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研究,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读课堂研究有感
课堂研究读书心得_1
课堂研究读书心得课堂研究读书心得1粗读了王鉴博士的《课堂研究概论》,才浅浅体会到课堂研究的实质是在课堂中进行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研究,而非我们通俗所想的研究课堂本身。
一直以来我总是混淆这个概念,而今虽有点体会,但还不是很深。
当翻到第十八章的时候,觉得这个题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比较熟悉,因为近几年我们学科也一直在讨论这个课题,什么样的体育课才称得上有效?缘此,故细细地拜读了几篇,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想法。
老生常谈,什么叫有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或许很多同行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
但我作为体育学科的任课教师必须结合实践来浅谈我的理解。
具个通俗的例子:一个体育课当中,教师的讲解花去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而且讲解基本上没切中要害,将内容重点和难点混淆是非,您说这堂课的效率会高吗?那么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怎样才能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课前准备要充分1、合理的教学设计我们进行的教学设计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乐于接受,同时也学到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教学设计中应围绕主题,选择各种趣味性的游戏,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而对那些单调、乏味、重复的教材进行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和竞争性。
如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队列队形的转换与衔接以及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意图。
2、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统领内容,引领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依据。
教学目标过高则难以实现,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但是过于简单又无法起到激励的效果。
如去年我们城东片教研活动时,有一位老师上的是小学二年级教材,要求掌握军事五项素质:有前后滚翻、向左右转走、头上方抛球等,我想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了吧!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并还需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3、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合理利用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有效的场地器材布置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关于“课堂教学观察”的笔谈——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思考--有感于课堂观察
关于 “ 课堂教学观察" 的笔谈
【 编者按 】 随着课程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课 堂研 究的逐渐兴起 , 堂观 察作 为研 究课 堂的一种方 法, 课 开始受到教育
界 的关注与广大教师 的青睐。课 堂教 学是 学校教 育的主阵地 , 也是 学校及教 师投 身教育科研 的源 头活水。观察不仅
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 , 更是一切能力发展 的基石 。要 把教 育科 研 的方向对 准课 堂教 学, 就需要把课 堂教 学观
察做进一步的探 索、 完善和优 化。为 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 , 深入研 究课 堂教 学的 经验 和规律 , 进课 堂教 学质 促 量 的全 面提 高, 我们邀请 了部 分教 育专 家、 学者和基层教 师, 结合 当前课 堂教 学观察 的实 际情 况和 未来的发展 前景进 行 了一 次笔谈。 内容涵盖从课 堂教 学观察框 架的 建立 , 到基 于科 学方法指 导的课 堂教 学观 察 , 教师 专业成长的必 从
今年是我 国实施 十二五规划 承上启下 的关键
较 丰 富的教 学实 践 经验 , 教研 和 指 导教 学 奠定 了 为
年, 根据 国家 《 教育规划纲要》 今年也是教育投入 , 达 到 G P4 的启 动 之年 。 回顾和 反思 近 十年来 我 D %
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历程 , 作为从事基础教
2 评课 、 . 论课 的状 况 () 1 以往 教 研 工 作 的评 课 和指 导 , 往往 是 经 验 型的评课 、 课 , 论 缺乏 足够 的相关 依据 和参 照系 。结 果 是规 范化 、 精细 化 、 业化 不足 。 专
() 2 听课 、 课 前 的 准 备 工 作 不 充 分 。评 课 者 评
良好的基础。所以必须以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 培训为 主业 , 是教 师进 修 院校独 立设置 、 不可替 代 的 主要理 由, 也是其优势所在 。 ( ) - 教研工作 的回眸
课堂研究读后感
课堂研究读后感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课堂研究研究课堂——读《课堂研究》有感王海霞《课堂研究》是钟启泉教授有关课堂教学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新作。
本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结合古今中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国际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为我们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建议了策略,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当我一页一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往下读时,就发现《课堂研究》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这是钟启泉教授延续《读懂课堂》的思想精髓,深入课堂研究的真实现场,也是钟教授的“课堂研究三部曲”的第二本作品。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亲历的教学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读此书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我的教育观带来了更多的启迪。
《课堂研究》意在“化零为整”,实现“经验的重建”,将“课堂”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空间,将儿童、教师、课程、教学等等要素放置在鲜活生动的场域中加以考察。
通过诠释课堂研究的意蕴、视点、方略,作者希望向读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展现一个崭新的教育实践研究的图景。
《课堂研究》立足于课堂本身,以一种深入其中的、随之起舞的态度展开观察与探讨。
而这,恰恰可以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或者说课堂事件当事人的视角。
在书中,我们看到的话题都是细致的、彼此关联的、动态的或者说指向实践的。
这种关联与置身其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中“自下而上”的潮流,也迎合了教育实践研究,特别是课堂研究的现实需要。
从课堂研究到教学创造,承上启下之作,不可不读!“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
这种研究对于我们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之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
课堂教研活动感想
课堂教研活动感想在教育教学领域,教研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们通过教研活动,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情况,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我最近参加了一次课堂教研活动,深刻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次课堂教研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主要是为了让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活动内容包括观摩他人课堂、交流讨论、总结分享等环节。
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心里十分期待,也充满了好奇和期望。
在活动中,我参加了几堂不同老师的课堂观摩。
他们的教学风格各有不同,有的老师重视互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有的老师讲解深入浅出,让学生们易于理解。
我在观摩中发现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让我深感受益匪浅,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有了新的思考。
