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油集中润滑系统之欧阳学文创作
稀油润滑液压系统设计
前言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变”是永恒的。
目前的润滑技术和润滑油品.就是由于生产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更苛刻的要求,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且必将更快地继续发展下去。
“变”体现在润滑剂的种类、润滑方式和对油品的评价上。
润滑剂的发展历程,首先是为了减少磨檫,将动植油加到摩擦副的表面上,并取得显著效果。
其后,为了降低润滑剂的成本、延长油品使用寿命、改善其耐高低温性能,使用矿物油。
在工艺润滑领域里,为了改善润滑剂的散热性能、降低成本。
逐渐大量使用乳化液、微乳液。
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机械设备提出节能、长寿命的要求。
新型、高效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和性能不断发展,润滑剂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带来第一次油品更新换代。
润滑油向着“高性能化、低粘化、通用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末。
环保问题已经形成全世界共同遵守的准则,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制定了不少法规,加大了环境管理力度,环保成问题,已经成为润滑技术发展必须跨越的难关。
当前的任务,是迅速发展性能好、用量少、寿命长、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润滑油。
原始的润滑方式,是手浇、油杯,逐渐发展到灌注式浸油润滑。
其后.为了提高润滑剂的冷却牲能、便于清除污染物、保证油品能输送到最需要的部位,发展了大油箱、循环式喷油润滑。
20世纪60--70年代,为了获得良好的、均匀润滑效果,带走部分热量。
降低能耗,减少设备占用空间,发展丁油雾润滑。
其后,由于油雾润滑对润滑油的利用率低,只有60%;油雾化后,有20%-60%的润滑油通过排气进入外界空气中,成为可吸入油雾,对人体肺部极其有害,并污染环境。
近20年.为了保护环境、节约油品、提高设备寿命、实现程控化,发展了油气润滑和MQL(最小油量润滑)润滑。
润滑方式的“变”,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润滑在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保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控制摩擦对摩擦副进行润滑后,由于润滑剂介于对偶表面之间,使摩擦状态改变,相应摩擦因数及摩擦力也随之改变。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 润滑与密封(第六版)
6.1油雾润滑工作原理、系统及装置 6.2油雾润滑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7.1油气润滑工作原理、系统及装置 7.2油气混合器及油气分配器 7.3专用油气润滑装置
1概述
2稀油润滑与液压 传动在技术性能、 参数计算方面的差
异和特点
3稀油润滑装置的 设计计算
3.1稀油润滑装置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3.2稀油润滑系统技术性能参数的关系和有关计算 3.3高低压稀油润滑装置结构参数、自动控制和系列实例
5.1合成润滑剂的分类 5.2合成润滑剂的应用
6.1固体润滑剂的分类 6.2固体润滑剂的作用和特点 6.3常用固体润滑剂的使用方法和特性
7.1常用润滑油的换油指标 7.2润滑油代用的一般原则 7.3润滑油的掺配方法
8.1国内外润滑油、脂品种对照 8.2国内外润滑油、脂品种对照[1]
1 静 密 封 的 分 类 、1
7密封元件为热塑性 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
封圈(摘自 GB/T .1—2007)
8单向密封橡胶密封 圈(摘自GB/T .1—
2000)
9.VD形橡胶密封圈 (摘自JB/T 6994— 2007)
10双向密封橡胶密封 圈(摘自GB/T — 2000)
0
111 往 复 运 动用橡胶防 尘密封圈 (摘自 GB/T — 2000)
0 2
12同轴密 封件(摘自 GB/T .1— 1994)
0 3
13车恒德 (西安车氏) 密封
0
144 气 缸 用 密封圈(摘 自JB/T 6657— 1993)
0 5
15 YX形密 封圈
0
166 液 压 缸 活塞和活塞 杆密封用支 承环(摘自 GB/T .2 —1994)
17密封圈材料
18管法兰用非金属平 垫片
集中润滑系统介绍集中润滑定义应用
集中润滑系统介绍集中润滑定义应用目录1概念2集中润滑系统的分类3车辆集中润滑系统1. 3.1 相对于手工润滑的特点2. 3.2 相对于手工润滑的优点4四:集中润滑系统的应用1概念所谓集中润滑给油系统是指从一个润滑油供给源通过一些分配器分送管道和油量计量件,按照一定的时间把需要的润滑油、脂准确的供往多个润滑点的系统,包括输送、分配、调节、冷却、加热和净化润滑剂,以及指示和监测油压、油位、压差、流量和油温等参数和故障的整套系统。
集中润滑给油系统解决了传统人工润滑的不足之处,在机械运作时能定时、定点、定量的给予润滑,使机件的磨损降至最低,大大减少润滑油剂的使用量,在环保和节能的同时,降低机件的损耗和保养维修的时间,最终达到提高营运收益的最佳效果。
集中润滑给油系统按润滑泵供油方式分,可分为手动供油系统和自动电动供油系统;按润滑方式分,可分为间歇供油系统和连续供油系统;按运输介质分,可分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和稀油集中润滑系统;按润滑功能分,可分为抵抗式集中润滑系统和容积式集中润滑系统;按照自动化程度分,可分普通自动润滑系统和智能润滑系统。
[1]集中润滑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润滑系统,包括全损耗与循环润滑方式的节流式、单线式、双线式、多线式及递进式等类型。
