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周流浅谈气机升降脉理

合集下载

气机升降出入详解

气机升降出入详解

气机升降出入详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动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气机作为气动技术中的一种重要设备,其升降出入也是其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气机升降出入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气机升降出入的基本原理气机升降出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流的压力差异,通过控制气机内外的压力差来实现气机的升降和出入。

具体来说,气机内外的压力差越大,气机的升降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越慢。

而气机的出入则是通过控制气机内外的压力平衡来实现的。

二、气机升降出入的结构特点气机升降出入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气机本身的结构和控制系统的结构两个方面。

气机的结构一般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升降系统,下部为工作系统。

升降系统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支架、升降导轨等部分,工作系统则包括气机主体、喷嘴、进气口等部分。

控制系统的结构包括气路控制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两部分。

气路控制系统包括气缸控制阀、气源压力控制阀等部分,电气控制系统则包括PLC控制器、触摸屏等部分。

三、气机升降出入的应用领域气机升降出入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气机升降出入可以用于物流输送、装卸货物、机器人操作等方面;在医疗领域,气机升降出入可以用于手术室、床位等方面;在航空领域,气机升降出入可以用于飞机起降、机舱门开启等方面;在建筑领域,气机升降出入可以用于高空作业、桥梁维护等方面。

可以看出,气机升降出入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四、气机升降出入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气动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气机升降出入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气机升降出入将更加智能化,控制系统将更加先进,可以实现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功能;气机的结构将更加轻便、紧凑,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使用需求;气机的性能将更加稳定、可靠,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种应用领域的需求。

综上所述,气机升降出入作为气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都非常值得关注。

脉诊当辨部位,脉诊与升降出入的六点见解

脉诊当辨部位,脉诊与升降出入的六点见解

脉诊当辨部位,脉诊与升降出入的六点见解脉象中的升降出入(下)诊脉首辨虚实。

正如张景岳所说:“千病万病不外虚实,治病之法无逾攻补。

”虚实之要在脉力和脉体,当然必在胃神根的前提下。

其次则是脉诊部位。

正常部位有寸关尺三部,有浮中沉三位,它们分别表示气机运动周流的场所,上中下三焦,表里及表里之间(很多时候称半表半里,但我认为表里之间更能准确的反映气机运动形式),升降言上下,出入言内外,需要说明的有几点。

(1)在寸关尺三部及浮中沉三位取得的脉息,一是可以反映气血灌注于此的多少盛衰,二是可以反映气机在此处的升降出入状态。

(2)升降出入不可机械地去套脏腑。

因为气机的升降出入是整体运动的结果,而不是某一脏某一腑独专。

比如,右寸取得的脉息,表示上焦气机升发的状态,而这是各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脾升清,肝疏泄,肺宣发,心温化,肾蒸腾,并非只与肺有关。

但由于气血的盛衰是机升降出入的前提,故脉息首先反映气血的灌注情况,其次才是升降出入的体现,这与上述以辨虚实为首务是相呼应的。

所以,升降出入虽是合力的结果,但却是由该部位所在脏腑主导。

仍以右寸为例,此处脉息,首先反映上焦气血灌注情况,即上焦虚实,除肺脏外,头面五官均在其中。

其次反映上焦的升降出入,而上焦是升已而降之处,气机升发至此,当肃降为顺,而主持这一运动的就是肺,同时关乎上焦的形体官窍,如鼻塞、咽喉肿痛等都可能影响上焦升已而降。

(3)这一点是关于脉法的体会。

滑伯仁提出“上下来去至止”六字真言,张景岳赞曰:“凡此六字之义,其真诊家之纲领乎。

”滑氏曰:“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

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

脉有上下,是阴阳相生,病虽重不死。

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

去者,自皮肤之际,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

”可知,滑氏六字真言说的就是升降出入,但关键在于,脉来可知,因脉气搏动,脉力冲击,方向与指腹相对,察脉“来”相对容易,但脉“去”则是气血从指下回落,如何诊察?笔者以为,脉由心气为直接动力,脉道“壅遏营气”而成,取横截面看,心脏收缩时,气血升散敷布,其压力必由横截面的中心向四周扩散,与中心等距离的压力是相等的,这是“脉来”。

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气机升降

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气机升降

⼈体内部⽓机的运⾏模式——⽓机升降.⽓机升降中医的理论很简单。

⼈体五脏六腑上下分布,各脏腑在⽓机所引导下处于动态中的。

肾在最下⾯,属⽔的脏器。

中医讲肾是⽔中有⽕,⽔是肾阴,⽕是肾阳,⽕性向上,⽕能⽣⼟,肾⽕向上⾛,使脾⼟温暖,脾把胃吸收的营养研磨,去粗取精,把精微物质,发送到全⾝各处。

脾的特性,也是向上的,有⼀部分营养要送到上⾯的肺脏,与吸⼊空⽓中的精微物质结合,再由肺向全⾝输布。

脾⽓从左边向上升。

肾中的⽔,⽔⽣⽊,⽊⽓在⽔的滋养下得到营养,⽣发了,⽅向向上,肝之⽓也从左边往上升。

随脾⼟之⽓上升,中医有“肝随脾升,胆随胃降”的说法。

所以,⾝体左边上升的腑脏有病,则应考虑肝脾之⽓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

肝属⽊,这个⽓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就⾥有肺和⼼。

⽊⽣⽕,⽕,五脏属⼼,⽕的特性是上炎,但,由于有肺脏的存在,⼼⽕被带向下⾏。

肺属⾦,主肃降,⽓机就开始往下降。

⼼⽕本是要上升,但因肺⾦在其上,肺降,⼼就跟着降,⼀直降到肾中去,温暖肾⽔,使得肾⽔不⾄于寒。

⽽肾⽔随着肝⽊上上升⽽上升,到达⼼⽕的位置,使得⼼⽕也不⾄于过热,这就叫着“⽔⽕既济”。

如果下降的过程被破坏,那么⼼⽕就⽆法下降,就会上⾯热,不能交于下,下⾯就是寒的局⾯。

⼼是恶热的,热,⼼就会有病,失眠多梦,⼝⾆⽣疮,⽽下寒就会腹冷,下肢凉等。

在肺⾦下降的同时,⼈⾷⼊胃,物向下⾏,所以胃⽓就下降。

脾为⼰⼟属阴,胃为戊⼟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

在胃⽓下降的同时,胆⽓也随着下降,胆汁下⼊⼗⼆指肠随胃物下⾏,顺应“胆随胃降”之说。

胃有病了,就是因胃⽓不下⾏,不下⾏就会上逆,胆汁会反流,这是⽓机逆⾏的结果。

胃⽓和胆⽓的下降,是从右边下⾏的。

⼈体的属右边下⾏的腑脏有病,就要考虑⼀下是不是⽓机下⾏遇到了问题。

脾⼟左升,肝⽓和肾⽔都随着升,胃⽓右降,肺⽓,胆⽓和⼼⽕随着下降,这是⼀个左边升,右边降的⽓机运转模式。

脾胃⼀阴⼀阳在中,是中⼼的轴,⼀切都是围绕着这个轴来转的。

漫谈人体气的状态、分布、升降

漫谈人体气的状态、分布、升降

漫谈人体气的状态、分布、升降(本文源于春节期间,养心山庄茶话会录音稿整理而成,因为属随机交流,有考虑欠周全之处,欢迎大家提意见!)余师:整个人其实就是一团气,看得见的,有形的,是阴;看不见的,无形的,是阳;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就是人体的这一团阳气。

