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

合集下载

梁思成介绍

梁思成介绍
他说:于群山怀抱中初 见木塔,红白相间映 照着金色的落日,好 到令人叫绝,半天喘 不过一口气来。
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 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 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 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 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 会副主任等职。 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识, 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 从诫);第二任妻子是林洙,1962年再婚。
1923年毕业于清华。1924年,和林徽音一起 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 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 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1928年8月,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二千多件唐、 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 建筑遗物。
1946年,梁思成在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 系。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 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的保护了北 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新 中 国 成 立 之 后
对国家古建筑的考察整理与研究
北京城市规划与对文物的保护
靠大车和毛驴,去偏远的深山荒 在《中国建筑史》这部著作中, 梁思成等人的调研,使许多现 野,“暴雨骤至,下马步行,身 梁思成根据大量的调查与文献资 在已经荡然无存的文物建筑的原 这里没有旅馆,地里的庄稼长得 无寸缕之干”,“终日奔波,仅 料第一次按历史的发展,将各时 始风貌得以保存,使中国古建筑 不到一尺高,一片贫瘠的土地。 得馒头三枚,人各一,晚间又为 期的建筑从文献到实物,从城市 艺术世代相传。使流传于民间的 他们实在找不到落脚处。最后找 臭虫蚊虫所攻,不能安枕尤为痛 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 建筑经验得到了记录,成为现代 到一户农家答应把他的一间没有 苦”。几千年的建筑,“没数字、 都作了叙述,对各时期建筑特征 建筑设计施工不可或缺的历史参 门窗只剩下屋顶和四壁的厢房借 没图片,没记录”。应县木塔, 作了分析比较。第一次提出了中 照。它对中国建筑的历史进行了 给他们。他们在这无门无窗的屋 九层重叠,“他们硬是一层一层, 国古代建筑的几大特征,并且从 初步梳理,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 子里住了三天,白天吃的是煮土 一根柱,一檩梁,一个斗拱一个 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分析了 史文化,特别是古建筑文化的第 豆和玉米面糊糊,连咸菜都是非 斗拱地测,把几千根梁架斗拱都 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这些论述 一手材料。它使我国古代建筑的 常宝贵。云冈的气候中午炎热, 测完了”。上到塔顶,大风仿佛 和分析都大大超过了过去外国学 文化遗产得到了印证、破译和诠 夜间却冷得要盖棉被,他们几个 要把人刮下去。要上 10米多高的 者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前人未达 释。总之,使中国古建筑这一瑰 人冷得缩做一团。 塔刹,只能攀住塔刹垂下的这条 到的高度。 宝拂去尘埃,大放异彩于世界。 900 年前的铁链,“梁思成双脚 悬空地攀了上去。”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 (一)讲立体构成,
诠 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

一般是由台基、主体 (房屋)和屋顶三个
主要部分构成的。
个体建筑的立体构成方式
屋顶 房屋 台基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 (二)讲平面布局,
例 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
子 打 比
群落组成,左右呈轴 对称,主要房屋朝南,
方 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
有“户外的空间”。
检查学习效果
看看下面这些现代建筑, 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
红色 国家大剧院内
珠 海 金 域 廊 院 小 区 规 划 图
对称 红色 屋顶
重庆人民大礼堂
红色 屋顶 彩绘 对称
1、梁思成先生在文中提出中国建筑的“文法”这一概 念,根据下面的相关语句给“文法”下个定义。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 和手法。
主 整 体
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使用斗拱减少剪力具有装饰作用
局 举折和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和曲面
屋顶四角翘起装饰作用明显
部次
着色以朱红为主大量使用彩绘
构件交接的部分讲究装饰
用材方面的讲究装饰
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 是以什么顺序展开说明的?
由整体到局部 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课文小结
作者条理清楚、精要严谨地概括了中国 建筑的显著特点,通过多种说明方法, 既作了理论层面上的解释,也有形象生 动的描述,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 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 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 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 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梁思成

