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间童话中的浪漫主义元素分析
德国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与现实分析--以E.T.A.霍夫曼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话》为例
第18卷第6期2020年12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6):71-76December2020德国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与现实分析—以E.T.A.霍夫曼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话》为例何宁孙宇涵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摘要:浪漫派于18世纪发源于德国,对欧洲文学、音乐、绘画、哲学等方面均有深远影响。
多数浪 漫派文学作品以不同的手法体现出幻想与现实这一对主题的交织。
文章以德国浪漫派作家代表人物E.T.A.霍夫曼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话》为例,分析作品人物形象、时间与地点设置及叙事视角。
分析表明,幻想与现实场景可通过多角度、多元素和形式交织转换,以此为基础,讨论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与现 实的体现手法,可深入理解浪漫派文学作品创作表现手法。
关键词:德国浪漫派;霍夫曼;幻想;现实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805(2020)06-0071-06收稿日期:2020-11-11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德国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 幻想与现实’’(19YCX104)作者简介:何宁(1977-),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当代德语文 学、性别研究与媒体研究。
浪漫派于18世纪发源于德国,对欧洲文学、音乐、绘画、哲学等方面均具较为深远的影响。
德国浪漫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德国早期 浪漫派(1797—1802年);第二阶段为德国中期浪 漫派(1803—1815年);第三阶段为德国晚期浪漫 派(1816—1830年),E.T.A.霍夫曼即此时期的主要 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 话》也是其最成熟的浪漫派文学作品之一。
浪漫派文学作品反对理性,主张描写主观幻想 事物、将现实世界理想化、诗化,同时注重描写人 物内心世界。
“浪漫文艺是一种永远变化中的包罗 一切的文艺……它要把并且应该把诗和散文、独创 性和批评、艺术的诗和天然的诗时而掺和,时而融 化,使诗成为生动的、有社会性的,使生活和社会 成为诗的。
德国民间童话中的浪漫主义元素分析
德国民间童话中的浪漫主义元素分析摘要:浪漫主义重视民族文学,崇尚非理性的主观世界,用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勾勒他们的理想幻境,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完美载体,童话集中体现了这些浪漫主义元素。
本文以格林童话为例,从民族特色、处理方式、艺术手段和审美世界四个角度集中探讨了德国民间童话中蕴含的浪漫主义元素。
关键词:民间童话;浪漫主义;文学理想;格林童话The romantic elements in German folk fairy tales Abstract: The romantic always take attention to national literature,advocateto the irrational subjective world,outline their ideal fairyland with nonreproducted art means,and as the perpevt carrier of German Romanticism’s literature ,the fairy tale concentratly reflects these romantic elements. This thesis will take The Green Fairy Tales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romantic elements in German folk fairy tales from four aspects: nationality,processing mode, artistic means and the ideal state.Key Words:Folk fairy tales; Romanticism; Literature ideal; The Green Fairy Tales德国是浪漫主义的发源地,随着第一批浪漫主义诗人的出现,童话这种古老的文学表达形式也首次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来自德国的艺术童话——论路德维希·蒂克的早期浪漫主义童话创作
对 于奇 幻世 界 的隐性 需求 。 德 《 话 》 出现 , 认 为是 歌 童 的 被 现代 艺 术 童话 发展 的起点 , 这 种 体 裁 在路 德 维 希 ・ 克 而 蒂 那 里 才 找 到 了 它 的 基 本 形 式 。 也 正 是 在 这 个 时 候 ,艺 术 “ 童 话 ” 一 概 念 才 浮 出水 面 。 这 浪漫 主义 时期 是艺 术 童话 发 展 的黄 金 时期 。浪漫 派 偏 爱 黑 夜 、 奇 、 悚 、 幻 的 色 彩 。 国 浪 漫 主 义 分 为 三 神 惊 虚 德
于 莎 士 比 亚 的 戏 剧 内 容 研 究 与 诗 歌 研 究 , 应 进 一 步 加
近 1 年 我 国 核 心 期 刊 刊 载 莎 士 比 亚 研 究 成 果 情 况 ,有 一 0
定 局 限性 . 果仅 供 参考 。 结
强 与 国 外 莎 士 比 亚 研 究 人 员 的 合 作 , 宽 视 野 , 入 了 拓 深 解 国外 人 文 背 景 、 会 背 景 及 作 品创 作 的 时 代 背 景 , 社 在 这 些 基 础 上 深 入 解 析 莎 士 比 亚 及 其 作 品 , 推 动 莎 士 比 亚 研 究 的 国 际 化 及 深 入 化 , 以 期 带 来 莎 士 比 亚 研 究 的 新 高潮 。
个 阶 段 : 拿 浪 漫 主 义 ( 期 浪 漫 主 义 )海 德 堡 浪 漫 主 义 耶 早 、 ( 期 浪 义 ) 早 期 中 和 后 。
关 键 词 :艺 术 童 话
童 话 创 作
路 德 维希 ・ 克 蒂
早期 浪 漫主 义
艺术 童 话是 一 种特 殊 的文 学体 裁 , 童 话 的 范畴 中 , 在 它 是 与传 统 的 民间 童话 相 对 比而 产 生 的一 个 新 的概 念 。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广泛运用了森林意象,这一意象是浪漫主义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描绘和诠释。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既象征着神秘和原始的力量,又具有纯净和自由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讨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森林意象及其运用。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往往被描绘为一个神秘的地方。
