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四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二章 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4

人教版化学选修4电子题库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模型法是化学中把微观问题宏观化的最常见方法,对于2HBr(g)H 2(g)+Br 2(g)反响。
以下四个图中可以表示该反响在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响的是( )解析:选C 。
C 项说明三种物质共存,是可逆反响。
2.298 K 时,合成氨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 2NH 3(g) ΔH =-92.4 kJ/mol ,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 2和3 mol H 2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响。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响放出的热量为92.4 kJB .有无催化剂该反响放出的热量都为92.4 kJC .反响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D .假设再充入1 mol H 2,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应为92.4 kJ解析:选C 。
该反响为可逆反响,正向不可能进展到底,所以1 mol N 2和3 mol H 2反响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 ,C 正确。
3.(2023·吉林一中高二检测)密闭容器中,反响2X(g) Y(g)+Z(s)已到达平衡,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假设升高温度,X(g)的浓度增大,那么正反响为吸热反响B .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在平衡混合物中参加少量Z(s),那么平衡向左移动C .压强变化对该平衡没有影响D .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参加氦气平衡不移动解析:选D 。
假设升温,X(g)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左移,正反响为放热反响,A 错误;Z 是固体,参加少量Z(s),平衡不移动,B 错;正反响方向体积缩小,压强改变平衡会移动,C 错;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参加氦气没有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D 正确。
4.对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响N 2(g)+3H 2(g)2NH 3(g) ΔH <0,能说明反响到达化学平衡状态的为( )A .断开一个NN 键的同时有6个N —H 键生成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 .N 2、H 2、NH 3分子数比为1∶3∶2的状态 解析:选C 。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铝合金理论上不会被消耗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解析:选A。
较活泼的铝合金为负极(②对、①不对),PtFe合金网为正极,海水是电解液(③对),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④错)。
2.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负极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解析:选B。
分析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可知a极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2H2-4e-===4H+,b极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O2+2H2O+4e -===4OH-,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H2为还原剂,O2为氧化剂,H2、O2不需全部储藏在电池内。
3.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A.CH3OH(g)+O2(g)-2e-===H2O(l)+CO2(g)+2H+(aq)B.O2(g)+4H+(aq)+4e-===2H2O(l)C.CH3OH(g)+H2O(l)-6e-===CO2(g)+6H+(aq)D.O2(g)+2H2O(l)+4e-===4OH-解析:选C。
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物为甲醇,负极反应式中不应该出现氧化剂,而A、B、D 项中电极反应物中均出现氧化剂氧气,所以A、B、D不正确。
4.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 2(s)+H 2O(l)+2e -===Mn 2O 3(s)+2OH -(aq)C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 .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 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 g解析:选C 。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四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金属腐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腐蚀指不纯金属与接触到的电解质溶液进行化学反应而损耗的过程B.电化学腐蚀指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不纯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而损耗的过程C.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吸收氧气,产物最终转化为铁锈D.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本质相同,但电化学腐蚀伴有电流产生解析:选D。
金属腐蚀的本质,主要是金属原子失电子被氧化,腐蚀的内因是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外因是金属与空气、水和其他腐蚀性的物质接触,腐蚀主要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所以A错误;电化学腐蚀指不纯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而损耗的过程,不需要通过电流,所以B错误;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正极吸收氧气,而不是负极吸收氧气,所以C错误;只有选项D正确。
2.下列情况与电化学无关的是()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B.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C.纯锌与稀H2SO4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D.镀锌铁比镀锡铁更耐用解析:选B。
铝片与O2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防止内部被腐蚀,与电化学无关。
3.某课外小组学生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图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在玻璃钟罩里保存相同的一段时间,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装置Ⅰ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下降B.装置Ⅰ的左侧液面比装置Ⅱ的左侧液面低C.装置Ⅱ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解析:选B。
Ⅱ中铁钉与铜丝相连,金属活动性相差较大,且用挥发性盐酸,因此装置Ⅱ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C选项正确。
Ⅰ中虽然也用了盐酸,但铁钉与铁丝相连,腐蚀不及Ⅱ,由于均发生了2H++2e-====H2↑,Ⅰ和Ⅱ均生成了气体,液面都会下降,装置Ⅱ的左侧液面比装置Ⅰ的左侧液面低,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Ⅲ中虽然铁丝也与铜丝相连,但由于所装试剂为不挥发性硫酸,因此铁钉几乎没被腐蚀,D选项正确。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溶解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达到溶解平衡时,沉淀速率和溶解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解析:选B。
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则A项不正确;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即C项不正确;沉淀达到溶解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不能促进溶解。
2.(2012·长春高二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度积就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B.溶度积常数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的常数,简称溶度积C.可用离子积Q c与溶度积K sp的比较来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D.所有物质的溶度积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解析:选C。
溶度积应是沉淀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A错。