梁思成

梁思成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识,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从诫);第二任妻子是林洙,1948年相识,1962年再婚。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清末改革家,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

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1912-1914)就学。

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

1924年,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之后赴欧洲参观古建筑,8月18日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协和医院生下女儿,取名梁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

梁启超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

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

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

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

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

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梁思成建筑理念

梁思成建筑理念

梁思成建筑理念梁思成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他的建筑理念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梁思成建筑理念的核心观点:1.“中而新”设计观:梁思成认为,中国的建筑应该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同时也要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观念。

他主张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学习,在保持民族文化鲜明性基调之上,完成本土设计观念、设计方法的持续更新。

这种“中而新”的设计观体现了梁思成对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之间的平衡和追求。

2.重视历史文化:梁思成非常重视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认为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主张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要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历史感和现代感的建筑。

3.强调功能性:梁思成认为,建筑的功能性是建筑的基本要求,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建筑。

他主张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功能性的要求,使得建筑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具有高效、实用和舒适的特点。

4.追求美感和艺术性:梁思成认为,建筑不仅是一种实用艺术,更是一种美的创造。

他主张在建筑设计中要追求美感和艺术性,通过建筑的形态、色彩、材料等要素的组合和运用,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感染力的建筑形象。

5.融合自然环境:梁思成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他主张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并且能够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互呼应。

总之,梁思成的建筑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建筑理论的结合,强调了建筑的实用性、文化性、艺术性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这些理念对于中国的建筑设计和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一生从事着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著有《中国建筑史》等建筑书籍。

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篇11、伟大的古建筑保护者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

人民英雄纪念碑、重建的江南名楼滕王阁均出自大师的手笔。

梁思成毕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早年留学美国,游历欧洲。

回国后定居北平,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和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且开始潜心撰写《中国建筑史》。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

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梁思成只得带着夫人和儿子梁从诫南下,在离重庆300多里的里庄落脚。

日军的入侵让他们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梁思成的健康状况也是日益恶化。

由于长期低头伏案画图颈椎受损,他就用花瓶拖着下巴,继续创作。

炮火连天、兵荒马乱,即便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也难得片刻安宁。

1944年夏天,抗战形势扭转,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这天,几个陌生人忽然出现在梁思成面前,他们奉盟军司令部之命,前来邀请梁思成商议大事。

听明来意,梁思成二话不说立即乘竹筏从水路出发,到达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又弃筏登岸。

司令部早已等候多时,梁思成甚至来不及喝口水,一张军用地图已经摆在面前。

盟军正在准备大规模轰炸日军,为了保护敌占区的古建筑不至于毁于炮火,所以专门把他请来请教。

梁思成手拿着红笔,在地图上仔细的圈点,每个重要部位都做了明示标记。

圈点完毕,当他交还地图时,稍作沉思,忽然说:“我还有个建议,希望另外两个城市也能得到保护,但是不在中国。

”美国人感到奇怪问他是哪两个城市?他说:“日本的京都和奈良,这是日本最富盛名的两座古城,古建筑林立。

”话一出口所有的人都大感意外,觉得不可思议,当时两国交战正是你死我活之时,对于梁思成这个建议,就连司令部也不能擅自做主。

第二年夏天,日军兵败如山倒,却仍在垂死挣扎,拒绝投降。

为了打击日军的战争潜力,早日结束战争,盟军在太平洋上集结重兵对日本本土发起了持续大规模的战略轰炸。

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梁思成(1901年-1972年),中国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被誉为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他对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梁思成的建筑设计及其对现代建筑界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梁思成的生平与背景梁思成于1901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中国古典建筑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青年时代前往英国留学,受到西方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他的建筑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理念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理念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将建筑与环境、人文因素相融合,在设计中追求和谐与平衡。

他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其审美价值和文化表达。

他的作品秉持“土”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工艺,让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三、梁思成的代表作品1. 北京大学图书馆梁思成与合作者林徽因共同设计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建筑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合了现代建筑的技术和理念。

