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整复手法
整复脊柱的步骤与操作技巧
整复脊柱的步骤与操作技巧
整复脊柱的步骤与操作技巧如下:
1. 触按检查:用拇指触按患者脊椎棘突,观察其是否偏歪。
在正常情况下,棘突侧缘连线应与脊柱中心线平行,各脊椎棘突上下角的连线和各棘突上下角尖的连线应与脊拄中心线重叠。
棘突偏歪时,患椎棘突上下角连线偏离脊柱中心线,患椎棘突上下角尖与其上下棘突的角尖连线同中心线呈相交斜线,棘突侧缘向外成角;患椎棘旁有明显的压痛。
在触按过程中,可一手触按脊椎,另一手扶持其躯体,使患者身体前屈后仰,左右旋转,以反复比较。
2. 整复手法:术者以左(右)手拇指顶住患椎偏歪的棘突,用力向对侧推按,以拨正偏歪棘突;右(左)手扶持患者躯体,使脊柱逐渐屈曲,并在向棘突偏歪一侧侧弯的情况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两手协同动作,推按一手先捺定顶住患椎棘突,在旋转的最后几度用力推按,偏歪棘突复位时指可下扪及弹跳感。
此外,在施行复位手法前后,还应根据患椎筋肉伤损及病变情况,分别采用分筋疏理、拿点摩揉等手法以舒筋活血。
以上步骤完成后,即可完成整复脊柱的操作。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
常见脊柱病的整脊疗法讲座第五讲推拿整脊的基本手法(上)
部 ,手掌 扶住对 侧面部 以加 强固定 ,肘 与枕 后扶按 之手 协 调 用力 ,向上 缓慢拔 伸 1 ~2分钟 。 3 . 仰 卧位拔伸法 :受术者仰 卧,术者 坐于其头端凳上 ,
一
有控制 的快 速扳动 ,常可听到 “ 喀”的弹 响声 。随后可如法
向另一侧 扳动 。斜扳 法亦可 仰 卧位操 作 。 2. 颈椎 旋转 定位扳 法 :受术 者 、术 者体 位同上 ,术者
受术者术者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拇指顶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一手托住对侧下颌部令受术者低头屈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关节间隙张开时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即保持这一前屈幅度再使其向患侧屈至最大限度
2 O 1 3 年1 1 月第2 O 卷第2 1 期
・
中 医 与 中西 医 结 合 ・
常见脊柱病的整脊疗法讲座
第五讲 推 拿整脊 的基本手 法 ( 上)
双 拇 指 按 于 其 后 突 的 棘 突 旁 ,或 两 拇 指 分 别 置 于 左 、右 偏
复数次。 ( 二 )颈 项 部 扳 法
1 . 掌托 拔伸法 ( 端法) :受术者 坐位 , 术者 立于其 后 , 以双手 拇指 端和 罗纹面 分别顶 按住其 枕骨 下方 风池穴 处 , 两掌分置 于两侧 下颌部 以托挟助 力。然后掌 指及臂部 同时 协调 用力 , 拇指上顶 ,双掌上托 ,缓慢 向上拔伸 1 ~2 分钟 , 使颈椎 在较 短时 间 内得 到持 续牵 引。
明复位 成功 。
整复作用的一类手法 。然而,要纠正脊椎 关节位置异常 ,不 放松 、松解和调 整因脊椎 位置异常 引起 的椎 周软组织痉挛 、
粘 连或 其他病 理变 化 ,是很 难达 到理想 效果 的 ,甚至有 时
暂 时复 位成功 ,但 随后 又会 旧疾复 发 。更 何况脊 柱病 治疗
脊柱固定的手法
脊柱固定的手法
脊柱固定的手法包括多种,下面列举其中的一些:
1.手提法:一种古代的正骨手法,适用于脊椎错位的整复。
患者立于桌前,助手
立于桌上从高处握患者两手臂将患者提起,使患者悬空双脚离地,医者在患处按压整复,给予固定。
这种方法与脊椎悬吊复位法近似。
2.双踝悬吊法:这是一种整复脊柱的方法,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描述
过此方法。
患者俯卧床上,两踝部衬上棉垫后用绳缚扎,两足由床上徐徐悬吊,使躯干
前倾于0°~30°位约15分钟,利用患者体重将压缩椎体拉开。
复位后患者仰卧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使脊柱过伸,维持整复效果。
此外,对于整复后的脊柱,应予以适当固定。
一般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须仰卧于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卧床时间3周~4周。
对于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应采用脊椎骨折夹板或石膏背心、金屬支架固定,固定时间4周~6个月,必要时亦可手术治疗。
对于颈椎骨折脱位者,经整复与持续牵引后,可给予颈托或石膏围领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还有外固定,如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
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请注意,上述手法和固定方法都需要在专业的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自行操作,以免对脊柱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
软组织损伤
练功疗法对于软组织损伤,如 肌肉、韧带、关节囊等也有较
好的治疗效果。
运动系统功能障碍
练功疗法可以改善运动系统功 能障碍,如肩颈痛、腰痛、脊
柱僵硬等。
其他疾病
练功疗法还可用于治疗一些与 脊柱相关的其他疾病,如神经
