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摘要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摘要
一、数学基础知识
1. 数字与数位
•数字概念:数字是用来计数或测量的符号。
•数位:每一个数字由一个或多个数位组成,位置不同表达的数值不同。
2. 运算符号
•加法:表示对数的合并
•减法:表示对数的取走
•乘法:表示数的多次加法
•除法:表示数的分组
3. 数量关系
•大小关系:用大于、小于等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相等关系:用等于号表示相等关系
二、基本技能
1. 加减法
•手工加减法:通过十进位进位借位的方法计算
•列竖式加减法:将数按位排列加减并进位借位
2. 乘法表
•背诵乘法表:熟记乘法口诀表,快速计算乘法
3. 除法
•长除法:利用除数与被除数的位数关系,按位相除
三、数学思维培养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找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思维逻辑性,正确推理问题
四、数学实践应用
•实际问题: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或实际问题中
•游戏体验: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关于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摘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他的教学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为数学老师,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一、语言表达技巧清晰、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将要讲的内容分析梳理,把握好讲解逻辑和结构,确保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同时,适时运用形象的语言表述,比如把枚举数据的问题用调查举例,引入问题,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路径和序列规划在课程准备中,把握好教学路径和序列规划,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逐步讲解,做到知识点的系统性、连贯性强,方便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反复、重点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点相对化难理解或者较易出错,一般应该在课堂中较为重点讲解,以保证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
教师还可以在多个环节中不断出题,并指定学生在反复地练习中获得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四、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是以学生学习者的自我探究和发现为基础。
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通过实际例子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问题解决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解决问题模式的构建,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可以设置微创新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并在故事性语言环节中鼓励学生发散性思考。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六、教学工具的使用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规范的课堂教学工具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教师应该根据课题、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例如图表、视频、幻灯片等,从而将教育和智能融合在一起。
七、合理用眼、用耳数学教学是视觉、听觉相互作用的形象化学习,合理的用眼、用耳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用眼,把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图表、图片等方式进行示范、演示或解释,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小学】《数学思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列表、分握解决“几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这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奇妙,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 回顾整理。
师:我们学过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生: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师小结: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思考,简捷地解决问题。
2探究“几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1)出示例题: 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师:同学们,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先从两个点开始。
生独立探究,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2个点1条线段;3个点共连:12=3 (条);4个点共连:123=6 (条);5个点共连:1234=10 (条)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师:6个点、8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生:6个点连15条,8个点连28条。
师:5个点共连:1234=10 (条)考虑到重复的线段,可以这样表示:5×(5-1)÷2=10 n个点:n×(n-1)÷2根据规律,12个点、2021能连多少条线段?生:12个点: 12×(12-1)÷2=66(条)2021: 20212021)÷2=190(条)2典题训练。
(1)观察下图,想一想。
①第7幅图有多少个棋子?第15幅图呢?②第n幅图有多少个棋子?(2)下图中一共有几条线段?(3)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请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层次划分
请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层次划分。
回答: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具体内容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内容进行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界定,使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而不是形同虚设的一项设计。
(1)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它包含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基本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基本能力是基本知识再现,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2)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是学习的体验。
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中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
【作业2】从四个案例的课例观摩、反思提高中您得到了什么启示?回答:观摩了四节精彩的数学课,并听取了数学专家做的评课。
收获甚大,名师的课堂教学,给人以鬼斧神工的感觉,有效的课堂、精辟的论述值得我们的欣赏与借鉴。
《生活中负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这几节课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各尽千秋之美。
每一个课堂上均体现出老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三维性的教学目标, 用精心的情境设置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知识,应用知识,并勇于展示自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从中体成功之感觉,课堂中都能疑难问题在小组中共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高三数学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合
高三数学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三数学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是知识与技能融合的重要方面。
数学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而实际应用则是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中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解决相关率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相关率的知识来解决。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率的理论知识,还能够锻炼运用相关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思维能力与解题技巧的培养除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外,高三数学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素质,解题技巧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如逆向推理、分类讨论等。
这些技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加高效地思考,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知识迁移与跨学科的结合知识迁移和跨学科的结合也是高三数学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融合的一种重要方式。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学生需要运用积分的知识来求解定积分求曲线下面积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中曲线下面积的理解。
总结起来,高三数学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合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思维能力与解题技巧的培养以及知识迁移与跨学科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点提高教学效果。
一、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
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
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因此,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任务在于用教材教学,而不只是教学教材。
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
二、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课堂教学是教与学有机协调的系统,重教轻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学轻教,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性,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不仅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且考虑到学生怎样学。
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
特别是能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不回避问题,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加强提问的启发性,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力求服务与指导相结合。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
