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二课《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
梁思成的故事主备人:张丽琴一、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3、重点品读,学生设疑、研讨,探究梁思成的精神。
4、比较研读,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比较,明确两文写法的异同。
5、学以致用,写自己熟悉的名人故事片段。
二、重点、难点:重点:生设疑、研讨,探究梁思成的精神。
难点: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比较,明确两文写法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导读、设疑、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导预习。
1 / 5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
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的梁思成,清末维新变法运动领袖梁启超的儿子,现代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李辉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
(板书课题)1、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出示梁思成简介:梁思成是清末变法维新首领梁启超的长子,清华大学教授。
学生时代的梁思成在1929年因一场车祸,脊椎骨出现了弯曲、驼背,使他的左腿短了一厘米。
在这样严重残疾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深入各地调查研究,为了测绘古代建筑,爬梁上柱,奋力攀高。
他把一生献给了建筑教育事业,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1)初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勘.查()巍峨..()轩.昂()壮硕.()..()黯.淡()逻辑惋.惜()古刹.()打量.()锈蚀.()勾勒.()烽.火()(2)解释下列词语叹为观止:轩昂:壮硕:(3)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方法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2、提取关键词语)一是梁思成夫妇当年不畏艰险,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二是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三是为保护奈良所作的努力;四是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梁思成的生平背景和主要成就;(2)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2)认识到了解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培养对国家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3)激发学生追求卓越、传承优秀文化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本节课以《梁思成的故事》为教材,通过讲述梁思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这位杰出的建筑师、历史学家和教育家的一生,感受其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
2. 教学拓展:(1)介绍梁思成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2)分析梁思成在建筑、历史、教育领域的贡献,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秀品质;(3)探讨梁思成的故事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2)梁思成在建筑、历史、教育领域的贡献;(3)梁思成的故事对学生的启示。
2. 教学难点:(1)梁思成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2)从文本中提炼出梁思成的优秀品质;(3)将梁思成的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找到其对学生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梁思成的生平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2)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2)分析梁思成在建筑、历史、教育领域的贡献;(3)引导学生从梁思成的故事中汲取优秀品质,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信念。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梁思成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3)总结梁思成的故事对学生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教案编写者:[你的名字]教学目标:1. 了解梁思成的生平背景和重要成就。
2. 掌握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学和文化保护方面的主要贡献。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关于梁思成的故事。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图片或照片资料展现梁思成的工作和成就。
第一章:梁思成的生平背景1.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北京故宫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古建筑的价值和保护问题。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古建筑应该如何保护?”1.2 介绍梁思成的生平简述梁思成的出生背景和教育经历。
强调梁思成在中国古建筑研究和保护方面的先驱地位。
1.3 讨论梁思成的重要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创立和教学的贡献。
提出问题:“梁思成是如何影响中国建筑学的发展的?”第二章:建筑学研究与实践2.1 探究梁思成的建筑理念介绍梁思成提出的“建筑五要素”理论。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了解梁思成对建筑设计的独特见解。
2.2 分析梁思成的建筑作品通过展示梁思成设计的建筑作品照片,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其建筑风格。
提出问题:“梁思成的建筑作品有哪些特点?”第三章:文化保护与社会责任3.1 探讨梁思成对文化保护的贡献介绍梁思成在中国文化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参与平遥古城保护项目。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2 讨论梁思成的社会责任感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梁思成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参与。
提出问题:“梁思成是如何体现社会责任感的?”第四章:梁思成的教育理念4.1 了解梁思成的教育理念介绍梁思成在教育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如注重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教育在当代的意义。
4.2 分析梁思成的教育成果通过展示梁思成的学生名单和他们的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梁思成对建筑教育的影响。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梁思成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5.2 个人反思和表达学生可以选择通过绘画、摄影或其他形式表达他们对梁思成的认识和感悟。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梁思成的背景和生平,对梁思成的故事产生兴趣。
1.2 教学重点梁思成的生平背景梁思成的重要成就1.3 教学难点梁思成生平的细节理解梁思成成就的意义解读1.4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梁思成的照片、作品等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等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梁思成的照片和作品,引发学生对梁思成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5.2 生平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梁思成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家庭、教育经历等。
1.5.3 重要成就展示展示梁思成的重要成就,如他在建筑学、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贡献。
1.5.4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梁思成的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提问。
第二章:梁思成的家庭背景2.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梁思成的家庭背景,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等。