根痛、坐骨神经痛等。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适应症选择
练功疗法适用于大多数脊柱相 关疾病,但对于严重的脊柱骨
针对特定病症的功法
颈椎病调理功
针对颈椎病的症状,通过特定的动作设计,缓解颈椎压力,改善 颈椎状况。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功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通过特定的锻炼动作,帮助恢复腰椎的 正常生理曲度,缓解疼痛。
关节炎保健功
针对关节炎的症状,通过温和的动作来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缓解 关节疼痛和僵硬。
辅助疗法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 疗法
•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概述 • 练功疗法的基本原则 • 练功疗法的主要方法 • 练功疗法的实践与应用 • 练功疗法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01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是一种通过 手法整复脊柱错位、调整脊柱内 外平衡的中医治疗方法。
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通过特定的手法 技巧,达到调整脊柱、舒筋活血 、通络止痛等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折、肿瘤等应慎用或不用。
患者身体状况评估
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 体状况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 承受练功疗法的治疗。
禁忌症
孕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脊 柱严重畸形或不稳定的患者等 应禁用练功疗法。
治疗反应观察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完整版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完整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的由来1. 脊柱长杠杆手法的方法学缺陷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手法,可把正骨手法操作时将手法力从力点传递到目标关节的骨、韧带连接视作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早在古希腊时,医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ic)就以《以杠杆力整复关节》为书名,介绍了脊柱手法。
因而在手法分类方面,可根据正骨手法施力点与目标作用关节的距离远近而划分为长杠杆手法和短杠杆手法两大类。
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脊柱手法如颈椎旋转扳法、腰椎斜扳法为长杠杆手法,而脊柱按压复位法则归属于短杠杆手法。
脊柱长杠杆手法由于施力位置与手法目标作用节段之间有着较长的力距,可通过杠杆的机械力放大作用,在较省力的条件下完成手法的操作。
然而,有一利则有一弊,长杠杆手法操作时,手法力要通过多个链节的应力传递才能作用于目标节段,从而完成复位移动。
如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来整复颈椎错位时,来自颅骨的旋转扭力,首先使寰枕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转动,引起寰枕韧带紧张;紧张的寰枕韧带进一步带动寰枢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而旋转,使得寰枢关节的关节囊、韧带依次紧张;带动颈2、3节段发生旋转……这样,扭力通过骨关节—韧带链节的逐次传递,到达下颈椎的目标作用节段。
由于长杠杆脊柱手法需要多应力传递链节实现关节整复,这些应力传递链节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解剖和病理上的差异,对于传递链节的调整和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临床上常有难以准确定位于目标作用节段的事例发生。
特别是在患者肌肉痉挛难以解除,错位节段处于保护性交锁状态下,更是如此。
其次,由于胶元组织的粘弹体特性和不可避免的关节被动运动存在,每一链节在应力传递过程中均有能量损耗,这样就形成了手法应力在各链节的不均匀分布。
来自颅骨的旋转扭力要不断消耗于每一节段运动,在不需要出现超生理运动的上颈椎各节段出现了很高的扭转应力,而在需要产生超生理运动的下位颈椎只有很小的扭转应力,不足以满足关节复位的需要。
资料:脊柱的复位手法
脊柱的复位手法王遵来《特色脊诊整脊》脊柱的复位手法有很多种,临床上因专家的经验不同而方法各异,但基本上都是在摇正法、推正法、旋转法、扳按法和冲压法等的基础上进行演变,或综合运用,以稳妥、安全,且能达到复位为准则。
如果一次复位成功,就不必要再行重复。
如因各种原因复位不完全或复位后易再错位,则需隔日或每日进行1次,3~5次为一疗程。
脊柱复位手法一般应采用卧位式(无体重垂直压力且肌肉易于放松),少数手法也可取坐位式。
现将各段脊柱的一些基本复位手法分述如下。