浪漫主义者们相信森林是连接人类世界与神秘的超自然世界之间的通道。
在格林童话中,森林经常被描绘为魔法和仙境的所在。
在《灰姑娘》故事中,灰姑娘通过森林中的玻璃鞋找到了她真正的归属,森林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
这种神秘的森林意象让人们感到莫名的敬畏和好奇,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和超自然存在的向往。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象征着自由和纯净。
浪漫主义者们对城市的工业化和现代生活方式感到不满,他们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在《小红帽》故事中,森林被描绘为一个幽静而自由的地方,小红帽可以在森林中放飞自我,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森林意象代表了远离社会束缚和约束的自由状态,体现了浪漫主义者追求纯净和自由生活的理念。
森林还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死亡之歌》中,诗人海涅将森林描绘为一个孤独和无边的地方,借此体现了个体在世界面前的渺小和无助。
而在诗人韦伯的作品中,森林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它是一个宇宙的象征,人类在其中寻找自己和宇宙之间的联系。
这些诗人通过对森林的诗意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和存在的思考,探索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广泛运用了森林意象。
森林在文学作品中象征着神秘和原始的力量,同时代表着纯净和自由的境地。
通过对森林的描绘,浪漫主义者们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超自然存在的向往,探索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抒发了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满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被赋予了诗意和哲理的意义,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格林童话的历史背景解读
格林童话的历史背景解读在现代社会中,格林童话是无数个孩童童年的美好回忆。
这些经典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更是一本智慧的百科全书,深刻地影响了很多人。
然而,只有了解格林童话背后的历史背景,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深意。
本文将为您揭示格林童话的历史背景,帮助您更好地欣赏这些传世之作。
1.德国浪漫主义的兴起格林童话创作于19世纪初,正是德国浪漫主义兴起的时期。
浪漫主义崇尚自然、感情和民族精神,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
格林兄弟是浪漫主义的先驱者,他们深受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致力于收集和保存德国民间故事。
2.民族自豪感的觉醒当时的德国正处于法国的占领下,民族自豪感极为薄弱。
格林兄弟将目光投向民间文化,希望透过收集民间故事,唤起德国人对自己民族传统的认同感。
这也使得格林童话具有了浓郁的民族色彩,成为德国民族复兴运动的象征之一。
3.批判现实社会的力量尽管是童话故事,然而格林童话并非毫无深意。
它们常常含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在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权力、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揭示。
例如《灰姑娘》故事中,灰姑娘通过善良和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呼唤着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4.文化的传承与保存格林兄弟在搜集民间故事的同时,也把这些故事重新书写并出版。
他们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整理和改编,使之成为永恒的经典。
这种文化的传承与保存,成为帮助后世保留德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5.教育与娱乐的完美结合格林童话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孩子们而创作的,旨在教育和娱乐结合。
这些故事常常通过人物性格塑造、道德教育和情感表达来引导孩子们的思考和成长。
例如,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通过勇敢和智慧的表现,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结起来,格林童话的历史背景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民族自豪感的觉醒,以及社会现实的批判。
格林童话不仅是德国民族复兴运动的象征,也是对社会不公的呼喊。
同时,格林童话的创作和出版也帮助传承和保存了德国的传统文化。
最重要的是,格林童话以教育和娱乐相结合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成长的指导,教导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初兴起的一股文化运动,它在文学创作中强调情感、幻想与个体自由。
浪漫主义作家通过表达内心情感和关注人类存在的痛苦,将文学从理性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后世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与内涵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情感、理想和超然境界的追求。
他们对于现实的厌恶和对人类灵魂的探索使他们更加关注内在世界。
浪漫主义文学对于个体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于幻想和梦境的渴望,贯穿了整个创作。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个体的情感被放大,他们追求激情和个体解放。
作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展现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想象力。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的理想与信念,通过对于人生的思考,他们试图探讨人的存在意义和命运。
他们批判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于物质世界的崇拜,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解放。
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1. 情感与幻想的表达:浪漫主义文学通过情感的表达传递作家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们追求个体情感的真实性,通过对幻想和梦境的描绘来体现内心世界的独特性。
