,园林的理水艺术比起叠山置石艺术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文摘要:Water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Chinese garden part of a garden is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Some of the natural attribute in water garden can present a kind of unique beauty. Natural water form diversity, landscape for natural water imitation and wear lead also has this all kinds of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ter is the flow of blood garden, because there is water, garden will have a life. Because of this, the water than Daniel garden art of placing stone mountain art is more so.主题词:中国园林理水艺术自然水体穿池引水正文: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何以乐水呢?就因为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明智,水的流动表现智者的探索。

洁净明亮之水,能让人“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流动奔涌之水,能使整个园林充满生气;虚汗映照之水,能够反映万物,使得“天光云影共徘徊”;涟漪之水,泛起阵阵波纹,则勾起人的无限情思。

中国园林理水文化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与“承”

中国园林理水文化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与“承”

费文君,等中国园林理水文化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与“承”|200HUNDRED SCHOOLS IN ARTS文章编号:1003-9104(2020)02-0200-05中国园林理水文化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与“承"费文君,徐畅(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水作为现代园林的核心要素,其景观营建主要依托理水技艺塑造水之“形”,利用理水文化营建水之“意”。

但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园林水景建设逐步偏离文化轨道,呈现出重“形”轻“意”的现象。

为寻回水景的理水文化,文章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追本溯源,寻传统理水文化之艺术,补当今水景之弊端;将“疏源察水,聚散有致”“以水为心,随曲合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诗入园,因画成景”四大传统理水艺术渗透于现代园林水景的水系梳理、形态布局、要素配置和意境营造四个环节,在"传”与“承”中弘扬中国传统理水文化艺术,树立现代景观文化自信,营建出“形”“意”兼备的现代园林水景。

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理水;文化艺术;现代水景;古典园林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重要性的阐释,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崇。

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以文化为核心的新时期公园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强调城市的各项建设不可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对园林建设而言,即是注重景观文化自信的“传”与“承”。

无水不成园。

水作为园林景观中的关键组成要素,在其景观建设中应当承接传统理水文化艺术,并结合当下发展需求进行传扬与创新。

但在城镇化社会发展的驱使下,现代园林水景一味追求“形”的奇特,不顾地域风格,脱离文化内涵,忽略“意”的营造,导致景观存在趋同一致的问题。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古代但凡造园必定引水,营造出的水景意境丰富多彩,耐人寻味,这进一步表明现代园林水景建设中传统理水文化注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思想在现代水景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思想在现代水景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思想在现代水景中的运用摘要: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园林形式,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回顾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从最初的以狩猎为主的苑、囿,到模拟自然神仙仙境造景,后经魏晋时期文人参与造园诗情画意入园林,和两宋时期的写意山水园,直到明清私家园林大量发展,中国园林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其中蕴含的自然生态观念,朴素自然审美观念等都启发着现代环境景观设计。

所谓“无水不成园”本文着重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在现代水景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现代水景1 自然美“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是对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审美情趣的精辟总结。

反映造园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造园本真。

中国古典园林哲学也主要尊崇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的思想。

他们的思想不尽相同,但是都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古典园林在水景方面对自然的崇尚就体现在:1.水的形态。

2.水在园林中的分布形式。

1.1水的自然形态中国古典园林的水形式多样,以拙政园为例就有开敞的湖泊,幽深的潭水,潺潺的溪流。

园林中的水,正是对自然界中的水的微缩再现并加以创造。

为了突出谁的自然形式,更加入了地,潭,湖,泉等多种形式。

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与艺术加工相结合。

通过造园,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水,被纳入到园林的景色之中加以利用,这称之理水。

古人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以水活”,通过对古典理水艺术的变化与创新,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水景的主题立意和造型艺术手法,以再现自然式山水为主要特征,丰富现代园林的理水手法和文化底蕴。

从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艺术手法上来看,园林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其意境的联想。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

以“再现自然式山水园”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

因此,从理论上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加以论证,十分必要。

水是构成园林四大要素之一种,也是最活跃的一种。

古人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以水活",水与其它园林要素一起,富有变化和创新,赋园林于生机。

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水的处理有明显不同,水体的变化,既创造了园林意境,又提高了造园艺术水平。

溯源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引渭水为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水景园——兰池宫;汉代的“铜龙吐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喷泉水景;唐代的曲江,更是开中国公共园林之先河;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

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2.水的文化意境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

《韩诗外传》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

……此智者所以乐水也。

”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

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活动。

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阐述自然山水之美。

古典园林给排水研究———以颐和园为例

古典园林给排水研究———以颐和园为例

2017年第5期现代园艺我国古典园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目的,希望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在给排水方面,颐和园设计精巧、工程与景观完美结合的给排水处理方法,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颐和园建造之初是西山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如今对整个北京城仍然具有给排水调节作用。

