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技术”赛项规程

合集下载

机械装配技术

机械装配技术

附件10:中职加工制造类机械装配技术赛项技能竞赛规程、评分标准及选手须知一、竞赛容任务一计算机绘图(占分比例7%)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装配图中指定零件的计算机绘制。

1.读懂给定装配图,设置绘图环境。

2.拆画指定零件的零件图,标注全部尺寸及相关技术要求。

任务二典型机械部件的拆装与调整(占分比例56%)1.根据任务书给出的设备运行现象及技术要求,结合图纸,分析判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合理选择拆装工艺,规使用工具,确定合适的维修方案,进行自动钻床部件的功能恢复与检测,并达到部件的预定精度和要求。

2.根据任务书要求,结合图纸,确定合适的装配工艺,完成动力变速箱部件的拆装与调整,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装配精度,记录装配过程中的检测数据。

3.根据任务书要求,结合图纸,确定合适的装配工艺,完成蜗轮蜗杆零部件、夹具零部件及电磁离合器零部件的装配与调整,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装配精度,记录装配过程中的检测数据。

任务三机械设备的装配与调整(占分比例16%)1.根据任务书要求,结合图纸,确定合适的装配工艺,完成带传动、蜗轮蜗杆传动、齿轮传动、联轴器的装配与调整,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装配精度,记录过程中的检测数据。

2.根据任务书要求,结合图纸,完成精密分度头与自动钻床、齿轮齿条连杆机构与自动打标机、精密分度头与自动打标机的相对位置调整,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装配精度,记录过程中的检测数据。

3.根据任务书要求,合理使用工量具,进行设备整机调试,达到设备预定的运行功能和精度要求,并进行设备空运转。

任务四产品加工(占分比例8%)调试运行机械设备,达到预定的工作要求和技术要求,并进行机械设备的试加工及产品加工。

产品加工需一次性完成并保证质量,加工完成后完成机械设备的保养。

任务五机械装配技术工艺知识考核(占分比例8%)解答机械装配技术工艺知识等问题。

任务六职业素养(占分比例5%)二、竞赛方式个人赛。

三、竞赛时量(一)竞赛时间1.各参赛选手在4小时完成规定的竞赛任务。

2014年机械制图比赛方案

2014年机械制图比赛方案

2014年厦门市机械制图比赛竞赛方案(讨论稿)一、竞赛技术纲要(一)竞赛概述项目分组:A组(机械制图)B组(零件测绘与3D打印)依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设计与CAD项目竞赛规程、《制图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图》教材;决赛时间:2014年5月(二)竞赛说明★竞赛形式A组(机械制图)竞赛中以单人形式参赛,分教师组和学生组;B组(零件测绘与3D打印)竞赛中采取3人组合形式参赛,由1名教师和2名学生自由分工组合。

★竞赛成绩构成A组(机械制图)竞赛成绩由CAD抄图和三视图补图两部分成绩组成。

CAD抄图成绩占总成绩的80%,三视图补图成绩占总成绩的20%。

B组(零件测绘与3D打印)竞赛成绩由零部件测绘、三维造型及工程图输出、3D打印四部分组成。

零部件测绘操作占总成绩的30%,三维造型及工程图输出占50%,3D打印占20%。

★竞赛内容参赛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比赛内容,参赛选手的成绩评定由比赛技术工作委员会裁判组负责。

1.A组(机械制图)竞赛内容:2D组竞赛主体由CAD抄图和三视图补图构成,其中CAD抄图要求选手按照竞赛提供的纸质图样在CAD软件中完整抄绘图形和标注等信息;三视图补图题提供电子文档格式文件,选手落位后在指定文件夹中打开,选手按要求完成题目后在指定文件夹保存电子档。

2.B组(零件测绘与3D打印)竞赛内容:包括零件测绘操作、三维造型及工程图输出、3D打印三个环节,比赛现场设备包括三维扫描仪1台、计算机2台(一台用于三维造型,一台用于三维扫描))、桌面式三维打印机1台。

(1)零件测绘操作竞赛内容:选手进场后领取测绘零件实物,分工后由指定选手完成零件测量,测绘工具除三维扫描仪赛场提供外其他由选手自带,测绘完成后选手按要求提交测绘零件样件及电子档图纸资料,尺寸公差由选手按照国标公差要求进行设计标注,裁判根据零件测绘结果进行评分并计入总分项;(2)三维造型及工程图输出操作竞赛内容:3D造型内容为典型工业产品,由多个零件装配构成,其中测绘零件为产品一部分(测绘零件不提供电子图纸),选手进场落位后在计算机指定文件夹打开2D图纸按照尺寸完成3D造型,3D造型及工程图输出竞赛部分要求选手在完成比赛时提供3D装配图、2D总装图,并按照要求保存在指定文件夹,裁判根据评分细则对各项内容评分。

