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刘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合集下载

赞刘谐阅读答案

赞刘谐阅读答案

篇一:赞刘谐阅读答案您现在的位置:>>> > 李贽《赞刘谐》阅读练习及答案李贽《赞刘谐》阅读练习及答案感谢 sou6 的投递时间:2014-05-10 来源: 24.赞刘谐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 [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

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

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

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

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

⑤纸墨:指儒家著作。

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

⑦纸烛:灯笼。

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

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

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

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2.翻译:①窃唇吻之三四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劳无益③家徒四壁;④徒步当车 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1.①讥笑②这③改变 2.①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②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③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3.①门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 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晋书·陶侃传》原文及译文

《晋书·陶侃传》原文及译文

《晋书·陶侃传》原文及译文《《晋书·陶侃传》原文及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陶侃传》原文及译文《晋书·陶侃传》原文及译文晋书原文: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

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

侃早孤贫,为县吏。

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①,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

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

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

”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

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

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

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独曰:“资于事父以事君。

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乃请行。

众咸服其义。

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

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

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

劫果至,生获数人,是西阳王羕之左右。

侃即遣兵逼羕,令出向贼,侃整阵于钓台为后继。

羕缚送帐下二十人,侃斩之。

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

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

时周顗(yǐ)为荆州刺史,先镇浔水城,贼掠其良口。

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泠口。

侃谓诸将曰:“此贼必更步向武昌,吾宜还城,昼夜三日行可至。

卿等谁能忍饥斗邪?”部将吴寄曰:“要欲十日忍饥,昼当击贼,夜分捕鱼,足以相济。

”侃曰:“卿健将也。

”贼果增兵来攻,侃使朱伺等逆击,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众。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

终日敛膝危坐,阃③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引接疏远,门无停客。

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王积薪闻棋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

既灭烛,闻主人媪③隔壁呼其妇④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⑤。

”积薪暗记。

明曰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唐国史补》)[注释] ①王积薪:唐朝著名围棋手。

②逆旅:旅店。

③媪:老妇人。

④妇:指媳妇。

⑤伏局:这局棋认输。

[文化常识]围棋。

我国的围棋,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就流行,久盛不衰。

《学弈》中说到的“弈秋”,就是著名的围棋手。

到了唐朝,围棋已定型为今天的纵横19道,361个点。

它最初叫“弈”,“围棋”这个名词在西汉时出现。

到魏晋南北朝,上至帝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爱下围棋,因此高手辈出。

当时已实行九等品级制,是今天围棋九段等级制的雏形。

汉朝的班固、马融等都总结过下围棋的经验,至唐与五代,关于围棋的专著已很多,如《棋图义例》、《棋势》等。

棋盘(棋枰)及棋子有木质、石质的,也有玉制的。

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的围棋,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敌②京师③既2.翻译:①良宵难遣②明曰复其势3.理解:这则故事说明【参考译文】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认为天下没有敌手。

有一次他到京师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

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媳妇回答说:“好。

”老婆婆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

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是我输了。

”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

第二天,复验那盘棋的局势,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

【参考答案】1.①匹配②京城、国都③已经2.①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②第二天(按婆媳下棋的过程)恢复局势。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赞刘谐》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赞刘谐》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赞刘谐》该文选自《焚书》卷二。

这是李贽与友人焦竑的另一封信。

文章通过郑子玄耻讲道学,与黄生的为“名利两得,身行俱全”的趋附权门的假道学作了鲜明的对比,尖锐地揭发了自宋代程朱理学发展而来的明代理学家,他们到处欺世盗名,所谓“圣人”、“山人”者,都是一路货色,都是展转反覆的“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的欺世获利之徒。

文笔犀利,揭发有力。

李贽,明朝晋江人。

回族,六世祖母系为波斯女子,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是明朝颇有影响力的儒学大师,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万历九年,李贽从云南辞职回加到湖北黄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写一些读史的文章,并教授耿家子弟。

万历十二年耿定云世,他移居麻城。

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龙芝佛院,致力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历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

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

揭露道学家们的伪善面目,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批判的锋芒直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颐、张载、朱熹。