溶度积与温度有关,B错。
Ca(OH)2的K sp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错。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pH增大B.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Ag+(aq)+Cl-(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C.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 sp(AgCl)>K sp(AgI)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HCO-3、SO2-4,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Ca2+、Mg2+解析:选C。
A项中温度升高,Ca(OH)2溶解度降低,有Ca(OH)2析出,但溶液仍饱和,pH 变小,A项错误;B项中加入NaCl,平衡左移,由勒夏特列原理知,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增大,B项错误;沉淀总是向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C项中现象说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对于阴、阳离子个数相等的难溶物,溶解度越小,K sp越小,C项正确;D项加热煮沸,只能降低Ca2+、Mg2+的浓度,而不可能完全除去,D项错误。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天津一中高一检测)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B.N4和N2是同种物质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D.N4的摩尔质量是56 g解析:选A。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A正确;N4和N2是不同的物质,B不正确;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1,C不正确;N4的摩尔质量是56 g/mol,D不正确。
2.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
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解析:选C。
NH3极易溶于水,C装置吸收NH3时会倒吸。
3.(2012·东莞高一检测)在同温同压下,已知甲容器中HCl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与乙容器中NH3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容器的体积相同B.甲乙容器的体积比为1∶2C.HCl与NH3的质量相同D.HCl与NH3的质量比为73∶17解析:选D。
根据“甲容器中HCl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与乙容器中NH3所含的原子数相等”可知HCl和NH3的分子数之比为2∶1,所以HCl与NH3的质量比为73∶17,选项D正确。
4.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①蒸馏水②NaOH溶液③红色石蕊试纸④蓝色石蕊试纸⑤稀硫酸A.①⑤B.④⑤C.①③D.①④⑤解析:选B。
NH+4的检验:在含有NH+4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4则一定不会用到的是④蓝色石蕊试纸和⑤稀硫酸。
5.(2012·大同高一质检)如图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水槽中是NaOH溶液,试管中是Cl2,可看到液面上升,试管中黄绿色褪去B.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NO2,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并充满整个试管C.若水槽中是水(并滴有一定量酚酞),试管中是NH3,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呈红色D.若水槽中和试管中都是氯水,光照后可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解析:选B。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

方法归纳:
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在比较速率大小时应注意:
1、转化为同一种物质表示
2、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计算交流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2: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加深对结论1的理解,培养学生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解题方法的能力
则用O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O2)=;
用SO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SO2)=;
用SO3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SO3)=。
【引导思考】
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是否相同?其意义是否相同?
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它们的化学计量数有什么关系?
举例、思考
思考、交流
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迁移运用2:
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的方法
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N2+ 3H2 2NH3。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v(H2)=0.1 mol·L-1·min-1
Bv(N2)=0.2 mol·L-1·min-1
Cv(NH3)=0.15 mol·L-1·s-1
(2)培养归纳解题方法的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合作、设计实验及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感悟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掌握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总结相关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体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1.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选D 。
C 2H 6O 可以通过酿造方法制得,可知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乙醇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C 2H 6O +3O 2――→点燃2CO 2+3H 2O ,可知产物不引起污染,有机物燃烧时都发生氧化反应,这并不是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
2.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 .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 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 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解析:选C 。
C 项葡萄糖被氧化成CO 2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2CH 4(g)+O 2(g)===12CO 2(g)+H 2O(l) ΔH =-445.15 kJ/molCH 4(g)+32O 2(g)===CO(g)+2H 2O(l) ΔH =-607.3 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ΔH =-890.3 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g)ΔH =-802.3 kJ/mol则CH 4的燃烧热为( )A .445.15 kJ/molB .607.3 kJ/molC .890.3 kJ/molD .802.3 kJ/mol解析:选C 。
CH 4燃烧热是指1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 2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
A 错,因CH 4不为1 mol ,B 错,因燃烧产物不是CO 2,D 错,H 2O 不是液态。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叙述正确的是(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g)ΔH =-1367.0 kJ·mol -1(燃烧热)B .NaOH(aq)+HCl(aq)===NaCl(aq)+H 2O(l)ΔH =+57.3 kJ·mol -1(中和热)C .S(s)+O 2(g)===SO 2(g)ΔH =-296.8 kJ·mol -1(反应热)D .2NO 2===O 2+2NOΔH =+116.2 kJ·mol -1(反应热)解析:选C 。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解析:选B。
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电,再次使用,属于二次电池,A项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故电流由铜流向锌,而电子是由锌流向铜,B项错;电池的实质即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项正确;Zn失去电子生成Zn2+,故作为负极,D项正确。
