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概述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8656b1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3.png)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涉及到阅读外语询文本的能力,更是涉及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语言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甚至是高分考试的必修课。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英语阅读教学的各个方面。
1. 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任务和情境教学方式的模式,它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阅读学习,并更加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任务自然是核心,由教师制定好任务和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解决完整的任务才算完成教学过程,达到回报一定的成效。
例如,教师安排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读一篇英语文章,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包括找出关键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等,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意义贯通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很难忽略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之间的联系,意义贯通教学模式则是更注重这一点。
在意义贯通教学模式中,教师会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注重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思想,同时将文本中的语法、词汇、表达等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
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分组阅读两个相关主题的文章,其中一篇侧重于学术性和形式性,另一篇则侧重于喜剧性和口语性。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注意到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也会关注到文章中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措辞,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运用并重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表达式阅读教学模式表达式阅读教学是一种阅读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英语表达式的掌握和理解。
在表达式阅读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会从阅读材料中精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短语、词汇等,并让学生自主研究这些语言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英语知识。
例如,教师可设计一个知识点问题的研究项目,学生通过阅读相关题材来学习目标语言特点,同时能够运用所学习知识归纳总结,为练习英语表达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既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英语阅读课教学总结
![英语阅读课教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92154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4.png)
英语阅读课教学总结一、引言英语阅读课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术英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阅读材料选择在英语阅读课中,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非常重要。
首先,要选取与学生年龄、学习经历和兴趣相关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既要能够挑战学生,又不能过于困难以致学生无法理解。
最后,要有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新闻、科技、文学等,以培养学生的广泛的阅读能力。
2. 阅读技巧与策略在英语阅读课中,必须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与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预读、快速阅读和精读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要细节。
此外,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以及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和电子白板,可以在英语阅读课上展示相关的图表、图片和视频,以增加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英语学习软件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在线阅读和在线练习来提高阅读能力。
2. 合作学习英语阅读课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
此外,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扮演相关角色,以增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效果1.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英语阅读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阅读课中,可以进行口头朗读和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锻炼他们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2. 学术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学习相关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提高学术英语水平。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五、改进的建议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英语阅读深度教学
![英语阅读深度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3fa9b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a.png)
英语阅读深度教学
一、引言
英语阅读深度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表面的信息,还要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以及文本所传达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二、英语阅读深度教学的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深度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和细节,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深度教学鼓励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对文本进行批判性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度教学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英语阅读深度教学的实施方法
1.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2. 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3.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评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对文本进行批判性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结论
英语阅读深度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评价。
英语阅读课教学介绍-英语专业导学课件
![英语阅读课教学介绍-英语专业导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f4c527647d27284b735189.png)
十一、Ways of Marking
10% 20% 60%
Classroom attendance Assignments Final test
一、《英语阅读》的性质
《英语阅读》是一门英语阅读技能
课,其广泛涉及到文艺小说,人物 传记,历史故事,宗教传说,科学 发展等各个领域,因此是一门难度 较大的课程,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 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
二、《英语阅读》的目的
“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 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 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 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 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 寻读、细读、评读等能力;并通过阅读 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 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