在交流讨论环节,我和其他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我们互相交流经验,相互启发,彼此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最后的总结分享环节是这次教研活动的收官之作。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各自总结了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大家都认为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通过观摩、交流和总结,我们都受益匪浅。
我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其他老师们带来一些启发。
通过这次课堂教研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教研的重要性。
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教研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教学的需求,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研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教研活动。
我会继续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多交流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还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这次课堂教研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从课堂研究中实现转型与成长——读《课堂研究》有感
从课堂研究中实现转型与成长——读《课堂研究》有感燕自2001年开始,我国教育经受了十几年的“新课程改革”洗礼。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通过“自下而上”的顶层设计与思想发动,以及“自下而上”一线教师的课堂创造,我国的教育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
在这富于生机的图景之中,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始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着“课堂转型”的挑战。
而这种“课堂转型”的实践需要新型的“课堂研究”来支撑。
钟启泉教授的《课堂研究》就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考察课堂转型的世界图像,结合古今中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国际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为我们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建议了策略,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其中我对于“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课堂互动研究”和“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这三个篇章十分有感触,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谈谈读后的收获。
一、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近年来“核心素养”研究的潮流逐渐兴起。
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学校教育的课程发展与教学实践为“核心素养”所勾勒、规约。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新时代教育提出了倡导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的诉求。
因而钟启泉教授首先着眼于课堂。
他提出“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课堂是培育‘文化传递力域文化创造力’的场域”,“课堂也是儿童体验‘文化创造的共同体’的场域”。
然而早期,我国的课堂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被扭曲变形了,以为课堂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但实际上只是告知现成的知识而已。
学生面对黑板安静地聆听教师的讲授,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情境随处可见,大家都不觉得这样的教学有什么不妥。
实际上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丧失,创新精神逐渐消亡。
这就难怪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的头越低越下、手越举越低,到了高中阶段基本看不到学生踊跃答题,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整堂课的知识灌输。
从新课程改革开始,教师的角色、作用开始慢慢转变,不再是课堂的中心、教学的中心,而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服务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究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实践,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研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自身发起问题、提出假设、找寻证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作为教师,我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自主提问,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
我发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加自信、积极,能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其次,研究性学习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学科之间往往是分隔开的,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性理解。
研究性学习则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探究,比如在历史课上引入地理知识、在物理课上引入数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整合,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成效。
再次,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合作和交流来解决问题。
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项目,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协调各方利益,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分享和借鉴他人的优点,也可以在合作中相互补充和提高,实现共同进步。
最后,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养成灵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课题研究的心得与感悟
教师课题研究的心得与感悟作为一名教师,课题研究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课题研究,我探索和研究了各种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为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我将分享一下我在教师课题研究中的心得与感悟。
首先,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课题研究,我深入研究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等。
我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出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
通过课题研究,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课题研究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能力。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加研讨会,我不断学习并更新自己的知识。
在实践中,我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让我不断提升自己,逐渐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
再次,课题研究是一种团队合作的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需要与同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团队合作可以使研究工作更加高效和有成效。
同时,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也可以增加我们的视野,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思路,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
最后,课题研究需要坚持和耐心。
研究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来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如何选择研究题目,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等等。
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取得研究成果。