黄元御的一气周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都讲了这个气!但是人体的气就是一气周流?其实不是那么简单,气的运行绝对没有那么单一。

很多人研究人体阳气的运行,是参考太阳的运行,但是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东升西落了吗?大家说说看。

众人答:不是!余师:不是,对吧!太阳它根本就没动,东升西落是地球在西升东落,关太阳啥事?太阳它是恒星,它都没动!所以我们说啊!一气周流左升右降,左升右降借用了天人相应,但太阳它压根就没动,我们有些朋友说看太阳是左边升右边降,所以人就信人体阳气也是左边升右边降!其实太阳根本就没动,是地球在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和地球相对而言的,这个观念是错的,它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因为人体的气流动它是很复杂的,就跟北京市一样,有一环二环,还有三环四环五环,若只有一环,有一环堵死了,那它不就卡死了,它有很多前后环、还有中间环,还有上下的很多环,它是非常灵活的,一个立体的!不是说一环就把问题给解决了,若一环堵死了,那不整个人废了?人体气有很多环同时在运行。

学中医要有一个状态,就是我们要像修行一样,寻求一个真常状态,你这样就先要把自己腾空,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要达到这个状态:腾空!腾空之后呢,再来看人体这个整体,人之所以生病,气运行不畅,要么上去下不来,堵在上焦,要么堵在下焦,要么堵在前面,要么堵在后面……人的气如果流通得很好,则寒热可对流,虚实可以互参。

一些人上热下寒,脑袋发热而脚冰凉;一些人心中一团火,而手脚冰凉,内热外寒……临床上的病人大多都是虚实夹杂,寒热夹杂,我现在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一个人是纯虚的,纯实的,纯寒的,纯热的;最常见的就是虚实夹杂。

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上越脉,表现的形式是双寸浮实有力、双关偏弱、双尺沉细无力,体现的升发太过,会有上焦实、下焦虚,阳盛阴虚、上热下寒等,可以桂附地黄丸加减或肝或肺或胃的药;下陷脉,表现的形式是双寸沉细无力、双关偏弱、双尺浮实有力,体现的清阳不升,升发不足等,可以补中益气汤加桂枝汤化裁
人体是一个太极。

太阳是圆的,地球和月亮都是圆的,太极图也是圆的。

圆,代表着周而复始的宇宙定律。

人体生命气化是一个圆的运动。

阴阳之气的运动是阳升阴降,其实这就是对太极两仪的动态描述
《素问·五常政大论》言:“阳舒阴布,五化宣平。

”就是说气化功能在人体内外不断运动,其运动形式为左升右降,循环不已。

人体气机圆运动规律中医圆运动的精髓在于脏腑气机升降圆运动。

五脏阴阳的左右升降:肝属木,其气左升,能引肾水上汲于心,则心火不至上亢而灼;肺属金,其气右降,能领心火下温于肾,则肾水不至下沉而寒;脾胃属土而居中,脾为阴土而主升,胃为阳土而主降,二者皆为左升右降之枢机。

由此则地道左旋而上达于天,天道右旋而下入于地,是为生命之基础。

阴阳未判,一气混沌。

气合阴阳,则有清浊。

清则浮升,浊则沉降。

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

合而言之,不过阴阳。

分而言之,则曰阴阳。

这些经典,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气的运动----左升右降,循环不已。

气机升降的圈圈理论(黄元御)

气机升降的圈圈理论(黄元御)

气机升降的圈圈理论(黄元御)
脾是负责把清气往上升的,胃是负责把浊气往下降的,如果脾气正常把清气往上升,那么大小便就会顺利地从下边排出(如果清气和浊气在下焦抟结,则大小便就不容易排出),如果胃气正常往下降,那么也就不会吃进东西呕吐了,胃气不降才会吐食物;胃气不降了心火就无从下降,结果就在上面刑克肺金,这样就出现了烦躁、咳嗽、口渴,肺主皮毛,(中医认为身体的皮毛是肺来管的),肺金被克,则出现了皮毛开泄,汗就多了;甲木不降则胆虚,就产生了惊悸。

在夏天的时候,自然界湿气重,脾气郁陷,胃气不降,脾胃之气和肝胆之气扭在一起,乱作一团”两气抟塞”所以形成了三个块,等到了秋天的时候,秋天之气为燥,湿气收敛,这样脾气就可以什发了,胃气也可以下降了,所以病就好些了。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湿旺脾郁,则身体变得非常消瘦,水湿气重,所以会有水肿出现。

除了脾胃,让我们再来看看肝肾,脾胃是这个轮子的中轴了,中轴出了问题,这个圆圈的其它部份也就不转了,这就导致了上热下寒,下焦寒冷则导致经血瘀滞,慢慢就变成了紫色的,很多人认为经血紫色为热,其实也要考滤到下焦寒冷的情况。

肝藏血而开窍于目,悲哀过度,肝气郁结,所以血会从眼晴出来,肝气郁陷,则小肚子感到有硬结,肝属木,其色青,所以得了肝病脸色会发青。

茯苓、甘草、半夏、川椒、附子、干姜、桂枝、白芍、丹皮、苁蓉。

一气周流中医院与中华传统文化名词解释

一气周流中医院与中华传统文化名词解释

一气周流中医院与中华传统文化名词解释“一气周流”理论简单的概括而言,讲的是气机在机体循环运动的抽象概括。

中医理论,“一气周流”指的是,体内之气循环全身历经五脏。

五脏各司其职,脾胃居中,一升一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从我们自身的身体的角度而言,气运行到哪个位置,身体就会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

肝应春木,主疏泄,从左而升。

肺应秋金,主肃降,从右而降,为气机升降之圆的外翼。

心火宜降,肾水宜升,水升火降,相互为用,即为既济。

中医讲究取象比类,目前很多城市几乎在同一个地方堵车,在这个点,每天堵车好像已司空见惯。

同理,身体之气在经络上也存在这样的传统堵点,在疾病形成的最早期,就是因为这个点堵塞,气血运行不畅通,营养不能及时运送,垃圾得不到及时排出,于是脏腑功能慢慢受到影响。

