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住宅与聚落

合集下载

住宅与聚落知识点总结

住宅与聚落知识点总结

住宅与聚落知识点总结住宅和聚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工作和生产的场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住宅和聚落的形式、结构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住宅和聚落的定义、类型、特点、发展和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总结。

一、住宅与聚落的定义1. 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是个人和家庭居住的场所。

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生活、休息、娱乐和社交等各种活动所需的空间和设施。

2. 聚落的定义聚落是一定数量的人在一定地域内集中居住的地方,由多个住宅和相应的公共设施组成。

聚落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提供了人们生活、工作、交流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二、住宅与聚落的类型1. 住宅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住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功能可分为居民住宅、商业住宅、公共住宅等;按结构可分为独立住宅、联排住宅、高层住宅等;按风格可分为中式住宅、西式住宅、现代住宅等。

2. 聚落的类型聚落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分为村落、城镇、城市等不同类型的聚落。

村落是农村地区的集聚居住地,城镇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行政单位。

三、住宅与聚落的特点1. 住宅的特点(1)个性化:住宅是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场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反映了居住者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2)实用性:住宅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设计和布局上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3)私密性:住宅是人们的私人领域,需要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提供居住者独立的生活空间。

(4)社交性:住宅也是人们社交活动的场所,因此在设计和布局上要考虑到社交活动的需求。

2. 聚落的特点(1)集中性:聚落是一定数量的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密度,提供了人们生活和交流的场所。

(2)多样性:聚落中的住宅类型和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居住者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3)公共性:聚落提供了一系列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如学校、医院、商店、公园等,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住宅与聚落3

住宅与聚落3
(六)土楼(图3-16)
主要分布地: 福建、广东、 赣南等。
使用历史:客家自三国 两晋以来,以唐宋和明 清几个时期为主,为逃 避北方战乱而迁移南方 的中原移民的住宅。
客家大体上居住于广东、福建、江西三省接壤地区以及广西、台湾、海南等省区, 这些地区的土质多属“红壤”或“砖红壤性土壤”,质地黏重,韧性大,稍作加工 便可以夯筑起高大的楼墙。该地区的山地又盛产硬木和竹林,硬木用于建房,竹片 则提供了相当于建筑骨架的拉筋。
史。今在陇东、陕北依然可见窑洞分布。
主要特征:窑洞住宅以天然土起拱为特征, 适宜的气候特征:主要流行于黄土高原一带和干旱少
雨、气候炎热的新疆吐鲁番一带。
7、窑洞 黄土断崖挖横穴 天然土起拱
住宅与聚落——住宅构筑类型
(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旺(图3-18)
主要分布地:新疆南部。 使用历史:“阿以旺”是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常见之一种,
8、阿以旺 新疆维吾尔族 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 阿以旺—夏室(大厅) 冬室(卧室)
► (九)毡包(图3-19)
主要分布地:内蒙古、新疆。 ► 建筑历史:毡包主要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牧民居住的建筑 方式。先秦即有此种建筑。元、清两代,因少数民族统治之 故大量使用,且有定居式的毡包了。 ► 使用民族:主要为蒙古族牧民外,还有哈萨克、维吾尔、 塔吉克等族。 ► 建筑特征:毡包搭建方便,构造简单。架设时,地面铲去 草皮,略加平整,依毡包大小在地面浅挖槽线,然后将用皮 条绑扎枝条的骨架围合竖立成壁,再将一伞状拱起网架置于 上,节点与竖直骨架交接处,用皮条扎紧,于外被羊皮或毛 毡,用绳索束紧即成。 ► 毡内地面为防潮湿,铺沙或干羊粪一层,上再铺皮垫、 毛毡。毡顶伞形骨架中心为一圆形孔洞,白天掀掉毛毡可采 光。入口一般矮小,人需弯腰方能人内。

中图版地理八上《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中图版地理八上《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一、国家和地区
1、世界上有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 在除了 南极洲 之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居前六位的是 俄罗斯 、 加拿大 、 中国 、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
3、欧洲地中海沿岸的 摩纳哥是面积极小的国 家,面积最小的国家是 梵蒂冈 。
4、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中国 ,第二的是 印度 , 岛国瑙鲁仅有 1万 多人。
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 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海及大洋洲 。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 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及大洋州、印度、美国、 巴西等国。
1、 汉语 、 英语 、 法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2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5、世界上的政治制度主要有 社会主义 和
资本主义 两种。
6、中国的外交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7、世界上跨部分两洲的国家
国家 所跨的大洲

