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油润滑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系统设计液压系统设计是指根据特定的需求和要求,规划和构建一个能够利用液体流体力学原理来传输能量和控制机械运动的系统。
液压系统设计通常包括液压传动装置的选择、液压元件的布置和连接、液压液的选用和系统控制的设计等方面。
以下将针对液压系统设计中的一些重要要素进行解释。
1. 液压传动装置的选择:在液压系统设计中,首先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液压传动装置。
液压传动装置通常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等。
液压泵负责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并将液压液推送到液压元件中;液压马达则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机械运动;液压缸则通过液压力推动活塞运动。
在选择液压传动装置时,需要考虑工作压力、流量需求、工作环境、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2. 液压元件的布置和连接:液压元件的布置和连接是液压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液压元件包括液压阀、液压油箱、液压管路和液压过滤器等。
液压阀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流量、压力和方向等参数,以实现机械运动的控制。
液压油箱用于存储液压液,并通过液压泵将液压液送回液压系统。
液压管路则负责将液压液从液压泵传送到液压元件,并通过回路将液压液送回液压油箱。
液压过滤器则用于过滤液压液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保持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液压液的选用:在液压系统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液压液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液压液应具备良好的润滑性能、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以确保液压元件的正常运行,并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常见的液压液包括矿物油、合成液压油和生物液压油等。
选择液压液时,需要考虑工作温度、压力要求、环境因素和液压元件的材质等因素。
4. 系统控制的设计:液压系统的控制是液压系统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系统控制可以通过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比例控制等方式实现。
手动控制包括使用手柄、脚踏板或开关等来控制液压系统的运行;自动控制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等设备来实现液压系统的自动化操作;比例控制则是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来控制液压系统的输出参数,以实现精确的控制。
液压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液压系统设计毕业设计1. 引言液压系统是一种通过液体传递力量和控制信号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能源工程等。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满足特定需求的液压系统,以应用于某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压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原理,包括工作原理、组成部分、性能指标和系统布局等方面。
2. 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两个基本定律:压力定律和帕斯卡定律。
液压系统通过液体在封闭系统中传递力量和信号。
当液体被加压时,会产生静压力,这个压力会被传递到液体中的每一个部分。
液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液压泵:将电动机或发动机的动力转化为液压能量,提供液压流体的流动。
•液压缸或液压马达:通过液压系统的力量来完成工作。
•油箱:存储液压油,保持液压系统的温度和压力稳定。
•阀门:控制液体的流动,包括方向阀、流量控制阀和压力控制阀等。
•导管和连接件:连接液压系统的各个部件,传递液体。
3. 性能指标设计液压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性能指标:•动力输出:液压系统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来执行所需的工作任务。
•响应时间:液压系统的响应时间应该尽可能短,以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系统效率:液压系统的效率应高,以减少能量损失和热量产生。
•系统可靠性:液压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以确保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
•安全性:液压系统在设计上需要满足工作环境的安全要求,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 系统布局设计在设计液压系统的布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功能需求:根据所需的工作任务确定液压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液压泵的选型、液压缸的布置等。
•空间约束:根据工作场地的限制,确定液压系统的尺寸和布局。
•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和连接件,确保液压系统的连接可靠性。
•管道布置:设计合理的管道布置,避免过长或过短的管道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
•安全设备:根据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安全设备,如压力开关、液压阀等。
5. 结论通过本文的液压系统设计,我们能够满足特定需求的液压系统的毕业设计要求。
高线油膜轴承稀油润滑系统的设计
控 制 系统 的实 际需 要 , 在 较 苛 刻 的 环 境 条 件下 进 行 可 自动控 制工 作 。
参 考文献 :
1溢流阀 .
2被 动齿轮 .
3 步 进 电机 .
4 主动齿轮 .
5支架 .