2. 自然与超自然的融合: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然,他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
同时,他们也将超自然元素融入作品中,通过幻想与神秘的形式来反映个体灵魂的追求。
3. 历史与民族的关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对于历史和民族的关注,他们试图通过对德国民族精神的探索来反思现实世界的局限和制约。
4. 艺术与文学的综合: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注重文学作品的创作,还探索了艺术的其他形式,如音乐、绘画等。
他们试图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综合,来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宏大。
三、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 格林兄弟:格林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他们的童话故事影响深远,如《小红帽》、《灰姑娘》等。
2. 诗人莱纳:莱纳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诗人,他的诗作充满激情和幻想,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和美的向往,代表作有《渔夫的爱情》、《死亡之歌》等。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代表作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代表作1. 引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19世纪末期,是一股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人自由的文学运动。
本文将探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几个主要特征,并列举一些代表作品来加深我们对这一时期文学的理解。
2. 特征2.1 情感与个人自由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情感和个人内心体验的重要性。
作家们试图通过描绘深情、痛苦和憧憬等强烈情感,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
他们也倡导个人自由,并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境地。
2.2 想象力与幻想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想象力和幻想的力量。
作家们常借助幻想元素、神秘氛围和奇幻景观来传达内心世界或表达社会批判。
这种特点使得浪漫主义文学充满了奇异、超自然以及寓言式的叙事形式。
2.3 自然与人类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关注,并将自然视为与个体内心世界相通的存在。
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气息,作家们试图表达人类内心与自然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2.4 反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是对古典主义文学传统的反叛和违抗。
他们批判了古典主义文学所倡导的理性、客观和规范化的观念,认为这种传统束缚了个体表达真实情感和独立思想的能力。
3. 代表作品3.1 舒伯特《魔王》舒伯特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和文学领域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魔王》以其富有情感、幻想元素丰富并具哲学意味而闻名。
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灵魂在欲望与道德之间挣扎求索的故事,展现了浪漫主义时期对爱情和人性辩证看待的思考。
3.2 格里姆兄弟的民间故事收集格里姆兄弟是著名的文学与语言学家,他们以收集、整理和出版德国民间故事而闻名。
这些故事通过奇妙的情节和神秘的角色,展示了浪漫主义对幻想、奇迹和自然魔力的追求。
3.3 诗人草房子群体包括席勒、诺瓦利斯等一批诗人在内的草房子群体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通过创作抒发了个体情感、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世界本质的探索。
4. 结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以其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人自由的特点,并通过一系列代表作品如《魔王》、格里姆兄弟的民间故事收集以及草房子群体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该时期文学重要特点和作品风貌的窗口。
《浮士德——一个德国民间传说》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浮士德——一个德国民间传说》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浮士德——一个德国民间传说》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浮士德一个德国民间传说》 1926 黑白片(无声) 88分钟(24格/秒) 115分钟(18格/秒) 德国柏林乌发电影公司摄制导演:弗里德利希茂瑙编剧:汉斯基泽摄影:卡尔霍夫曼主要演员:戈斯塔艾克曼《浮士德——一个德国民间传说》1926 黑白片(无声) 88分钟(24格/秒) 115分钟(18格/秒) 德国柏林乌发电影公司摄制导演:弗里德利希·茂瑙编剧:汉斯·基泽摄影:卡尔·霍夫曼主要演员:戈斯塔·艾克曼(饰浮士德) 爱米尔·强宁斯(饰靡非斯特) 卡米拉·霍恩(饰格蕾辛) 弗莉达·理查德(饰格蕾辛之母) 威廉·迪特勒(饰瓦兰汀) 依维特·圭贝尔(饰玛尔特·施韦特莱茵) 埃里克·巴斯雷(饰冯·帕尔玛公爵) 汉娜·拉尔夫(饰冯·帕尔玛公爵夫人) 维尔纳·福特勒(饰天使长)汉斯·布劳泽威特(饰青年农民) 洛塔·穆特尔(饰修道士)【剧情简介】“黑暗之门业已开启,民众惊恐万状,四下逃散……”《约翰启示录》中的四个灾难“骑士”——死亡、战争、饥馑与瘟疫,此时正穿越翻滚的乌云,奔袭而来,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是驾着黑夜翅膀而来的黑暗魔鬼靡非斯特,他早就觊觎着统治世界的权力。
读书心得——《格林童话》中中世纪德国社会的浪漫主义
读书心得——《格林童话》中中世纪德国社会的浪漫主义《格林童话》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等故事更在世界各国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人们普遍把它看作给儿童的睡前故事,认为它不过是哄小孩子的“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天真桥段。
事实上小时候我不仅仅当成睡前故事听了,认字后还把自己家里那本《格林童话》看得“厚”了一倍,真正无数次地看了又看,读了又读,书页看旧了脏了书壳也掉了,没少招惹有爱书洁癖的妈妈的责备,她收走我再翻出来,不记得有多少次了,吸引儿时我的正是那些美好的大团圆结局,以及主人公们总能得到各种各样神奇的帮助。
我太喜欢了!我估计那时妈妈一点也不理解我对《格林童话》的“手不释卷”。
