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听课感言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这堂课感受颇深2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这堂课感受颇深2第一篇: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这堂课感受颇深2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这堂课感受颇深,吴老师在课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一起研究。
一般说来,估算教学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体验不到估算的必要性,不能自主选择何时估算、何时精确计算。
教学常常是为了估算而估算,为了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而多样化,将估算看做一种具体的技能来教。
例如,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个足球78元,买2个足球,请你估计150元够吗?”“估算388+120、388+110的和各是多少。
”“一班学生238人,二班学生158人,399个座位够吗?”由此,教学的现实必然是“老师让我们‘估’我们就‘估’,老师让我们精确计算我们就精确计算”。
上课伊始,我首先请学生提出在估算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个问题脱颖而出:“有什么好的估算方法?”“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学习了精确计算还要学习估算?”??此课就在学生的一个个问题中拉开了帷幕。
我选择的第一个讨论问题就是:在下列的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1.当青青想确认200元是不是够用时;2.当销售员将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到收银机中时; 3.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
往日的课堂教学,我很可能在同样的情境下只提出“妈妈带200元够吗?请你估一估”,今天我提出的“你认为在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首先帮助学生判断在什么情况下估算,在什么情况下不估算。
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的影响,借鉴了TIMSS的国际数学测试题目,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力求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估算”的判断能力。
因此,选择合适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一起研究,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是很重要的。
吴老师的提问朴实自然,这个问题既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又顺应了教学的根本:真正的思维基于“问题”。
正如杜威所言:真正的思维(反省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
学习吴正宪的语言[5篇范文]
学习吴正宪的语言[5篇范文]第一篇:学习吴正宪的语言学习吴正宪老师的语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感谢学校给予外出学习的机会。
让我有幸认识了到吴正宪老师。
第一次在我们的旅顺口区长城街道。
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吴正宪老师,虽然离她有距离,但觉得她是那样的亲切近人。
第一次聆听了她的课。
她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睿智,不断带给学生快乐、智慧、鼓励、笑声、自信的好老师,那时起她就是我心中学习的榜样,她的课孩子们都不愿意下课,作为听课的我也有一种没听够的感觉。
当时觉得原来教数学有这样的乐趣在其中。
当时也感受到了吴正宪老师上数学课的魅力所在。
学生爱学、乐学、感兴趣了。
那一次深深的触动了我。
回到了学校,我在网上搜集到了有关吴正宪老师的相关书籍。
让我印象最深是《吴正宪老师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吴老师提到送给我们年轻教师的三个字——爱、勤、创。
爱要做到爱生活、爱朋友、爱学生,只有充满爱的教学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
勤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笔耕。
吴老师说每次的反思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点滴的体会都是教育智慧的积累。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只有勤奋才能扑救成功之路。
创,教师要学会“想创造、敢创造、爱创造、会创造”,让我们和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
这三个字也是我前进的动力和。
第二本书《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在这本书中,给我触动最大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课堂上不以胜败轮论英雄,烈日下,沙漠中,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旅人说:“哎呀,我们只剩下半壶水了!”。
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的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就那壶水一样,换个角度来看,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面对学生的错误,何尝不是如此?因此我在自己的课堂慢慢尝试学生犯错,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发现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也是我教学的一种资源,从另角度看孩子们的诸多想法也为我提供升教学机智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
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第一篇:学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学习吴正宪老师心得体会吴正宪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
课堂上,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
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
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
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一、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
在吴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课堂神采飞扬,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吴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
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
二、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领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课的标准,我不敢妄自定论。
通过听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1、真诚的教学感情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
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
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
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
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第1篇:读吴正宪心得体会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013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
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读吴正宪的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的心得体会吴正宪老师,一位在教育领域备受尊崇的专家,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深深地触动了我。
通过阅读她的相关著作和研究她的教学案例,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吴正宪老师强调的“儿童数学教育”理念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她认为,数学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让数学变得有趣、有用、可亲。
这使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孩子们对数学的感受和兴趣的培养。
