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案剖析

合集下载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开国大典》,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开国大典》选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通过讲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历史场景,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1.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

1.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5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1.6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简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Step 2: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庄严气氛。

Step 3:分析课文,讲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价值。

Step 4:讨论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和发扬新中国成立的精神。

Step 5: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如何珍惜和发扬新中国成立的精神,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2 教学亮点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庄严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3 教学不足在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时,时间跨度较大,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2.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不足,可以在课后整理一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间线,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开国大典》,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第1篇】《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

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1、出示句子: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一篇描写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壮观场面和人民欢庆的喜悦心情。

本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描写方法。

(3)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新中国的诞生。

(2)简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做好笔记。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他们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3.合作探究(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新中国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布置课后作业:以《开国大典》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认识和感悟。

六、教学建议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含反思

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背景和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2. 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程序和重要仪式,掌握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程序和重要仪式,理解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难点: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3. 疑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及如何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文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全文,教师进行领读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汇,同时加深对开国大典背景的了解。

3. 课文解读:讲解开国大典的程序和重要仪式,通过分析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4. 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开国大典时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5. 总结与提升:通过总结和拓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与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汇。

2. 分析与实践:通过分析开国大典的程序和重要仪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通过实践和模拟,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时的情感体验。

3. 互动与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教师进行实时指导。

2. 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全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3. 评价方式: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课件:用于展示文章的结构和重要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 影像资料:播放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开国大典背景的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 (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二、新授(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开国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

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主要内容围绕着《开国大典》展开。

在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背景,使其对此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2.阅读并理解课文,并学会提取文本信息。

3.学会理性分析文本信息,提高语言感知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了解历史和文化中关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表现。

教学流程1.热身(5分钟)–老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引出中心思想。

2.讲解(15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解《开国大典》的基本知识,包括背景、意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3.阅读(3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段阅读《开国大典》。

–老师提问、展示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4.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并进行文本分析。

5.总结(10分钟)–老师带领整个班级回顾为期1小时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汇总本节课要点和感受。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带领普及知识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认知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不仅收获了对人类历史的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还提高了自己对文本分析和语言感知的能力。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祖国和人民的盛举。

值得一提的是,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我们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完毕了有关材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让他们更加积极思考和互动讨论。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有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尚不充分,需要更多的老师引导和帮助。

此外,有时候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提高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将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创造更加优良的教育环境。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教师授课技巧与教学注意事项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教师授课技巧与教学注意事项

关于《开国大典》教案设计,教师授课技巧与教学注意事项引言:《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教授《开国大典》是收获极为巨大的教学任务。

通过教授《开国大典》,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教师授课技巧以及教学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希望达到的效果。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影响;(3)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认识,激起爱国热情。

2.教学内容《开国大典》中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的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内容包括升旗仪式、国歌演奏、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游行等。

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包括:(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2)《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3)开国大典的基本步骤和内容;(4)开国大典的影响。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和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意义、基本步骤和内容。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4.教学方法本节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小组讨论应当围绕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互相交流和学习。

二、教师授课技巧1.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教授《开国大典》这门课程时,需要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的形式和方式。

同时,可以通过讨论和问答环节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出示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通过分析课文,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讨论、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革命先烈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开国大典》(节选)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3.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

(2)提问:什么是开国大典?它有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主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表达技巧。

(2)重点讲解开国大典的仪式和意义。

4. 小组合作:(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2)挑选学生代表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1)是否全面达成教学目标?(2)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是否有了深刻理解?2. 反思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2)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 反思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是否讲透?(2)学生对开国大典的认识是否全面?4. 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措施:(1)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补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五、课后作业2. 让学生收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了解开国大典的更多细节。

3. 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课方案及教课反省教课目的:1.认识“擎”、“诞”等8 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 个生字,会读“磋商、聚集、预约”等25 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次序,理清课文的脉络,领会课文场面描绘的方法。

3.感觉新中国出生的激动、骄傲之情,并培育学生热爱党、珍惜重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认识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绘的方法。

教课准备:1.对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导入题目,板书: 7. 开国大典3.解说题意。

“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出生,“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国的出生而举行的盛大、浩荡的典礼。

4.这开国大典终究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课文,读通畅。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念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状况。

(1)检查生字读音。

政委( zhèng)来宾( bīn)擎着( qíng)出生 (d àn) 电钮 (ni ǔ)仰望 (zh ān)聂 (nie) 荣臻 (zh ēn)(2)指导易混杂的字。

