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 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一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下《动物》单元的第一课。
从本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
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单元起始课,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出学习对象,同时也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
通过让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
“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
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
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动物可以说有着极大的兴趣,从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动物园等各种渠道都耳濡目染,所以如何利用这种浓厚的兴趣发挥到对动物的有序观察研究中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思考的。
在认知上,学生对动物的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零碎,会认为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在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
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
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的动物》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兴趣,生活中也接触过不少动物。
但他们对动物的了解有限,对动物的特点认识不够全面。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点,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特点,能正确识别这些动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几种常见动物的特点。
2.难点:对动物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
2.视频:准备几种常见动物的生活片段。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动物的特点。
4.纸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绘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展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然后播放动物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分别介绍几种动物的特点。
如兔子善于跳跃,狗狗善于嗅觉,猫咪眼睛可以夜间视物等。
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特点,互相交流。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分析其特点,并总结出一种特点。
讨论结束后,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一种动物的特点。
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作品中的动物特点。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动物有:鱼、鸟、昆虫等。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不少动物,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动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动物有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动物的问题。
3.采用互动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的习性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有哪些特征?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关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并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有什么关系?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说出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动物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科版(2017)
我们知道的动物(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有生命的。
2.能够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能观察一种动物,有语言和图示描述观察、发现的特征。
3.通过动物和玩具物体的比较,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兴趣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3.树立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图示描述其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特征及玩具物体不是动物的理由,能捏出一个有模有样的小动物。
(三)教学具准备学生用具:A4纸、橡皮泥、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师用具:PPT、动物卡片、动物视频、金鱼活体、玩具娃娃(四)教学过程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学生回答)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很多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请同学们欣赏,(播放一个动物视频),你都看见了哪些动物?你能描述一下其中一个动物它是什么样子吗?(学生回答)3,(出示一个金鱼活体和一个玩具娃娃),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提问:玩具娃娃是动物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金鱼和玩具娃娃有什么区别吗?((说出动物是有生命的,玩具娃娃是没有生命的))4.今天呢?田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大家最喜欢的恐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还有很多的动物卡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都是些什么?(学生回答)狗、鸡、鸭、鸟等等。
5.每排发一张动物卡片(2人小组)进行观察,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
教师: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都各有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简单的画下来吧。
6.给学生发送A4纸,他们开始画自己手上的小动物(勾勒简笔画),画好之后选画的好的给全班展示。
7.之后再说这个A4纸画的小动物是平面的,我们能否自己来捏一个3D的动物呢?展示金鱼PPT图片,请学生拿出橡皮泥开始来捏一个有模有样的小动物,做好之后并给全班展示。
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2.讨论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动物的观察和认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动物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储备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潜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5.增强了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通过学习动物的知识,学生增强了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他们了解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种环保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6.提升了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提升了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这些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是什么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动物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动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动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动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精品教案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一、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儿童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
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相对有限、词汇的积累相对较少,经常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和理解一些新词汇,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积累词汇,我设计了此次的儿歌活动《我们知道的动物》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使他们能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在生活中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儿歌的内容,知道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宝宝。
2.技能目标:尝试学说“XX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并能仿编儿歌。
3.情感目标:体验儿歌游戏的乐趣,喜欢参加语言活动。
三、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的内容,知道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宝宝。
2.活动难点:尝试学说“XX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并能仿编儿歌。
四、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学生对儿歌中出现的动物已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儿歌中的动物图片挂饰,PPT。
五、活动过程(一)声音导入,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又好念的儿歌,它的名字叫做《动物宝宝去旅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宝宝是怎样去旅行的吧!哦,有声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二)分段熟悉儿歌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儿歌内容“XX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1.学习儿歌“大象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师:原来是火车开来的声音,谁在火车上?(大象)大象爷爷在说话呢,我们来听听大象爷爷说了什么。
