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次课资料教学教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过程设计.doc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过程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c5dc75a4192e45361166f587.png)
网上学习
这是远程教育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网上学习交流,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的正确理解。
6
网上辅导答疑
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老师交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6
合计
三、教学模式设计
该课程是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地学前教育中的实际案例,分析相关理论知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按内容的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计划课内学时72按教学容学时分配如下表:
各章标题
内 容
课内计划学时
第一章 绪论
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性。
4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要求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初步了解遗传的作用,理解大脑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了解胎内环境的重要性。
12
第五章 学前儿童活动的心理特点
要求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在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和游戏中的心理特点,学会应用有关知识指导幼儿的活动。
14
第六章 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儿童发展环境的设计,本章就如何设计儿童发展的环境做了说明。要求学生理解个性因素(包括气质、性格、自我意识、性别化)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
8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
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10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及重要性;掌握依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理解同伴关系对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会应用有关知识帮助学前儿童改善社会化发展中的不良处境和不良行为特征。
主要是介绍学习的方法和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理念, 并就如何学好本学科提供一些方法上的建议。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x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x](https://img.taocdn.com/s3/m/bde323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d.png)
思维发展
1 2
直觉行动思维
学前儿童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即思维与 行动紧密相连,缺乏计划和预见性。
具体形象思维的初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能够运用具体形 象进行思维,如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理解事物。
3
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在学前晚期,部分儿童开始表现出抽象逻辑思维 的萌芽,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良好性格塑造
01
02
03
04
榜样作用
家长和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 好的行为榜样,影响孩子的性
格形成。
积极评价
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社交技能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如分享 、合作、沟通等,促进他们的
人际交往能力。
道德观念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意志锻炼
01
目标设定
帮助孩子设定明确、 可实现的目标,激发 他们的内在动力。
02
延迟满足
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 需求,培养他们的耐 心和等待能力。
03
挫折教育
让孩子在适当的挫折 中学会坚持和努力, 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 。
04
自我控制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 制,如控制情绪、抑 制冲动等,培养他们 的自律性。
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一
小明在幼儿园的适应问题
案例二
小红的攻击性行为分析
案例三
小刚的退缩行为及干预
拓展延伸: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学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应用于学前心理学领域,如大数据 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未来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普及,成为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1f9a8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9.png)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学前心理学》的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第二节“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发展的实质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发展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心理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及其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讲解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发展的实质和特点。
(2)介绍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心理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例,讲解儿童认知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及教育启示。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2.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3. 心理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案例:小明,5岁,刚上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玩,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
答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明可能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在此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
教育建议如下:(1)教师应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引导小明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培养其合作精神。
(2)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帮助小明认识到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3)家长应多陪伴小明,鼓励他与同龄孩子交往,提高其社交能力。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汇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828235aaef8941ea76e05d4.png)
实验法(实验室、自然实验) 测验法 作品分析法 3、特殊方法(研究技术) 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互补方能在效
第二章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习要求: 1、了解三岁以内婴幼儿的心理及动作发展特点; 2、理解婴儿无条件反射的意义和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 3、掌握婴儿常见的无条件反射的种类;掌握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掌握三到六岁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往往能说明其心理水平的发展,因为人的动作主要由高级中枢支配,其动作 发展与心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 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①整体——分化 ②上部——下部(首尾规律) ③中央——边缘(近远规律) ④大肌肉——小肌肉(大小规律) ⑤无意——有意(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2、 坐爬站走的发展: 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一致,是儿童从躺着的姿势解放出来的时期,是其摆脱成人怀抱的时期
这些无条件反射均在婴儿长到几个月时相继消失;若到时不消失,反而是婴儿发育 不正常的症状。 1、无条件食物反射:吸吮反射 觅食反射 2、无条件防御反射:眨眼反射 3、无条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 4、返祖性反射: 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4——5个月消失 巴宾斯基反射,6个月时消失 P23 晴天时,产院的婴儿象向阳花面向太阳 惊跳反射(莫罗反射),3——5个月消失 击剑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4个月消失 行走反射(迈步反射),2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6个月时消失
第一节 人生第一年
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一些心理现象开始萌芽的阶段。
一、初生到满月
新生儿期是人类一生中唯一能观察到纯正的先天本能行为表现的时期。
(一)适应新生活 简介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神经系统特点:新生儿面临生死存亡的斗争;身体软弱,娇 嫩,神经系统简单,功能还不完善。 为适应人间生活逐渐产生人的心理: 生存方式的变化:寄生——独立 生活环境的变化:恒定舒适——变化无常 (二)依靠无条件反射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611afa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9.png)
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当人的本我欲望受到 压抑时,会采取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 保护自我,如否认、投射、升华等。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 务和危机,成功解决危机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人格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它涉及到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整合。
教育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注重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启发性。同时,还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难度,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 上的发展。
05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Chapter
攻击性行为问题及干预措施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包括身体 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等。
游戏过程中的交流、协商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幼儿语言和思维能 力的发展。
激发情感和创造力
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 乐、满足和成就感。
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01
家庭氛围的影响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紧张、
冷漠的家庭氛围则可能导致幼儿心理问题。
02 03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有助 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品质,而专制、溺爱的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幼 儿依赖、自卑等问题。
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对幼儿心理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优越的经济条件可 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有助于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02