2014竞赛文件

2014竞赛文件
8.赛项裁判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根据裁判的现场记录及选手的答题试卷,通过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按总评分得分高低,确定参赛队奖项归属。
9.所有竞赛只计团体竞赛成绩,不计参赛选手个人成绩。竞赛名次按照得分高低排序。当总分相同时,再按照质量→竞赛时间排序。竞赛时间为连续6小时,所有工作完成后,经裁判确定,记录结束时间,当总分相同时以所用时间排序。
8.特色与创新点:
特色鲜明,紧密结合专业教学要求:
本赛项是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维修与数控机床升级改造集成技术的体现,是2013年“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项目的延伸,高职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数控机床升级改造的能力,因此本赛项竞赛内容设计涵盖了“数控机床机械精度的调整与检测”、“数控机床机械与电气故障分析与排除”、“数控机床升级改造”、“机床位置精度检测”、“试切件的编程与加工”等的核心技能,并注重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维修与数控机床升级改造集成技术的应用。
单位
年龄
职称
职务
工作任务
联系方式
1
陈晓明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51
高级
工程师
主任
总协调
2
司徒渝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53
副教授
院长
总体方案设计
3
王茂元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52Biblioteka 教授院长赛项设计4
张维津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49
副研究员
院长
赛场设计
5
戴裕威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49
教授
6.在故障排除环节,如果选手有查不出的故障可以在竞赛开始120分钟后选择放弃,放弃后由裁判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本环节选手已经查出故障的按规定给分,选手放弃后未查出的故障不给分(并每一个故障倒扣2分)。如果工作人员排除故障的时间超过20分钟,由裁判记录时间并酌情加时。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技术”赛项规程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技术”赛项规程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技术”赛项规程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技术”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Z-058赛项名称:机械装配技术英语翻译:Mechanical assembly technology赛项组别:中职组赛项归属产业:加工制造类二、竞赛目的以机电设备装配与调试技术为背景,融入具有时代背景的新技能、新技术、新的生产理念,通过竞赛,展示参赛学生熟练的机械装配技能以及参赛队良好的精神面貌,检阅参赛队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及文明生产等职业素养;展示职业教育改进与改革的最新成果,加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引导职业教育关注在“机械装配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技术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三、竞赛内容与时间(一) 竞赛内容任务一电磁离合器的装配与精度检测(12%)根据技术标准,按工艺要求,调整轴承座的高度和位置,保证电磁离合器的同轴度,调节离合器的间隙,以保证分度精度和离合器的同轴度要求等,并填写检测过程和结果表格。

任务二分度机构的装配与控制(18%)根据分度技术要求和精度要求,完成凸轮的修配使得与电磁离合器的动作配合达到要求,以保证分度精度;并完成分度机构及分度盘上夹具的装配,及分度盘端面与底板的垂直度等要求。

任务三自动进给钻床机构的装配(15%)根据要求,结合相关技术标准,确定合适的装配工艺和装配方法完成进给机构的装配,保证钻孔时运动直线度及与分度盘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并写出槽形凸轮、燕尾导轨等的装配工艺。

任务四自动打标机构的装配(10%)根据图样,按工艺要求,结合相关技术标准,完成打标机构的装配,保证冲头的极限位置、完成圆柱滚子离合器与曲轴的装配与调整,实现预定功能。

任务五机械设备故障维修(15%)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点,分析故障原因、编写维修工艺,并对故障点进行维修,排除机械故障。

2014装配钳工技能竞赛规则

2014装配钳工技能竞赛规则

2014装配钳工技能竞赛规则山西省中职院校第八届装配钳工技能竞赛规则一、大赛技术文件制定标准装配钳工职业以《装配钳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并结合生产实际与技工院校教学大纲制定。

二、大赛内容、形式和成绩计算(一)大赛内容竞赛内容以国家职业标准《装配钳工》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要求为基础,由实际操作组成。

(二)大赛形式大赛采用个人竞赛形式。

(三)成绩计算竞赛成绩由实际操作成绩决定,竞赛满分为100分。

三、命题原则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注重基本技能,体现现代制造装配技术,结合生产实际,考核选手职业技能综合能力,并对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四、竞赛范围、比重、类型及其它(一)实际操作竞赛实际操作竞赛以机械装配调试操作为主。

对机器设备、工量具的使用及安全文明生产在竞赛过程中进行考查,不再单独命题。

1.实际操作试题范围与内容装配钳工技能竞赛采用THMDZT-1型机械装调技术综合实训装置。

由参赛选手对该装置进行装配调试。

(1)内容:装配调试(2)范围:机械设备的装配、调试和试车(3)大赛提供所需设备和工具准备清单: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备注1机械装调综合实训装置THMDZT-1型4台2润滑油30公斤3消防器材4个4挂钟2个5装配用清洗液20公斤煤油6润滑脂5公斤黄油7棉布20公斤长纤维8实训装置装配图1套/组共4套9机油枪4个10橡胶锤4把11三角拉马100mm4个12冲击套筒4套13圆螺母扳手M27、M16圆螺母用各4把14外用卡簧钳直嘴7寸、弯嘴7寸各4把15紫铜棒1头φ18,1头φ14 4根16轴承装配套筒4套17零件盒8个2.竞赛时间实际操作竞赛总时间为240分钟。