2集中润滑系统的分类集中润滑系统是在机械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系统,类型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1)节流式利用流体阻力分配润滑剂,所分配的润滑剂量与压力及流孔尺寸成正比,供油压力范围为0.2~1.5MPa,润滑点可多至300以上。
(2)单线式润滑剂在间歇压力(直接的或延迟的)下通过单线的主管路被送至喷油嘴,然后送至各润滑点.供油压力范围为0.3~21MPa,润滑点可多至此200以上。
(3)双线式润滑剂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由一个方向控制阀交替变换流向的两条主管路送至定量分配器,依靠主管路中润滑剂压的交替升降操纵量分配器,领先主管路中润滑剂压力的交替升降操纵定量分配器,使定量润滑剂供送至润滑点.供油压力范围0.3~40MPa润滑点可多达2000个。
稀油润滑系统的温度控制
2 0 1 3年 2月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ME CH ANI CAI E NGI NEERI NG & AUTOM ATI ON
No.1
F e b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6 4 1 3 ( 2 0 1 3 ) 0 1 — 0 1 9 3 — 0 2
器 自动启动 , 对油 品进 行加 热 , 油 温升 至 5 5℃ 时 高温 报警 。为避免 油 品过 热 , 电加热器 采用 间接加热 方式 ,
缓 冲和清 洗杂质 等作用 。
研究 表 明 , 润滑 油 只有 在 特定 的温 度 范 围 内方 能
实 现其正 常 的功能 和特 性 ( 如黏度、 密度、 油 性 和极 压 性等) , 润滑效 果最 好 。油 温太低 时 , 黏度增 大 , 不 仅加 重 输 出泵 的载 荷 , 而 且 因为 流动性 变差 , 在影 响润 滑效 果 的 同时也不 利于 传动 机 械部 分 的散 热 , 热 量持 续 积 聚 的结果 又会 直接 影响 到传 动 机 械 的 刚性 和强 度 , 迅 速 降低输 出泵 和机械 部分 的使用 寿命 ; 油温太 高 , 油 中 的极 性分 子就 不能 牢 固地 垂直 排 列 吸 附 在 金属 表 面 , 吸 附能力 降 低 , 摩擦系数迅速增大 不可 估量 的损失 。 在生 产过程 中, 润滑 油 的 黏 度会 随 着 温 度 的变 化 而 变化 , 因此 有必要 采 取加 热 和 冷却 的方 式 将润 滑油 的 温度控 制在 一定 的范 围 内 , 使其 润滑 性 能 和 流动 性 都 达到最 佳 。
述 两种常 用稀 油润 滑系统 的组成及 其 加热方 式 。 1 . 1 邢钢 预精 轧稀 油润滑 系统及 加 热方 式
稀油润滑站电气控制的若干方面阐述
稀油润滑站电气控制的若干方面阐述1、引言稀油润滑的优点在于能够确保众多台设备的充分供油,可将由于齿轮啮合产生的热能带走,并且可以冲刷机械接触产生的金属颗粒,起到了降低机械磨损,减少无用功损耗,延长设备寿命的作用。
由于棒线材生产线轧机减速机众多,需要进行润滑的润滑点多,因此通常采用集中稀油润滑系统。
集中稀油润滑系统一般有一个集中的润滑站作为设备的稀油供给,并且可将已经润滑了机械零件的油品回流到润滑站的油箱中,经过滤后反复使用。
为使得整个稀油润滑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的工作,配备了相关的流量、压力、温度、液位、杂质过滤等控制仪表,并需采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
下面主要介绍棒线材轧机减速机稀油润滑站电气控制的设计。
2、稀油润滑站的电气控制设备和工作条件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器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为主控制器,对稀油站实现电机、加热器、压力、温度、油位等功能控制,以确保稀油站的正常工作。
系统共三台油泵,使用一个油箱。
油泵电机为3×15KW AC380V,电加热器为9×4KW。
环境温度为-10℃~55℃,海拔不超过1000米。
周围空气中不应有腐蚀性及爆炸性气体和粉尘,环境温度为25℃时的相对湿度不超过80%。
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振动。
电源电压AC380V、50HZ,电压幅度值持续波动范围应不超过额定值的±5%,瞬时波动范围应不超过额定值的±10%,频率波动应不超过额定值的±10%,且各相电压对称。
3、稀油润滑站油泵控制油泵的控制分本地及远程控制,当将SA1置于”本地”位置,润滑泵的启停由本地电控柜面板上的“油泵启动”和“油泵停止”按钮来控制;当将SA1置于“远程”位置时,润滑泵的启停由中控室送来的无源接点脉冲信号“SBY1”和“SBY2”来控制,也可通过DP网远程送来的位状态信号M1000.0和M1000.1来控制。
本地和远程控制的原理相同,下面依本地控制为例说明油泵控制原理。
稀油润滑系统油箱的结构及设计
油 箱设计 过滤装 置 , 有 吸油过 滤 ( 吸油 浮筒装 置) 、 回油过 滤 ( 回油过滤 器 、 双层 网过滤 装置 ) 和磁过滤 ( 磁 栅装置 ) 等 。吸油过 滤器应 有足够 的通流 能力 , 通 常在 吸油 区设计 吸油浮 筒 , 通 过 浮 子在 油 液 中 的浮力 将 浮 筒 向上 拉起 , 油箱上 层较 干 净 的油 液经 过 浮 筒 的过 滤 网过滤后 进人 浮筒 , 通 过吸油 口供给 润滑系 统 ; 磁过 滤 装 置用 以去 除铁磁 性杂 质 ; 双层 过 滤 网用 以去 除非 铁
2 . 3 吸 油管及 回油 管直径 的确 定
收 稿 日期 :2 O 1 2 — 0 9 - 1 3 ;修 回 日期 :2 O l 2 一 O 9 — 2 3
润 滑系统 投人工作 一段 时间后 , 系统油 液污浊 , 系 统 中润滑 液含水 量 和含 尘量 大 于规 定 值 时 , 使 用 净 油 机 净化 , 其 作用 是清 除油 内水 分 和 过滤 无 法 去除 的微 小 机械杂 质 。
2 . 6 . 1 过 滤装置
在稀 油润 滑 系 统 中油 箱 容 积 一 般 为 油 泵 排 量 的 2 5倍 ~3 O倍 , 因此首 先要 确定泵 装置 。根据 系统 要求 的流量 、 压力及 润滑 介质 ( 根据 泵 的 产 品样 本 ) 确 定 泵
的 型号规格 以及 电机 型号 。泵排 量为 ( Q为 泵流 量 ,
为 了将 底部油 污方 便 地从 排 污 口排 出 , 通 常将 油 箱底 部做成适 当斜 度 。大 油箱 为 清 洗方 便 , 在 侧面 设 计 清洗 窗 口。
2 . 6 油 液 的 清 洁