郑子玄者,丘长孺父子之文会友也。

文虽不如其父子,而质实有耻,不肯讲学,亦可喜,故喜之。

盖彼全不曾亲见颜、曾、思、孟,又不曾亲见周、程、张、朱,但见今之讲周、程、张、朱者,以为周、程、张、朱实实如是尔也,故耻而不肯讲。

不讲虽是过,然使学者耻而不讲,以为周、程、张、朱卒如是而止,则今之讲周、程、张、朱者可诛也。

彼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又从而哓哓然语人曰:“我欲厉俗而风世。

”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

不信故不讲。

然则不讲亦未为过矣。

黄生过此,闻其自京师往长芦抽,复跟长芦长官别赴新任。

至九江,遇一显者,乃舍旧从新,随转而北,冲风冒寒,不顾年老生死。

刘氏善举文言文意思

刘氏善举文言文意思

刘氏善举文言文意思一、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二、译文姓刘的一个人是一个乡里的寡妇。

(她)养育(有)一个儿子,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

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

然而她儿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

母亲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母亲(指刘氏本人)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几乎全部被烧光,乡亲和邻居们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

这时刘氏的儿子才明白母亲的友善的举动。

三、注释1、者:……的人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这(样)。

7、贫:贫穷。

8、辄:就。

9、相:动作偏指一方(刘氏者对邻居)。

10、济:救济,帮助。

11、偶:偶尔。

12、以:把。

13、遗(wèi):赠送。

14、之:代词,代“无衣者”。

15 、憾:怨恨。

16、咸:皆, 全,都。

17、称:称赞。

18、然:然而。

19、诫:告诫。

20、与:与,偕同之意。

21、为:做。

22、善:好,好的,善良的。

23、本:根本;准则。

24、卒:去世。

25、殆(dài):几乎。

26、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7、给:给予。

28、伐:砍。

29、方:才。

30、第:房屋、府第。

31、善举:慈善的事情。

32、举:行动、举动。

33、疾:快,急速。

34、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他们”代指邻居。

李贽《赞刘谐》原文及译文

李贽《赞刘谐》原文及译文

李贽《赞刘谐》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赞刘谐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

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

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

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

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

⑤纸墨:指儒家著作。

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

⑦纸烛:灯笼。

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学常识】李贽(1527—1602),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号卓吾,又号宏甫、温陵居士等,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二十六岁中举,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授河南辉县教谕,历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

1577年(万历五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三年后弃官,寓居湖北黄安耿定理家。

不久移居麻城龙湖芝佛院,著书讲学。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受马经纶请,赴北通州。

次年,被加上“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下狱,自刎而死。

他是明代中叶的重要思想家、文学家,他以“异端”自命,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他的散文见解精辟,犀利泼辣。

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集》等。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

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

03文言文翻译答案

03文言文翻译答案

文言文翻译专练(三)(十九)答李几仲书①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

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 [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

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

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

④中朝:朝廷中。

[文言知识]说“就”。

“就”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

上文“以就晚成之器”中的“就”,解释为“成”或“成为”。

“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由“接近、靠近”引申,意为“走进学校”、“踏上工作岗位”、“走上职务岗位”等。

成语“就地取材”,意为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事不就”,即事不成。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长者: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②然:形容词,正确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成就人才的途径,意思是仔细思考,潜心钻研。

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大器晚成。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才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翻译:其自废惰欤:(至于)那些自己荒废懒惰的人啊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④___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参考译文】天才不是天生的,但才子是需要仔细思考,潜心钻研,才能成就担当重任的人才;那些不能成材的,就不要去怨恨上天。

现实世界需要人才,但是人才未必都被任用,君子从来不会因为不被当世任用就荒废学问;至于那些自己荒废懈怠的人,就不能归咎于现实世界了。

凡是被你称道的,都是在朝廷时候有机会听到的那些德高望重者的言论,你如果也觉得这些观点正确,就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二〇)黄庭坚论书法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夫④。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刘赞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赞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赞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刘赞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刘赞,魏州人也。

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

”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为罗绍威判官,去为租庸使赵岩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判官。

明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

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

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

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

赞泣曰:“祸将至矣!”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

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冯道曰:“元帅判官任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

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

”朱弘昭曰:“诸公不知其意尔,使秦王得入光政门,当待赞等如何?吾徒复有家族邪!且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难之,而冯赟亦争以为不可,赞等乃免死。

于是论高辇死,而任赞等十七人皆长流。

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已而赞长流岚州百姓。

清泰二年,诏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别:另外B.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兵:兵器C.率以正道率:引领D.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坐:定罪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权豪不可干以私阙秦以利晋B.因请王得自择因人之力而敝之C.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君幸于赵王D.赞等乃免死臣乃敢上璧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刘赞小时候起,父亲就激励他勤学求仕,不要无功享用国家的俸禄,刘赞因此发愤读书,最终考中进士,走上仕途生活。