在颐和园内,给排水渗透在各个角落,其处理方式不仅是一种工程手段,更是与园林要素相结合,形成了良好的观赏效果。

1颐和园内外部给排水联系颐和园内外部主要通过市政管网、排水口、排水孔实现给排水联系。

市政管网一方面在给水上作为园内给水系统的补充,另一方面在排水上与排水管道相连排出园内部分雨水。

排水口一般联系着园内水系和园外水系,如东堤北端的二龙闸出水口,其内侧直接与昆明湖相接,外侧与荷花池相接。

当昆明湖蓄水超过控制量,即可通过提升闸口向外排水。

排水孔一般联系着园内广场和园外广场,如颐和园东宫门右侧墙下的孔洞,是内外院落的排水孔,园内有与园外相对应的排水井,内外存在高差,庭院中的水可汇集后经此排出园外。

在功能性装置的景观化处理上,院中排水井上盖卵石,既可作为装饰,又能防止落叶堵塞。

2颐和园内部场地排水2.1外向型广场外向型广场较为开放,一般通过场地坡向有组织排水,经逐层排水后排入水域或市政管网。

如东宫门广场中轴处高、两边低。

完成了2层院落间的逐层排水后,园中雨水都能汇集到东宫门处排水孔排到园外。

2.2内向型庭院内向型庭院较为封闭,雨水在庭院内汇集后排出庭院。

如乐寿堂中,整个庭院的最高点为道路十字交点,由此点四向放坡,雨水沿坡度汇入庭院四角的天井中,最终通过暗管排入昆明湖中。

在功能性装置的景观化处理上,在玉澜堂等院落中,雨水口外观类似铜钱,这种装饰手法使其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3颐和园内部建筑排水建筑排水一般通过排水管收水排入场地,最终通过场地排水来实现。

颐和园中,建筑作为重要的园林要素,在排水方面十分注重其景观处理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Inspiration that Methods of Water Design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Bring to Modern Gardens 作者: 王应也 杨萍
作者机构: 昭通学院艺术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115-11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古典园林 理水 水景
摘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缺失水景的古典园林几乎没有,凡是构筑起来的园林,自然界中的多种水源都被融入到了园林之境的设计之中,这就是所谓的理水。

理水可以说是中国园林的
灵魂与命脉,这主要是因为水在园林景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水景的
使用,更是彰显出了人化的自然园林之美,蕴含着景含情、景生情、情予景、情境交融的美好
意境,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不但有景而且有情。

古典园林中理水手法及其在现代生态景观中的传承

古典园林中理水手法及其在现代生态景观中的传承

古典园林中理水手法及其在现代生态景观中的传承摘要:我国古典园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独特且鲜明的民族风格。

从古典园林理水理念中,可以总结出可持续的水景设计理念和方法,它们对现代园林水景设计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将其与现代科技、新材料以及新时代的环境相结合,以找到可持续发展与传承创新的平衡点,能够打造出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的水景。

以期能够为现代生态景观的建设增砖添瓦。

关键词:古典园林;理水手法;生态景观引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人们眼里,水是善良,是哺育万物的载体,同时水也是生命之源,由于对水的依赖,使得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形成了独有特色的水文化。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以浇灌植物,又可以调节气候和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重要资源。

园林水景建设历史悠久,因为无论是何地,只要有园林就必然会用到水。

在中国园林文化中,理水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包含着可持续的水景设计理念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原则1.1功能美原则水景设计需要考虑其实际的功能,如利用水景调节园林中的温度、湿度,净化空气等。

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功能和美学的平衡,使水景设计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能发挥其实际的功能。

例如,在炎热的夏季,水景设计可以降低园林中的温度,带来清凉的感受。

在干燥的季节,水景设计可以增加园林的湿度,改善园林环境。

1.2空间美原则水景设计要与周围的园林环境相协调,与园林环境的色彩、形态、植被等元素协调一致,以达到整体美感。

同时,在设计水景时,还要考虑利用周围空间,以确保水景的使用效益。

如在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水景设计时,需考虑周围的交通和人流情况,以保证水景的观赏性和安全性。

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方法2.1静水面法新中式园林发展进程推动下为打造中式意境,镜面水使用面积不断扩大,主要采用区域为售楼部和小区入口,局部点缀雕塑,以构成独具中式韵味的独特景观。

中国园林理水文化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与“承”

中国园林理水文化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与“承”

2、引发观众联想,提升艺术价 值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往往给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观众可以通过留白 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射。这种共鸣和情感投射,可以使观众更 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画面,提升画面的艺术价值。
3、体现中国哲学的审美追求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审美追求。在中国哲学中,“虚实相 生”、“无中生有”、“道法自然”等思想都与留白有着密切的。留白不仅是 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参考内容
引言
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精神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 宝。其中,“留白”技法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点,体现了画家的深邃思考 和精湛技艺。留白并非简单的空白,而是画中景物的陪衬和延伸,是画面的有 机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国山水画中“留白”技法的艺术价值,以及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山水画中“留白”技法 的艺术价值
1、营造意境,增强画面感染力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往往与画中的山、水、树、石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一 种虚实相生的画面效果。这种虚实相生的画面,可以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增 强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同时,留白还可以为画面营 造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山水之美。
二、中国山水画中“留白”技法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空间布局中的留白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布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引导 游客的视线和行动轨迹,增强园林的层次感和深度。留白在园林景观的空间布 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道路设计中,可以通过留白来营造出曲径通幽、 深邃静谧的氛围;在绿化设计中,可以通过留白来创造出空灵、通透的视觉效 果。
谢谢观看
2、植物配置中的留白