量、 分离 油液 中的气 体及 沉淀污 物 。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原理及其故障处理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组成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组成 1、储存油液的装置---油箱
作用: ①:贮油 ②:沉淀杂质 ③:消除泡沫,发散气体 ④:散热、冷却 ⑤:支撑作用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组成
2、供油装置---油泵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工作压力在0.3~0.6Mpa,属 于低压范围,多采用齿轮泵。对于高低压润滑系统 的高压部分会采用柱塞泵来供油。 2.1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原理图见图2-1-1 常见型号CB-*的含义:CB是“齿”、“泵”汉字的 首拼 *代表该泵的公称流量L/min
2-2 齿轮泵常见故障处理
分析原因 处理方法
①:装配时盖板与轴不同心, ①:根据查出的情况逐一 滚针质量差,滚针轴承不干净,处理 齿轮上有毛刺,轴上的螺栓紧 ②:修复有关零件及调整 固脚太长 间隙 ②:轴向及径向间隙过小 ③:严防污物进入油池, ③:油液中的污物吸入泵内 加强过滤,保持油液清洁 ①:压盖堵塞了前后盖板的回 油通道,造成回油不畅,压力 升高 ②:骨架油封与泵的前盖配合 过松 ③:泄漏通道被污物堵塞 ①:重新装配压盖,使回 油通道畅通。 ②:更换骨架油封 ③:清除污物,消除堵塞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概述
6、油箱加热控制
为了发挥润滑油润滑的最好效果,润滑油温度一 般要保持在40℃,所以要给油箱加热,通常采用 的方法①蒸汽加热法:比较缓和。②电热元加热: 比较剧烈,有时局部加热会使油产生裂化反应,降 低黏度并产生胶质沉淀。 加热会有温度自动调节装置,一般会在油箱安装 电接触点温度计,控制加热器操作电气回路。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概述
7、过滤器报警系统
当油流进出过滤器压差大于0.15Mpa时,过滤 器被阻塞,系统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当压差减小或 恢复到允许压差范围后,报警信号解除。 控制连锁由接在过滤器上的压差发讯器控制系统 电气回路。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新型过滤装置的研究
了减速机齿轮的使用 寿命 ,提高 了经济效益 。
关 键 词 :稀 油 润 滑 系统 ;磁 网一 体 化 ;过 滤 装 置
中 图 分 类 号 :T H1 3 7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1 —1 9 6 X( 2 0 1 3 ) 0 5— 0 0 3 8— 0 4
A n e w il f t e r u ni t o f t he l ub r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wi t h t hi n o i l
L I U Ch u
( N o . 4 S t e e l ma k i n g P l a n t , Ma a n s h a n I r o n a n d S t e e l C o . , L t d . , Ma a n s h a n 2 4 3 0 0 0, C h i n a )
・
3 8・
重 型 机 械
稀 油集 中润 滑 系 统新 型过 滤装 置 的研 究
刘 楚
( 马钢 股 份 公 司第 四钢 轧 总 厂 , 安徽 马鞍 山 2 4 3 0 0 0 )
摘
要 :炼 钢 设 备 中大 量 减 速 机 的润 滑 通 常 采 用 稀 油集 中 润 滑 系 统 ,而炼 钢 厂 内 恶 劣 的 环 境 , 以
及 润 滑 系 统所 采 用 过 滤 方 式 与 过 滤 装 置 的 缺 陷 ,造 成 了 润 滑 系统 污染 和润 滑 质 量 的 降低 。 本 文 通 过 对
厂内原有 润滑系统 问题 的分析研究 ,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优化设计 改造 ,采用 了新型 的磁 网一 体化过滤
装 置 用 于 回 油 过滤 ,投 入 运 行 后 过 滤 效 果 明 显 提 高 ,系统 润 滑质 量 大 大 改 善 , 降低 了 油 品 损 耗 ,延 长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组成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组成一、引言稀油集中润滑系统是工业领域常用的润滑方式之一,通过提供适量的润滑油来减少机器部件的磨损并延长使用寿命。
本文将深入探讨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组成,包括其基本原理、主要组成部件以及系统的工作流程等内容。
二、基本原理稀油集中润滑系统主要通过一套压力调节装置和管道系统实现润滑油的供给。
系统通过对润滑油进行稀释,将其加压送至需要润滑的部件,从而达到减少磨损、降低摩擦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三、主要组成部件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润滑油箱润滑油箱是储存润滑油的容器,通常具有一定的容量。
它不仅可以存储润滑油,还可以过滤杂质和调节油温。
2. 油泵油泵是稀油集中润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起到加压供油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油泵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手动泵、电动泵、气动泵等。
3. 油管和管道系统油管和管道系统负责将润滑油从油箱和油泵输送至需要润滑的部件。
合理的管道设计和布置可以确保润滑油的流动畅通,避免泄漏和堵塞。
4. 油嘴和喷嘴油嘴和喷嘴位于系统的末端,用于将润滑油均匀地喷洒或滴注到需要润滑的部件表面。
通过合理调节油嘴和喷嘴的位置和角度,可以实现对不同部件的定点润滑。
四、系统的工作流程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在系统启动之前,需要对润滑油进行过滤和处理,以确保它的纯净度和性能良好。