(2) 美国文学
Sherwood Anderson----Winesburg, Ohio《小城畸人》 James Baldwin----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高山上 的呼喊》 Saul Bellow----Seize the Day《勿失良辰》,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雨王韩德森》 Willam S.Burroughs----The Naked Lunch 《赤裸的午 餐》 Willa Cather----My Antonia 《我的安东尼亚》 Kate Chopin----The Awakening《觉醒》 Stephen Crane----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红色 英勇勋章》 Theodore Dreiser----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 An American Tragedy《美国悲剧》 Ralph Ellison----Invisible Man《隐形人》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ca94df083c4bb4cf7ecd1ce.png)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英语阅读课程名称(英文):English Reading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 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周学时:2 总学时:64 学分: 2先修课程:综合英语一年级英语阅读英语语法授课对象:二年级英语师范专业和英语专业三、课程简介本课程为英语专业二年级必修课,同时也是让学生大量接触各类英语阅读材料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实践课。
英语阅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增加词汇量和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各种阅读题型完成的准确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
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获取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课程修读后达到英语专业四级要求的阅读水平。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强调词汇知识学习、阅读技能训练与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机结合,强调语言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机结合。
教材选用题材广泛,内容既经典又有时代感的原版引进教材《读者的选择》,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求:1)能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网页文章、报纸新闻、人物故事、科普文章和文学原著,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词汇,能掌握主旨和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把握阅读语篇的细节信息,并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答题准确率。
2)5—6分钟内速读1000词左右的中等难度的语篇,了解中心大意,把握主要内容,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知识猜测和判断词义。
3)独立解决大部分语言难点和一些背景知识问题,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对英语国家文化、社会、时政、科技、历史和文学等方面知识。
英语阅读教学概述
![英语阅读教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916ff76770bf78a652954c5.png)
一、英语阅读教学概述(一)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从印刷或书写的文字信息中构建意义。
”Day and Bamford (1998:12)换句话说,阅读理解涉及:1. 从文本中有效地获取有关信息。
2. 为了达到理解目的,将文本信息与读者个人的知识联系起来。
由于作者的目的是让读者读,而不是听。
因此,阅读是一种安静的个人的活动。
阅读严格来讲是默读( Silent Reading )。
它实际上就是只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内容,或者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年版)》强调通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初步运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在具体语境下开展有效交流。
”从这个意义上出发,阅读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的接收性技能( It is a receptive skill but not a passive one. ),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及获取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作者与阅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思想交流的过程。
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人们进行广泛而高效的阅读,因而对阅读技巧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阅读的意义阅读是学生接触和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1 )读是四种技能之一,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2 )阅读是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有效途径。
3 )阅读是学习和巩固知识(如:词汇、语法、交际用语等)的有效途径。
4 )阅读材料是学生学习、拓展跨文化知识和提升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5 )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阅读技能和学习策略。
(三)阅读的模式阅读有以下三种模式:•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 Up Approach( Decode and understand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the tex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ext.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Approach( Use our expectations, previous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s of the text first. )•互动模式 Interactive Approach( Use the above two approaches together , the two approach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understanding the text. The reader may shift from one focus to another during the process. )1. 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 Up Approach根据这个模式,阅读首先被认为是对文本的识别,阅读也因此被视为解码的过程。
英语阅读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英语阅读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83767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5.png)
英语阅读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英语阅读教学大纲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下是一份英语阅读教学大纲,供您参考:一、阅读理解能力培养1.培养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通过阅读不同难度和类型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培养阅读策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总结等,以提高阅读效率。
3.培养阅读兴趣:通过选择有趣、生动、有教育意义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二、阅读技能培养1.培养词汇积累:通过阅读不同难度的*,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词汇量。
2.培养语法知识:通过阅读不同难度的*,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提高阅读质量。
3.培养阅读速度控制:通过教授学生如何控制阅读速度,以提高阅读效率。
4.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不同难度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阅读评估和反馈1.建立阅读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阅读测试和评估,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进展。
2.提供反馈和指导:根据学生的阅读测试和评估结果,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阅读能力。
3.鼓励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我评估和反思,提高阅读能力。
