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属于电磁波吗
电磁波谱可见光和无线电波的特性
电磁波谱可见光和无线电波的特性电磁波谱是指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的分布情况。
其中,可见光和无线电波是电磁波谱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物理特性、应用领域和技术应用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介绍可见光和无线电波的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可见光的特性可见光是指人眼能够感知到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约为380纳米到780纳米。
可见光波长短、波速快,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能量。
以下是可见光的主要特性:1. 色彩丰富:可见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通过颜色的混合和变化,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
2. 光的传播:可见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当光线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
这些特性决定了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原因。
3. 光的波粒二象性:可见光既可以看作波动,也可以看作微粒(光子)。
这种波粒二象性使得可见光具备了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特性。
二、无线电波的特性无线电波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电磁波,主要用于通信和远距离传输。
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广泛,从几毫米到几百千米不等。
以下是无线电波的主要特性:1. 长波长:无线电波的波长较长,这使得它能够穿透建筑物并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
同时,长波长也决定了无线电波传播的范围较广。
2. 高频率:无线电波的频率通常较低,这使得其具有较低的能量。
与可见光相比,无线电波的频率较低,无法直接被人眼感知。
3. 大范围传播:无线电波具有远距离传播的特性,在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在地球的大气层内反射、折射和经过衍射,实现远距离传输。
三、可见光和无线电波的应用可见光和无线电波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可见光应用:a. 照明:可见光作为最基本的光源,广泛用于照明和照明设计领域。
b. 彩色显示:可见光的不同颜色可以用于显示器、电视等彩色显示设备。
c. 光学通信:可见光通信利用可调幅度和相位调制技术,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
d. 光谱分析:通过对物质所产生的可见光吸收和发射的分析,可以获得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信息。
电磁波频谱的划分
电磁波频谱的划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磁波频谱是指电磁波的频率范围,是一种按照频率和波长的不同将电磁波进行划分的方式。
电磁波频谱的划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同时也对电磁辐射的控制和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传播的波动。
根据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的不同,将电磁波划分为不同的频段,可以方便人们研究和应用电磁波。
一般来说,电磁波频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是电磁波频谱中最常见的一种波段,波长范围在数十米至数百千米之间,频率范围在几百千赫至几千兆赫之间。
无线电波在通信、广播、雷达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基础。
4. 可见光:可见光是电磁波频谱中波长最短的一部分,波长范围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频率范围在几百千兆赫至几千千兆赫之间。
可见光是人类能够看到的光线,是人类视觉感知世界的主要光源。
7. γ射线:γ射线是电磁波频谱中波长最短的一部分,波长范围小于0.01纳米,频率范围大于几十兆赫。
γ射线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和穿透力,对生物有较大危害,但也被广泛用于医疗、杀菌等领域。
第二篇示例: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根据波长大小的不同,电磁波被划分为不同的频谱。
电磁波频谱的划分对于我们理解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磁波频谱的划分及其特点。
电磁波的频谱可以按照波长从短到长的顺序分为以下几类: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每一种电磁波频谱都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应用。
接下来将分别介绍这些频谱的特点和应用。
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射线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如X射线用于检查骨骼和内部器官的情况。
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但也具有杀菌和消毒的作用。
紫外线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科研和工业生产领域。
可见光是人类眼睛能够感知的电磁波,波长较短,能够产生丰富的颜色。
可见光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770~350纳米之间。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770~622nm,感觉为红色;622~597nm,橙色;597~577nm,黄色;577~492nm,绿色;492~455nm,蓝靛色;455~350nm,紫色。 相对应的,可见光的频率在3.9X10^14~8.6X10^14Hz之间。
辐射 可见光辐射又称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0.40~0.70微米波谱段的辐射。由紫、蓝、青、绿、黄、橙、红等7色光组成。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和有效的太阳辐射能。到达地表面上的可见光辐射随大气浑浊度、太阳高度、云量和天气状况而变化。可见光辐射约占总辐射的45~50%。编辑本段云图 卫星观测仪器在可见光波段感应地面和云面对太阳光的反射,并把它显示成一张平面图象,即为可见光云图。图像的黑白程度是表示地面和云面的反照率大小,白色表示反照率大,黑色表示反照率小。一般说来,云愈厚,其亮度较亮。如果太阳光的照明条件一样,对同样厚的云来说,水滴云比冰晶云要亮。如大厚块的云,尤其是积雨云,为浓白色;中等厚度的云(卷层云、高层云、雾、层云、积云等)为白色;大陆上薄而小块的云区(如晴天积云)为灰白色等。
常见的电磁波种类
常见的电磁波种类电磁波是一种波动形式的能量,它包含了电场和磁场的交替变化。
电磁波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每种电磁波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磁波种类。
1. 可见光可见光是人类能够看到的电磁波。
它位于电磁频谱的中间位置,波长范围约为380纳米到740纳米之间。