它不仅满足了大学图书馆的功能需求,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价值。

2. 上海歌剧院梁思成设计的上海歌剧院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一个里程碑。

它结合了西方歌剧院的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呈现出独特而现代的风格。

这座建筑不仅成为上海市的地标,也获得了国际建筑界的认可。

四、梁思成的城市规划贡献梁思成不仅在建筑设计领域成就卓越,他还对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鼓励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注重人们的居住质量和生活环境。

他的城市规划作品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五、梁思成的教育事业梁思成致力于培养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人才,他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教授职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他提倡学术自由和开放思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梁思成

梁思成
1950年初,梁思成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 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 层建筑,但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 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担任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 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之后,在文化部举办的文物界知名人士欧美同学聚餐 会上,林徽因也与吴晗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2021年12月15日,“一代宗师 学术巨匠——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清华大学校史馆开幕。近 百幅历史图片、三十件珍贵档案展现了梁思成的人生贡献与成就。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1 家国科学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引用日期202001-11] 2 大师之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先驱梁思成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06-30] 3 流动空间\遇见青年 梁思成\方 元 .大公网-大公报.2020-05-04[引用日期2020-10-17] 4 古建筑保护专家梁思成珍贵建筑手稿曝 光 .网易[引用日期2014-06-30] 5 张秀芹,洪再生, 梁思成,张锐.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1930. 6 楼庆西 忆梁思成 最重要是学风严谨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4-06-30] 7 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梁思 成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4-06-30] 8 1953年林徽因斥吴晗拆古迹:将来恢复 也是假古董 .凤凰网[引用日期 2014-06-30] 9 建筑学家梁思成逝世36周年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014-06-30] 10 除了钟鼓楼 西安近代十大 “城宝级”建筑你造么 .新浪网.2015年02月28日[引用日期2015-11-06] 11 人民英雄纪念碑为啥坐南朝 北 .网易[引用日期2014-06-30] 12 哈尔滨工程大学昔日“哈军工”如今航海第一 .黑龙江新闻网[引用日期 2014-06-30] 13 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梁思成 .眉山市城乡规划局官网[引用日期 2014-06-30] 14 折一根竹枝看下午的日影(图)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014-06-30] 15 梁思成建筑奖被取消 .中 国建设报[引用日期2014-06-30] 16 标题:青山埋骨,光照千秋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临沂红色文化调查团 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大学[引用日期2021-04-25] 17 数件珍贵档案首次面世!梁 思成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开幕 .百家号[引用日期2021-12-15] 18 梁思成的北京足迹 .北京日报.2022-0127[引用日期2022-07-11] 19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的故事--文旅·体育--人民网 .人民网.2022-07-13 展......

梁思成的故事读后感

梁思成的故事读后感

梁思成的故事读后感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

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梁思成的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梁思成的故事读后感篇1读了窦忠如的《梁思成传》,思前想后,总要写点什么。

梁思成是伟大的,梁思成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他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除了坚实的专业功底,我觉得,高贵的情与高雅的趣赋予了梁思成特殊的性格魅力,使他能够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人生旅程中的阳光灿烂和风雨挫折,成就了这位建筑巨人的伟大事业,也奠定了梁林这对情侣爱情的基石。

梁思成尽管是个不乏理智的学者,但也是一个情怀博大的性情中人。

性情中人富有激情,干什么事任凭性情支配,不一定时时事事深思熟虑,凭借激情,往往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干出出人意料的伟业。

梁思成对自己从事的建筑事业和中华古建筑怀着深深的情与爱,为保卫北京古城墙,他敢冒大不韪,与当权者争执;他对祖国和人民忠贞不贰,吃多少苦也初衷不改,九死而不悔;他关爱妻子林徽因和孩子,关爱学生,这在很多文章中屡见,在此就不细述了。