“爆”与“暴”不一样,与“火”亲密关系。

“帜”是左右构造,左面是“巾”,与布有关,右边是“只”表示读音。

“距”是左右构造,左面是“足”,右边是“巨”,不是“臣”,要注意比较。

(3)检查字或词语的理解状况。

擎:举。

五更天:大概清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地点上。

肃立:恭顺、威严地立着。

仰望:恭顺地看。

翻江倒海:形容力量富强,阵容浩荡。

3.自由朗诵课文,注意读通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诵课文,并归纳出主要意思。

(1)朗诵要高声、不添字、许多字、不断留、要流畅。

(2)用自己的话归纳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知识点深度解析与补充知识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知识点深度解析与补充知识

教案设计:《开国大典》知识点深度解析与补充知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体裁特点;3.通过《开国大典》的解读,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信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体裁特点;2.通过《开国大典》的解读,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信仰。

三、教学过程1.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1)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2)介绍《开国大典》的创作和编纂过程;(3)分析《开国大典》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的重要意义。

2.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体裁特点(1)概括《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2)分析《开国大典》的体裁特点,如文体、结构等。

3.通过《开国大典》的解读,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信仰(1)逐章解读《开国大典》的内容;(2)分析《开国大典》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的肯定;(3)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补充知识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1)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2)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

2.中国革命史(1)介绍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2)分析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未来的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体裁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解读法:逐章解读《开国大典》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相关问题,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信仰。

3.互动探究法: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协作,深入探究《开国大典》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六、教学评价1.成功达成教学目标;2.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3.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灵活性;4.教学效果评估。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1.2 教学重点(1) 《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2) 《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3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开国大典》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如何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1.4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

1.5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开国大典》,了解其主要内容。

(3) 合作探讨: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4)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反思(1) 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有了深入了解。

(2) 学生能够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并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

2.2 教学亮点(1)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开国大典》。

(2) 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讨法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3 改进措施(1) 在教学中,加强对《开国大典》艺术特色的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通过更多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2 教学重点(1) 《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2) 《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

2.分析场面描写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意义,分析描写方法,激发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培养爱国热情。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开国大典的意义。

(2)提问学生对开国大典的感受。

2.精读课文
(1)深入理解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

(2)分析场面描写的方法,如点面结合等。

(3)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

3.拓展延伸
(1)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成就。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写作指导
(1)引导学生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活动场景。

(2)点评学生的写作。

教学反思:复习导入能唤起学生的记忆,但在体会场面描写作用时,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深。

拓展环节中,学生对新中国成就的了解可能比较有限,需加强介绍。

写作指导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开国大典》教案解析与实践

《开国大典》教案解析与实践

《开国大典》是一部公认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经典影片,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时,我们需要准备充足的教案,并结合实践,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开国大典》为案例,探讨如何进行教案的解析与实践。

一、教案解析教案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南,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

教案解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节之一,它需要考虑到的因素非常多。

以下是本文针对《开国大典》的教案解析。

1.教学目的需要明确的是教学目的。

对于《开国大典》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们的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也是教案解析中重要的一部分。

针对《开国大典》这部影片,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关键部分进行深入讲解。

例如建国大典和阅兵式等部分,可以详细介绍当时国家政治文化情况、中国军队的发展历程等内容。

还可以关注一些人物的特征和历史背景,例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和革命斗争的艰辛。

3.教学方法在教案解析中,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这样的历史题材影片,直接讲解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例如,可以通过影视赏析、小组讨论、在线答题等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并充分体味到这部影片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二、实践教学教案解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更加需要贯彻教案的具体要求和关键点。

以下是本文针对《开国大典》的实践教学总结。

1.细化教案解析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案解析的内容具体化,进行详细、具体的教材准备和教学实施。

对于《开国大典》这部影片,可以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安排、教学特点、教学素材、教学方法等。

《开国大典教案的评价与改进》

《开国大典教案的评价与改进》

开国大典教案是中国教育界非常重要的教材之一。

作为一本历史书籍,它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教案本身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本文将通过对开国大典教案进行评价与改进的方式,来探讨如何提高教案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一、评价1.优点开国大典教案作为一本历史教材,其一大优点是侧重于应用。

教案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思想、行为等,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积累理论知识。

该教案以解读原始材料为主,让学生了解史料资料本身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事件。

2.缺点开国大典教案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缺点。

教案大多采用文本+图片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多媒体教学的元素,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案分析的角度主要是历史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没有涉及文化、艺术等领域,缺乏立体综合分析。