人体气机升降原理及用药

人体气机升降原理及用药

人体气机升降原理及用药咱这人啊,就像一个奇妙的小宇宙,身体里的气机那可是有升有降,就跟那天地运行似的,有意思得很呢!你想想看,这气机就好比是人体内的一股气流感,它要是顺畅了,咱就浑身舒坦,啥毛病没有;可要是它不顺畅了,哎哟喂,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

就说这气该升的时候不升,该降的时候不降,那不就乱套啦!就好比那脾气,该发的时候不发,憋在心里难受吧?气机也是一样的道理呀。

那咱先来说说这升的气机。

这就像是一股向上的力量,能把咱身体里的精华啊、清气啊给带上去。

就像放风筝一样,把那些好东西都高高地放起来。

那哪些东西该升呢?比如说脾气呀,哈哈开个玩笑,是清气啦!清气上升,才能让咱的头脑清醒,眼睛明亮,不然整天迷迷糊糊的像没睡醒似的,那可不行。

那怎么让这清气好好升上去呢?这就得靠咱平时的保养啦。

吃东西得注意呀,那些油腻的、重口味的东西可别吃太多,不然会把气机给堵住的。

就像那水管子,要是里面塞满了脏东西,水还能流得顺畅吗?咱得吃些清淡的、有营养的,给气机铺好路。

再来说说这降的气机。

这就像是一股向下的力量,把身体里的浊气啊、废物啊给带下去。

就像倒垃圾一样,得把那些没用的东西都清理出去。

那哪些东西该降呢?比如说胃气呀,食物到了胃里,消化了就得往下走,要是不往下走,堵在那里,那不得胃胀难受啊。

那怎么让这胃气乖乖降下去呢?这也有讲究呢。

咱得按时吃饭,别一顿饱一顿饥的,那样胃能受得了吗?而且吃饭的时候别着急,慢慢吃,给胃一点时间去工作。

还有啊,心情也很重要,要是整天愁眉苦脸的,气机也会不顺畅呀。

那用药方面呢,咱也得讲究。

就像给这气机修修补补一样。

要是清气升不上去,咱就得用点能帮助清气上升的药,让它顺顺利利地上去。

要是浊气降不下来,咱就得用点能推动浊气下降的药,帮它一把。

但这用药可不能乱来呀,得听医生的,毕竟人家是专业的嘛。

咱身体里的这股气机呀,就像是一个小团队,大家都得各司其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这样咱才能健健康康的。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得好好照顾它。

一气周流浅谈气机升降脉理

一气周流浅谈气机升降脉理

一气周流浅谈气机升降脉理寸口三部脉不仅反映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之盛衰,而且反映五脏六腑之气机顺逆。

左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上升;右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下降,即谓之;左升右降。

与人体駆肝之左升右降相应。

而单看左手,亦自有升降;左尺肾阴升而左寸心火降;单看右手,亦自有升降;右寸肺气降而脾气升。

一方面,对气机的升降失常进行诊断。

强调重视左右手的气机的顺逆:升降正常为顺、升降相悖为逆;当升不升或升之不及为逆;当降不降或脉气上跃腕横纹为逆;单手脉上重下轻或上轻下重皆为逆。

即《内经》中曰:太过不及皆为病。

因此,引伸出平脉,即非病态脉象。

何为平脉?平脉即言脉气之平和,粗细相当、大小相当,以无郁滞感为平。

另一方面强调是否有郁脉的存在。

何为郁脉?郁脉从“郁”字而得,“郁”即壅滞,不通畅之意,即《内经》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郁脉即《内经》言独大者。

在手感上亦能明显感觉到脉象“壅滞”感或脉象的“粗大”不均一。

第三,也是最显示中医神奇之处,能通过脉象结合中医理论推理出病人的基本症状。

第四,从脉象及脉势上得出诊断之理、法、方,药。

郁脉的部位及含义郁脉可以存在于双手寸、关、尺任何一部,如一道屏障阻碍气机的畅通,因而影响双手气机的升发和肃降。

郁脉最常见于:(1)左关:大者为肝,细者为胆。

肝主疏泄,疏泄正常才能保证全身气机正常。

而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气失于疏泄,疏泄不及而生郁也。

出现胸闷、乳房胀痛,喜叹气。

男性脂肪肝,女性乳腺增生,月经失血块及痛经。

肝胆经脉互为表里,肝疏泄不及影响胆汁下泄,久则胆郁。

出现肋痛,肩背痛。

左关郁滞化火则口苦、性急易怒。

(2)右关:浮沉不同。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脾胃经互为表里。

胃气不降则胃郁,饮食壅滞胀满。

食积、胃胀。

脾滞则多为脾阳不足而郁滞脾滞。

右关郁滞化火则嗳气泛酸。

(3)左右关部皆郁滞:整个中焦满闷不舒,气机痞塞、壅滞。

郁滞久则化火成瘀,心急易怒,口苦,胸闷痛。

还会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从河图浅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

从河图浅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

从河图浅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人体气机升降理论为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河图数理与中医基础理论关系密切,本文主要以河图为视角,从河图象数中的左旋之理、中五为枢、阴阳相济三方面阐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

标签:气机升降;河图;象数在中医学中,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而升降为气机的主要形式之一。

气机升降理论为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对中医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笔者主要从河图的角度对人体气机升降理论进行浅述。

1人体气机升降理论《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首述中医学气机升降思想的医书,为后代奠定了理论基础。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直接言明气机升降的重要性,并且用气机升降来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治则等。

后世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体气机升降进行论述,使其理论逐渐发展充实,渐至完善。

如李东垣从中焦脾胃加以阐发,认为脾胃为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制方用药上强调气机的升发,特别重视升发脾阳;朱丹溪从阴阳的升降角度阐释气机的升降理论。

医家黄元御形成“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气机升降理论体系,使人体气机升降理论进一步完善。

2河图对人体气机升降理论的影响2.1河图——中医医理的源头河图自古即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滥觞,而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门棒喝·论易理》言:“易象为大道之源,医理儒理俱在其中;《易》辞为儒者之言,可用治世不可治病也”[1],《唐容川医籍经典》亦云:“上古之易,并无文词。

至文王、周公、孔子,乃作《彖》、《象》、《爻辞》、《系辞》,皆是易之注脚”[2],而《周易·系辞》则言:“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象含有医理,而易象以河图洛书为根本。

所以河图洛书为中医理论的源头。

中医认为道生一气,一气周流,动是气的根本...

中医认为道生一气,一气周流,动是气的根本...