2.(2011·高考海南卷)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NiO(OH)+H2O+e-====Ni(OH)2+OH-,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A.H2O的还原B.NiO(OH)的还原C.H2的氧化D.Ni(OH)2的氧化解析:选D。
该充电电池的反应方程式为:H 2+2NiO(OH)放电2Ni(OH)2。
电池充电时,充电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Ni(OH)2被氧化。
3.(2012·石家庄高二检测)电动自行车由于灵活、快捷、方便,已成为上班族的主要代步工具,其电源常采用铅蓄电池,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下列变化:负极:Pb+SO2-4-2e-====PbSO4正极:PbO2+4H++SO2-4+2e-====PbSO4+2H2O使用该电池时,若外电路上转移电子0.05 mol,则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A.0.025 mol B.0.05 molC.0.1 mol D.0.2 mol解析:选B。
据铅蓄电池放电时正、负极反应知n(H2SO4)=n(电子)=0.05 mol,故选B。
4.(2012·荆州高二检测)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B.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2C4H10+26e-+13O2-====4CO2+5H2O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D.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解析:选D。
化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章节概述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化学平衡的概念。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举例:N2(g) + 3H2(g) → 2NH3(g)2. 分解反应- 定义: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 举例:2H2O(l) → 2H2(g) + O2(g)3. 置换反应- 定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 举例:Zn(s) + 2HCl(aq) → ZnCl2(aq) + H2(g)4. 还原-氧化反应(红ox反应)- 定义:反应中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通常伴随着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产生。
- 举例:2Na(s) + Cl2(g) → 2NaCl(s)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1. 守恒原则- 确保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相等。
2. 条件标注- 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应在方程式旁边标注。
3. 状态标记-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理状态(s, l, g, aq)应在化学式后面标注。
四、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 浓度- 反应速率通常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2. 温度-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通常加快。
3. 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4. 表面积- 反应物的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五、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 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以相等的速率进行反应和生成,宏观上看不到变化。
2. 平衡常数- 描述反应平衡状态的一个量,与温度有关。
3. 勒夏特列原理- 系统会调整自身以减少外界条件变化带来的影响。
六、本章重要实验1.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
2.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
七、习题解析1. 题目- 解答步骤、关键点分析。
2. 题目- 解答步骤、关键点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二章章末复习(课件) (共52张PPT)

学以致用 4.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 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 分数的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大反应物浓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是活化分子 B.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 C.不同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有可能差别很大 D.反应的活化能大小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平衡标志的判断
反应达平衡的本质判断是能够变化的量不再变化表 示到达平衡状态;能变 →不变 ① V正=V逆 ②各组分的m、n、V、C不变(单一量) 直接标志: ③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④各物质的转化率不变 ①恒温恒压下的V总或恒温恒容下的P总不变 ②通过摩尔质量和密度,需具体分析两项的 __ m 间接标志 变化
0.4mol/L,则x的值为
1
,L的转化率为80% ,
640
v (M)= 0.6mol/(l.min) 平衡常数K= _______
化学平衡状态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 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 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注:此时的反应速率是指瞬时速率。 特征:逆、动、等、定、变
二、速率大小比较:换算成同一物质的速率进行比 较
学以致用
2、已知4NH3 + 5O2 4NO + 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5 v(O )= v(H O) B. 2 2 6 4 D. 5
v(NH3)、v(O2)、v(NO)、v(H2O)表示,正确的关系是
A.2 v(NH3)=v(O2)
3 4 C. 5 v(NH3)=
M
r
V
③其它:如颜色等(实际上是浓度)
学以致用 1、能够说明N2 + 3H2 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已 ⑤⑥⑧⑩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D.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解析:选C。
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C 错误;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B、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形成原电池后,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解析:选D。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子流进的一极是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下列装置可以组成原电池的是()解析:选A。
B项中乙醇不是电解质溶液;C项装置不构成闭合回路;D项两极材料活泼性相同。
4.100 mL浓度为2 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解析:选B。
增大氢离子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由于是跟过量的锌片反应,所以再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会增加生成氢气的量,故A错误;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锌置换出铜以后,就会构成原电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加入适量蒸馏水或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都会减小氢离子浓度,从而减慢了反应速率。
5.(2012·珠海高二检测)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构成下图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棒变粗,Y棒变细,则X、Y、Z可能是下列中的()解析:选D X为正极,Y为负极,且电解质溶液中要有离子能够在X极析出,还要使Y极溶解。
6.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负极有Cl2逸出,正极有H2逸出B.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C.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解析:选D。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全部课件

2021/7/2
4.注意事项
⑴改变压强,需判断出平衡移动的具体方向(正或逆)
⑵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无变化的可逆反应,改 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V(B)改变
C(B)改变
φ(B)不变
2021/7/2
问题探究1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如何用数学 方法来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 度?
