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指名背——齐背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配乐,师朗读)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二、读题、解题1、生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
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
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三、初读古诗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催”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四、理解诗意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出示:①多读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③查工具书④结合注释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生自学师巡视)五、品读感悟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①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
幼儿园小班教案《凉州词》
幼儿园小班教案《凉州词》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凉州词》的基本内容,认识诗中的词语。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能跟着老师一起朗诵《凉州词》。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熟悉并掌握《凉州词》的内容,能够正确地朗诵。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凉州词》的课件或黑板,诗中的图片素材。
2. 幼儿准备:轻松愉悦的心情,对古诗有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诗中的景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内容学习: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凉州词》,边读边解释诗中的词语,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思。
3. 朗诵练习: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朗诵姿势,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朗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情景体验: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体验诗中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家长陪伴幼儿一起朗诵《凉州词》,加强幼儿对诗的记忆。
2. 家长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诗中的意思,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的美。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朗诵。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是否帮助幼儿完成作业,以及幼儿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3. 测试: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凉州词》的记忆和理解。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古诗教学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古诗知识竞赛,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3. 开展古诗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凉州词》。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幼儿,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古诗。
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感受古诗的美。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教授《静夜思》,让幼儿感受另一首古诗的意境。
《凉州词》语文教案
《凉州词》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之涣的豪放洒脱和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凉州词》。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凉州词》的文本和注释。
2. 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意象,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强调背诵和默写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6. 作业布置(1)背诵《凉州词》。
7. 板书设计《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诗文的理解深度。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凉州词》的深入领会和欣赏。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调整教学策略,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凉州词》的情况,考察其对诗文的熟悉程度。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3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②、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出示课件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
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凉州词王翰教案
凉州词王翰教案【篇一】教案一:《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导入:展示凉州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凉州的好奇课堂活动:1.听读《凉州词》2.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点3.体会《凉州词》蕴含的深刻哲理4.练习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情感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布置:和情感。
【篇二】教案二:《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导入:播放一首古筝演奏的《凉州词》音乐,引发学生对凉州的好奇课堂活动:1.学习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点2.理解《凉州词》蕴含的深刻哲理3.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4.分析作者王之涣的背景和创作背景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布置:和情感。
【篇三】教案三:《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
王之涣《凉州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诗句的含义。
(3)分析王之涣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哀思。
(2)领略古代边塞风光,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凉州词》的诗意和韵律。
2. 王之涣的诗歌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
3. 诗句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刻含义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3. 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阐述《凉州词》在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用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中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凉州词》的艺术特色。
5. 情感教育:(1)结合诗句,讲述古代边塞将士的英勇事迹。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敬意和哀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提高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凉州词》。
2. 深入了解王之涣的诗歌创作,选取一首进行鉴赏。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凉州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
5. 开展小组活动,以演讲、朗诵等形式展示《凉州词》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凉州词》的深层含义。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本课程通过学习《凉州词》,使学生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课程目标1. 理解《凉州词》的诗意和主题思想;2. 分析《凉州词》的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3. 欣赏边塞诗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内容概述《凉州词》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诗中通过描绘凉州的边塞风光和戍卒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塞将士的敬意。
2.2 诗歌结构分析2.2.1 首联:描绘凉州的边塞风光,设定诗歌背景;2.2.2 颔联:描述戍卒的艰苦生活,表现他们的豪情壮志;2.2.3 颈联:抒发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塞将士的敬意;2.2.4 尾联:以景物收束,增强诗歌的意境。
2.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2.3.1 意象: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戍卒生活,形成独特的意象;2.3.2 韵律:诗歌韵律优美,朗朗上口;2.3.3 修辞: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意境、主题、结构和艺术特色;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写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边塞诗的特点;4.2 诗歌解析:分析《凉州词》的诗意、结构和艺术特色;4.3 互动环节: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4.4 诗歌朗诵: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4.5 写作练习:以《凉州词》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5.2 诗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解析环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5.3 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诗歌朗诵环节的表现;5.4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环节的成果。
《凉州词》 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凉州词》教学设计《凉州词》教学设计(通用12篇)《凉州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王之涣的生平。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教学难点: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通过展示王之涣的图片或讲述他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王之涣的兴趣。
-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 分钟):
- 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及作品。
- 解释《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 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凉州词》的诗意,理解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3. 课堂互动(10 分钟):