而儿时的我不理解的是,童话背后所包含的那些现实基础。
以至于今天我手拿自己儿时的《格林童话》,动念写写它,却不知道自己看的这是哪个版本了。
实际上,《格林童话》是德国浪漫派文学重要的代表作。
其中的故事主要诞生于中世纪时期,19世纪被格林兄弟整理编撰而成。
它极其忠诚地反映了中世纪时德国的社会现状,有极强的两面性,是一部值得深入分析的作品。
本文将从《格林童话》中的三种矛盾入手,试着分析一些幼时没有看懂的内涵。
一、体现出价值观的两面性善恶因果的公平性善良正义,勤劳勇敢的人在《格林童话》中总会有很好的结局,而企图阻挠正义主角的反派永远都没有好下场。
小红帽安全地回家了,所有的好姑娘都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大灰狼被开膛破肚,所有的恶毒巫婆,继母都遭到了残酷地惩罚。
这样的结果让读者非常满意——善良的人应当有这样的奖赏,坏人则是活该,罪有应得。
实际上这样的结局几乎是所有浪漫主义文学通用的标准结局。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绝对公平的价值观体现: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老天不开眼”这样的事一定不会发生。
在现实中,这样绝对的美好和公平当然是不存在的,现实中往往是“好人不长命,祸害留千年”。
童话中的“因果论”也只能是人们聊以自慰,教育孩子向善时的幻想而已。
德国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德国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德国浪漫主义是一种充满激情、浪漫和幻想的文化运动,它兴起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并在当时迅速发展。
它贯穿了德国文化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等。
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领域是文学,德国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影响深远,对德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甚至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德国文学的前浪漫主义阶段德国浪漫主义的兴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18世纪晚期,德国文学开始流行一种理智主义的文学风格,强调思维和理性。
这个时期一个代表性的作家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他的作品代表了德国文学的理智主义特色。
但是,在歌德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反对理智主义的声音,这些作家开始关注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感知,这就是浪漫主义的雏形。
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兴起,是从这个时期开始。
二、德国浪漫主义的文学特征德国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形成了德国浪漫主义的核心特色。
1. 感性和情感德国浪漫主义在许多作品中强调感性和情感,这是因为浪漫主义认为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必须保留情感才能更好地体味生活的美好。
2. 自然和理性的统一德国浪漫主义认为,自然和理性是统一的,自然中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可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德国浪漫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被自然的美所启发。
3. 对过去的向往德国浪漫主义认为,人类的灵魂本质上是被历史和文化所塑造的,因此,德国浪漫主义深深地向往历史和传统文化。
在德国浪漫主义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对过去文化和历史热烈的追随。
三、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德国文学中发扬光大了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不胫而走。
1.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席勒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许多作品,如《迈克尔·科赫》、《瓦尔特·冯·冕舒特爵士》和《昏迷》等作品,表现了浪漫主义特色,并深深地影响了德国文学的发展。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常常被描述为一个神秘而奇幻的地方。
它是人们与自然相交融的理想之地,是天生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国度。
在草木参天、千年古树环绕的森林中,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们常常描绘出树影婆娑、清泉流淌、风吹叶落的景象。
在格林童话中,森林是那些美丽的仙女和巫师们的居所,是少年和少女们存放梦想和冒险的地方。
在《柯塞特风景》一书中,莱辛描述了一个神奇的森林,其中有草地、花丛、小溪和湖泊,镶嵌着古老的城堡和修道院。
这些描绘不仅体现了浪漫主义作家的想象力,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被赋予了神秘和超自然的力量。
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们相信森林有着神奇的力量和神秘的宇宙意义。
森林中的树木和动物被看作是自然的化身,具有独特的灵魂和特殊的能力。
歌德的《浮士德》中的森林被描绘为一个巨大的神秘力量的源泉,对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类似地,许多浪漫主义作家都将森林看作是一个超自然的界限,虚构了各种各样的神明和精灵居住在其中。
这些超自然的元素增强了森林的魔幻和迷人的氛围,为作品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森林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还经常被用来表达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们认为,森林是人类回归大自然、重新感受到自由和和谐的地方。
森林中的树木和动物不受人类的支配和控制,它们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
浪漫主义作家们希望人类能够效仿森林中的生命形态,摒弃世俗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他们通过描绘森林中的幸福景象和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来传达这一思想。
在歌德的《哈曼和多尔妮》中,主人公们离开了病态的城市生活,来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森林,过上了幸福和自由的生活。