第一节颈椎复位手法因颈椎的结构较复杂,其活动度亦较其它部分为大,所以,对直接作用于颈椎的整复手法来说,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危害。
这就要求在应用时一定谨慎从事,初学者最好能在有经验的上级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
下面简要地介绍颈椎部的一些基本复位手法。
一、摇正法1、仰头摇正法:此法多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动者。
有时在颈椎3~5的关节微小移位中也采用本法。
患者多取卧位(有经验者也可以让患者取坐位,但一般坐位不如卧位安全和稳妥)。
(1)卧位仰头摇正法: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其枕部,将其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病人放松颈部后,将头转至较大幅度,稍加有限度的顿挫力,此时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咯登)声。
一般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摇正为好。
(2)坐位仰头摇正法:患者坐位,身体放松,头略后仰。
医生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掌托其下颌,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置其枕后两侧,以整个掌指面托扶住枕后方,此时亦可稍加一个向上牵引头颈的作用力。
接着保持这一状态,轻柔而缓慢地左右旋转头颈数次,待感到患者颈肩放松后,突然进行一下快速、有限的地旋转摇动,此时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
应当注意,此手法直接作用于上段颈椎,甚至达到颈椎6个节段,如若旋转摇动时的幅度超过其生理活动的范围,将会发生危险,因此应当认真体会颈椎旋转的范围。
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个快速、有限度的旋转运动。
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疗效
脊柱侧弯治疗
分两类: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脊柱运动疗法 矫形支具治疗 手法治疗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若脊筋陇 起,骨缝必错,则成讴楼之形。当先柔筋,令 其和软。”
手法可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及软组织得到充分放 松,尤其是放松凹侧挛缩的软组织有利于脊柱 侧凸的恢复和稳定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目的:
改善椎旁肌功能,恢复脊柱肌力的平 衡,维护脊柱稳定性,从而恢复和控 制脊柱侧凸。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① “卧位牵顿”手法 ② 三步五法正脊术 ③ 正脊术 ④ 正骨手法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卧位牵顿”手法:
改善侧弯局部解剖关系及内环境外, 对侧弯脊柱上下进行调整, 有效恢 复脊柱的正常承重力线, 从整体上 恢复脊柱生理力学平衡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三步五法正脊术: 运用手法松解局部软组织,为后期的 脊柱整复提供良好过顶凸法、端提法、调颈法、还腰法、 胸顶法这 5 种手法改善侧凸局部解剖关系, 使侧凸的脊柱上下调整而达到使脊椎复位 的目的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正骨手法 :
有效恢复脊柱的正常承重力线,从整体上 恢复脊柱生理力学的平衡;
脊柱整脊方法
18
颈肩部软组织松解手法
19
2.2 颈椎手法整复--整复错位
颈椎病的手法整复治疗,可纠正错缝移 位的颈椎骨关节,恢复颈椎的内平衡,从根 本上缓解或消除骨关节病损对周围神经、血 管的激压,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一般有斜扳法、旋转定位扳法、侧扳法、 寰枢关节扳法、仰卧位扳法。
20
2.2 颈椎手法整复--整复错位
第一节、颈椎整脊手法
导致颈椎损伤的各种不良 生活习惯
13
1. 颈椎病损节段的确定 ①与病损椎相对应的临床症状、体征; ②影像学检查。 颈1-2——头痛、失眠、高血压、眼耳鼻病证 颈椎3——眩晕、颈肩综合征、面部粉刺、痘疹、 牙痛、张口不能 颈椎4——恶心、双手麻木、肩周炎、牙痛 颈椎5——胸痛、心跳过缓、呃逆、手掌胀痛、 口臭、火气大 颈椎6——血压波动、肩膀、上肢外侧麻痛、拇 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 颈椎7——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 14 肩胛痛、咽喉痛、上肢后侧内侧麻痛
颈颈1122头痛头痛失眠失眠高血压眼耳鼻病证高血压眼耳鼻病证颈椎颈椎33眩晕颈眩晕颈肩肩综合征面部粉刺综合征面部粉刺痘疹牙痛牙痛张口不能张口不能颈椎颈椎44恶心双手恶心双手麻木肩周炎麻木肩周炎牙痛牙痛颈椎颈椎55胸胸痛心跳过缓痛心跳过缓呃逆手掌呃逆手掌胀痛胀痛口臭口臭火气大火气大颈椎颈椎66血压血压波动波动肩膀肩膀上肢外侧麻上肢外侧麻痛拇食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二指麻扁桃体肿大颈椎颈椎77气短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肩胛痛咽喉痛痛咽喉痛上肢上肢后侧内侧麻后侧内侧麻痛痛15颈椎解剖特点
