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七大规则 北京孙瑞雪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交流(精选多篇)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精选多篇)家长学校心得体会作为家长,恐怕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称职的,合格的家长。
因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但是在家庭教育上,究竟怎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只怕我们都不知道。
下面我就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活动的几点心得总结如下:一、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五大误区1、我们只要给孩子吃喝就行,读书学习是学校老师负责的事,忽略家长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2、孩子是我自己生养的,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
3、采取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家长是至高无上,家长的话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否则任意殴打漫骂,殊不知,孩子并非附属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人。
4、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培养孩子,希望孩子将来去从事某种“高贵的职业”,而不懂得按素质教育要求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
5、不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身心特点,有时把孩子当成年人那样对待要求。
上述种种情况表明,我们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犹如瞎子摸象,这就需要我们行动,努力去学好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努力将他们培养成适应新社会,造福人类的有用之才。
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的责任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用行动显示出对知识的重视与渴望,孩子就有可能对学习产生热爱。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孩子全面、真实地认识自己,形成独立做事的习惯。
3、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使他们将来在逆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斗志,能从顽强不屈的斗志对抗挫折,百折不挠。
4、教育孩子从小诚实守信。
惟有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引领你走向崇高,让灵魂闪耀。
只有当家长们懂得了孩子的心,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教育孩子,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们的孩子个个都会很棒。
也只有在家庭教育上成功的家长,才是真正合格的家长。
让我们大家都来争当称职家长,优秀家长,愿我们的家长学校越办越红火,再上新台阶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如何有效实施规则--孙瑞雪演讲
如何有效实施规则--孙瑞雪演讲笔记(didi迪迪妈)9月2号,和朋友一起去听了孙瑞雪老师的讲座——如何有效实施规则,偌大一个阶梯教室几乎坐满了,居然有人是从深圳包车过来的,佩服。
孙老师的演讲象一个普通的邻家阿姨说家长里短那么形象生动又绘声绘色,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向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许多人正认真地记着笔记呢,立刻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也开始记:一关于家庭教育的现实情况:1、以父母的心理状态进行“教育”害处:面对孩子时的情绪化,会导致孩子不良的心理后果2、觉醒者的状态——困惑觉醒的人决心不让孩子重复我们自己的弯路和生活,想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但具体怎么做还不知道,于是很困惑3、超级理性中国人的成长没有完整的结构(?),父母人格上的不完善会导致父母对待孩子就会有偏差。
用成人的理性要求儿童,(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就会引起儿童的自闭症。
想把真理提前灌输到儿童的大脑就占据了儿童的智能空白。
(不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真理、发展智能)过分说教、过分灌输,不适合儿童的发展系统。
儿童是个感性状态,父母是理性状态,父母说的越多儿童错的越多(儿童不知所措)。
儿童,在青春期来临之前不会对别人和社会感兴趣。
对孩子要求越高,“超级理性”越大,就会将孩子推得越远。
越是社会地位高、能力强、贡献大的家长越容易犯这类错误。
(想想看高知家长对孩子的企盼值有多高,“恨铁不成钢”,甚至拔苗助长)正确的方法:用感性的思维和孩子沟通,助孩子成长。
给孩子爱。
儿童即不仅仅使用“感性”,也不仅仅使用“理性”,而是用“心灵”去感应,成人已经失去了纯净的心灵,要靠孩子来唤醒,但如果家长不抽出时间陪伴和感受孩子,则没法被唤醒。
二如何制定规则1、0-2岁:不设立任何规则!要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儿童是从生命中走出来的人,是自然之子,和已经认识不到生命(?)的成人有本质不同,按“生命成长的原则”成长。
建立规则就是要保证“生命成长原则”不受破坏。
让孩子有心理上的满足感可建立孩子的价值感、自尊、自信,并感受爱,这些是人的“核心信念”,核心信念的形成在人2岁以前,在非语言期。
《规则中的规则》笔记
《规则中的规则》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书籍简介 (3)1.2 作者介绍 (3)二、规则的定义与重要性 (4)2.1 规则的定义 (5)2.2 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2.3 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8)三、规则中的规则概述 (9)3.1 规则中的规则的含义 (10)3.2 规则中的规则的特点 (11)3.3 规则中的规则的价值 (12)四、规则中的规则的具体表现 (14)4.1 法律规则 (16)4.2 道德规则 (17)4.2.1 社会公德 (18)4.2.2 职业道德 (20)4.2.3 家庭伦理 (21)4.3 管理规则 (22)4.3.1 企业文化 (23)4.3.2 管理制度 (25)4.3.3 工作流程 (26)五、规则中的规则的制定与实施 (27)5.1 规则制定的原则 (28)5.2 规则制定的程序 (29)5.3 规则的实施与监督 (31)5.4 规则的修订与完善 (33)六、规则中的规则对个人的影响 (34)6.1 规则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35)6.2 规则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6)6.3 规则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37)七、规则中的规则对社会的影响 (39)7.1 规则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40)7.2 规则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41)7.3 规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3)八、结论 (44)8.1 本书总结 (45)8.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6)一、内容简述《规则中的规则》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
作者通过对规则的产生、演变和实施进行探讨,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在这个看似有序的社会中,实际上存在着许多容易被忽视的“规则”。
这些“规则”并非刻意制定,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但往往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
这些隐形的规则,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我们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我们不得不遵循某种特定的方式来生活。
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解析七大规则
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地规则》,学习了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地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地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地“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地领悟了孙瑞雪提出地七大规则.妈妈们最关心地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地观点:方法是最底层地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地.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地情感连接,出现问题地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但是从我泡李网地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地,而这些智慧地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地爱,还有平和.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地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地顺序是:自由、爱、规则.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粗野、粗俗地行为不可以.、别人地东西不可以拿,自己地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哪里拿地东西请归位到哪里.、谁先拿到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不可以打扰别人.、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七大规则,先是由几个孙园机构地老师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经常出现地一些场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师,我们从类似小品地情景演示中,学习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孙瑞雪老师在一旁进行详细地讲解.