这种对自然和反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对后来的德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森林意象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被广泛运用。
它既是一个奇幻而神秘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魔力和超自然的世界。
通过描绘森林的景象和赋予其神秘力量,浪漫主义作家们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
浅析《当世界还小的时候》中德国童话的浪漫主义特征
浅析《当世界还小的时候》中德国童话的浪漫主义特征作者:李松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6期摘要:《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在一九九六年同时获得瑞土以及德国的最佳青少年文学奖,它的插图另外又获得艺术奖。
评审给予《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极高的评价,并将之喻为结合“图与文”的文学珍宝(林敏雅,2)。
本书由43个短篇故事组成,语言质朴,可以说是一本童话故事集。
书中无时不表现出德国童话的浪漫主义特点,例如夸张的表现手法和天马行空的文体风格。
本文拟以上述作品为例,结合本书中的部分小故事,分析本书中所体现的德国童话的浪漫主义特征。
关键词:《当世界还小的时候》;于尔克·舒比格;德国童话;浪漫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11、引言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瑞士心理学家和作家于尔克·舒比格。
舒比格1936出生于一个出版商世家。
舒比格在做过许多不同的工作以后才成为以为作家。
他擅长多种文学类型和文学题材。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是其代表作之一。
书的题目就让人遐想连篇,不禁让人联想,最初的“世界”究竟是何种模样。
如上述所说,本书也属于德国童话范畴。
童话这一文学体裁历史悠久,但真正产生还是在浪漫主义时期。
而且童话是备受浪漫主义时期作家青睐的文学体裁之一。
所以,德国童话或多或少都蕴含一些浪漫主义色彩。
2、德国童话起源于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是欧洲和德国文学和文化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
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十分复杂,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直接的关系,具体来看就是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战争对德国的影响(李伯杰,2002)。
在此期间德国童话才真正产生和发展起来。
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普遍认为,“童话”这一起源于民间的文学体裁更能体现出德国的社会和文化状况。
因此童话是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3、德国童话的浪漫主义特征德国童话与浪漫主义密不可分,德国童话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
《金发艾克贝尔特》中的德国浪漫主义元素
作 童 话 的 高 手 ,因 为 童 话 这 一 形 式 最 能 表 现 他 们 所 钟 爱 的幻 想 和 梦 来 。 林 中静寂 ” 示浪 漫派 对孤 独 的渴望 , 孤独 之感 , 是艺术 的 酵术 , “ 表 这 便 这篇 童话 虽然 表面 上看 , 尔塔 因偷 了并杀 害 了 倍 境 。 蒂克 是 德 国 近 代艺 术 童 话 的 奠基 人 ,金 发 艾 克 贝 尔 特 》 蒂 克 艺 或者 可 以说是 艺 术本身 。 《 是
简析《格林童话》中的现实场景——森林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元素的运用
活 经历 浓缩 于《 林 童话 》 的森 林 里 , 文 追根 溯 源 , 格 中 本 解
析 森 林 作 为 场 景 设 置 频 繁 使 用 的 原 因 ,探 讨 森 林 和 德 国
天 才 , 视 自然 , 文 学 视 为 个 人 情 感 的 爆 发 , 这 正 是 重 把 而 古 典 主义 向浪 漫 主义 发展 的 重要 过渡 阶 段 。
幽深 神秘 的 大森林 不 断 吸引着 《 林 童话 》 的 主人 格 中 公们 , 们 在那 里展 开 一段 又一 段 趣 味盎 然 的探 险之 旅 , 他
这 一 时期 的德 国正经 历 早 期 工 业 革命 , 本 家追 求 资
利 益 至上 . 业 化 带来 大 量 污 染 , 工 自然 遭 到 急 剧 破 坏 , 城
市 上 空 笼 罩 着 灰 色 . 人 们 对 因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所 带 来 的 违 反 人 性 的都 市 文 明 和 工 业 文 化感 到 失 望 ,开 始 渴 望
回 归 遥 远 的 过 去 。 1 世 纪 末 至 1 世 纪 中 期 的 浪 漫 主 义 在 8 9
化特 点探 讨 《 林 童话 》 格 中频 繁 使 用 森 林 作 为 场 景 设 置 的 原 因 .强 调 森 林 作 为 德 国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重 要 元 素 的 独 特
性 . 从 四个 方 面解 析童 话 森林 的象 征 意义 。 并 二 、 林 是 德 国 人 赖 以 生 存 和 文 化 的 根 森 不 同 于 农 耕 民族 、 牧 民族 或 航 海 民 族 , 游 日耳 曼 人 是
讽刺叙事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思想与艺术。
讽刺叙事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思想与艺术。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Germany: A Winter's Tale)是浪漫主义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创作的一部讽刺叙事诗。
以下是该诗的思想和艺术特点:思想:1.政治批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以讽刺的方式,对当时欧洲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批评。
诗中提到的虚构的德国国家暴露了当时政治统治和决策的荒谬和腐败,对政治领导的愚蠢和权谋进行了反思。
2.古老传统与现代浪漫主义的冲突:诗中描绘了古老传统和现代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
作品通过揭示德国国家的迷信、封闭和官僚主义,对浪漫主义的理念和自由诉求进行探讨。
3.爱国主义和外国侵略的讽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涉及爱国主义和外国侵略,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战争虚荣进行了讽刺。
诗中对于民族和国家身份的追求与现实中的权力争夺和侵略行为形成对照。
艺术:1.散文和诗歌相结合:诗歌中融合了散文和诗歌两种形式,创造出独特的叙述风格。
这种散文式的叙述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同时也使得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批评更加生动。
