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翻译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6c15317fd5360cbb1adb0b.png)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右溪记》唐代: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白话译文】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作品赏析】《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
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湍急、清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
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
这一层重在描写。
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
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
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文言文古文翻译右溪记
![文言文古文翻译右溪记](https://img.taocdn.com/s3/m/52b24d9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2.png)
【原文】右溪在零陵之西,其上有石窍,下有石窦。
泉从石窍出,悬流数十尺,其下石潭深不可测。
潭之旁,有古树一株,枝叶繁茂,苍翠欲滴。
潭水清冽,映日生辉,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每当微风拂面,翠竹摇曳,仿佛置身仙境。
【翻译】右溪位于零陵的西边,溪上有一处石洞,洞下有一处石窦。
泉水从石洞中涌出,如悬流数十尺,其下石潭深不可测。
潭边有一古树,枝叶繁茂,苍翠欲滴。
潭水清澈见底,映照阳光,波光粼粼,游鱼细石,清晰可见,毫无阻碍。
每当微风吹拂,翠竹轻轻摇曳,宛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原文】溪水南流,经数十里,至芙蓉山。
山有石门,门内有石室,室中多钟乳石,状若莲花。
时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每至月明之夜,月光如水,洒在石室之中,钟乳石晶莹剔透,犹如仙境。
【翻译】溪水向南流淌,经过数十里,到达芙蓉山。
山中有石门,门内有石室,室内多钟乳石,形状犹如莲花。
常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每当月明之夜,月光如同流水一般洒在石室之中,钟乳石晶莹剔透,宛如仙境。
【原文】又有瀑布自山巅飞流直下,其声如雷,震耳欲聋。
水珠飞溅,形成一片水雾,如烟如云。
瀑布之下,有一巨石,其上刻有古文,相传为仙人遗迹。
【翻译】又有瀑布从山巅飞流直下,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水珠飞溅,形成一片水雾,似烟似云。
瀑布之下,有一巨石,石上刻有古文,相传为仙人遗迹。
【原文】右溪之美,非一日之功。
自唐以来,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览,留诗作文,传颂千古。
今虽人事已非,然右溪之美,依然如故,令人流连忘返。
【翻译】右溪之美丽,非一日之功。
自唐朝以来,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览,留下诗作文章,传颂千古。
如今虽然人事已变,然而右溪之美丽,依旧如故,令人流连忘返。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56b198bf121dd36a32d8281.png)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元结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南:向南。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
悉,全。
(7)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í):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10)佳木:美丽的树木。
佳,美好。
(11)垂阴:投下阴影。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荫,遮蔽。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4)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
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15)都邑:都会城镇。
邑,县城。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
《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18)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dde27da2af90242a995e5cd.png)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cbbfdb70b4c2e3f56276320.png)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右溪记译文和注释
![右溪记译文和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d1721c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a.png)
右溪记译文和注释《右溪记》是由唐代元结所作,原文如下: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如下: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
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亭阁房舍,种植松树桂树和一些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注释如下:1. 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并作《右溪记》。
2. 道州:州名,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
3. 南:向南。
4. 合:汇入。
5. 抵:击打。
6. 悉皆:全都是。
悉:全。
7. 怪石:奇特的石头。
8. 攲(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回旋的样子。
9. 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10. 清流触石: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
11. 洄(huí)悬激注:洄:漩涡。
悬:倒流。
激:冲荡。
注:注入(水池)。
12. 佳木异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
佳:美。
异:奇特。
13. 垂阴相荫: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荫:遮蔽阳光形成影子。
相荫:互相庇荫(因光线照向各种植物而形成美丽景象)。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74e4c9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2.png)
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右溪记》是元结所写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结右溪记原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道州城西百余步。
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
合营溪。
水抵两岸。
悉皆怪石。
攲嵌盘屈。
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
休木异竹。
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
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
兼之香草。
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
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
彰示来者。
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这里石奇泉清。
草木葱郁。
环境优美异常。
但长期不为人所知。
以致默默无闻。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
并刻石铭文。
取名右溪。