同时,对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润滑油供给在系统启动后,油泵开始工作,将压力调节装置收缩后的润滑油加压并输送至油管和管道系统。
润滑油沿着管道流动,经过油嘴和喷嘴喷洒或滴注到需要润滑的部件表面。
3. 润滑油循环润滑油在部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降低了摩擦系数,并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
部分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会被磨损的部件带走,经过滤水和其他处理,继续循环使用。
4. 系统监控与维护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润滑油的流量和压力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维护。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第一节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供油点多、面广,适应大型设备和生产线上多设备的润滑要求;2)压力供油,供油量充足;3)采用各种自动测控元件和系统,可保证供油的连续性,工作可靠;4)循环供油润滑,可将摩擦副产生的热量带走,提高润滑效果;5)通过循环过滤将摩擦副上的机械杂质去除,降低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6)润滑操作方便,减轻润滑操作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力。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标准化和系列化(JB/ZQ4586—86)。
图8—1为该系列中、小型典型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结构图。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表示方法为:XHZ— (A)XHZ表示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后面阿拉伯数字表示系统公称流量;有字母“A”表示系统设有压力筒。
表8—1为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系列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应用:根据所润滑设备各项力能参数,计算出所需润滑油的流量,然后从表4—1中选择适当型号的标准润滑系统.当主机设备有特殊要求,标准润滑系统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单独设计稀油集中润滑系统。
第二节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元件和工作原理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元件:油箱,油泵,过滤系统、冷却器,给油器、各种控制阀、测量仪器仪表、控制器等元件.一、主要元件的功能和特点1)油箱储存润滑油;杂质沉淀,油水分离;消除泡沫、冷却、加热;油箱应具有足够的容积实现功能;结构:滤网;隔板.防尘密封、人孔、泄油口。
油箱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安装泵和一些阀类元件。
对于工作环境恶劣,污染严重的设备,为了保证润滑油中机械杂质充分地沉淀,油水充分地分离,可采用两个油箱交替使用的方法。
2)油泵动力元件向系统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润滑油.0.3~0.6 MPa低压围。
动压润滑系统和静压润滑系统:工作压力,中压或高压.常用油泵:有齿轮泵、回转柱塞泵、螺杆泵等.润滑油泵选择:现场工作条件,如压力、流量、污垫、噪音、传输介质、价格等因素讲行合理选择.3)过滤器用于过滤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
第四章稀油润滑系统设计
第四章润滑系统和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计算第一节稀油集中润滑系统一、概述随着生产的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润滑技术也一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更新发展,形成了目前集中润滑系统。
集中润滑系统具有明显的长处,因为压力供油有足够的供油量,因此可保证数量众多、散布较广的润滑点及时取得润滑,同时将摩擦副产生的摩擦热带走;随着油的流动和循环将摩擦表面的金属磨粒等机械杂质带走并冲洗干净,达到润滑良好、减轻摩擦、降低磨损和减少易损件的消耗、减少功率消耗、延长设备利用寿命的目的。
一、润滑系统控制在整个润滑系统中,安装了各类润滑设备及装置,各类控制装置和仪表,以调节和控制润滑系统中的流量、压力、温度、杂质滤清等,使设备润滑更为合理。
为了使整个系统的工作安全靠得住,应有以下的自动控制和信号装置。
1).主机启动控制在主机启动前必需先开动润滑油泵,向主机供油。
当油压正常后才能启动主机。
一般常采用在压油管路上安装油压继电器,控制主机操作的电气回路。
2).自动启动油泵在润滑系统中,若是系统油压下降到低于工作压力(0.05MPa),这时备用油泵启动,并在启动的同时发出示警信号,红灯亮、电笛鸣,3).强迫停止主机运行当备用油泵启动后,若是系统油压仍继续下降(低于工作压力)(0.08~1.2MPa)、则油泵自动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强迫主机也停止运行,同时发出事故警报信号,红灯亮、电笛鸣。
4).高压信号当系统的工作压力超过正常的工作压力0.05MPa时,就要发出高压信号,绿灯亮、电笛鸣。
值班人员应当即检查并消除故障。
启动备用油泵、强迫主机停转等,常采用电接触压力计及压力继电器来进行控制。
5).油箱的油位控制油箱的油位控制常采用液位控制器。
当油箱油位面不断地下降,降到最低允许油位时,液位控制器触点闭合,发出低液位示警信号,红灯亮、电笛鸣,同时强迫油泵和主机停止运行。
当油箱油位面不断升高(可能是水或其他介质进入油箱内),达到最高油液位面时,则发出高液位示警信号,红灯亮、电笛鸣,应当即检查,采取办法,消除故障。
