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湘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过关任务(一)家长签字: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1、以抽水风车,郁金香,奶酪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该国也是典型的通过填海造陆来扩大国土面积的国家。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巴西人爱踢足球,跳桑巴舞;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因纽特人冰上钓鱼、住冰屋;西班牙的斗牛比赛;美国NBA篮球队的命名等都反映了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每幅完整的地图上都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平面上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共八个方向。(见右图)

4、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正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我们可以通过指南针、北极星、太阳、河流、手表、树冠、树桩年轮等来判断方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

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学校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数字式(1:100000)、

线段式( 0 1千米)。

6、常用图例和注记:

过关任务(二)家长签字: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1、①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有: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登高望远、月食等

3、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4、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即最长的纬线,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5、纬线和经线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相交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是垂直相

交的半圆

特点 形状 圆圈(在南北两极缩小为一点即南极点和北极点) 半圆

长度 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 全部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平行 所有经线相交于两极

0º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 0º—90º 0º—180º

代码 北纬(N )、南纬(S )

东经(E )、西经(W ) 地轴:地球自转轴。 北极:地轴最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最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0º经线: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0º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 ”表示。0º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 ”表示。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 ”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 ”表示。

判断东西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是东经(东大东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是西经(西大西经)。

判断南北纬:度数往北逐渐增大的是北纬(北大北纬),度数往南逐渐增大的是南纬(南大南纬)。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南的半球为南半球,赤道以北的半球为北半球。

6、低纬度是指纬度0°~30°,中纬度是指纬度30°~60°,高纬度是指纬度60°~90°。

7、一个经线圈由2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如50°E 和130°W 能组成经线圈。

8、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20°W ,160°E

20 ºW 以东到160ºE 以西为东半球,20ºW 以西到160ºE 以东为西半球。(如下图所示)

180° 20°W 0° 160°E 180°

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9、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横纬竖经)。(在左下图度数后标上相应字母并判断右下图四点所属的半球位置)

10、

1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转。(北逆南顺)

地球的运动 围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地球的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地方时间不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 地球的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极昼

极夜现象、地球五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