32
6、卧位颈椎拔伸法二
• 【操作】患者仰卧位。术者坐在其头前方, 一手托扶其枕后部,另一手托住下颏部, 两手协同用力,缓缓拔伸颈椎。 • 【要领及注意事项】和卧位颈椎拔伸法一 相同。 • 【作用】和坐位颈椎拔伸法一基本相同。
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体会
整 脊手法治疗脊柱 相关疾病 的体会
毛 健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
整脊复位综合手法36式一、颈椎相关疾病复位手法1、仰头摇正法此法适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医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作上仰(仰头可使颈2---------颈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将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见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咯嘚”。
此法也可于坐位下进行。
患者端坐,医者站立于其后,双手前臂分别轻置于患者两肩上,其中一手掌托其下颌,手指紧贴其面颊;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做上仰再慢慢侧转,再缓慢左右摇动2----3下,医者感到患者头部已放松时,托下颌的手将患者的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向患者的后上方加有限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的弹响声。
2、坐位旋转复位法此法用于枕环、寰枢关节错位。
患者端坐矮凳上,身体稍稍向后仰,靠在医者身上。
医者摸准其患者患椎棘突,以第2颈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以左手拇指轻轻扶按于第2 颈椎棘突的右侧缘,令患者低头至第2颈椎棘突稍向上将皮肤顶起,使该处的皮肤被拉紧,头的前弯就以此为度。
保持此角度不变,将患者头稍向左摆,并将面旋向右。
医者稍弯腰,用胸部轻轻压住患者头部,使其保持此角度,屈右前臂,用肘弯勾托患者下颌,前臂及手部配合胸部将患者头颈部抱住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者头部在此角度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右手带着患者头部继续向右稍作超限度旋转,左手拇指同时将第2颈椎棘突向左侧推顶。
此时,常伴随“哒’的清脆响声,重新进行触诊检查,如棘突已复正,则复位完成。
3、低头摇正法用于颈椎2-------颈椎6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医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次。
4、侧头摇正法此法用于颈2----颈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一、定义及背景背景介绍1.定义脊柱微调手法又称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该手法以中医的整体观为出发点,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放射诊断、骨科学等学科而创立;是在对传统手法体系进行反复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提高手法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角度出发,充分吸收国外按脊疗法与矫形内科的手法精髓而形成的系统手法。
脊柱微调手法将脊柱作为躯体结构的中心,治疗中除了调整产生症状的病变局部,还重视调整人体脊柱的力线,旨在以最轻的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动运动幅度及关节操作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既能使作用力渗透到软组织的深部,又能避免暴力带来的组织损伤,通过运动节段空间序列的调整,为神经、血管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内环境,从而阻断疾病的病理循环链。
2.背景介绍错位和整复理论是目前在脊柱推拿领域中的主导理论,以手法整复关节和筋膜软组织解剖位置异常是已被长期临床实践证实了的有效方式。
故无论是我国的正骨推拿还是国外的按脊疗法、矫形内科,都把整复脊柱活动节段的错位作为治疗脊柱源性疾病的关键方法。
随着整复理论被国内外从事非手术治疗脊柱源性疾病的医务工作者的广泛接受,隐藏在这一理论内部的非理性成分逐渐暴露出来,并在临床工作中造成了频频发生了医源性事故。
因而从1995年开始,沈国权教授开始构思并应用腰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最大的优势是手法操作的可控制性,并简化了脊柱手法步骤,使成套的腰椎斜扳法、后伸扳法和按压振腰法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由单一的腰椎微调手法来实现。