中医认为道生一气,一气周流,动是气的根本...中医认为道生一气,一气周流,动是气的根本特征。

对于恒动的一气,可以两分为阴阳两种趋势,阴指向内和向下的趋势,阳指向外和向上的趋势,阴阳趋势的互化和交感称作三,这种运动形成和摧毁万物。

进化论的哲学意义是巨大的,自然演化出来与上帝创造出来,高下立判。

同样,对于恒动的一气,也可以分为五行这五种趋势。

阴阳五行八卦都是前人描述世界运动变化的手段或者理论模型。

气是有功能的能量。

不仅物质世界是由气构成的,依赖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层面同样由气构成。

比如喜气洋洋,杀气腾腾,暮气沉沉。

这里有个化的问题,气化,化生,就是气可以转化成有具体形象的物质,有具体形象的物质也可以转化成无具体形象的能量。

万物由气构成,由气化生。

用二分法不断向细微层次寻求世界的本源是无效的,因为世界的本源是气。

气走的路就是道。

气是后天的,是现实世界的基础。

道是先天的,早于天地宇宙,是气的基础和气运动规律的规定者。

比如说用五行的模型,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变化趋势都有生长化收藏五种。

所以人体也秉承此趋势,有五脏五种气机变化的趋势。

后天是可以说可以分辨可以靠理性理解的现实世界,先天是不可指无法说的。

阴阳概念的明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明确,阴阳便是神兵利刃,无往而不利。

气,在中国学术体系里,是不可分割的元概念。

就像原子是化学里不可分割的元概念。

阴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必须有相对的两个相关的物才能分阴阳。

阴阳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核心,能容纳一切的核心,对三才四象五行的理解也应该是这样,否则只能算绕圈圈,不得其门以入。

阴阳也是是描述气的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变化趋势的理论模型。

一气含阴阳,阴阳和于一气。

比如人体吧,阳气升得太过,离开了这个身体系统,那就不是这个系统里的阳气了。

怒发冲冠就已经是极致了,一发怒死了,生气离开了人体,和人体这个系统就没有关系了。

流水不腐,源于流水有自净能力。

你开个造纸厂,废水直排小河,超过他的自净能力了,河道生态系统就死了。

脉法解一:诊脉方法、脉气、一气周流

脉法解一:诊脉方法、脉气、一气周流

脉法解一:诊脉方法、脉气、一气周流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切脉对很多人来讲可能最难学,跟门槛一样,很多人迈不过去。

今天讲一下诊脉最基本的道理,脉象的规律;第二次,会针对具体脉象,结合临床,讲些常见的疾病,讲一些具体的脉象。

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寸口脉法,就是只诊手太阴肺经的动脉,实际一身所有的脉都可以诊,体表的动脉,能摸到的,都可以摸,都能诊断出一身的脉气。

寸口脉用的最多,主要原因是它最方便,而且能够体现出一身五脏六腑的脉气。

内经讲肺主气,朝百脉,百脉都入于肺、归于肺,《四圣心源》讲:十二经脉之气皆受之于肺。

脉气来源于中土,化生气血,上归于肺,肺气散布精微于全身,流通十二经脉。

所以说肺经脉气,是一身气血的一个聚散点儿,所有脉气都在这儿聚集,然后又分散。

所以肺经的脉气,能很好地体现出人体所有脉气的即时状态,摸寸口脉就可以知道一身之气的强弱、盛衰。

看病,诊断是很重要的,诊断不清,治疗就没有依据。

中医讲究四诊,望闻问切,望诊、闻诊、问诊还有切脉,都很重要,没有先后,都很关键。

不过呢,切诊比较客观、信息及时,望诊按说是最精微的,望而知之谓之神,但是望诊需要很高的功夫,否则望不出神气来,只能望形态。

望诊一定是望神气,不单是望形态,达到了望神的境界,一看就能把神态、神气看清楚。

现在的望诊,大部分处在望形的水平,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或者说不是动态的、即时的信息,可能是病变在一段时间之内,表现出来的一种表象。

所以说望诊,很多情况取决于医生水平,不一定能得到全面的信息。

另一方面,望形态受很多因素影响,有些人会有意无意地掩饰一些东西,看到的可能不是真实的状态。

问诊和听诊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患者不见得如实回答,听诊相对客观一些,但实用面有限,有些疾病跟声音关系不大。

而脉诊一般来讲都是真实的,而且脉气一直在跳动,在流通,是即时的信息,反应了疾病当时动态的、最准确的变化,就跟现场直播一样。

你比方说舌苔,变化比较慢,但是脉象变化非常快,几分钟就有明显的变化,而舌苔最快也得一天半天。

何谓“一气周流”?

何谓“一气周流”?

何谓“一气周流”?一气周流的第一个概念叫“宗气”,祖宗的宗。

其实在身体里面还有很多种气,在中医里面有很多个气的概念,比如说我们讲个“元气”,就是一元钱两元钱的元,元旦的元,元气。

那么这个元气是从哪里来呢?元气是一种先天而来的气,从父母那里接力而来的一种能量,就是我们一代一代接力传下来的,一棒一棒接力下去那个能力,就是来自先天、来自父母的一种原始的动力,我们把它叫元气。

那么元气在身体里面呢,说是寄生于肾,而这个肾呢其实它也不是这两个腰子,我们往往一说肾就想起腰上有两个拳头这么大的组织,那个叫腰子。

我们买猪肉的时候,猪腰子嘛,它其实这个肾呢并不单单只是两个腰子,它是代表了一个系统。

就是作为肾,在身体里面存在的一个系统,它这个系统包括了这两个腰子,也包括了肾作为经络存在的系统,也包括肾作为功能存在的系统,更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肾作为道理存在的系统,以及肾与外界沟通的系统,所以这个肾不是两个腰子这么简单,它最起码第一叫肉团肾,就是我们说的两个(腰子),第二叫功能肾,就是它有什么功能,比如肾主生殖呀,肾主二阴呀,肾主水液代谢呀这些,然后呢还有就是叫做义理的肾,就是它讲道理的时候,叫人家能明白的肾。

比如说这个人腰痛就是肾虚了,其实这个肾虚绝对不是这两个腰子虚了,是它整个系统的功能紊乱,或者功能不足了。

比如这个人肾气很旺或肾气很好,可能代表他泌尿生殖系统的强壮,这就是一种义理的肾。

还有一种肾叫天地之肾,天地之肾是指什么呢?就是我们自然界存在很多现象都和身体里面的肾有相关的或相类似的功能,比如说肾主水液,在自然界江河湖海都可以叫肾,这样子的一种表达。