图 1 新 型 步 进 溢 流 阀结 构 原 理 图
[ ] 雷天觉. 1 液压工程手册 [ . M]北京 : 机械工业 出版社 , 9 . 10 9 [ ] 杨培元 , 2 朱福元. 液压系统设计简 明手册 [ . M] 北京 : 机械
移 大小 和转 速 , 动 主 动 齿 轮 4 被 动齿 轮 2旋 转 , 带 、 实
现 调节 溢 流 阀中 的压缩 弹簧 预 紧力 大小及 预 紧力 的变
化 速度 , 溢流 阀 的输 出油 压能 够实 现 自动动 态调 节 。 使 如果 配 置检 测反 馈装 置就 可 应用 在伺 服 系统 。
ZHANG n-e ,L n y u,BAIF n Yu fi IXi — o e g
( 中冶赛迪 流体 系统部 , 重庆 4 12 ) 0 12
摘
要: 油膜 轴 承润 滑 系统对 高 线精轧 机 正常 工作 具有 重要 作 用 , 文 简要 论 述 了油膜轴 承 润滑 系统设 该
计 中的 油箱 、 系统 温度 、 系统压 力 、 防水 、 力罐 、 压 油品等设 计要 求 , 最后 给 出了油膜 轴 承润 滑 系统流程 图。 关键 词 : 高线 ; 油膜 轴 承 ; 油 润 滑 ; 计 稀 设 中 图分类 号 : H1 7 文 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0 04 5 (0 1 0 -0 70 T 3 B 10 -8 8 2 1 )20 8 -2
油箱的大小按照工作流量的2 — O 5 3 倍设计 , 这样 既可 以将 系统 的发热 均 匀 地分 布 在 油 箱 中 , 可 以保 也
稀油润滑液压系统设计
前言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变”是永恒的。
目前的润滑技术和润滑油品.就是由于生产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更苛刻的要求,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且必将更快地继续发展下去。
“变”体现在润滑剂的种类、润滑方式和对油品的评价上。
润滑剂的发展历程,首先是为了减少磨檫,将动植油加到摩擦副的表面上,并取得显著效果。
其后,为了降低润滑剂的成本、延长油品使用寿命、改善其耐高低温性能,使用矿物油。
在工艺润滑领域里,为了改善润滑剂的散热性能、降低成本。
逐渐大量使用乳化液、微乳液。
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机械设备提出节能、长寿命的要求。
新型、高效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和性能不断发展,润滑剂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带来第一次油品更新换代。
润滑油向着“高性能化、低粘化、通用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末。
环保问题已经形成全世界共同遵守的准则,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制定了不少法规,加大了环境管理力度,环保成问题,已经成为润滑技术发展必须跨越的难关。
当前的任务,是迅速发展性能好、用量少、寿命长、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润滑油。
原始的润滑方式,是手浇、油杯,逐渐发展到灌注式浸油润滑。
其后.为了提高润滑剂的冷却牲能、便于清除污染物、保证油品能输送到最需要的部位,发展了大油箱、循环式喷油润滑。
20世纪60--70年代,为了获得良好的、均匀润滑效果,带走部分热量。
降低能耗,减少设备占用空间,发展丁油雾润滑。
其后,由于油雾润滑对润滑油的利用率低,只有60%;油雾化后,有20%-60%的润滑油通过排气进入外界空气中,成为可吸入油雾,对人体肺部极其有害,并污染环境。
近20年.为了保护环境、节约油品、提高设备寿命、实现程控化,发展了油气润滑和MQL(最小油量润滑)润滑。
润滑方式的“变”,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润滑在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保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控制摩擦对摩擦副进行润滑后,由于润滑剂介于对偶表面之间,使摩擦状态改变,相应摩擦因数及摩擦力也随之改变。
稀油润滑系统油箱的结构及设计
油 箱设计 过滤装 置 , 有 吸油过 滤 ( 吸油 浮筒装 置) 、 回油过 滤 ( 回油过滤 器 、 双层 网过滤 装置 ) 和磁过滤 ( 磁 栅装置 ) 等 。吸油过 滤器应 有足够 的通流 能力 , 通 常在 吸油 区设计 吸油浮 筒 , 通 过 浮 子在 油 液 中 的浮力 将 浮 筒 向上 拉起 , 油箱上 层较 干 净 的油 液经 过 浮 筒 的过 滤 网过滤后 进人 浮筒 , 通 过吸油 口供给 润滑系 统 ; 磁过 滤 装 置用 以去 除铁磁 性杂 质 ; 双层 过 滤 网用 以去 除非 铁
2 . 3 吸 油管及 回油 管直径 的确 定
收 稿 日期 :2 O 1 2 — 0 9 - 1 3 ;修 回 日期 :2 O l 2 一 O 9 — 2 3
润 滑系统 投人工作 一段 时间后 , 系统油 液污浊 , 系 统 中润滑 液含水 量 和含 尘量 大 于规 定 值 时 , 使 用 净 油 机 净化 , 其 作用 是清 除油 内水 分 和 过滤 无 法 去除 的微 小 机械杂 质 。
2 . 6 . 1 过 滤装置
在稀 油润 滑 系 统 中油 箱 容 积 一 般 为 油 泵 排 量 的 2 5倍 ~3 O倍 , 因此首 先要 确定泵 装置 。根据 系统 要求 的流量 、 压力及 润滑 介质 ( 根据 泵 的 产 品样 本 ) 确 定 泵
的 型号规格 以及 电机 型号 。泵排 量为 ( Q为 泵流 量 ,
为 了将 底部油 污方 便 地从 排 污 口排 出 , 通 常将 油 箱底 部做成适 当斜 度 。大 油箱 为 清 洗方 便 , 在 侧面 设 计 清洗 窗 口。
2 . 6 油 液 的 清 洁
量、 分离 油液 中的气 体及 沉淀污 物 。
液压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液压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液压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引言液压系统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农业、航空航天等。
在液压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系统的结构、元件的选择、流体的性质等。
本文将探讨液压系统的设计过程,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一、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体在封闭的管路中传递力和能量。
液压系统由液压泵、执行元件、控制阀等组成。
液压泵通过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将液体压入管路中。
控制阀通过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和流量来实现对执行元件的控制。
执行元件将液体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完成所需的工作。