教案对于学生的知识背景要求较高,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导致教育效果打折扣。

二、改进1.多媒体教学在现代社会,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手段。

开国大典教案可以通过增加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例如,可以制作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某段历史事件的发生,或者制作简单的App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育当中。

2.改变角度教案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除了政治、经济和社会,还应当涉及文化、艺术等方面。

例如可以分析某项历史事件对于文化、艺术、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

3.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分级教学教案中对于学生的知识背景要求较高,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在编写教案时,应考虑学生的背景,以及教学的难易度,让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分级教学。

例如可以把教案按难易度分为三个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

结语:教育的本质是帮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把握好教学的铁律。

开国大典教案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教材,如果能够全面改进,标新立异,必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的事业,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教学重难点】1.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查找开国大典的背景资料和视频。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简述背景,引出“大典”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国庆节)1949年的10月1日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板书:开国大典)2.齐读课文题目。

提问:“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呢?(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大典:隆重的典礼。

)3.播放视频。

引导:我们一起去看看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

【设计意图】通过对背景的简述、对课文题目的解析及视频片段的播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文本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课文是如何向我们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的呢?请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字词反馈。

课件出示:八盏汇集旗帜检阅瞻仰隆隆声射入爆发宣告高潮距离排山倒海(1)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2)全班齐读。

(3)区分词义。

课件出示:宣告宣读宣布·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

“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

“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联系下文,课文对*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1. 语文要素体现- 这篇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描写阅兵式等场面时,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宏大场面。

例如“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通过这样的描写顺序,能让学生体会到描写多事物时合理安排顺序的重要性。

- 在字词学习方面,课文中有一些比较难理解但又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词语,像“城防部队”“观礼台”等,这为学生积累词汇提供了素材。

- 从表达方法来看,文章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

如描写群众进场的部分是“面”的描写,“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而描写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则是“点”的描写,“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种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借鉴,使描写更加生动、全面。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传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开国大典隆重、热烈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可以从“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样的语句中深刻体会到当时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激动与自豪之情。

3. 与单元主题的关系- 本单元的主题是“革命岁月”,《开国大典》作为本单元的重点课文,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单元中的其他课文共同构建起对革命岁月的全面认识。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课堂实践与案例分析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课堂实践与案例分析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课堂实践与案例分析导言教育是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历史课程更是当今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面对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历史课程更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教案设计内容的创新。

本文以《开国大典》为例,详细探讨了教案设计和课堂实践中的问题,并从案例分析中总结出优秀的教育实践经验。

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对于新中国和国家文化有何影响。

(2)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历史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学习历史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内容(1)《开国大典》的背景和重要意义(2)让学生对《开国大典》中的一些重点,例如: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深化中国和外国关系等。

加深理解和认识。

(3)最后再对《开国大典》的产生、编写和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评估。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要有多样性,如讲述课、多媒体课件、讨论、小组互动等等。

其中,重点关注讨论和研究的实践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互动,让学生能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实践1.课前准备老师需要提前搜集一些和《开国大典》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个视觉化的教学环境。

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或者ipad查看一些历史书籍或者资料。

2.课程过程(1)互动演讲老师可以对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开国大典》的产生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话题做一个互动演讲。