以上是一份英语阅读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英语阅读四教学大纲抱歉,我不清楚您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因为“英语阅读四教学大纲”这个词汇在常规语境下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或解释。
如果您能够提供更多的上下文或信息,我会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英语阅读实践教学大纲英语阅读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英语阅读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英语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策略;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4.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英语阅读 课程介绍
![英语阅读 课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453380d79563c1ec5da71f5.png)
《英语阅读》课程简介1该课程教学目的、目标英语阅读课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读物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职业基础课。
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
2.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
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指定长篇简易读物和浅显原著,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要求学生定期写读书报告。
阅读课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并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课程创新实践能力培训途径循序渐进、系统介绍各种阅读技能。
第一册首先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的意义,熟悉英语句子结构,了解内容题材与中心思想的区别。
第二册针对一年级学生阅读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重点培养学生把握文本中心思想的能力。
第三册着重阅读速度和逻辑推导方面的训练。
第四册进行阅读方法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批评鉴赏能力。
阅读技能属于单项技能强化训练,即同一种阅读技能要连续在几个单元内反复操练,以便学生能真正掌握,运用自如。
学习一些英语修辞知识,如:(similes and metaphors, perso nification, hyperbole, paradox and irony euphemism, cliche, idioms)。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ed2e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a.png)
阅读教学介绍
1 教学概述
阅读教学概述,介绍基本的教学目标、软件 方式。
2 教学方法
介绍针对高中学生的适宜的阅读教学方法。
3 教学精髓
了解如何培养学生更有效的理解和解析英文 文章的能力。
4 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可以做到的阅读作品并总结教学所 得。
阅读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语言学习工具
优化课堂理论
阅读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方法, 在语言学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 用。
2 改善朗读效果
提供朗读和发音技巧,改善阅读语音和语调。
3 加强故事分析
最佳的故事分析策略包括问题源分类,核心 转化,细节分析和转化等。
4 增加阅读信心
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和建议,提高其阅读 重点、速度和效率。
展示教学
探索使用展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评估和评价
评估工具 个性化评价 反馈和建议
通过观察、评估和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选择合适 的评估工具。
使用个性化评价方式,重点关注学生的长处,在 经典文学和其他文体环境中进行个性化评价。
通过对学生表现的反馈和建议,提高他们在阅读 方面的技能。
生动有趣
在课堂上引入英语绕口令和其他英语学习小游戏, 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Hale Waihona Puke 语言实用性指导学生应该如何用学到的语法和词汇更加自然 地和流畅地与他人交流。
各种教学方法介绍
1
区分教学
2
了解如何利用基于打字速度、年龄、兴
趣和准备程度等方面的因素来区分教学。
3
学生主导学习
使用学生主导学习的技术可以让我们从 “课堂”转向“学习空间”。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件
English reading is a core part of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In this presentation, we will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and fostering a lifelong love for reading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英语阅读》 教学大纲
![《英语阅读》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f3ece115f0e7cd184253630.png)
《英语阅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英语阅读
二、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三、教学时数:周学时数2学时,总学时数136学时
四、学分:8
五、开课时间:第1─4 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专业
七、教学对象:英语专业本科1─2年级学生
八、教学目的: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广泛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阅读技能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拓宽知识面,扩充词汇量和加大词汇的接触频度,增强英语语感,逐步掌握篇章概括方法,最终达到自如地阅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语篇章,如:英文报纸,杂志,广告的目的。
九、课程内容: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阅读的策略与技巧,诸如预测、速读、浏览、把握文章主题、分辨细节问题、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批判性阅读以及查阅资料等。
同时教学内容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题材既包括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如文学,政治,经济和科技等,也包括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如家庭、就业等。
体裁既包括记叙文、说明文、散文及新闻报导、传记、评论等类型,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应用文体。
十、教学时间安排:
十一、所用教材:
《现代大学英语阅读教材》,杨立民等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汉阅读技巧与实践》,刘学明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十二、教学参考书目:
《全新版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白永权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新编大学英语6级阅读180篇》,潘晓燕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阅读基本功》,于世敬等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
十三、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20%)+ 期末考试(80%)
本大纲制定人:吴长旗。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任务设计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任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1eba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e.png)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任务设计一、任务概述英语阅读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教学任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并鼓励他们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
二、任务内容本次阅读教学任务将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动物、食物和节日。
1. 主题一:动物任务要求:- 学生阅读相关的英文绘本,了解并掌握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如动物的名称、食物喜好等。
-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回答关于动物特点、生活习性的问题。
-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演示一段有关动物的对话,并向全班展示。
2. 主题二:食物任务要求:- 学生阅读食物相关的短文,掌握与食物相关的词汇,如食物名称、食物来源等。
-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回答与食物相关的问题,如食物的味道、健康饮食等。