比如在自然界我们说黑入肾,黑色入肾这个说法,其实这个黑色是指它的神秘,它的内敛,它的一种不可琢磨的能力。

那么在我们身体内部也是这样,凡是吸纳,收敛,不可捉摸的一种东西我们都叫肾,它其实就是义理意义上的一种相通,这种意义相通,大家都觉得很好笑的,这个有什么关系?我打个比方你就明白,假如我现在告诉给你一个概念叫龙,天上那个龙,但大家都没见过龙,那怎么知道什么是龙呢?那就有人描述:它的身子像蛇一样,它有老鹰一样的爪子,它的鼻子像猪一样的鼻子,它长着鹿一样的角,它还有一些胡子。

一气周流有中医人体气机圆运动机制

一气周流有中医人体气机圆运动机制

一气周流有中医人体气机圆运动机制中医爱好者们,经常会遇见一个概念,就是一气周流。

何谓一气周流,就是关于人体气机运行形态的一个描述。

那么到底是怎么样体现出来的呢?一气周流的理论体系来自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先生,老先生在著作《四圣心源》中明确的提到:一气周流。

黄元御是一个学识丰富的知识份子,儒生,知识储备量非常大。

对人体病理,天人合一有深刻的体悟。

人体的气机循环左升右降,中气斡旋,是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并非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它是一种真实的境界,更是一气周流的真实写照,不仅人体是如此,天体运行,天地的运作,太阳月亮的升降也是如此,所以说是天人合一的真实描述。

人体一气周流是如环无端的,是一气,是不会停止的,不由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这一气像太极一样,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重重叠叠,无穷无尽。

一气也是这样,一气的客观存在性,甚至其范式理解之后,可以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分成五段,对应五脏之气,对应五运,也可以对应六气,如果分成十二段,就是十二经脉之气,对应十二时辰了。

一气可以分到无穷无尽,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合起来不过是一气而已。

打开以后可以分得很多很细,什么营卫气血,上中下三焦,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左升右降,中焦斡旋,可以分成很多种,但都是一气的变化,都是一气的不同形式。

大家可能觉得很抽象,那就用大自然的运行机制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更加容易理解些。

其实,这是很具体的,一点也不抽象。

传统中医也是建立在客观的理论模型上来建立的,并不是凭空想象的。

就像经络,在静坐冥思中感应到经络穴位的客观存在,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气机对应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来说,可以理解为一个极限的逼近理想状态的气(气机)存在。

在数学上,这种的存在形式就无限的接近圆形(球体)。

那么,如环无端的运行机制就有了实际的平台支撑了。

人体的气机为什么是左升右降的,天地的运行也是如此,这就是天人合一,过多的言语都是画蛇添足,这里就用粗浅的语言来尽量描述精湛的客观理论。

一气周流详解

一气周流详解

一气周流详解●人体气机升降调节中,心肾相交为一对,脾胃枢纽为一对,肝升肺降为一对,此配偶之功,如此,各显其功,各得其衡,人体气机升降之圆运动自能相谐而旋。

●《黄帝内经》有脏气法时观,再深化一步就是人体的升降法时。

古人之论,多喜以年之春、夏、秋、冬,而临床之证,未必都经四季,故变之为昼、夜、晨、昏应更具实操性。

中医学本为体道之学,作为本原之道,中医学倾向于以“气”为道;作为规律之道,中医学更多的是参照阴阳、五行规律与法则。

故由本原之道所演,天人合一、道-理相贯之气在人体的运作,所循规律亦不离阴阳、五行法则,并主要体现在脏腑气机的升降上。

气机圆转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

而气的升降出入过程主要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来体现,并常以圆转之升降而显。

太极左阳右阴,左主升而右主降,中间为升降之枢轴。

应于人体脏腑,脾胃居中,一升一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肝应春木,主疏泄,从左而升;肺应秋金,主肃降,从右而降,为气机升降之圆的外翼。

心火宜降,肾水宜升,水升火降,相互为用,即为既济。

既济者,水火之轮运转,升降由此启动。

然此论尚简,个中义蕴对临证思路之启迪处,意犹未尽,仍可深论。

1.心肾相交启升降心五行属火,配离卦,居太极之上而属阳;肾五行属水,配坎卦,居太极之下而属阴。

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阴阳、水火、升降间的互制互用与平衡协调。

从阴阳交感观念看,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

所以,心火当下降于肾,肾水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心与肾功能间若能建立这种良性联系,称为“心肾相交”,亦《易》所云水火既济卦。

此卦坎水居离火之上,上水能制约下火,下火能蒸腾上水,相互为用,故云“既济”,如图2。

“既济”于人体言,喻心火能降于下而温肾水,故离火居于下;肾阳得心火之助则蒸水上腾以制心火,故坎水居上。

如是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而相和谐。

心属火,本居上,火性又炎上;肾属水,本居下,水性又润下,两者易分不易合。

一气周流脉法篇

一气周流脉法篇

一气周流脉法篇一气周流脉法篇--脉诊层次李玉宾我平时看病呢,主要是以脉诊为主,凭脉断病,凭脉用药。

有的朋友希望把脉诊讲一下,这样也方便我们交流。

所以今天就跟大家交流一下脉象,有关脉象的一些个人的体会。

顺便也谈一下咱们中医的学习方法的问题,都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脉诊呢,咱们这里也有其他老师已经讲了很多,我在这里也没必要去重复,所以不会讲具体的哪个脉主什么病。

今天咱们不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是讲咱们临床上怎么去把脉,怎么去体会脉象,主要是讲一些方法上的问题。

7.01太素脉法的思考比较关注脉诊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有一本书叫《太素脉法》。

太素脉法是讲什么的呢它主要是讲通过诊脉来判断一个人的荣华富贵,祸福得失。

很多人把太素脉法归结为占卜算卦一类的一部书籍,并没有把它当成我们中医的一本医书。

这个太素脉法呢,它不光能够断定你本人的这些祸福,甚至还能够通过诊脉,看出你的亲戚朋友,比方说你的父母啊,你的子女啊,你的配偶啊,能把这些跟你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他们的好多事情也能通过摸脉就能摸出来。

这种脉法呢,据说在古代精通的人还不少。

我们从这里呢,就引出一个话题来。

就是说,诊脉居然能诊出一个人的这么多事情来,哪天会有什么好事,哪天会有什么坏事,摸脉都能摸出来。

按照我们一般人的观点来看,祸福得失这些事情相当于是身外之事,跟这一个人身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应该关系不是很大的,一般人我们都会这么认为。

但是人家太素脉法确实摸脉就能给你摸出来。

如果说诊脉把身体之外的事情,把一个人周围的事情都能够诊断得这么清楚的话,那么反过来我们想一想,咱们诊脉只是诊断一下病情,仅仅是病人自己身体里面的一点病,如果再诊不清楚的话,那好像就说不过去了。

这就告诉我们,脉诊呢,它有很多的层次,我们在脉诊上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可能直接决定了咱们看病治病的水平。