2.2 教学重点梁思成的家庭成员梁思成家庭背景对他的影响2.3 教学难点梁思成家庭成员的资料查找梁思成家庭背景对他的影响分析2.4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梁思成的家庭成员的资料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等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5.2 家庭成员介绍介绍梁思成的家庭成员,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等。
2.5.3 家庭背景分析分析梁思成的家庭背景对他的影响,如家庭教育、家庭氛围等。
2.5.4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梁思成家庭背景的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提问。
第三章:梁思成的教育经历3.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梁思成的教育经历,包括他在国内外接受教育的历程。
3.2 教学重点梁思成的教育经历梁思成教育经历对他的影响3.3 教学难点梁思成教育经历的细节理解梁思成教育经历对他的影响分析3.4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梁思成的教育经历的相关资料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等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5.2 教育经历介绍介绍梁思成的教育经历,包括他在国内外接受教育的历程。
《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1《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教案教学对象为初中生,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学生的成长既包含知识的积累,也包含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本教案教学重点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认识他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2、通过对梁思成的故事学习,培养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审美意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
3、通过观看《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这部纪录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视听能力。
4、通过分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阅读《梁思成的故事》中的典型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本教案的教学重点在于梁思成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和推陈出新的建筑思想的讲解,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这些事件对于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演讲等。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流程安排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梁思成所设计并修建的建筑物,引出关于梁思成的探究问题。
2、自主阅读环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梁思成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每位学生抽取一个事件进行重点阅读。
3、观看视频环节:学生观看《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对于视频中梁思成的建筑思想和生平事迹进行学习和探究。
4、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围绕梁思成设计的建筑物及其思想,以及梁思成生平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
5、自主撰写环节:学生自主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总结梁思成的建筑思想和生平事迹,切入到自我观念的建立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6、总结环节:由教师进行总结,展开与学生的讨论和提问,巩固学生对于梁思成的理解和思考。
2《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
课题:《梁思成的故事》主备人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寓情于叙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握文章思路,品析含义深刻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品位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为什么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完成预习案,课前检查。
第一课时完成自主学习。
第二课时完成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当堂检测。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
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
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
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大学毕业后。
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
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
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
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
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梁思成简介: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广东新会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
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3月与林徽因结婚。
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3.背景简介:1993年4月,作者登上了山西应县木塔,观塔思人,为梁思成的精神所感动,后写下此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语文《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课件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_北师大八年级下册语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语文《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课件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_北师大八年级下册语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课件PPT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2《梁思成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3、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学法引导: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
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具准备: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
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作者简介: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
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
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
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
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
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
感谢您的阅读!。
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
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二)概述梁思成的故事,分析人物形象。
预习检测1、识记重点字词给划线字注音。
巍峨()塔刹()毫无顾忌()钦佩()打量()斗拱()勘察()宝坻()2、根据拼音写汉字。
叹为guān 止màn 卷风沙斯物yóu 在幸免于nàn 无所顾jìróng 为一体fēng 火连天困huò不解3、人物介绍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
在清华大学创建建筑系,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