- 学生按照教师分发的食物材料,进行小组合作,制作一份简单的食谱,并向其他组展示。
3. 主题三:节日任务要求:- 学生阅读与节日相关的英文介绍,了解不同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回答与节日相关的问题,如节日的日期、重要活动等。
-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节日,制作节日贺卡,并用英文写上节日祝福语。
三、任务流程1. 词汇导入- 教师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词汇,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
-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复习并默写相关的词汇表。
2. 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由教师提供的英文绘本或短文,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合作实践- 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分组进行合作实践。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
- 学生在合作中分享思考和想法,并共同完成任务。
- 教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
4. 成果展示-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包括演示对话、食谱展示和节日贺卡展示。
- 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评价。
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全面回顾
![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全面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23d35c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e.png)
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全面回顾引言英语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增进文化交流以及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全面回顾了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旨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为未来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和启示。
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概述国外英语阅读教学研究1. 理论研究:国外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较早关注阅读理论,如心理语言学、社会文化理论和认知科学等,为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2. 教学方法:国外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阅读策略训练、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等。
3. 评估体系:国外的评估体系较为完善,注重过程评价和自主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如标准化测试、课堂观察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4. 教师发展:国外研究重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强调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反思实践等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1. 课程标准与政策: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逐渐从课程标准和政策层面进行探讨,关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
2. 教学策略与方法:国内研究注重探索适合国内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多媒体辅助教学、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3. 学生因素研究:国内研究开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阅读教学的影响,如学习动机、阅读兴趣和背景知识等。
4. 教师发展:国内研究逐渐认识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开始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
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比较与启示比较分析1. 理论基础:国外研究较早引入多学科理论,而国内研究正逐渐拓展理论视野。
2. 教学方法:国外研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策略训练,国内研究则更多关注教师指导和教学内容。
3. 评估体系:国外评估体系较为成熟,国内评估则逐步发展和完善中。
4. 教师发展:国外对教师专业发展有较多研究,国内对此的关注也在增加。
启示1. 融合多学科理论:国内研究应进一步融合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英语阅读》教学大纲(附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英语阅读》教学大纲(附课外阅读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822884c9240c844769eaee6d.png)
《英语阅读》教学大纲(附课外阅读参考书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20学时总学分:6学分开课学期:第1-4学期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英语阅读”是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使用的基础课程,泛读课的特征体现在“泛”与“读”两个方面,就“泛”而言,泛读课所选的语言材料的内容呈百科知识性,包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同时语言材料的文体呈多样性,既有文学作品,又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广告等语言风格不同的各类文章;就“读”而言,泛读课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
“英语泛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速度能力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也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教材:《泛读教程》王守仁等编课程介绍“英语阅读教程”即英语专业的阅读(泛读)课,是专业英语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对象为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也可供大学英语四级后学生选修。
本教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934d414b7360b4c2e3f64c9.png)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英语阅读就是读者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
英语知识是指读者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篇章知识的总和,非英语知识是指读者英语知识以外的背景知识,即直接或间接获取的知识经验的总和。
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评议的机会和条件。
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
精选材料,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使所选择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材料可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事故、寓言、幽默小品、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生词较少。
在阅读教学的较高阶段,通过增加阅读量,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科性较强、富于哲理、异国文化较深层次的文章,加深拓宽内容,使之“英语化程度”在两方面得到和谐平衡的发展。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分析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结构。
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适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断出现,反复循环,因而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记忆更加牢固了,同时学生从阅读材料获得诸如语言背景、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信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英语阅读教学法介绍
![英语阅读教学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33b1c1367ec102de2bd8988.png)
英语阅读教学法介绍语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和目标。
词汇教学应当花费少量时间,选择最佳技法、力争达到较好效果,词汇教学要服从和服务于语篇教学,英语语篇按文体(genre )分为记叙文(narrative )、描述文(description )、政论文(argumentation )、释义文(exposition )等。
这些文体又分别应用于新闻报道、广告、法律、文书、学术论文等。
因此,阅读文语篇教学,根据文体特点来组织、设计教学,优化教学方案,是较好的切入口。