-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凉州词》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总结(5 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王之涣的生平、《凉州词》的诗意和主题。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凉州词》。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王之涣的生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对一些诗句的解读可能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诗句分析和讨论。
2024年凉州词 王之涣教案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关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友谊、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凉州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吟诵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以《凉州词》为例,分析诗词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凉州词》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等。
(2)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凉州词》,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思想。
(2)查阅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凉州词》的背景图片。
(2)引导学生回顾《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课前准备,分享自己对《凉州词》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凉州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以《凉州词》为例,分析诗词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
王之涣《凉州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3)分析《凉州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3)分析《凉州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1)把握《凉州词》中的意象群。
(2)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凉州词》的教学内容,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诗词解析、历史背景资料等。
(3)设计教学活动,准备课堂提问。
3.2 学生准备:(1)预习《凉州词》,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查阅相关资料,对《凉州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进行初步了解。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以图片、音乐等形式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凉州词》的创作背景。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对《凉州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进行交流。
4.3 课堂讲解(1)讲解《凉州词》的意象群,分析诗中的景、物、人。
(2)讲解诗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旨。
4.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凉州词》的艺术特色。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成果进行分享,互相学习。
4.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凉州词》。
(3)选择一首王之涣的其他诗作进行学习,了解其诗歌风格。
《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
5.领悟诗中所表达的边塞将士英勇豪迈的气概和思乡之情。
6.比较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体会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鉴赏《凉州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对边塞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凉州词》的学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诗句,我能感受到他们在逐渐领略这首边塞诗的魅力。不过,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环节,我尝试用生活中的离别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效果还不错,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对诗中意境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葡萄美酒夜光杯”等句子的理解仍显吃力。下次我可以尝试用更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
3.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同。
4.通过分析诗中的韵律、意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5.培养学生整合诗词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朗读与背诵: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并熟练背诵。
此外,我在课后收集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普遍认为这种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很有趣,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词。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意识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诗意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把握诗人的情感,如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将士的豪情与思乡之情。
-语言表达: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凉州词》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凉州词》的作者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和表达的情感。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感受古诗中描绘的边塞风光和战士的豪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体会古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正确书写。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中表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资源•古诗《凉州词》原文及注释。
•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的音频、图片和背景资料)。
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旧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提问学生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唤醒学生的古诗学习经验。
2.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描绘边塞风光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荒凉与辽阔,为学习《凉州词》做好情感铺垫。
3.引入课题:简要介绍《凉州词》的作者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主阅读:学生自读古诗《凉州词》,借助拼音和注释,认读生字新词,尝试理解词义。
2.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读法,解答学生遇到的生字新词问题。
3.生字新词教学:利用生字新词卡片,重点讲解本课生字新词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新词。
4.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和停顿。
然后分组朗读、个别朗读,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初步感知:学生再次阅读古诗,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分段讲解:教师将古诗分为几个部分,逐段讲解每部分的大意和重点词句。
凉州词王之涣优秀教案优秀6篇
凉州词王之涣优秀教案优秀6篇《凉州词》王之涣教案篇一教材简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
了解诗歌大意。
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凉州词,盛唐流行的曲调名,不是诗题。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2
王之涣《凉州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等。
(3)分析《凉州词》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边塞生活的艰苦,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2.1 《凉州词》的字词释义、句意理解。
2.2 《凉州词》的文学特点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凉州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王之涣的生平等。
3.2 诗歌韵律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凉州词》的历史背景、字词释义等。
4.2 互动法: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4.3 欣赏法: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之涣及《凉州词》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4 诗歌解析(1)分析《凉州词》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如“黄河”、“孤城”等。
5.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凉州词》的朗诵视频,感受诗歌的美。
(2)引导学生思考:边塞将士的生活对我们的启示。
5.6 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背诵《凉州词》,了解其他关于边塞的诗歌。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对《凉州词》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六、课后反思6.2 学生反馈收集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凉州词》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七、教学内容扩展7.1 相关文学作品介绍介绍其他关于边塞的文学作品,如《将进酒》、《登鹳雀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凉州词》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篇章页上半部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
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我们在阅读时,要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理清主要事件,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是边塞诗,七言绝句。
全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将士们痛快豪饮、一醉方休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学诗经验。
能借助注释大概读懂诗句的意思。
诗中的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个反问句,既有对战事的无奈,更有看透生死,无所畏惧的豁达情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词、催、醉”3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法】诵读法启发法谈话法【学法】诵读法感悟法交流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引出诗题1.诗词接龙猜地名后顺势出示地图上的凉州,引导学生借助名字,猜一猜当地气候。
2.引出古诗:“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
3.引用《五凉全志》和历史资料,介绍凉州的重要地位。
4.板书课题,并齐读。
5.理解诗题。
《凉州词》名为词,实为曲,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是以前的人们根据在凉州这一带流行的曲子所填的词。
安康以前叫“金州”,如果人们根据这一带流行的曲子所填的词就叫——金州词。
【设计意图】图像化比语言重要。