可见光分为不同的颜色,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可见光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照明、拍摄、显示等。
2. 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远远超过可见光。
它的波长范围从1毫米到100千米左右。
由于无线电波具有较长的波长,它可以穿透建筑物和地表,在无线通信和广播中有广泛的应用。
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很广,包括了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3. 微波微波是指波长在1毫米到1米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的频率较高,它能够与物质的原子和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热能。
微波炉就是利用微波的这一特性来加热食物的。
此外,微波还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医学等领域。
4. 红外线红外线是指波长范围在0.75微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
红外线在可见光下方,所以人眼无法直接看到它。
红外线可以感受物体的温度,因此在红外线热成像和夜视仪中有广泛的应用。
另外,红外线还在安防监控、遥控器等方面得到应用。
5. 紫外线紫外线是波长在10纳米到4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它比可见光的波长更短,人眼无法直接看到。
紫外线的能量较高,能够杀死细菌和病毒,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紫外线消毒和杀菌设备。
然而,紫外线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过多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灼伤和癌症。
6. X射线X射线是由波长在10皮米到10纳米范围内的电磁波构成。
X射线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皮肤和软组织,显示出不同的密度和结构。
因此,X射线在医学诊断和工业检测中有重要的应用。
然而,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下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在使用X射线时需要注意安全。
7. 射线线射线线波长极短,频率极高,能量非常强大。
电磁波 科普
电磁波科普电磁波是指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
电磁波是一种无线电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光速。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电磁波的产生与电荷的加速运动有关。
当电荷发生加速运动时,就会产生电场和磁场的变化,从而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速度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由于光速是一个恒定值,所以当波长增大时,频率会减小;当波长减小时,频率会增大。
电磁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一种,它可以用于无线通信、广播、雷达等领域。
微波是波长稍短一些的电磁波,它被广泛应用于微波炉、通信设备等。
红外线是波长更短的电磁波,它可以用于红外线摄像、红外线测温等。
可见光是波长在400-7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可以看到它,它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是波长更短的电磁波,它们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危害,但也可以用于医学影像学等领域。
电磁波的传播具有特定的规律。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即30万公里/秒。
当电磁波进入介质时,它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慢。
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电磁波还具有干涉和衍射的特性。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产生的叠加效应,会出现增强或者减弱的干涉条纹。
衍射是指电磁波通过障碍物或者经过狭缝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会出现衍射图样。
电磁波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对电磁波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通过电磁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和粒子性质。
通过利用电磁波的特性,可以进行医学影像学、遥感、天文观测等研究。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2018.4.28光和电磁波的关系
光和电磁波之见的关系
可见光是一种人类肉眼可见的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场在空间以波的形式在移动,并且该电磁波传播方向总是垂直于电场和磁场所构成的平面,通过波的传播,能量和动量也因此而传递。
电磁波所发出的辐射波谱,按频率有低到高的顺序,可以依次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等。
在广义的定义中,光包括了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平时我们所说的光是指能引起人视觉的电磁波中的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60纳米。
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首次提出电磁波理论,在1864年断定电磁波的存在,还推导出电磁波和光具有一样的传播速度。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的方法首次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1898年,马可尼通过实验发现了可见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可见光的范畴
可见光的范围开放分类:物理、光学可见光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0.77~0.39微米之间。
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
0.77~0.622微米,感觉为红色;0.622~0.597微米,橙色;0.597~0.577微米,黄色;0.577~0.492微米,绿色;0.492~0.455微米,蓝靛色;0.455~0.39微米,紫色。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的范围受大气层影响。
大气层对于大部分的电磁波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其他少数如无线电通讯波段等例外。
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
1666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第一个揭示了光的色学性质和颜色的秘密。
他用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各种颜色的混合光,并发现光的颜色决定于光的波长。