梁思成的童年是极为幸运的,他不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得以在大自然中畅游。

幼时,梁家居住在日本横滨,他经常跟随姐姐思顺到有着长长石台阶的小山上去玩耍。

在幽默乐观的父亲梁启超的鼓励下,他们游泳、爬山、郊游、野餐,7岁时,梁思成就学骑自行车,这在当时可是十分超前和时髦的事情。

梁思成的身上流淌着父亲的血液,尽管他从事的是一门艰深晦涩的专业科学,但他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兴趣广博而高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赢得了伴随一生的美妙爱情和幸福婚姻,也使他在颠沛流离和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勇敢地战胜了人生中的两大敌人——消沉与妥协。

梁林第一次见面,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梁思成后来在回忆与林徽因初次相见的情景时,话语里充满了一种美好和甜蜜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伴随了他终生。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胜利后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解放后一些建筑组织的倡导者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01.4.20 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1915-1923 北京清华学校学习1924-1927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27-1928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肆业1928-1931 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31-1946 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1944-1945 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1946-1947 美国耶鲁大学兼任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1948 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1972 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1972.1.9 逝世于北京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于日本,19l5年~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

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

l94l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ll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

l947年1月~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

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职。

梁思成

梁思成

梁思成编辑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1]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识,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从诫);第二任妻子是林洙,1948年相识,1962年再婚。

•人物关系•••••••纠错中文名梁思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日本东京出生日期1901年04月20日逝世日期1972年01月09日职业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信仰中国民主联盟、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就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父亲梁启超母亲李蕙仙配偶林徽因、林洙子女梁从诫、梁再冰目录1人物生平▪成长求学时期▪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2主要成就▪建筑作品▪学术著作3人物荣誉4社会评价1人物生平编辑成长求学时期著名建筑教育家梁思成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清末改革家,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

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1912-1914)就学。

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

1924年,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之后赴欧洲参观古建筑,8月18日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协和医院生下女儿,取名梁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

《梁思成故事》课件

《梁思成故事》课件

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理念
整体性原则
美学追求
梁思成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 ,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历史、文化 等元素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梁思成追求建筑的审美价值,注重建 筑的造型、色彩、空间等要素,创造 出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建筑作品。
功能性设计
梁思成强调建筑的功能性,根据不同 的使用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提 高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跨学科合作
梁思成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启示我们要加强学科间的 交流与合作,拓展学术视 野。
和谐共生
梁思成的设计理念启示我 们要追求人与自然、建筑 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 发展。
05
结语:梁思成的遗产和未 来展望
梁思成的遗产和影响
学术思想
梁思成将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推向国际,提出“建 筑意”的思想,强调建筑与文化、历史的结合。
详细描述
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获得官费留学资格,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 学。他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保罗·克瑞,并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梁 思成致力于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成为该领域的杰出代表。
梁思成的社会影响和贡献
要点一
总结词
梁思成的社会影响和贡献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建筑的调查 、研究和保护方面,以及对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推动和发 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梁思成是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古建筑 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 ,发掘出大量珍贵的古建筑遗存,并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 和著作,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基础。同时, 梁思成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推动者之一,他倡导“民族形 式,现代功能”,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简介

04
梁思成的社会活动与政治生涯
梁思成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活动
梁思成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活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 他的抗日宣传活动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 他的抗日救亡活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梁思成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 他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 他组织了许多抗日救亡的文化活动
梁思成在回国后,开始了他的建筑生涯
• 他设计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建筑 • 他参与设计了天安门广场、颐和园等著名景点
梁思成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他的建筑设计理念独具匠心,富有艺术感 • 他的建筑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梁思成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
梁思成对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
DOCS SMART CREATE
梁思成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梁思成的生平与家庭背景
梁思成的出生地与成长经历
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
• 他的父亲梁启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 他的母亲是蔡元培的女儿,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梁思成在童年时期随家人回到中国
• 他在中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 知识 • 他对建筑和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梁思成的文化艺术成就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的建筑作品为中国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他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增添了许多光彩
梁思成的文学创作与翻译活动
梁思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 他创作了许多散文、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 •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梁思成也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
• 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投入了很多心血 • 他的母亲帮助他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梁思成的精神品质事例