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
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
行文流畅简洁。
文笔隽永淡雅。
风格纯真自然。
状物记事。
层次分明。
仅仅用140个字。
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
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
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
全都是怪石。
它们倾斜嵌叠。
回旋盘曲。
姿态奇特。
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
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
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
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
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
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
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
清除掉杂乱的`草木。
建造了亭阁。
栽上了松树。
桂树。
又种植了鲜花香草。
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
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
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元结(719—772)。
字次山。
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
唐代文学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
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
水部员外郎。
道州刺史等官职。
他同情人民疾苦。
在道州任间。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e19724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1.png)
右溪记翻译右溪:又名右溪洞,在婺源县城西七里。
是古时从歙州到京都的要道。
古时山道崎岖,开车骑行走在这条路上,只见一路峰峦奇特,青翠碧绿,真可以说是美不胜收啊!即使经过很多高山险阻,即使日夜兼程,来回的路途,至少也有两千里之遥。
当你第一次听到自己所行走的路,已经穿越了无数崇山峻岭,历经了无数险阻艰难,到达目的地后,还没有什么实际感受,当你再往前走,在深深的丛林中经过时,惊奇得无比喜悦,身体劳累和疲倦顿时消失,就连脸上的汗珠儿也都无影无踪了。
当你对奇形怪状的山峰发出感叹,觉得他们奇妙无比,有的象巨蟒横卧,有的像乌龟爬行,有的似蛟龙腾空飞翔,也感到神秘莫测,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如果遇到一座天桥,站在上面向下望去,溪水仿佛不流动了;如果有月光照耀,它好像要把万物都融化。
这样景色优美的地方,那里只有古代的文人才能够享受呢?建炎丁未( in于1198年),我的叔父朝散大夫熊朝弼随从皇帝出师征讨江淮,我从南方赶来与他同往。
一起乘船沿着这条山间小路前进,路边景致迷人,奇形怪状的岩石层层叠叠,都是那样精巧细致,生机盎然。
自从我年幼时起就有不凡之志,想要干一番事业,但是时运不济,颠沛流离,屡次改换门庭,家产荡尽,亲戚死散,不由得悲愤满腔。
这次来到这里,虽然危险但是充满了乐趣,感到是我最大的幸运,暂时放下了忧愁,于是挥笔写下这篇游记。
此之是皆钟灵人也哉!我曾经问一位老者:“哪里有奇秀幽深的地方?哪里有仁慈温和的君主?哪里有高洁美好的人?”老人说:“右溪呀!我知道的那条小路尽头的山脚下的村落,就是朱熹的故居。
”听了这些话,又见了眼前所见的奇妙景观,更加感慨。
山路从南面绕到北面,转了个弯子,奇异秀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溪水汇合在三块岩石之间,清澈明净,连水底的沙石和水藻都看得清清楚楚。
岩石好像象牙,高低不平,有的直立,有的倒垂,重重叠叠,像在表演杂技,各种各样。
树木长在上面,就好像美丽的女人戴上了珠宝。
有的浓密茂盛,有的树枝低垂,荫蔽着溪流。
元结《右溪记》原文译文赏析
![元结《右溪记》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b0b84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5.png)
元结《右溪记》原文|译文|赏析《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
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右溪记》原文唐代: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及注释译文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注释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南:向南。
合:汇合。
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抵:击拍。
悉皆:都是。
悉,全。
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76eae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c.png)
余尝游于右溪之上,览其胜景,心悦神怡。
右溪者,盖吴郡之名胜也。
溪水潺潺,清泉石上流,映带左右,宛如仙境。
余乃援笔记之,以传后世。
右溪之水,源自远方,蜿蜒曲折,经山川之阻,流至此地。
溪畔绿树成荫,翠竹婆娑,鸟鸣山涧,鱼跃水面。
时有微风拂过,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
溪之东岸,有石桥横卧,如长虹卧波。
桥上青石铺就,行人往来,络绎不绝。
桥下溪水潺潺,水声如鸣琴,悠扬动听。
时有渔翁垂钓,悠然自得,似与世无争。
右溪之北,有一古刹,名为“溪山寺”。
寺宇古朴,红墙绿瓦,香烟缭绕。
寺内僧人诵经念佛,梵音悠扬,如入仙境。
寺后有一石阶,直通山顶,登高望远,尽收眼底。
寺旁有一石井,井水清澈见底,寒泉甘美。
村民常来此取水,以供日常饮用。
井畔有一古树,枝繁叶茂,荫蔽数人。
树下设有石桌石凳,村民闲暇之余,常于此纳凉、弈棋、话桑麻。
右溪之美,美在自然。
春日,桃花灼灼,梨花飘雪;夏日,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秋日,丹桂飘香,枫叶如火;冬日,白雪皑皑,溪水凝冰。
四季变换,美不胜收。
余游右溪,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鬼斧神工。
想当年,溪水清澈,鱼翔浅底,鸟鸣林间,一片生机盎然。
然世事变迁,岁月沧桑,右溪之美,犹存于世。
余欲将右溪之美,传诸后世。
虽不能亲临其境,然心中所想,笔下所记,足以表达余对右溪的热爱之情。
愿后人游至此地,亦能感受到右溪之美,流连忘返。
右溪之美,非一日之功。
它历经沧桑,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右溪之水,滋润着两岸的生灵,孕育着丰富的文化。
右溪之美,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余游右溪,感慨万千。
愿右溪之美,永存于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愿右溪之水,长流不息,滋润着这片土地,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右溪记,记右溪之美,传右溪之情。
愿右溪之美,永世长存,流芳百世。
古诗右溪记翻译赏析
![古诗右溪记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f7a7dd33687e21ae45a957.png)
古诗右溪记翻译赏析《右溪记》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
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
作者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合:汇合。
[3]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4]抵:到达。
[5]悉皆:都是。
悉:全。
[6]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7]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状,(它们的)状态。
[8]佳:美好洄(huí):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9]佳木:美丽的树木[10]垂阴:投下阴影。
相荫:荫,遮蔽。
彼此遮蔽荫护。
宜:适合[11]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2]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13]都邑:都会城镇。
邑:县城。
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