中国建筑史 民居系列之井干式建筑

中国建筑史 民居系列之井干式建筑

新疆地区阿尔泰山以北地区农村中建的井干式房屋, 均以平顶为主,同时把泥都抹在墙里,从外表还看出木楞 的形状。 在云南的大姚、姚安、南桦等地还有井干式与干阑式 民居相结合的式样。此外,在贵州有的村庄,也有井干式 房屋。 长白山井干式房屋建造的体型都比较小,没有云南井 干式房屋的尺度大,这与气候有一定关系。吉林地区每到 冬季寒冷,一年四季冷天过多,所以井干式房屋为了防寒, 在墙面上抹泥。 在吉林省境内农民通常将玉米放在一个玉米楼里,这 个玉米楼即一种干阑式与井干式两种做法相结合的建筑, 楼下为干阑式以保证通风、防潮,用四根柱子支撑上部井 干式的玉米楼。 井干式房屋在我国及东亚、东南亚使用较广。另外在 马来西亚和日本分布也很广,而美国的一些大学和某些大 城市里也存在井干式房屋。
分布:井干式建筑是一种古老的民居,早在原
始社会时期就有应用。因为需要大量的木材,所以 井干式建筑一般存在于林区茂密的地方。曾在中 国的云南,四川,内蒙和东北地区都有分布,其中现 在与中国东北的井干式建筑多为吉林长白一带的 满族和朝鲜族民居以及黑龙江大兴安岭一带的鄂 伦。 受地理特征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各地的井干 式房屋在结构和外形上又不尽相同,在长期的使 用过程中,居民们建起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房屋。
例:云南—井干式与干阑式
房子由三个部分组成,一 是房间,二是阳台,三是屋顶 除去屋顶,余下两个部分可以 独立存在,可以视为独立结构 体。 开间 1丈见方 (3.3×3.3m2),房子由1.2丈 的圆木标准件组成。一般以一 丈为交界处,当然变动以取得 的木材为基础。 这个房子的标准化程度非 常高。 标准材一丈二(4m), 直径4寸~5寸(14cm),大多 为云南松,一般一棵树需长12 年。标准的三开间两层结构部 分大约需要450颗树。
结构特色: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ppt.Convertor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ppt.Convertor

第三章住宅与聚落第一节概说一、住宅构筑类型住宅:用于居住功能的建筑。

民居:包含住宅及由此而延伸的居住环境。

民居较住宅更加宽泛。

(一)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

北方:多采用抬梁式,以北京四合院正房为代表南方:多用穿斗式,如云南白族住宅的主体部分彝族住宅构架用穿斗而不落地,形成木拱架。

皖南、江浙、江西一带的住宅中,山墙边贴用穿斗式,增强其抗风性能;明间为使空间开敞、庄重,使用抬梁、穿斗混合式。

皖南住宅抬梁、穿斗混合式(二)竹木构干阑式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僮侗语族地区各少数民族干阑是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为主要特征,分布广,主要用于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包括有:浙江余姚河姆渡干阑式建筑,是长江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最早发现。

及四川成都十二桥、湖北蕲春、云南剑川海门口也都发现有干阑式建筑遗址。

南方一直大量使用这种干阑式建筑,北方则自汉代以后已较少使用,但东北清代仍有一种用作仓房的干阑建筑,距地较矮,为隔潮之用。

楼面架空的作用:1.避免贴地潮湿2.有利楼面通风3.防避虫兽侵害4.便于防洪排涝西南西双版纳傣家特点:架空的居住面,深远的大出檐,向外倾斜的墙面,穿插的披檐,墙面少开窗或不开窗,构成独特自防热体系。

主要靠通风来防暑(三)木构井干式分布地:东北、云南等林区采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在东北、云南地区普遍做法为木垒墙壁的住宅。

采用端部开凹榫相叠,但因受木材长度限制之故,通常面阔和进深都较小。

(四)砖墙承重式分布地: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在汉代,砌砖技术已很发达,但砖普遍用于住宅砌墙是在明代,在北方形成和普及了硬山式住宅,代表为四合院住宅建筑。