从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的反馈信息分析,采用短杠杆微调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手法后反应轻微,患者的痛苦甚少,疗程明显缩短的优点。
受此脊柱手法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成功经验鼓励,以后沈国权教授又与同事一起,以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相继发展了颈椎、胸椎及骶髂关节的短杠杆微调手法系列,使得中医推拿临床的手法内容更为丰富,也使得大批患者能得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小的医疗费用下迅速摆脱病痛。
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又称整脊疗法,是一种源于中医正骨疗法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脊柱相关疾病。
该方法通过特定的手法操作,对脊椎进行旋转、牵拉等动作,以达到治疗目的。
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法的基本原理如下:
1. 促使患椎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从而对突出的髓核产生周边压力,使突出物易于回纳。
2. 拨正偏歪棘突,椎体关节得以恢复正常(或代偿性)的解剖位置,解除黄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
3. 松解粘连,增加活动范围,缓解疼痛。
在应用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时,术者需要先对患者进行触按检查,了解椎旁筋肉、棘突位置等病变情况。
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整复手法进行治疗。
总之,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
疾病的方法,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护理和康复锻炼,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整脊的含义、分类与应用技巧_崔彦杰
一、整脊的含义与分类:
1、整脊的中文含义:
整脊中的整有二种中文含义:一为形容词表示整齐。
另一种解释为动词表示整理(修理)的意思。
2、整脊的医学含义:
整脊——脊柱关节脱位的整复。
3、整脊的分类:
整脊从技术发源地域划分,可大致分为中式整脊(中医整脊)、美式整脊(脊骨神经医学)、中美整合整脊。
二、整脊手法的应用技巧:
整脊手法主要以“稳、准、轻、巧、快”见长。
“稳”是指手法操作要平稳自然。
如何做到稳?首先要的患者的偏位情况了然于心,对患者的体征、肌肉的僵化程度、关节的松紧度等做一简单综合的判断,心中有数后在手法操作时才能运用平稳自然;
“准”是指手法操作定位要准。
如何做到准?要根据需要矫正的部位,精确的调整前屈(或过伸)侧曲的角度;
“轻”是指手法操作用力要轻。
如何做到轻?轻是指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征预先做一个力度判断,先用一较小的力度进行矫正,如未成功再适当增加力度,但最多不超过三次;
“巧”是指手法操作时要用巧力,不要使用蛮力。
如何发出巧力?在患者放松的一瞬间用一适当的力即能推动脊椎骨,此力即为巧力;
“快”是指手法操作时,用力要疾发疾收,即要用短劲,发力时间不可过久,以减轻患者痛苦。
而且速度提高后,能在力度很小的情况下,达到使脊椎骨移动的动能。
中华整脊医学协会崔彦杰。
整脊复位手法
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常见脊柱病的整脊疗法讲座第四讲推拿整脊的作用和基本技术要求
绝 ;去力时局部动脉血管迅速 充盈 , 流速加快 ,并产生较大
冲 击 力 流 向远 端 。研 究 证 明 ,推 拿整 脊 时 病变 脊柱 节 段 及 其 支 配 区域 微 循环 改善 ,神 经 根 继 发 性 炎 症 减 轻 或 消 除 ,神 经 介 质 儿 茶酚 胺 释 放 减少 , 分 解 代 谢 加 速 ,代谢 产 物 在 尿 中 排
实现对整体的调节。临床观察发现,整理胸椎 1 ~5可调整心
肺 功 能 ;胸 5 ~8可 调 整 胃、十 二 指肠 功 能 ; 胸 8 ~l 0可 调 整
肝、 胆、 胰功能; 胸椎 1 0 -1 2可调整 胃肠功能 , 胸 l 2 ~腰 l , 可调整 肾、膀胱功能;骶椎可调整子宫及二 阴功能 。
直接 加速血 液和淋 巴循环 ,调节 和增 强内脏器 官的功能 活 动 ,尤其对 胃肠 运动 、胃的分泌 等消 化器官 功能具有 双 向
调 整 作 用 ,加 强 小 肠 吸 收 功 能 ,增 加 组 织 器 官 的 营 养 。所
身健体 的 目的 。其 作用 可 以归纳为 以下几个 方面 :
、
推拿 整脊 的作用
推 拿 整 脊 不 仅 可 以 整 复 调 理 脊 柱 结 构 位 置 异 常 ,而 且
可 以调 整脊柱 的营 养循环 结构 ,影 响脊髓 、脊神 经支配 的
全 身 各 组 织 器 官 ,改 善 人 体 的 机 能 状 态 ,达 到 治 病 防 病 、强
推 拿 整 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过 调 整 脊 椎 位 置 结 构 ,刺 激 脊 旁 俞 穴 ,可
恢 复 脊 柱 的 灵 活 性 ,增 强 脊 柱 的 稳 定 性 ,消 除 姿 势 异 常 和 疼 痛 等神 经症状 。
传统整脊八法适应症
骑龙法:子法
斜扳法〔A〕,引自?中国骨科技术史?