2.讽刺和幽默:《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以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来揭示政治和社会的荒谬。
通过夸张和嘲弄的语言,作品在讽刺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喜剧天赋。
3.奇幻和想象力:作品中融入了奇幻和想象力的元素,创造了一个虚构的德国国家,并通过这个奇幻的世界来表达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揭露。
这种想象力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以其讽刺和批评的眼光,对政治和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它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结合思想内容,展现了泰勒·柯勒律治作为一个重要浪漫主义诗人的才华和创新。
它在文学史上为后来的政治讽刺和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论《金发艾克贝特》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艺术童话特征
论《金发艾克贝特》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艺术童话特征作者:王翼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7期摘要:约翰·路德维希·蒂克的《金发艾克贝特》作为德国第一部艺术童话,在人物刻画上大大超越了传统民间童话的范畴,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艺术思想,充满德国浪漫主义艺术元素。
《金发艾克贝特》人物形象的双重性和象征意义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也拓展了故事情节,有助于作者阐释浪漫主义主题思想与审美旨趣。
本文试以《金发艾克贝特》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着重阐述其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艺术童话特征,分析浪漫主义与艺术童话的关系,以及艺术童话与民间童话在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金发艾克贝特》;艺术童话;浪漫主义;双重性;功利主义批判中图分类号:I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42-03童话作为德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一直被浪漫派视作“最高的诗意”①。
童话体裁的特点契合浪漫主义的需求,因为童话可以通过奇幻的想象和神秘的联系超越实际生活,尤其是由某个特定的作家创作的艺术童话,通过书面的形式能够传达出心理学、哲学层面上的含义。
②约翰·路德维希·蒂克是德国早期浪漫派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他的创作领域广泛,涉及长篇小说、戏剧、童话等体裁。
他在艺术童话创作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中包括德国第一部艺术童话——《金发艾克贝特》。
这部出版于1797年的童话,尽管仍然保留了一部分民间童话元素,但它并非民间童话的简单模仿,而是打破了民间童话简单的思维模式,阐释了浪漫主义作家独特的审美旨趣与艺术追求。
一、《金发艾克贝特》的内容概述《金发艾克贝特》讲述了骑士艾克贝特和他的妻子贝尔塔的不幸故事。
两人在哈茨地区的一座城堡中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贝尔塔向朋友瓦尔特讲述了她童年时代的一段经历:贝尔塔童年时因无法忍受父亲虐待逃到了一座森林里,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位老妇人并被她收留。
从美丑对照原则浅析《侏儒查赫斯》的浪漫主义特色
从美丑对照原则浅析《侏儒查赫斯》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郑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3期摘要:《侏儒查赫斯》是德国浪漫派作家E.T.A.霍夫曼的一部著名艺术童话。
其中各色人物的外表、行为,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都充分体现了美与丑的强烈对比。
兹以美丑对照原则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外表的美与丑、行为的美与丑和社会现实的美与丑,阐释其中蕴含的浪漫主义特色。
关键词:《侏儒查赫斯》;霍夫曼;美丑对照;浪漫主义作者简介:郑坤(1994-),女,汉族,山东菏泽巨野人,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社团部副部长、校级社团雪绒花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2引言:西方浪漫主义作品的井喷期集中在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使得童话被拉离边缘地带,充分展现其影响力。
无可否认,“童话话语是浪漫主义者的文学实践的叙述策略。
”一些优秀作家除小说之外,还创作出不少童话故事,并且对其进行了美的改造使之更加符合规范与当时“自由、平等、自然,浪漫”的口号。
如霍桑《神奇的故事》和《福古传奇》,威廉·豪夫的《一千零一夜》等。
《侏儒查赫斯》是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的一部十分出色的艺术童话。
主要讲述一个本该是奇丑畸形的侏儒小查赫斯在仙女魔法的帮助下蒙蔽人们的眼睛掠夺他人荣誉而加于自身,最后被揭穿真相,在魔法失效后溺死在浴缸的故事。
霍夫曼的童话以怪诞、夸张和反讽为主要艺术特色,其中纠缠着诸如鬼怪、木偶、仙女各种繁复的角色。
这部童话不仅延续了霍夫曼的写作风格和浪漫主义特色,还映射了腐败的社会现实与人心。
兹以美丑对照原则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外表的美与丑、行为的美与丑和社会现实的美与丑,阐释其中蕴含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外表的美与丑强烈的夸张、想象和反讽等手法为浪漫主义描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尔德童话故事中的意象及其唯美主义内涵
Vol.28 No.4 Nov.2008
王尔德童话故事中的意象及其唯美主义内涵
姜梦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王尔德两部童话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风格上都堪称唯美主义的典范。作者从王尔德童话故事中的意象入
影响之深。同时,无论是故事中绝美虚幻的世界与人间邪恶 世界的对比,还是渔夫不顾牧师的反对,对美人鱼的美而不 真实的爱的苦苦追寻都展现了唯美主义者反传统道德,对资 本主义虚伪道德观的批判和一种不断反抗的自由精神。
王尔德童话中几乎每一个故事都以一颗破碎的心为结 尾。这些破碎的心的意象让我们身同感受,正如亚里士多德 所说的“卡塔希斯”(catharsis),心灵和灵魂在这悲哀的氛围 中得到了净化和救赎。在故事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悲悯 而敏感的心,感受到唯美主义者对维多利亚时代虚伪冷酷的 社会现实的反叛。