梁思成的精神品质事例

梁思成的精神品质事例梁思成是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以其卓越的精神品质和对建筑事业的贡献而闻名。

本文将以梁思成的精神品质为例,探讨他的坚持、创新和奉献精神,展示他作为一位杰出建筑师的特质和影响。

一、坚持追求卓越的品质梁思成一生致力于建筑事业,他对建筑的追求始终如一。

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他始终追求卓越的品质。

例如,在他的代表作《北京大学图书馆》中,他充分考虑了功能性和美学的结合,力求打造一个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

他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构思,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整个图书馆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二、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梁思成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理论,积极探索新的建筑思路。

例如,在他的设计中,他引入了现代主义的元素,采用了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独特性的建筑作品。

他的创新精神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建筑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三、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梁思成热爱建筑事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个行业。

他不仅自己积极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还致力于培养后继人才。

他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担任教授期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他们成为中国建筑界的中坚力量。

他还积极推动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出版了许多重要的建筑著作,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梁思成的精神品质对于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坚持追求卓越的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不仅为他个人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建筑界树立了榜样。

梁思成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追求卓越的品质方面,我们应该保持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在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方面,我们应该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建筑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方面,我们应该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积极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推动建筑事业的进步。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杰出贡献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杰出贡献

思 成 的
同时,少数的外国学者却对这些堪称国宝级 的文物进行着深入细致的考察探索,以至中 国人要学习和了解自己祖先的文化遗产反 而要依靠国外编著的书刊资料。因此,梁思成 立志要开展精密细致的建筑研究,写出代表
门教材,也是中国古建筑研究者们不可多得 的重要参考资料,在世界建筑学界也产生了 非同寻常的重大影响。之后从 1944 年起,在 物质条件相当恶劣的情况下,梁思成又抱病 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出成就,他还曾以中国顾问的身份参与位于 的要求,指导和培养他们熟悉和了解古今中 成在清华园寓所的大门,他们对梁思成说:
美国的联合国大厦的建筑设计工作。
外著名建筑的基本特征,勾勒描摹古今中外 “我们受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的委托,前来特
二、诲人不倦的建筑教育者
著名建筑的艺术风格,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 别向您请教。北平城里有哪些著名建筑和文
创出的资源从“道德”自觉的深度,有力地促 上爬起来,睡眼朦胧地带着一个听差到课堂
进了现代中国伦理觉悟的进程。蔡元培多被 去。蔡到北大的一年,适巧是我去进北大的
视为教育家为人所倚重,对其民初从事传统 一年,当时的情形,可以说是暮气沉沉,真是
陋俗改革的活动则相对较为缺乏关注。本文 腐败极了。教员之中,没有一点学术兴趣的 北大红楼
M ingre nda ng'a n·名人档案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毕生致 览群书,专心致志地沉醉于对西方古代历史 公布的《工部工程作法则例》,梁思成对照北
力于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教育和保护 和文物的探究之中,将著名古建筑的模型一 京故宫的具体实物,从整体到局部、从构件到
事业,在我国古代建筑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 个个默画下来。1927 年,以优异的学业成绩, 装饰、从正面到侧面,逐一进行细致辨识、精

【文学常识】梁思成简介

【文学常识】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简介
1931年9月,在创立以研究中日古代建筑为宗旨 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 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开 始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 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的艰苦的, 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 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 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 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 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梁启超 之子。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 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 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 倡导者之一,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 曾主持我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作品有 《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 等。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梁 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梁思成逝世