有可能的话,老师可以搭建一个小舞台或者工作台,让学生在上面进行演讲,这样更能够体现活跃气氛和提高密切交流的效果。

(2)互动教学在演讲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思考,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讨论小组讨论教育期间,学生可以一起比较不同观点或者大纲,然后再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种互动教学的方式很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面”入手:同学们都参加过大扫除吧?回忆一下,大扫除的现场给你什么感觉?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热火朝天
3、突出“点”:怎么把大扫除这一场面写清楚具体,谁来告诉大家?大扫除现象的热火朝天是通过谁传递给我们的?(劳动中的同学们)这样看来,要想把这一场面写好,我们就得从他们身上入手,紧扣任务的细节展开。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课前说话
一、扣关键词,引出“大典”
二、理解课题,深化“大典”
三、初读课文,扫清生字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脉络
四、学习第一部分,品读感受会场的气氛。
五、小结
课件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等内容,引导生用这三个内容说一句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入新课。看老师板书课题,并点明:“典”是本课的生字,请伸手和老师一起书写,并留意笔顺。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换部首、区别形近字等多种方法认识“擎、钮、瞻、聂、党”5个生字,会写“典、副、委、协、宾、奏、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重点指导书写“典、奏、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利于学生思考,学生默读后会有自己的感受,抓重点词句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学习“典礼”场面,相机指导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4、抓住描写毛泽东主席动作和人民群众反应的句子,说出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紧扣课题中“大典”二字,将典礼的盛大。让学生体会这一典礼意义的重大。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所以我安排了学生自学环节,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效果。
理解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能更好的体会课文的意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快速浏览课文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
在前面的环节教学中,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一个粗略的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的思路,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学习“典礼”场面,相机指导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毛泽东主席动作和人民群众反应的句子,说出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课前说话
一、直接导入课题,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二、研读“典礼”部分
三、自学后两个场面
3、通过自由读课文、读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大会之前,群众入场,会场布置部分,抓住群众的反应,说出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主要内容,知道课文的记叙顺序。抓住群众的反应,感受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换部首、区别形近字等多种方法认识“擎、钮、瞻、聂、党”5个生字,会写“典、副、委、协、宾、泽、奏、诞、钮、瞻、拂、骑、嗓、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B、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体会当时壮观的场面。
(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毛泽东主席的宣告)出示,指名读
A、回顾历史,出示四幅画面
B、引导朗读这句话。
C、联系这句话说说人民为什么如此激动?“在今天”指的是什么?自豪地读。
(4)品读第八自然段。
A、抓住“瞻仰”和两个“一齐”
本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人文主题,以“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体会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和凡人情怀为教学重点,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课文。在本组的其他三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通过人物描写刻画的伟人和凡人毛泽东,本课则主要通过场面描写刻画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这为本组语文园地的习作训练作了一定铺垫。
1、默读“典礼”部分,边读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想
一想哪一个场面深深地打动了你,哪些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小组内交流。
2、学生交流。
(1)品读第五自然段。
抓住“排山倒海、一齐”引导朗读。
(2)品读第七自然段。
A、抓住“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引导朗读)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出示生词
(2)认清字形。
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
上下结构:典、委、宾、奏、党
左右结构:副、协、诞、钮、瞻、拂、骑、嗓
介绍识字方法
(3)指导书写“典、奏、协”三个字。
先让学生观察容易出错的地方,再教师范写,组词,学生练习。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新中国、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教学时可利用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26开国大典
课标分析
课标总目标
第三学段目标
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也有了一定的速度,所以我在安排教学时,就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和对简单的生字自己书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材简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
必做题
1、书写本课生字
2、抄写、背诵第七自然段
选做题
小练笔:描写劳动这一场面。
开国大典的一个个场面仿佛历历在目,这些场面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1949年10月1日。(出示影片)
26开国大典
会前——典礼——阅兵——游行
复习巩固,抓住两个容易出错的生字指导。培养学生写字习惯。
看影片,进一步深化主题,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
26开国大典
额尔古纳市第三小学
教师:邱琰
总目标:1条3条6条第二三句7条第一句8条第一句
学段目标:(一)1条第一句
(二)1条4条5条7条第一句
额尔古纳市第三小学
教师:邱琰
1、“典”在这儿怎么理解?“典”字前有个“大”字,这是个怎么样的典礼?
2、引导带着这份理解读课题。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整个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看(看图片)、读(多种形式读)、划(抓关键词语)、想(想想画面)等学习方法,力求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突破本课难点。
学会学习方法,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学习场景入手,用学到的场面描写方法进行练笔,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3、通过自由读课文、读说出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能用语言表达出对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通过第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B、朗读
C、理解“升”和“站”的关系。
(5)品读第九、十自然段。
抓住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
(6)小结:
归纳学法。(抓住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
1、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学习后的体会。
1、归纳写法:“开国大典”是按照“会前——典礼——阅兵——游行”这几个场面来写的。我们重点学习的典礼部分就是其中的一个场面。作者在写这个场面时又写了几个小场面。围绕着这些小场面作者主要写了谁?这些对人物细节的描写就是场面描写中的“点”,要想写好一个场面,就必须做到“点面结合”。
1、导语:要想真正感受开国大典的气氛,就必须走进这一个个场面之中,让我们先走进“大会前的会场”。
2、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1—4自然段),把最能让你感受会场气氛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做好批注。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汇报
(1)阅读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2)会场布置的语句。
通过对人员和会场布置的语句,体会开国大典的盛大和隆重。
学情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