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之记叙文人称及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策略
了解每种人称的表达作用,把握题意,再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阅读《唤醒生命 》,完成下面题目。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 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 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 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 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 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 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 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 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 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 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 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
百度文库
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 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 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 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 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 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 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 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 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 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 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 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 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阅读时我们要看文章是用什么人称来叙述,来处理材料、 表现心理、表现主题的。在阅读中把握好记叙的人称对于理解 文章主题,理清文章思路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通过思考作者 对人称的安排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法。
常见题型
分析某一人称在全文或某段中的表达作用(一般是第二人称); 要求以某种人称写一段话。 提问方式: 1、从文中(文段)看,作者是用第几人称叙述的? 2、请分析某人称叙述故事的表达效果。 3、请用某人称写一段话。
⑥我送第一朵玫瑰去的那天晚上,她看上去像个鬼。我把那个 盒子递给她,她满脸惊讶——“给我的吗 ?”第二个星期六, 在同一时间,我又送一朵玫瑰给凯洛琳小姐。下个星期六,又 是一朵。第四次她很快就开了门,我知道她一定在等待着我。 她的两颊微红,头发也不那么散乱了。 ⑦我又给她送去了第五朵玫瑰。第二天早晨,凯洛琳小姐 又回到教堂弹风琴了,我看见她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多么 勇敢。”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⑧我照例每周末去送玫瑰,凯洛琳小姐逐渐恢复了正常的 生活。现在她有点儿自豪,表现出一种傲岸自尊的神气。这一 晚是我去凯洛琳小姐家最后的一个晚上。我把盒子递给她,说: “凯洛琳小姐,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送花了,我们下星期要搬 到别的地方去。不过,奥森老爹说他会继续送花来的。” ⑨她踌躇片刻,说:“詹姆斯,你进来一下。”她把我领 到整洁的客厅,从壁炉架上拿下一个精雕的帆船模型。“这是 我祖父的。”她说,“送给你。你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
不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 心死了。因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 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 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 老。”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 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 年轻,她才四十多岁。”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 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母亲推开了 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 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 (15)母亲接过来:“就是它。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 你了。” (16)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停了一下,她又说: “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人称的表达作用、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 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其次是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真实可信之感;再次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短处 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 “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 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 发感情。其优点在于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 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 灵活,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 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 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的叙述那样 亲切自然,如《皇帝的新装》。
她可不肯坐视凯洛琳小姐因为她而毁了,送花的是克丽丝 汀。” ⑩“你瞧,”他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 骨气的女人!” 请分析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表达效果。
答案: (1)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文章始终。 (2)用“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3)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表现了小城里众多人物 的人性之美。
你和那些玫瑰。”她把盒子打开,轻触娇嫩的花瓣,说:“花 瓣无言,却告诉我许多事情„„” ⑩回花店后,我做了一件从来不敢做的事情。我在奥森老 爹那儿找到了我所要找的东西。只见上面是奥森老爹潦草难辨 的笔迹:“潘尼曼,五十二朵美国红玫瑰,每朵两角五分,共 计十三元。已全部预付。”原来如此,我暗自思忖,原来如此! ⑧直到许多年过去。有一天,我又来到奥森花店。一切都 没有改变。我跟他聊了_阵,随后问:“凯洛琳小姐现在怎样 了?”“凯洛琳小姐?”他点点头,“她嫁给了乔治,那个开药 店的,人不错。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哦!”我有点惊讶。 我想让奥森老爹知道我当年有多精明,“你猜潘尼曼太太知不 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相好凯洛琳小姐呢?”奥森老爹叹了 口气:“詹姆斯,你从来就不太聪明。送花的不是潘尼曼,他 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 ⑩我瞪着眼睛看着他:“那么花是谁送的?”“一位太 太。”奥森老爹说,他小心翼翼地把栀子花放进盒子,“她说
(17)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18)母亲抚摸着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说:“那女孩,真 不错。” (19)“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您应该去叫保安。” 我和姐姐叫道。 (20)“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 “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 的。” 细心的你已发现第7自然段在人称使用上发生的微妙变化:依 据上文,本段的三个“我”应为三个“她”,而作者却让 “母亲”改用“我”来叙述。这种人称变化的表达作用是什 么? 答案:这是一段心理描写,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母亲” 当时的心理活动,更能真实地表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巧妙挽救 失足女孩的思想过程。
人称的分类
记叙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 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 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 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第一人称是指自己的代词如 “我”“我们”等;第二人称是指你谈话时在场的别人的代词, 如“你”“你们”等;第三人称是指你谈论的不在现场的人称 代词,如“他”“她”“他们”等。一般来讲,记叙文中叙述 的人称必须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还是用第三人 称“他”叙述,都要通篇一致,一般不宜随意转换,但有时作 者可根据写作的需要来转换人称。 ★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 ★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 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 ★第三人称: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酒店的洗手间 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 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 下都没有。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 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 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 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8)“姑娘。” (9)“干什么?”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11)“什么事?” (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 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刚才我洗脸怕 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
阅读《珍珠项链》,完成下列各题。 (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淡粉色的, 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贵的珍珠,但已 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2)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 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末。母亲虽然 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 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然后一家 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3)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 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我和姐姐纳闷了,赶紧去找。在 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 子。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孩子说: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 再见了!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4)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5)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 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 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 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 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 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 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答案: 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 就偏离了主题。 用第三人称叙述,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意思 对即可)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 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 的叙述。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1.“我”是见证人。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 件的见证人。 2.“我”是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 “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 如,鲁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记》中却用“我”以“狂人” 的身份来叙述。 4.“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小说中的“我”不能等同自己。纪实文字中“我”就是作者。 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就是第二人称的叙 述。 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 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三人称的叙 述。
阅读《幸福的玫瑰 》,答题。 ①那年春天,每周六晚上我都要给凯洛琳小姐送去一朵 玫瑰,那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 ②我在放学后和星期六在奥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从 一开始我送玫瑰的时候,就觉得这事有点儿古怪。第一次送 玫瑰的晚上,我提醒奥森老爹忘记给我送花人的名片了。 ③“没有名片,詹姆斯。送花的人要求尽量保密。所以 你不要声张,好不好?”奥森老爹说。 ④有人送花给凯洛琳小姐,我很高兴,因为大家都可怜 她。我们小镇里的人都知道,凯洛琳小姐最倒霉不过,她被 人抛弃了。她与潘尼曼已订婚多年,一直在等他。但潘尼曼 在医院实习期间,爱上了一个更年轻漂亮的女郎,和她结了 婚。潘尼曼娶的那个女郎的确是个关人,叫克丽丝汀。 ⑤她在我们镇上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因为女人都鄙视她, 说她的坏话。至于可怜的凯洛琳小姐,这件事可把她害惨了。 一连半年,她足不出户,放弃了一切公众活动,甚至也不替 教堂弹风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