梁思成逝世

梁思成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他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1]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快速导航人物履历词条图册城市百科中文名梁思成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01年4月20日星座白羊座毕业院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妻子林徽因(1928年结婚-1955年逝世) 林洙(1962年结婚-1972年寡居)女儿梁再冰国籍中国出生地日本东京逝世日期1972年1月9日职业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父亲梁启超儿子梁从诫主要成就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央研究院院士展开内容目录1人物简介2人物履历3人物生平出身求学工作磨难感情4成就荣誉培养人才建筑理论保护奈良同名奖项5社会评价学风严谨人格典范6建筑作品7学术著作8兄弟姐妹9词条图册1 人物简介梁思成,梁启超之长子,是梁启超原配夫人李蕙仙所生,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回忆,梁思成“开玩笑说”,“他的生日,4月20日,和希特勒是同一天。

”[2]2 人物履历梁思成1912—1914年在北京汇文中学学习。

1915—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3年5月,他去天安门广场参加二十一条国耻日的纪念活动,在途中被军阀金永贵的汽车撞伤,左腿骨折,使他留学美国不得不推迟一年。

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192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建筑硕士学位。

梁思成的故事

梁思成的故事

梁思成的故事梁思成,生于1898年,出生在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

他的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梁思成的影响深远。

梁思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中国古建筑有着深厚的感情。

梁思成年轻时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设计和规划。

在西方现代建筑的熏陶下,梁思成开始反思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和意义。

他深知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却又看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种种问题,因此他开始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探索中国建筑的发展之路。

梁思成毕业后回国,他开始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和教育工作。

他提倡“以古为新”,主张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使建筑更具中国特色。

他在教育领域也大力倡导这一理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和学者,对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思成的建筑作品遍布中国各地,他参与设计了许多标志性的建筑,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首都机场等。

这些作品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采,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建筑设计,梁思成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

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成果丰硕,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对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人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梁思成一生致力于中国建筑事业,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学者。

他的建筑理念和学术成就,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建筑界的一面旗帜。

梁思成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他的建筑作品和学术成就,为中国建筑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思成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他的成就,传承他的精神,为中国建筑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梁思成的小故事

梁思成的小故事

梁思成的小故事梁思成,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书卷气,仿佛能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古建筑、老图纸,还有那一双永远在探寻、发现的眼睛。

他啊,可是咱们中国建筑学界响当当的人物,不过今儿咱们不讲那些高大上的事儿,就聊聊他那些接地气、有意思的小故事。

话说梁思成年轻时,那可是个标准的学霸加文艺青年。

他不仅学习好,还特别喜欢画画,尤其是建筑画。

有一次,他画了一幅超逼真的古建筑图,简直就像是从老照片里抠出来的一样。

朋友们看了都惊呆了,纷纷调侃他:“老梁,你这画技,简直可以假乱真了,以后咱们找不着古建筑照片,就找你来画!”梁思成听了,哈哈一笑,心里那叫一个美。

除了画画,梁思成还有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摄影。

他走到哪里,相机就带到哪里,看到什么古建筑,都得咔嚓咔嚓来几张。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去郊游,路上遇到了一座古桥,梁思成立马就兴奋了,掏出相机就开始拍。

朋友们等他半天,结果他愣是拍了上百张照片,每一张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捕捉那座桥的美。

朋友们打趣他:“老梁,你这是要把桥都装进相机里带走啊!”梁思成却一本正经地说:“这桥可是宝贝,我得多拍点,留给后人看。

”别看梁思成平时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其实他也有调皮的时候。

有一次,他和同事们一起出差,路上遇到了一家小吃店,梁思成一马当先,冲进去就开始点吃的。

同事们跟在后面,看着他那副馋样,都笑了。

等菜上来,梁思成更是毫不客气,大口大口地吃,还不忘给同事们夹菜,嘴里还念叨着:“这地方的东西真好吃,下次咱们还得来!”那一顿饭,大家吃得特别开心,梁思成的幽默和热情,让气氛变得格外融洽。