总之,教师课题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课题研究,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质量,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研究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工作,但是它给予我很多成长和满足感。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深入研究,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教师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持续的学习模式,它强调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观察、实践、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在进行教师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还学会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我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研究性学习还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还了解了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这让我能够站在专业的角度,分析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研究性学习还锻炼了我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让我成为一个有追求的教育工作者。
再次,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研究、实践和总结,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研究性学习鼓励教师主动探索,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产生创新。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开始尝试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是永远的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不仅自己成长了,同时也带动了周围同事的成长。
我们通过研究会讨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和分享,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而这种成长和进步,最终会使我们的学生受益。
总的来说,教师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它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创新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读课堂观察心得体会5篇
读课堂观察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读课堂观察心得体会5篇写心得体会的时候我们务必要大脑不断推敲,通过写心得体会是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感悟进行表达的,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课堂观察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实践_教学研究结合(3篇)
第1篇在教育领域,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结合的重要性。
一、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1. 深化教育教学理论认识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把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2.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教学研究,教师可以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了解教育前沿动态,拓宽教育教学视野。
3. 培养创新意识教学研究要求教师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1. 提高教学目标设定与实施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发现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加强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同时,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有助于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1. 丰富教育理论内涵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有助于从实际教学中提炼出新的教育理论观点,丰富教育理论内涵。
这些观点可以为教育理论的创新提供素材,推动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
教师课堂研究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课堂研究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参加了关于教师课堂研究的培训课程,收获颇丰。
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课堂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让我对如何开展课堂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我意识到课堂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课堂研究。
老师告诉我们要注意选取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等步骤,让我对课堂研究的整个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只有不断进行课堂研究,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我会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简短精辟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简短精辟
在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教研活动不仅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更是促进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教研,我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与同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教育事业需要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与同事共同研讨教学问题、探讨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强大。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经验,只有通过分享交流,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
另外,教研活动也让我发现了教学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教研项目中,通过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看到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
教研不仅是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更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总的来说,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更深化了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和热爱。
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对教学的激情和热情。
未来,我将继续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究教学心得体会
探究教学心得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总结探究,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在实践中,有两个方面的体会值得与大家分享。
了解和尊重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性格、特点和差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需求,在作业、考试、竞赛中都会表现出来。
这些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需要我们认真观察、细致分析,并加以解决。
在听取学生意见时,我们应该认真地听取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和建议,并及时对症下药,防止炮灰化,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帮助和引导。
当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跟踪,获取学生的真实信息、内部因素影响、成因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积极检查解决方案的效果。