数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
数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惑的学科。
作为数学教师,要求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地传授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以帮助数学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一、数学知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首要的教学能力就是扎实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教师应对所教授的数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
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教师才能够准确无误地讲解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教学方法与策略除了数学知识,数学教师还应该掌握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都不相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开展小组活动、设计有趣的实践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第三、教学资源与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资源和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数学教师应该熟悉并善于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技术,如数字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学习软件等。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这些资源和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互动性和可视化的教学材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第四、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组织数学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五、与学生的关系和沟通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与学生的关系和沟通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教师还应该善于以平等和尊重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鼓励他们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惑,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熟悉并善于使用教学资源和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建立良好的与学生的关系和沟通。
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技巧
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技巧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良好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和运用多种解决方法等方式来实施启发式教学法。
二、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资源,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学习支持和挑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实施差异化教学,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提高学习成绩。
三、联想法联想法是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图表、模型等具体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形象,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使用纸板剪纸或橡皮泥塑型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并观察几何图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四、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通过将数学教学与游戏元素相结合,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在解决问题、推理推导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数学竞赛、数独游戏、数学迷宫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五、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索和应用数学。
教师可以引入数学问题解决活动、实际测量、统计分析等实践性任务,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多元化评价多元化评价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和工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考试、作业、小组合作项目、口头报告等。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核心考点
模块一数学学科知识1. 数列极限的性质和证明◇收敛数列的极限是唯一的◇收敛数列是有界的◇收敛数列满足保号性2. 函数极限的性质和证明◇函数极限的唯一性◇函数极限的局部有界性◇函数极限的局部保号性◇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3. 连续函数的性质和证明◇连续的定义◇函数的间断点的类型◇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介值定理)4. 一元函数微积分的性质和证明◇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运算(基本导数公式)◇中值定理(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凹凸性和拐点(詹森不等式)◇不定积分公式◇不定积分的积分法(公式法、凑微分法、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性质和计算(积分中值定理、变上限积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换元法、分部积分法、公式法)◇定积分与旋转几何体5. 向量及其运算的性质和证明◇向量加法法则◇减法法则◇向量的乘法◇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向量的混合积6. 矩阵与变换的性质和证明◇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矩阵的加法、数乘、乘法、转置◇矩阵的运算性质◇矩阵的基本初等变换◇可逆矩阵的基本性质◇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矩阵的对角化7. 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性质和证明◇排列组合公式◇加法和乘法原理◇古典概型基本公式◇条件概率基本公式◇独立性◇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分布函数◇六大分布◇期望及其性质◇方差及其性质8. 必修课程——数学1◇集合的运算◇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幂函数的性质◇二分法◇函数应用题9. 必修课程——数学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线面平行、垂直的相关性质和定理◇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二面角◇直线方程的求法◇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10. 必修课程——数学3◇用样本估计总体◇古典概型◇几何概型11. 必修课程——数学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三角恒等变换12. 必修课程——数学5◇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等差、等比数列◇数学归纳法◇基本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线性规划问题13. 选修课程基础◇椭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双曲线及其几何性质◇抛物线及其几何性质◇复数及其几何意义◇复数的四则运算14. 选修课程大纲要求◇常用逻辑用语◇导数及其几何意义◇框图◇数学史◇几何证明◇矩阵与变换◇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模块二高中数学课程知识1. 高中数学课程性质◇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导言: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它不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工具。
数学教学在学生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教师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是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兴趣的关键。
一、数学学科知识的重要性数学学科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基础。
了解和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学概念,准确把握数学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题。
一位数学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的数学学科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数学学科知识还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
数学学科知识的积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在课堂上可以更加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它是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
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教学技能的提升,还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
首先,教学技能是数学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包括如何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题,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等。
这些教学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也是数学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
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更新,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教育教学理论的新动向,及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提高数学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途径1. 继续学习和专业培训。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学术讲座和专业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拓宽自己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广度和深度。