1972年1月9日逝世于首都北京。
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jùn)、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李辉,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李辉文集》,其散文集《秋白茫茫》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自学指导朗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温馨提示:请以从--------段或句子中,我读出了梁思成--------的精神。
)事迹精神三、合作探究作者没有亲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因此用“我很自然地想到……”“我想到了……”的口吻叙述,甚至说关于奈良城的对话“也许是一种文学虚构”,但是,我们读后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它是真的”。
想一想,这是什么缘故?四、当堂训练1文学常识填空《梁思成的故事》作者-------,当代作家。
梁思成,现代--------家。
2默写填空。
古建筑在他眼中,----------------------。
----------------------,-----------------------,------------------------,-------------------------,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梁思成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2.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3.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和拓展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鼓励学生与家长互动,让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5.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教师给出讨论话题:“梁思成的精神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每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总结梁思成的精神品质。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人物描写的写作练习。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
(2)课堂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梁思成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重点词汇、成语、典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梁思成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将梁思成的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熟悉的人物,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进行描写,字数在300-400字之间。要求: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突出人物特点。
2.结合梁思成的故事,思考以下问题:梁思成的精神品质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谈谈你的感悟,字数在400-500字之间。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梁思成的故事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建筑领域的贡献。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建筑领域的贡献。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1. 梁思成建筑设计理念的理解。
2. 如何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材:梁思成的故事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梁思成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位杰出的建筑学家。
2. 生平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建筑成就等。
3. 建筑贡献(10分钟)详细讲解梁思成在我国建筑领域的贡献,如北京故宫、杜甫草堂等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以及他提出的建筑设计理念等。
4. 传统文化教育(5分钟)结合梁思成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如对称美、线条美等。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梁思成的故事及其意义,鼓励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梁思成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成就。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建筑,尝试分析其设计理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1. 梁思成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
2. 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立和教学贡献。
3. 梁思成参与的重要建筑设计和保护项目。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梁思成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认识到他的成长环境对他的影响。
2. 学生能够了解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立和教学贡献,认识到他的教育理念和对后辈的培养。
甘肃省玉门市花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1 (1)
梁思成的故事三、学法指导:一、预习进程中要多读,熟知课文内容。
其中的重要段落要反复读几遍,并用记号标出。
二、体会一下作者在表达中的评提及了什么作用?能够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度》作比较,熟悉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
四、学习进程:预习导学一、查找有关李辉和梁思成的资料,整理后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导入新课:一、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梁思成,教师做补充介绍。
二、写作背景介绍:1993年4月,作者登上了山西应县木塔,观塔思人,为梁思成的精神所感动,后写下此文。
二、整体感知:试探并归纳梁思成的要紧事迹,并划分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重点品读:重点品读课文二、三、四部份,深切了解梁思成的事迹,并说说这些事迹表现了梁思成如何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重点语句品析:一、你是如何明白得“梁思成只能属于那个世纪”这句话的?二、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你如何明白得这句话?3、什么缘故说古建筑在梁思成眼中“永久是有生命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梁思成如何看待北京古城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对照探讨: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度》相较,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拓展延伸一、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优质公开课统编
1.看屏幕朗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看投影,听老师要求,掌握先学方法。
3.浏览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大意,勾画难解语句
4.学生反馈梁思成、作者李辉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检查字词。
(1)读一读。
勘察(kān)巍峨(wēi’é) 黯淡(àn)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4.整体感知。
(1)课文概括梁思成主要事迹有哪些?给课文划分层次。
(2)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四、检查学习效果。
1.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1.课文概括梁思成主要事迹有哪些?
2.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3.出示学习目标(见课件)
二、指导学生先学。
在品味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人物精神,将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比较异同,进行当堂练习。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1.你是怎样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的?