二、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1. 确定系统的需求:在进行液压系统的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系统的工作要求和目标。
例如,需要确定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需求、工作环境等。
2. 选择液压元件: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包括液压泵、执行元件、控制阀等。
在选择液压元件时,需要考虑元件的性能参数、可靠性、成本等因素。
3. 设计管路布局:根据系统的工作需求和元件的选择,设计合理的管路布局。
管路布局应考虑液体的流动路径、压力损失、泄漏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4. 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液体的性质、流动特性、压力变化等因素。
5. 进行系统优化: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
优化的目标可以包括提高系统的效率、减少能量损失、降低成本等。
6. 进行系统测试: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的实际测试。
测试过程中需要检查系统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液压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 简化系统结构:在液压系统的设计中,应尽量简化系统的结构,减少元件的数量和复杂性。
简化系统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2. 选择合适的元件:在选择液压元件时,应考虑元件的性能参数、可靠性、成本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元件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润滑油脂润滑系统设计
润滑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1.润滑油集中润滑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润滑系统,包括全损耗与循环润滑方式的节流式、单线式、双线式、多线式及递进式等类型。
全损耗润滑方式又称压力强制润滑,是由主机上的传动机构带动附装在主机上的油泵或润滑器施压强制供送润滑油到各润滑点,但使用过的润滑油不再流回油池循环使用。
例如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气缸、蒸汽机车、电动空气锤等都采用这种润滑方式。
压力循环润滑方式多用于润滑点相对较多的单机器或由若干台机器组成的成套生产线。
压力循环润滑系统通常包括油泵及驱动装置(电机)、分配阀、管路及阀门、滤油器、油箱、冷却器及热交换器、控制装置及仪表、指示、报警及监测装置等,一般是标准的成套润滑站。
2.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和步骤1)润滑油(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根据总体设计中机械设备各机构和摩擦副的润滑要求、工况和环境条件,进行集中润滑系统的综合设计以确定合理的润滑系统,包括确定润滑系统的型式、计算及选定组成系统的各种润滑元件及装置的性能、规格、数量,及系统中各管路的尺寸布局等。
2)设计步骤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1)根据润滑系统设计要求、工况和环境条件,考虑必要的参数,确定润滑系统的方案。
如几何参数:最高、最低及最远润滑点位置尺寸、润滑点范围、摩擦副有关尺寸等;工况参数:如速度、载荷及温度等;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砂尘、水气等;运动性质:连续运动、变速运动、间歇运动、摆动等。
力能参数:如传递功率、系统的流量、压力等要求。
在此基础上考虑制定系统方案。
(2)计算各润滑点所需润滑油的总消耗量。
根据初步拟定的润滑系统方案,计算出经过润滑后,各摩擦副工作时克服摩擦所消耗的功率和总效率,以便计算出带走处于运转中摩擦副产生的热量所需的油量,再加上形成润滑油膜,达到流体润滑作用所需油量,即为润滑油的总消耗量。
(3)计算及选择润滑泵。
根据系统所消耗的润滑油总量,可确定润滑泵的最大流量Q、工作压力P、润滑泵的类型和相应的电动机。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第一节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供油点多、面广,适应大型设备和生产线上多设备的润滑要求;2)压力供油,供油量充足;3)采用各种自动测控元件和系统,可保证供油的连续性,工作可靠;4)循环供油润滑,可将摩擦副产生的热量带走,提高润滑效果;5)通过循环过滤将摩擦副上的机械杂质去除,降低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6)润滑操作方便,减轻润滑操作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力。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标准化和系列化(JB/ZQ4586—86)。
图8—1为该系列中、小型典型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结构图。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表示方法为:XHZ— (A)XHZ表示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后面阿拉伯数字表示系统公称流量;有字母“A”表示系统设有压力筒。
表8—1为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系列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应用:根据所润滑设备各项力能参数,计算出所需润滑油的流量,然后从表4—1中选择适当型号的标准润滑系统.当主机设备有特殊要求,标准润滑系统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单独设计稀油集中润滑系统。
第二节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元件和工作原理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元件:油箱,油泵,过滤系统、冷却器,给油器、各种控制阀、测量仪器仪表、控制器等元件.一、主要元件的功能和特点1)油箱储存润滑油;杂质沉淀,油水分离;消除泡沫、冷却、加热;油箱应具有足够的容积实现功能;结构:滤网;隔板.防尘密封、人孔、泄油口。
油箱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安装泵和一些阀类元件。
对于工作环境恶劣,污染严重的设备,为了保证润滑油中机械杂质充分地沉淀,油水充分地分离,可采用两个油箱交替使用的方法。