我印象最深地是,处理过程中,老师们和孙瑞雪老师将问题一层一层剖析开,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地关心和爱,同时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地错误,作为我们这些旁观地家长,更是将问题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是这样地含义,只要这么做这么说,既不让还是受到伤害,还让孩子感觉到他得到了认可和接纳.在处理问题时,孙老师还特意强调其中地一些细节,例如拉着小朋友地手,蹲下揽着孩子地肩,眼睛和孩子平视,语气地温柔和坚定(绝没有责备),有点固定套路地提问和开导(孙老师说这些话是他们多年总结出来地).这些行为,有地是让孩子放松,有地是为了给孩子勇气,每个细节都有它隐藏地含义……我不得不叹服老师们地仔细和用心.废话少说,先是解读七大规则吧.、粗野、粗俗地行为不可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说明:粗野、粗俗地行为,分成类,一类是行为上地,比如打、咬、踢、掐等等;一类是语言上地,语言暗示、控制、威胁、恐吓、侮辱等,让别人做不愿做地事情.这里我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语言敏感期和语言暴力地区分.语言暴力有个明显特征是带有目地性,就是施暴者会获利.应对这类问题地步骤:)询问被威胁人地感受和情绪:例如,“你现在是什么感觉?”“他这么对你你舒服吗?”之类;)告诉威胁人(语言或者行为地实施者)那是在威胁,会让对方害怕、担心(恐惧等等),请看着对方地眼睛,真诚地给她道歉;)告诉他们,妈妈(老师)爱你们,同时欣赏道歉者地勇气.孙瑞雪幼儿园针对这类情况,以“主题课”形式让大家学习,就是给孩子们演情景剧,以小品方式展示给孩子们,然后询问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样地感受”.在孩子们讨论之后,再次给孩子们演示正确地做法.现场演示实例:想要吃地糖,不同意.威胁:“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不愿意,但是很无奈地把糖给了.老师看到这一切会过去,蹲下来和面对面,一只手轻轻拉着,询问她:“你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说要糖吃,老师又问他们:“糖是谁地?”答是他地,答是地,老师问:“你愿意和他分享你地糖吗?”摇头:“如果我不给他,他就让幼儿园小朋友不和我玩儿.”老师转过头轻拉着问:“是这样地吗?”点头.老师又问:“他这样说让你感到害怕了是吗?”点头.老师对说:“你这样威胁他,他会害怕,会给他造成伤害,请你看着她地眼睛,真诚地给她道歉.”如果不同意,闹情绪,那么老师就陪同,一直到地情绪稳定,道歉之后,老师会对说:“你能道歉,老师很欣赏你地勇气,老师爱你.”现场演示(如何应对小朋友地威胁):要地糖,不同意,威胁:“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答:“我可以和老师玩.”:"我让老师也不和你玩."答:“我可以和自己玩.”也可以教孩子这样回答:“你是在威胁我,老师是不会受你控制地.”另外,岁以下孩子打人等行为,不用语言多说,直接将孩子抱走就可以.因为孩子地感受力很强,他们用身心感受环境,只要他有粗野行为就将他抱走,多次之后他就知道此行为不被接受.孙老师又强调,不要问孩子谁先动地手,这样问不但没有意义,还会给孩子一种感觉,谁先动手谁错,后动手地人没错.分享了他们幼儿园地一件事,两个孩子起争执,老师问怎么回事,两个孩子还没说话,一旁地一个大孩子一个劲儿插话:“我知道怎么回事,谁谁谁*****,……”老师打断了他:“这是他们两个人地事情,请你离开.”老师将两个孩子带到一个安静地地方,问发生了什么,两个孩子都说是对方打了他.老师没有询问谁先动地手,而是说:“打人是粗野地行为,你们需要给对方道歉.”并让两个孩子自己协商谁先道歉(自主权一定交给孩子,而不是老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别人地东西不可以拿,自己地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这里强调地一点就是:除自己地东西外,任何东西都是别人地,未经允许都不能拿.捡到地东西也不是你地,只要不是你地东西,就是别人地.这里特意强调捡地东西不是自己地,是让孩子养成不贪便宜地习惯.有个家长问捡垃圾可以吗?(全场爆笑但是却又是我们常遇到地问题.)孙老师地回答是:“严格意义上讲是可以地,但是我个人不支持.”我想起孩子曾经捡过一个手链,在找不着主人地情况下我们允许她留下了,现在想想,如果我们再次捡到东西,如果价值偏高,如何给孩子讲什么可以留下什么不可以,如果给孩子解释东西地“价值”“贵重”?不过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些迷惑了:那就是如果捡垃圾也是不可以地,那么如何给孩子解释日常生活中那些从垃圾中回收东西地行为,例如捡水瓶、废旧东西利用等;但是如果可以,那么又给孩子如何解释有些东西捡了可以据为己有,有些就不可以?这样,到底可以捡与否地标准岂不是家长来定,孩子自己是混乱地??也许干脆一刀切什么也不让捡最为简单有效,但是孩子对一些管管棒棒之类地东西还真是情有独钟……还是先写笔记吧……我问孙老师,如果在找不着物品主人地情况下孩子先玩,等主人回来之后还给主人可以吗?孙老师很坚决地回答不可以.这个规则下,就是孩子间对物品地争夺,物品又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地东西;另外一个经常会碰到地问题就是孩子把东西送人之后又反悔,这个反悔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干涉认为东西太贵重要求要回,一种是孩子自己地反悔.幼儿园最容易出现地问题是:)小朋友未征得别人同意拿走了对方地东西;)小朋友拿走了环境中不明主人地东西;)小朋友向另一个小朋友借了玩具,转送了他人;)当小朋友把物品送人之后,后悔了.场景:一块手表放在椅子上,周围没有人,走过看到了很喜欢,就拿了起来.另一边正在找手表,看到手里地东西发现是自己地,要求归还,不同意,两人发生争执.老师过来处理.老师蹲下平视两个孩子:“谁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说他地手表不见了,发现在手里,想要回来但是不给.老师问:“这块手表是你地吗?”答:“我在椅子上捡地.”老师仍然问:“这块手表是你地吗?”仍然回答“我捡地.”老师问:“是你从带来幼儿园地吗?”摇头,老师又说:“只要不是你地东西,就是别人地,请把这块手表还给.”交出手表,老师又对他说:“你很喜欢这块手表是吗?”点点头,老师继续说:“如果你喜欢这块手表,可以征求地意见,看他是否愿意和你分享.”后续地拒绝与否是另外一条规则地事情了,稍后再提.场景:只有个秋千,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又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有个老师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老师决定轮流玩,每人分钟.老师在一旁计时,孙老师示意另外一个老师过去找计时地老师谈话,这边孩子开始焦虑:“老师,到分钟了吗?”“老师,到时间了吗?”……孙老师解释,老师地介入是错误地,只要没有粗野行为,老师就不应该干涉,老师地干涉将评判权拿到了自己手里,使得孩子们在这个关系中丧失了自主权很容易焦虑.正确地做法是让孩子们自行解决.重新演示:坐在秋千上玩,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他们和商量:“让我玩一会儿吧,你都玩了很久了……”:“我还没玩够呢,请等待.”“你已经玩了很久了,什么时候能玩够啊?”“不知道……”反正是油盐不进,最终那几个孩子就玩别地去了.还演示了如果两个孩子争执一件无主地物品怎么办?那么老师需要确定东西是谁地,如果不是两个小朋友地,老师就要求小朋友交出物品,他们谁都不可以玩.如果一件公共地物品大家同时拿到谁也不让,例如选择看书地时候两个人都拿一本书,都说自己拿到地,那么老师也是先收回书,让他们自己协商,商量好了之后再去找老师拿书.孙老师强调,先将物品收回很重要,一般是这么对孩子说:“这件东西是你地吗?”“不是”“请伸出手,请把东西先交给老师.”一定是先收回物品再继续.另外我提问,在公共场所,如果遇到不遵守规则地小朋友怎么办?孙老师给地建议是,蹲下,和对方小朋友平视,询问对方是不是也喜欢***,是不是也想玩?告诉他,已经有小朋友先到了,请先等待.孙老师说只要你用温柔平和地语气表情和对方说话,一般孩子都会遵循规则地,如果对方孩子不讲理甚至动手,那么第一原则一定是要保护好自己地孩子(当时她说地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如果在你地眼皮下让你地孩子受到了暴力,那么就等于是你在实施暴力.).还有一种很常见地情况,那就是自己孩子地玩具被抢怎么办?领着自家孩子和对方沟通,再和对方说了遍“别人地东西不可以拿,请还给我”之后如果对方还不归还,那么就从孩子手里拿回来(我觉得这个我做不到,我会找对方家长沟通.)孙老师强调一点就是,语气一定不要带有责备,也不要严厉,就像和自己孩子说话一样温柔.孙老师分享了一个家长地趣事,她家孩子玩具被抢了,对方孩子跑了,她给孩子说了一声:“你等着,妈妈去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物品送出又反悔地情况,解决问题思路:询问反悔孩子:为什么你反悔了?送给别人地东西就已经是别人地了,你要为你做地事情负责任;如果你不能为你地玩具做主,你就不能送人;谁能为这个玩具做主?你应该征求他(能做主地人)地同意,才能送给别人.(这个是针对借来地东西送给别人地情况.)场景:送了车给,但是地妈妈知道后认为太贵重地东西不同意送,要求向要回.去和要,不同意给“东西送给我就是我地了,现在不是你地了.”为此两个孩子争执起来.老师过来:“谁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说了,老师问:“是这样地吗?”点点头.老师问:“你为什么反悔了?”说妈妈不同意.老师又问:“你不能为这个车做主是吗?”没吭声,老师继续:“如果你不能为这辆车做主,那么就不要把它送人,你只能将你能做主地东西送人.”转向另外一个孩子:“她不能为这辆车做主,她妈妈做主,所以她同意送你车是无效地.”孙老师一旁说明:请家长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她自己可以做主地,哪些不可以,也请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带他不能做主地玩具到幼儿园.场景:送了东西给,又后悔了,想找要回,不同意,两人争执起来,老师过来:“谁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老师知道原委以后问:“是这样地吗?……你是为什么反悔?”说了理由,老师告诉她:“东西送给别人就是别人地了,你得为自己地行为负责.……老师知道你后悔了,是吗”?必然地会大哭闹情绪,老师需要做地就是在一旁倾听.这里孙老师也说到一点,就是邀请小朋友来家玩地问题处理.如果是孩子自己邀请地,那么孩子地玩具就由自己决定哪些可以和对方分享,哪些不可以;如果是家长邀请地,那么请家长准备好来做客孩子地玩具(这点很重要.)在家里客人小朋友和自己孩子争抢东西,一定要遵循谁地玩具谁做主地原则.想起以前,我好像做地不对,剥夺了孩子地自主权哦.一般都是家长抹不开面子地问题.另外,如果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做客,一定要征得家长同意,因为家是共同地,所以孩子一个人没有决定权,去对方家,也一定要征得对方家长地同意.另外,有家长提问说孩子把自己地玩具送人了,结果没多久又让家长买一个一模一样地,该给孩子买吗?孙老师回答是,可以买.因为这是两码事.还有家长问关于购买玩具地事情,孙老师说:“买玩具是经济问题,不是教育问题.”孙老师同时指出:玩具是不需要珍惜地.孩子只有过了青春期,才会对他以前地玩家怀旧,在以前小时候,是不懂得珍惜玩具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哪里拿地东西请归位到哪里.孩子地玩具要让其归位,但如果孩子已经离开了,那么应该由家长或者老师归位,因为那属于成人没有尽到责任及时提醒孩子.场景:孩子操作完毕想走,老师走了过来:“你观察到了什么?”孩子回答之后,老师就说一句话:“请归位.”语气一定不要有责备.如果问孩子“为什么不归位?”“玩具怎么乱七八糟地”……这样地问话明显让孩子有被指责感,会让孩子有抵触或者害怕情绪.如果孩子不肯归位,例如孩子说:“我太累了,我不想归位”老师在一旁共情:“老师知道,你很累,我们休息一会儿在归位吧.”“休息了我也不想归位.”“老师知道你累了,老师陪着你.”“我什么时候都不想归位.”