2.为什么说古建筑在梁思成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重 点
难 点
重点: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进行比较探究。
难点:写法探究和写作特点概括。
教法
选择
学导式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背诵课文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
教 学
时 数
2课时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梁思成,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是我国文化史、考古学和历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本章将通过讲述梁思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梁思成的生平背景、学术成就和贡献。
1.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梁思成的重要学术成果。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事业,树立为国家文化事业作出贡献的意识。
1.3 教学重点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贡献。
1.4 教学难点梁思成学术成果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1.5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梁思成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1.6.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阅读,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
1.6.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梁思成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1.6.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梁思成的学术成果。
1.6.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梁思成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
1.7 课后作业第二章:梁思成的生平事迹2.1 家庭背景2.2 学术历程2.3 学术成就2.4 社会贡献2.5 人物评价第三章:梁思成的学术成就3.1 考古学3.2 历史学3.3 文化研究3.4 民俗学第四章:梁思成的贡献4.1 学术领域4.2 教育事业4.3 文化传承4.4 社会影响第五章:梁思成的启示5.1 学术追求5.2 精神品质5.3 国家情怀5.4 人生价值本教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了五个章节的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贡献,从中汲取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术追求。
第六章:梁思成的学术方法6.1 实证研究6.2 比较研究6.3 田野调查6.4 跨学科研究6.5 学术传承与创新第七章:梁思成的教育贡献7.1 学术教育7.2 人才培养7.3 教育理念7.4 教育实践7.5 学术传承与创新第八章:梁思成的文化观8.1 文化自觉8.2 文化自信8.3 文化传承与创新8.4 文化遗产保护8.5 文化发展理念第九章:梁思成的学术影响9.1 国内影响9.2 国际影响9.3 学术传承与创新9.4 学术领域拓展9.5 社会效应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10.2 学术传承与创新10.3 人生价值观10.4 学术追求与精神品质10.5 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梁思成的生平事迹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关注梁思成的家庭背景、学术历程、学术成就、社会贡献以及人物评价。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梁思成的故事》word学案
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本文寓情于叙写法2、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及效果。
3、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
黯淡塔刹锈蚀轩昂叹为观止无所顾忌二、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只要当人类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以自豪时,并且比单纯的需要更进一步——他开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筑才真正开始。
B、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的确不是难以想象的举动。
C、建筑师民族的象征,社会的缩影,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晶。
D、理性战胜了仇恨,文化的永恒价值取代了战争的非理性。
三、文学常识《梁思成的故事》选自《》,作者,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著有《》,等。
其中《》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梁思成,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家和建筑师。
主要作品有四、疑难探究1、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二者有什么异同?2、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的情景,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手法?3、作者没有亲眼看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他是真的”,这是为什么呢?4、文章中,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请你谈谈“建筑的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5、房子与建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从罗丹得到的启示1)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
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
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的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症结的所在。
2)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
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3) 有一次,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大谈雕塑美术的衰落。
我年轻而好饶舌,一再反对他的意见,认为罗丹实在可以与米开朗基罗媲美。
4) 但是,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罗丹那里的时候,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因为在他们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优质公开课18新编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第一课时课题梁思成的故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梁思成及作者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梳理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熟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给课文划分层次。
难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教法选择导学式教学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3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
1.引言: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
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2.出示学习目标(见课件)二、指导学生先学。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目标。
2.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具体学1.看屏幕朗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看投影,听老师要求,掌握先学方法。
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
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学法导航: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难。
2.走进作者及人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作者李辉及梁思成的知识。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4.整体感知。
(1)课文概括梁思成主要事迹有哪些?给课文划分层次。
(2)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四、检查学习效果。
1.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2.作者介绍:李辉:湖北枣阳人。
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著有《巴金论稿》、《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沧桑看云》、《李辉文集》,散文集《秋白茫茫》等。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体会梁思成深邃的精神内涵,品味其人格魅力。
3、学习梁思成精神,增强历史文化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领会人物深邃的精神内涵。
2、品味文章诗意、凝练而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学生谈对梁思成的了解,介绍梁思成作为建筑历史学家的杰出成就。
2.检测预习字词情况。
(二)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指导学生概括内容的方法:“人物+事件+结果”的形式)
(三)品读课文——走近梁思成
品读“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部分:
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1.引导学生明白作者站在历史高度评价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2.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等方面赏析人物)
(四)研读课文——走近梁思成
1、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部分:
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说说梁思成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从文中语句或写作方法的角度理解:梁思成超越常人的理性、远见和广阔的文化视野)
2、结合“梁思成感叹河北辽代古庙被拆”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梁思成对人类漠视文化遗产的无奈、不妥协。
(五)深情感悟——回望梁思成
结合全文,用真挚的感情表达你对梁思成新的认识和感悟。
四、板书设计
梁思成的故事
视建筑为生命——理性、文化视野广阔——真正具有文化精神的人。
《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
(一)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
《秋白茫茫》《李辉文集》
一、预习
1、读课文,积累常识及字词(必做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勘察()黯淡()枯朽()
锈蚀()斗拱()钦佩()
宝坻()巍峨()()
勘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探究(必做题)
主题思想
写作特色:
导学步骤:
一、自研。(必做题)
(一)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二)课文概括梁思成主要事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梁启超之子,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