王符《赞学》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符《赞学》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符《赞学》原文及翻译译文《王符《赞学》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王符《赞学》原文及翻译译文王符《赞学》原文及翻译王符原文:天地之所贵者,人也。

圣人之所尚者,义也。

德义之所成者,智也。

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

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故《志》曰:“黄帝师风后,颛顼师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

”若此言之而信,则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王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

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盖乃思述祖考之令问而以显父母。

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

其故何也?其富者则以贿玷精,贫者则以乏易计,或以丧乱期其年岁,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者也。

是故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问不已者,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

是故,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而托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泛轴,解维则溺,自托舟楫,坐济江河。

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

人之情性,未能相百,而其明智有相万也。

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致之也。

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

此则道之明也,而君子能假之以自彰尔。

夫是故道之于心也,犹火之于人目也。

中阱深室,幽黑无见,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

此则火之濯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明矣。

天地之道,神明之为,不可见也。

学问圣典,心思道术,则皆来睹矣。

此则道之材也,非心之明也,而人假之,则为己知矣。

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典者,经也,先圣之所制。

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欲贤人自勉以入于道。

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

赞刘谐阅读答案

赞刘谐阅读答案

篇一:赞刘谐阅读答案您现在的位置:>>> > 李贽《赞刘谐》阅读练习及答案李贽《赞刘谐》阅读练习及答案感谢 sou6 的投递时间:2014-05-10 来源: 24.赞刘谐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 [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

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

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

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

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

⑤纸墨:指儒家著作。

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

⑦纸烛:灯笼。

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

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

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

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2.翻译:①窃唇吻之三四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劳无益③家徒四壁;④徒步当车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1.①讥笑②这③改变 2.①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②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③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3.①门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 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赞刘谐

赞刘谐
【 8 】 李 生: 作者 李贽 自称。
“ 怪得 羲皇 以上 圣人 尽 日燃 纸 烛 而 义 上 。 李 贽 反 对 儒 家的 “ 君 子 之 行 也? ”李 贽非 常欣 赏 刘谐 这 两 句 治” 而提 倡 “ 至人 之 治 ”, 反 对儒 家
日: “ 斯 言也 , 简而 当 , 约 而有余 , 的道 德 伦 理 至 上 主 义 而 提 倡 社 会 【 阅读指津 】 李贽 虽然刚直 话 , 不 阿, 敢 于直言 , 但 他 并 没 有 直接 可 以破 疑 网而 昭 中 天 矣 。其 言 如 功利 主 义 , 而泰 州学 派 的耿 定 向和
再 说 刘 谐 ,可真 会 寓 庄 于谐 , 统 治 者迫 害而 死 。 先整 人 , 接 着 又
何 以 见 得 ? 请 看 他 对 道 学 的 态 被 人 整 ; 先 害人 , 接 着 又 被 害 。 究
度—— 见而哂 日 : “ 是 未知我 仲 尼 兄 竞 东林 党人 与 李 贽 有 什 么不 共 戴
将 笔锋 指 向 所要 讽 刺 的 某 些人 . 而 此 ,其 人 可知也 。盖 虽 出于 一 时调 东林 党人 正 与 此相 反 。 这种 冲 突 , 然其 至者 百世 不能 易 。” 评 已蕴 涵 了“ 五四” 时期 凸显 出来 的 是 假 设 了一 个所 谓 的 “ 道 学” , 让 道 笑之语 ,
这 样 的做 派 岂能教 化 人 ?
以后 的一 段 时 间 内 , 也 纷 纷被 封 建
[ 3 】 纲常 : 指 三纲五 常 , 即父为 子
纲、 君 为 臣纲 、 夫 为妻 纲 , 及仁 、 义、
礼、 智、 信 。 这 些 是 封 建 社 会 提 倡 的
道 德规 范 。 【 4 】 人伦: 为 人 的伦 理 道 德 。

《赞刘谐》李贽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赞刘谐》李贽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赞刘谐》李贽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文章短小精悍,批判尖锐有力,语言风趣幽默,对道学家加以漫画化,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

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鞋,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又从对话中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

这时他遇见刘谐。

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讥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

”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

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

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

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


刘谐的话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他说出了一个真理:孔子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也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

如果没有孔子,人类社会也不会停滞不前,反而会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前进。

刘谐的话也反映了李贽的反传统精神,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李贽是明代中叶的重要思想家、文学家,他以“异端”自命,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他的散文见解精辟,犀利泼辣。