师:大象爷爷在说着“大象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让我们一起念一念,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旅行是什么意思吗?(自由回答)师:小朋友们的答案可真丰富呀!旅行就是我们出远门去游玩的意思,大象爷爷开着长长的火车出去旅行,火车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2.学习儿歌“青蛙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起将开启学生观察动物的探索之旅。
教材设置了三个板块,一是“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通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知道和喜欢的动物,来暴露学生对动物的初步认识,引出对动物特征的细致观察和探索;二是“探索: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的特点,把它画下来”,这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来详细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三是“研讨: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玩具熊是动物吗?”,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一起分析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运用对动物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来判断玩具熊是否是动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动物的关注从幼小时候就开始了,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观察过一些动物,但都是无意识的、零碎的认识。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对植物初浅的观察经验,初步知道如何观察、比较、记录、描述,但是由于动物的身体结构更加复杂,而且很多时候是处于动态的,所以学生对于动物的观察难度要比植物大,这就需要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生知道动物具有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共同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记录、描述动物的主要特点。
2.学生能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动物的共同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表现出探究兴趣。
2.学生能认真仔细观察,真实详尽记录、描述小动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动物的某些共同特点。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的动物》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对周围常见动物的观察和了解,让学生知道动物的一些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动物充满了兴趣。
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动物的名字和特征,但缺乏系统化和深入的了解。
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基础,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的观察。
2.准备一些动物的标本或者模型,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3.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和观察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的标本或者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请大家观察这只动物的体型、颜色、爪子等,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等,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动物。
3.操练(10分钟)教师可以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校园里的动物,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物的模型等。
教科版一下科学《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的动物》是教科版一下科学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物,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教材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生活中也接触到各种动物,但对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知识还不够系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动物分类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动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难点:动物分类的知识体系建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教学法:列举生活中的动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动物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叫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分类,展示相应的动物图片。
–讲解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哺乳动物的哺乳、鸟类的天空飞行、爬行动物的爬行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类结果的汇报。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进行动物特征的复习,如哺乳动物的哺乳过程、鸟类的飞行姿势等。
小学科学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引言】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
了解动物的特征、分类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物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我们知道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常见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能够初步分类常见的动物,并掌握相应的分类依据。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思考和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PPT、教材、图片、小动物模型。
2. 学生:教材、绘画纸、颜色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动物的种类,并引导他们讨论动物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新知讲解(15分钟)a. 按照教材的内容,逐个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包括猫、狗、鱼、鸟、兔子等。
在介绍动物的特征时,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种类、大小、外形、动作等方面的特点。
b. 通过示范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触摸、感受不同动物的毛、羽、鳞等外表特征,并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和保护意义。
3. 分组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了解所选动物的习性、栖息地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相关信息,或者根据自身的观察和感受进行总结。
4. 分类概念引入(10分钟)a. 在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每个小组所研究的动物的共同特点,并引入分类的概念。
b.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例如按照是否有脊椎、是否能飞行等方面进行分类。
5. 动物分类游戏(10分钟)将学生分成两队,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依据回答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此环节可增加互动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6. 动物课堂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所研究的动物进行简要的展示,包括动物的习性、栖息地、保护现状等。
科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2.能说出动物具有的某些共同特征;3.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4.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5.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6.培养亲近、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2.能说出动物具有的某些共同特征;3.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为学生准备:关于动物的各类视频和图片、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图片:【生物世界】可爱的仓鼠。
讲述:仓鼠是不是很可爱,其实动物世界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成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物世界。
二、讲授新课1.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3、24页的大图,或播放素材库中各类动物的视频,提问:你认识这几种动物吗?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尝试回答。
【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描述他们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样的:“你说的动物生活在哪里?它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皮毛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特别的特征?”【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师】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组织开展“叫名字”活动。
【学生】尝试说出动物的名字。
2.探索: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教师】出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分小组观察动物,并尝试描述所观察动物的特征。
【学生】观察动物,尝试描述特征。
【教师】组织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观察到的动物。
教师先进行示范,指导画动物的步骤,强调边观察边绘画,要画得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抓住特点,尽量画的像。