中法园林之理水比较对水景设计的启示

中法园林之理水比较对水景设计的启示

中法园林之理水比较对水景设计的启示作者:胡雯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11期摘要:水景是园林设计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富有可塑性和弹性的设计元素,它能形成不同的时空形态,给人们多变的空间感受和情感体验。

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追求自然之美,而西方则追求规则人工之美。

文章通过中国颐和园和法国凡尔赛宫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园林来简析中法古典园林理水之别,从而准确地揭示古典园林之理水对现代水景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园林理水;自然之美;人工之美;水景设计一、中西园林理水之概述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智慧,水的流动表现智者的探索。

洁净明亮之水,让人至若其中;缓缓流动之水,使园林充满生气;喷涌跌落之水,则使人内心澎湃。

不同的水景造就不同的园林景观之感,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北方皇家气势宏大,南方私家园林则小巧精致,虽别具内涵,但只要条件具备必引水入园。

西方古典园林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凡尔赛宫也都坐拥独特的水景设计。

位于凡尔赛宫中轴线上的十字形大运河,气势浩大,是宫苑园林景观中一抹流动的亮色。

二、颐和园和凡尔赛宫园林理水之简析水是中国园林造园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西方园林特别注重的构造元素,但两者在水景构造上的艺术情趣迥然不同。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讲求“师法自然”的理水之法,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审美原则,完全因势而筑。

而西方传统园林理水则崇尚人工美,谨慎严格地遵循较为纯粹的几何结构进行构造,将水限定在整整齐齐的几何形状的石砌池子里,并采用喷泉方式形成人工活动的水景。

在现代园林水景设计中,应吸取两者在理水处理上的多样精华。

(一)颐和园理水之简析中国古典园林素来注重理水,其是造园的最重要素之一,有“无园不水”之说。

颐和园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典范,仿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在主题立意、艺术表达及手法表现上都极具特点,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水设计的重要参考案例。

关于园林理水设计的思考

关于园林理水设计的思考

关于园林理水设计的思考【摘要】中国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

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体量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

本文就园林理水设计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园林;理水;设计0.前言中国园林理水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

计成在《园治》中简述传统理水的原则“上理石泉,口如瀑布,亦可流觞,似得天然之趣”。

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主要以瀑布、溪涧、喷泉等为主。

水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流动、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景观作品。

中国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

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体量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

本文就园林理水设计谈几点粗浅认识。

1.园林理水设计的基本要素1.1水的源头自然界多为无源之水,在源头的处理中要把握住水的自然特征,把水的源头处理的较为隐蔽或处理成其他的形式,如瀑、泉等。

源头的理水处理的辅助要素很关键,主要是山石和植物的运用。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山石是有灵性和生命的,运用之前要充分理解山石的生命特征,真正意义上的把山石的脉理掌握清楚方可运用。

山石的横竖脉理都赋予山石以生命的特征。

1.2水的主体水是园的血脉,它是一个有机的整合体,它的有机性体现在所到之处无不体现出水的生命特征。

在理水的主体部分要把水的生命特征完全的表达出来。

水的生命特征主要反映在水的几种形态上,把几种大自然的水的特征应用到整个园区的时候,便赋予了水生命的内涵。

1.3水的结束在理水的要素中,水在结束时的处理是很关键的,它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水系实践的完美性。

这部分的处理主要是使水有绵绵不尽之意,把水的的结束处可以处理成隐蔽的形式,可以通过山石、植物等园林要素来实现。

2.园林理水设计的主要手法2.1瀑布瀑布是指水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下来而形成的水体景观,园林理水手法中常把水源作成这种形式。

颐和园理水手法

颐和园理水手法

颐和园理水手法
颐和园理水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借景:颐和园利用周围的山水景观,将自然景色与人工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例如,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智慧海等建筑,都是借助周围的山水景观而建,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更加和谐统一。

2. 分景:颐和园内的水域被划分为多个景区,如昆明湖、长廊、石舫等,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景观特点和功能。

这种分景手法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色,增加了游览的乐趣。

3. 引水:颐和园内的水源主要来自昆明湖,通过一系列的渠道和建筑物将水引入园内的各个景区。

这种引水手法使得园内的水体得以循环流动,保证了水质的清洁,同时也为园林增色添彩。

4. 蓄水:颐和园内的湖泊、水池等水体起到了蓄水的作用。

这些水体不仅可以调节园林的气候,还可以作为消防用水、生活用水等。

此外,这些水体还为园林提供了丰富的观赏资源,使得园林景观更加优美。

5. 排水:颐和园内的排水系统非常完善,通过一系列的渠道和建筑物将雨水、污水排放出去。

这种排水手法既保证了园林的整洁美观,又避免了水患的发生。

6. 喷泉:颐和园内的喷泉是理水手法的又一体现。

喷泉既可以增加园林的观赏性,又可以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此外,喷泉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颐和园的一大特色。