2)油泵动力元件向系统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润滑油.0.3~0.6 MPa低压围。
动压润滑系统和静压润滑系统:工作压力,中压或高压.常用油泵:有齿轮泵、回转柱塞泵、螺杆泵等.润滑油泵选择:现场工作条件,如压力、流量、污垫、噪音、传输介质、价格等因素讲行合理选择.3)过滤器用于过滤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
液压系统设计说明书
液压系统设计说明书一、设计概述液压系统是一种将动力转换为机械能的传动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机器中。
本次设计的液压系统主要应用于挖掘机的操作,该系统需要具备高效率、高可靠性、低能耗和易于维护的特点。
二、系统组成1. 液压泵: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提供压力油。
本设计选用柱塞泵,其具有高压力、高效率、长寿命等优点。
2. 液压缸: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执行元件。
本设计选用双作用活塞缸,以满足挖掘机在挖掘和提升等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3. 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液压油的流向和流量,从而实现执行元件的运动控制。
本设计选用方向控制阀和压力控制阀,以实现挖掘机的各种动作。
4. 油箱:油箱是液压系统的油液储存部件,具有散热、沉淀杂质等功能。
本设计选用封闭式油箱,以减少油液污染和散热不良等问题。
5. 管路与接头:管路与接头用于连接液压元件,保证液压油的流动畅通。
本设计选用耐高压、耐腐蚀的管路和标准接头,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系统特点1. 高效率:本设计采用高效率的柱塞泵,可有效降低能量损失,提高系统效率。
2. 高可靠性:选用高质量的液压元件和管路,采用标准化的连接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低能耗:通过优化液压元件的参数和系统布局,降低能耗,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4. 易于维护: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和维修;同时,选用易于购买的标准件,降低了维护成本。
四、系统控制本设计的液压系统采用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手动控制主要用于初次的设备调试和应急情况下的操作;自动控制则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完成挖掘机的各种动作。
在自动控制中,还引入了传感器和电液比例阀等智能控制元件,以提高控制的精度和响应速度。
五、系统安全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采取了以下措施:1. 设置溢流阀和减压阀等安全保护装置,防止过载和压力过高对系统造成损坏;2. 在油箱中设置液位计和温度计,实时监测油液的液位和温度,防止油液不足或温度过高对系统造成影响;3. 在管路中设置过滤器,防止杂质进入系统对元件造成损坏;4. 设置报警装置,当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切断电源,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要求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要求液压系统是一种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动力传动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冶金、航空等领域。
设计液压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和设计要求。
设计步骤:1.确定液压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包括工作压力、流量、工作环境温度、振动等,以及工作循环和运行时间。
2.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根据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泵、阀门、缸、管路等液压元件。
液压元件的选型要考虑其工作压力、流量、工作温度范围、密封性能、耐腐蚀性等因素。
3.设计液压系统的管路布局:根据系统的功能和工作要求,设计液压系统的管路布局。
要考虑管路的布置方便性、管道直径、管路长度及弯曲程度等因素,以确保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4.进行液压系统的水力计算:根据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进行液压系统的水力计算,包括流量、压力、液压功率等参数的计算。
通过水力计算,可以确定液压元件的尺寸和数量,以及泵的功率等参数。
5.进行液压系统的动力计算:根据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进行液压系统的动力计算,包括泵的功率、液压缸的速度和力矩等参数的计算。
通过动力计算,可以确定液压元件的尺寸和数量,以及泵的功率等参数。
6.进行液压系统的控制电路设计:根据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设计液压系统的控制电路。
要考虑液压系统的控制方式、工作状态、安全性等因素,以确保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7.进行液压系统的安装和试验:按照设计要求,对液压系统进行安装和试验。
安装时要注意各液压元件的正确连接和固定,试验时要进行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的测试,以确保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设计要求:1.选择合适的液体:要选择适合系统工作条件的液压介质,如矿物油、合成油、水等。
液体的选择要考虑其粘度、温度范围、密封性要求等因素。
2.保证系统的工作可靠性:要确保液压系统的各个元件和管路的安装质量和性能可靠性,保证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高效性。
3.设计合理的液压缸:液压系统中的液压缸是关键元件之一,要根据工作条件和要求,设计合理优化液压缸的径向承载能力、轴向刚度、密封性能等。
液压系统设计方法
液压系统设计方法液压系统是一种通过液体传递能量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机械设备中。
液压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实现高效、可靠的能量传递和控制,同时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