(五)碉楼分布地: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西南一带边疆,在汉时或更早已有碉房,这种住宅与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这些地区多山,且石为板岩或片麻岩构造,易剥落加工,取石方便。

碉楼的外墙采用厚实的石墙,内为密梁木楼层的楼房,楼层则用土来作面层。

中国建筑史 第3章住宅与聚落

中国建筑史 第3章住宅与聚落


竹木构干阑式 主要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 川等僮侗语族地区各少数民族 干阑在民间住宅中,以竹、木梁柱架 起房屋为主要特征。分布广,主要用于潮 湿的山区或水域。房屋一端搭在岸上,大 部架于水上,是金石比用时代的干阑式建 筑。

木构井干式 主要分布地:东北、云南等林区。 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在我国原始 社会便使用。东北及云南等林区所见木垒 墙壁的住宅,是民间的一种普遍做法,端 部开凹榫相叠。但因受木材长度限制,通 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该地区山地又盛产硬木和竹林,硬木用 于建房,竹片则提供相当于建筑骨架的拉筋。 又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盛产水稻,从而糯 米、红糖是就地取材的最好凝固剂。这三种 建筑材料和砂石、石灰一起,构筑成丰富多 彩的各式土楼。

窑洞 主要分布地:豫西、晋中、陇东、陕 北、新疆吐鲁番一带。 窑洞前身是原始社会穴居中的横穴。 窑洞住宅以天然土起拱为特征,主要流行 于黄土高原和干旱少雨、气候炎热的吐鲁 番一带。
建筑特点:
1、其梁架正贴为抬梁式,次间和边贴为穿斗式,从而 大堂室内空间开敞,而其它梁架由于有多柱落地和 梁枋穿插,楼高但结构稳定。 2、楼上立柱和下层柱并不对齐。上层柱立于梁上,故 底层梁较大。为了打破后楼5开间的过于平直,将 正脊分为3段,端部轻巧起翘,加之灰瓦白墙,江 南地区的秀丽住宅风格尽显其中。
江苏吴县东山尊让堂横(上)、纵(下)剖面图
三、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 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 到现江西、福建及 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 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客家人在漫长的 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 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闽西,以长汀为 中心的地区。 “客家“二字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那听不懂的 客家方言、看不够的客家土楼及数不清的客家 祠堂吧。

中国建筑史 第3章住宅与聚落

中国建筑史 第3章住宅与聚落
2014-02
碉楼 主要分布地:青藏高原、内蒙古 碉楼住宅与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这
些地区多山,且石为板岩或片麻岩构造, 易剥落加工,取石方便。
2014-02
2014-02
《中国建筑史》
2014-02
《中国建筑史》
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为密梁木楼层 的楼房,楼层用土面层,即在木梁上密排楞 木,再铺上一层细树枝,其下再铺20厘米的 拍实土层,屋顶亦拍实土层厚三十公分。
带外廊。
2014-02
2014-02
2014-02
《中国建筑史》
所谓阿以旺即一种带有天窗的大厅,中 留井孔采光,天窗高出屋面约40—80厘米, 供起居、会客之用,后部做卧室,各室也用 井孔采光。顶部以木梁上排土檩,厅内周边 设土台,用于日常起居。室内壁龛甚多,用 石膏花纹作装饰,龛内可放被褥或杂物。墙 面喜用织物装饰,并以此质地和大小、多少 来标识主人身份与财富。屋侧有庭院,夏日 葡萄架下可作息生活。
江苏吴县东山尊让堂横(上)、纵(下)剖面图
三、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 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 到现江西、福建及 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 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客家人在漫长的 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 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闽西,以长汀为 中心的地区。
2014-02
2014-02
从支撑住宅主体的构筑方式看,上述为 主要几种不同类型。但实际上一幢完整的住 宅,往往是多重构筑方式共同完成的。
2014-02
云南一颗印住宅,以地盘和外观方整如 印为特征。由于高原地区多风,故墙厚瓦重, 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用 外砖内土,称为金包银。印内房屋梁架主要 是穿斗式。

【知识学习】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聚落 教案

【知识学习】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聚落 教案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聚落教案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聚落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文化的范畴很广,人种、语言、宗教和聚落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本章在陆续介绍了语言和宗教之后,本节陆续介绍了人种、语言和宗教之后,本节继续介绍聚落。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聚落有城市和乡村两种基本形态。