颐和园调研报告呕心沥血之作

颐和园调研报告呕心沥血之作

颐和园调研报告——浅析颐和园理水的艺术时间:2011 年8 月21 日地点:颐和园指导:夏欣小组成员:黎利梅2009305200215刘昌2009305200209杨艳梅2009305200211高欣妍2009305200219张皓若2009305200208浅析颐和园理水的艺术摘要水体景观是园林构景中的四要素之一,园林空间的视觉效果依靠水的处理变的虚实相生、彰显分明,动静互映,层次丰富。

颐和园作为我国典型的皇家园林,而且全园有五分之四是水面,故以水取胜,大部分景点都是临湖取景,其理水可谓是是画龙点睛之笔,理水的艺术表现的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园林水景;理水;艺术;手法;在中国传统的园林中,几乎是“无园无水”,故有人将水喻为园林的“灵魂”、“血液”。

园林因水而活,水也给园林增添了空灵之美,流动之静幽。

我们在园林中见到的水处理一般可被分为动态之水和静态之水。

在我国传统古典园林颐和园中,水的形式表面多以静态水出现,如昆明湖、南湖、西湖等这些广阔水域带给我们的静谧。

设计中常用曲桥、沙堤、岛屿、汀步分割水面,如十七孔桥,西堤,“一池三ft”等;以亭、台、谢、廊划分水面,如知春亭、兰亭八角亭等;以ft 石、树木、花草倒影水面;以芦苇、莲荷、茭、蒲点缀水面,在西堤,谐趣园,昆明湖最为胜。

博集众汇构成安静的风景,形成“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ft皆有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好一番惬意的意境。

营造园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亲近自然。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园林的最高体现。

理水,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不得不慎重的布置。

前人无数的尝试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理水要点:1)得其性就是除水体客观上的特征外,还要满足观赏者的需求,如近水、亲水、戏水等的不同。

2)仿其性园林的设计是来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的,而且皇家园林还有集各地园林之精华,如颐和园有许多就是仿江南园林,昆明湖的划分就是以西湖为蓝本的。

颐和园实习报告园林设计

颐和园实习报告园林设计

众所周知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因此通过上周在颐和园的游览,我们从园林设计角度出发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颐和园的山水布局关系颐和园的山水布局方式与西湖一样都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中“一池三山”的造园山水布局方式。

并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

清漪园(颐和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作法,而是将一个大水面(昆明湖)用筑堤的办法分成三个小水面(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山岛),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谚。

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泠和凤凰墩,三个小岛都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定制。

注:(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一池三山” 的湖岛布局不仅在皇家园林中频频可见,在我国江南的私家园林中也屡有体现。

如:苏州拙政园、留园、杭州西湖等等。

尽管池中三岛的形状、分布、建筑艺术各具特色.但万变不离其宗——“一池三山” 的一定之法。

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讲究“一法多式.有法而无式”,有一定的法则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才有了各朝个性飞扬,又不失灵气的创举,使中国园林的掇山理水之术得以发扬光大。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

工程研究Engineering research■ 李皓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发展历程,并从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源头设计、水体布局形式、水体形态特征、水体意境美的创造”详细解析其基本特征。

提出研究我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园林文化,为创作优秀的现代园林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水景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以自然山水园创作为特色,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象美和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通常采用挖湖堆山的造园手法,创造丰富的自然山水空间形态。

而园林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要内容,具体任务是结合环境特色设计建造优美的水景空间。

中国园林自古就有“无园不水”的说法,无论是北京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离不开水景的设计与建造。

因此,系统研究和整理我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造,丰富古典园林创作理念,更好地为继承和弘扬传统园林文化、创作优秀的现代园林提供有益借鉴。

1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发展我国古典园林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最早萌芽于商周时期,在周代周文王筑“灵池、灵台、灵囿”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其中,灵池是规整的四方形人工水池,以“放养游鱼、观鱼赏景”为特色,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人工园林水景设施,为统治阶级提供了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

秦汉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以皇家宫苑建筑为主体,较明显体现了“建筑为主、山水为辅”的造园思想,水景建造数量不多,形态以皇家宫廷院落水池设计为主。

汉代著名的建章宫挖湖建造“太掖池”,并在池中修筑三座假山,分别命名为“蓬莱、瀛洲、方丈”象征着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的三座仙山,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最早的理水设计手法“一池三山”的思想。

魏晋时的中国古典园林,逐渐与田园诗、山水画融合,初步形成了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情趣。

这个时期的园林建造在摹拟、仿效自然的基础上,逐步融入当时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场景,最有代表性的是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故事所体现的园林生活意趣。

中西方传统园林理水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传统园林理水的比较研究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71中西方传统园林理水的比较研究◎侯凤武 张媛摘要:本文以实例的方式着重对中西方传统园林的理水形态以及手法进行阐述,进一步分析了理水的演变规律及造成差异性的本质。