2. 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一、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概述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关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这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学科教学能力要求1.表达能力:教师应具备清晰、简洁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2.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3.运算能力:教师应熟练掌握各种数学运算方法,为学生树立榜样。
4.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新领域。
三、数学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3.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学科教学评价与反思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3.反思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五、数学学科教学资源与应用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2.教具:合理利用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3.信息化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渠道。
六、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1.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提高学生兴趣。
2.网络教学: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七、数学教师专业发展1.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适应教育发展需求。
2.校本培训:参与校本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学术交流:参加学术活动,拓宽视野,促进自身成长。
八、数学教育教学研究1.课题研究:针对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2.教育观察:观察学生学习行为,为教学提供依据。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技能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技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肩负着启蒙和引导孩子们走进数学世界的重要责任。
要想胜任这一角色,需要具备多种教学技能。
首先,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是基础。
教师要对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各个领域。
不仅要知道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还要理解其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让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
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在课堂上,教师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数学概念、原理和解题方法。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词汇,让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
同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把控教学节奏,使课堂既紧凑又有序。
能够巧妙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如学生的提问、争论或注意力不集中等。
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关键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乘法运算时,可以以购买商品的场景为例,让学生计算总价;在学习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各种图形。
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比如,对于概念性的知识,可以采用讲解法;对于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对于巩固练习,可以采用练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善于运用教学工具和资源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技能。
如今,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工具,为学生呈现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
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特质
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特质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除了扎实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技能和特质,以便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探讨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特质,帮助更多的教师提升自身素养。
一、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
只有了解并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回答他们的疑问,并且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身边的实际问题,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除了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课堂组织和讲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应善于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教师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与学生的互动。
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善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倾听、表达和解释等方面。
他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问题和疑虑,并通过简洁清晰的语言进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能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积极的学习氛围。
此外,优秀的数学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基础。
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相互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鼓励和激励学生的能力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鼓励和激励学生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坚持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学生常常面临困惑和挫折。
教师应该耐心地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勉励他们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并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中学教师岗位上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数学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高中数学学科知识高中数学学科知识包括数学的基础知识、数学的拓展知识以及数学应用技能。
数学基础知识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包括代数、几何、函数、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教学中,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
此外,数学的拓展知识如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等内容也是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和应用。
数学应用技能则包括数学建模、数学问题求解等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能力高中数学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首先,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授课能力、引导能力等。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授课能力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生动有趣地讲解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引导能力是指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高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和学生辅导能力。
班级管理能力包括学生管理和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教师需要能够有效地管理好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辅导能力包括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新课标数学三维目标怎么说的
新课标数学三维目标怎么说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
这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完整体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它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包括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而基本技能则包括计算、推理、证明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和技能,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
动参与和体验,以及通过探索、发现、实践等方式来获得数学知识和
技能。
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
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
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以及积极的学习
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鼓励探究等
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数学情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全面考虑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多样化
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传授具体的数学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能。
本文将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解题技能的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传授学生一定量的数学知识,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然而,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掌握是不够的,学生要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1.1 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知识是有机的整体,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呈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并通过合理的练习安排,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形状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几何性质的本质。