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和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地打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

聚落这一节主要饱含三个内容:一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城市和乡村。

主要阐述了乡村和城市这两种聚落形态形成,并安排大量的图片比较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别以及不同的聚落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二是聚落与环境。

主要介绍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尤其在人类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阶段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乡村和城市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相对减小,社会经济、文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

三是世界文化遗产。

人类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众多文化遗产,使我们的宝贵财富。

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意识。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但由于以前对文化遗产价值认识不够,致使众多的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到今天,破坏文化遗产的事件仍屡屡发生。

在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今天,切实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任重而道远。

为做好这项意义重大而且涉面很广的工作,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组织、规划和管理,每个公民要具有强烈的保护意识,以尽可能地避免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在义务教育阶段,结合世界文化地理的学习,当然应该把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一是作为一项学习目标。

这是“世界文化遗产”教学内容贯穿的核心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运用地图,说明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通过学习,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资料、寻找规律等活动,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聚落教案(精编版)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聚落教案(精编版)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聚落教案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聚落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文化的范畴很广,人种、语言、宗教和聚落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本章在陆续介绍了语言和宗教之后,本节陆续介绍了人种、语言和宗教之后,本节继续介绍聚落。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聚落有城市和乡村两种基本形态。

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和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地打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

聚落这一节主要饱含三个内容:一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城市和乡村。

主要阐述了乡村和城市这两种聚落形态形成,并安排大量的图片比较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别以及不同的聚落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二是聚落与环境。

主要介绍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尤其在人类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阶段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乡村和城市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相对减小,社会经济、文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

三是世界文化遗产。

人类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众多文化遗产,使我们的宝贵财富。

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意识。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但由于以前对文化遗产价值认识不够,致使众多的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到今天,破坏文化遗产的事件仍屡屡发生。

在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今天,切实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任重而道远。

为做好这项意义重大而且涉面很广的工作,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组织、规划和管理,每个公民要具有强烈的保护意识,以尽可能地避免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在义务教育阶段,结合世界文化地理的学习,当然应该把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一是作为一项学习目标。

这是“世界文化遗产”教学内容贯穿的核心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运用地图,说明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通过学习,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资料、寻找规律等活动,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居民与聚落本章整合课件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居民与聚落本章整合课件中图版
聚落形态生产活动人口分布建筑特点交通特点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稠密房屋密集建筑物高大交通发达便利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稀疏房屋稀疏建筑物低矮交通欠发达且不便利专题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乡村房屋高大分散解析
本章整合
划分依据:主要按照肤色差异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原住居民 人种 分布 黑种人:非洲撒哈拉以南及美洲 白种人:欧洲、西亚、中亚、南亚、非洲的北部、美洲、大洋洲 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的分布 稠密区: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稀疏区:沙漠、雨林、高纬度、高原、山区 人种和人口 数量:70 亿(2011. 10.31) 人口的增长 增长速度加快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解决措施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 语言和宗教 基督教:信徒最多,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世界的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信徒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信徒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城市和乡村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聚落景观差异较大 聚落 聚落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聚落与环境 河流中下游平原,聚落密集;高山、荒漠,聚落稀疏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学习与探究——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随着历史的变迁,聚落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作为聚落景观的一种标志,地名一般不随着聚落规模和性质的改变而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聚落并不都会日益繁荣 ,有些会衰败消亡
解析
关闭
答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语言与宗教 1.语言的分布: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应用范 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 (1)基督教: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教堂(如巴黎圣母院)。 (2)伊斯兰教: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清真寺; 教徒叫穆斯林。 (3)佛教: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寺院(如白马寺);喇嘛教属于佛教 的一支。

初中八年级地理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

初中八年级地理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种和人口清华附中王宝琴(2片)主页,四个标题分别连接到第3片、第9片、第16片、第37片。

第一环节(1—8片):世界人种1.(3片)由活动导入,让学生观察NBA篮球比赛场面,观察运动员的体形、相貌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同学们对人种的认识。

2.(4—6片):通过提问和阅读资料,了解人种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的不同体质特征,种族没有优劣之分。

3.(7—8片):通过世界人种分布图,总结三大人种的分布和体貌特征。

4.(8片)连接到第二片第二环节(9—15片):人口分布1.(9—10片)通过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得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特点。