3.命题方式专家命题。

4.评分(1)评分办法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装配钳工中、高级技能操作要求,依据选手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按照竞赛标准进行评分。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工艺评价与功能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赛项规程【教育部最终版本】范文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赛项规程【教育部最终版本】范文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报关技能”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G-019赛项名称:报关技能英语翻译:Customs Declaration Skills赛项组别:高职组赛项归属产业:现代服务业二、竞赛目的通过竞赛,展示高等职业教育报关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成果,检验高职院校报关及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引领全国报关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行业企业对报关及相关专业发展的指导,将行业文化、作业规范、职业标准以及行业前沿发展融入教学,推动高职院校报关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竞赛内容与时间竞赛内容分为进出口商品归类、通关方案设计、报关现场作业、职业素养考察四个部分,包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在竞赛平台上通过分析归类要素,完成商品的类、章、品目、子目确定,判定归类依据;根据《报关服务作业规范》和《报关服务质量要求》,在竞赛平台上完成国际货运代理、商品检验、进出口货物报关、港口及堆场作业等通关工作方案设计与风险分析;根据《报关服务作业规范》、《报关服务质量要求》和模拟委托企业(现场裁判)要求,完成如实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装货物等报关作业程序及其他增值服务;根据《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在不同的模拟场景下完成团队合作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职业素养展示。

竞赛时间竞赛内容分为进出口商品归类40分钟、通关方案设计40分钟、报关现场作业100分钟、职业素养考察120分钟共四个部分。

四、竞赛方式(一)本赛项为团体赛。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队参赛,竞赛采取团体赛方式进行,每支参赛队由同一院校的3名在校学生选手和2名专兼职指导教师组成。

同一院校不能派两支代表队代表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参赛。

邀请港、澳、台地区选手参赛或观摩。

(二)在仿真环境下,3名参赛选手组成模拟报关企业,角色分别为:业务经理、报关员A和报关员B。

3名选手。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编制要求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编制要求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Z-019赛项名称:工程测量英语翻译:Engineering surveying赛项组别:中职组赛项归属产业:建筑业二、竞赛目的通过本次竞赛,检阅参赛选手的工程测量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水平和仪器操作能力;展示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成就、参赛学生的组织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和效率、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案例及相关教学资源的积累,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加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企业需要的建设类高技能人才。

三、竞赛内容与时间(一)竞赛内容1.理论知识考试理论知识考试试卷命题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基础,结合《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级技能的知识要求和生产岗位需要,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相关内容。

考试范围详见附件1:2014工程测量项目理论考试大纲。

2.技能操作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包括两个项目: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

技能操作将根据观测、记录、数据处理等操作规范性、协调性、完成速度、外业观测和计算成果精度质量等给予评分。

(二)竞赛时间1.理论考试规定用时60分钟。

2.四等水准测量、计算规定用时为50分钟。

3.三级导线测量、计算规定用时为50分钟。

四、竞赛方式本次竞赛以团队方式进行,参赛选手必须是中职学校2014年度在籍学生,男女不限。

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选派2支代表队参赛,每队由4名选手组成,可配备1-2名测量指导教师。

理论考试采取书面闭卷形式,由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任务。

技能操作考核由参赛选手按要求现场完成水准仪和全站仪的实际操作、记录、计算。

注:不邀请境外代表队。

五、竞赛试题理论考核部分,组建不少于10套试题库,比赛时由裁判随机抽取。

技能考核公开试题为: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

2014机械类专业竞赛实施方案要点

2014机械类专业竞赛实施方案要点

2014年长沙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机械类专业竞赛实施方案为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师生职业技能水平,并为“2015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决定举办全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

为切实做好机械类专业竞赛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竞赛时间、地点时间:2014年11月2日,上午8:00报到,9:00竞赛开始。

地点: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二、竞赛项目、内容、形式与要求1、数控铣工:个人赛,每校限报1人。

竞赛时间:270分钟。

竞赛试题在赛前2周公布,比赛时内容变动不超过30%。

竞赛内容: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部件和零件图纸要求,以现场操作的方式,运用手工或CAD/CAM软件进行加工程序编制, 操作数控铣床和其它工具,完成产品的零件工艺编制、零件加工和装配。

2、数控车工:个人赛,每校限报1人。

竞赛时间:270分钟。

竞赛试题在赛前2周公布,比赛时内容变动不超过30%。

竞赛内容: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部件和零件图纸要求,以现场操作的方式,运用手工或CAD/CAM软件进行加工程序编制, 操作数控车床和其它工具,完成产品的零件工艺编制、零件加工和装配。

3、焊接技术:个人赛,每校限报1人。

竞赛时量:180分钟(包含组对准备时间)。

竞赛试题在赛前2周公布,比赛时内容变动不超过30%。

竞赛内容: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竞赛试题图纸,运用焊工(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技能,完成工件的焊接达到竞赛试题图纸要求。