下图列出了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光的颜色。
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见图)为对光的色学性质研究方便,将可见光谱围成一个圆环,并分成九个区域(见图),称之为颜色环。
颜色环上数字表示对应色光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颜色环上任何两个对顶位置扇形中的颜色,互称为补色。
例如,蓝色(435 ~480nm )的补色为黄色(580 ~595nm )。
通过研究发现色光还具有下列特性:(l )互补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得到的是白光。
同理,青光和橙光混合得到的也是白光;( 2 )颜色环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甚至可以从次近邻的两种单色光混合复制出来。
如黄光和红光混合得到橙光。
较为典型的是红光和绿光混合成为黄光;( 3 )如果在颜色环上选择三种独立的单色光。
可见光
可见光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60nm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780nm之间的电磁波。
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nm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
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的范围受大气层影响。
大气层对于大部分的电磁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其他少数如无线电通讯波段等例外。
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可见光也有可能“透视”肉身。
基本信息中文名:可见光英文名:Visible感知波长:400到700纳米波长:770~350纳米范围可见光的光波波长范围在770~350纳米之间。
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
770~622nm,感觉为红色;622~597nm,橙色;597~577nm,黄色;577~492nm,绿色;492~455nm,蓝靛色;455~350nm,紫色。
光色波长λ(nm)代表波长红(Red)780~630 700 150橙(Orange)630~600 620 30黄(Yellow)600~570 580 30绿(Green)570~500 550 70青(Cyan)500~470 500 30蓝(Blue)470~420 470 50紫(Violet)420~380 420 40相对应的,可见光的频率在3.9X10^14~8.6X10^14Hz之间。
辐射可见光辐射又称光合有效辐射。
太阳辐射光谱中0.40~0.76微米波谱段的辐射。
由紫、蓝、青、绿、黄、橙、红等7色光组成。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和有效的太阳辐射能。
到达地表面上的可见光辐射随大气浑浊度、太阳高度、云量和天气状况而变化。
可见光辐射约占总辐射的45~50%。
特性通过研究发现色光还具有下列特性:(1)互补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单元练】【学生卷】初中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习题(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如图是它们的家族谱.对电磁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见光也是一种电磁波B.红外线比紫外线的频率低C.真空中不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同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C解析:CAB.由电磁波谱可知可见光属于电磁波,红外线比紫外线的频率低,所以A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是不变的,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电磁波的三个特征间的关系c=f 可知,由于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已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如图所示是近期在沈阳投放的哈啰共享电动单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车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力B.后轮上的电动机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静止的共享单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共享单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GPS定位系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来确定共享单车位置的D解析:D【解析】A.车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B.后轮上的电动机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C.共享单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共享单车的重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方向相同,故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GPS定位系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来确定共享单车位置的,故D正确。
3.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纤通讯主要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B.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材料是半导体材料C.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D.超导体材料可以应用于电饭锅并使其效率提高B解析:B【解析】A、光纤通讯主要利用激光信号传递信息,故A错误;B、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B正确;C、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可见光
红色、绿色、蓝色被称为三原色。这三种颜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彩色混合有两种基本方法:加色法混合和减色法混合。+ B4 B# j, H4 ]* e
所谓加色法混合就是当不同色彩的光线混合时,它们把各自在光谱中所占部分加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混合颜色的方法。表明光加色混合的成色关系。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等量混合时可得:
色彩的轻重感也是人们长期形成的视觉习惯。一般认为,白色最轻,黑色最重。在三原色光中,绿色最轻,蓝色最重,红色居中。有两种原色光等量混合形成的彩色,含轻色的显得轻,含重色的显得重。色彩的重量感不仅通过亮度和纯度表现出来,还受到色彩在画面中占据面积大小的影响。面积大的显得重些并比面积小的色彩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一. 可见光