他疯狂地吻着人鱼冰冷的嘴唇,他的那颗心碎了.他的心 因为充满了爱而碎裂的时候,灵魂就找到一个入口进去了, 它好像以前一样地跟他成为一体了。海水用浪盖住了年轻的 打鱼人。[8]455
渔夫的心因爱情来临而变得狂野,又因为爱情的失去而 碎裂。在这个充满激情的故事中,渔夫对美和爱的追求猛烈 热诚,形成强大的情感漩涡,其中充斥的巨大悲剧气氛催人 泪下。渔夫与人鱼的不老神话永存于故事中构建的虚幻绮丽 的世界。正如波德莱尔所说,美“既带有热忱,也含有愁思。” [9]116 在作者饱含激情的笔下,渔夫的形象充满了张力,这种充 满悲剧的爱情也在毁灭中得到了纯美的升华。
在《快乐王子》中,王子把他身上的金片和宝石都送给了 穷人,最后当燕子死了的时候,他的铅心也碎裂了。讽刺的 是,当他被送到火炉里的时候,他的心却无法熔化。上帝让天 使把那个城市里最珍贵的东西带回来,天使带回来的是那颗 铅做的心和死去的燕子。
浪漫主义文学: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浪漫主义文学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凄凉的十一月,日子已渐渐阴郁,风把树叶摘落,我走上德国的旅途。
来到国境,强烈的心跳震撼着胸底。
并且,真的,连眼泪也开始滴沥。
听见德国的语言,使我有异样的感觉,好像我心脏的血液溢出了,它舒畅地衰落下去了。
一位小小的琴女在歌咏,用真实的感情,和假的嗓音,但她的弹唱,却使我非常动心。
她歌唱着爱,和爱中的恨,歌唱着牺牲,歌唱着那天上的、更好的世界里的重逢,说那儿没有愁恨。
她歌唱着地上的眼泪,歌唱着那一瞬即逝的狂欢,歌唱那被华光照耀着的灵魂,他们是沉醉在永远的欢悦中,在彼岸她歌唱的是古时绝望的曲调,是在民众痛苦哀泣的时候,能将他们送入昏睡中的,那天上的催眠曲调。
我知道这些旋律,这些歌词,知道这些词句的作者大师们。
——他们在屋里私自饮酒,在门外却假意用水劝人。
(*屋里饮酒,门外劝水,指那些伪善的僧侣。
) 新的歌,更好的歌,啊!朋友,让我替你们制作——我们要在地上建筑起天国。
我们要在地上得到幸福,再不愿老是饥肠辘辘,再不愿把勤劳的两手获得的东西,拿去填饱那些吃闲饭的肚腹。
为着一切的人们,这地上有足够的面包产生。
玫瑰花呀,常春树呀,美呀,乐呀,甜豌豆呀,也同样能孳生。
是的,豆荚裂时,甜豌豆便是属于万人的,天上的乐园吗?让你们天使和麻雀拿去!我们死后若能生出翅膀,我们就到天上拜访你们,在那儿我们要和你们一道,同吃最幸福的蛋糕和点心!新的歌,更好的歌,它和笛、提琴一样畅快地响着。
忏悔的歌声止了,丧钟也沉默着。
处女欧洲,和美丽的自由天使订婚,万岁呀,这对新郎新妇,万岁呀,他们未来的子孙!我的歌,是结婚赞美歌,是更好的、新的歌,最高感激的星光,在我的心中闪灼。
感激的星光,它会热烈地焚烧,熔流而成火焰的河川。
我感到自己变得无比的坚强,我甚至能把檞树折断!踏上德国的国土以来,灵妙的液体便流贯了我的全身。
巨人*再一次触到了他的母体,他身上就又有新的力量长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民间童话中的浪漫主义元素分析摘要:浪漫主义重视民族文学,崇尚非理性的主观世界,用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勾勒他们的理想幻境,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完美载体,童话集中体现了这些浪漫主义元素。
本文以格林童话为例,从民族特色、处理方式、艺术手段和审美世界四个角度集中探讨了德国民间童话中蕴含的浪漫主义元素。
关键词:民间童话;浪漫主义;文学理想;格林童话The romantic elements in German folk fairy talesAbstract: The romantic always take attention to national literature,advocateto the irrational subjective world,outline their ideal fairyland with nonreproducted art means,and as the perpevt carrier of German Romanticism’s literature ,the fairy tale concentratly reflects these romantic elements. This thesis will take The Green Fairy Tales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romantic elements in German folk fairy tales from four aspects: nationality,processing mode, artistic means and the ideal state.Key Words:Folk fairy tales; Romanticism; Literature ideal; The Green Fairy Tales德国是浪漫主义的发源地,随着第一批浪漫主义诗人的出现,童话这种古老的文学表达形式也首次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以蒂克、霍夫曼为代表的艺术童话创作和以格林童话为代表的民间童话都在德国浪漫主义浪潮中取得辉煌成就,成为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学现象,浪漫主义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在童话这里结合得最为紧密,童话成为最能表现浪漫主义诗人所喜爱的幻想与梦境的文学类型【1】。
与德国浪漫主义同时起步的艺术童话,在充分体现了作家个人独创性的前提下,似乎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探究深度,其多元化的性格处理、更多的心理描写、文学化的叙述风格和更加艺术化的文学技巧,为浪漫主义文学理想的表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而作为艺术童话的母体、更多地体现集体创作意识的民间童话,在其简明的结构、生动的情节,单纯的主题之中又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的文学理想的呢?其中蕴含了哪些浪漫主义的元素?本文将以格林童话为例,分析民间童话中蕴含的浪漫主义元素。
一、鲜明的民族特色民间童话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收集与编纂成为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早在格林童话诞生前的十七、十八世纪,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德国政治上分崩离析,经济严重滞后,当法国大革命席卷欧洲之时,拿破仑的铁蹄又践踏着德国,使德国处于内忧外患的风口浪尖上,德国社会各界产生一种民族文化危机意识。
在德国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文学运动将争取德意志民族统一,保护民族文化看做动力与目的,民族性一直是德国文化十分突出的特点,而浪漫派运动尤其如此。
如赫尔德、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都积极致力于民间文学的采集工作。
深受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影响的格林兄弟,正是在这种深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开始了民间童话采集工作,其初衷即是使口头流传于民间的童话故事得以保存下来。
不仅如此,在编纂过程中,格林兄弟也“尽可能直接地用简单的形式来排斥艺术形式”,“希望以最单纯的形态来表现这些民间故事”,【1】力求以最真实、纯粹的形式保留德国民族文化。
格林兄弟最初收集童话是对农妇、保姆的讲述进行记录,后来虽加以润色、加工,但许多带有民族特色的语言、生活场景都被保留下来,格林童话正是在日耳曼民族日常生活场景之上创造出的童话世界。