7.02直觉与脉象那么太素脉法,它讲的这些东西,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只是一种空穴来风的记载呢我们现在先不作出一个什么结论来,我们慢慢聊,咱们今天就以脉诊为话题,一块来练练脉,练练手,看看咱们能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从气机“升降出入”理论析识脉象

从气机“升降出入”理论析识脉象

DOI :10.13463/ki.jlzyy.2015.10.003从气机“升降出入”理论析识脉象王慧婵,滕 晶*(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 摘要:气机升降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气的“升降出入”之理蕴含于万物生长变化之中。

脉象之变化亦符合气的升降出入规律。

从气机升降理论探究脉象之态势,认为气血是脉象形成的基础,气的“升降出入”可以在脉象上有所反映,通过把握脉象,可以判断人体内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与否。

了解气机升降的道理,而后认识脉象,则可以做到“心中了了,指下亦可名状矣”。

关键词:气机;脉象;升降出入;气机失调中图分类号:R24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699(2015)10-0980-03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资助(2014GSF119029);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资助(2014ZZ034)。

作者简介:王慧婵(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神经系统疑难病的研究。

*通信作者:滕 晶,电话-135****5851,电子信箱-tengjing1972@ 也有研究[9]从“肾虚髓亏为本”以及“痰瘀阻滞为标”两个方面展开,认为肾虚为本,涉及其他四脏,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特点。

根据以上《黄帝内经》的理论依据,临床用药上多围绕补益肝肾、化痰祛瘀展开。

归纳分析332篇中医治则治法相关文献,其中补肾益髓、祛痰化瘀出现频数最高[10]。

本课题组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总结了王平教授临床用药经验,建立了补肾化痰益智法,通过实验研究也证实该法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性痴呆大鼠的症状[11]。

这些理论充分反映了整体认识生命活动的特点,治疗以固摄先天肾精为主,培补先后天脾气为辅;调节五脏,填补五脏亏虚之精气,使人体各脏腑功能状态趋于和谐平衡,达到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目的。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性痴呆不同阶段进行分析,深入的探讨治则治法,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出理论依据。

一气周流理论

一气周流理论

一气周流理论是指人体内气的流动规律。

它认为人体内的气是连续流动的,从肺部流入后,通过呼吸道、毛细血管、经络等途径流动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再流回肺部,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

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内的气是连续流动的,它的流动受到肺部的膨胀和收缩的影响。

当肺部膨胀时,呼吸道内的气压降低,外界的空气就会流入肺部;当肺部收缩时,呼吸道内的气压升高,肺部内的气就会流出。

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内的气流动是和血液流动相联系的,血液流动会带动气的流动。

当血液流入器官和组织时,气也会随之流入,为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当血液流回心脏时,气也会随之流回,为心脏提供氧气。

总之,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内的气是连续流动的,与血液流动相联系,为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

中医所论的「气机升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医所论的「气机升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医所论的「气机升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医所论的气机升降,并不是垂直升降,而是太极圆转的升降。

圆,才有可能于旋转之中升极而降,降极而升,从而升降相因、相反相成、相互协调。

在中医人看起来的人体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而气的升降出入过程又可以通过脏腑功能活动的趋向来体现。

所谓功能趋向是,哪个脏的功能是向上为主,哪个是向下为主,而进一步脏腑功能活动的趋向又会通过太极圆转的升降来表现。

为了讲解方便,我们先在心中画一个脏腑气机升降的太极图,太极图我们前面几讲画过,我们现在复习一下。

太极图左阳右阴,所以白鱼放到左边,而鱼头在上部。

黑鱼放到右边,鱼头在下部,别忘了鱼头大于鱼尾。

那么这里阳主升,阴主降,说是左主升,右主降,中间是气机升降的枢纽。

而这个图一画下来,它跟人体脏腑怎么对应呢?其中脾胃居中,脾主升而胃主降,一升一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肝对应的是春天,是木,是少阳,主疏泄,所以它应该是从左而升。

这个地方肝放到左边,画一个向上升的箭头。

肺对应的是秋,是金,金主沉降,所以肺是从右而降,这个地方把肺放到了太极的右边,画一个向下的箭头,肝跟肺两个加起来是气机升降之圆的外翼。

那么还剩下心跟肾。

心放到太极图的顶点,心在上,但是心火宜降,所以心那边一个箭头下来。

肾放到太极图的底端,肾在下,但是肾的水应该是升的,这样一来水升火降,相互为用,古人就叫做「既济」,既是既然的既,济是济南的济。

而人体生命活动的常态或病态,通常都可以通过脏腑升降出入其中而体现出它的常或是异。

我们现在一对一对地来讲。

首先第一对是心与肾,别忘了我们刚刚讲的心属火是在上的,而肾属水是在下的,两者的关系其实就是阴阳水火升降之间的互制互用,平衡协调。

从阴阳交感的观念来看,什么叫交感呢?就是阴阳要发生关联,既然你要发生关联,那么就有个前提,位置在下面的是以上升为顺,位置在上面的,以下降为和。

所以这里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心火要下来温肾水,肾水要上去制约心火,互相取长补短。

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体气机升降原理

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体气机升降原理

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体气机升降原理清代名医黄元御,把人体的气机升降画成一幅图,如上图,这个模型对应,只认血液流动,营养供应的现代医学来说,有些不可理解,过于抽象,甚至认为是偏差的。

而对应学习中医,理解人体的气机升降模式,却非常有助益,很直观,一目了然。

心肺在高位,肺朝百脉,肺气给其他脏器进行输布,肺气需要肃降,肺为天,本来就在最高位了,当然需要下肃了。

如果肺气不肃降,上逆的话,就会咳嗽,呼吸道,支气管都不舒服了。

这时可以默念象数配方0020.720即可,2为肺,7为胃,在人体升降机制中都是降的。

再看这个心和其他脏器的关系,心在现代医学是身体血液的供应源头,这点和传统中医的心生血论述接近,那么心和各脏器的气机升降是怎么样的关系呢?首先,心肾同经,同属少阴经,肾水上承,心火下降,心肾系统通过这样的机制,达到一种平衡,健康的身体状态就是水火既济,最直接一层意思讲的就是心肾系统的平衡状态,那么火水未济,水火不济等状态,就是疾病的症状了。

我们来理解这个模型,肾水上承,水润上;心火下降,火在下位烘焙;有如一个煮水的锅,古称鼎煮水。

生命的机制在于生机勃勃的运行机制,比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植株大部分水分来自地上来自根部,是生命的力量把水分输布到植株和每一片叶子里面;而植株吸收到的太阳光,天地的精气,我们理解主要是日月之精华,吸收过来之后,输送到根本,植株全身,促使植物生长。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肾水上承,心火下降的机制,其实人体也是一样,只有生病的或者死亡的机体,才失去水火既济的生命机制,坎离失去交通。