4、车钳组合:2人团体赛,毎校限报一组。

竞赛时量:240分钟。

竞赛试题在赛前2周公布,比赛时内容变动不超过30%。

竞赛内容: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竞赛试题图纸,运用车工(车回转体、车方体、平面)、钳工(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攻丝、铰孔、铆接、装备等),完成零件加工和组装,达到图纸技术要求。

三、评分标准、评分细则与选手须知★数控铣工㈠评分标准及细则1.评分标准竞赛总成绩满分100分,评分项目配分见下表评分项目配分零件加工质量零件尺寸精度65分零件形状精度、位置精度5分零件表面质量5分零件加工完整性10分配合精度10分工艺文件5分安全文明生产扣分项总计100分2.评分细则注:(1)工艺文件格式见附表1、附表2。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方案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方案

附件1: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方案一、大赛名称: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比赛时间:2014年6月三、比赛地点:主赛场——天津分赛区——北京、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东、重庆、甘肃、广西四、主办单位: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旅游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部门。

五、比赛分组:中职组、高职组六、比赛项目:共12个专业大类,94个分赛项。

其中,中职组11个专业类,46个赛项;高职组12个大类,48个赛项。

七、大赛具体报名通知及各赛项规程由大赛执委会另发。

八、报名资格报名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

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

计划单列市报名仅限中职项目。

高职参赛选手应为高等学校在籍高职高专类学生。

中职参赛选手须为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生。

高职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在25周岁(当年)以下,中职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在21周岁(当年)以下。

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

参加团体比赛的队伍和参加个人赛的选手均可指定指导教师,每名指导教师不限于指导一名参赛选手。

九、分赛区组委会名单(一)北京分赛区组委会主任:杨晓超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副主任:侯玉兰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线联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劲松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定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李晓松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颜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二)山西分赛区组委会主任:张文栋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副主任:施建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理事长刘惠民山西省教育厅巡视员常国华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申长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校长张国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委员:王耿升山西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刘本群山西省教育厅职教处调研员司新山山西省财政厅人事教育处处长李高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院长周建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3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成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赵丽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副校长程淮中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三)吉林分赛区组委会主任:王化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副主任:张伯军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吉林省教育厅厅长李来华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晶莹长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委员:战高峰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高壮吉林省财政厅副厅长刘丽焕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巡视员白绪贵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李平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田立新吉林省总工会副主席卢福建长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茂金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李长明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春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四)江苏分赛区组委会主任:曹卫星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副主任:李一宁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沈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委员:丁晓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蔡恒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陈华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刘振田江苏省安监局党组成员巡视员胡万进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华博雅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燕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鸿声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晋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董玉海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丽虹镇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五)浙江分赛区组委会5主任:刘希平浙江省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副主任:汪晓村浙江省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朱鑫杰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副厅长委员:叶建国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瞿建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谢平浙江省机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曙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金炳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六)安徽分赛区组委会主任:程艺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副主任:李和平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陈晓明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查卫平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汪华东芜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委员:储常连安徽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李兴旺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本先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七)山东分赛区组委会主任:孙伟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副主任:左敏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于冲山东省旅游局局长郭树禹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曙光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桂英潍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于凤贵山东省旅游局副局长杨少军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梁斌言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张国华潍坊市教育局局长狄保荣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徐建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高崇臻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八)河南分赛区组委会主任:朱清孟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李赤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人事司司长执行主任:訾新建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正厅级)副主任:易树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王久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人事司副司长朱丽萍开封市政府市长级干部7孙高振水利部人事司副司长苗前军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粱卫鸣中国测绘学会原副秘书长委员:韩小爱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禄丰年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宋新龙河南省测绘工程院院长赵文亮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李生平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国际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九)广东分赛区组委会主任:罗伟其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杨荣森广东省旅游局局长江凌广东省清远市市长副主任:魏中林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余昌国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副司长王志红广东省旅游局副局长成员:邵子铀广东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处长韩玉灵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董家彪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十)重庆分赛区组委会主任:周旭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黎德龙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汪平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委员:隗建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成处处长陈瑜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教委主任邱晓东九龙坡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封波九龙坡区财政局局长姜伯成重庆市教育科学院院长助理刘生亮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十一)甘肃分赛区组委会主任:王嘉毅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党组副书记丁学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全国有色金属职教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王智平甘肃省高校工委书记甘肃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戴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人事部副主任全国有色金属职教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丁跃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总经理全国有色金属职教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委员:芦维忠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9时宁国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谢承杰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总经理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晓东甘肃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刘小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人事部人力资源处处长王丽萍甘肃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十二)广西分赛区组委会主任:秦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副主任:杨伟嘉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雄彪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委员:赖每南宁学院院长赵益真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李栋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处长潘永钟南宁市教育局局长赵卫东中国职教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十、赛项简介与组队要求11“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简介与组队要求131719212325。

机械装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机械装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机械装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是一种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机械加工工艺,它是现代制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机械装配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此,机械装配技能的提高和优化对于提高制造工业的水平和整体效率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机械装配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比赛已成为我国机械装配技能培训和评价的重要平台之一。

比赛规则和要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比赛旨在测试参赛选手的机械装配技能和实战应用能力,包括两个阶段:预选和决赛。