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集》等。

赞刘谐文言文翻译鉴赏

赞刘谐文言文翻译鉴赏

【原文】刘谐,字子行,吴郡人也。

博学多识,才高八斗,为一代宗师。

谐以文章见称,尤工于古文,诗赋亦妙。

才思敏捷,议论风生,纵横天下,独步一时。

谐性豁达,不拘小节,饮酒赋诗,放浪形骸之外。

然谐亦知进取,勤于政事,功绩卓著,官至侍郎。

谐为人谦逊,不以己长骄人,亦不以己短自卑。

与人交往,和气待人,善解人意,故得众望。

【翻译】刘谐,字子行,吴郡人士。

博学多才,才高八斗,成为一代宗师。

刘谐因文章而闻名,尤其擅长古文,诗赋亦妙。

才思敏捷,议论风生,纵横天下,独步一时。

刘谐性格豁达,不拘小节,饮酒赋诗,放浪形骸之外。

然而刘谐也懂得进取,勤于政事,功绩显著,官至侍郎。

刘谐为人谦逊,不以己长傲人,亦不以己短自卑。

与人交往,和气待人,善解人意,因此深受众人敬仰。

【鉴赏】本文以文言文的形式,赞颂了刘谐的卓越才华和崇高品德。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刘谐的形象,使其跃然纸上。

首先,作者以“博学多识,才高八斗”来形容刘谐的学识和才华,突出了他的非凡之处。

接着,作者用“尤工于古文,诗赋亦妙”来赞美刘谐在文学领域的造诣,表明他在古文和诗赋方面均有建树。

此外,作者用“才思敏捷,议论风生,纵横天下,独步一时”来描述刘谐的才华横溢,展现出他在学术和社交方面的非凡能力。

在描绘刘谐的性格特点时,作者用“性豁达,不拘小节,饮酒赋诗,放浪形骸之外”来形容他的个性。

这种个性使得刘谐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赢得了众人的喜爱。

同时,作者用“勤于政事,功绩卓著,官至侍郎”来赞美刘谐在政治领域的成就,表明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勤政为民。

在论述刘谐的品德时,作者用“为人谦逊,不以己长骄人,亦不以己短自卑”来形容他的为人之道。

这种谦逊的品德使得刘谐在众人中更加受人尊敬。

最后,作者用“与人交往,和气待人,善解人意,故得众望”来总结刘谐的人际关系,表明他在人际交往中深受众人喜爱。

总之,本文通过对刘谐的才华、性格和品德的赞美,展现了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形象。

李贽《赞刘谐》原文及鉴赏

李贽《赞刘谐》原文及鉴赏

李贽《赞刘谐》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贽《赞刘谐》原文及鉴赏【导语】: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刘颂字子雅文言文翻译

刘颂字子雅文言文翻译

武帝即位,拜刘颂为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冤讼。

历任中书侍郎。

咸宁年间,诏令刘颂与散骑郎白褒巡抚荆、扬,以奉使称旨,转任黄门郎。

迁议郎,守廷尉。

当时尚书令史扈寅无端被下狱,诏令刘颂审查,颂坚持认为寅无罪,寅遂得免。

时人以颂比之西汉张释之。

在职六年,号称详察公平。

吴国被灭后,诸将争功,刘颂被派遣校核此事,以王浑为上功,王浚为中功。

武帝认为刘颂执法失理,左迁京兆太守,不行,转任河内。

临发,上便宜,多所纳用。

郡界多公主水碓,遏塞流水,转为浸害,刘颂上表罢之,百姓获其便利。

不久,因母忧去职。

服阕,除淮南相。

在官严整,政绩显著。

旧修芍陂,年用数万人,豪强兼并,孤贫失业,刘颂使大小戮力,计功受分,百姓歌其平惠。

元康初年,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刘颂屯卫殿中。

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

久之,转任吏部尚书,建九班之制,欲令百官居职希迁,考课能否,明其赏罚。

贾郭专朝,仕者欲速,竟不施行。

及赵王伦害张华,刘颂哭之甚恸。

闻华子得逃,喜曰:“茂先,卿尚有种也!”伦党张林闻之,大怒,惮颂持正而不能害也。

孙秀等推崇伦功,宜加九锡,百僚莫敢异议。

颂独曰:“昔汉之锡魏,魏之锡晋,晋之锡赵,赵之锡刘,刘之锡张,张之锡孙,孙之锡李,李之锡王,王之锡赵,赵之锡刘,循环往复,终无宁日。


刘颂,一生秉持正义,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坚守法度,为后世所称颂。

虽遭权臣忌恨,但刘颂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秉持公正之心,可谓一代英杰。

经典文言杂文《赞刘谐》原文注释及鉴赏

经典文言杂文《赞刘谐》原文注释及鉴赏

经典文言杂文《赞刘谐》原文注释及鉴赏原文有一道学②,高屐③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④之冠,人伦⑤之衣,拾纸墨⑥之一二,窃唇吻⑦之三四,自谓真仲尼⑧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⑨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 其人勃然作色⑩而起曰: “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11)’。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刘谐曰: “怪得羲皇(12)以上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其人默然自止(13)。