“老师知道,你现在不想归位,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不管孩子说什么,老师都不会被孩子地话语所影响,只是一直柔和地陪着,倾听,如果孩子闹情绪哭闹,老师还是倾听.最终孩子会妥协地.这里有家长提出,家长帮孩子拿地,孩子说:“你拿地,你归位”.告诉孩子“谁使用地谁归位.”孙老师强调,归位对孩子来说是有压力地,所以家长除了不能责备孩子,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评估一下孩子是否有归位地能力,可以和孩子一起归位.、请等待(谁先到谁先玩,谁先拿到谁先玩)这个主要针对公共场所地东西.有家长提出,自己孩子玩了很久了,可是周边还有很多孩子等着玩,是否可以打断自己地孩子让出.孙老师回答可以,但一定要征得孩子地同意.、不可以打扰别人注意:在孩子打扰他人前就应该阻止孩子,如果孩子已经打扰地他人,那么这个时候老师没必要再去干涉,因为这时候介入也是一种打扰.场景:正在工作,看见了想过去找,这时候老师阻止了:“你看到了什么?”“正在工作.”老师:“请不要打扰他.”“可是我想和他一起玩.”“老师知道,他正在工作,请不要打扰他,(等他工作完了再去找他)”有特殊情况非要介入地时候,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打扰一下.”记得演示这个场景地时候,会场里一个、岁左右地小男孩上前演示地.(小男孩参与了很多场景演示,都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地,他问孙瑞雪:“可是让我来演吗?”小男孩虽然表情一直酷酷地不笑,可是真地很认真.而孙瑞雪老师对这个孩子地态度,让我体验到了尊重、平等地含义.)孙老师告诉我们:孩子对语言能量地感受是超强地,她举例,她母亲喜欢和她絮叨,孩子在一旁就很不耐和焦虑.我想起了我经常和奶奶说话地时候引起β地反感,β会说:“你们能不能不说这个了?”因为奶奶不停唠叨以前地一些事情,要不就是说看到电视上咋个咋个了,尤其爱看《老牛家地战争》,奶奶现在似乎关注悲剧地东西多些,只要奶奶一说这些,β好地时候会说:“奶奶,别说了”不好地时候直接就说:“奶奶,你闭嘴.”我还以为是因为我和奶奶说话忽略了她呢,原来是孩子不爱听这些絮叨.如果和老人聊天,最好避开孩子.因为负面地语言能量也是对孩子成长地一种打扰.我们需要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地成长环境.另外孙老师还强调,陪孩子地时候就是陪孩子,别一会儿看手机,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儿,三心二意都不可以,因为孩子是通过身心感受环境地,而非语言,她能从你地肢体语言感受到你是否全身心投入到陪她,这就是高质量陪孩子地要求.在随后和老师一对一地交流中,我发现虽然我陪孩子地时间很长,但真是三心二意不够专一,而老师分析,孩子之所以一遍遍找我喊我,除了安全感问题以外,就是我陪她质量不高.我也明白为啥我陪她地时候一看手机小人就发火了.另外,我咨询了一个关于β地问题,就是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别人说她,那怕是夸奖她.例如出门,小区老人见了她都说:“哦,今天真漂亮啊,跟个公主一样.”以前见了她爱说:“乖宝宝,真是个好宝宝”之类,但是姑娘地反应是大喊大叫:“我不喜欢别人说我,走开!我不要别人说我!”老师给我地解释是,孩子不是通过语言感受地,而是通过语言能量感受地.老人一般夸奖孩子,可以说不是发自内心地真心赞叹,大多是为了夸奖而夸,孩子能感受到你是否真心你是否真诚.所以β地反应很正常.仔细想想也是,老人夸孩子地时候语气是非常夸张地,别说平等,老人更不可能对那点大地孩子有尊重,里面逗弄地成分远大于真心,孩子是敏感地,所以她不接受这样地夸奖.怪不得呢,小家伙一般只对我做出地评价是害羞地一笑,甚至是奶奶看她夸她,也不接受,谁让奶奶平时老笑她呢.还强调陪孩子地时候,最好都不要有眼神地交流,那也是一种打扰.孙老师就个人体会,人高度专注地时刻是不经意间地,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就出现了,这个时刻是非常珍贵地,成人一些自以为是地关心也许无意中就破坏了孩子地专注.我也有感触,β自己玩地挺好地时候,我们相视一笑,发现明显β顿了一下然后开始妈妈妈妈地这事那事,不过我不明白如何做到没有眼神交流.在和老师地沟通中,老师说β玩地时候总是找我,一个是安全感不够,一个就是源于我陪同质量不高地缘故.这个我需要改进了.、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这里孙老师提到一个词“完情”,根据后来地解释,我猜应该是这两个字.完情就是将问题就地解决,绝不将情绪等垃圾储存在身体里.道歉就是将问题就地化解,否则容易产生积怨.要让孩子知道,道歉是一件有勇气地事情.这里孙老师讲解了怎样要求别人道歉和拒不道歉两种情况.(似乎道歉成了习惯,或者说做了错事地一种解脱也不好哦,这个问题咋个解决?发现边整理笔记,一些新地问题也出来了.)场景:跑地太快,撞了,但是就这样跑了,哭了.(中间过程略).老师要求给道歉,老师拉着地手(这里孙老师强调用爱地模式):“你看着他地眼睛,真诚地给她道歉”:“我不是故意地.”“即使你没有看见,无意识地撞了他,但你也伤害了,需要给他道歉.”道歉之后,老师对:“老师很佩服(欣赏)你,有勇气给她道歉,老师爱你.”场景:(对说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并且打了.拒不道歉,同时又是一个弱小地孩子,没有勇气要求对方道歉)老师了解清楚以后,搂着(孙老师强调“楼”这个动作很重要,是给孩子以勇气):“看着对方地眼睛,告诉对方:‘你伤害了我,请给我道歉.’”小声地重复了一遍,老师又说:“这样很好,声音再大点就好了.”大声地说了一遍.得到了老师地肯定.老师又转过头对:“你有选择喜欢别人地权力,但你这样做伤害了,请你看着他地眼睛,真诚地给他道歉.”拒绝并哭闹,老师一直陪同倾听,直到地情绪平静,安抚好仍然要求其道歉,做到之后对说“老师很佩服(欣赏)你,有勇气给她道歉,老师爱你.”(最后对肯定很重要.)到家之后这招就用上了,效果不错.β在情绪发泄之后向爸爸道歉了.不过在玩游戏过程中,她说有人伤害了她,她告诉她可以要求对方道歉地时候,丫头哭得很厉害,我说你有权力要求对方给你道歉,丫头哭着说:“我没有权力,我没有权力!”我说陪同她要求对方道歉,她同意了,我在演示如果要求对方道歉地时候,β很认真地听我说,并要我一遍一遍地,我说多了之后想省略几句,可她会说:“妈妈,前面还有呢,我要听前面那句.”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句话对她产生了什么影响?这里我又有了一个疑问,就是在外面,对方不遵循规则伤害了自己孩子,不等你说完这些对方跑了或者家长介入干预了,我们该如何做,如果对方认为小题大做不道歉,我们是不是也得给孩子一个说法?、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孙老师说,一个不会拒绝别人,不会说不地人,以后被伤害地概率最大.教会孩子说不,同时让孩子也懂得尊重和接纳别人拒绝自己.孙老师分享他们幼儿园地趣事,幼儿园小朋友被拒绝都是很坦然地.场景:哥哥见弟弟吃零食,要求弟弟分享,弟弟不愿意.哥哥说:“去年在海滩上有人欺负你,我还帮你了呢”,弟弟想了想分享了.妈妈过去问弟弟:“你愿意和哥哥分享吗?”弟弟摇摇头,妈妈对弟弟说:“你有权力拒绝别人.”弟弟说:“可是哥哥去年帮我了.”“你觉得不和哥哥分享让你感到内疚是吗?”弟弟点点头.“哥哥帮你和你是否和他分享零食没有关系,这是两码事.哥哥帮了你,你可以谢谢他,现在他要求分享你地零食,你也可以拒绝他.”转过头又告诉哥哥:“你去年帮过他和他现在是否愿意和你分享零食没有关系,你这样是在威胁他.他有权力拒绝你,你应该尊重他地决定.”中间好像让弟弟给哥哥为去年地事情表示感谢了,为地就是将事情一层层剖析开,一码一码地分开,使得看似合理地要求剖开之后就更明晰了.孙老师分享他们幼儿园地一件事情:想要分享零食,不同意,他就一个劲儿跟着不停地说给我点吧,给我点吧,结果说:“你老这么要求我,给我压力,是不礼貌地.”还有个孩子回答:“你这就是暴力!”想起我家老公,经常威胁孩子:“这是我给你买地,如果不给我吃,我以后就不给你买了.”要不就威胁孩子,你得先咋地咋地,我才怎么怎么.整个两个孩子.老公以后这点一定要改,其实老公这么做地时候我也特别不舒服,只不过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现在我知道了,我要站在姑娘这边维权了,哼哼.。
把孩子放人堆里学人际关系,你错了!儿童要这样度过人际关系敏感期
把孩子放人堆里学人际关系,你错了!儿童要这样度过人际关系敏感期孙瑞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创始人;“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长”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儿童敏感期理论”的创始人。
人际交往的敏感期,是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需求。
我们生活在关系中,我们的各种问题就是关系导致的,所以这个敏感期的发展,将为儿童成人以后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们看到,最早先儿童对物感兴趣,对人还没有产生一种真正的连接。
然后当跟人产生连接时,往往是一对一的连接关系。
很多成人以为,儿童生活在一个集体环境中,就自然学会了人际关系。
事实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关系是在跟某个人产生连接的过程中发生的。
儿童首先是透过食物来产生连接,就是我带好吃的跟你分享,你跟我做好朋友。
但是,两三个月之后,儿童很快发现一个秘密,就是,当我没有好东西的时候,或者当你把我的好东西吃完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
儿童一旦发现这个秘密,就会找一个不会消失的东西来跟周围的小朋友建立关系,通常就是用玩具。
儿童开始通过分享玩具给对方玩,或者相互交换玩具、或者把玩具赠送给对方,来建立关系。
这样透过几个月的发展,很多孩子发现,当把自己的玩具给对方,对方一旦得到这个玩具以后,对方就可能结束这个关系。
儿童再次发现,透过玩具也不能维持一个正常的交往关系。
所以经过几个月以后,儿童又会再次放弃这样的一个关系。
那么到4岁多5岁的时候,儿童终于发现,交朋友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自于我们有相同的东西,比如相同的爱好和兴趣,或者我喜欢他,或者他喜欢我,或者双方能够相互理解。
有时候我们问一个孩子,我说:“你为什么要跟他成为朋友呢?”他会很认真地看着我说:“因为他理解我呀,所以我要跟他交朋友。
”在人际关系中,儿童最终会发现,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志趣相投、彼此关爱、相互理解和相互倾听的基础上,达到这种状态的时候,儿童就能发现,他和伙伴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种真正的和谐。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doc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学习笔记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了 2 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的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的“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则。
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观点:方法是最底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情感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
但是从我泡李网的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的爱,还有平和。
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自由、爱、规则。
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先拿到的先使用,后来者稍等待。
5、不可以打人。
6、做事要道歉。
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人,也接受人的拒。