在她的理念中,“尊重”二字尤为关键。
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思维,尊重他们的错误,把错误视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过去,当学生犯错时,我可能会急于纠正,而没有深入思考错误背后所反映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误区。
吴老师让我明白,错误是孩子们成长的阶梯,通过引导他们分析错误,能让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和生机。
她善于创设情境,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比如,在讲解乘法运算时,她会通过一个有趣的购物场景,让孩子们在实际的买卖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知识。
她还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
这让我意识到,在我的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吴正宪老师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她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她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让我明白,在教学中,我应该多引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另外,吴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也让我深受感动。
她总是用温暖的语言和鼓励的眼神去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充满自信。
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数学的潜力,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支持。
在阅读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后,我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和探索。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本学期我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这本书,本书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的多角度思考。
看了此书,我认为教师应该用心研究学生,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
并且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会上课,更要学会去听课、评课,评课应该成为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智慧的重要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执教质量。
吴正宪老师有对儿童数学教育的独特理解,对教育事业饱含热情。
让我真正理解到什么叫做“专业地读教材,用心地读书学,智慧地读课堂”。
阅读了此书,对我之后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帮助,让我更好的认识到如何去听课,如何做好课后反思。
听课不是简单的去听一节课,而是有不同理念、不同思维碰撞最终达成一致的过程。
在听课时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注重和授课老师的交流,提出和发现更好的优化教学方法,每个人给出一丝丝的想法,才能有助于一节课的整体提升。
2、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去倾听学生的声音,有时候很多疑惑教师想不明白的地方或许可以从孩子身上找到启发,以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认真思考不同的学生给予的每一句评价观点。
如果想要读懂学生就要充分的信任学生,不能一昧的用自己的思想方式去理解学生。
3、教师要注重重点把控,一节课更主要的仔细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数学价值,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的技术层面。
本书还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不同评价和鼓励带给了学生不同的感受。
在《圆的认识》这一课,一位老师给2位学生不同评价,一个是你的话不多但是精要,另一位是这个知识点我们之后会学到,
显然第二位学生听后会比较失落,因为她的超前理解没有得到老师的夸奖。
因此我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给予孩子们一句简单的鼓励。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第一篇: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暑假即将开始时,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读一本书,因此,我有幸拜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在吴老师的评课中,老师们感悟着吴老师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体悟这什么叫“专业的读教材,用心地读学生,智慧地读课堂”。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效果的评价。
吴老师的评课关注了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评课,以学生的视角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论教。
二是注重与教师的对话,使教师在交流与思考中互相启发,提出好的观点、好的方法,教师既是智慧的分享着又是智慧的奉献着。
三是注重方向引领,评课不应仅仅着眼于一节课在技术层面的设计,更要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数学教育价值的讨论,使评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我教师生涯的9年里,如何将单调的数学科变得有趣生动,如何让数学课演绎成故事课等。
怎么知道上好一节课呢?一直是深深困扰我的难题,我为之努力,可仍旧雨里雾里。
迫切需要专业的指点。
而吴正宪老师本书中精彩的点评,既“好吃又有营养”,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就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一、设计有效地课堂活动。
读完《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第一辑,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设计有效地课堂活动。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总是机械的教给学生书本上已有的知识,却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教出来的效果也许并不差,但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只是一味的教,学生只是一味的学。
读完这一辑,吴正宪老师告诉了我,课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展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到成功,享受到幸福。
二、要读懂学生,充分的信任学生。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篇)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篇)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1吴老师说:“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是啊,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无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中的幸福。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身边的每个孩子,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读吴老师的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的堂是__的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轻松__的氛围,是充满激情的对话,是心灵和心灵的沟通。
吴老师重视创造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吴老师的讲授变得妙趣横生,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些都是从读懂学生开始的,而要做到读懂学生,就必须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老师,才能被学生喜欢,做学生的朋友。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我们能为数学学习做点什么。
而吴老师的字里行间都在告诉我们"教书育人"是数学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会计算、会解题、会考试,而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智慧的`启迪、潜能的激发、人格的培养。