泥水盾构操作及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整后,重新输入盾构循环使用。
间接控制型泥水盾构的控制原 理为:其泥水系统由泥浆和空气双 重回路组成。在盾构的泥水舱内插 装一道半隔板,在半隔板前充以压 力泥浆,在半隔板后面盾构轴心线 以上部分充以压缩空气,形成空气 缓冲层,气压作用在半隔板后面与 泥浆的接触面上,由于接触面上气 、液具有相同压力,因此只要调节 空气压力,就可以确定和保持在开 挖面上相应的泥浆支护压力。
1、泥水拌制系统
(1)泥水拌制系统由新浆槽、新浆泵、新浆搅拌器、新浆贮备槽、CMS搅拌槽 、CMS搅拌器、CMS泵、分配阀和加水设备组成。
(2)CMS搅拌槽贮存化学浆糊、新浆槽贮存膨润土等材料,将搅拌后的CMS化 学浆糊送入新浆槽进行混合搅拌制成新鲜浆液。
2、浆液调整系统
浆液调整系统由调整槽、 剩余槽、调整槽搅拌器、剩余 槽搅拌器、调整泵、剩余泵、 密度泵、进浆泵和加水设备等 组成,调整槽对新旧浆液进行 调整、剩余槽贮存新旧浆液, 分别由搅拌器进行搅拌,由密 度泵进行密度检测,而后由进 浆泵将调整好的浆液送往盾构 泥水舱。
(3)泥水系统与盾构机的选型、掘进速度、地质条件等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不同的地质工况条件取决了不同的泥水系统模式。
3.1.1支护泥水的作用
支护泥水在泥水盾构掘进中起着重要作用: (1)在开挖面土体表面形成泥膜,泥膜厚度随渗透时间增加而增
加,从而有效提高渗透抵抗力。 (2)支承、稳定正面开挖面土体。 (3)盾构借助泥水压力与正面土压产生泥水平衡效果,有效支承
泥水循环系统-元器件
拉 线 式 液 位 传 感 器
超声波传感器
气垫仓、泥水仓连通管路
3.1泥水系统的作用
(1)及时向开挖面密闭舱提供掘进施工需求的泥浆,用优质膨润 土配制的泥浆的比重、粘度等技术指标必须满足在高透水砂层 中形成泥膜和稳定开挖面的要求;
稀油润滑
5 油路控制元件
1.安全阀(图) 2.单向阀(图)
2.单向阀(图)
6.油箱
油箱的主要功用是储油。送往机器润滑 点的润滑油从油箱吸取,又从机器润滑点 流回,在油箱内经过沉淀、油水分离、油 与机械杂质分离、消除油内泡沫、发散气 体等处理后,以备再用。同时油箱本身也 起散热和冷却的作用。在油箱内设有电加 热或蒸汽加热装置,在油温低于要求油温 时,可用来提高油温。
除了干油、稀油两种传统的润滑方式外,还有油 雾润滑、油气润滑和干油喷溅润滑等方式。根据所采 用的润滑剂,通常把干油喷溅润滑归人干油润滑,而 将油雾润滑、油气润滑归入稀油润滑。
(一)油孔和油杯
(二) 油环、油链及油轮润滑
二、稀油集中润滑系统
集中润滑系统具有明显的优点,因为压力供油有 足够的供应量,因此可保证数量众多、分布较广 的润滑点及时得到润滑,同时将摩擦副产生的摩 擦热带走;摩擦表面的金属磨粒等机械杂质,随 着油的流动和循环将被带走并冲洗干净,达到润 滑良好、减轻摩擦、降低磨损和减少易损件的消 耗、减少功率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但是集中润滑系统的维护管理比较复杂,调整也 比较困难,每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整个润 滑系统的失灵,甚至停产。
(一) 润滑元件和装置
1.油泵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常用的油泵为齿轮泵。
齿轮油泵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工程 机械和机床,也适宜用在压力不太高的流 量较大的液压传动系统,在润滑系统中得 到广泛应用。
2.滤油器
经过过滤的油液中含有杂质的粒度应小于 系统中运动件的间隙;对摩擦副(润滑部位) 应小于油膜厚度,以避免杂质颗粒卡住运 动零件或引起摩擦副的过早磨损。杂质的 粒度还应小于系统中节流小孔或缝隙,应 避免堵塞。
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
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润滑油集中润滑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润滑系统,包括全损耗与循环润滑方式的节流式、单线式、双线式、多线式及递进式等类型。
全损耗润滑方式又称压力强制润滑,是由主机上的传动机构带动附装在主机上的油泵或润滑器施压强制供送润滑油到各润滑点,但使用过的润滑油不再流回油池循环使用。
例如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气缸、蒸汽机车、电动空气锤等都采用这种润滑方式。
压力循环润滑方式多用于润滑点相对较多的单机器或由若干台机器组成的成套生产线。
压力循环润滑系统通常包括油泵及驱动装置(电机)、分配阀、管路及阀门、滤油器、油箱、冷却器及热交换器、控制装置及仪表、指示、报警及监测装置等,一般是标准的成套润滑站。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和步骤1)润滑油(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根据总体设计中机械设备各机构和摩擦副的润滑要求、工况和环境条件,进行集中润滑系统的综合设计以确定合理的润滑系统,包括确定润滑系统的型式、计算及选定组成系统的各种润滑元件及装置的性能、规格、数量,及系统中各管路的尺寸布局等。
2)设计步骤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1)根据润滑系统设计要求、工况和环境条件,考虑必要的参数,确定润滑系统的方案。
如几何参数:最高、最低及最远润滑点位置尺寸、润滑点范围、摩擦副有关尺寸等;工况参数:如速度、载荷及温度等;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砂尘、水气等;运动性质:连续运动、变速运动、间歇运动、摆动等。
力能参数:如传递功率、系统的流量、压力等要求。
在此基础上考虑制定系统方案。
(2)计算各润滑点所需润滑油的总消耗量。
根据初步拟定的润滑系统方案,计算出经过润滑后,各摩擦副工作时克服摩擦所消耗的功率和总效率,以便计算出带走处于运转中摩擦副产生的热量所需的油量,再加上形成润滑油膜,达到流体润滑作用所需油量,即为润滑油的总消耗量。
(3)计算及选择润滑泵。
根据系统所消耗的润滑油总量,可确定润滑泵的最大流量Q、工作压力P、润滑泵的类型和相应的电动机。
集中稀油润滑系统对于印刷机滚枕润滑作用的分析
Q. 1 j