预选阶段预选阶段的测试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械装配基本操作和理论知识的测试。

测试时,选手需要自己动手进行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并回答相关的理论测试题目。

预选阶段测试时间为2个小时。

决赛阶段决赛阶段的测试主要是团体赛和个人赛两部分组成。

团体赛:参赛队伍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机械产品的设计、制作和装配。

在制作过程中,选手们需要密切协同合作和沟通,互相配合完成各自的任务。

个人赛:参赛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机械产品的独立装配。

在装配过程中,选手们需要准确掌握机械装配技巧和流程,并且保证装配的质量和准确性。

装配技能要求在机械装配比赛中,对于参赛选手的各项技能有以下要求:机械加工技能选手需具备熟练的铣床加工技能、车床加工技能和钳工技能。

能够快速、准确地根据图纸要求加工各种机械零件。

机械装配技能选手需具备熟练的机械装配技能及相应的理论知识。

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机械产品,熟练进行配件分类、组装拆卸、揭面涂漆、检验测试等技能操作。

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在团队协作过程中,选手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能够熟练地理解和解释工程图纸,快速合理地分配任务,及时沟通解决现场困难。

机械装配技能的重要性作为机械制造工业不可或缺的一环,机械装配技能的提高和优化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尤其在现代高科技制造业中,机械装配技能的要求更加严格和高端。

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比赛,旨在促进机械装配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提升我国机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规程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规程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Z-003赛项名称:机器人技术应用英语翻译:Robot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赛项组别:中职组赛项归属产业:加工制造类二、竞赛目的通过技能大赛,展示参赛选手调整、操控机器人的技能,检阅参赛队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引导职业学校关注行业在“机器人技术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机器人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使用)的普及;提升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水平。

三、竞赛内容与时间(一)竞赛内容比赛总时间为5个小时。

整个比赛包括3个阶段:1.机器人的装配编程阶段本阶段分为2个部分,总时间3.5小时。

(1)参赛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各自安装赛位,组装机器人除底盘外的其余机构。

①按照机械装配图组装机器人设备主要装配任务是:A.槽轮回转机构装配B.丝杠升降机构装配C.同步带平移机构装配D.双曲线槽轮手爪机构装配E.总装②按照电路图连接机器人电路主要装配任务是:A.电机线走线B.传感器安装、走线C.电路板走线D.压线端子、穿线号E.接线F.电缆拖链安装(2)根据赛前公布的场地布臵图和具体任务编写机器人工作程序,并进行调试。

参赛队机器人装配编程完成后,就可以向裁判申请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完毕,裁判记录装配编程总时间,以后,参赛队不允许再进行任何装配工作。

参赛队可以提前向裁判申请装配编程结束,并进行功能测试。

比赛第一阶段期间,裁判检查记录每个参赛队在机器人装配中的技术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装配编程完成后记录各参赛队的装配编程时间,详细检查最后的装配质量,对每个队的装配工艺打分,对机器人进行功能测试,对功能测试结果打分。

2.机器人试运行阶段(1)此阶段由裁判根据参赛队结束比赛第一阶段的先后顺序(同时结束第一阶段比赛的,则按照各队的赛位号顺序)依次安排参赛队进入机器人运行场地调试机器人运行程序。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术规范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术规范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赛项技术规范一、相关知识与技能1.与竞赛主题相关的知识。

2.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行业技术标准IEC60077-1:1999 Railway applications-Electric equipment for rolling stock-Part1:General service conditions and general rules轨道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第1部分:一般使用条件和通用规则。

IEC60077-2:1999 Railway applications-Electric equipment for rolling stock-Part2:Electrotechnical components-General rules 轨道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第2部分:电工器件通用规则。

IEC61508 Function safety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 programmable electronic safety-related systems 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

IEC62278:2002 Railway application-Specific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RAMS)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ISO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

GB/T13423-1992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

GB 14081 系列国家低压电器标准。

GB/T9813-2000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B 4943.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

GB/T 22486-2008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机维修”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Z-034赛项名称:农机维修英语翻译:Agricultural machinery repair赛项组别:中职组赛项归属产业:农业二、竞赛目的通过本项目竞赛,使中职学生能熟练进行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底盘传动、制动、液压系统的检查调整,诊断排除电路和油路故障,促进农业机械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推进中职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机械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竞赛内容与时间1.竞赛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底盘传动、制动、液压系统的检查与调整;电路和油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启动拖拉机。

具体内容如下:(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检查比赛所需工量具与零件设备等(5%);(2)准确排除拖拉机底盘传动、制动、液压系统故障,使之符合说明书规定值(25%);(3)启动前的检查,启动了解故障征象,根据征象分析不能启动的常见原因和检查排除的思路(口述)(5%);(4)准确排除电路故障,使仪表、灯光、信号等装置工作状态正常(20%);(5)准确排除柴油机油路故障(20%);(6)判断、排除发动机某一气缸不工作或燃烧异常故障(20%);(7)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整理、清洁作业现场(5%)。