使数学教学由单纯的数学学科走向丰富的数学教育,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是在读懂儿童的基础上。
这个"读懂",不是作者的意图,而是孩子的感悟。
设计一节不在于出奇,更多的是孩子的理解。
作为一线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思维的过程,学会和全班孩子共享,把重要的时间放在重要的岗位上。
回想自己的堂,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知识越越难、越越深。
殊不知特堂上还有一些"听天书"的学生,或许眼睛直直的盯着老师,脑子却是一片空白;或许思想开小差,早已游离堂。
堂上,我们要学会交流。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我在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师远程研修中我第一次有幸认识了吴正宪老师,感觉她是一位特别亲切的专家。
随着学习的深入,她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让我想进一步去了解她,于是我上网搜集她的资料,加入她的网上工作室,读她的文章,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我有了很多体会,吴老师的教学生涯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首先,让我仰慕的是吴正宪老师的成功。
教改文章散见于全国多家教育教学报刊上;不断应邀讲学、作报告,每场报告都引起强烈反响;参加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的录制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录制了教学片;曾登上国际数学研讨会的讲台宣读论文……这些成就都是教师所梦想的,其中任何一点都让我向往。
其次,让我感悟的是吴正宪的经历。
她1954年出生,1970年中学毕业就开始了教师生涯。
80年代初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十年后取得了巨大成绩。
我深深思索:她16岁就开始教书,仅仅中学毕业,学历并不高,更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只是通过自己默默地耕耘,虚心地讨教,才换来了今天的丰硕的成果。
应该说我们的条件比她要好,即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又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可我们还是被禁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
每当想到我自己工作近十年仍无所作为,不禁使我深感羞愧,也因此激发了我,使我产生了奋斗的激情。
第三,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老师的“大胆”。
她有胆量改革教材,不按照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进行教学,而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材;她有胆量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五六年级两年的教学任务,并提前一年参加全区的小学毕业考试。
我没有这种水平,每年每学期的学生考试就让我只能照本宣科。
当然,这可能与各地教育要求有关,我想如果吴正宪换了地方恐怕也没有今天的成绩了。
最后,我要做的是赶紧行动起来,更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教研和教改活动,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观看吴正宪教学视频心得体会(共3篇)
观看吴正宪教学视频心得体会(共3篇)第1篇:吴正宪教学心得吴正宪教学心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部曲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次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小学数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想活动的过程。
通过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次性品质得以展现,以推动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1 .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要创造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要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发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会确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惜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经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发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
课堂上我经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9 +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 +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 …… 同学们之间出经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
疑问使学生发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要实践、要创新的意识。
- 1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
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实质特征时所论述的那样:“教学是一次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
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对整次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1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再一次感受了她那温柔、清新的语言,感受了她非凡的教学魅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老师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对于学生的热爱与生命的尊重。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好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将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重心来对待。
优质的数学课堂不光注重学术的严谨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应该能够让数学课体现出“数学味”来。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选取合适的具体事例,贴近学生生活,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俯下身子备课,钻进孩子脑子里想问题,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退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去想问题。
争取打造有效的、合理的、生动课堂。
课堂上还要注重把握智慧的生成、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巧妙利用课堂上生成的意外作为教学资源,及时组织学生在讨论中质疑,在操作中获得,在实验中感悟,在交流中学习,使学生最大程度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知识丰富,人格高尚的人。
我们都应该力求做到教会知识、培养技能,同时能教出品位、教出境界。
数学是一门科学,必须求真与踏实,让“真实、踏实、诚实”的教育思想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蕴藏在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知识巩固和思想教育贯穿在我们的每一堂课。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2过学习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尤其是吴正宪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精湛的教学理论是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老师也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的老师。
人们常说:“你想要给学生一碗水,就得准备好一桶水,甚至要准备一条流淌不息的江河”。
从吴正宪老师的教学专著中吸取了许多教育教学营养,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我的教学理论层次。
吴正宪老师估算的观后感