梁思成还是个特别细心的人。

有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考察古建筑,发现一处屋顶上的瓦片松动了。

他二话不说,就爬上屋顶去修。

学生们都劝他:“老师,您别上去了,危险!”梁思成却摆摆手:“没事,我这身子骨还硬朗着呢!”说完,就继续埋头苦干。

那一刻,学生们都被他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

梁思成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都充满了人情味和趣味性。

梁思成生平简介

梁思成生平简介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

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长子。

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梁思成于1901年4月20日出生日本东京,1912年随父返国。

1972年1月9日卒于北京。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1933-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

1934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1944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营建系)并任系主任直到逝世。

他还曾任中央研究员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聘任教授、普林斯登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等职。

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做出的开拓性不朽贡献之外,最为突出的是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他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十多年间,以他身体和学术的最强壮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众多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勘察、测绘、制图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对老匠师们的采访,写出了《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专著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考》、《正定古建筑调查报告》、《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众多的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为我国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这门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梁思成对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是竭尽全力,多方设法保护,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在抗战时期为保护敌站区古建筑文物、在解放战争中为保护待解放地区古建筑文物领导编写《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出在战争中避免炮击,轰炸的建筑文物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 部委员,除了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外,一 直以高度热情参加了各项建设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市 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 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 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委员、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主任、北 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梁思成还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领导活动,曾任:北京市 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 、三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代会常务委员。 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不仅聚集了当 时的能工巧匠,其碑石石料的采集场 面也颇为宏大。纪念碑由17000块花 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岛浮 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 大石料,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 完整花岗石,其石坯长14.4米,宽 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采 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1953年4月1 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 广场工地,从开采到运输共计7116名 工人参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纪念 碑从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费就达3亿余 元。

1928年,他刚一回国就到东北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一心要为中国培养新 型的建设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梁思成又想着战后和平建设需要人才,于是回清 华大学筹办了建筑系,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了中国的教育上。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总是站在教学第一线,即使在他担负着十分 繁重的行 梁思成建筑画 政工作的情况下,他坚持亲自教课。他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 养,所以他除了讲授中、外建筑史外,还经常给刚进大学的学生讲“建筑 概论”,担任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他不但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 善于深入浅出地、用生动的语言和比喻向学生讲明什么是建筑,建筑师的 任务和建筑师应该怎样工作等。他善于从课内到课外,经常教育和引导学 生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观察所见到的建筑,研究与建筑师有关系的一切 事物,启发学生对建筑事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和感情 。梁思成在古建筑研究中坚持的严谨学风也贯穿在他的教育工作中。他审 阅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论文都是逐句修改,从内容到错别字,连一个标点 符号也不放过。他不仅自己做到,而且也要求教师和学生熟悉古今中外的 著名建筑,能随手勾画出这些建筑的形象和记住它们的建造时期。他不但 培养学生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反对少数艺 术家的所谓不修边幅的那种散漫习气。他强调一个建筑师要对一个工程负 责,必须要有严格和科学的工作作风。他要求每一张设计图纸都要制图清 楚,尺寸准确、连写字大小都要按不同等级的规定,文字与图分布均匀, 干净利索,一目了然。
吉林大学教学楼
整个石头楼全部建 筑采用了大块花岗 岩材,增加了威严 庄重的感觉,而在 楼的顶端和女儿墙 部位,加装了石砌 斗拱花纹,门柱上 部按中国建筑风格 安装石雕螭吻,使 整个建筑增添了明 快而又带有神秘色 彩的印象。主楼的 门厅部分则设计得 堂皇古朴,云拥护 栏的圆形柱头上设 有节日布置盆花的 位置。
石头楼
梁思成参与设计的联合国 大楼