如果肾水不上承,就会出现心火上炎,心火不降,肾寒。

人体上热下寒,中焦运化不利,平时可以通过默念象数配方380.650来改善。

380温补脾阳,使脾运化有力,同时泄心火,650振奋肾阳,促使肾水上承,继而实现水火既济的升降机制。

水火既济是人体一个很重要的机制,也是生命的一个重要机制,这点必须仔细理解体味,很多场景可以套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气周流浅谈气机升降脉理寸口三部脉不仅反映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之盛衰,而且反映五脏六腑之气机顺逆。

左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上升;右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下降,即谓之;左升右降。

与人体駆肝之左升右降相应。

而单看左手,亦自有升降;左尺肾阴升而左寸心火降;单看右手,亦自有升降;右寸肺气降而脾气升。

一方面,对气机的升降失常进行诊断。

强调重视左右手的气机的顺逆:升降正常为顺、升降相悖为逆;当升不升或升之不及为逆;当降不降或脉气上跃腕横纹为逆;单手脉上重下轻或上轻下重皆为逆。

即《内经》中曰:太过不及皆为病。

因此,引伸出平脉,即非病态脉象。

何为平脉?平脉即言脉气之平和,粗细相当、大小相当,以无郁滞感为平。

另一方面强调是否有郁脉的存在。

何为郁脉?郁脉从“郁”字而得,“郁”即壅滞,不通畅之意,即《内经》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郁脉即《内经》言独大者。

在手感上亦能明显感觉到脉象“壅滞”感或脉象的“粗大”不均一。

第三,也是最显示中医神奇之处,能通过脉象结合中医理论推理出病人的基本症状。

第四,从脉象及脉势上得出诊断之理、法、方,药。

郁脉的部位及含义郁脉可以存在于双手寸、关、尺任何一部,如一道屏障阻碍气机的畅通,因而影响双手气机的升发和肃降。

郁脉最常见于:(1)左关:大者为肝,细者为胆。

肝主疏泄,疏泄正常才能保证全身气机正常。

而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气失于疏泄,疏泄不及而生郁也。

出现胸闷、乳房胀痛,喜叹气。

男性脂肪肝,女性乳腺增生,月经失血块及痛经。

肝胆经脉互为表里,肝疏泄不及影响胆汁下泄,久则胆郁。

出现肋痛,肩背痛。

左关郁滞化火则口苦、性急易怒。

(2)右关:浮沉不同。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脾胃经互为表里。

胃气不降则胃郁,饮食壅滞胀满。

食积、胃胀。

脾滞则多为脾阳不足而郁滞脾滞。

右关郁滞化火则嗳气泛酸。

(3)左右关部皆郁滞:整个中焦满闷不舒,气机痞塞、壅滞。

郁滞久则化火成瘀,心急易怒,口苦,胸闷痛。

还会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4)左寸:浮取得郁脉为小肠经气郁滞,小肠经不通影响心脉,出现心慌心悸。

稍沉取得心脉郁滞,心主血脉,多为心包络脉瘀血,出现心不疼痛。

(5)右寸:浮取得郁脉为大肠经气郁滞,传导障碍,表现为大便干燥或便秘;稍沉取而得郁脉为肺气壅遏,肺失宣降,出现咽喉不适、咳嗽等。

肺主皮毛,宣降失司郁热内生,而至痤疮繁发。

(6)尺部:尺部郁滞多为湿邪壅滞下焦,易化热而成湿热。

其中有肾阳真不足与假不足,区别鉴于足裸下太溪脉,太溪脉有力为肾阳被湿郁遏;太溪脉无力为肾阳真不足。

(7)左右手寸关之间:此处郁滞多为阳气上升受阻,气、痰、湿郁于胸膈。

(8)左手关尺之间:此处郁滞为小肠腑有积滞。

(9)右手关尺之间:此处郁滞为大肠腑脉时指下了然。

气机升降失常的几种典型类型及临床气机升降失常包括气机升发太过、气机升发不及、气机上重下轻、气机上轻下重、气机壅遏中焦等,其中都有郁脉影响所致。

气机生发太过:脉象上显示为脉气上跃掌横纹。

左手脉气上跃掌横纹:“火性上炎”,因此,此种脉象升发太过即为化火。

可以是心火,也可以是肝火。

临床上同时可以出现左关部郁塞,胆火扰心。

临床表现为口苦、口干、心烦易怒,睡眠浅、易惊醒,性急毛躁等。

右手脉气上跃掌横纹:肺胃气不降反上逆,浊气随之上泛。

临床上出现咽喉、食管及胃部不适甚至灼热感、溃疡面,打嗝或泛酸;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而大便初硬;或可出现痔疮或脱肛。

气机升发不及:通常表现在左手或右手寸关之间郁滞,甚至双手寸关之间郁滞。

表现为膈中痰气互结,气机上升受阻、升发不利,清阳不升。

临床表现为头昏沉不清醒,或有头昏、头部恶风,蹲起时眼前发黑,胸口满闷不舒或自觉有痰。

气机上重下轻:这不等于气机升发太过,但脉象显示气机上冲之势、气血并聚于上焦,而虚于下,显得头重脚轻,上热下寒。

临床表现下盘不稳、走路腿软,腿怕冷发凉,心烦易怒,头胀痛,容易脸红。

气机上轻下重:明显地下焦阳气被寒湿郁闭,清阳不升,气机下陷。

腰部以下湿重,阴部潮湿,腿冷或沉重或浮肿,双脚冰凉。

气机壅遏中焦:也属于气机生发不及的一种,但双关部郁滞明显(双关独大),寸尺均不足,即脉大而短。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临床表现纳少或纳呆,大便少而不畅,胸闷滞,头昏沉,腿无力不喜运动,易疲劳等。

脉势及理法方药小柴胡脉:左手寸关之间郁滞+右寸郁滞。

理:肝木郁滞反侮肺金。

法:疏肝解郁佐降肺气。

方:小柴胡汤做底方加减。

药:增强疏肝力度,可加香附子、郁金、木香、桂附地黄脉:双手气机上逆。

理:阴不涵阳,虚阳上越。

法:引火归原,引气下行,交通心肾。

方:桂附地黄丸做底方加减。

药:降气之药如枳实、竹茹、枇杷叶;加龙骨、牡蛎固摄肾水以安龙火。

(双手脉象上越,尺部空虚:左降用---天麻钩藤石决明;右降用---枇杷叶、竹茹、炒枳实。

奠基配重用桂附地黄丸。

)补中益气脉:双手气机上轻下重。

理:湿遏清阳。

法:升阳提陷或升清降浊。

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增加升清力度则加葛根、桂枝;增加降浊力度则加附子、黑豆、泽泻。