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另外,在教学方面,我们也需要不断变革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展示教材内容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实物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实例、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动性,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同时,在举例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除了授课方式的变革外,我们需要在教学环节中更多地融入学生的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测验、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习时的互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兴趣、兴致、心境,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次总结,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性格、特点和差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堂实践研究发言稿范文
课堂实践研究发言稿范文
老师,同学们: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课堂实践研究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在我们的课堂实践研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灵活性和创造力。
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我自己的实践中,我经常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等。
通过这些尝试,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该勇于尝试,不断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课堂实践研究也需要注重反思和总结。
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调整。
同时也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备将来使用。
总的来说,课堂实践研究是一个不断尝试和反思的过程。
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在课堂实践研究中有所收获,不断进步。
谢谢大家!。
教学与研究心得范文
教学与研究心得范文我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如下:教学方面的心得:1.耐心与关注:作为一名教师,我认识到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耐心和关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和特点,我会积极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困惑,耐心解答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发展,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辩论课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4.反馈与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是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
我会在课堂上采用互动测验、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考试和作业评估中,我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表现,不仅关注成绩,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方面的心得:1.精益求精:作为一名研究者,我认为不断追求卓越是关键。
我不仅要深入研究自己的领域,还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我会参加学术会议、阅读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讨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水平。
2.团队合作:在研究过程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意识到与他人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想法和视角,并相互促进。
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加快研究进展,并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3.数据分析与解读:研究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但仅仅掌握数据分析工具是不够的。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
我会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得出科学且有说服力的结论。
4.学会总结与分享:研究工作需要不断总结和分享。
我会定期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学术论文和发表演讲,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带给更多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研究,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读《课堂研究》有感课堂研究,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读《课堂研究》有感那大一小王慧琼“课堂研究”究竟研究些什么?是研究学生、研究老师、抑或是研究教学方法?带着一系列的困惑,我又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
在封面作者就给了解释:“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
这种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
“课堂研究”绝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同那些扭曲的课堂研究的思想及其势力展开博弈的一场斗争。
“应试教育”最后的堡垒就是课堂教学。
课堂变了,教师才会变;教师变了,学校才会变。
虽寥寥几句,但却激发我更想一探究竟的欲望。
此书由五个大部分组成:一、引言:课堂与课堂研究。
二、第1编: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
第2编:课堂研究的观点。
第3编:课堂研究的方略。
第4编: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
后面还有结语和附录。
一、引言:课堂与课堂研究。
学校的教育中的“教”与“学”,通常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活动展开的。
那么,学校的课堂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作者说,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
教育不是单纯地习得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而是人格陶冶的过程。
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成长”。
而“成长”的主旨终究是更为优质的经验的重建。
二、第1编: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
“核心素养”的界定体现了信息化社会学校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所发生的变化-----学校教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传递”,而需要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
这就意味着,一线教师需要展开新的课堂教学,聚焦新的“学习发展模式”的创造,借以实现课堂的转型。
作者说,我们要重新审视“学”与“教”及其关系。
那何谓儿童的“学”,梳理一下,有以下几几点:1、学习是行为的变化。
2、学习是意义的建构。
3、学习是领悟的生成。
4、学习是一种经验的能动再建。
那何谓教师的“教”,在教学中儿童与教材怎么相遇?学习什么?在这些问题上,教师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学习”并不是指儿童知道教师想教的“结果”。
收集信息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儿童这样机械地进行的行为,对于教师而言并不困难。
真正困难的,既不是呈示教材,也不是提供信息,而是如何帮助儿童发现、理解教材的意义,并且付诸行动。
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体制造成了大众心理层面根深蒂固的“知识点”情节,以为课堂教学即“知识的传递”,但那不过是现成知识的“告知”而已。
那种一味追求知识传递的“效率性”的所谓“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其实也不是真正的优质的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中,无论教师抑或学生都因“学习的异化”而苦不堪言。
真正的优质教学应当是“知识的建构”;是教师引导学生同教科书对话、同他者对话、同自己的内心对话的活动:是合乎学科本质、基于“相互倾诉关系”而展开“挑战性学习”的活动。
这里面存在着“量”与“质”的微妙关系。
