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6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山丹一中金玉满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内容,本框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掌握自治机关和自治权;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三段材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大的生命力,教育学生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自治权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二、学情分析:由于我省不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对本节课的内容特别是自治权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加强引导。
鉴于学情分析,在设计教学时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比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两段视频加强课堂活动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说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及团结合作精神;例如导学案的设计及地图展示及信息归纳。
2、渗透教学法:本节内容将大量融入历史、地理、知识,通过渗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将大量运用案例,例如西藏的今昔对比,内蒙古经济的发展;通过案例可使讲授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6章第2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2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单元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探究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优势的民主形式,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制度安排上,显现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实践中。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本质要求。
第六课围绕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重在说明这些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探究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通过学习本课,认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制度,增强制度自信。
一、教学目标1. 必备知识:理解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特点;了解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及与中央的关系;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含义;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解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了解我国的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2.关键能力: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分析说明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
认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相关法律规定。
科学精神: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法治意识:了解我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学习科学知识,科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
1.教学重点: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含义;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解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教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教案
教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教案教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教案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
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本框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人教版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我们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如何保障我国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本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们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3、目标依据新课标,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遵重客观规律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过度):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课标、教材与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必然性。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与学法教学是一门艺术。
既需要规范性,又需要创造性和实践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内容、实施情况以及其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掌握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加深对我国民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掌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3.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意义和作用;4. 培养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三、教学重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和内容;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四、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意义和作用;2. 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些案例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在我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民族多样性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兴趣。
2. 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和内容(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原则。
重点讲解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以及少数民族乡、民族乡镇、民族村的设置,以及民族自治机关和官方语言的使用等。
3. 分组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自治区或自治州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调查该地区的民族构成、民族团结和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等,并进行分组讨论和报告。
4. 分组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其他小组则进行提问和讨论,增加学生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思考。
5.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讨论和总结,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意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的表现;2. 学生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国境内不同民族自治区的历史背景、实施情况以及自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拓宽对于民族问题和多元文化的认识。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6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6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二单元第6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六课讲授“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分三框展开:第一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这三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明我国的政党制度,再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后阐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白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势,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2.3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二、教材分析。
本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优势。
包括两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第一目阐述五层意思: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形成的共同体;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第二目阐述七层意思:我国民族人口数量情况;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历程;我国坚持的民族工作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有哪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及优势;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目阐述两层意思: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我国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
三、教学总目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03
02
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深化改革
通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和谐
发挥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课程目标
0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和历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初步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起源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就已开始探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
各民族自治地方设立了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历史发展
法律保障
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度优势
存在的问题
改进措施
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间矛盾等。
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等,增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难度。
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执行需充分考虑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和利益诉求。
制定针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高一政治说课稿(统编版必修3)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拟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年龄特征表现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制度。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程度不一,但普遍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有所关注。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养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还需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给予引导和激发。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高一政治说课稿(统编版必修3)
。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的第六章第二节,主题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该节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特点、优越性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拓展知识视野,提高信息素养。
4.实物模型:展示民族自治区的地图、标志等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这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统编人教版政治高中必修第三册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讲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2.讲授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引导学生阅读专家点评“地方性的自治权与国家主权的区别”。
3.讲授我国行政区域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通过阅读专家点评,帮助学生理解地方性的自治权与国家主权的区别。
通过讲授,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形成区域的类型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环节三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依据教材,讲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2.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繁荣发展”
3.讲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内容、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通过阅读教材,帮助学生把握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通过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科
思想政治
学段: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
年级
高一
教材
书名:《政治与法治》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说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
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环节五
本课小结
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深入理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阐释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的有关规定,以及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环节一
导入
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
一是引导学生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含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难度。针对本章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学习,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政治制度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意义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尚缺乏深入认识。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对民族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法治意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探讨民族问题时,既能保持独立见解,又能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促进课堂的和谐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2.掌握民族自治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治权力以及自治机关的组成和运行机制。
3.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我国民族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
2.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行。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中的价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包括: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以及在我国实施的具体措施。
同时,通过学习案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各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点和成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2)掌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3)了解各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点和成就。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3)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意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和谐共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促使学生尊重、理解并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各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点和成就。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2)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我国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和了解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并简要介绍各个少数民族分布的地理位置。