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并学会计算人口密度。

2.(11—13片)通过读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少区,并分析这种分布的原因。

3.(14—15片)补充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纬度差异和半球差异,并知道人口分布除了受自然因素影响外,也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4.(15片)连接到第二片第三环节(16—36片):人口增长1.(16—24片)通过图表和资料说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2.(25—28片)说明人口增长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学会计算三率。

通过三率分析某一地区人口发展特点。

3.(29—34片)通过图表和资料说明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并学会运用人口增长曲线回答问题。

学会利用资料画人口增长柱状图。

4.(34片)连接到第二片第四环节(34—49):人口问题1.(34—43片)通过图片说明人口“爆炸”带来的问题。

2.(44—45片)人口问题还包括人口减少的问题3.(46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

4.(47—49片)人口问题还表现在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

第五环节(50片)小结第1页共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聚落(2课时)教案 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聚落(2课时)教案 中图版

第三节聚落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教学方法比较读图举例讲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我们四川的一些农村地区,农民一生中有三大喜事: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

可见,居住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

[新课教学]第三节聚落(板书)一城市和乡村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并提问:1.什么是聚落?2.聚落分为哪两种类型?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也就是人民生活居住的地方。

这个词源于德文,意即居住地。

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

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

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6000年。

承转: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知,人类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那么,乡村是这样形成的呢?老师指导学生看书63页第1、2自然段。

补充讲解:自然段。

补充讲解:人类为了生存,必定希望互助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可以构成聚居。

最早的人类,为了躲避风雨,御寒免晒,逃避野兽的袭击,或凿木为巢,或洞居穴隐。

在漫长的采集和渔猎社会,人类经历过上百万年的穴居和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随着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先后起源,出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人类才开始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

最初人们居住的是一种半固定的原始棚舍。

当时的耕作方式落后,一旦地力衰竭,村落就需搬迁到新的适合耕作的地方。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乡村聚落逐渐稳定下来,规模和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常见的乡村聚落。

承转:当乡村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城市。

讲解:世界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500年这段时间,差不多与定居农业同时出现。

住宅与聚落的概念

住宅与聚落的概念
刘进平七十二道神符 三愚之宅:前高后低;东南高、西北低;北有流水
聚落概念
➢ 本意 • 新石器时期随着从事农业生产并开始定居生活而出现 的群体聚居之处,是村镇和城市的雏形
➢ 引申 • 泛指一切形式的聚居点
院落进深与房高的平均比例: 吉林15/3 北京10/3 江浙5/3 福建3.6/3
天井:减少辐射、促进通风
➢ 影响住宅形式的因素 • 社会结构、家庭组织、生活方式、私密性观念、对自然 场所的认知方式、宗教信仰
门光尺(1.44营造尺,460.8mm) 分8份,确定门、窗、床等器物尺寸 实用衍生- “街门二尺八,死活一齐搭”: 大门宽二尺八寸(约90厘米),可使轿舆、棺 材等大型用具顺利通过。以门尺衡量,恰落于 吉位,属最佳尺度住宅Βιβλιοθήκη 念➢ 住宅 • 居住的地方
➢ 民居 • 民间居住性建筑,居住性建筑与住宅同义,民间与官式相对
➢ 乡土建筑/风土建筑 • 民间建筑,强调与城市相对的乡土性 • 土生土长,具有环境性格、风俗内涵和生活场景特征的各类房屋及其他 历史地标
➢ 影响住宅形式的因素 • 自然气候 • 可供使用的材料与技术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穷结县藏族住宅
西藏民居
第二节
实例
1 特点 〇 规整的平面布局
徽州明代住宅
徽州住宅 天井
第二节
实例
徽州明代住宅 2 借鉴

体现地方特色

建筑小体量
淡雅的色彩 有特色的屋面、屋顶处理 建筑符号的运用:马头墙



天井
安徽黟县碧阳镇民居鸟瞰

丰 富 的 体 形 轮 廓 马 头 墙
垂花门. 游廊
李莲英故宅
宅院的二门(垂花门)
垂莲柱
垂柱头
李莲英故宅
宅院
门头砖雕图案 大门 戗檐上的砖雕狮 子绣球
大门内的影壁文革期间 用黄土泥抹上文革后用 水将泥土冲掉使它能完 好地保存下来图案是凤 凰和牡丹
李莲英故宅
雕刻
松鼠和松子
蝈蝈和葫芦
螳螂
影壁上部的砖雕正中间的蝙蝠图案寓意福字
垂花门内侧
11
(四)砖墙承重式
主要分布地区: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砖普遍用于住宅砌墙并承重,是在明代,并因此在北方形成和普及 了硬山式住宅。一般北方住宅多为四合院。
(五)碉楼
主要分布地区: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 碉房是青、康、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 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起源可以追溯至汉 代。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这种碉楼住宅与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这些地区多山,且石为 板岩或片麻岩构造,易剥落加工,取石方便。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 分石墙楼层,内为密梁木楼层的楼房。