目前文献中常见的三种阅读理论模式,是从上至下模式、反应---- 补偿模式。
这种模式和框架显得太宽泛,不易在教学中把握,笔者在教学中将上述模式灵活运用,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文体特点,以及“文化”内涵,进行了几种教学法的探索,效果良好。
语篇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在于阅读文教学应是课内外创设条件,让学生自我进行语言习得,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而非传统的紧扣教材教什么内容的问题,阅读文中创设条件主要应是课堂训练要有信息差(information gap 消除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不确定性);训练要准确,又要流畅,难易适度,由易到难激发兴趣;制造让学生出错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而非每错必纠。
(一)整体教学法:文章的主旨大意就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文章的教材、取材都依据文章中心。
因此,我们可以抓中心、析标题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纵观全文结构和内容。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发散,真正在阅读教学中既能放开又能收笼,既抓大又放小。
着手的主要内容:①main idea ②title ③topic sentence文章无定式。
但文章有章法。
英语文章尤为明显。
其常见的写作模式:模式 1 、Introduction (present situation)Background information Topic sentence …… Body …… supporting detail short summary (Prediction) Opinion Conclusion suggestion solution recommendation (call for action)模式 2 、Topic sentence …… Introduction …… supporting detail …… the sisstatement Topic sentence (Mai or point one …… supporting detail Body Topic sentence (Mai or point two …… supporting detail Conclusion short summary模式 3 、General introductory remarks Introduction narrow controlling idea Topic sentence …… supporting detail( examples 、reasons 、arguments) …… concluding remarks Conclusion Restatement of controlling idea中学英语SB Ⅱ(上)Lesson34 (Saving the earth )SB Ⅱ(上)Lesson6 No smoking, please 写作模式遵循了模式2 进行信息选择,有利于培养独立阅读、独立写作的能力,至于其他要求便水到渠成。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ppp教学法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ppp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ef4e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d.png)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ppp教学法教学设计:英语阅读教学——PPP教学法引言: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方法——PPP教学法,以期提供教师在课堂中设计英语阅读教学的参考。
一、教学过程概述PPP教学法是指先引入(Presentation)、再讲解(Practice)和最后巩固(Production)的教学步骤。
这一教学法强调了知识的有序引入和巩固,帮助学生从表面理解逐渐提高到深层理解和应用。
二、引入阶段(Presentation)在引入阶段中,教师需要引起学生对阅读主题的兴趣,并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和词汇支持。
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情节等方式,创设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相关性的情境,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好奇心。
2. 提供背景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作者背景、时代背景等。
3. 解释生词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在引入阶段会解释一些重要且学生可能不熟悉的生词,以便学生对文章有更好的理解。
三、讲解阶段(Practice)在讲解阶段中,教师将阅读材料进行逐段解读,并进行针对性的语言点和技巧讲解。
1. 分段解读教师将阅读材料分成几个段落,每段分别进行解读,阐明每段的核心内容和语言特点。
2. 语言点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一些重要的语法结构、词汇或阅读中常见的困惑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3. 技巧引导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技巧和策略,如扫读、略读、推理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四、巩固阶段(Production)在巩固阶段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任务,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提高阅读能力。
1. 练习与任务设计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和任务,如填空、选择、改错、写作等,以巩固学生在讲解阶段所学内容。
2. 合作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中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阅读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英语阅读教学概述(一)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从印刷或书写的文字信息中构建意义。
”Day and Bamford (1998:12)换句话说,阅读理解涉及:1. 从文本中有效地获取有关信息。
2. 为了达到理解目的,将文本信息与读者个人的知识联系起来。
由于作者的目的是让读者读,而不是听。
因此,阅读是一种安静的个人的活动。
阅读严格来讲是默读( Silent Reading )。
它实际上就是只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内容,或者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年版)》强调通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初步运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在具体语境下开展有效交流。
”从这个意义上出发,阅读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的接收性技能( It is a receptive skill but not a passive one. ),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及获取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作者与阅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思想交流的过程。
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人们进行广泛而高效的阅读,因而对阅读技巧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阅读的意义阅读是学生接触和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1 )读是四种技能之一,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2 )阅读是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有效途径。
3 )阅读是学习和巩固知识(如:词汇、语法、交际用语等)的有效途径。
4 )阅读材料是学生学习、拓展跨文化知识和提升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5 )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阅读技能和学习策略。
(三)阅读的模式阅读有以下三种模式:•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 Up Approach( Decode and understand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the tex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ext.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Approach( Use our expectations, previous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s of the text first. )•互动模式 Interactive Approach( Use the above two approaches together , the two approach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understanding the text. The reader may shift from one focus to another during the process. )1. 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 Up Approach根据这个模式,阅读首先被认为是对文本的识别,阅读也因此被视为解码的过程。
也就是说,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是由单词到短语、由短语到句子、由句子到语篇逐级辨认解码,不断进行信息组合,综合运用一切语言数据,逐步弄懂短语、句子直至段落篇章的意义。
信息处理是自下而上直线进行的,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