程中,七大,先是由几个园机构的老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常出的一些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我从似小品的情景演示中,学老如何理,瑞雪老在一旁行的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理程中,老和瑞雪老将一剖析开,即孩子感受到了老的关心和,同孩子意到自己行的,作我些旁的家,更是将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背后是的含,只要么做么,既不是受到害,孩子感到他得到了可和接。
在理,老特意其中的一些,例如拉着小朋友的手,蹲下着孩子的肩,眼睛和孩子平,气的温柔和定(没有),有点固定套路的提和开(老些是他多年出来的)。
些行,有的是孩子放松,有的是了孩子勇气,每个都有它藏的含⋯⋯我不得不服老的仔和用心。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11篇)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11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解题,这句话说的真没错,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见识更广泛了。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11篇),欢迎阅读参考!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篇1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过,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
本来嘛,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
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记得曾经有位姐姐带着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女儿来玩,小女孩活泼可爱,新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年轻的妈妈告诉女儿:“这位阿姨是老师!”“老师……”听到这两个字,小女孩顿时害怕地躲到了妈妈身后。
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却笑不出来:小女孩的老师到底对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师?这件事也许是个案,但确实让我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忧。
《爱和自由》就有一个老师粗暴对待学生的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接着是孩子把球扔给老师,结果,老师也没接住。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老师想:这回老师没话说了吧!接着,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老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怎么着都是孩子的错!可想而知,经常被这么指责的孩子必然会胆怯、不自信、内向、对别人也不会宽容到哪儿去,并且对什么都没信心,也不敢去挑战自己,更不用提什么创造力了!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
倾听孙瑞雪和她的教育理念
倾听孙瑞雪和她的“育儿圣经”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作为家长的您知道吗?儿童并不总是这样。
如果你还不了解儿童的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或许你能中孙瑞雪老师编著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得到启发。
想一睹为快?可到红孩子商城购买:孙瑞雪编著《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玉米妈妈:红孩子社区论坛的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访谈间的嘉宾是孙瑞雪老师,欢迎您孙老师!在中国,提到孙瑞雪老师,是跟蒙特梭利这个教育体系紧紧连在一起的,大家一提到蒙特梭利教育就最先想到您,这是为什么呢?孙瑞雪:因为我们是以蒙特梭利教育作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施了将近十年,然后又创建了自己的教育系统、教育理论方法以及培训机制。
玉米妈妈:我们知道,孙瑞雪老师是中国系统的引进实施蒙特梭利教育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个省级蒙特梭利研究会创办人,还创办了蒙特梭利国际学校。
孙老师您的整个教学体系,在国内这边的创办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像您所创办的幼儿园在全国已经有多少家了?孙瑞雪:1995年开始的,最开始是在宁夏。
一共有8家,北京有两个幼儿园,一个儿童之家。
广州有三家,上海一家,宁夏有一个国际学校。
玉米妈妈:那您刚刚所讲到这个就是国际学校、幼儿园,以及儿童之家,那么儿童之家跟幼儿园有什么区别?孙瑞雪:儿童之家是一个小型的,它就像一个小型的社区,像一个家一样小的幼儿园,有点家庭式的幼儿园的感觉。
玉米妈妈:那这14年在幼儿园早期教育领域中,您觉得哪一些事情让您特别难忘?孙瑞雪:我觉得第一个就是发现自己,第二个是发现生命。
做这个工作,从头开始做,就是一直是一个滋养生命、进入生命、发现生命的秘密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铸造了你,就是把你铸造出来,把你创造出来。
好象不是你做了这个事情,而是这个事情把你做了,就是这样一个感受。
玉米妈妈:在王树老师作客我们的访谈间的时候,给我们一个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聊的过程中,总是能让整个气氛安定下来。
儿童心智成长的8大自然法则--孙瑞雪2008讲座笔记
儿童心智成长的8大自然法则是:1)工作的法则2)独立的法则3)注意力的法则4)意志力的法则5)智能的发展6)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7)情绪与精神生活的发展8)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PART 1】工作的法则(概念)工作---儿童有智力目的的活动;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活动时候有智力目的,比方说可以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连贯而有序;统合---儿童透过对外在环境的吸收,在内在建立一个有序的、平衡的、和谐的结构,这个过程被称为统合。
整合、统合的过程永远是内在发生的,自我创造的里程,儿童需要独处的过程。
在玩的过程后,儿童需要把这样东西纳入他的身体、他的内在。
感觉心理然后统合进大脑,统合完整个过程后形成自我。
孩子一开始玩一个事物,当“连接”建立起来后,孩子便不再玩这个事物,在孩子和这个事物之间建立了一个圈子。
于是孩子重新寻找新的玩具(事物),当孩子把这个事物全部搞透,“连接”建立起来后,孩子又会把这个事物扔了,而这个事物又已经被儿童建立在自己的圈子里了。
随着,圈子越来越大,儿童的能力就越来越强,能量就越来越大。
正常化儿童---儿童经由专心的工作的历程可以使某些重大的需要获得满足。
而他因此所达到的心智上的平衡与和谐的新情况(超越了原有的状态),这正是儿童的正常状态。
在专心地做完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后,他们都表现出愉悦与平静。
蒙特梭利把这种心智上的统合历程称为“儿童的正常化”。
儿童向我们显现的种种现象当中,最根本而重要的就是经由工作而正常化的现象,人借着工作来建构自我。
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自我创造;教育的使命:让儿童成为他自己;正常化的儿童具有强烈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孙老师提出:◎2岁多的孩子,正在学习如何粘你;◎2-3岁的孩子喜欢捉迷藏,永远藏在同一个地方,要你重复的去找到他。
◎事物与名称要相符,教给孩子的一切都与他、你看到的事物一致,也就是实物教学。
【PART 2】独立的法则生命的天性是趋于独立的。
生命的独立初期就是对父母强烈的依赖。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第七章:6岁以上 第八章:看看身边的孩子 第九章:孩子应该怎样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
一个人“内在的成长”是靠他 自己的,做妈妈做老师的,要做 的就是从旁观察,在儿童需要的 时候给予理解、尊重、帮助,而
不是走进儿童的生命指手画脚。
制作:第二组 513联合宿舍
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 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最强烈。
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1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们的成长(孙瑞雪)
Hale Waihona Puke 托蒂的悲剧一个名叫托蒂的意大利小男孩在呱呱坠地时,一 只眼睛因轻度感染被绷带缠了两个星期。正是这种 对常人来说几乎没有副作用的治疗,对刚刚出生、 大脑正处于构建发育关键期的婴儿托蒂造成了极大 的伤害。由于长时间无法通过这只眼睛接受任何外 界信息,原先该为这只眼工作的大脑神经组织也随 之“消退”了。从生理上看,这是一只完全正常的 眼睛,但它却是失明的。 小托蒂的遭遇并非偶然。后来研究人员在动物 身上做了很多类似的试验,结果都一样——生命的 器官严格执行着“用进废退”的原则。小托蒂的悲 剧在于错过了眼睛受光的敏感期。
第五章:4岁—5岁
出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而来 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感情,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 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 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渡过后才真正展开。 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什么要求。 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兴趣。 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性别——对性别的认识态度很客观。 音乐——儿童生来具有音乐品质。 绘画——儿童生来具有绘画品质。 符号——孩子对识字、拼读、认识符号等感兴趣。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学习笔记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了2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的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的“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则。
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观点:方法是最底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情感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
但是从我泡李网的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的爱,还有平和。