希望现代园林在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同时,学习西方理水中的科学方法,加入时代特色,能够对我国当代园林理水的营造起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理水;传统园林;比较一、中西方传统园林理水的发展脉络中国园林起源于囿、台和园圃。

台最初是以观天、通神为主要功能的,到春秋战国时期,离宫也称为台,游赏地位开始逐渐提高。

秦汉时期的“兰池宫”开始挖池堆岛,是秦始皇对于仙境的追求,而后发展到汉代便有了一池三山的理水形式。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园林的转折期,私家园林兴盛,理水技巧有了很大的提升,叠山置石,曲水流觞。

到了隋唐时期达到了全盛,理水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山石结合。

明清时期的理水艺术已经具备非常完整的体系了,以水作全园的创作主体,山水结合,形成了自然山水园的体系。

西方园林起源于圣林,园圃和乐园。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园林理水一开始以功能性为主,兼具一定的观赏性,后期开始逐渐变为观赏游乐型。

中世纪的园林理水多为中心设置喷泉,做装饰用。

伊斯兰园林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缺水的原因,少跌水和喷泉,以水渠和细水柱为主,且多用于划分空间。

意大利园林的水景设计以动水为主,结合其独特的台地园的地形,利用场地高差形成喷泉、跌水、水链等极具动势的水景,在空间中形成层次感。

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以静水为主,给人深远平静的氛围,达到规则式园林发展的顶峰。

二、中西方传统园林理水手法上的异同(一)中国传统园林的理水手法分析——以寄畅园为例(1)整体布局:在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中,水是园林创作的主体,配合叠山置石,形成自然山水格局,水体的布局决定了整体园林的景观特征。

寄畅园中的山、水、建筑是以平行的形式展开的,站在建筑一侧任意的看过去,水都是画面中的一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山水长卷,形成了“平行展开,隔水相望”的模式。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对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对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对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启示作者:张苹芳袁傲冰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4期摘要: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其如诗如画的水环境,让世人叹为观止。

从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历史入手,通过分析水景在城市居住区的功能及作用,结合创作实践,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方式给予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居住区水景;理水方式;意境营造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103021引言从园林的发展史来看,一开始便注重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神魂所在。

古人在数千年的造园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理水经验。

例如:将自然水体引入园林之中,融合为完善的循环系统;“一池三山”的传统理水模式以及“曲水流觞”的风雅佳话;师法自然的自然山水模式与空间构造手法等都是理水艺术中的瑰宝。

这在崇尚自然人居环境的今天,对居住区水体景观的设计及营造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起源及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遵从“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设计理念,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受到了当时诗歌、绘画及社会人文风气的影响。

为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想效果,景点常利用真山、真水,以及自然生长的植物,加之灵活处理的布局,将独具匠心的意境融入自然之美当中。

2.1先秦时期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周文王所造的“灵台、灵沼、灵囿”。

囿即为游玩休憩的园子,囿中的沼为人工挖掘的池塘,池水在为植被灌溉提供水源外,还能饲养用来赏玩的鱼类,而挖沼产生的土方则用以修筑为台,这种挖池筑台的修建方式在后世得以广泛的运用。

2.2秦汉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出现在秦朝。

此时,始皇帝一统天下,大量的离宫别苑开始被兴建。

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

然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

秦始皇修建“兰池宫”时为追求仙境,就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

谈美 古典园林的理水在现代水景中的传承

谈美 古典园林的理水在现代水景中的传承

1引言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讲求设计要景情交融,既借鉴自然水景的形态,又融入造园者匠心独运的美学艺术。

正如《园冶》所云“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

”园林中的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没有水的园林几乎不存在,有了园林的构筑,把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水纳入到园林之中加以利用,这称为理水。

园林理水或以萦回曲折表现其幽深、空灵的审美情趣;或以模仿江河湖泊之气势恢宏表现其“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意境效果,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换言之就是中国古典园林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自然化的园林”。

这一造园理念即是计成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由此我们就总结出———合理借鉴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因此,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2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设计分析2.1理水造园的手法2.1.1生态理念理水造园首先要进行慎重地选址,充分利用天然水资源和地域生态体系巧妙地设计,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园林是自然活水,具有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能力,相反现在的一些园林中设计有防渗池底、玻璃缸式的水体,死水一潭。

如《园冶》中所言“水浚通源”、“开荒欲引长流”、“门引春流到泽”等强调了生态活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利用,充分体现出了地域生态的特点。

苏州拙政园中,在留听阁可“留得残荷听雨声”(如图1所示);在听雨轩“雨打芭蕉落闲庭”(如图2所示),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意境和美妙的观景情趣。

我们不得不惊叹能工巧匠们精湛的技艺及对大自然美景观察的细致入微和巧夺天工。

2.1.2虚实空间。

(1)隔。

水面大则分,小则聚;分则萦回,聚则浩渺。

《园冶》中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即水面若是开阔,一眼望不到头,就可以在较窄的水面架设桥梁,这样就能隔开水面。