下面是液压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明确系统的工作要求在液压系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工作要求,包括工作条件、所需输出力或动力、速度和精度要求等。
这些要求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设计和选型。
第二步:选择液压元件在液压系统中,液压元件起到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作用。
选择适合系统要求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设计的核心步骤之一、常见的液压元件包括液压泵、阀门、缸体、马达等。
在选择液压元件时,需要考虑其技术参数、工作压力范围、流量要求、密封性能和可靠性等。
第三步:设计液压系统布局液压系统布局是指液压元件在系统中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液压系统布局的设计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在设计液压系统布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系统的可维修性和易操作性,便于维护和检修。
2.尽量减少管路的长度和对流动的阻力,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3.避免液压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干涉,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第四步: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参数在设计液压系统时,需要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的参数。
例如,液压泵的流量和压力选择要根据系统的工作需求来确定,阀门的开口面积需要根据所需流量来计算,缸体的尺寸和活塞面积需要根据所需输出力来选择等。
第五步:进行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模拟在液压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模拟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系统的性能和响应。
动态模拟可以用于分析系统的运动特性和响应时间,判断系统是否满足要求;静态模拟可以用于分析系统的压力分布和流动性能,优化设计。
第六步:进行系统的试验验证总结:。
液压系统设计流程
液压系统设计流程1.确定系统工作条件:首先需要明确液压系统的工作条件,包括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工作流量等。
这些参数将对液压系统的设计和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
2.选择液压元件:根据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液压元件,如液压泵、液压阀、液压缸等。
在选择液压元件时,需要考虑其性能指标、适用范围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3.组织液压元件:根据液压系统的实际需求,组织各个液压元件的排布和布置。
这包括确定液压元件的安装位置和管道连接方式等。
在组织液压元件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紧凑性、可维修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4.计算管道和管路:根据液压元件的工作参数和管道长度,计算液压系统的管道和管路。
这包括计算管道的直径、长度和输送速度等。
在计算管道和管路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损失、压降和噪声等问题。
5.计算液压源:根据系统的工作参数和需求,计算液压源的功率和流量。
这包括计算液压泵的功率和流量、油箱的容积和冷却系统等。
在计算液压源时,需要考虑能源的供给和系统的稳定性等因素。
6.安装和调试:根据设计方案,安装液压系统的各个部分,并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
这包括检查管道的连接、液压元件的安装和液压系统的联动等。
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可靠性。
7.运行和维护:液压系统的设计工作并不只是停留在安装和调试阶段,还包括液压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及时维修和更换损坏的部件。
同时,还需要定期保养液压系统的各个部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液压系统设计流程涉及到系统的工作条件确定、液压元件选择、元件组织、管道计算、液压源计算、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等多个环节。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设计出性能良好、工作可靠的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要求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要求步骤1:系统规划与需求分析第一步是进行系统规划与需求分析,确定液压系统的工作范围和目标。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系统的功能要求、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压力范围、装置的预算等。
此步骤通常由工程师们与用户进行沟通,并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
步骤2:组件选择和设计在此步骤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和装置。
这些组件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阀、液压管路等。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压力、流量、负载以及环境因素等。
步骤3:系统布局和连接设计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布局和连接设计。
需要考虑到各个组件之间的连线和管路,以及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和布局等。
合理的系统布局和连接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步骤4:流量和压力的计算在液压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流量和压力的计算。
主要是根据系统的工作要求,计算出液压泵的流量和压力,并根据这些参数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和装置。