2.竞赛时间本赛项比赛时间为60分钟,组与组之间间隔30分钟。

在竞赛前半小时,选手进行抽签,确定技能竞赛的工位号。

即7:20—7:50检录、抽签,7:50—8:50第一组比赛,30分钟后进行第二组比赛。

四、竞赛方式本赛项为个人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商农业行政部门,在本区域内设置的农业机械、机电类专业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五年制高职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在籍学生中(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1周岁,即2014年7月1日前不满22周岁),经选拔组成1个代表队参加比赛。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机械装配技术”比赛试题(一)任务书二〇一四年六月•天津注意事项1. 本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2.请首先按要求在答题纸密封处填写您的场次、工位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完成您的竞赛任务。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内容。

5.参赛选手如果对试卷内容有疑问,应当先举手示意,等待裁判人员前来处理。

6.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应遵守竞赛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如有违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7.竞赛过程中需裁判确认的部分(有“”标记处),参赛选手须举手示意。

8.评分表中的数据用黑色水笔填写,表格中数据文字,涂改后无效。

9.选手应合理安排装调工作的顺序和时间。

一、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分析图纸及任务书、根据图纸及任务书准备工量具。

2.工量具、零部件等放置有序。

3.根据图纸清点零件,并对零件进行清理、清洗。

二、部件的装配与调试1.分度头模块(1)完成精密分度头模块的装配与调试。

(2)装配过程中装配工艺合理、装配方法正确。

(3)装配调试后需达到如下要求:1)调整蜗杆轴(22)的轴向窜动≤0.03mm,测出法兰盘1(50)的径向圆跳动量,法兰盘2(53)的径向跳动量。

2)调整牙嵌式电磁离合器离(51)的同轴度≤0.04mm,两部分脱开后间隙调整到0.4mm~0.5mm。

3)调整斜齿轮2(64)与斜齿轮1(65)之间的齿侧间隙0.03mm~0.08mm;并以涂色法来检验斜齿轮的接触精度。

4)调整牙嵌式电磁离合器(51),以保证离、合顺畅自如,无联动或离合跳齿现象。

2.自动钻床进给机构(1)完成自动钻床进给机构的装配与调试。

(2)装配过程中装配工艺合理、装配方法正确。

(3)装配调试后需达到如下要求:1)导轨、滑块(31)与自动钻床进给机构用底板(30)基准面A的平行度≤0.01mm;两直线导轨之间的平行度≤0.01mm。

2)用轴承座调试芯棒调整圆柱凸轮(24)两端轴承座的孔中线的等高度≤0.04mm;两轴承座孔轴线与两导轨的对称度≤0.04mm,与两导轨的平行度≤0.04mm。

“机械装配技术”任务书

“机械装配技术”任务书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技能培训班“机械装配技术”模拟实操任务书准考证编号:工位: 交卷时间:一、说明1.本任务书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240分钟)。

2.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该遵守竞赛规则和安全守则,如有违反,则按照相关规定在考试的总成绩中扣除相应分值。

3.任务书中需裁判确认的部分,参赛选手须先举手示意,待裁判签字确认后有效。

4.记录表中数据用黑色水笔填写,表中数据文字涂改后无效。

5.应统筹全部工作任务进行的次序。

二、任务任务1在赛场规定的区域,按以下具体要求,组织装配前的准备工作,使场地规范、有序。

1.场地组织要求规范。

2.工具、量具摆放整齐,量具校正方法正确,分类明确。

3.零部件放置有序。

4.零部件主要配合面应清洗,清理干净。

任务2根据变速动力箱部装图(附图二)和提供的零部件及以下具体要求、检测项目,选择合理的装配工艺。

正确使用相关工、量具完成变速动力箱部件的装配与调整工作,使变速箱达到正常运转的功能。

具体要求及检测项目:1.在装配的过程中检测两啮合齿轮的啮合面宽度差,应调整为不大于两啮合齿轮厚度的5%为宜。

2.各零件不错装、漏装或损坏。

3.在装配过程中,检测轴承座套2(15)与轴承透盖(12)之间的间隙,并选择相应的青稞纸垫在轴承座套2(15)与轴承透盖(12)之间。

把检测数据及选择青稞纸的厚度填写在附表1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1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

4.检测大带轮的端面跳动和径向跳动,把检测的数据填写在附表2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2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

3.完成变速动力箱的装配后,检测输入轴(28)轴向窜动和装齿轮轴肩处的径向跳动,测轴向窜动时用黄油把φ8的钢球粘在轴的端面,用赛场提供的检测工、量具进行检测,把检测的数据填写在附表3中,填写好数据后,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由裁判在附表3中签字确认方可有效。