V = m/t V = n/t V = V/t
V = Q/t V = C/t
2021/7/2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 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即浓度的变化量/时间变化量)
•V = C/t •单位:mol/(L · min)或mol/(L · S)
⑶无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2021/7/2
(理解使用 V = C/t)
1、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B的浓 度在5s内从2.0mol/L变成0.5mol/L, 在这5s内B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__0_.3_m__o_l/_(L_·_s_) __。
2、一个5L的容器里,盛入8.0mol某气 态反应物,5min后,测得这种气态反 应物还剩余6.8mol,这种反应物的化学 反应速率为____0_._0_4_8m__o_l/_(L_·_m_in)
2021/7/2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2.同一反应的用不同物质来3.同一化学反应: aA+bB = cC+dD 有V(A)︰V(B)︰V(C)︰V(D)=a︰b︰c︰d 4. 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5.比较反应的快慢,应取同一参照物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化学 第2章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作业2 鲁科版选修4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学生用书单独成册][基础温故]1.对于合成氨的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和施加高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能提高反应速率,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B.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都不影响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C.都能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只有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D.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而压强无此作用解析:选C。
对于化学反应N 2(g)+3H2(g)2NH3(g),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常数,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时间,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高压能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时间缩短,也能使化学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2.对于可逆反应N 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加入N2,当重新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小,H2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小B.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既加快了正、逆反应速率,又提高了NH3的产率C.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既有利于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又有利于提高氢气的转化率D.加入催化剂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是因为正反应速率增大了,而逆反应速率减小了解析:选C。
达到平衡后,加入N2,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H3的浓度会增大,而H2的浓度会减小;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NH3的生成;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即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H2的转化率;加入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3.合成氨反应N 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升高了温度B.t2时使用了催化剂C.t3时增大了压强D.t4时降低了温度解析:选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映速度和化学平稳

第二章化学反映速度和化学平稳一、化学反映速度(1)化学反映速度的概念化学反映速度是用来衡量化学反映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化学反映速度的表示方式关于反映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映,通经常使用单位时刻内反映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转变值表示。
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映速度的表达式为:式中——某物质A的浓度转变,经常使用单位为mol·L-1。
——某段时刻距离,经常使用单位为s,min,h。
υ——物质A的反映速度,经常使用单位是mol·L-1·s-1,mol·L-1·s-1等。
(3)化学反映速度的计算规律①同一反映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映速度间的关系同一时刻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映的反映速度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化学反映速度的计算规律同一化学反映,用不同物质的浓度转变表示的化学反映速度之比等于反映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映速度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4)化学反映速度的特点①反映速度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转变来表示反映速度都不取负值。
②同一化学反映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映速度时,可能有不同的速度数值,但速度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化学反映速度是指时刻内的“平均”反映速度。
小贴士:①化学反映速度通常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刻内化学反映的平均速度,而不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②由于在反映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关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映一样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映速度。