吴正宪老师估算的观后感看了吴正宪老师讲估算那课,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真的是太有意思啦!吴老师一出场,那气场就不一样,感觉她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对数学的热爱,而且这种热爱就像会传染一样,一下子就把我也给带进去了。
她讲估算的时候啊,可不是那种干巴巴地说概念。
就拿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吧,什么买东西估算钱够不够之类的。
这一下子就把高大上的数学和咱们的日常生活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我就想啊,原来估算在生活里无处不在呢,以前咋就没发现呢?就像我平时逛街买东西,经常心里没个准数,要是早学会这估算的本事,也不至于有时候超支了才反应过来。
课堂上那些孩子们也特别可爱,吴老师问个问题,孩子们就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抢着回答。
不过吴老师可厉害啦,不管孩子们的答案是对是错,她都能从中找到闪光点,然后慢慢引导。
这就像是在带着一群小探险家在数学的大森林里寻宝一样,走错了路没关系,吴老师总能把大家带回到正确的方向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教估算的方法。
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感受数字之间的关系。
她就像个魔法师,把那些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比如说估算一个数大概是多少的时候,她引导孩子们看这个数接近哪个整十数或者整百数,就像给数字找“邻居”一样。
这让我想到,其实数学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轻松愉快。
而且吴老师特别注重孩子们的理解。
她会问一些特别巧妙的问题,像挖陷阱一样,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时候孩子们就像小侦探一样,眼睛里都闪着光呢。
这让我明白,好的数学教学不是把知识硬塞给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看完吴老师的课,我感觉自己对估算都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估算就是个大概算一下的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里面蕴含着长成参天大树的力量。
我想啊,如果我小时候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我的数学成绩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吴正宪老师的这堂估算课,就像一道美味的数学大餐,不仅让我吃饱了知识,还让我回味无穷呢。
教师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范文
教师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范文要上好一堂“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难!这也是我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拜读完吴正宪老师的《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后,我有所顿悟了,我也在认真地体悟着什么叫“专业地读教材,用心地读学生,智慧地读课堂”。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效果的评价。
吴老师的评课关注了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让学生参与评课;二是注重与教师的对话,教师既是智慧的分享者,又是智慧的奉献者;三是注重方向的引领,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数学教育价值的讨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吴老师对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剖析与点评,我有这样一些收获: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在一节课中一定有几个主线的提问,能将这节课的魂抓住。
恰到好处的提问,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有效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问题是提高课堂思维含量,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因素。
吴老师也提倡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是一种教育理念,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等待是一种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当然,情境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取悦学生的游戏,而是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一条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同时,情境设计也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也要保证这一活动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的:“要让孩子们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步子。
而且仅仅是关键步子”。
在课堂上,也要注意渗透数学文化,如在《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中,自然地引出数学文化史实:“对负数的认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节好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绝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文化的发展,欣赏数学文化的智慧,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理解,是促进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
学习吴正宪实践教学随笔(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吴正宪教授的实践教学讲座,深感吴教授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下是我对吴正宪教授实践教学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吴正宪教授认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体验和感悟。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吴正宪教授的实践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吴教授强调,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探究、主动学习。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吴教授认为,实践教学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吴教授强调,实践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创新实践:吴教授提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吴正宪教授的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吴教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炼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吴教授提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创新实践:吴教授鼓励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跨学科教学:吴教授认为,实践教学应注重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1终于结束了培训和教学任务两头重的一年,这才又闲暇时间静下心来,每天拜读一下《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回想这一年多的浅短的教学经验,确实能从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想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理念、教材编排等都发生了变化,虽然对于我这个刚刚开始从事教育事业的新手来说,这些变化都没有经历过,但如何面对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以学定教”还是有些难度的。
本书中吴老师就支了三招,即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一精一神;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
回想我那前前后后三个学期的教学,感受颇深。
一、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一精一神课程标准是教育的纲领一性一文件,有助于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与10个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中对结果目标和过程使用的行为动词不一样,教学目标的定位也不一样。