【学生】尝试将所观察的动物画下来。
【教师】让学生之间猜猜画的是什么动物,对学生的画进行评价。
【学生】相互之间猜猜画的是什么动物。
3.研讨:动物的共同特点【教师】从动物的结构特征、需求、生命体相似性等维度引导学生说说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2.1 我们知道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能说出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会用语言和画图来描述一种动物;3.通过玩具熊与动物的对比,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4.培养亲近、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用语言和图示来描述一种动物。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三、教学用具动物卡片、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四巩固新知【你演我猜】1.谈话:看来大家已经对动物非常了解了,那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动物多。
2.教师出示动物卡片给在讲台上表演的同学,让在座的同学们去猜。
一个学生表演,其余同学猜测所表演的动物。
通过游戏互动来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环节五课堂小结【总结】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2.小结:动物都具有生命、能运动、需要空气、需要排泄、还会生长、会繁衍等。
【情感升华】3.引导:动物都是这么的可爱,但是有些动物却遭遇了不幸。
4.展示动物被伤害的图片。
5.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动物呢?5.小结:每一种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
学生试着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观看到动物受伤害的图片会激起学生的同情心,让学生认识达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先让学生试着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了解动物,还要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环节六布置作业【制作黏土动物】布置课后作业:用黏土制作你喜欢的动物。
课后完成制作。
学生喜欢玩黏土,课后让学生用黏土来制作喜欢的动物,可以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来表达动物的外形,也可。
(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2.1 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三、课堂练习:判断题
1、动物有生命,多种多样。
()
2、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
3、玩具熊是动物。
()
4、蚂蚁喜欢吃甜食。
()
5、斑马生活在高山上。
()
6、母鸡打鸣,公鸡下蛋。
()
四、拓展提高
1、下图中哪些是动物?用“○”圈出来。
2、动物有哪些特点?用“○”圈出来
五、作业布置
用橡皮泥做一个动物模型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课后完成
己的看法
检测知识掌握情
况
训练学生综合运
用能力
培养探究兴趣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并且能
够说出动物所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在科学探究中,
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能观察一
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通
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
看法。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
趣;培养亲近、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总结课堂
板书
动物共同特征
我们知道的动物
玩具熊不是动物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2.1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随记栏一、回顾已经认识的动物1.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2.(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4)同学们真厉害,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
(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标本。
你能像观察仓鼠宝宝那样,观察这些标本吗?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
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动物标本,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主题为动物。
通过教授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并能够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特征、观察和描述动物等。
【教学目标】1. 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 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和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还不太清楚。
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较为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不同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多样的动物图片,如狗、猫、鸟、鱼等。
2.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动物吗?动物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生命特征、外貌特点等。
例子: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狗、一只猫和一只鸟。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动物。
”教师进一步问:“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回答:“动物会动,有生命。
”二、呈现1. 教师出示一张大海报,上面有不同的动物图片。
海报上可以包括狗、猫、鸟、鱼、兔子等多种动物。
2. 教师指着其中的一种动物,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3.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皮毛、眼睛、嘴巴等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例子:教师指着海报上的一只狗,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狗。
”教师继续问:“你们能发现狗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观察后回答:“狗有四条腿,有长长的尾巴,有两只耳朵,有两只眼睛。
”三、讨论与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有眼睛、有嘴巴、有四条腿等。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科版(2017)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孩子们观察身边熟悉的动物,让孩子们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
2.让孩子们运用现有的认知,能分清动物和玩具。
过程和方法:学习“观察——总结——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孩子们细心观察,归纳总结的习惯。
教学重点找出动物的共同点。
教学难点说明玩具熊不是动物。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分析法合作法
教学准备制作PPT,动物标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孩子们观察PPT中的动物。
1.观察大熊猫。
2.观察狗。
3.观察喜鹊。
4.观察蝴蝶。
5.观察鱼。
6.观察鸡‘
7.观察猫。
8.观察蚂蚁。
(二)通过观察各类动物,请孩子们说一说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三)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1)能自己运动;
(2)有嘴巴;
(3)吃东西;
(4)需要空气:
……
(四)请孩子们想一想:玩具熊是动物吗?说说理由。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1.观察一种动物,把它画下来。
2.用橡皮泥做一个动物模型。
板书设计
我们知道的动物
动物的共同特征;
(1)能自己运动;
(2)有嘴巴;
(3)吃东西;
(4)需要空气: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课题第1课《我们知道的动物》单元第二单元动物学科小学科学年级一年级下册学习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 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 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 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
3. 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习用证据來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在生活中亲近动物、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占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法演示、讲解教学准备师: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看过动画片喜羊羊7灰太狼吗?他们的动画原型是什么?它们的同名称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讲授新课动物都能1. 过渡:动物有哪些特征呢,一起来看。
2. 提问:图中的动物在干什么?提示学生用“什么在做什么”的形式去描述。
3. 鱼在游、马在跑、鹰在飞、袋鼠在跳1、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1 •让学生由能自由运动想到动物是有生命自由运动跃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4. 小结:它们都能自由运动。
5. 提问:那其他动物能自由运动吗?它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运动的?为什么动物能运 动?6. 小结:它们都具有生命。
2 •了解动物 的基本特 征。
具有生 命能够自由 运动。
的。
为后面教学 的展开进行铺 垫。
讲授新课 1、过渡:动物都能够自由运动;还有其它 1.学生自由巩固、深化对物活动1: 的特征吗? 一起来看图中的动物在吃什 发言,回答 体特征的认识。
回顾我们么?问题。
为后面的活动认识的物 2、提示学生用“什么在吃什么”的形式去 2 •了解动物 做准备。
体槪正描述。
的基本特3、大熊猫在吃竹子、青蛙在吃昆虫、狗在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一下科学2-1《我们知道的动物》
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单元是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的起始课,在建立有关“动物”科学概念的同时,也承担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重任。