其化学反映速度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
一般是通过增大该物质的表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速反映速度。
③关于同一化学反映,在相同的反映时刻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映速度,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映的速度。
因此,表示化学反映的速度时,必需指明是用反映体系中的哪一种物质做标准。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一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解析:选 D。v(NH3)∶v(O2)∶v(NO)∶v(H2O)=4∶5∶4∶6,得出:v(O2)=4v(NH3),A 项
6
3
4
错误。v(H2O)=5v(O2),B 项错误。v(H2O)=2v(NH3),C 项错误。v(NO)=5v(O2),D 项正
确。
5.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 1 mol·L-1 的 A2 和 B2 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 C, 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A2)=0.58 mol·L-1,c(B2)=0.16 mol·L-1,c(C)=0.84 mol·L-1,则 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 )
mol/(L·min),C 正确;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B 正确,A、D 错误。 9.在一定温度时,将 1 mol A 和 2 mol B 放入容积为 5 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s)+2B(g)
C(g)+2D(g),经 5 min 后,测得容器内 B 的浓度减少了 0.2 mol/L。
2NO2,若 N2O4 的浓度
由 0.1 mol·L-1 降到 0.07 mol·L-1 要用 10 s,那么 N2O4 的浓度从 0.07 mol·L-1 降到 0.04
mol·L-1 时,所用时间( )
A.等于 5 s
B.等于 10 s
C.大于 10 s
D.小于 10 s
解析:选 C。按浓度变化比例计算需 10 s,但反应物浓度小时反应速率慢。
mol-1 mol+0.5 mol+1 mol=2.5 mol,D 说法错误。
三、非选择题
10.如图表示 800 ℃时 A、B、C 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
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二章 第二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

2013年人教版化学选修4电子题库 第二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2012·洛阳高二测试)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B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C .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解析:选B 。
活化分子间有合适取向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2.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 .等体积0.1 mol/L HCl 溶液和0.05 mol/L H 2SO 4溶液分别与0.2 mol/L NaOH 溶液反应B .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 溶液反应C .等体积等浓度HCl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分别与等质量的Na 2CO 3粉末反应D .等体积0.2 mol/L HCl 溶液和0.1 mol/L H 2SO 4溶液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解析:选A 。
Zn 粉与Zn 粒相比较,Zn 粉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B 不合题意;等浓度的HCl 溶液与CH 3COOH 溶液中c (H +)不同,所以与Na 2CO 3粉末反应的速率不同,C 不合题意;H 2SO 4与石灰石反应会生成CaSO 4,覆盖在CaCO 3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所以二者速率不可能相等。
3.(2012·开封高二质检)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A .2SO 2+O 22SO 3 B .CO +H 2O(g)CO 2+H 2 C .CO 2+H 2OvH 2CO 3 D .H ++OH -H 2O解析:选D 。
压强只对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有影响,酸、碱中和反应生成H 2O ,反应物全部为溶液,压强对此无影响。
4.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 3COCH 3+Br 2――→HCl CH 3COCH 2Br +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022年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二章 第四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4

2022年人教版化学选修4电子题库第二章第四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2022·东北师大附中高二测试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则A.可判断出过程的方向B.可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可预测过程发生完成的快慢D.可判断过程的热效应解析:选A。
判断某反应是否自发,只是判断反应的方向,与是否会发生、反应的快慢、反应的热效应无关。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解析:选C。
熵值增大的反应,即ΔS>0的反应容易自发进行,所以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有关;熵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所以B错;自发反应不一定ΔS>0,故D错。
3.2022·九江高二质检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B.2H2g+O2g===2H2OgC.HCg+NH3g===NH4CD.NH4HCO3===NH3g+H2Og+CO2g解析:选D。
同一物质由气态变液态或化学反应中气体物质的量减少,都是熵减的,气体物质增加的是熵增加的,故A、B、C是熵减少,D是熵增加。
4.能用焓判据判断下列过程方向的是A.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变干B.硝酸铵溶于水C.100 ℃时的水蒸气凝结成水D.25 ℃、101 o-1能自发进行解析:选C。
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和硝酸铵溶于水都是自发过程,该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熵值增大,熵增效应超过了能量效应;100 ℃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是自发过程,因为该过程释放了能量,使体系能量降低,符合题意;D项中反应是吸热反应,同时又是熵增反应,熵增效应同样超过了能量效应。