步骤5:系统调试和优化在液压系统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优化。
确定系统的工作参数,测试系统的性能,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此步骤通常需要通过实验和试验来完成。
1.安全性:液压系统的设计必须要保证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安全性,包括防止泄漏、爆炸和火灾等问题的发生。
2.可靠性: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能够承受额定工作压力和负荷,不易损坏,且能够满足系统的寿命要求。
3.效率: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能够高效地工作,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工作效率,以及较低的能量损失。
4.环境适应性: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考虑到工作环境的特殊要求,包括温度、湿度、腐蚀性、振动和噪声等因素,确保系统在这些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5.经济性: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在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和装置,并兼顾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维修成本。
6.可维护性: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考虑到系统的维护和维修问题,使得系统的维护工作变得简单、易操作,并且降低维修的时间和成本。
稀油润滑液压系统设计
稀油润滑液压系统设计一、设计原理稀油润滑液压系统采用细小的颗粒液压油作为润滑介质,其设计原理是通过利用稀油在微小空间中的高流动性和高压强力传递能力,实现润滑和动力传输功能。
稀油润滑液压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液压力传递原理、流体力学原理和机械设计原理。
1.液压力传递原理:利用稀油的高可压缩性,在液压油缸内施加压力,并通过液压传动装置将压力传递到其他部件,实现力的传递和控制。
2.流体力学原理:通过设计合理的管路和阀门、泵等流体力学部件,控制和调节液压系统中液体的流动,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3.机械设计原理: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设计适应的液压缸、驱动装置和支撑结构等机械部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二、组成部分1.液压泵:负责将稀油从储油箱中吸入,并通过压力传动装置将液体压缩后输送到其他部件。
2.液压缸:根据系统的需求,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执行机构实现各种力的传递和控制。
3.控制阀:根据系统的工作要求,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调节液压系统中液体的流量和压力。
4.液压储油箱:用于储存稀油,并通过过滤、冷却等装置确保油液的清洁度和温度稳定。
5.润滑装置:根据系统设计要求,设置专门的润滑装置,确保机械运动部件的润滑和冷却。
三、工作流程1.液压泵吸油:液压泵通过负压将稀油从储油箱中吸入。
2.输油:液压泵将吸入的稀油经过压力传动装置压缩,输送到液压缸或其他部件,实现力的传递。
3.回油:液压缸完成工作后,稀油经过液压缸回流回到液压储油箱中。
4.液压缸驱动:通过控制阀调节液压系统的工作流量和压力,实现液压缸的驱动,完成相关工作。
四、参数选择1.流量:根据系统的工作需求,选择液压泵和液压缸等部件的流量,确保系统工作流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压力: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要求,选择液压泵、液压缸和控制阀的额定压力。
3.温度:选择液压油的工作温度范围,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对应的冷却装置和温控设备。
4.液压油:选择适应系统工作要求的稀油润滑液,并根据工作环境和特殊要求做好油液的过滤和保养。
稀油润滑液压系统设计
前言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变”是永恒的。
目前的润滑技术和润滑油品.就是由于生产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更苛刻的要求,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且必将更快地继续发展下去。
“变”体现在润滑剂的种类、润滑方式和对油品的评价上。
润滑剂的发展历程,首先是为了减少磨檫,将动植油加到摩擦副的表面上,并取得显著效果。
其后,为了降低润滑剂的成本、延长油品使用寿命、改善其耐高低温性能,使用矿物油。
在工艺润滑领域里,为了改善润滑剂的散热性能、降低成本。
逐渐大量使用乳化液、微乳液。
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机械设备提出节能、长寿命的要求。
新型、高效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和性能不断发展,润滑剂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带来第一次油品更新换代。
润滑油向着“高性能化、低粘化、通用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末。
环保问题已经形成全世界共同遵守的准则,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制定了不少法规,加大了环境管理力度,环保成问题,已经成为润滑技术发展必须跨越的难关。
当前的任务,是迅速发展性能好、用量少、寿命长、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润滑油。
原始的润滑方式,是手浇、油杯,逐渐发展到灌注式浸油润滑。
其后.为了提高润滑剂的冷却牲能、便于清除污染物、保证油品能输送到最需要的部位,发展了大油箱、循环式喷油润滑。
20世纪60--70年代,为了获得良好的、均匀润滑效果,带走部分热量。
降低能耗,减少设备占用空间,发展丁油雾润滑。
其后,由于油雾润滑对润滑油的利用率低,只有60%;油雾化后,有20%-60%的润滑油通过排气进入外界空气中,成为可吸入油雾,对人体肺部极其有害,并污染环境。
近20年.为了保护环境、节约油品、提高设备寿命、实现程控化,发展了油气润滑和MQL(最小油量润滑)润滑。
润滑方式的“变”,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润滑在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保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控制摩擦对摩擦副进行润滑后,由于润滑剂介于对偶表面之间,使摩擦状态改变,相应摩擦因数及摩擦力也随之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变”是永恒的。