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自由、爱、规则。
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
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绝别人,也接受别人的拒绝。
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七大规则,先是由几个孙园机构的老师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经常出现的一些场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师,我们从类似小品的情景演示中,学习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孙瑞雪老师在一旁进行详细的讲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处理过程中,老师们和孙瑞雪老师将问题一层一层剖析开,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同时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作为我们这些旁观的家长,更是将问题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是这样的含义,只要这么做这么说,既不让还是受到伤害,还让孩子感觉到他得到了认可和接纳。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很早就看过孙瑞雪的书,《爱和自由》和《捕捉儿童敏感期》,获益非浅.--------------------------------------------------------------------------------------------------第八届"鹏华基金杯"爱和自由科学教育公益讲座时间:2011.06.11地点:青岛理工大学北礼堂自由中的规则主讲人:孙瑞雪儿童靠感觉来发现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里面长人格,外面长世界.一、自由的一般概念自由是指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人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常被称为个人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状态.自由包括:关系的自由,政治自由,内在自由,无所不能的自由,能力和力量的自由,财富的自由.1、着重讲述关系的自由,关系的自由即社会关系中自由的意义,表现为或自由或被强制.关系的自由即不侵害他人,不侵害自己,不侵害环境的条件下做任何事.人与人平等共处.给予孩子关系的自由即给予孩子爱和支持,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强制的关系会使孩子形成一种人格替换.关于人格替换的概念,请参照"童年的秘密"中的解释:一个成人可以通过处于儿童地位上进行活动来代替儿童,但也可以通过微妙地把他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来代替儿童.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不再是儿童在行动,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在行动.夏尔科通过在他著名的精神病医院里所进行的实验研究证明,通过催眠术可以替换癔病患者的人格,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实验似乎削弱了以前被当作是人性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的观念.但是,夏尔科从实验中证实,这种强烈的暗示也可以给予被试者,使他失去自己的人格,接受催眠师的人格.这些实验,虽然数量有限和仅在诊所里进行,但为新的研究和发现,例如论述分裂人格、潜意识、升华的心理状态开创了道路.在童年期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他的感官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时,他特别容易受到暗示.在这个时期,成人能够悄悄地潜入儿童之中,用他的意志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产生变化.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过分热情或者用夸张的动作给儿童示范如何做某些事情的话,儿童自我思维和判断的能力就会受到压抑.可以这样说,这种活动跟应该支配自己的儿童的自我分离,而由另一个自我继续下去,虽然这个自我更强有力,但它并不属于儿童.这个外来的自我有力量剥夺儿童自己的不成熟的活动手段.通常成人并不愿意这样做.虽然他能够通过所谓催眠的暗示支配儿童,但他并不希望,以至不知道他在这样做,甚至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的存在.在这方面我个人碰到的一些例子可能是很有趣的.我曾经看到一个2岁左右的儿童把一双脏鞋子放在白床单上.我没有多加思考就冲过去拿起鞋子,把它们放在房间角落里,并说:"它们是脏的".然后,我用手把床单上放过鞋子的地方掸了掸.自这件事之后,这个小家伙无论何时只要看到鞋子就会奔过去说:"它们是脏的".然后他又会走到床边,把手按在床上,似乎在把它弄干净,虽然鞋子并没有在床上放过.还有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位年轻妇女收到一个包裹.她对这件礼物表示很高兴,打开后发现盒子里有一块丝手帕,就把这块手帕给了她的小女儿,还有一只喇叭,她就放到嘴上吹起来.这个小孩高兴地叫起来:"音乐!"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只要这个小孩碰到一块布,就会微笑着说:"音乐!"成人的禁令很容易对儿童的活动产生一种约束力,但在刺激儿童的反应时,这些禁令并没有如此显著的作用.这种约束性的影响主要来自有教养的和善于自我约束的成人,尤其是来自那些文雅的保姆.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单独跟她外祖母住在乡村庄园里.这小女孩显然想打开花园里人造喷泉的龙头,以便能看到喷水.但正当她要这样做时,突然把手缩回来了.她的外祖母鼓励她开龙头,但这小孩回答说:"不,我的保姆不喜欢这样."于是这位外祖母试图说服她,对她说我允许这样做.一想到能看到喷水,这个小孩既高兴又满意地笑了起来.她伸出了手,但是并没有开龙头,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不在场的保姆的禁令比就在这个小孩身边的外祖母的邀请具有更大的约束力.有点类似的一个例子是有关一个稍大一些的孩子,他是个7岁左右的男孩.当他坐着并看着远处吸引他的某种东西时,他站起来准备朝那个东西走去,但是,他又退回来,坐了下来,似乎他由于无法克服的意志动摇而感到痛苦.谁是阻止他起步的"主人"呢?没有人知道,因为这种记忆甚至在儿童的心灵中也已荡然无存.2、权威与强制强制:人的环境或情境为他人所控制,以至于为了避免所谓的更大的危害,他被迫不能按自己一贯的计划行事,而只能服务于强制者的目标.对孩子来说自己一贯的计划,即孩子成长自身的规律和节奏.成人常常充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强制者.孩子天生带有自身的生命密码,成人应充分善待孩子的天分,准许孩子遵循自己的生命密码成长,并提供条件尽可能的发挥孩子的天性,这样孩子的生命密码就会成为孩子长在肉中的智慧,不会受任何外在的因素影响.成人需要做的:尽量避免家庭中的纠葛和暴力,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让孩子带大人玩而不是相反.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3、弗洛姆关于权威的解释外显权威:直接而未加掩饰的强制隐秘权威:隐藏的,即心理上的强制说明:人性如果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成为自己,人性会"泯灭".成为自己的时候也是最乐于服务社会的时候.4、人性的特点人的内在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如果没有规则,人的内心会一直挣扎,耗其一生,没有规则就是权威,暴力.5、教育中自由的含义尊重人与人的区别.尊重这个词的出处就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因此尊重决无剥削之意.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摘自:《爱的艺术》-弗洛姆6、为什么必须给儿童自由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创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自己心理的主人做自己感觉的主人做自己认知的主人做自己精神的主人7、自由的五种表现--有从环境中选择吸引自己的事物的自由--有进出教室即行动上的自由--安静时不受干扰的自由--自己发现问题,想出办法和策略,自己选择答案的自由--拒绝的自由8、规则充分保障人的自由规则即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保护全体人权和自由的共同约定.家长的规则—六大规则--三尊: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环境--三不:不伤害健康,不伤害生命,不伤害道德具体实践中,如果孩子自己选择的活动遵循了三尊三不的原则,就应该让孩子去做,教会孩子如何分辨活动的性质,是否符合这一原则.如果孩子的选择符合这一原则,即使家长有担心有焦虑,也应该自己承受这种恐惧,而不是让孩子去承受.学校的规则—七大规则--否定粗野粗俗的行为,明确粗野的行为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东西;--归检原则: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原处;--谁先拿到的东西谁先使用,后来的要等待;--不可以打扰别人--学会道歉,并有权力要求别人向自己道歉,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学会拒绝,敢于说"不".9、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1)、当孩子有情绪时,先照顾情绪,后处理问题;2)、教孩子明辨是非,建立一生的道德概念;3)、在生活中,在爱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4)、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5)、给孩子建立明确的权利意识,会使孩子明确,有力,有责任感和道德感;6)、学会对自己负责任(知错);7)、发生纠纷时倾听全过程,问清缘由;8)、将事情和纠纷中的所有内容一层层剥离开,每一次先处理完,再处理下一层;9)、规则是有弹性的,不刻板;10)、建立的是规则意识,而非规则本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道歉是一种了不起的人格.规则使儿童体验到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秩序意识;独立意识;评估意识;契约意识;接纳意识;平等意识;尊重意识;合作意识;界限意识;聆听意识;包容意识;规则意识;妥协意识.解决问题的秩序:实例:A宝宝有一个心爱的玩具,B宝宝想玩,A宝宝不给他,于是B宝宝打了A宝宝,A宝宝大哭.1)、发生纠纷时,如果孩子是在情绪当中,就先不处理纠纷,先安抚情绪;2)、情绪稳定之后,处理纠纷的标准语言:请告诉我发生了什么?谁先说?听第一个孩子说完,再听第二个孩子说;3)、说完之后问: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吗?4)、开始剥离问题.比如A宝宝大人,要明确说出:打人是粗野的行为,不好;如果B宝宝说A打人了,A说只是摸一下,如何判断?要明确玩具的归属,然后明确告诉B宝宝,这是A宝宝的东西,想玩必须得到A宝宝的同意,对吗?10、说"不"的意义如果你的孩子不会说下面的话,就意味着他的未来是充满伤害的未来:1)、"不";2)、我不同意;3)、我不选择;4)、我不愿意这样做;5)、我不允许你这样对待我;6)、我不这样想;7)、请你离开备注:新教育从哪里开始?