而这种深厚的民族性表现在民间童话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地域性格德国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国家,有众多茂密的森林和美丽的河谷,著名的新天鹅堡、阿尔卑斯山区、黑森林区、莱茵河谷等,都是德式优美传说和迷人故事的摇篮,而最让日耳曼民族骄傲的应该要数他们的森林覆盖率。
即使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森林面积仍旧占据了国土的四分之一,在格林童话产生的时期,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与森林为邻,这种“森林的气质”便深深地嵌入了集体创作的民间童话中。
格林兄弟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城市一个小官员家庭,他们童年时代即生活在“绿草如茵,苍山环抱”的德国黑森州,自小浸染于大自然之中,在编纂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溶入了“森林的气质”。
在格林童话中,森林不仅常常作为故事场所,还往往具有独特的气质,《格莱特与亨塞尔》中,继母屡屡设法要将俩个孩子扔在森林中,而孩子们又设法逃出森林,在这里,森林代表着一种恐惧和不可捉摸的幽深。
《森林里的三个小矮人》中,三个小矮人通过审视她们的行为予以赏罚,勤劳善良的姑娘说话吐金,嫁给国王,懒惰心肠坏的姑娘却要吐出蛤蟆,不得好死,这里的森林好像一座肃穆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堂,在这里,灵魂将受到拷问,并得到严厉公正的裁决。
民间童话中的森林有种永恒的寂静、孤独和内敛,当这种寂静被打破,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往往出现重大转折。
以森林为代表的地域特点使德国民间童话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
(二)民族性格日耳曼民族素来具有严谨、勤劳、勇敢、诚实、沉稳、内敛的个性,民间童话作为集体创作的结晶,自然地溶入了民族性格特色。
不论是在人物塑造上还是主题内涵上,都能看到民族性格对民间童话的影响。
格林童话塑造了许多具有美好品质的主人公,并通过他们的行为来弘扬这种精神。
如《霍勒太太》中,勤劳的女儿由于辛勤工作得到了金雨的奖励,而懒姑娘得到沥青。
《圣母的孩子》中,由于说谎而被夺取孩子的王后,在承认自己的错误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七只天鹅》中,妹妹通过不说话,默默忍受而拯救了变成天鹅的哥哥。
在民间童话中,传递出了日耳曼民族的道德观念和精神气质。
而格林兄弟在编纂期间,曾有意强化格林童话的教化作用,许多家庭将格林童话作为教育孩子的启蒙课本,于是这种民族性格主张得到了更鲜明的体现。
民间童话中对日耳曼民族精神的体现不仅起到了教化作用,同时对世界人民了解德意志民族精神文化做出了贡献。
(三)时代性格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的德国,德国几百年来战火不断,一直充当欧洲的战场,因此格林童话中国王、王子、公主难以尽数,反映了分崩离析的国家状态。
在《蓝灯》、《魔鬼的邋遢兄弟》等作品中有许多退伍老兵的故事,手艺人、农民、看林人都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人公,这些人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的。
许多童话从侧面反映出了战乱对人们的影响,许多故事主人公是由于战乱导致一贫如洗而出门探险,结果常以在战争中立功载誉归来结束。
而人们对战争的反感情绪也通过民间童话表现出来,在《蓝灯》中,在战争中多次负伤的士兵不但没得到应有的报酬,还被残酷地打发走,在意外得到蓝灯后,依靠它的帮助,得到了王国和公主。
这种对士兵的同情中寄托着对战争的反感。
二、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弗·施勒格尔对浪漫主义做过这样的描述;“一个返老还童的时代。
”在浪漫主义诗人的眼里,这个世界必须返老还童,而且他们相信,世界可以在他们的笔下、在浪漫主义的实现中返老还童【1】。
浪漫主义诗人实现其理想的重要途径就是将现实生活中已知的事物重新划归到未知的、初始的状态,正因如此,浪漫派对中世纪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没有现代工业侵蚀的“纯真时期”无限憧憬。
诺瓦利斯认为,“这个世界必须浪漫化,这样,人们才能找到世界的本意。
浪漫化不是别的,就是质的生成。
低级的自我通过浪漫化与更高、更完美的自我同一起来。
所以,我们自己就如同这样一个质的生成飞跃的序列。
然而,浪漫化过程还是很不明晰的,在我看来,把普遍的东西赋予更高的意义,使落俗套的东西披上神秘的外衣,使熟知的东西恢复未知的尊严,使有限的东西重归无限,这就是浪漫化。
”【2】在这里,浪漫化是透过主观把握客观,透过主体来改造客体。
因此,浪漫主义作家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历史、投向神话和自己头脑中的观念,却唯独不投向社会现实。
浪漫主义与其说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不如说是对现实的一种拒绝。
所以浪漫主义诗人的理想注定是一朵无法实现的“蓝色花”。
虽然这种虔诚的追求像中世纪的信仰一样美好而执著,但却缺乏存在的现实根基,最终童话成为了承载浪漫派诗人憧憬“蓝色花”最完美的衣钵【3】。
格林童话中简单唯美的理想化处理方式正展现了浪漫主义诗人们“返老还童”的文学理想,具体表现在其一元性的世界,单线式的结构,概念化的符号,善恶分明的人物性格,大团圆的结局,朴素的道德观念和幽默的语言。
在格林童话中,有其独立自在的童话世界,其中没有真与幻之分,一切都被自然而然地纳入同一世界中,人类遇到仙女,并不感到惊奇,人与动物的沟通也变得理所当然,任何奇幻神奇的情节都毫不显得突兀,日本学者相泽博在《童话的世界》中用“一次元性”来解释这一现象:“在童话中,就是这样对脱离人类世界的超自然的东西、神妖魔怪的东西,毫无感觉。
就是说,在童话里面,现实世界与发生魔法和不可信之事的世界被认为都是处于相同的次元,无论发生什么异常事都处之泰然,并不感到讨厌或恐怖等。
”[4]在叙述结构上,格林童话采取的是单线式结构,童话事件的发生与时间的推进都是单线跟进,没有倒叙、插叙,也没有多线并进,时间的逻辑性被消解以成全童话的美感,一切都跟随主人公的脚步向前发展,一切都服务于情节的发展。
《六只天鹅》中,公主为解救哥哥六年不能说话,在即将被火烧死的一刻,也刚好到了六年时间。
睡美人在沉睡百年后,丝毫没有变老。
这种抛却现实的逻辑性叙述结构使童话获得一种时空的永恒感。
格林童话中所涉及到的角色、事物和环境,往往具有概念化特征,如国王,裁缝,城堡,森林,小屋等,他们没有具体的信息,甚至没有名字,只作为一个概念化形象出现。
“童话开门见山地谈到生命与死亡,善良与凶恶,诱骗与阴谋,懦弱、困惑与绝望……倘若童话要将这些生存因素都包括在内,那么就必须大大简化它们。
”[5]也正是这个原因,童话对人物性格也采取善恶分明的简单化处理,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很少有灰色地带,没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人物几乎没有心理活动描写,以一种单纯直白的单一形象出现,这种简单化的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纯粹地成为某种概念的代名词和替身:可爱的白雪公主、善良的小矮人、天真的小红帽、可怜的灰姑娘、狠毒的继母、狡猾的大灰狼、贪婪的渔夫妻子……这些形象已经鲜活地存活在读者的心中,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简单、鲜明的人物性格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