任务3根据自动钻床进给部装图(附图四)和提供的零部件及以下具体要求、检测项目,选择合理的装配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技术”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Z-058赛项名称:机械装配技术英语翻译:Mechanical assembly technology赛项组别:中职组赛项归属产业:加工制造类二、竞赛目的以机电设备装配与调试技术为背景,融入具有时代背景的新技能、新技术、新的生产理念,通过竞赛,展示参赛学生熟练的机械装配技能以及参赛队良好的精神面貌,检阅参赛队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及文明生产等职业素养;展示职业教育改进与改革的最新成果,加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引导职业教育关注在“机械装配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技术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三、竞赛内容与时间(一) 竞赛内容任务一电磁离合器的装配与精度检测(12%)根据技术标准,按工艺要求,调整轴承座的高度和位臵,保证电磁离合器的同轴度,调节离合器的间隙,以保证分度精度和离合器的同轴度要求等,并填写检测过程和结果表格。

任务二分度机构的装配与控制(18%)根据分度技术要求和精度要求,完成凸轮的修配使得与电磁离合器的动作配合达到要求,以保证分度精度;并完成分度机构及分度盘上夹具的装配,及分度盘端面与底板的垂直度等要求。

任务三自动进给钻床机构的装配(15%)根据要求,结合相关技术标准,确定合适的装配工艺和装配方法完成进给机构的装配,保证钻孔时运动直线度及与分度盘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并写出槽形凸轮、燕尾导轨等的装配工艺。

任务四自动打标机构的装配(10%)根据图样,按工艺要求,结合相关技术标准,完成打标机构的装配,保证冲头的极限位臵、完成圆柱滚子离合器与曲轴的装配与调整,实现预定功能。

任务五机械设备故障维修(15%)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点,分析故障原因、编写维修工艺,并对故障点进行维修,排除机械故障。

任务六机械设备的整机调试(15%)按照机械设备的功能要求,通过联轴器、万向节、齿轮齿条的传动零件或部件,将各部件按技术要求进行连接,调节检测机械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以保证整个运动精度和位臵精度。

任务七机械设备的运行、加工及保养(10%)调试运行机械设备,达到预定的工作要求和技术要求,并进行机械设备的试加工,加工过程需完成一个加工周期,保证加工出产品的精度要求,并按要求完成机械设备的保养。

任务八职业素养(5%)职业素养考核以下方面:(1)设备操作的规范性;(2)原材料利用、生产效率及设备装配过程中的材料消耗;(3)工具、量具的使用;(4)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5)废弃物的处理是否符合环保要求;(6)完成任务的计划性、条理性,以及遇到问题时的应对状况等。

(二)竞赛时间与比赛日程1.竞赛时间各竞赛队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不断的4小时),独立完成“竞赛内容”规定的竞赛任务。

2.比赛日程具体的竞赛日期,由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及赛区执委会统一规定,以下所列为竞赛期间的日程安排。

日期时间内容地点第一天11:00-12:00 场次抽签、赛前说明会赛场、多功能厅16:00—17:00 召开领队会15:00-17:00 裁判会议第二天7:00—7:30 第一场选手候赛赛场7:30—11:30 第一场正式比赛13:30—14:00 第二场选手候赛14:00—18:30 第二场正式比赛第三天13:30—15:00 闭赛式报告厅四、竞赛方式(一)竟赛以个人赛方式进行。

(二)竞赛队伍组成:以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参赛,每支参赛队由4名比赛选手组成(每个学校限报2参赛选手),每名参赛选手可配备1名指导教师。

(三)组织机构: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与执委会的指导下,在赛区组委会与执委会的领导下,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成立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机械装配技术技能大赛执委会,下设本赛项专家组、裁判组、仲裁组等工作机构。

(四)竞赛需采取多场次进行,由赛项执委会按照竞赛日程表组织各领队参加公开抽签,确定各队参赛场次。

参赛队按照抽签确定的参赛时段分批次进入比赛场地参赛。

东道主队安排在首场比赛。

(五)赛场的赛位统一编制赛位号,参赛队比赛前30分钟到赛项指定地点接受检录,进场前15分钟抽签决定赛位号,抽签结束后,随即按照抽取的赛位号进场,然后在对应的赛位上完成竞赛规定的工作任务。

赛位号由参赛选手抽取,抽取赛位号的步聚:1.抽签由赛场工作人员主持;2.参赛选手随机抽取赛位号,并在赛位记录单上签名确认;3.赛位号不对外公布,抽签结果由赛项办公室密封后统一保管,在评分结束后开封统计成绩。

(六)竞赛平台由大赛办公室组织专家评选确定。

(七)2014年,不邀请国际团队参赛,欢迎国际团队到场观赛。

五、竞赛试题(一)采取提前公开竞赛内容的方式进行比赛,在赛前1个月大赛指定网站上公布样题,题型、结构、评分标准等内容与正式赛题相同。

(二)在赛前2周举行赛前说明会,对竞赛题型、结构、考点、评分、注意事项等进行说明和答疑。

(三)备有10套以上竞赛用赛题,每场次竞赛任务书由赛场执委指定专职人员现场随机抽取。

(四)比赛时使用正式竞赛试题。

六、竞赛规则(一)报名资格及参赛队伍要求1.参赛队及参赛选手资格:参赛选手须为2014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性别不限,年龄不超过21周岁(当年),即参赛当年7月1日前不满22周岁。

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只接受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参加比赛,2.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赛项。

3.组队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组队参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可以组队参赛。