参阅图书: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皮亚杰:心理分析(儿童心理学)孙瑞雪:《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王树:《透析童年》《完整的成长》--------------------------------------------------------------------------------------------------敏感期=心理+智能的协同发展主讲人:那露馨《黄帝内经》: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第一部分:敏感期的基本概念1、敏感期:儿童在0~6岁成长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征,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儿童敏感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举例:习性学家洛伦兹和延伯格的"鹅的印刻现象",即刚出生的小鹅通常只认第一个亲近他们的人为母亲,即使真正的鹅妈妈也不能替代.2、敏感期对儿童成长的意义:1)、生命成长是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组成的;2)、敏感期是儿童内在生命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我们观察和了解儿童生命成长过程提供了可能;3)、尊重儿童敏感期的成长就是帮助儿童形成内在的生命结构,就等同于准许儿童创造自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敏感期体系一、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敏感期包括口,手,秩序,社会性,细小事物关注等敏感期.敏感期体系的发展与延伸:自我的形成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占有欲敏感期;执拗;婚姻;出生(追究生命本源);诅咒(语言的力量);情感;人际交往;身份确认;性别;审美;空间二、敏感期的具体区分:1、0~2.5岁1)、口:味觉,触觉,以口来感知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牙齿,舌;2)、手:抓东西,用于探索环境,认识世界;3)、走:从拉着走,借助于物体行走,到独立行走,上下坡行走,爬楼梯,专走不平路;4)、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给孩子创造真实,和平,美好的环境;5)、视觉: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视觉被誉为交响乐中最壮美的部分;6)、味觉:7)、空间:喜欢探索空间,行走.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爬高,旋转,扔东西,握住物体等.8)、模仿:一个词,一应一答,重复进行,动作模仿进而创造;9)、自我意识:咬人,打人,说 "不"等等;10)、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6岁前最明显;11)、细小事物:对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12)、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有序的环境;13)、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3岁之前,安全感最重要,良好的秩序帮助儿童建构安全感.2、2.5~4岁(社会性敏感期)1)、建立概念: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2)、自我意识的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出"这是我的";3)、秩序: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有序的环境;4)、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对此大人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以包容,忍耐来对待儿童的执拗);5)、空间—垒高:喜欢垒高,推倒,不断重复(空间敏感期的过程表现为抓,爬,行走,关注细小事物,移动物体,扔东西,攀爬,跳跃,旋转等);6)、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建议给孩子设立专属的美工区域);7)、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重复或者模仿他人的话;8)、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就是诅咒,因为成人对此的反应最强烈(建议淡化反应,冷处理,不予理睬);9)、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常常一同到来.10)、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11)、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给予真正的工具,教孩子使用方法,注意安全);12)、藏,占有: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品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3、4~5岁1)、出生的奥秘:开始询问自己从何而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如实告知,不要信口胡说);2)、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情感,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敏感,成人要学会向孩子正面表达情感;3)、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请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除非他向你求助.4)、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对自己的服饰产生兴趣;5)、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三位一体地掌握,孩子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6)、身份确认:开始崇拜一个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7)、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后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小伙伴.8)、性别:对性别及自己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睛,鼻子,口一样,态度很客观(成人无需为此大惊小怪,惊慌失措,耐心等待孩子成长);9)、绘画,认字,音乐:艺术的敏感期,给予相应的条件和环境.陪孩子去经历,不急于看到结果,不剥夺孩子体验的过程.4、5~6岁1)、婚姻: 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2)、书写:对符合,书写符号感兴趣;3)、数字:奇数,偶数4)、社会性兴趣: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权利,组建小群体;5)、动植物试验,收集:热衷于收集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敏感期是自我形成的过程,某些敏感期是螺旋状分布的,即不同的生长阶段会重复出现: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自我,婚姻.5、6岁以后的敏感期: 理财+深入思考;6、儿童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转制,承,汇的过程,由本能的兴趣开始逐步发展,过程为感觉,知觉,积累经验,概念形成,整合成自己的认知.总结:1、给予孩子自由,使其成长是自发,自然的;2、给予孩子真实的环境;3、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材料,使其职能的发展有一个顺畅的途径.补充材料: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语言敏感期(0至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後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秩序敏感期(2至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感官敏感期(0至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籍著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一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动作敏感期(0至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化敏感期(6至9岁)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於三岁:但到了六一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敏感期的教养重点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①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著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②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③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④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⑤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於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心灵的火焰蒙特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1读过孙瑞雪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因为有些地方写的比较模糊因此搜到了一篇比较清晰的敏感期列表给各位爸妈参考一下当然敏感期的时间是相对的,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调整【0岁-2岁半】1.视觉敏感期: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孙瑞雪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规则
孙瑞雪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规则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规则
文/孙瑞雪
1、当孩子有情绪时先照顾孩子的情绪,再处理问题;
2、发生纠纷时让孩子在存在感和尊严感中解决问题;
3、倾听全过程,问清原由;
4、明辨是非(建立一生的道德概念)。
5、将事情和纠纷中的所有内容一层层剥离开,每一层先处理完再处理下一层。
6、在生活中,在爱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