2. 学习内容呈现与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以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其中包括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地方自治工作的重视,以及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等。
3. 学习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课前准备材料以及互联网搜索等方式,了解该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点和成就。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并与其他小组一起讨论该自治区在我国发展中的作用。
4. 深化理解与拓展(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特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区域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3)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民族关系: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民族平等原则:①含义:各民族一律平等,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团结原则:①含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原因: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①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②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提醒]①民族平等和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别。
②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间发展程度是一样的。
③民族平等不仅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平等。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第六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3.情感态度:学生对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关注,但受限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感可能不强。
2.总结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
3.总结内容: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特点和实践成果。
b)我国民族政策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体现。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民族权益中制度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第六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意义和特点,掌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践成果。
2.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及民族政策,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民族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3.学会运用政治学理论分析民族问题,提高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实践,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练习内容: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特点、实践成果等方面。
3.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3)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3)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一政治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章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制度,我设计了一堂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
首先,我以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明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出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接着,我通过展示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和地域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询问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认识,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张我国各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的地域差异,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讨论过程: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观点,共同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互相倾听,互相学习。
3.讨论成果: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和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6课 第2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单元
思想政治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标定位 1.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2.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素养阐释 1.以“我国各族人民怎样和睦相处”为议题,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的意义,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调查我国宗教信仰现状,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实施情况,提高法治 意识,增强政治认同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问题引领]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互 助团结、艰苦奋斗,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最快的发展,被认为是我国民族团 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实现民族关系“三个离不 开”的模范。成立60多年来,广西取得了巨大成绩,也为民族区域自治贡献 了“合而不分、和而不同”的宝贵经验。 (1)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必然选择。 (2)结合材料,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贡献的“合而不分、和而不同”的宝贵经 验。
探究一
探究二
我的收获
(2)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 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大团结 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 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 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探究一
探究二
我的收获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 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2)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 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 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3)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 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 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度教学设计【教材结构】第六课教材结构:【教材分析】第六课主要介绍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本课分为三个框题,本框属于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介绍了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中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用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问题法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团结信教群众,反对邪教。
公共参与:践行我国民族和宗教政策,自觉履行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学重点】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2.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民族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难点】1.如何巩固新型民族关系?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样坚持完善?【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万华镜》,导入本框课题。
议题一:视频体现了我国是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中华民族①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②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①是什么:“多元一体”②表现◆一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多元”)◆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一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高一思想政治设计(统编版必修3)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感,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讲授新知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使学生了解其定义和主要特点。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要素,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行政区域,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权等。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强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调研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能力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我国五个自治区的民族分布特点及自治制度的具体实践。
2.技能重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障民族权益方面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观。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不足。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此外,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现实问题关注度高,但同时也容易受到网络、媒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中政治统编必修三教学设计
c)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及作用。
d)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e)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你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创新发展?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统一、民族地区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判断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的一种完全自治制度。(错)
2.选择题: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B.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同于民族独立。)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对具有民族聚居特点的地区实行的一种地方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包括自治地方的建立、自治机关的组织、自治权的行使等。
1.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引导他们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特点。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运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作用和价值。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民族问题,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观。
第六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ppt精品课件
第六课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教材】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 必修三 ppt精 品课件
任务二:体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材料三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 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来,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占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总数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的比例。
第六课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教材】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 必修三 ppt精 品课件
第六课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教材】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 必修三 ppt精 品课件
在“脱贫”的进程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尤为重要。我国
政府总结出了一套精准帮扶模式,如注重典型培养,发展特色产
第六课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教材】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 必修三 ppt精 品课件
第六课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教材】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 必修三 ppt精 品课件
(5)实行这一制度有何意义?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 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 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6)坚持和完善的要求:
自治权
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坚定不移地维护 国家尊严 ,依法妥善处
求
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深化 民族团结进步 教育,加强各民族交 往交流交融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 我国的宗教状况 (1)基本状况:我国有多种宗教。 (2)重要性: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 统一和稳定 具 有重要意义。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实行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 依法 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 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 社会主义 社会相适应。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
配套新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推动宗教的中国化
政府出资帮助维修、维护宗教活动场所,说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④符合题意。 ①说法错误,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并不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享有一定自治权,不是高度自治权,②错误;
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 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
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促进各民族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判一判] (1)我国各族人民已经实现了共同繁荣。 (×)
(2)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配套新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 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 ,切实尊 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 合法权益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 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 外国势力 的支配。 ②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 干预 我国的宗教事务。 ③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 平等友好 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6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二单元第6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六课讲授“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分三框展开:第一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这三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明我国的政党制度,再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后阐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白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势,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2.3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
二、教材分析。
本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优势。
包括两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第一目阐述五层意思: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形成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