通过练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各种几何性质,还能够对图形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推理。
1.2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的应用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在教学解方程时,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公里的地方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他们的速度各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二、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指运用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入手。
2.1 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实例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例如,在教学函数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其特点。
初一数学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结合与应用
初一数学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结合与应用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如何将知识与技能结合与应用,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第一部分:知识与技能的完整性初一数学教学旨在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同时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完整性。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知识的体系化组织:数学是一门有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性。
在教学中,应该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体系化的组织,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 技能的逐步培养:数学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来完成。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
只有掌握了基础的技能,学生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第二部分: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数学的价值与意义不仅仅在于学习知识本身,更在于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1. 强化问题解决意识: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强调问题解决的意识。
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实际问题的应用:数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科学、工程、经济等各个领域。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三部分:知识与技能的创新能力数学是一门创新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一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特质
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特质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学习需要有优秀的数学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一些特定的技能和特质,这些能力和特质使他们成为出色且受尊重的教育者。
本文将探讨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特质。
一、数学知识首先,优秀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广泛的数学知识。
这包括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微积分以及高等数学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对应用数学、数学模型和现代数学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他们必须深入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和定理,包括它们的结构、证明和应用。
一位拥有广泛数学知识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和挑战。
二、教学能力优秀数学教师还必须具备出色的教学能力。
他们必须能够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这就需要他们能够创造一个积极、灵活和鼓励参与的学习环境,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使学生有机会尝试自己的想法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此外,优秀数学教师应该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他们能够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来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如分组学习、小组讨论、课外作业等等。
他们还应该知道如何利用数学工具和技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比如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软件或互动白板等技术。
三、人际交往能力优秀数学教师还需要具备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个良好的教学关系需要建立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
优秀数学教师应该能够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适当地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他们的个人生活。
还需要处理与学生、同事、管理层之间的各种关系和冲突。
此外,他们应该能够创造一个友好和支持性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学习并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四、积极进取的心态优秀数学教师还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
数学领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好的数学教师需要保持更新的状态和对新领域的热情。
他们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和技术,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包括哪些?在教学中怎样实现?◎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四方面组成,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实现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备课时要有实现整体目标这根弦,就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各方面的教学资源,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怎样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什么变化?◎《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最后拓展应用。
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应用到实际中去。
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验,体现“以人为本”。
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要把数学活动组织得“有序”“有效”,有序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每个活动要有秩序,步骤明确,分工合理,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另一曾意思是活动之间有层次,逐步递进。
有效,就是要有实效,即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许是因了考试的压力,我们常常下意识地将知识与技能目标摆在了首位,而对于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目标常常只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公开课例外),要不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生拉硬套”让整堂课教学环节过多,且没有自然连贯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教学原则一、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原则二、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三、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原则四、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一、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原则(重点)1.抽象性与具体性具体性:数学尤其是初等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研究对象是十分具体的。
例如:在讲授矩形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利用门窗,课桌和瓷砖等实物图片,使学生通过模型直观更深刻的体会矩形角、边具有的特点引出矩形的性质,将抽象的概念更直观的纳入到自身认知结构中。
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乘坐高铁的情景,探究已知高铁的速度,能否表达出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模型直观更深刻的体会一次函数具有的特点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将抽象的概念更直观的纳入到自身认知结构中。
例如:在讲授函数单调性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利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使学生通过模型直观更深刻的体会图象上升和下降具有的特点引出单调性的概念,将抽象的概念更直观的纳入到自身认知结构中。
例如:在讲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升国旗的情景,探究旗杆与地面的关系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模型直观更深刻的体会直线与平面垂直具有的特点引出思考方向,将抽象的概念更直观的纳入到自身认知结构中。
抽象性:数学抛开客观对象的具体特征,只抽象出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研究,这就是数学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性表现为: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数学思维的抽象性以及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其中数学概念抽象性是最根本的。
然而,任何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往往以大量的具体对象作为基础,或者以一些具体的抽象概念作为基础。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证明过程中,不仅仅是通过测量角的度数,而是需要通过一些逻辑证明方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例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探究过程中,不仅仅是具体实例的分析,而是需要通过一些归纳证明的方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得出等差数列公式的结论。