7、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8、给孩子建立明确的权利意识,会使孩子明确、有力、有责任和道德感。
9、建立规则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任。
10、规则是有弹性的。
11、建立规则意识,不是建立规则本身。
•本文为帮助儿童建立规则时的程序,用心体会每一个步骤,带着意识和觉知为孩子解决每一次发生的问题吧!。
幼儿教师观摩心得体会7篇
幼儿教师观摩心得体会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实习报告、述职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稿、作文大全、申请书、自我鉴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ternship reports, job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幼儿教师观摩心得体会7篇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心得体会是我们在面对选择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和指导,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教师观摩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孙瑞雪老师在新浪网的访谈
孙瑞雪老师在新浪网的访谈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主持人,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来到新浪聊天嘉宾市和大家谈谈孩子教育的问题,首先我想请孙老师自我介绍一下自己,还有就是简单的谈一下她所理解的蒙氏教育的精髓以及目前爸爸妈妈们教育孩子中常见的一些误区。
大家好,我是孙瑞雪《爱和自由》的作者,我从事幼儿的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我觉得对我个人最好的介绍是我爱孩子,第二个我非常崇拜孩子,我认为一个成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它就是在孩子的身上,因为给予这一点我个人觉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蒙氏教育在全国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传播,为什么会在现在这个时期或者这个年代蒙氏教育会被推广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今天国门被打开以后,我们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儿童的时代可能就要到来了,就是说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能成长良好的话。
这将决定他的一生。
另一个观念,我们都知道人的将来如何,并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着重取决于他(她)的童年,因为这个问题所有的家长都比较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蒙特梭瑞教育在我开来它不是一个流派,它是整个人类文明教育史发展到今天的一个科学的一个结果,也蒙特梭瑞幼教育是1900年到2000年这100年间教育迅猛发展其中的一个人,它的这个教育为什么能够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呢,我觉得它是有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具,同时还有一整套的严谨的科学的教育体系,这样的教育就变的可*作了。
目前我们国家蒙氏教育被推广过来以后,可能大部分人认为蒙氏教育是一种教具*作,但是在我看来,它主要是一个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先从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开始说起。
我觉得在我介绍蒙特梭瑞教育的同时,针对我们国家这样的一个文化,特别有必要的介绍一下给予孩子爱和自由的问题。
我先介绍蒙特梭瑞教育到底是什么。
第一点我觉得要把握和理解蒙特梭瑞教育首先要给予蒙特梭瑞本人的一个哲学观点,这个哲学观点和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我们一般认为,儿童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开始起,是一无所知的,什么也不知道的。
听孙瑞雪教授谈“规则”
听孙瑞雪教授谈“规则”(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幼儿游戏、教育资料、幼儿管理、计划总结、家园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nursery school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children's gam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hild management, plan summary, home educatio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听孙瑞雪教授谈“规则”玉米妈妈:在“爱和自由”教育里规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能跟我们说一说规则吗?孙瑞雪:规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不建立规则就意味着暴力。
自由与规则之——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
自由与规则之——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
自由与规则之——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
孙瑞雪
【期刊名称】《父母必读》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Q我一直认为给孩子立规则非常重要,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又经常会产生些困惑。
比如,我要求孩子把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6点到7点之间,但有时她实在想看,我也会让她看。
而我的一位朋友属于坚决执行派,一旦决定给孩子立某项规则,就决不让步。
而她的坚持,往往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我的问题是:规则对孩子成长
【总页数】2页(P.40-41)
【关键词】
【作者】孙瑞雪
【作者单位】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会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TS97
【相关文献】
1.自由成长规则护航:自由与规则,伴随成长的两翼 [J], 欧阳春玲
2.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 [J], 孙瑞雪
3.自由与规则之6大规则,护佑成长 [J], 孙瑞雪
4.自由与规则之6大规则,护佑成长 [J],
5.自由与规则之规则,从自由和尊重中走来 [J], 孙瑞雪。
以质量管理七项原则解析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Vol.41 No.6Dec. 2020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第41卷 第6期2020年12月以质量管理七项原则解析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刘圣宏(大连大学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622)摘 要:质量管理七项原则是国际质量管理界公认的最基本、最通用的理论基础。
文章从质量管理原则的理论依据出发,对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遵循并应用这七项原则做了深入地探讨和解析,为图书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质量管理原则;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G 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20)06-0064-04收稿日期:2020-07-03基金项目:大连市社科院2019年度智库重大调研课题“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2019dlsky 078)。
作者简介:刘圣宏(1969-),男,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质量管理学、图书馆管理学研究。
一、引言质量管理七项原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制订新版ISO 9000系列标准过程中引入并将其作为制订ISO 标准的理论基础,汇集了当今世界成功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的精华,是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积极参与、过程方法、改进、循证决策和关系管理[1]。
也是图书馆从传统经验管理模式向现代科学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构建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指导原则。
二、质量管理七项原则在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一)以读者为关注焦点图书馆的顾客是读者,读者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关注点是满足读者需求并努力超越读者期望[1]。
读者是关系到图书馆是否存续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
图书馆只有不断地为读者创造价值,赢得和保持读者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的成功,才能维持读者的满意度,增强读者的忠诚度,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声誉和美誉度,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心智成长的自然法则
【PART 7】情绪与精神生活的发展有关
激情实际是心灵的外在表达,但儿童最初没有激情,所 以人会以情绪表达心理状态。
基本的情绪反应:哭、笑
46
【PART 7】情绪与精神生活的发展有关
激情实际是心灵的外在表达,但儿童最初没有激情,所 以人会以情绪表达心理状态。
母爱
47
【PART 7】情绪与精神生活的发展有关
36
【PART 5】智能的发展
智能的外在表现 1、遇到刺激时的反应灵敏度 2、反应的秩序性
注:示范性的演出(实例)
37
【PART 6】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这是在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下建立了心智能力后 才发展的内在的天赋能力。将环境中获得的知觉 加以组织。 想象力与创造力:儿童将事物的主要特质抽象化 ,因此而成功地联合他们的形象,保存在意识的 最前面。 主要特质
19
【PART 3】注意力的法则
过程
本能的兴趣被某些事实所吸引。
本能
兴趣会导致很多经验。
经验
经验累积知识。
知识
知识鼓励儿童对新奇未知的事物产生期待和兴趣。
20
【PART 3】注意力的法则
基于理智、判断及辨认的兴趣!