目前的润滑技术和润滑油品.就是由于生产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更苛刻的要求,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且必将更快地继续发展下去。
“变”体现在润滑剂的种类、润滑方式和对油品的评价上。
润滑剂的发展历程,首先是为了减少磨檫,将动植油加到摩擦副的表面上,并取得显著效果。
其后,为了降低润滑剂的成本、延长油品使用寿命、改善其耐高低温性能,使用矿物油。
在工艺润滑领域里,为了改善润滑剂的散热性能、降低成本。
逐渐大量使用乳化液、微乳液。
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机械设备提出节能、长寿命的要求。
新型、高效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和性能不断发展,润滑剂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带来第一次油品更新换代。
润滑油向着“高性能化、低粘化、通用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末。
环保问题已经形成全世界共同遵守的准则,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制定了不少法规,加大了环境管理力度,环保成问题,已经成为润滑技术发展必须跨越的难关。
当前的任务,是迅速发展性能好、用量少、寿命长、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润滑油。
原始的润滑方式,是手浇、油杯,逐渐发展到灌注式浸油润滑。
其后.为了提高润滑剂的冷却牲能、便于清除污染物、保证油品能输送到最需要的部位,发展了大油箱、循环式喷油润滑。
20世纪60--70年代,为了获得良好的、均匀润滑效果,带走部分热量。
降低能耗,减少设备占用空间,发展丁油雾润滑。
其后,由于油雾润滑对润滑油的利用率低,只有60%;油雾化后,有20%-60%的润滑油通过排气进入外界空气中,成为可吸入油雾,对人体肺部极其有害,并污染环境。
近20年.为了保护环境、节约油品、提高设备寿命、实现程控化,发展了油气润滑和MQL(最小油量润滑)润滑。
润滑方式的“变”,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润滑在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保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控制摩擦对摩擦副进行润滑后,由于润滑剂介于对偶表面之间,使摩擦状态改变,相应摩擦因数及摩擦力也随之改变。
试验证明:摩擦因数和摩擦力的大小,是随着半干摩擦、边界摩擦、半流体摩擦、流体摩擦的顺序递减的,即使在同种润滑状态下,因润滑剂种类及特性不同不相同。
2)减少磨损摩擦副的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磨损以及腐蚀磨损等,都与润滑条件有关。
在润滑剂中加入抗氧化和抗腐蚀添加剂,有利于抑制腐蚀磨损;而加入油性和极压抗磨添加剂,可以有效地减轻粘着磨损和表面疲劳磨损;流体润滑剂对摩擦副具有清洗作用,也可相轻磨粒磨损。
3)降温冷却降低摩擦副的温度是润滑的一个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摩擦副运动时必须克服摩擦力而作功,消耗在克服摩擦力上的功全部转化为热量,其结果将引起摩擦副温度上升。
摩擦热的大小与润滑状态有关,干摩擦热量最大,流体摩擦热量最小,而边界摩擦的热量则介于两者之间。
因此,润滑是减少摩擦热的有效措施。
摩擦副温度的高低,除了与摩擦热的高低有关最好,半固体润滑剂的散热性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此可见,用液体润滑剂不仅可以实现液润滑,减少摩擦热的产生,而且还可以将摩擦热及时地带走。
4)防止腐蚀摩擦副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介质接触,引起腐蚀、锈蚀而破坏。
在摩擦副对偶表面上,若有含防腐、防锈添加剂的润滑剂覆盖时,就可避免或减少由腐蚀而引起的损坏。
上述四点是润滑的主要作用。
对于某些润滑而言,还有如下所述的独特作用。
5)密封作用半固体润滑剂具有自封作用,它不仅可以防止润滑剂流失,而且还可以防止水分和杂质等的侵入。
使用在蒸汽机、压缩机和内燃机等设备上的润滑剂,不仅能保证润滑,而且也使气缸与活塞之间处于高度密封的状态,使之在运动中不漏气,起到密封作用并提高了效率。
6)传递动力有不少润滑剂具有传递动力的作用,如齿轮在啮合时,其动力不是齿面间直接传递,是通过一层润滑膜传递。
液压传动、液力传动都是以润滑剂作传动介质而传力的。
7)减振作用所有润滑剂都有在金属表面附着的能力,且本身的剪切阻力小,所以在摩擦副对偶表面受到冲击载荷时,也都具有吸振的能力。
如汽车的吸振器就是利用油液减振的,当汽车车体上下振动时,就带动吸振器中的活塞在密封液压缸中上下移动,缸中的油液则逆着活塞运方向,从活塞的一端流向另一端,通过液体摩擦将机械能吸收而达到稳定车体的目的。
1绪论1.1课题选择的意义回顾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展望未来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中国机械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在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作为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机械行业更是迅猛发展。
在向机械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的新的挑战;机械行业涉及面相当广泛,如:工程、建筑、汽车、船舶、电子、石化、电力、电气、仪器仪表、物流、医疗、饮食、环保、纺织等等,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都是国家支柱性的重要行业,对这些行业的发展和影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械工业的生产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跨过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机械水平更能说明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机械工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和促进技术改造的重要任务。
特别是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我国的机械行业是个机遇,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因此作为二十一世记得主人,我们更应该通过做大量的设计制造和广泛的使用各种先进的机器,以便能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
