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题《梁思成的故事》
课型主读课
课时 2
上课日期 2013年3月12日
作者姓名刘源
单位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倾听建筑学家的爱与憾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梁思成的故事》(2课时)【文本解读】
本文是文学散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件是勘测山西应县木塔,第二件是说服美军,日本古都奈良因而免遭轰炸和破坏。作者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加以叙述和描写,而且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中交织着诗意的渲染、智慧的评述,包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这篇文章作者用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语言,赞赏了梁思成的精神思想,使读者真正领悟“建筑的灵魂”。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有明显的异同。通过比较,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的独特之处,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本文的行文脉络:全文紧扣第一句话“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用精彩的语言讲述了两件事情,从而表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重点句: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教学设想】
1.主要学习点。
⑴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⑵比较学习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的异同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课文内容较长,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疏通表层文意。
【相关课程标准】
“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读出个人独特感受,获得有益启示,对作品(作者)情感作出评价,能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欣赏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梁思成的故事,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精彩语言。
3.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读文章精彩语言。
难点:发现本文写法上的巧妙之处并学习运用。
【评价任务】
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梁思成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围绕“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梁思成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梁思成的作品: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的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
师:这些建筑都是梁思成的作品;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学家,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板书课题)
2.简介梁思成及作者
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当代作家。
二、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
(方法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2.提取关键词语)
(生默读课文3—5分钟)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及时点拨和提示:
找出事件发生的事件、地点。
找出事件的起始段。
套用格式:谁+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
师生明确:
第一件事:梁思成在60年前勘察应县木塔。
第二件事:梁思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奈良古城。
三、重点品读——走近梁思成
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近梁思成,请同学们先品读第6节“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
(多媒体展示)
品读“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部分: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1.60年前梁思成勘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经历,你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
师生活动步骤:
①教师引导,多媒体出示:
·品味语言。
·体会内容是否真实。
·找出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从不同方面,各抒己见)
②小组学生共同完成问题后,小组代表发言:
·有想象的成分。
·作者虽然没有经历,可是感觉内容真实。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抒情等。
·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
③组间合作后,小组代表班级展示摘录:
〃“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我们从中读出一个敬业、无畏的梁思成。
〃“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从“第一个”“两腿悬空”“攀援”看出了一个勇敢,为了工作不顾安危的梁思成,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我从“顾不上”、“也未想”读出了一个为了事业忘我、不畏艰难的梁思成。”从“大风中”写到了环境险恶,更衬托他无畏的精神。
④师评价总结:建筑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表现。这正是建筑价值所在,也是建筑生命、灵魂的体现。正是因为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深刻认识到建筑的价值,所以他才能做出令世人钦佩之举。
2.我们一起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也就是文章14-22节:说说你又还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同学们可以结合文中所写内容抓关键词语、句子来分析,也可以从写作方法(即怎样写)的角度来研读。
(多媒体出示)
重点研读——走近梁思成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部分”:
结合文中所写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梁思成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方法提示:可以从作者所写内容(理解具体词语、关键句子)的角度研读人物形象,也可以从写作方法(即怎样写)的角度来研读。
请各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并在组内推荐代表发言。
师生总结:
梁思成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