缺点: 院是交流场所,但私密性较差,建筑占地大,密度小,交 通面积大 部分房东西向 不太适应现代已变化的生活模式
Free template from
47
二.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1、种类 土楼分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两种。 2、起源 客家人原是中国黄河中下游的汉 民族,1900多年前在战乱频繁的年 代被迫南迁。在这漫长的历史动乱 年代中,客家人为避免外来的冲击, 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起初 用当地的生土、砂石和木条建成单 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多层 的方形或圆形土楼,以抵抗外力压 迫,防御
Free template from
10
(三)木构井干式
主要分布地区:东北、云南等 林区。 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 在我国原始社会便有使用。东北及 云南等林区所见的木垒墙壁的住宅, 是民间的一种普通做法,端部开凹 榫相叠。但应受木材长度限制之故, 通常住房开间较小。
(一)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主要分布地区: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湖北、云南、 四川等地。 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技术在汉代便已成熟。此后在住宅中普遍应 用,范围甚广。 北方多抬梁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南方多用穿斗式,如云南 白族住宅的主体部分。
6
(二)竹木构干阑式
主要分布地区:广西、海南、 贵州、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 1、主要特征
Free template from
53
土楼
土楼
土楼
土楼
窑洞
三. 窑洞
1

种类 开敞式靠崖窑 下沉式地坑窑 砖砌的锢窑


2、环境 黄土高原是黄土窑 洞的故乡,河南巩县处 于黄土高原南缘,境内 风成性黄土覆盖层面积 大,厚度由十米至百余 米,又由于气候干燥, 故适宜挖窑洞居住。



别致的木构柱式
藏式柱式
云南一颗印:
1。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 2。构造——金包银,内为穿斗式 3。类型: 游春:正房常为楼高,下有前廊称游 春 宫楼:上下皆有廊 跑马楼:正、耳、倒座各处皆为楼房, 且均有前廊,于是楼上各廊相接, 环行无阻,称为跑马楼。 4。三间四耳:正房三间,耳房东西各 二间 明三暗五:正房三间加暗室两间



Free template from
39
北京四合院
鸟瞰
北京四合院布置图
41
四合院大门
北京四合院内庭
第二节
实例
有明显中轴线,秩序通过门来体现,垂花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 等级地位的象征 3

优缺点 优点: 四合院由房屋垣墙包绕对外不开敞,面向内院内栽植花木,形 成安静闲适居住环境 各方通风日照均较好,防风沙、噪音、干扰比较理想 有较大适应性,可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形成不同特点,到 南方形成天井
(六)土楼
主要分布地区:福建、广东、赣南。 土楼是客家自三国两晋以来,以唐宋和明 清几个时期为主,为逃避北方战乱而迁移南方 的中原移民的住宅。土楼的种类、分布于客家 民系的分布形态是一致的。
永定土楼
Free template from www.brainybBiblioteka
15
(七)窑洞
主要分布地区:豫中、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一带。 窑洞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穴居的横穴。窑洞不仅节省耕地,而且施工 简易,造价极低,不用木材、砖瓦。防火防震,而且冬暖夏凉。
窑洞
2
优缺点

就地取材,土尽其用,经济 节能,冬暖夏凉 维持生态平衡,防火、防噪音、少占农田

空气不流通,通风不好 潮湿,排水存在问题 施工周期长 抗震有问题
河南荥阳地坑窑住宅俯视
河南巩县窑洞住宅· 在 黄土崖侧挖横穴而成
河南洛阳冢头村地坑窑住宅入口
四、西藏囊色林主楼