Sci nce e an d Techn o I ovaton ol gy nn i He al r d
工 业 技 术
集  ̄ B机
韦荣 谢欣 刘强 ( 陕西 日 社 印刷 厂设备 科 陕西西 安 7 0 4 报 1 5) 0 摘 要: 滚枕 叉名“ 肩铁 ” 位 置在 印刷机三 滚 筒的轴端 。 中印版 滚 筒和橡 皮 滚 筒的滚枕直 径和 轴端齿轮 分度 日相 同, 用主要是 保证 , 其 作 滚 筒在滚压时 的压 力稳 定 , 高产品 质量 。 提 而压 印滚 筒的轴端 齿轮 分度 圃与压 印滚 筒体 直径 相 同。 当代的大 多数 印刷机 都采 用走 肩铁的 形 式, 即印版 滚 筒和橡 皮滚 筒的肩铁采 用合压 后接 触 的方式进行 印刷 。 为压 印滚 筒的轴端也 有肩铁 。 作 一般情 况下肩铁 用作测量压 力的
大 小的基 准及 测量 印版和橡 皮 滚 筒包衬 的基 准。
关键词 : 润滑 剂 印刷 机滚枕 润滑 集 中稀油润滑 中 图分 类 号 : S T8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 0 8 (0 00() 0 4 — 2 1 7 - 9 x 2 1)4b- 0 7 0
1润滑对延长滚枕寿命 。 保证印刷机精度 。 3集中润滑 系统在印刷机械滚枕润滑方面 中稀 油 润 滑 系统 适 合 于 印 刷 机 滚 枕 润 滑 。 的应用更加安全可靠 1 9 年 我 厂 购 置 了高 斯 公司 的 “ 99 环球 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降低磨 擦系 数 . 在 两个 相对 磨擦 的 滚 枕 表 面 之 间加 入 润滑剂 , 形成 一 个 润 滑 油 膜 的 减 磨 层 , 可 就 以 降低 磨 擦 系数 , 少 磨 擦 阻力 。 减 1 2减 少磨 损 . 在 滚 枕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稀油集中润滑系统是一种通过集中供给润滑油的方式,确保设备各个润滑点得到适量的润滑,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该系统通过管道将润滑油从集中润滑站点输送到各个润滑点,使得设备的各个部件能够充分得到润滑和保护。
下面将对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系统组成稀油集中润滑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集中润滑站点:集中润滑站点是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集中供给润滑油。
该站点一般包括一个储油罐、一个泵站和一个控制器。
储油罐用于存放润滑油,泵站用于泵送润滑油,而控制器则负责控制润滑油的供给和停止。
2.管道系统:管道系统是稀油集中润滑系统中用于输送润滑油的管道网络。
该系统由一系列的管道和连接件组成,能够将润滑油从集中润滑站点运送到设备的各个润滑点。
3.润滑点:润滑点是设备中需要进行润滑的部位。
这些部位包括轴承、齿轮、摩擦面等。
润滑点与管道系统相连,通过管道输送的润滑油实现对润滑点的润滑。
润滑点一般需要安装润滑器或喷油器,确保润滑油能够正确地注入到设备内部。
工作原理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当设备需要进行润滑时,控制器会发送信号,打开泵站开始泵送润滑油。
2.润滑油从储油罐中流入管道系统,通过管道网络输送到设备的各个润滑点。
3.在润滑点,润滑油通过润滑器或喷油器注入设备内部,形成一定的润滑膜,减少设备的摩擦和磨损。
4.当设备不需要进行润滑时,控制器会发送停止信号,关闭泵站停止供给润滑油。
系统优势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相比传统的手动润滑方式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节能: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润滑油的供给量,使得每个润滑点都能够得到适量的润滑。
相比传统的手动润滑方式,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润滑油消耗,从而节省能源和润滑油成本。
2.自动化操作:稀油集中润滑系统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润滑油的供给和停止,无需手动操作。
这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还能够实现润滑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XYZ—10型稀油润滑站之欧阳歌谷创编
XYZ—10型稀油润滑站欧阳歌谷(2021.02.01)一、用途XYZ—10型稀油润滑站主要用于冶金、矿山等机械设备的稀油循环润滑系统中,向减速器齿轮、主电机轴承等磨擦部位供送润滑油。
该油站工作介质粘度等级为N22~N320的工业润滑油。
本油站通常是安装在主机附近的地下油库或地坑内。
三、工作原理本油站由油箱、油泵装置、双筒网式油过滤器和磁性过滤网装置、列管式油冷却器以及电器仪表控制装置、管道、阀门等组成。
工作时,油液由齿轮油泵从油箱吸出,经单向阀、双筒网式油滤器、列管式油冷却器,被直接送到设备的润滑点。
油站的最高工作压力为0.4MPa,最低工作压力为0.1MPa。
根据润滑点的需求,通过调节安全阀确定使用压力。
当油站的工作压力超过安全阀的调定压力时,安全阀将自动开启,多余的油液即流回油箱。
本油站的结构有以下特点:(1)设有机旁控制和远程(中控)控制。
(2)设有两台油泵。
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从而确保主机的润滑需求。
(3)双筒网式油滤器设置在列管式油冷却器之前。
(4)采用双筒网式油滤器。
双筒网式油滤器有两组滤芯。
一组滤芯工作,一组滤芯备用。
当工作滤芯需要更换时,先开启备用侧滤筒的球阀,再关闭工作侧滤筒的球阀,以保证系统不发生瞬间断油。
即可不停机取出原工作滤芯更换滤网。
(5)采用列管式油冷却器本冷却器经优化改进设计,体积小,重量轻,冷却效果好。
(6)回油口设有磁性过滤网装置本磁性过滤网装置可将油中的细小铁磁物质吸附滤出,更能确保油液纯净。
(7)配有仪表和电控箱本油站的三只显示仪表均装在管路上,用来观察油泵、滤后及供油口压力。
显示清晰、观察方便;两只控制器控制出油口油压,实现油压自控;另有一只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观察并控制油箱的油温 ( 45℃或用户自定 )。