然安知其言之至(14)哉!李生(15)闻而善(16)曰:“斯言也,简而当(17),约而有馀(18),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19)。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至者百世不能易(20)。

(《焚书》)注释①刘谐——字宏原,麻城(今湖北省麻城县)人,隆庆五年进士。

②道学——在此指道学家。

③屐(ji)——原指木底有齿的鞋子,在此指鞋底。

④纲常——即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一般指仁、义、礼、智、信。

此二者是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⑤人伦——即五伦,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也是封建礼教所倡导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⑥纸墨——在此指儒家的着作。

⑦唇吻——在此指儒家的言论。

⑧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⑨哂(shen)——微笑。

⑩勃然作色——因生气而脸色大变的样子。

(11)“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二句——意谓上天如不降生孔子,千年万代也好比处于漫长的黑夜之中。

这是儒家竭力推崇孔子伟大的有代表性的言论。

原出自宋代唐庚所着《唐子西文录》,后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曾引用云: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唐子西书于一邮亭梁间。

”(12)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名。

(13)默然自止——无话可说,只好自己罢休。

(14)至——确切中肯而深刻。

(15)李生——作者自称。

(16)善——赞赏。

(17)简而当——简明恰当。

(18)约而有馀——既有概括力又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书褒城驿壁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书褒城驿壁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书褒城驿壁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书褒城驿壁》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孙樵,创作年代是唐代。

文章借褒城驿荒凉衰败的景象,对地方官吏“囊帛椟金”,残害人民的行为加以尽情地揭露,并抨击了吏治的腐败,表现了作者对国事民生的深切关怀。

书褒城驿壁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书褒城驿壁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书褒城驿壁文言文原文书褒城驿壁作者:孙樵褒城驿号天下第一。

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1],乌睹其所谓宏丽者?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2],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3],龙节虎旗,驰驿奔轺[4],以去以来,毂交蹄劘[5],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7];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8],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

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

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9]?”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

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

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埸无侵削之虞[10],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

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呜呼!州县真驿耶?矧更代之隙[11],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赞刘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赞刘谐》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明代李贽。

赞刘谐文言文原文
赞刘谐
作者:李贽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焚书》
〔明〕李贽
赞刘谐文言文注释
(1)屐(jī):木屐,一种木底有齿的鞋子。

(2)履:鞋。

(3)纲常:三纲五常。

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4)人伦:指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

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4)哂(shěn):讥笑。

(5)“天不生仲尼”二句:宋强行父《唐子西文录》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不知何人诗也。

”朱熹也在《朱子语类》中引用过。

(6)羲皇: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

(7)纸烛:蘸油点火照明的纸捻。

(8)李生:作者自称。

(9)谓:以为。

(10)者:助词。

(11)是:这是。

赞刘谐文言文翻译
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

这时他遇见刘谐。

刘谐,是一位聪明
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

”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

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

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

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焚书》卷三。

刘谐,字宏源,麻城(今属湖北)人,1571年(隆庆五年)进士。

文章通过刘谐对道学家诙谐调笑的两句话,尖锐地讽刺和批判了道学家们煞有介事地自我标榜为孔子的真正门徒,以及他们所宣扬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论调,从而赞扬了刘谐的话是至理名言,也体现了李贽的反传统精神。

文章短小精悍,批判尖锐有力,语言风趣幽默,对道学家加以漫画化,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

作者简介
李贽(1527—1602),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号卓吾,又号宏甫、温陵居士等,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二十六岁中举,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授河南辉县教谕,历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

1577年(万历五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三年后弃官,寓居湖北黄安耿定理
家。

不久移居麻城龙湖芝佛院,著书讲学。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受马经纶请,赴北通州。

次年,被加上“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下狱,自刎而死。

他是明代中叶的重要思想家、文学家,他以“异端”自命,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他的散文见解精辟,犀利泼辣。

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