光是以电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辐射能。电磁波辐射的波长范围很广,只有波长在380~760nm的这部分辐射才能引起光视觉,称为可见光。波长短于380nm的光是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长于760nm的光线是红外线、无线电波等,它们对人眼产生不了光视觉,即看不见。因此,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能量,并且与人的主观感觉有着密切的联系。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绿光+红光=品红光 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如果不等量三原色光混合时,就可以得到各种中间色,例如:
红光多光少=粉红光
四.色彩与视觉
色彩会给人冷暖感、距离感、大小感和轻重感,并往往使人加以联想,从而形成不同的心理效果,这些都是人们长期形成的视觉习惯。
色彩通常可以分为冷色、暖色和中性色(中间色)三类。色彩的冷与暖是根据各种色彩对人所引起的视觉反应和心理上的联想划分的。红色使人想到火的热度,从而产生温暖感,称为暖色。蓝色使人想到冷水,给人以寒冷感,故叫做冷色。紫色、绿色是不冷不暖色中性色。不同色彩能影响物体外表的大小。如果把一些不同颜色同样大小的物体放在一起,在视觉感觉上就会产生浅白色的物体大。深黑色的物体小。一般来说,白色的物体看起来最大,黑色的物体看起来最小,黄色色物体较大,其次是绿色、红色、蓝色。
电磁波的分类与应用
电磁波的分类与应用电磁波是电和磁共同传播的波动现象,具有波长和频率的特征。
根据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并且电磁波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电磁波的分类根据电磁波的波长长度从长到短的顺序,电磁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无线电波:波长最长的电磁波,其中包括了广播电台、电视信号、WiFi信号等。
无线电波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可以通过建筑物和地表传播。
2. 微波: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电磁波。
微波常被用于烹饪食物、通信、雷达系统等。
微波炉利用微波的加热效应,可以快速加热食物。
3. 红外线: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人眼无法直接看到。
红外线广泛应用于红外线摄像机、温度测量、红外线遥控器等领域。
4. 可见光:波长介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之间的电磁波。
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线,包括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可见光在照明、摄影、显示器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5. 紫外线:波长比可见光短,紫外线又分为紫外A、紫外B和紫外C。
紫外线广泛应用于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分析仪、太阳能电池板等。
6. X射线:波长很短,具有很高的能量。
X射线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材料检测、安全检查等领域。
7. γ射线:波长最短的电磁波,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和能量。
γ射线常用于放射性物质检测、医学影像学等方面。
二、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信:无线电波、微波等电磁波被广泛用于通信领域,如手机信号传输、WiFi信号传输、卫星通信等。
2. 照明: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线,被广泛用于照明领域。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可以通过色彩的改变来实现不同的照明效果。
3. 医学诊断与治疗:X射线、γ射线等电磁波被应用于医学,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X射线可以透过人体拍摄影像,帮助医生判断病变情况。
4. 安全检查:X射线、γ射线被广泛用于安全领域,如机场安检、辐射检测等。
这些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发现和防范安全威胁。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电磁波的一种形式:可见光的特性与应用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
它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电磁辐射,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与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可见光的特性、产生方式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可见光的特性。
可见光波长介于紫外线和红外线之间,约为380-750纳米。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紫色对应较短波长,红色对应较长波长。
这一特性使得我们能够通过眼睛感知到周围的环境。
可见光的产生方式有多种。
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热辐射产生。
当物体被加热时,其分子开始振动,释放出能量。
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其中包括可见光。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加热的物体会发出红色或橙色的光。
此外,可见光也可以通过电子激发产生。
当物质中的电子受到能量激发时,会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并释放出光子。
这种现象被广泛应用于荧光灯、激光器等设备。
在日常生活中,可见光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首先,我们使用光来照明。
白天,我们依靠太阳光来照亮地球,而在夜晚,我们则依赖于人造光源,如灯泡、荧光灯和LED灯。
这不仅使我们能够看清周围环境,还提供了安全和舒适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其次,可见光在通信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光纤通信系统利用了光的传播特性,将信息通过光信号的传输来实现。
这种通信方式具有高带宽、低损耗和抗干扰等优点,因此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
此外,可见光在医学、工业、科学研究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医学方面,可见光被用于光治疗、显微镜观察和医学成像等应用。
在工业领域,可见光被用于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加工技术。
在科学研究中,可见光被用于光谱分析、实验观察等应用,为我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现象的奥秘。
此外,可见光还具有一些有趣的特性。
例如,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可见光的基本现象之一。
当光碰到一个表面时,会反射回来,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
而当光通过一个介质时,会根据介质的密度差而发生折射,例如,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改变传播方向,看起来物体在水中的位置与实际位置有所偏移。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光是一种电磁波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