出身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在日本东京出生时,是他父亲梁启超因“戊戌 政变”失败后流亡日本的第三年。梁思成(1901.4.20~1972.1.9), 原籍广东省新会县。童年时代的梁思成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上学,在父 亲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 使他对中国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当时是和庚子赔款以 后,中国屡受外国欺凌,这种环境培养了梁思成浓厚的爱国主义和民 族意识。 梁启超曾经送给长子梁思成这样一副对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这是一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勇往直前。 1925年,梁启超得到一本重新出版的800多年前宋朝颁布的一部建筑 书《营造法式》,当即托人带交给梁思成与林徽因,并在扉页上写道: “……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先宠也,……遂以寄思成、徽 因永宝之。”梁思成与林徽因尽管当时还看不懂书中的宋代建筑术语 和内容,但父亲激励的话促使他们产生了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愿望。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 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 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 消灭的现象。
———梁思成
12704425 何伟
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 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 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 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 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 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 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是 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 人物。



பைடு நூலகம்



1梁思成.《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一期,1932.3. 梁思成全集 梁思成全集 2梁思成.《蓟县独乐寺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1932.6. 3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1932.6. 4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4. 5梁思成.《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12. 6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 1933.12. 7梁思成.《赵县大石桥》.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一期,1934.3. 8梁思成.《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 1934. 9梁思成.《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与刘敦桢、鲍鼎合写).营造学社四卷, 1934. 10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单行本).1934. 11梁思成.《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三期,1935.3. 12梁思成.《治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 1935. 13梁思成.《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与蔡方荫、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 刊四卷,1935.
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徽是代表国家 的徽章,是民族 的象征。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徽, 中间是五星照耀 下的天安门,周 围是谷穗和齿轮。 本词条将主要介 绍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徽的诞生、 形色等方面知识。
国徽
鉴真纪念堂位于扬州市古大明 寺内,1973年建成,以纪念对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 献的鉴真和尚。由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参照鉴真在日本 的主要遗物唐招提寺金堂设计 建筑,典雅古朴,保存了唐代 的建筑艺术风格。前面是门厅, 上悬匾额;中间为碑厅,内立 横式纪念碑;后为殿堂,按唐 代寺庙殿堂的风格建造,堂内 正中为鉴真楠木雕像,仿鉴真 圆寂前塑造的干漆夹紵像制作 而成,神态安详而坚毅。东西 两侧壁上是鉴真东渡事迹的饰 布画,分别是西安大雁塔、肇 庆七星岩、日本九洲秋妻屋浦 和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向人们 展示了鉴真生活和经历过的地 方。




14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一期, 1935.9. 15梁思成.《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二期,1935.12. 16梁思成.《建筑设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一)台栏杆.(三)店 面.(四)斗棋(汉一宋).(五)斗拱(元明清)》.营造学社特 刊.1935.12. 17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单行本). 18梁思成.《中国建筑和艺术》(英文稿).为美国百科全书作.1946. 19梁思成.《城市计划大纲序》(单行本).1951. 梁思成照片集 梁思成照片集(10张)20梁思成.《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文物二卷五期, 1952.21 21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文物,1953. 22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学报,1954. 23梁思成.《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林徽因、莫宗汇合写).建筑学 报.1954.(2). 24梁思成.《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在国际建筑协会会议上的报告,1958. 25梁思成.《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建筑学报,1961. 重复与变化 26梁思成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2011.4
鉴真和尚纪念堂
北京大学女生宿舍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为梁思成、林徽因设计作品 此楼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少数设计的作品之一,于1934年设 计,1935年8月建成,是我国最早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优秀作品之一,在中国 近、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楼西南角下方墙体上嵌有一奠基石,上面刻 有:“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奠基”。 1990年2月13 日被列入第四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期已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 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 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 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 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 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 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 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
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启超之子,林徽因之夫, 自上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 古代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研 究,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 建筑设计提过较多重要建议, 参加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 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的 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 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 的主要成就有吉林大学礼堂 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 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 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等。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 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 ,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 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大石桥、山西的 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 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 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1931年, 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次年,为北平大学设 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 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 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 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 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 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这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必 读的重要工具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