准确把握每一个目标行为动词的准确内涵,是制定课时目标的前提。
回想过去一年的培训中,也有这样的内容。
培训时老师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讲解,并详细到每个行为动词上,至今还是受益良多。
但在平时自己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还是不能准确的运用恰当的动词,果然要学习、要钻研的还有很多。
二、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在备课制定教学目标前首要做到的就是读懂教材,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教学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
不仅如此,还需纵向把握知识脉络,横向沟通知识联系,系统梳理知识网络和数学思想网络,全面了解知识体系,明确所教的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和方向。
读吴正宪的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的心得体会最近读了吴正宪老师的相关著作和资料,感触颇深呐!吴正宪老师在数学教育领域那可是大名鼎鼎。
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充满趣味和智慧的数学世界之门。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吴正宪老师的一个教学案例。
那是一堂关于乘法运算的课。
一般来说,乘法运算对于小学生可能会有些枯燥和抽象。
可吴老师却有她的妙招。
她没有一开始就生硬地讲解乘法的规则和公式,而是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说有个小熊要过生日啦,它邀请了好多小伙伴来家里做客。
每个小伙伴都带来了两包糖果,每包糖果有 5 颗。
这时候吴老师就问孩子们,那一共收到了多少颗糖果呀?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这个有趣的情境吸引住了,纷纷开始思考和计算。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吴老师特别注重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让数学变得亲切又易懂。
她不是在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在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探索。
再比如说,吴老师在讲解图形面积的时候,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面积的计算公式,而是拿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剪、去拼。
有的孩子把长方形剪成了几个小正方形,有的孩子把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和观察,逐渐明白了图形之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面积的概念。
吴老师还特别善于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
哪怕是那些看起来有些“幼稚”或者“奇怪”的问题,她都会认真倾听,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
有个孩子曾经问她:“老师,为什么1 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那个数本身呢?”吴老师没有觉得这个问题简单就一带而过,而是耐心地带着孩子一起从乘法的意义去思考,让孩子自己找到了答案。
我还记得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比让他们学会几道题更重要。
”这句话真的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我们常常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做题的正确率,却忽略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读了吴正宪老师的这些理念和案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以前,我可能会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希望孩子们能尽快掌握那些考点和重点。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听课感悟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听课感悟吴正宪小数是华师附小领导班子特聘教授吴正宪教授发明的一种数学教育改革理念和方法。
吴正宪小数以学生为主体,以小数为载体进行数学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听课吴正宪小数课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独特意义和影响。
在吴正宪小数课堂上,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趣味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注重计算技巧的机械运用,学生们只需记住公式和方法就能得出答案。
而吴正宪小数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通过有趣的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课堂上,我发现自己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和探索,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吴正宪小数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吴老师经常提醒我们要“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本身重要”,这让我深受启发。
他并不只强调答案的正确与否,更注重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他鼓励我们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引导我们讨论和比较不同的策略。
这种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式,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吴正宪小数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要结成小组讨论问题,并展示我们的解决方案。
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还发现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而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我们不仅能够互相促进,还能够培养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能够拓展到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都对其感到困惑和无聊。
然而,在吴正宪小数的学习中,我渐渐明白了数学的实用性和普遍性。
数学无处不在,而应用数学的能力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吴正宪小数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
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吴老师的课堂非常注重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辩论交流等形式的活动里学习新知、巩固新知,给学生提供了从
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
也从强迫学生去认同。她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
共振,情感共鸣。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了孩子们,贴近了孩子们的心。她以自
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
人。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
犹末尽”的感觉。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个性,有思想,不盲从,不渲染,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成功
的快乐。这正是体现了吴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
听课感言
教师姓名李蓬波科目数学2014年10月20日
执教人
吴正宪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解决问题》
2014年十月二十号的上午,我们组织听了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解决问题》,
听后感触良多。我觉得这是一堂真实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数
学课堂的思想,数学课堂的文化氛围。课上的很有感染力、很精彩,让我真真正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赞
许,有笑声。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
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深远的。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