斜扳法 〔B〕
李仲南“攀门拽伸法〞 ,引自?现代中医骨科学?
A
B
C
?回回药方?过伸垫枕法A,顾云伍的垫枕练功法
?伤科汇纂?腹部枕缸法
?现代中医骨科学?屈曲练功法
整盆法: A、按压
整盆法: B、侧扳
整盆法: C、屈压
整盆法: D、单侧下肢牵引 A、B、C、D引自?骨继疗重宝记?
• 〔7〕行拉压疗法后因患者控制饮食,少食 少饮造成血液相对浓缩,导致左下肢静脉血栓 形成1例[14]。
• 〔8〕老年男性55岁,行拉压疗法致急性肺 栓塞死亡1例 [14]。
• 〔9〕暴力拉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 以双下肢全瘫,二便失禁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 经损伤2例 [32]。
• 〔10〕老年女性53岁,行快速拉压法治疗腰 椎间盘突出症导致锁骨骨折 [20]。
• 旋转法适应症选择不当并发的医疗意外: • 〔1〕颈部暴力旋转法致颈椎4半脱位合
并颈4、颈5神经根损伤1例[9]。 • 〔2〕颈部暴力旋转法导致瘫痪1例[36] • 〔3〕腰骶过伸法和旋转复位法为主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等致以括约肌功能障碍, 马鞍区麻木,小腿肌肉瘫痪为主要表现的 马尾神经损伤4例[11]。
〔2〕腰椎旋转法 适应症:胸腰椎损伤,关节突关节紊乱,椎间盘
突出症等。 本卷须知:
① 此法宜坐位施行,宜需腰背肌肉放松、患者配 合;
② 运用时需固定骨盆。 禁忌症:
① 诊断不明确者; ② 并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慎用,哮喘者禁用;
• ③ 椎弓崩解脊柱滑脱者慎用; • ④ 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腰僵未缓解者慎 • 用; • ⑤ 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1/2者禁 • 用; • ⑥ 骨质疏松症患者慎用; • ⑦ 胸腰椎手术后禁用; • ⑧ 孕妇禁用。
脊柱整复手法配合点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镇眩作用
9 0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
脊柱整复手法配合 点穴对椎动脉 型颈椎病镇眩作用
张 世 卿
( 南中医 学院第 一 附属 医 院推拿科 河 摘要 : 目的:观察脊 柱整 复手法 配合 点穴对 椎动 脉 型颈椎病 镇眩 作用及 即 时效应 。方 法 :将 2 2例病 0 人 随机 分 为实验组 ( 0 例 )和对 照组 ( 4例 ) 18 9 。实验 组用 脊柱整 复 手法 配合 点穴 治疗 ,对 照组用 静 滴麦 普 宁针 治疗 。观察 第 一次手 法 治疗前 后 即 时经 颅 多普勒
内脏 器官 急重症 患者 、孕妇 。⑤ 未 能按照 实验计 划完
成治疗 过程 者 。
5 .病 例 分组情 况 :2 2例 椎动脉 型颈椎 病患者 均 0 为我科 门诊 和住 院病人 。 中男性 9 , 性 1 5 ; 其 7例 女 0例 年 龄 2  ̄6 0 5岁之 间,平 均 4 . ;病程最 短 6 ,最 26岁 天
治 疗措施 1 。 周
1 .实验 组 :采用 脊柱整 复手 法配合 点穴 治疗 。第
一