一位追求知识的“量”的教学,未必会有教学的“质”的提升,但在寻求教学的质的改革中,随着“质”的提升,“量”的达成也会得以实现。
三、第2编;课堂研究的视点。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儿童的学习。
认知科学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学习的情境性;知识与现实的建构并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在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情境之中借助人际互动的行为而得以展开的。
活动系统模型则进一步表明,课堂研究不能仅仅解决满足于学习情景的描述与分析,还在于设计、革新学习情境,以揭示从“情境依存”到“情境再造”的教学创造的逻辑。
四、第3编:课堂研究的方略。
传统的教师课堂研究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今日“学习共同体”学校的课堂研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学习的设计与反思的研究,其主要目标不在于聚焦老师的教法,而是在于寻求儿童学习的事实。
这种课堂研究本身是一种直面一个个活生生的儿童学习活动的研究,是对话性的、协同性的,归根结底是旨在揭示课堂事件背后看不见的意义与关系的研究。
五、第4编: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
教师的课堂研究是教师成长的根本路径。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研究,旨在实现优质的教学与建构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这里,教师的学习与儿童的学习同样受到中重视。
一线教师通过周而复始的“学习设计”、“授业实践”和“教学反思”的活动,得以向自身的实践学习,促进每一位教师作为“反思实践者”的成长。
严格地说,这不是一篇读后感,更多的是笔者的摘抄,我把此书的主要内容摘抄下来,再细细地咀嚼、咬烂、消化。
从大体上明白了“课堂研究”的方向、“课堂研究”的内容、“课堂研究”的视点“课堂研究”的方略等。
从细的方面讲,我更加清晰d地理解到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习共同体”,课堂研究对教师有何促进作用、、、、、、这本书可以为我们一线的老师解决许多一直困扰我们教学实际问题,为我们拨云见月。
虽然还没读完,但感觉自己更加专业了一些。
所以心中不由自发感慨:要多读书、读好书!课堂研究,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读《课堂研究》有感那大一小王慧琼“课堂研究”究竟研究些什么?是研究学生、研究老师、抑或是研究教学方法?带着一系列的困惑,我又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
在封面作者就给了解释:“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
这种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
“课堂研究”绝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同那些扭曲的课堂研究的思想及其势力展开博弈的一场斗争。
“应试教育”最后的堡垒就是课堂教学。
课堂变了,教师才会变;教师变了,学校才会变。
虽寥寥几句,但却激发我更想一探究竟的欲望。
此书由五个大部分组成:一、引言:课堂与课堂研究。
二、第1编: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
第2编:课堂研究的观点。
第3编:课堂研究的方略。
第4编: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
后面还有结语和附录。
一、引言:课堂与课堂研究。
学校的教育中的“教”与“学”,通常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活动展开的。
那么,学校的课堂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作者说,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
教育不是单纯地习得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而是人格陶冶的过程。
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成长”。
而“成长”的主旨终究是更为优质的经验的重建。
二、第1编: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
“核心素养”的界定体现了信息化社会学校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所发生的变化-----学校教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传递”,而需要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
这就意味着,一线教师需要展开新的课堂教学,聚焦新的“学习发展模式”的创造,借以实现课堂的转型。
作者说,我们要重新审视“学”与“教”及其关系。
那何谓儿童的“学”,梳理一下,有以下几几点:1、学习是行为的变化。
2、学习是意义的建构。
3、学习是领悟的生成。
4、学习是一种经验的能动再建。
那何谓教师的“教”,在教学中儿童与教材怎么相遇?学习什么?在这些问题上,教师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学习”并不是指儿童知道教师想教的“结果”。
收集信息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儿童这样机械地进行的行为,对于教师而言并不困难。
真正困难的,既不是呈示教材,也不是提供信息,而是如何帮助儿童发现、理解教材的意义,并且付诸行动。
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体制造成了大众心理层面根深蒂固的“知识点”情节,以为课堂教学即“知识的传递”,但那不过是现成知识的“告知”而已。
那种一味追求知识传递的“效率性”的所谓“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其实也不是真正的优质的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中,无论教师抑或学生都因“学习的异化”而苦不堪言。
真正的优质教学应当是“知识的建构”;是教师引导学生同教科书对话、同他者对话、同自己的内心对话的活动:是合乎学科本质、基于“相互倾诉关系”而展开“挑战性学习”的活动。
这里面存在着“量”与“质”的微妙关系。
一位追求知识的“量”的教学,未必会有教学的“质”的提升,但在寻求教学的质的改革中,随着“质”的提升,“量”的达成也会得以实现。
三、第2编;课堂研究的视点。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儿童的学习。
认知科学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学习的情境性;知识与现实的建构并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在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情境之中借助人际互动的行为而得以展开的。
活动系统模型则进一步表明,课堂研究不能仅仅解决满足于学习情景的描述与分析,还在于设计、革新学习情境,以揭示从“情境依存”到“情境再造”的教学创造的逻辑。
四、第3编:课堂研究的方略。
传统的教师课堂研究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今日“学习共同体”学校的课堂研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学习的设计与反思的研究,其主要目标不在于聚焦老师的教法,而是在于寻求儿童学习的事实。
这种课堂研究本身是一种直面一个个活生生的儿童学习活动的研究,是对话性的、协同性的,归根结底是旨在揭示课堂事件背后看不见的意义与关系的研究。
五、第4编: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
教师的课堂研究是教师成长的根本路径。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研究,旨在实现优质的教学与建构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这里,教师的学习与儿童的学习同样受到中重视。
一线教师通过周而复始的“学习设计”、“授业实践”和“教学反思”的活动,得以向自身的实践学习,促进每一位教师作为“反思实践者”的成长。
严格地说,这不是一篇读后感,更多的是笔者的摘抄,我把此书的主要内容摘抄下来,再细细地咀嚼、咬烂、消化。
从大体上明白了“课堂研究”的方向、“课堂研究”的内容、“课堂研究”的视点“课堂研究”的方略等。
从细的方面讲,我更加清晰d地理解到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习共同体”,课堂研究对教师有何促进作用、、、、、、这本书可以为我们一线的老师解决许多一直困扰我们教学实际问题,为我们拨云见月。
虽然还没读完,但感觉自己更加专业了一些。
所以心中不由自发感慨:要多读书、读好书!课堂研究,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读《课堂研究》有感那大一小王慧琼“课堂研究”究竟研究些什么?是研究学生、研究老师、抑或是研究教学方法?带着一系列的困惑,我又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
在封面作者就给了解释:“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
这种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
“课堂研究”绝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同那些扭曲的课堂研究的思想及其势力展开博弈的一场斗争。
“应试教育”最后的堡垒就是课堂教学。
课堂变了,教师才会变;教师变了,学校才会变。
虽寥寥几句,但却激发我更想一探究竟的欲望。
此书由五个大部分组成:一、引言:课堂与课堂研究。
二、第1编: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
第2编:课堂研究的观点。
第3编:课堂研究的方略。
第4编: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
后面还有结语和附录。
一、引言:课堂与课堂研究。
学校的教育中的“教”与“学”,通常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活动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