强湾中学高效课堂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思成的故事小组:编制人:王英芳审核人:
【学习目标】1、
【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多读、多写、多查、;2、自学探究(参考时间20分钟):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3、合作探究(25分钟):先小组学习再小组合作探究。
黯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 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 北师大版
《梁思成的故事》基础助学: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勘察()黯淡()古刹()轩昂()二、给“塞”注上三个不同的读音,并给每个读音的字组词。
①()②()③()三、根据课文内容,回忆填空: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当他,当他,他绝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四、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4月15日起,举办奥运会第一届歌曲征集活动。
②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5届,每届评出10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
③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1○2○3阅读平台:(一)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
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我很欣赏一位英国建筑历史学家关于“建筑”的议论。
在他看来,当一个穴居人为了更舒服在洞口挂上几张皮子的时候,或当牧民用根柱子支起兽皮搭帐篷的时候,“建筑”并没有开始。
只有当人类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以自豪时,并且比单纯的需要更进一步——他开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筑”才真正开始。
这位建筑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在建筑史中,应该排除那些仅仅是“房子”的房子,并且明确在“房子”与“建筑”之间必须有区别。
“‘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
”这位英国学者说。
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
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
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学问。
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
《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课题:《梁思成的故事》主备人董新科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梁思成的相关常识。
2、理清写作思路,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的写法。
(重点)3、感受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增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难点】1、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2、为什么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精读感知,品味交流1.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部分作业,准备教师检查。
2.通过小组帮扶完成自主学习,标好疑点、难点。
准备展示、讨论。
第一课时【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
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
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
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梁思成简介: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广东新会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二、预习自测:朗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并解释带下划线的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两遍)勘.查巍峨..黯.淡耸.立锈蚀..逻辑.惋.惜钦.佩壮硕.塔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叹为观止灰飞烟灭毫不顾忌视为一体困惑不解气势雄伟轩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探究案】一、自主学习: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梁思成的故事》
主备人董新科审核人时间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梁思成的相关常识。
2、理清写作思路,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的写法。
(重点)
3、感受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增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难点】1、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2、为什么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精读感知,品味交流
1.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部分作业,准备教师检查。
2.通过小组帮扶完成自主学习,标好疑点、难点。
准备展示、讨论。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
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
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
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梁思成简介: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广东新会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二、预习自测:
朗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并解释带下划线的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两遍)
勘.查巍峨
..黯.淡耸.立锈蚀
..逻辑.惋.惜钦.佩壮硕.塔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叹为观止灰飞烟灭毫不顾忌视为一体困惑不解气势雄伟轩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
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1、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一、当堂检测:
1.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倾注:倾倒,注满。
B.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C.攀援:抓着东西往上爬。
D.勘查:进行实地调查或查看。
3.请说出中国的四大名楼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4、按原文填空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 。
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当他_________,当他______________ ,
他绝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_________ ,_________ 。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如何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
2.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他是真的。
”先把这些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这是为什么?
3. 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你怎样理解这句话?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乡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大拆大建,许多文化古迹顷刻间荡然无存,请你结合课文,谈谈这种“建筑灵魂”是否还适宜于二十一世纪?
三、拓展提升:
1、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说说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2、总结归纳(供参考)
1、思想性:本文赞赏拥有“建筑灵魂”、富有胆识、执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子阿保护文化遗产上任存的遗憾。
2、写作艺术:(1)、构思巧妙,层层深入。
(2)、语言凝练,文采飞扬。
(3)、对比手法的运用。
(4)、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紧密结合。
(5)、不时出现合理的联想、想象,乃至合理的虚构。
【训练案】
一、当堂检测: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
而今,又以大师传统心甘情愿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
一次扩建,于民国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志愿人员式建筑群。
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
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
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
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
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项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
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
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
与大门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
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
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
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
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
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项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
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偏院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
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
各院房有走道相通。
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
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1.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____________ 。
俯视呈________ ,整个大院显得_________ 。
2.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
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_____ 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___________ 。
3.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后作业:当堂检测当堂完不成作为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