5.对反应的方向起作用的因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有时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B.有时熵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C.焓变和熵变是判断反应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D.任何情况下,温度都不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解析:选D。
2022年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二章 第三节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4

2022年人教版化学选修4电子题库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是一个常数B.两种物质反应,不管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不变C.温度一定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D.浓度商Q c v逆。
2.对于3Fe+4H2Og Fe3O4+4H2g,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A.K=错误!B.K=错误!C.K=错误!D.K=错误!解析:选D。
固体不写入表达式中。
3.2022·黄山高二测试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错误!o·L-1,c O2始=1 mo·L-1,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9,则此反应中SO2的转化量为A.mo·L-1B.mo·L-1C.mo·L-1D.mo·L-1解析:选C。
2SO2g+O2g 错误! 1 0错误!错误!- 1-由平衡常数的定义:K=错误!=错误!=19,解得=mo·L-1。
4.X、Y、Z为三种气体,把a mo X和b mo 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n Y=n Z,则Y的转化率为×100% ×100%×100% ×100%解析:选B。
X +2Y2Z起始物质的量/mo a b0转化物质的量/mo 2 2平衡物质的量/mo a-b-2 2据题意:a-+b-2=2解得:=错误!,故Y的转化率为错误!×100%=错误!×100%。
5.2022·高考安徽卷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3g +NOg+NO2g错误!2A3Co A和1 mo B,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a mo·L-1。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a mo·L-1的是A.4 mo A+2mo BB.2 mo A+1mo B+3mo C+1 mo DC.3 mo C+1mo D+1 mo BD.3 mo C+1mo D解析: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2012·东北师大附中高二测试)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则()A.可判断出过程的方向B.可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可预测过程发生完成的快慢D.可判断过程的热效应解析:选A。
判断某反应是否自发,只是判断反应的方向,与是否会发生、反应的快慢、反应的热效应无关。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解析:选C。
熵值增大的反应,即ΔS>0的反应容易自发进行,所以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有关;熵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所以B错;自发反应不一定ΔS>0,故D错。
3.(2012·九江高二质检)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B.2H2(g)+O2(g)===2H2O(g)C.HCl(g)+NH3(g) ===NH4Cl(s)D.NH4HCO3(s) ===NH3(g)+H2O(g)+CO2(g)解析:选D。
同一物质由气态变液态或化学反应中气体物质的量减少,都是熵减的,气体物质增加的是熵增加的,故A、B、C是熵减少,D是熵增加。
4.能用焓判据判断下列过程方向的是()A.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变干B.硝酸铵溶于水C.100 ℃时的水蒸气凝结成水D.25 ℃、101 kPa时2N2O5(g) ===4NO2(g)+O2(g)ΔH=+56.7 kJ·mol-1能自发进行解析:选C。
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和硝酸铵溶于水都是自发过程,该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熵值增大,熵增效应超过了能量效应;100 ℃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是自发过程,因为该过程释放了能量,使体系能量降低,符合题意;D项中反应是吸热反应,同时又是熵增反应,熵增效应同样超过了能量效应。
5.对反应的方向起作用的因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有时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B.有时熵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C.焓变和熵变是判断反应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D.任何情况下,温度都不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解析:选D。
根据ΔG=ΔH-T·ΔS,若ΔH>0,ΔS>0时,温度(T)很高,可能ΔG<0,反应自发进行,若ΔH<0,ΔS<0,温度很低,可能ΔG<0,反应自发进行,此时T起决定作用。
6.碳铵是重要的农用肥料,在冬季及早春等季节使用较好。
碳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B.碳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碳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焓判据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解析:选A。
由题意知:(NH4)2CO3(s) ===2NH3(g)+H2O(l)+CO2(g)ΔH>0,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故ΔH-TΔS<0,说明熵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故选A。
7.(2012·大庆高二测试)某化学反应其ΔH=-122 kJ·mol-1,ΔS=-431 J·mol-1·K-1,则以下关于此反应的自发性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解析:选B。
ΔH<0,ΔS<0,低温有利于自发进行。
二、双项选择题8.已知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s,石墨)+O2(g) ===CO2(g)ΔH=-393.5 kJ/mol②C(s,金刚石)+O2(g) ===CO2(g)ΔH=-395.4 kJ/mol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相互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自发的过程B.金刚石转化成石墨是自发的过程C.石墨比金刚石能量高D.石墨比金刚石稳定解析:选BD。
由①-②得C(s,石墨) ===C(s,金刚石)ΔH=+1.9 kJ/mol,根据焓判据,则说明金刚石变成石墨是自发的,B正确。
ΔH>0,说明石墨变成金刚石需吸收能量,则金刚石比石墨能量高、不稳定。