学生心目中的动物概念是什么?他们已经认识、了解哪些动物?他们知道如何观察、描述、记录动物吗?在一堆物体中,他们能否清楚地判断哪些是动物?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都将成为他学习的起点,而教师需要较为全面地了解之后,才能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活动:①聚焦:以动物图片为启发点,了解学生知道和喜欢的动物,得到学生对动物的原有认识。
此环节要注意对学生表达的引导,指导它们从外形、生活环境、食物等多方面描述。
②探索:分小组观察不同动物的图片,并画出动物的形态。
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为关注其共同特征做铺垫。
此处教材内容是静态图片,部分动物学生可能没有亲自观察过,故需要寻找丰富的影像资料加以补充。
③研讨: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来解释玩具熊不是动物。
此环节要注意两点:一是对学生口语化表达的科学化重述,比如说“生宝宝”也就是“繁殖”;二是为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回答框架。
【学情简析】一年级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尤其是能自由运动的动物。
他们在书本里、家中、社区里、学校里、动物园里都曾见过不同种类的动物,在头脑中有丰富的感性认知。
在理性认知上,学生对动物的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比较零碎,会认为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在技能上,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
因此,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对动物的有序观察、客观描述等方面更加留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板书设计
1. 重点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将以动物的特征和分类作为重点详细阐述的内容。通过列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方式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动物的基本概念。同时,我将展示不同类型动物的分类,如鸟类、鱼类、哺乳类等,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动物的分类体系。
9. 反馈评估工具:准备一些反馈评估工具,如学习问卷、答题卡等,以便在课堂结束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10. 教学指导手册:教师自己提前准备好教学指导手册,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动物?”(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的奥秘。
6. 在线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在线资源,如教育平台的相关教学视频、动物科普网站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7. 安全提示:如果涉及实验操作,提前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实验室纪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8. 教学工具:准备好教学所需的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动物的基本概念。动物是有生命、需要食物和水、能呼吸、能繁殖的生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动物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4.继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分享中学会合作、互相学习。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动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到保护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问题发现与解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发现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释存在挑战。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举例:
-观察与描述动物特征:教师可提供观察指导,如从动物的头部、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进行描述,降低学生的描述难度。
-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捕食、迁徙、筑巢等,以及它们适应的生活环境。
-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强调人类应该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
举例:以猫为例,讲解其生命周期、食物需求、呼吸方式等基本特征,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从《我们知道的动物》这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
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入学习活动。
通过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
“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例外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
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
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从他们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引发他们关注的对象。
通过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参观动物园等渠道,他们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比较含混。
在科学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
而动物更加繁复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
这意味着一年级的学生更难以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密,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多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
学生: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经认识的动物
1.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
2.(课件出示几种多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
(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3)学生解放发表自己的观点。
(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4)同学们真蛮横,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
(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标本。
你能像观察仓鼠宝宝那样,观察这些标本吗?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
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动物标本,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
(小组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指出其描述不全面的地方并做补充)
3.画一画我们观察的动物。
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各具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吧。
怎么画呢?
(1)教师示范,边观察标本边画,先画身体中间的部分,这是主要部分,然后再画上脚、头、翅膀等,最后可以画一画头上的眼睛、嘴。
(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动物的步骤,学生可以参照学习,同时教师提出画的要求: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画得像)
(2)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开始画图。
教师巡视指导。
①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
看看学生有无把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的情况。
②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
③图画上合适加文字(或拼音)标注。
(3)交流反馈。
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活动手册。
①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是哪种动物?(指向画得像不像)
②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指向有没有突出动物的特征)
③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指向真实记录)④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
三、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1.(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2.汇报交流。
3.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4.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
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5.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说吗?
(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
四、总结和拓展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动物,现在老师用橡皮泥制作了刚才观察的仓鼠宝宝的模型,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
3.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
我们知道的动物
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单)
日期:
1.能自己运动6.吃食物
2.有嘴7.需要空气
3.会长大8
4.有身体9
5.有生命10.会繁殖
.会排泄
.……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的学生活动手册的第一部分“观察一种动物,把它画下来”是在观察完动物标本后使用的,要求在课堂上完成。
在手册的左侧有画一种动物的步骤,可以让学生在画之前进行学习,按照这样的步骤来画,但是不要让学生照着左边画。
有个别学生会把蝴蝶画成左边的样子,也是不正确的。
所以教师要正确使用记录手册。
记录前,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画。
不要忘记提出记录要求,需要学生边观察动物边作画,在抓住动物外形特征的情况下,尽量画得真实。
在“拓展活动”部分教师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模型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制作活动则放在课外进行,不要占用课堂时间。
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课外能通过观察认识一种动物,自己亲手制作并交给老师。
老师要对这些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还可以通过开展作品展示会的方式,来激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