设备润滑是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作用日显突出。
设备润滑工作包括润滑管理与润滑技术两个范畴。
近年来,润滑技术发展迅速,在设备工程领域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成为四大工程技术之一。
在机械运动副摩擦表面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直接接触并产生摩擦阻力,使机械所传递的一部分能量由于摩擦使表面发热而消耗掉,这样就消耗了能量,磨损了机件。
润滑的作用是在摩擦表面形成能承受部分或全部载荷的润滑油剂膜,将两个运动副摩擦表面分开,起到润滑作用,使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转化成具有较低剪切强度的油膜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从而降低了摩擦阻力与表面磨损,减少了能耗,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各类机械设备都是靠其机构的运转来实现其预定功能的。
相互接触的机器零件在运动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并导致机件产生磨损。
摩擦依润滑状态不同可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和液态摩擦。
为了降低摩擦,减少磨损,降低能耗,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常用的措施就是在设备相对运动的部位进行润滑。
就边界摩擦而言,其润滑原理为:润滑剂的分子与零件摩擦表面结合而形成边界膜,从而不同程度地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或防止零件磨损。
任何机械设备都是由若干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在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可动零部件会按规定的接触表面作相对运动,有接触表面的相对运动就有摩擦,就会消耗能量并造成零部件的磨损。
有人估计世界能源的1/3~1/2消耗于摩擦发热,大约有80%的零件损坏是由于磨损而引起的。
由此可见,由于摩擦与磨损所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
因此,加强机械设备润滑,对提高摩擦副的耐摩性和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延长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减少机械设备故障,都有着重大意义。
据统计,约有40%的机械设备故障是由于润滑不正确引起的。
例如,我国各地汽车轮毂轴承的润滑曾推广采用空毅润滑技术(即只在轴承内装满润滑脂,在轮毂空腔内只填1/3~1/2容积的润滑脂,而不像过去采用装满的方法),使轮毅发热减少,相应降低了轮毂和轴承的温度而减少了润滑脂的流失,同时还避免了因润滑脂流到制动鼓和蹄片上而使制动失灵。
为了挖掘机械设备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旧机床的摩擦副及润滑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重型机床、精密机床及高效自动化机床,常常由于轴承、导轨及其它重要摩擦副存在缺陷而发生故障或达不到所需要的加工精度与能力,以致长期无法使用。
近20多年来,由于在一些旧机床上应用流体静压润滑技术和固体润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东方电机厂应用流体静压润滑技术改造了大批旧机床,不但恢复了机床的精度,而且使机床的工作性能大大提高(有一台立式车床经静压改造后,使机床加工工件的重量从160t提高到280多t)。
可见,机械设备润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涉及面很广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值得重视。
稀油润滑站是稀有润滑系统的心脏,用来将润滑液强制的压送到机器的摩擦部位。
在相对运动的机器零件间形成油膜,减少零件的摩擦、磨损,同时对摩擦部位进行清洗,并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保证机器正常的运转,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稀油润滑站由油站、仪表盘和电器控制箱三部分组成。
它主要是用于冶金、矿山、锻压、电力、化工、轻工、水泥、港口等机械设备的稀油润滑系统中,通常安装在机器附近的地下油库或地坑中。
润滑机理与润滑油1.2稀油润滑站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稀油润滑站主要由油箱、齿轮泵装置、过滤器(双筒网式油过滤器和磁过滤器),列管式冷却器、仪表控制装置、管道、阀门等组成。
结构为整体式。
工作时,油液由齿轮泵从油箱中吸出,经单向阀、双筒网式过滤器、列管式冷却器,被直接送到设备的润滑点,油站最高工作压力0.4MPa,最低工作压力为0.1MPa,根据润滑点的要求,通过调节安全阀确定使用压力,当油站的工作压力超过安全阀的调定压力时,安全阀自动打开,多余的油液即流回油箱。
1.3稀油润滑站的机构特点1)设有备用泵稀油润滑站有两台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正常工作下工作油泵运行,当系统压力低于压力调节器的调定值时,备用油泵投入工作,保证向主机继续供送润滑油。
2)双筒网式油过滤器放在列管式冷却器之前油在过滤器中通过能力与其粘度有关,黏度大通过能力差,反之通过能力好,油温高,则粘度下降,通过能力好过滤效果也较好,改变先冷却后过滤的缺点。
3)采用GLL型列管式冷却器GLL型列管式冷却器,按JB/ZQ4004-86生产,冷却效果好、重量轻、体积小,并且压力降大大小于板式换热器,在工作压力本身不高的稀油循环润滑系统中使用时比较合理的。
列管式冷却器进油温度50℃,出油温度≤42℃,进水温度28≤℃,进水压力0.2~0.3MPa。
4)采用双筒网式冷却器采用双筒网式冷却器有两组过滤滤芯,一组滤芯工作,一组滤芯备用,当工作滤芯需要更换时,用转换阀使备用滤芯工作,即可取出原工作滤芯,更换滤网。
此油过滤器结构紧凑,接管简单,不设旁路,更换方便。
5)回油口设有磁性过滤器可将回油中的细小铁磁物质吸附过滤,保证油的纯度。
6)配有仪表盘和电控箱所有显示仪表均装在仪表盘上,两只普通压力表用来直接观察油站出口及油泵油压,两只压力调节器控制油站出口油压,实现油压有控。
一只双针双管压力表,测量双筒网式过滤器的油压降,一只电接点压力式温度计观察、控制油温。
电控箱随稀油润滑站的工作制度实现自动控制。
正常工作时,油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有时生产设备耗油量由于某种原因增加时,则系统压力下降,当降到调定值时(一般低于正常工作压力0.05MPa)通过压力调节器控制,备用泵自动开启,与工作泵一起工作,直到恢复正常时,备用泵自动停止,若油压继续下降到另一调定值时(一般为0.2~0.25MPa),则通过另一压力调节器控制,发出事故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