油站油箱上接有双金属电接点温度计,根据供油温度要求,可调定最高和最低两个界限。
当油温降至最低点时,人工开启电加热器进行加温,当油温升到最高点时,油用电加热器自动切断,停止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欧阳学文第一节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供油点多、面广,适应大型设备和生产线上多设备的润滑要求;2)压力供油,供油量充足;3)采用各种自动测控元件和系统,可保证供油的连续性,工作可靠;4)循环供油润滑,可将摩擦副产生的热量带走,提高润滑效果;5)通过循环过滤将摩擦副上的机械杂质去除,降低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6)润滑操作方便,减轻润滑操作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力。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标准化和系列化(JB/ZQ4586—86)。
图8—1为该系列中、小型典型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结构图。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表示方法为:XHZ—(A)XHZ表示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后面阿拉伯数字表示系统公称流量;有字母“A”表示系统设有压力筒。
表8—1为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系列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应用:根据所润滑设备各项力能参数,计算出所需润滑油的流量,然后从表4—1中选择适当型号的标准润滑系统.当主机设备有特殊要求,标准润滑系统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单独设计稀油集中润滑系统。
第二节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元件和工作原理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元件:油箱,油泵,过滤系统、冷却器,给油器、各种控制阀、测量仪器仪表、控制器等元件.一、主要元件的功能和特点1)油箱储存润滑油;杂质沉淀,油水分离;消除泡沫、冷却、加热;油箱应具有足够的容积实现功能;结构:滤网;隔板.防尘密封、人孔、泄油口。
油箱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安装泵和一些阀类元件。
对于工作环境恶劣,污染严重的设备,为了保证润滑油中机械杂质充分地沉淀,油水充分地分离,可采用两个油箱交替使用的方法。
2)油泵动力元件向系统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润滑油.0.3~0.6 MPa低压范围。
动压润滑系统和静压润滑系统:工作压力,中压或高压.常用油泵:有齿轮泵、回转柱塞泵、螺杆泵等.润滑油泵选择:现场工作条件,如压力、流量、污垫、噪音、传输介质、价格等因素讲行合理选择.3)过滤器用于过滤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
过滤器按结构形式:网式过滤器、线隙式过滤器,纸质过滤器,磁性过滤器.烧结式过滤器、不锈钢纤维过掂器、合成树脂过滤器。
微孔塑料过滤器.过滤器按过滤精度:过滤器按过滤精度可分为:粗过滤器(100m)、普通过滤器(10—100m)、精过滤器(5—10m)、特精过滤器(1—5m)。
滤油要求:应具有较高的过滤性能,通油性能,机械强度、耐腐蚀,价格合理等。
4)冷却器控制润滑油温度。
冷却器有:列管冷却器:板式冷却器润滑油温度低于正常工作温度时,应对润滑油进行加热.加热器主要有电加热器和蒸汽加热器等,加热器通常设在油箱内.采用电加热器应注意最高护皮温度不超过120’C,以免润滑油过热变质.冬季油温应保持在35—45C之间。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种类很多,国外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均有系列产品,但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一致的.二、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回转活塞泵供油的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图8—2)。
1)系统的组成该系统组成元件有:油箱。
回转活塞泵系统、过滤器、列管式油冷却器、空气筒、放气阀等。
系统的测量仪器有:压力计差式压力计、电接触压力计、水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电桥温度级、液位控制器、油标、给油指示器油流指示器等。
控制阀类有:安全阀、截止阀。
单向阀等。
还有用于传输油、风,蒸汽,水等的管道、接头.2)系统工作原理当电动机3起动时,带动油泵4从油箱内将润滑油吸出,经单向阀6送人圆盘式过滤器8中,过滤后的净油沿输油管流人冷却器15冷却,然后沿输油管道被压送到所润滑的摩擦副上。
油流经摩擦副后,流入具有一定坡度的回油管道返回油箱。
采用双油箱工作方法,以利于杂质沉淀,油水分离、清洗油箱等.采用两台油泵供油,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采用—定容量的压力箱.消除囡主机惯性运行时摩擦副缺油丽造成的磨损破坏。
减少油泵供油的压力波动。
在润滑系统中装有不同形式的过滤器,保证润滑油的清静度.敷设冷却器旁绕行管道.与润滑点平行设有绕行管路,系统自循环清洗以及设备检修回油。
系统没有各种测控元件。
控制油冷却器的是两个差式压力计。
依靠油温使得热敏元件内的特殊介质的热涨冷缩来控制调节阀的开口度,调节冷却水的流量达到稳定油温的目的.主机电机与与润滑系统电机采用电路联锁.第三节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和计算一,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计算的原则各种设备和元件的性能和规格已经由国家专业部门制订了相应的标准,并由专业厂家生产.任务:根据各种生产工艺和相应的机械设备的要求,设计和确定润滑系统性能、规格、数量、形式,以及对必要的组成元件的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和元件的选择。