4.参赛队名额确定:以省级及计划单列市政区划分,各地区参赛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4支。

鼓励各省组织省赛,组织有相应项目省级选拔赛的省份,经大赛执行委员会审查备案,可增加1个参赛名额。

5.人员变更: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换。

如备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因故无法参赛,须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相应赛项开赛10个工作日之前出具书面说明,经大赛执委会办公室核实后予以更换;团体赛选手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比赛时,则视为自动放弃竞赛。

6.参赛队选手在报名获得确认后,原则上不再更换,如筹备过程中,选手因故不能参赛,所在省教育主管部门需出具书面说明并按相关参赛选手资格补充人员并接受审核;竞赛开始后,参赛队不得更换参赛选手,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竞赛。

7.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参赛学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并保存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以备查阅。

(二)熟悉场地1.执委会安排开赛式结束后各参赛队统一有序的熟悉场地,熟悉场进时限定在观摩区活动,不允许进入比赛区。

2.熟悉场地时严禁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不发表没有根据以及有损大赛整体形象的言论。

3.熟悉场地严格遵守大赛各种制度,严禁拥挤,喧哗,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文明参赛要求1.各参赛队根据本队抽签结果,竞赛前30分钟按照比赛时段经检录后进入竞赛赛位,竞赛开始前15分钟,拆封竞赛任务书,讲解考试注意事项,以场地计时器为准计时进行竞赛。

2.裁判长发布比赛开始指令后正式比赛,合理利用现场提供的所有条件,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高效、优质地完成比赛任务。

3.竞赛过程中,食品和饮用水统一由赛场提供,选手休息、饮食或如厕不另行安排时间。

4.竞赛期间不允许参赛选手中途退场,不准携带手机、无线上网卡、移动存储设备、资料等与竞赛无关的物品进入赛场比赛。

5.比赛过程中,选手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以确保参赛人身及设备安全。

选手因个人误操作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故障时,裁判长有权中止该队比赛;如非选手个人因素出现设备故障而无法比赛,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6.参赛队若提前结束比赛,应向裁判员举手示意,比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参赛队决定比赛结束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

7.裁判长在比赛结束前有2次时间提醒,裁判长发布比赛结束指令后所有未完成任务参赛队立即停止操作,按要求清理赛位。

8.参赛队结束比赛时需按照比赛要求提交比赛任务书等,裁判员与参赛队员要在相应签字处签字确认。

9.比赛结束后各位裁判对比赛任务书及评分标准现场给分部分进行成绩录入,经裁判长核准后上交组委会。

10.比赛成绩经工作人员统计,组委会、裁判组、仲裁组分别核准后,闭赛式上公布。

12.所有有关专家和裁判将应签订保密协议,严守保密纪律,不得私自透露赛题非公开部分的内容。

13.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指导、帮助、影响参赛选手。

对造成后果的,视情节轻重酌情对当事人做出处罚。

14.比赛过程中,除参加当场次比赛的选手、执行裁判员、现场工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比赛现场,参赛人员比赛完毕应及时退出比赛现场。

对不听劝阻、无理取闹者追究责任,并通报批评。

15.裁判员、仲裁组成员、其他工作人员违反工作守则,经大赛组委会核实后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处分或取消其任职资格。

16.对违反比赛各种纪律的参赛选手及所在代表队和单位,视情节轻重、后果影响、予以取消比赛评奖资格或通报批评。

(四)成绩评定及公布1.组织分工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成立由裁判组、监督组和仲裁组组成的成绩管理组织机构。

具体要求与分工如下:(1)裁判组实行“首席裁判负责制”,设首席裁判1名,全面负责赛项的裁判管理工作并处理比赛中出现的争议问题,副首席裁判2名,负责协助首席裁判工作,以及足够数量的裁判员。

(2)裁判员根据比赛需要分为检录裁判、现场裁判和评分裁判。

检录裁判:负责对参赛队伍(选手)进行点名登记、身份核对等工作,具体由承办校安排专人负责;现场裁判:按规定做好赛场记录,维护赛场纪律,评定参赛队的现场得分;评分裁判:负责对参赛队伍(选手)的比赛作品、比赛表现按赛项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3)监督组对裁判组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对竞赛成绩抽检复核。

(4)仲裁组负责接受由参赛队领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

2.成绩管理程序按照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的要求,参赛队伍的成绩评定与管理按照严密的程序进行,见成绩管理流程图。

3.成绩评定(1)现场评分现场裁判依据现场打分表,对参赛队的操作规范、现场表现等进行评分。

评分结果由裁判员、首席裁判签字确认。

(2)结果评分对参赛选手提交的竞赛成果,依据赛项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与评分。

(3)抽检复核为保障成绩统计的准确性,监督组对赛项总成绩排名前30%的所有参赛队伍的成绩进行复核;对其余成绩进行抽检复核,抽检覆盖率不得低于20%。

监督组将复检中发现的错误通过书面方式及时告知首席裁判,由首席裁判更正成绩并签字确认。

错误率超过5%的,则认定为非小概率事件,裁判组需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