日常 的工作 和 生活 。近年 来 ,随着 人们 生 活节奏 的加 快 ,该 病 的发病 率有 上升 的趋 势 , 因此 ,寻求该 病行 之 有效 的治疗方法 是 当务之 急 。自 2 0 年 以来 ,我们 06
步 ,理筋 通 经法 :用 拇指 揉拨 法沿 颈部 两侧足 太 阳膀 胱经进 行揉 拨 ,在 痛 点处点 揉 2 分钟后 ,在筋结 、筋
索部施 以分 筋 、弹 筋手 法 1 5下 ,以理筋通 经 。 第三 步 ,牵 拉整 复通 经 法 :患者 仰 卧在床 上 ,全身 放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复胸椎的应用
➢伤科病:胸肋屏伤,胸痛,落枕,等 ➢内科病:咳嗽,心悸,胁痛,等
整复腰椎的作用
➢调整腰椎椎间关节紊乱 ➢加大后伸角度 ➢加大旋转角度 ➢放松腰部肌肉松筋
整复腰椎的应用
➢伤科病:间盘病变,椎间关节紊乱,椎旁软 组织病
➢内科病:脾胃病,月经病,性功能障碍,等
整复骶髂关节的作用
➢调整腰骶关节、骶髂关节 ➢加大腰部旋转功能 ➢放松腰骶部肌肉
颈部仰卧位拔伸法
颈部端提法
背部按法
交叉分压法
胸部提抖法
扩胸牵引扳法
胸椎对抗复位法
胸椎对抗复位法
胸椎对抗复位法
胸椎后伸扳肩法
仰卧位胸椎整复法
正确交叉 错误交叉
手压操作 腹压操作
腰部侧扳法
腰部侧扳法
腰部后伸扳腿法
腰部后伸扳肩法
腰椎定位旋转扳法
手的动作 前面观 扳肩操作
颈 椎 端 提 法
法
颈 椎 仰 卧 不 定 位 扳 法
颈 椎 仰 卧 定 位 扳 法
颈 椎 侧 扳 法
颈 椎 不 定 位 旋 转 扳 法
颈 椎 定 位 旋 转 扳 法
几个问题的思考
➢为什么众多医生关注整复脊柱类手法? ➢真的有那么多患者需要接受整复吗? ➢整复脊柱类手法只有整复作用吗? ➢整复脊柱类手法的实质是什么? ➢如何安全使用整复脊柱类手法? ➢整复脊柱类手法须与其他手法结合应用!
整复骶髂关节的应用
➢伤科病:间盘病变,椎间关节紊乱,椎旁软 组织病
➢内科病:月经病,性功能障碍,等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手的动作 后面观 手托操作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颈部侧扳法
后面观 握手操作 后侧操作
颈部侧扳法
颈部侧扳法
颈部侧扳法
颈椎不定位旋转扳法
颈部仰卧定位扳法
颈部仰卧不定位扳法
腰椎定位旋转扳法
腰椎定位旋转扳法
直腰旋转扳法
直腰旋转扳法
骶髂关节扳法
整复颈椎的作用
➢调整颈椎在纵轴上的旋转 ➢调整颈椎在矢轴上的旋转 ➢调整颈椎在额轴上的旋转 ➢加大颈椎侧屈角度 ➢加大颈椎旋转角度 ➢放松颈部肌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整复颈椎的应用
➢伤科病:颈椎病,落枕,颈肩部不适,等 ➢内科病:头痛,咽痛,耳鸣,便秘,等
整复胸椎的作用
➢调整胸椎椎间关节 ➢调整肋小头关节 ➢调整肋横突关节
整复脊柱类手法的思考
整复脊柱手法
骶 髂 关 节 扳 法
腰 直椎 腰定 旋位 转旋 扳转 法扳
法
腰腰 椎椎 后后 伸伸 扳扳 腿肩 法法
腰 椎 侧 扳 法
仰 卧 位 胸 椎 整 复 法
胸 椎 后 伸 扳 肩 法
扩 胸 牵 引 扳 法
胸 椎 对 抗 复 位 法
胸 椎 提 抖 法
背 部 按 压 法
颈
椎 仰 卧 位 拔 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