同时《园冶》中还提到:“斜飞堞雉,横跨长虹”、“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引蔓通津,缘飞梁而可度”等。

浅析颐和园的园林艺术特色

浅析颐和园的园林艺术特色

浅析颐和园的园林艺术特色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代皇家园林的精华所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颐和园的园林艺术特色丰富多样,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一、布局设计颐和园的布局设计是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整个园林按照山水园的形式进行布局,充分利用地形和水资源,形成了山水相映、景中有景的美丽景观。

颐和园的布局设计注重轴线的运用,以万寿山为中心,将园林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以昆明湖为主景,北区以万寿山为主景。

这种布局设计使整个园林既有整体性,又具有丰富的变化性。

二、建筑与自然的融合颐和园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在颐和园中,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相互衬托。

例如,万寿山的佛香阁建筑群与山势相结合,形成了山中有寺、寺中有山的奇妙景观。

此外,颐和园中的长廊、石舫、十七孔桥等建筑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增强了整个园林的美感。

三、水景的处理水景是颐和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充分利用昆明湖的水资源,通过疏浚和开凿,形成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水体景观。

这些水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调节气候、增加湿度的作用。

在水景的处理上,颐和园运用了多种手法,如瀑布、喷泉、水池等,使水景更加丰富多彩。

四、植物配置颐和园的植物配置也是其园林艺术的一大特色。

在植物配置上,颐和园采用了多种植物品种,包括乔木、灌木、花卉等,形成了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

同时,颐和园还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使园林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五、文化内涵颐和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其园林艺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园林中,有许多寓意吉祥的景点和建筑,如龙王庙、排云殿等,这些景点和建筑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此外,颐和园还是清代帝王休憩娱乐的地方,因此在其园林设计中还体现了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

六、工艺特色颐和园的工艺特色也是其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的理水艺术与现代园林理水的思索

颐和园的理水艺术与现代园林理水的思索

颐和园的理水艺术与现代园林理水的思索颐和园的理水艺术与现代园林理水的思索摘要:水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也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造园的常用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素来注重理水,有“无园不水”之说。

颐和园是传统园林的代表山水园,他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典范,又仿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在主题立意和表现艺术及手法上,及我国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之大成。

本文以颐和园的昆明湖、后湖、谐趣园三大水系为载体,分析其的理水基本原则、艺术与手法,诣在为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水设计的立意和表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理水;颐和园;艺术;手法;继承发展;引言“水,活物也。

”(郭熙《林泉高致》)“水为陆之眼。

”(陈从周《说园(四)》)造园必须要有水,无水难以成园。

因为水总给人以清新、明净和亲切的感受,人们都愿意与之接近。

水面随园林的大小及布局情况,或开阔舒展,或襟回幽深,使空间延伸,使景观度幻。

当山石、花木、建筑与水的漫延流动的神态结合一起时一,更觉得自然而富有生气。

水面五彩缤纷的倒影和跳动着的山泉、水瀑、浪花,令人欢快,逗人遐想。

“欲草木欣欣”,需水;“欲挟烟云而秀媚”,需水;“欲照溪谷而生辉”,亦需水。

故水景是构成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

1.中西园林传统理水的的特点水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西方园林也特别注重构造水景。

但中国园林构造水景的艺术情趣与西方园林构造水景的艺术情趣迥然不同:中国传统园林理水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讲求“师法自然”的理法,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的审美原则进行构造,完全因势而筑。

而西方传统园林理水则崇尚人工美,要求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进行构造,将水限制在整整齐齐的几何形状的石砌池子里,并用喷泉造成人工活动的水景。

现代园林的理水则可以吸取两者的精华而构造水景。

2.颐和园的理水艺术颐和园是传统园林的代表山水园,他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典范,又仿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在主题立意和表现艺术及手法上,及我国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之大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的理水艺术与现代园林理水的思索摘要:水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也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造园的常用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素来注重理水,有“无园不水”之说。

颐和园是传统园林的代表山水园,他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典范,又仿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在主题立意和表现艺术及手法上,及我国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之大成。

本文以颐和园的昆明湖、后湖、谐趣园三大水系为载体,分析其的理水基本原则、艺术与手法,诣在为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水设计的立意和表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理水;颐和园;艺术;手法;继承发展;引言“水,活物也。

”(郭熙《林泉高致》)“水为陆之眼。

”(陈从周《说园(四)》)造园必须要有水,无水难以成园。

因为水总给人以清新、明净和亲切的感受,人们都愿意与之接近。

水面随园林的大小及布局情况,或开阔舒展,或襟回幽深,使空间延伸,使景观度幻。

当山石、花木、建筑与水的漫延流动的神态结合一起时一,更觉得自然而富有生气。

水面五彩缤纷的倒影和跳动着的山泉、水瀑、浪花,令人欢快,逗人遐想。

“欲草木欣欣”,需水;“欲挟烟云而秀媚”,需水;“欲照溪谷而生辉”,亦需水。

故水景是构成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

1.中西园林传统理水的的特点水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西方园林也特别注重构造水景。