我们平常所说的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属于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
光的波长范围位于电磁谱中的可见光区域,波长范围约为380至780纳米,对于人眼来说,只有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光才能够被感知到。
光的产生与电磁波的基本原理有关。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们沿着反向传播的方向形成一对交替变化的波动。
而光是指在电磁波谱中,波长位于可见范围内的电磁波。
光的产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其中最常见的是由发光体产生的。
发光体指的是能够自身发出光的物质。
根据发光体的特性和机制,我们可以将发光体分为两类:自然发光体和人工发光体。
自然发光体指的是那些自然界中存在的,能够自发地发出光的物质,例如太阳、星星等。
人工发光体则是人工合成的,通过特定的材料和工艺制造出光。
对于自然发光体而言,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太阳。
太阳是地球上的主要光源之一,它的能量来自于核聚变反应。
在太阳的核心,氢原子发生核聚变,形成了氦原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些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出去,形成了太阳光。
太阳光经过空气的折射和散射后,才能够到达地球上。
人工发光体通过人类的技术手段制造而成,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电致发光体。
电致发光体是指在电场激励下能够发出光的材料。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荧光物质和LED材料。
荧光物质在受到外部激发后,会吸收能量并重新辐射出光。
LED材料则是通过电流通过半导体结构时,电子和空穴的复合释放能量,并形成光。
光作为一种电磁波的表现形式,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首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长期以来被定义为光速。
其次,光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这使得光能够进行偏振操作。
此外,光可以被物质吸收、反射、折射、散射等,这些性质使得光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的应用相当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
在通信领域,光纤通信系统利用了光的高速传输和低损耗的特点,实现了长距离和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紫外到可见光的范围
紫外到可见光的范围
紫外线和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其波长范围从短波长
的紫外线到较长波长的可见光。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大约在10纳米到400纳米之间,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在380纳米到750纳米之间。
这意味着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更短,因此具有更高的能量。
紫外线被分为三个子类别,紫外A波(UVA,波长为320-400纳米)、紫外B波(UVB,波长为280-320纳米)和紫外C波(UVC,波长为100-280纳米)。
可见光被人眼所感知,波长较长的光呈现红色,
而波长较短的光呈现蓝色。
因此,紫外线和可见光在电磁波谱中占
据了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波长范围和能量特性。
可见光光子能量范围
可见光光子能量范围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
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频率在~thz,波长在~nm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频率大约在~thz,波长大约在~nm之间的电磁波。
正常视力的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
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的范围受大气层影响。
大气层对
于大部分的电磁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其他少数如无线电通讯波段等
例外。
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
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可见光也有可能“透视”肉身。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第一个阐明衍射的色学性质和颜色的秘密。
他用实验表明太阳
光就是各种颜色的混合光,并辨认出光的颜色同意于光的频率。
颜色环上数字表示对应色光的频率,频率单位为太赫兹(thz),波长单位为纳米(nm),颜色环上任何两个对顶位置扇形中的颜色,互称为补色。
例如,蓝色(~nm)的
补色为橙色(~nm)。
红外线的主要天然光源就是太阳,主要人工光源就是白炽物体(特别就是白炽灯)。
它们所升空的可知光谱就是已连续的。
气体电弧也升空红外线,其光谱就是统合的。
常利
用各种气体电弧提滤光片做为单色光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光属于电磁波吗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生存都离不了光,因此人们对于光的研究由来已久。
根据人的感知来分类,光可以简单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比如阳光,灯光等等;不可见光顾名思义就是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光,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紫外线、红外线、远红外线等。
光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正在”这个条件必须具备,光源可以是天然的或人造的。
物理学上指能发出一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与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等不可见光)的物体。
光源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热效应产生的光。
太阳光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蜡烛等物品也都一样,此类光随着温度的变化会改变颜色;第二类是原子跃迁发光。
荧光灯灯管内壁涂抹的荧光物质被电磁波能量激发而产生光。
此外霓虹灯的原理也是一样。
原子发光具有独自的特征谱线。
科学家经常利用这个原理鉴别元素种类。
第三类是物质内部带电粒子加速运动时所产生的光。
譬如,同步加速器(synchrotron)工作时发出的同步辐射光,同时携带有强大的能量。
另外,原子炉(核反应堆)发出的淡蓝色微光(切伦科夫辐射)也属于这种。
由此可见,只要是光线都是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其在真空中的光速都一样。
因此可见光属于电磁波。
更多的光污染知识介绍,更多光污染的种类有哪些请大家继续关注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