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4]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6f10e91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72.png)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此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第二层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修葺之后将其命名为“右溪”。
这篇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风光,记叙了对它整修的过程。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右溪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右溪记文言文原文右溪记作者:元结道州城西百馀步[1],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3],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休木异竹[4],垂阴相荫[5]。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6];在人间[7],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8]。
而置州已来[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10],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唐]元结右溪记文言文翻译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右溪记文言文注释[1]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
[2]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
[3]攲(qí欺)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ae917a30c22590103029d4f.png)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元结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南:向南。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
悉,全。
(7)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í):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10)佳木:美丽的树木。
佳,美好。
(11)垂阴:投下阴影。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荫,遮蔽。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4)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
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15)都邑:都会城镇。
邑,县城。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
《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18)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e36a41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7.png)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假设在山野之上,那么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那么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彷徨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盘旋,不可以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盘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假如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合适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假如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风光秀丽但无人知晓〕而可惜!于是进展疏导开通,去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赏析?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
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湍急、清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
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衬托溪水。
这一层重在描写。
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表达。
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那么用诠释说明的方法。
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到达了高度统一。
全文内容可分成三个局部。
从开头至“垂阴相荫〞是第一局部,描叙小溪的地理位置和周围风光。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16be42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3.png)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右溪记》原文及翻译1原文《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翻译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注释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南:向南。
合:汇合。
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抵:击拍。
悉皆:都是。
悉,全。
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状,(它们的)状态。
右溪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右溪记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1a303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d.png)
右溪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右溪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右溪记唐代: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
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
但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注释: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qiàn)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huí)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南:向南。
合:汇合。
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抵:击拍。
悉皆:都是。
悉,全。
敧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
名,形容。
状,(它们的)状态。
洄: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右溪记》译文
![《右溪记》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9085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4.png)
《右溪记》译文嗨,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翻译一下《右溪记》这篇文章哦。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就汇入营溪了。