但中国园林构造水景的艺术情趣与西方园林构造水景的艺术情趣迥然不同:中国传统园林理水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讲求“师法自然”的理法,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的审美原则进行构造,完全因势而筑。

而西方传统园林理水则崇尚人工美,要求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进行构造,将水限制在整整齐齐的几何形状的石砌池子里,并用喷泉造成人工活动的水景。

现代园林的理水则可以吸取两者的精华而构造水景。

2.颐和园的理水艺术颐和园是传统园林的代表山水园,他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典范,又仿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在主题立意和表现艺术及手法上,及我国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之大成。

现以昆明湖、后湖、谐趣园为载体,分析其理水的基本原则和艺术手法,以剖析说明其“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的皇家园林的理水艺术。

2.1理水基本原则1)得其性中国哲学家降水拟人化说其具有德、仁、智、义、勇、平等特性,在营造园林水景时,尽量去理解和发挥其特性。

根据外环境的不同和满足观赏者的需求,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水景,形成河、湖、溪、涧、泉、瀑等不同或近水、亲水、戏水等的不同。

颐和园根据其地势环境及意境的需要开凿宽阔开敞大水面的昆明湖,蜿蜒曲折幽闭的后湖,和以小见大别有生趣的谐趣园水池。

2)仿其形园林的设计是来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的,而且皇家园林还有集各地园林之精华。

颐和园有许多就是仿江南园林,昆明湖的前身叫西湖,其风景虽然不错,但湖与山的联属关系却十分尴尬,必须加以彻底改造。

改造的蓝图,几乎完全仿照杭州西湖的格局。

昆明湖东岸的“西堤”是仿造西湖苏堤修建。

谐趣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而成就了其“一亭一径足谐奇趣”。

3)取其意水作为一种自然物经过认为的观察与理解,给以拟人化、赋以新的哲理韵味,产生新的情与意。

颐和园中的昆明湖与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形成了“一池三山”格局寓意于天上的神仙。

2.2理水的艺术手法1)形——静态水的划分水无常形,其形全在岸。

通过对地形、水口、堤岸的处理,可以塑造出千姿百态的水景观,增添园林的景致和趣味。

颐和园的昆明湖被西堤及其支堤将整个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三个水面(如图1所示),使水景层次为之丰富。

沿山北麓开凿出一条环境幽静深邃富于山林野趣的后湖。

并巧妙的则是利用峡口、石矶,把河道障隔成为六个段落,每段水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却略近于湖泊的比例,形成一串具有各种景观持色的小湖面。

图1颐和园平面图2)声——水声再造水本无生,但可与其周围的景物而发出各种不同的响声,产生丰富多姿的水景。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水声以其自然、美妙的音律为园林的景致平添几多情趣。

谐趣园仿寄畅园,“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

万寿山东麓的地势比较低洼,从后湖引来的一股活水有将近两米的落差,经穿山疏导加工成峡谷与水瀑,汇入园内的水池。

水声以其自然、美妙的音律为园林的景致平添几多情趣。

3)色——景物之色,亦成了水之色水本无色,但却能通过其对光和影的折射,将周围丰富的景色尽揽怀中。

景物之色,亦成了水之色。

于是,水就有了丰富的颜色。

如天空蓝色,夕阳红色,植物的绿色、冬天结冰白色等。

颐和园昆明湖春绿,夏蓝,秋黄,冬白,这些色,都是由于湖边环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不同的情趣景致。

4)光影因借水本无趣,但由于其光影的变化和巧于因借,让水产生了不同情趣。

巧借水边的建筑或植物让倒影成双。

玉带桥的借景虚幻(如图2),在水中倒影中,它的弧拱虚幻成一个圆,别有韵味。

水边的植物通过倒影的反射还能对湖景还能起到优化画面的作用,在西堤上无论你通过哪个角度看前湖景或是后湖景,都是一幅秀丽的画面。

傍晚夕阳西下时,坐在西堤或东堤上欣赏昆明湖,那将又会是另一副逆光剪影画(如图3)。

风动而水动,水动而影动。

在后湖的苏州街段,建筑倒影在水中,水影光相称,风拂影动,波光粼粼,建筑的静与倒影的动,形成动静相随的景致。

图2借景虚幻图3逆光剪影5)融于物——水体的装饰水不是园林中孤立的元素,水可融合不同的景物,协调它们间的关系。

《园冶》有云:“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徵大观也”。

园林组景,往往以水景为依托,建造桥亭、建筑,配以花木、山石,构成浑然一体的景致。

驳岸置石昆明湖东堤的整齐石砌岸,西堤的仿自然地堆叠密集石矶,后湖的自然式点置在缓坡接水草地上的点石。

让驳岸处理也变得丰富。

水边建筑和小品——亭、台、榭、廊昆明湖沿岸布有廓如亭、知春亭、文昌阁、排云殿、畅观堂等亭台;后湖苏州街的亲水台等;谐趣园的知春亭、兰亭、涵远堂、饮绿、洗秋、引镜等亭、台、廊、榭,构成了一条回环的线路。