逍遥散脉:气机壅中焦。

理:肝郁乘土或土湿木郁。

法:疏通中焦。

方:逍遥散合四逆散。

药:增加行中理气则加木香、桔梗、枳壳或枳实,健脾益气则加苍术、白术、交泰丸脉:气机上重下轻。

理:阴不涵阳,虚阳上越而致心火亢盛。

法:引火归原,引气下行,交通心肾。

方:交泰丸化裁。

药:加龙骨、牡蛎固摄虚浮之龙火。

附子理中汤脉:左手气机上轻下重右手气机上重下轻,即左尺郁滞、右寸郁滞。

理:心肾阳虚。

法:温补心肾之阳。

方:附子理中加桂枝汤。

药:加泽泻、黑豆利湿则阳自旺。

此脉势将一些常见典型脉象提炼出来并列举一二,犹如武功之剑招或拳套,有一定的套路。

它是以脉诊为主,其他望、问、闻为辅助的诊断手法,此脉法一旦确定脉势,则理、法、方、药自然而成,有是病用是药。

诊病的最高境界或与武学相似,无招胜有招,不受一方一药之限,在脉法与用药上则须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内经》所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不足,损有余。

”何为虚?不足为虚。

何为有余?实则有余。

在脉上如何体现?郁脉则是实脉,郁脉在左寸心部则为血瘀,郁脉在左关肝部则为气郁,在左尺则为湿郁;在右寸肺部则为气闭,在右关胃部则为胃气壅滞,在右尺亦为阳为湿遏。

郁脉即为实脉,则要损之有余或泻之。

那么,血瘀则先行气,气行血自行,少佐以活血化瘀;肝气郁则疏肝理气;湿郁则利湿解郁;气闭则宣降除闭;气滞则行气除满;阳为湿遏则利湿升阳,湿去阳自旺。

同样,六部之虚脉亦如此,虚则补之。

然当注意,五脏皆有体用,体为阴则用为阳。

久郁则易化火化热,火热易耗气伤阴,故而损有余之后仍当补其不足,此为补之一也;而脉中之不足,亦当补之,此为二也。

切脉时,何之脉之不足?有实则有虚,有郁之处,其旁则虚。

气机上升皆受阻,受阻之上为虚。

如左关肝郁气机无以上升到寸步心脉,心脉常不足;左尺肾脉郁滞严重,常关部、寸部皆气机不利,以此类推,凡脉皆如此。

六部脉不能皆郁(极少),然六部脉或能皆不足,此为阴阳气血俱损也,谓之则为气血同补也。

方脉互推郁脉之理方药随脉既出,则亦可从用药上反推病人之脉象,如任选两方:分析,方药一:香附子,郁金,龙胆草,葛根,黄芪,木香,枳实,竹茹,附子,白术,茯苓,干姜,白芍,生甘草。

凭此方药,可推断病人脉象右尺郁滞,左关部郁滞,左寸不足且上跃之势。

推理症状:头昏沉不清醒,急躁易怒,胸闷,痰多,腰部湿重,怕凉,双腿困重,易疲劳,或有膝关节不适,不易入睡等。

理:肾阳被湿郁遏,肝郁化火,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方药分析:香附子、郁金疏肝解郁,龙胆草苦寒泻肝胆之火,黄芪、葛根升举清阳,木香行气宽中,枳实、竹茹降逆,附子、白术、干姜、甘草即利湿温阳,白芍收敛肾阳恐浮火上跃。

方药二: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香附子,郁金,当归,苍术,白术,茯苓,葛根,木香,炒薏苡仁,鸡屎藤,枇杷叶。

推断病人脉象:整体脉象偏弱,左关稍郁,右关弱,左寸不足,右关尺间稍郁。

推理症状:面黄纳差,心烦,头昏沉,腹满或有大便少。

理:脾虚肝郁。

方药分析:黄芪建中大补中气尤其虚劳赢瘦,香附子、郁金、当归疏肝养血,苍术、白术、茯苓、炒薏苡仁健脾利湿,木香,葛根升举清阳,鸡屎藤、枇杷叶降气除积以增下行之力。

方药三:生牡蛎,白芍,虎杖,玄参,当归尾,桂枝,白芍,枳实,竹茹,茵陈,大黄,栀子,淫羊藿。

推断病人脉象:左关郁滞,左尺不足,左寸不足。

症状:口干咽燥,面黄,心烦易怒,眠差,小便黄,可能存在肝脏疾病。

理:肝郁化火且灼伤阴液。

方药分析:与上面两案同样存在肝郁,但此处未用疏肝之药,考虑到阴液已伤,而疏肝多为辛燥之品,用之更伤阴液,故而玄叁、牡蛎滋养肾水以补肝之亏,当归尾、白芍活血养血以补肝体,虎杖、枳实、竹茹、茵陈、大黄、栀子以清久郁所生之湿热,虎杖、淫羊藿以补久病而致肝肾之虚,白芍,桂枝以调气血阴阳。

懂得气机升降就懂得中医治病的精髓中医的理论很简单。

人体五脏六腑上下分布,各脏腑在气机所引导下处于动态中的。

肾在最下面,属水的脏器。

中医讲肾是水中有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性向上,火能生土,肾火向上走,使脾土温暖,脾把胃吸收的营养研磨,去粗取精,把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各处。

脾的特性,也是向上的,有一部分营养要送到上面的肺脏,与吸入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再由肺向全身输布。

脾气从左边向上升。

肾中的水,水生木,木气在水的滋养下得到营养,生发了,方向向上,肝之气也从左边往上升。

随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肝随脾升,胆随胃降”的说法。

所以,身体左边上升的腑脏有病,则应考虑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里有肺和心。

木生火,火,五脏属心,火的特性是上炎,但,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属金,主肃降,气机就开始往下降。

心火本是要上升,但因肺金在其上,肺降,心就跟着降,一直降到肾中去,温暖肾水,使得肾水不至于寒。

而肾水随着肝木上上升而上升,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就叫着“水火既济”。

如果下降的过程被破坏,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就会上面热,不能交于下,下面就是寒的局面。

心是恶热的,热,心就会有病,失眠多梦,口舌生疮,而下寒就会腹冷,下肢凉等。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食入胃,物向下行,所以胃气就下降。

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胆汁下入十二指肠随胃物下行,顺应“胆随胃降”之说。

胃有病了,就是因胃气不下行,不下行就会上逆,胆汁会反流,这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

人体的属右边下行的腑脏有病,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气机下行遇到了问题。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肺气,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气机运转模式。

脾胃一阴一阳在中,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轴来转的。

再依据五行生、克、乘、侮原理,及五脏呈五色的的“诊疗观”,以有诸内必行诸外为导向,就能用观望形体,五官面色,嗅、闻、问、听、切按体脉,经络辨病,再加上此气机运转理论,很容易找着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