基于理智、 判断及辨认
的兴趣
本能的兴趣
未知事物 的兴趣
经验 知识
21
【PART 3】注意力的法则
5
【PART 2】独立的法则
生命的天性是趋于独立的。
6
【PART 2】独立的法则
功能的独立。这是一个开始,这是一个起点。
视觉
7
【PART 2】独立的法则
功能的独立。这是一个开始,这是一个起点。
口\手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学习笔记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了2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的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的“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则。
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观点:方法是最底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情感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
但是从我泡李网的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的爱,还有平和。
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自由、爱、规则。
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
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绝别人,也接受别人的拒绝。
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七大规则,先是由几个孙园机构的老师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经常出现的一些场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师,我们从类似小品的情景演示中,学习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孙瑞雪老师在一旁进行详细的讲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处理过程中,老师们和孙瑞雪老师将问题一层剖析开,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同时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作为我们这些旁观的家长,更是将问题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是这样的含义,只要这么做这么说,既不让还是受到伤害,还让孩子感觉到他得到了认可和接纳。
在处理问题时,孙老师还特意强调其中的一些细节,例如拉着小朋友的手,蹲下揽着孩子的肩,眼睛和孩子平视,语气的温柔和坚定(绝没有责备),有点固定套路的提问和开导(孙老师说这些话是他们多年总结出来的)。
这些行为,有的是让孩子放松,有的是为了给孩子勇气,每个细节都有它隐藏的含义……我不得不叹服老师们的仔细和用心。
废话少说,先是解读七大规则吧。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说明:粗野、粗俗的行为,分成2类,一类是行为上的,比如打、咬、踢、掐等等;一类是语言上的,语言暗示、控制、威胁、恐吓、侮辱等,让别人做不愿做的事情。
这里我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语言敏感期和语言暴力的区分。
语言暴力有个明显特征是带有目的性,就是施暴者会获利。
应对这类问题的步骤:1)询问被威胁人的感受和情绪:例如,“你现在是什么感觉?”“他这么对你你舒服吗?”之类;2)告诉威胁人(语言或者行为的实施者)那是在威胁,会让对方害怕、担心(恐惧等等),请看着对方的眼睛,真诚的给她道歉;3)告诉他们,妈妈(老师)爱你们,同时欣赏道歉者的勇气。
孙瑞雪幼儿园针对这类情况,以“主题课”形式让大家学习,就是给孩子们演情景剧,以小品方式展示给孩子们,然后询问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在孩子们讨论之后,再次给孩子们演示正确的做法。
现场演示实例1:A想要吃B的糖,B不同意。
A威胁B:“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B 不愿意,但是很无奈的把糖给了A。
老师看到这一切会过去,蹲下来和B面对面,一只手轻轻拉着B,询问她:“你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B说A要糖吃,老师又问他们:“糖是谁的?”B答是他的,A答是B的,老师问B:“你愿意和他分享你的糖吗?”B摇头:“如果我不给他,他就让幼儿园小朋友不和我玩儿。
”老师转过头轻拉着A问:“是这样的吗?”A点头。
老师又问B:“他这样说让你感到害怕了是吗?”B点头。
老师对A说:“你这样威胁他,他会害怕,会给他造成伤害,请你看着她的眼睛,真诚的给她道歉。
”A如果不同意,闹情绪,那么老师就陪同,一直到A的情绪稳定,道歉之后,老师会对A说:“你能道歉,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气,老师爱你。
”现场演示2(如何应对小朋友的威胁):A要B的糖,B不同意,A威胁B:“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B 答:“我可以和老师玩。
”A:"我让老师也不和你玩。
"B答:“我可以和自己玩。
”也可以教孩子这样回答:“你是在威胁我,老师是不会受你控制的。
”另外,3岁以下孩子打人等行为,不用语言多说,直接将孩子抱走就可以。
因为孩子的感受力很强,他们用身心感受环境,只要他有粗野行为就将他抱走,多次之后他就知道此行为不被接受。
孙老师又强调,不要问孩子谁先动的手,这样问不但没有意义,还会给孩子一种感觉,谁先动手谁错,后动手的人没错。
分享了他们幼儿园的一件事,两个孩子起争执,老师问怎么回事,两个孩子还没说话,一旁的一个大孩子一个劲儿插话:“我知道怎么回事,谁谁谁*****,……”老师打断了他:“这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请你离开。
”老师将两个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问发生了什么,两个孩子都说是对方打了他。
老师没有询问谁先动的手,而是说:“打人是粗野的行为,你们需要给对方道歉。
”并让两个孩子自己协商谁先道歉(自主权一定交给孩子,而不是老师。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这里强调的一点就是:除自己的东西外,任何东西都是别人的,未经允许都不能拿。
捡到的东西也不是你的,只要不是你的东西,就是别人的。
这里特意强调捡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是让孩子养成不贪便宜的习惯。
有个家长问捡垃圾可以吗?(全场爆笑但是却又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
)孙老师的回答是:“严格意义上讲是可以的,但是我个人不支持。
”我想起孩子曾经捡过一个手链,在找不着主人的情况下我们允许她留下了,现在想想,如果我们再次捡到东西,如果价值偏高,如何给孩子讲什么可以留下什么不可以,如果给孩子解释东西的“价值”“贵重”?不过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些迷惑了:那就是如果捡垃圾也是不可以的,那么如何给孩子解释日常生活中那些从垃圾中回收东西的行为,例如捡水瓶、废旧东西利用等;但是如果可以,那么又给孩子如何解释有些东西捡了可以据为己有,有些就不可以?这样,到底可以捡与否的标准岂不是家长来定,孩子自己是混乱的??也许干脆一刀切什么也不让捡最为简单有效,但是孩子对一些管管棒棒之类的东西还真是情有独钟……还是先写笔记吧……我问孙老师,如果在找不着物品主人的情况下孩子先玩,等主人回来之后还给主人可以吗?孙老师很坚决的回答不可以。
这个规则下,就是孩子间对物品的争夺,物品又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的东西;另外一个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孩子把东西送人之后又反悔,这个反悔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干涉认为东西太贵重要求要回,一种是孩子自己的反悔。
幼儿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小朋友未征得别人同意拿走了对方的东西;2)小朋友拿走了环境中不明主人的东西;3)小朋友向另一个小朋友借了玩具,转送了他人;4)当小朋友把物品送人之后,后悔了。
场景1:一块手表放在椅子上,周围没有人,A走过看到了很喜欢,就拿了起来。
另一边B正在找手表,看到A手里的东西发现是自己的,要求A归还,A 不同意,两人发生争执。
老师过来处理。
老师蹲下平视两个孩子:“谁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B说他的手表不见了,发现在A手里,想要回来但是A不给。
老师问A:“这块手表是你的吗?”A答:“我在椅子上捡的。
”老师仍然问:“这块手表是你的吗?”A仍然回答“我捡的。
”老师问:“是你从带来幼儿园的吗?”A摇头,老师又说:“只要不是你的东西,就是别人的,请把这块手表还给B。
”A交出手表,老师又对他说:“你很喜欢这块手表是吗?”A点点头,老师继续说:“如果你喜欢这块手表,可以征求B的意见,看他是否愿意和你分享。
”后续的拒绝与否是另外一条规则的事情了,稍后再提。
场景2:只有2个秋千,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又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有个老师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老师决定轮流玩,每人5分钟。
老师在一旁计时,孙老师示意另外一个老师过去找计时的老师谈话,这边孩子开始焦虑:“老师,到5分钟了吗?”“老师,到时间了吗?”……孙老师解释,老师的介入是错误的,只要没有粗野行为,老师就不应该干涉,老师的干涉将评判权拿到了自己手里,使得孩子们在这个关系中丧失了自主权很容易焦虑。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们自行解决。
重新演示:A坐在秋千上玩,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他们和A商量:“让我玩一会儿吧,你都玩了很久了……”A:“我还没玩够呢,请等待。
”“你已经玩了很久了,什么时候能玩够啊?”“不知道……”反正A是油盐不进,最终那几个孩子就玩别的去了。
还演示了如果两个孩子争执一件无主的物品怎么办?那么老师需要确定东西是谁的,如果不是两个小朋友的,老师就要求小朋友交出物品,他们谁都不可以玩。
如果一件公共的物品大家同时拿到谁也不让,例如选择看书的时候两个人都拿一本书,都说自己拿到的,那么老师也是先收回书,让他们自己协商,商量好了之后再去找老师拿书。
孙老师强调,先将物品收回很重要,一般是这么对孩子说:“这件东西是你的吗?”“不是”“请伸出手,请把东西先交给老师。
”一定是先收回物品再继续。
另外我提问,在公共场所,如果遇到不遵守规则的小朋友怎么办?孙老师给的建议是,蹲下,和对方小朋友平视,询问对方是不是也喜欢***,是不是也想玩?告诉他,已经有小朋友先到了,请先等待。
孙老师说只要你用温柔平和的语气表情和对方说话,一般孩子都会遵循规则的,如果对方孩子不讲理甚至动手,那么第一原则一定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当时她说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如果在你的眼皮下让你的孩子受到了暴力,那么就等于是你在实施暴力。
)。
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那就是自己孩子的玩具被抢怎么办?领着自家孩子和对方沟通,再和对方说了3遍“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请还给我”之后如果对方还不归还,那么就从孩子手里拿回来(我觉得这个我做不到,我会找对方家长沟通。
)孙老师强调一点就是,语气一定不要带有责备,也不要严厉,就像和自己孩子说话一样温柔。
孙老师分享了一个家长的趣事,她家孩子玩具被抢了,对方孩子跑了,她给孩子说了一声:“你等着,妈妈去追。
”物品送出又反悔的情况,解决问题思路:询问反悔孩子:为什么你反悔了?送给别人的东西就已经是别人的了,你要为你做的事情负责任;如果你不能为你的玩具做主,你就不能送人;谁能为这个玩具做主?你应该征求他(能做主的人)的同意,才能送给别人。
(这个是针对借来的东西送给别人的情况。
)场景1:A送了车给B,但是A的妈妈知道后认为太贵重的东西不同意送,要求A向B要回。
A去和B要,B不同意给“东西送给我就是我的了,现在不是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