一层:储存粮食 二层:库房、交租场 三层:西佛堂 东厕所、管佣住所 操作间 四层:西藏经室 五层:主人起居生活用房 六层:中敞廊,东居室
16
(八)阿以旺
主要分布地区:新疆南部。 “阿以旺”是新疆维吾尔族 住宅常见的一种,土木结构, 平屋顶,带外廊。 所谓“阿以旺”,即是一 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 中留井孔采光,天窗高出屋面 约40-80cm,供起居、会客之用, 后部做卧室,亦称冬室,各室 也用井孔采光
17
(九)毡包
主要分布地区:内蒙古、新疆。 毡包主要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牧民居住的建筑方式。先秦即有此 种建筑,在清代蒙古人仍是大量的使用,不过已经是定居式了。 毡包搭建方便,构造简单。架设时,地面铲去草皮,略加平整, 依毡包大小在地面浅挖槽线,然后将用皮条绑扎枝条的骨架围合竖立 成壁,再将一伞状拱起网架置于上,节点与竖直内架交接处,用皮条 扎紧,于外被羊或毛毡,用绳索束紧即成。毡内地面为防潮湿,铺沙 一寸或铺干羊粪一层,上再铺皮垫、毛毡。毡顶伞形骨架中心为一圆 形孔洞,白天可掀掉毛毡采光。入口一般矮小,人需弯腰方能入内。
内庭院
游廊
内庭院 一角
第二节
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
1 2
布局特点

中轴对称、等级分明 大门:南向位于东南角 影壁:入门独立或附于厢房山墙 前院:很浅,以倒座为主,用做门房、客房、客厅
功能分析




垂花门:在住宅中轴线上,界分内外,是全宅最醒目的地方
抄手游廊:游垂花门入内,左右包绕庭院至正房的走廊 内院:由正房及耳房和两侧厢房组成 后罩房:正房以北布置厨、厕、储藏、仆役住屋等
马头墙
大门处理
安徽歙县西溪南吴息之宅内院
内部结构处理 穿斗与抬梁式相 结合

精巧的雕饰装修 徽州三雕

安徽黟县下西坞村民居装修
木雕
安徽歙县棠樾村
安徽歙县棠樾村
1. 特征

水系的建立
祭祀建筑繁多 突出宗族礼仪


风水理念
2. 牌坊群
(3)广西壮族麻阑 特点是底层已经接近普通房屋的层高,四周封墙,用来养牲畜,楼上住 人。有阁楼储存粮食,没有“展”,用望楼、晒台代替。
9
(4)船形干阑 海南岛黎族的一种墙壁与屋顶不分的干阑,屋顶为半圆形的架空船形屋。 优点是房屋底层透空,不怕潮湿水浸和虫蛇野兽。通风性好、夏日凉爽,又可 以远眺。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 南北朝

石刻

大门庑殿顶和鸱尾围墙上有成排直棂窗
内侧建有围绕庭院的走廊 舍宅为寺


4. 隋唐五代
〇 〇
敦煌壁画及其它绘画 贵族宅第用乌头门,作为地位表示之一 仍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廊院式住宅) 家具形式大变革
〇 〇
第一节
5. 宋

发展概况
住宅形式多样,住宅由门屋厅堂、廊庑组成四合院布局 屋顶形式是歇山、悬山,但变化丰富,自由活泼 前厅后寝常用穿廊呈工字形平面廊庑由厢房代替,成真正四合院 住宅园林化
第二节
实例
云南一颗印 1 三间四耳

正房三间,耳房(厢房)东西各两间
2
游春

正房为楼房,下有前廊
3 4
宫楼

上下皆廊 外砖内土
金包银

5
跑马楼

各处均为楼房且均有前廊,楼上各廊相接,环形无阻
云南一颗印
李莲英故宅
位于海淀镇彩和坊24号院三进院落现为海淀区某局办公地
游廊
李莲英故宅
院内的所有房屋都有游廊相连



6. 元

承前启后的过渡阶段,仍运用工字形平面
7. 明清

北方住宅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成布置 江南地区住宅以封闭式院落沿纵轴布置

二、住宅构筑类型——类型、分布、典型范例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北京四合院 2。竹木构干阑式 3。木构井干式 4。砖墙承重式 5。碉楼:西藏囊色林主楼 6。土楼: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7。窑洞:河南巩县窑洞 8。阿以旺:含义 9。毡包 10。云南一颗印:含义、特点 11。聚落:安徽歙县棠樾村——皖南古村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