达到:各种润滑元件及系统能相互平衡、相互适应,以满足生产工艺及机械设备的润滑要求。
确定供油压力和流量是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计算的主要任务.形成润滑油膜所需要的润滑油量是很少.用于摩擦副热平衡的润滑油液占总流量的绝大部分.流量根据所有被润滑摩擦副的发热和散热的条件来计算。
典型摩擦副如轴承、齿轮等的循环润滑流量计算公式列出,稀油集中润滑系统非动力源,系统压力较低,0.3~0.6 MPa。
主要用于克服润滑油流经各种元件和管路的压力损失,润滑油进入润滑点的压力只要有0.05MPa即可。
其具体设计计算的步骤是:1)围绕润滑系统的设计要求,了解对所要润滑机组的概况;2)搜集润滑系统涉及和计算的必要参数和有关资料;3)确定润滑方案;4)根据所要润滑机组的各摩擦副的摩擦功率损耗,计算出所需要润滑油的总消耗量;5)选定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形式和数量;6)选定并计算润滑系统各项设备和元件的形式、规格、数量;7)选定管道尺寸,画出管路布置图,验算管路的液压损失;8)写出设计报告和计算书,绘制润滑系统原理图和管路配置图;9)对全部设计计算进行总结.二,稀油集中润滑系统流量的计算1)计算设备摩擦功耗设备的摩擦损耗:齿轮、蜗轮等啮合摩擦损耗;各种轴承和导轨的摩擦损耗;飞溅搅油损耗等;摩擦功耗为系统输入功率与系统输出功率之差,用系统的机械效率来表示.设备的总机械效率,设备的总机械效率可用下式表示。
即:8—1其中,齿轮、蜗轮等的啮合传动效率;各种轴承的传递效率;齿轮、蜗轮传动时,在封闭式箱体内润滑油飞溅和搅动的传动效率。
关于各种摩擦副的传动效率计算公式和方法,可参阅有关的工程手册.2)计算摩擦副的总发热量用热功转换公式计算总的发热量.其表达式为:千卡/时 8—2式中,总传递效率;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
当输入功率单位为马力时,热功当量系数为。
3)计算自然散发的热量摩擦副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由传动副的壳体散发到空气中,其计算公式为:千卡时式中,T0 —由传动副的壳体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k—热传导系数,一般取值为7.5~15 (千卡/米2小时C)。
当通风良好,油池中油的循环条件良好,箱体内壁没有妨碍油液循环的筋条,油液循环快,粘度较小时,可取较大值,即取12~15 (千卡/米2 小时C)。
反之取小值 7.5~9(千卡/米2 小时 C )。
t1 —润滑油的温度C,对齿轮传动允许到55 C;对蜗轮传动副允许到60 C。
对灌注式齿轮传动允许到70 C;对蜗轮传动副允许到95 C。
t2 —周围空气的温度 C ,一般取20~30 C 。
S—传动系统散热的计算面积(米2 ),其计算方法为:S1 —为内壁面被油浸着,外面被自然循环空气所冷却的箱壳表面积;S2 —为计算表面的加强筋和凸出表面,以及装在金属底座或机械框架上的箱壳体低面积。
4)计算润滑油的流量摩擦副产生的热量自然散发外,循环润滑油冷却将热量带走,其流量为:升/分 8—4式中,Q—润滑油的比热,取0.4~0.5 千卡/公斤 C ;润滑油的比重,取公斤米;—润滑油的温升,一般为8~10 C ,不超过15 C 。
t1 —循环润滑油吸收了热量后的回油温度 C ;t2 —循环润滑油进入润滑部位时的温度 C ;K1 —循环润滑油在啮合处不能全部利用的系数,一般取0.5~0.8。
多个摩擦副组件:分别计算每个组件冷却润滑油的需用量,再求其总和确定稀油润滑系统的润滑油的总流量.三,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压力的计算进行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压力的计算首先应确定润滑系统的原理图.根据原理图明确元件的组成,压力损失的组成部分.保证润滑点处的输油管具有0.05~ 0.06 MPa,1、流体力学原理计算润滑系统中的各项压力损失:MPa式中:P—油泵的实际工作压力,MPa;P1 —在润滑点处,输油管的压力,MPa;P—润滑系统中的总压力损失,MPa,包括:8—5—输油管中各段沿程压力损失之和,MPa;—输油管中各局部压力损失之和,包括各种阀门、过滤器、冷却器、弯头、三通等元件的局部压力损失,MPa。
2、压力水头来计算各种压力损失润滑系统的管路分布较复杂,且管路静压力在全部压力损失中占很大的比重,为了计算方便,常用压力水头来计算各种压力损失,其计算公式为:8—6式中: H总—总的扬程,米油柱;H静—从油泵中心到该系统最高点的垂直高度称为静压高度,米油柱;H直—直段管路的沿程损失,米油柱;H吸—油泵吸油管路的扬程,米油柱;—过滤器、冷却器等的压差,换算成扬程损失,米油柱。
根据上述的扬程可换算成总压力损失:MPa其中:润滑油的比重。
四、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元件的选择(1)油泵根据式8—4计算系统所需最大流量Q,并取油泵额定流量Q泵:油泵的有效功率Ne :千瓦 8—7电动机功率:8—8式中:油泵总效率,;m油泵机械效率;v油泵容积效率。
由上述计算参数,根据油泵标准可选择相应型号的油泵和电动机。
(2)油箱油箱在实际使用时不应装满,其容量应控制在油箱容积的;油箱容量根据油泵的流量(升/分)的20 ~ 25倍来考虑。
(3)过滤器选择过滤器应考虑:根据润滑系统的要求,确定相应过滤器的形式、规格。
在满足过滤精度的条件下,使过滤器的通油能力与系统流量相当。
过滤器的通油量与过滤器前后的压力差、油的粘度、油的温度、滤油速度、过滤面积等因素有关。
滤芯的有效过滤面积A为:,米2 8—9式中:油的动力粘度;—过滤器前后的压力差,Pa;滤芯材料的单位过滤能力,L/cm2 ,由实验测定,参见有关资料。
(4)冷却器冷却器的计算主要是有效冷却面积F的计算,其公式为:,米2 8—10式中:T—热负荷,为了降温必须排出的热量,千卡/时;c—润滑油比热,一般取0.45 ~ 0.5 千卡/公斤 C ;润滑油的容重,取公斤米3t1和t2—润滑油出入冷却器的温度,出口42 ~47 C ,入口50 ~55 C ;t3和t4—冷却水出入冷却器的温度,入口20 ~25 C ,出口一般大于入口温度4 C ;k—总传热系数,千卡/米2 时 C ,当冷却器内油的平均流速为0.2 ~ 0.3 米/秒,取100 ~ 130千卡/米2 时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