2.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原则的理论基础(了解)第一,由数学抽象的相对性与中学生抽象思维的局限性所决定。
第二,由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的共同性和特殊性规律所决定。
第三,由人的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规律所决定。
3.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原则的贯彻(手段)(重点)(1)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图形直观、言语直观(2)具体数形结合(3)注重观察(4)重视教学手段改革①通过运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现实材料和教学语言来引入和查明新的数学概念等内容。
②教师在运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数学材料来引入和阐明新的数学概念时,应及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归纳出抽象、具体一般性的数学概念和结论,如:。
具体和直观只是手段,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才是目的。
③学习了有关的、抽象的数学理论之后,应将它再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如解决具体问题、解释具体的想象,这是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深刻掌握有关的数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④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有时要经过循环往返才能完成。
只有在教学中时时注意坚持具体到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重点)1.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即逻辑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数学概念必须严格地加以定义,即使是那些最基本、最常用而不能按逻辑方法加以定义的原始概念,除了直观地用语言描述之外,还要求用公理加以确定;它要求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准确、精练,数学推理、论证必须合乎逻辑地进行,即使数学计算也要求无可争辩。
整个数学学科体系就是一个严谨的逻辑结构。
数学教学的严谨性要求在中学数学中,教师在安排和讲授教学内容时,学生在理解、掌握、运用这些知识时,应该根据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的叙述必须精练,结论的推导、论证和体系的安排要严格、周密。
事实上,对于数学的严谨性,学生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它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提高。
例如: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得到某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其猜想结果的正确性,必须予以一定的逻辑证明,此时以采用数学归纳法的方法进行证明,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
例如: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于其探究结果的正确性,必须予以一定的逻辑证明,此时可以采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行证明,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
2.教学的量力性,就是量力而行,要求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量力性:由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学业水平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
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知识基础、年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较大差距的内容,即数学难点、重点要设法分散,将之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及时解决疑难,扫清障碍。
关键在于逐步提高要求,逐步进行训练。
例如:在学生刚学习代数式时,教师不应该新课中直接告诉学生代数式的概念,而应该以一些生活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从数到式得变化及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代数式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学习在过程中,教师在讲授重难点时要有明确的区分,掌握公式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逐步感受知识的构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的贯彻(1)明确要求,谨慎处理数学的严谨性与量力性要很好地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的“分寸”,即注意教材的深广度,从严谨着眼,从量力着手;(2)从开始抓起,持之以恒要注意阶段性,使前者为后者作准备,后者为前者的发展,前后呼应;(3)要求学生周密思考、言必有据对学生严谨性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原则(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又是教学论中的一般原理。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懂、会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处理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之间的关系。
重视理论知识,并注重在联系实践中进行教学。
(2)注重讲练结合。
做到精讲多练、精讲巧练、讲读议练相结合。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勇于放手,鼓励学生去尝试和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补充书本知识的不足,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发展。
(4)联系实际应当多方面入手。
首先,应当尽可能广泛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应当尽可能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再次,应当注重学生发展的实际。
(5)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教师要加以引导,提供机会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及时交流体验,表达感受。
(6)补充必要的实际知识。
(7)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教师都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四、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了解)1.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1)所谓知识,广义地理解为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2)所谓能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较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3)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意义: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巩固的知识。
反之,要想获取巩固的知识,必须将知识付诸于应用,发展能力。
从能力发展过程看,应用是核心,应用的熟练程度标志着能力的高低。
因此,要想发展能力,必须先巩固知识。
2.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的贯彻(1)遵循记忆的规律,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加深理解,增强识记和保持。
通过归纳、类比、联想,促进再认、再现。
(2)巩固知识要着眼于发展能力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和数学方法的训练。
综合知识的复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题组训练。
第二节数学教学方法一、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1)讲授法的优点:能保证教师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主动性与连贯性,易于控制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时间。
(2)讲授法的缺点: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变成注入式、满堂灌。
2.谈话法(1)谈话法的优点:它在设计中就把师生的双边活动固定化了。
(2)谈话法的缺点:由于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是即席回答,缺少思想准备和一定的组织准备,会耽误一定的时间。
3.讲练结合法(1)讲练结合法优点:能够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讲练结合法的缺点:讲与练得衔接不易控制,教师难以预料习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4.自学辅导法(1)自学辅导法:主要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养成认真钻研课本的好习惯。
教材既是教师教的蓝本,也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任何轻视教材的行为都是不可行的。
(2)自学辅导法的缺点:时间不易掌握,运用不好会影响教学质量。
5.发现法(讨论法)(重点)(1)发现法的优点: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可得到发挥,学生常处于主动进取的学习状态之中。
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较高级的心理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使学生理解知识深刻而牢固。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探索问题的方法与研究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发现法的缺点①花费时间较多,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影响数学理论体系建立。
②易减少教学中数学知识容量,程度较差的学生可能较难适应。
第一步:分组+目标问题+时间控制第二步:巡视点拨第三步:结束第四步:回答+点评+归纳第五步:板书二、教学方法的选择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内容特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教师自身特点4.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已有水平等)5.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教学条件7.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P208)(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
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
第三节概念教学与命题教学一、概念教学二、命题教学一、概念教学1.数学概念的意义数学概念是一类特殊的概念,是其所反映的事物在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
例如,平行四边形这个数学概念,“四条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圆的概念”,反映了“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集”这一圆的本质属性;“方程”的概念,反映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一方程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