开课的这个环节充满了地域特色,同时也为诗歌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
读出诗意境,唱出感受,达到自然成诵。
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涵的情感(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
教学过程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词》。
板书:王之涣《凉州词》。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么预设: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生会动脑筋,想问题.)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
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
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2词呢唱词。
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
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4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么预设:(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
师:其实《登鹳鹊楼》就是他写的,正是一曲《登鹳鹊楼》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凉州词》,使他跻身于唐一流大诗人行列。
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作者简介)。
过渡: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么(二)初读古诗:出示幻灯片,提出读的具体要求:1自由读(至少两遍)。
2指名读,听后评读。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意境。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凉州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凉州词》的韵律特点和意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4.1 背诵《凉州词》。
4.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4.3 写一篇关于《凉州词》心得体会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5.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5.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教案(凉州词)
教案(凉州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些与凉州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凉州的兴趣。
-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凉州,引导学生思考凉州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
2. 知识讲解(15 分钟):- 讲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王之涣的生平介绍。
- 逐句解读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 强调“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
3. 课堂互动(10 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凉州词》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内容解读和主题思想。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凉州词》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并且通过讨论,学生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分组讨论,他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对一些诗句的解读可能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诗句解读和意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的教学设计南阳市第十六小学赵路坦教材简析:《凉州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
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
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采用“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读出意境”,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
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适当进行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古诗内涵,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你发现没有,这两首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是啊,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
(出示课件:边塞诗)2、出示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
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如与吐蕃,东西突厥,奚族,契丹的多次战争,成了唐代边塞诗反映的内容,许多诗人或从军边塞,参与军幕,或去边塞(如幽蓟一带)旅行,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千古绝唱。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出示古诗《凉州词》,教师诵读。
1、初读古诗。
师:这首诗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
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
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以读为主,探究学习师:我们学过很多古诗,大家说说怎样学习古诗?学习古诗的方法: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2、想象画面,了解意境,读好每一句;3、走近诗人,体会情感,读出情感美。
(一)设疑自探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自由读诗,用铅笔划节奏。
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指导“仞”的读音和“羌”的书写。
(二)小组合探师:读诗不仅要读的,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小组合探,谁来试试?1、生甲读,评价。
2、生乙读,再评价,老师点评。
3、播放朗读,以作示范4、齐读古诗。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三、解疑合探: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学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一)让我们先来看前面两句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黄河远上白云间1、读一读: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谁来读一下?(指多个学生读)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
师: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师:哦,有千里之势了!)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2、看一看:想看看黄河吗?播放黄河课件。
3、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4、说一说(描写黄河的诗):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吗?如:(1)、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在古代,“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2)、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4)、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也有描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读一读:师:为了读出这句诗的气势,我们最好能够站起来读,愿意的,请站起来!好,让我们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2>一片孤城万仞山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示图片)1、释“仞”:仞是什么意思?(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为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23厘米)谁来念一下材料中的内容。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让学生知道玉门关的大概位置。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标明凉州、黄河、玉门关〗,这些地方在我国荒凉的西北地区。
)想看看玉门关吗?出示课件: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
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
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
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3、落实之一:孤再读读该句,你有什么感受?(1)预设: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孤单单的一座城。
(仅仅只是城孤单单吗?哪里可以看出戍边战士的心情?)(2)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4、落实之二:片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5、深化“孤城”的意境。
巍巍高山、滚滚黄河,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了这座戍边城堡的“孤”!仅仅是城孤孤单单吗?(守城将士的心更是孤独的)与其说城孤,不如说人孤、心孤、情孤啊!带着我们的感觉,自由读两句,读出古诗的意境。
小结过渡: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
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
(过渡一: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
何以解忧?唯有羌笛――)再读诗句。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你较难理解?1、解词。
这两句诗理解较难。
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
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
▲何须:有什么必要。
意即没有必要。
度:越过2、怨杨柳,即埋怨。
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3、为什么没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不到,这里就没有春天,杨柳自然不会发芽。
(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两句诗连起来读一遍)4、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春天早点到来,跟战士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是久处荒凉,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二是杨柳发芽了,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过渡:回家真的有希望吗?出示征戍资料: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师: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懂吗?“还者十无二、三”是什么意思?可见,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①埋怨朝廷。
读出这种埋怨的情感来――②谴责和憎恨。
③埋怨朝廷有用吗?没用。
所以战士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埋怨杨柳,读――(所以战士们埋怨杨柳是怎样一种情感?无可奈何!)因此,“春风”的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
6、感受征戍之苦。
师:他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在唐代边塞诗中,有许多描写战争的,老师摘录了一小部分,咱们来看看:出示课件:诵读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
配上相关的解释。
可以轻声地跟教师老师一起读。
(配哀伤的乐曲)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