溪水所到达的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从溪流水小的地方到上边的渡口,把它叫做“右溪”。
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感到很失落,我心里想着:这么美妙的景色,却无人来欣赏,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被遗落在角落里。
这难道不让人觉得可惜吗?就好比是一个超级棒的游乐场,里面有各种各样好玩的设施,可是却没有一个小朋友去玩,游乐场只能孤零零地在那里,多让人心疼呀。
这条右溪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它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地方;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那它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供喜爱它的人游玩休憩。
可是现在呢?它就这么被闲置着,无人问津。
我游览的时候就发现,这溪水呀,就像一个充满活力却被忽视的小伙伴。
我呢,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可我又有点难过,因为这个宝藏还没有被更多的人发现。
我就想啊,我得做点什么。
我就沿着溪水走着,心里琢磨着怎么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好地方。
这时候我碰到了我的好朋友小明,我兴奋地对他说:“小明,你知道吗?我发现了一个超级美的地方,叫右溪。
那里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就像被神仙捏过一样,溪水呢,特别清澈,冲击石头的时候溅起的水花可高了,就像小喷泉似的。
岸边还有好多好看的树和竹子,影子交错在一起,可好看了。
可是这么美的地方,就像被遗忘了一样,没什么人去呢。
”小明听了之后,眼睛亮晶晶的,他说:“哇,听起来真的很棒呢。
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都知道呀?”我用力地点点头说:“对呀,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们可以告诉村里的小伙伴们,让他们也去看看。
”于是我们就跑回村子里,找到小伙伴们就开始讲右溪的美。
有的小伙伴不太相信,还说:“真有那么美吗?不会是你们吹牛吧?”我着急地说:“真的呀,我怎么会骗你们呢?那地方就像仙境一样,要是骗你们,我就是小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84右溪记翻译
【注释】[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
“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
[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3]抵:击拍,形容溪流满涌,作者《游右溪劝学者》:“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4]悉皆:谓两岸都是。
[5]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攲”。
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屈折的样子。
[6]名状:说出它们的状态。
[7]洄(huí):漩涡。
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8]垂阴:投下阴影。
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9]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0]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其义同此。
[11]都邑:都会城镇。
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
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2]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13]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
已来:同“以来”。
[14]之:指“无人赏爱”。
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15]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16]俾(bì):以便,准备。
为:修筑。
亭宇:亭子房屋。
[17]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18]裨:补益,增添好处。
形胜:优美的风景。
[19]为:因为。
[20]命:命名。
[21]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
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
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
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2]彰示:明白地告诉;这里告诉以后来的人。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
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可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P70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
夜半月出无
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
”真知言哉!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虎丘:苏州名胜。
(2)遂使丘壑化为酒场:于是(或因此)令丘壑变成了酒场(一般)(3)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4)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
(5)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6)林稍:树梢末端。
(7)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
(8)偕:一起(9)趺坐:两脚盘腿打坐。
(10)过:造访。
(11)真知言哉:说的真对啊![2-3]
作品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
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
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整夜都不停歇。
于是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
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
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
要合我意。
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不时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还看到佛灯在林间树梢若隐若现。
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P67
翻译
十余天后,(我)到了雁荡山的大龙湫
还没有到大龙湫,在三里以外的地方,好像有一幅白绢从天上飘落下来,却没有什么响声。
直至到了它的面前仔细观看,就发现20丈以上是瀑布,20丈以下就不是瀑布了,全都变成了烟,变成了雾,变成了轻软的生丝,变成了白玉的尘埃,变成了珍珠的粉末,变成了琉璃丝,变成了杨树的白色花
絮。
已经坠落下来了,又好像在向上回升;已经稀疏松散了,又好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
风吹过来摇动它,就随风飘扬散落,好像没有着落;太阳光照着它,各种颜色都映射出来,光艳美丽。
有的人远远地站着观看,他的头发却全部沾湿了;有的人近近地观赏,可他的衣裳一点儿也没有沾湿。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瀑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地中间凹陷进去,完全没有什么依靠,瀑布也不得不随着吹来的风兴起各种奇异的变化;又由于它落下来很少有什么接触撞击的地方,不能为它助长威势、激扬声响:这些和石梁瀑布比较,一点儿也不相像。
大概石梁瀑布威武,大龙湫瀑布文雅;石梁瀑布喧闹,大龙湫瀑布幽静;石梁瀑布湍急,大龙湫瀑布徐缓;石梁瀑布冲撞激荡,一往无前,大龙湫瀑布好像去了却又回来,盘旋悠荡;这就是它们不同的原因。
起初观赏石梁瀑布的时候,认为瀑布的样子、情况只不过是这样罢了,大龙湫可以不去;等到我来到了这里以后,才知道耳朵、眼睛没有听到、看到的景物,是不可以凭主观想象
来推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