9.在图A、B两容器里,分别收集着两种互不作用的理想气体。
若将中间活塞打开,两种气体分子立即都占有了两个容器,如图(2)所示。
这是一个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自发过程。
关于此过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过程是混乱程度小的向混乱程度大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即熵增大的过程B.此过程为自发过程,而且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C.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度减小D.此过程是自发可逆的解析:选CD。
由题意分析,气体混合是混乱度增大的过程,即熵增;这一过程为自发的过程,没有能量的变化,但是不可逆,不能自发的转化为混合前的状态。
三、非选择题10.有A、B____________;另两个反应中,在温度高于________℃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________;在温度低于________℃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________。
解析:解题时明确ΔH、ΔS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放热的熵增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吸热的熵减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放热的熵减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吸热的熵增反应在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具体温度可以根据ΔH-TΔS=0计算出来。
故C 在任意温度下均自发进行,B在任意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对于A反应ΔH-TΔS=10.5 kJ·mol-1-T×30.0×10-3 kJ·mol-1·K-1=0,故T=350 K,即t=77 ℃;对于D反应ΔH -TΔS=-11.7 kJ·mol-1-T×(-105.0)×10-3kJ·mol-1·K-1=0,故T=111.4 K,即t =-161.6 ℃。
答案:C B77A-161.6 D11.(1)常温下,反应C(s)+CO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写“>”、“<”或“=”,下同)。
(2)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2NO+2CO====2CO2+N2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ΔH____0。
解析:(1)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判据为:ΔH-TΔS>0,由反应方程式得ΔS>0,则ΔH>0。
(2)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H-TΔS<0,由2NO+2CO===2CO2+N2可知,该反应ΔS<0,则ΔH一定小于0。
答案:(1)>(2)<12.(2012·黄冈高二检测)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可用a A(g)+b B(g)c C(g)表示]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图像(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平衡转化率,φ表示体积分数):分析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像反应Ⅰ中,若p1>p2,则此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也是一个气体分子数________(填“减少”或“增大”)的反应,由此判断,此反应自发进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2)在图像反应Ⅱ中,T1________T2(填“>”、“<”或“=”),该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在图像反应Ⅲ中,若T2>T1,则此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在图像反应Ⅳ中,若T 1>T 2,则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反应 Ⅰ 中,恒压下温度升高,α(A)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0;由p 1>p 2知,恒定温度时压强越大,α(A)越大,即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说明此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a +b >c ),即熵减反应,ΔS <0。
放热、熵减反应只能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反应Ⅱ中,T 2温度下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T 2>T 1;温度越高,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越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0。
反应Ⅲ中,同一温度下,增加B 的物质的量,平衡向右移动,φ(C)增大;但当B 的物质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对C 的稀释作用会大于平衡右移对C 的影响,φ(C)又减小,出现如图所示的曲线。
若T 2>T 1,温度越高,φ(C)越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0。
反应Ⅳ中,在恒温下压强变化对α(A)没有影响,说明压强变化不能影响平衡,此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a +b =c ),反应过程中熵变很小,ΔS ≈0,若T 1>T 2,恒压下温度越高,α(A)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 >0,则ΔH -T ΔS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1)放热 减少 低温 (2)< 放热 (3)放热 (4)不能自发进行 13.(2012·安阳高二测试)化学反应自发的综合判据是自由能变化ΔG ,已知ΔG =ΔH -T ΔS <0(ΔH 为焓变,ΔS 为熵变,T 为反应进行时所需的温度),反应能自发。
工业上用赤铁矿生产铁,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有C 和H 2: Fe 2O 3(s)+32C(s)===2Fe(s)+32CO 2(g)ΔH =+233.8 kJ ·mol -1 ΔS =279 J·mol -1·K -1Fe 2O 3(s)+3H 2(g) ===2Fe(s)+3H 2O(g)ΔH =+98 kJ ·mol -1 ΔS =144.2 J ·mol -1·K -1问:哪一种还原剂可使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低?(要求计算过程)(取整数即可) 解析:ΔG =ΔH -T ΔS <0为自发过程。
ΔH -T ΔS =0为平衡过程。
用C 作还原剂时, ΔH -T 1ΔS =0,T 1=ΔHΔS=233.8 kJ ·mol-1279×10-3 kJ ·mol -1·K -1=838 K 即C 为还原剂时,T 1>838 K 能自发进行。
用H 2作还原剂时, T 2=ΔH ΔS=98 kJ ·mol -1144.2×10-3 kJ ·mol -1·K -1 =680 K即H 2作还原剂时T 2>680 K 能自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