因此,这种模式没有文本的识别也就没有阅读;认为影响学生理解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文本;是构成文本的字母、单词、短语、句法;认为读者不能理解的主要原因是不能自动解码,词汇量缺乏,语法结构不清。
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
自下而上模式对于读者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呢?Bottom Up Approach 是最传统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先解词,再解词组,然后解句,最后才通篇理解。
因此,使用这种阅读模式,教师常常是把一篇文章的所有生词和短语放在最前面来单独进行教学。
它具有以下的问题:1 )过分关注文章细节,而忽视了理解文章的整体大意2 )限制了阅读量事实上,阅读是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的交际行为,而自下而上的模式低估了阅读者的主动作用,没有把阅读者看作是信息的积极处理者。
2.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Approach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开始,人们试图找到能够揭示阅读过程的阅读模式。
Goodman 在 1970 年把阅读描述为一个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 (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 。
到了 80 年代初期,人们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阅读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
按照这个模式,阅读者不必逐句解码,而是在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或构建,理解文字符号代表的真实意义,推断作者的意图。
这个背景知识指读者的社会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认知策略、生活经验及情感因素等,即所谓“图式” ( Schem a ) 。
阅读者调动一切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进行信息译码加工的过程,实际上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这种模式是以图式驱动论作为基础的。
认为缺乏必要的图式往往是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
阅读不是文本解码的过程 , 而是利用自己已有的图示对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作者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对故事的发展进行预测、验证、修正的过程。
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会重视背景知识对理解的作用,例如先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进入对材料的理解。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非视觉信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些非视觉信息包括阅读者全部知识的总和。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自上而下地得到处理。
读者不再是被动地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 ( 包括语言知识 ) ,根据阅读材料去预 ( 猜 ) 测、创造意义。
其解码方式不是直线的成序列状的( not a linear process ) ,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之前或之中不断形成对意义的期待,然后用这种期待去试读文章。
3. 互动模式 Interactive Approach这种模式是以交互补偿论作为基础的,认为经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受教育不同,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概念的表达方式不同。
阅读不仅包括对文本的识别,同样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等。
阅读不只是一个解码过程,也不只是一个猜测过程,而是语言与图式交互作用的过程。
这种模式认为阅读是语言与图式的相互补偿,是读者与作者的交互,是读者与文本的交互。
Tricia Hedge 指出:“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是读者与文本,甚至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同时也是阅读者头脑中各种知识之间的互动。
”在以上三种模式中,哪种相对比较好呢?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成功的阅读是两种模式 ( 高、低层次 ) 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为教师,我们应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还要培养他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不同阅读策略、阅读技巧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意义,获取信息,进行交际。
(四)什么是阅读理解?阅读有字面阅读、推理阅读和形象阅读之分,有 read the lines , read between the lines 和 read beyond the lines 。
人们对文本的理解也表现为:信息识别、信息转述、推理判断、大意理解、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和分析六个不同的层次。
1.信息识别信息识别属于字面理解,指能够识别文字所表达的信息,比如年龄、职业、爱好、经历、时间、地点等直接信息。
信息识别属于最低层次的理解。
信息识别的练习形式包括:文本识别、图片识别和行为识别。
其中文本识别的层次最低。
2.信息转述信息转述以信息识别为前提,要求读者不仅能够辨认具体信息,并且能够表达所识别的信息。
转述可以是控制性转述,也可以是自由转述。
信息转述的练习形式包括:完成图表的填充和回答问题。
3.推理判断推理判断属于高层次理解。
需要学生读出字里行间的意思。
既是 read between the lines 。
与信息识别不同,推理判断的结论在文章中不会明示,需要读者通过对事件、逻辑关系、句法结构的分析才能判断,需要透彻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分析事物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等。
推理判断是一种猜测、理解活动,基于作者给出的事实做出判断,可以以下的形式出现:匹配、选择、正误判断和讨论问题。
4.大意理解文章的大意主题理解是阅读的基本要求。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内容或某一个段落的内容加以合理的归纳,目的是检查对短文整体或某一段落的概括理解能力。
它既可以是文章或段落中心的归纳与陈述,也可以是文章标题的判定与选择。
主旨大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如首尾段、首尾句等。
大意理解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出现:话题判断、标题判断、标题拟定、大意识别和回答问题。
5.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对作者观点意图的理解一般需要推理判断。
观点意图有时是整个故事要说明的问题,有时可以通过文章的主题句、结论句表达,有时通过 so, therefore, for example 等信息词表达。
练习的形式包括:对作者文章观点态度的理解可以表现为识别或表述,识别可以是观点意图的匹配、选择,而表述要求学生用语言进行回答。
6.分析分析指能够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同样包含文章的篇章结构的分析。
分析能力要求相对高,尤其是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五)影响阅读的因素要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有必要了解、分析影响阅读的因素。
影响阅读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语言因素和策略因素。
1.心理因素所谓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兴趣与动机。
缺乏动机,阅读可能是视而不见。
要取得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
2.知识因素知识因素指学生是否具有相关图式,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话题、知识、文化知识等。
3. 语言因素学生的句法意识、词汇知识和篇章结构意识同样会影响学生的阅读。
缺乏必要的语言基础往往是不能自动解码的主要因素,因此阅读教学不可回避语言教学、词汇、句法、篇章结构方面的教学。
4. 策略因素不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阅读目标对理解的认知要求不同,学生有必要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根据阅读任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阅读方式。
学生也因此有必要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技能,如 Skimming, Scanning, Word-Guessing, Inferring 等。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技能及训练方法(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普通初中在规划初中阶段的总体阅读教学目标时可以参照《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 2011 年)》对初中阶段阅读目标的规定。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级别相对年级目标描述五级九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7.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 15 万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