这些建筑在水中可以产生优美的倒影,扩大了园林的观赏面,丰富了园林的造型艺术。

桥、堤、岛昆明湖东部的西堤、大水面里的南湖岛、连接南湖岛和廓如亭十七孔桥(如图4)、西堤上的玉带桥、谐趣园的知鱼桥等媒介,既对水有分割作用也有联通作用,让水景变得富有情趣。

雕塑根据水体性质、环境的不同,从而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的雕塑。

颐和园中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的镇水“铜牛”(如图5),注视万寿山,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

又如船坞,石牌坊也有特别的含义。

图4十七拱桥图5铜牛植物配置谁是植物的生命之源,植物油是水晶的重要依托,只有植物的变化多姿、色彩丰富,才能使水景得到充分地发挥。

颐和园中,水岸上采用大手法的配置,即用高大的树种成片栽植,成片的柳,樱花,池衫。

西堤一株杨柳一株桃,一段一树种,香樟、重阳木、乌桕等或配有个季节的各色花灌,就如“疏影横斜水深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所描述的植物、水体、动感、月色构成了一幅优雅宁静的图画。

水边配置有疏有密,西提边上的芦苇、各色花灌木、草丛等形成有远有近有疏有密的景观。

水面配置有集有散昆明湖中靠近玉澜堂或后湖的荷花、谐趣园睡莲、马蹄莲、浮萍等都遵循了这样的原则,有集有散的覆盖或点缀。

6)意境之美园林理水外师造化,贵在意境。

师法自然,而不拘泥于自然。

不求体量之接近,而求艺术之再现,正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颐和园的理水有放有收,昆明湖的开阔之放,后湖的幽静深邃,谐趣园的“一勺则江湖万里”意境丰富而优美。

3.现代园林的理水艺术应从古典园林颐和园中继承和发展颐和园理水的现代意义,不仅是停留在文物保护的层面,或是一味地复古,而是在继承其丰富的理念与理法的基础上予以发展创新,通过对水环境的处理及与其他环境要素的结合,因地制宜地塑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人居环境。

但也不可一味的崇洋,而忘中国理水的本土特色。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

中外结合,洋为中用。

认识古典园林颐和园理水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局限性,就其社会属性、内容、尺度、形式和发展理念予以开拓创新3.1理水艺术继承1)坚持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古典园林师法自然,有着原始的生态意识。

但对水体的处理和运用,更偏重于观赏的用途。

颐和园的以前是主要用于观赏和皇家园的主要用水源,现是北京重要的饮用水源现代园林选址要选在污染较小的地方,施工时尽量对环境造成最小的伤害,大面积的水体与绿地配合,可有效调节和改善周边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是对城市建设很好的生态补偿强调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在现代社会,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已深入到每个人的观念中。

尤其是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受到威胁和破坏,人们更加注重可持续的生态观,并将生态意识和技术应用到人类涉及到的各个领域。

现代园林的建设也要合理处理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做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保持与周边水环境的联系颐和园是引玉泉山的泉水,并与外界水源向联通,是流通活水。

现代园林的建设也要注意,水体与周围水环境相联系,避免建成一潭死水,只顾景观而不顾效益。

3)驳岸的处理多样化颐和园的驳岸是砌石、石矶、自然缓坡入水相结合,现代园林的“高技术”建设要避免一个水体只用一种驳岸处理形式,不要过于机械化,注重与自然结合,达到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3.2理水艺术发展1)强调人的参与性颐和园为皇家园林,其服务对象是极少数的群体,适合寥寥数人在园内慢慢品鉴玩赏。

而现代城市景观面向的是大众,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社会属性。

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水景,必须要强调普通大众的参与性,并适合让人们参与其中。

2)强调尺度的现代感古典园林水景的尺度是与园中有限的空间和小体量的古典建筑相协调的,但现代城市的空间以及建筑在尺度上远远大于传统的古典建筑和园林空间。

另外,古典园林中人们主要是步行游赏,而现代的人们除了步行以外,还有自行车、汽车、船等代步工具。

现代的水景设计要强调尺度的现代感和不同速度下人们对观赏景物的要求。

3)强调新技术的应用社会发展到现代,科技水平和技术材料已非当年所能比。

新技术和新材料可以应用到水的循环利用,驳岸的处理,动力水景的塑造,恒水位的保持,河道的疏通,水上游乐项目的开展,水上交通,等等。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可以造就更丰富有趣的水体景观,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而且往往也会更经济有效。

4)强调动态水景的应用颐和园中主要以静水为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外的一些处理手法的引进,现代园林应加强动态的应用如喷水、跌水。

小结理水之法,贵在意境,故虽有法,亦不能拘于法。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无论水面形状的曲折、水面的分隔,水面构筑岛屿,曲岸水口的设计和依水而筑的桥梁、楼台、亭榭、轩阁等建筑,都要力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标准。

颐和园的理水是古典园林理水之佳作,为现代的水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学习颐和园理水的精到之处,予以发展创新,并应用到的规划设计中,塑造宜人的水环境,是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