主要研究3-6岁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学习特点和教育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e7e06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c.png)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1.2 教学内容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1.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讲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分析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介绍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二章:认知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掌握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了解认知发展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2.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认知发展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2.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讲解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分析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认知发展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三章:情感与社会性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了解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影响3.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学前儿童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讲解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分析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四章:语言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了解语言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语言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影响4.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的重要性讲解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分析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语言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五章:行为发展5.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的行为发展特点掌握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了解行为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的行为发展特点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行为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影响5.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学前儿童的行为发展的重要性讲解学前儿童的行为发展特点分析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行为发展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六章:感知觉发展6.1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掌握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了解感知觉发展对学前儿童学习与生活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感知觉发展对学前儿童学习与生活的影响6.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感知觉现象,引发对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兴趣讲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分析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探讨感知觉发展对学前儿童学习与生活的影响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七章:创造力发展7.1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特点掌握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方法了解创造力发展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特点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方法创造力发展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7.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创意活动的例子,探讨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讲解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特点分析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方法探讨创造力发展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八章:学习理论8.1 教学目标掌握学习的基本理论理解学前儿童学习的特点学会应用学习理论指导学前教育活动8.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学习的特点应用学习理论指导学前教育活动8.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学习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讲解学习的基本理论分析学前儿童学习的特点探讨如何应用学习理论指导学前教育活动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九章:游戏与发展9.1 教学目标理解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不同类型的游戏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学会通过游戏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9.2 教学内容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同类型的游戏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作用通过游戏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9.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讲解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类型的游戏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探讨如何通过游戏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十章:心理健康与辅导10.1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策略学会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10.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策略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10.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实例引发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的关注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分析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策略探讨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十一章: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11.1 教学目标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了解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11.2 教学内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11.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引发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讲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探讨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十二章:多元智能与教育12.1 教学目标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发展学前儿童多元智能的策略学会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于教育实践中12.2 教学内容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学前儿童多元智能的策略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于教育实践中12.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引发对多元智能的兴趣讲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发展学前儿童多元智能的策略探讨如何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于教育实践中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十三章: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13.1 教学目标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基本特点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方法了解特殊需求儿童教育的重要性13.2 教学内容特殊需求儿童的基本特点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方法特殊需求儿童教育的重要性13.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讨论特殊需求儿童在教育中的关注点,引发对特殊需求儿童教育的重视讲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基本特点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方法探讨特殊需求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十四章:课程设计与评估14.1 教学目标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课程评估的方法学会设计适合学前儿童的课程14.2 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课程评估的方法设计适合学前儿童的课程14.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讨论课程设计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引发对课程设计与评估的兴趣讲解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课程评估的方法探讨如何设计适合学前儿童的课程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第十五章:职业发展与规划15.1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心理学专业的基本职业方向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学会进行职业发展与规划15.2 教学内容学前心理学专业的基本职业方向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职业发展与规划15.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前心理学专业的职业前景,引发对职业发展与规划的重视讲解学前心理学专业的基本职业方向分析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探讨如何进行职业发展与规划总结本章内容,回答学生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掌握了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途径,理解了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行为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儿童的影响,熟悉了学习理论、游戏与发展、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多元智能与教育、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估以及职业发展与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d177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e.png)
04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 影响分析
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塑造作用
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使孩子更加自信、开 朗。
冷漠、紧张或充满冲突的家庭氛围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消极、悲观的性格特点,如自 卑、抑郁等。
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提高孩子的社会适 应能力。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1 2 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的 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理论等,以及这些理论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解 释和指导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以及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发展
01
02
03
感知觉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逐渐敏锐, 对颜色、形状、声音等刺 激更加敏感。
大运动能力
儿童在学前阶段大运动能 力迅速发展,如跑、跳、 攀爬等。
精细动作发展
此阶段儿童精细动作能力 也在提高,如握笔、搭积 木、穿珠等。
语言与认知发展
词汇积累
学前儿童词汇量迅速增长, 能够理解和使用更多词汇。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 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规律。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的热爱和关 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 学习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d78588cf46527d3250ce08b.png)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陈帼眉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学前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
作为这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一经典教材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具有相同的实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1.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脑的机能(1)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研究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①大脑具有记忆的功能,过去的经历在刺激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后又重新呈现出来。
②大脑前额叶与人的个性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2)研究证明,儿童的心理是儿童大脑活动的产物。
①没有儿童的脑,即使有充分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也不能形成儿童的心理。
②出生时大脑不正常的儿童,也不能产生正常儿童的心理。
比如,脑性瘫痪,即出生前或产期发生脑部疾病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智力低下、视觉障碍等症状。
2.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人的心理现象都可以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根源。
儿童见过汽车,头脑中才有了汽车的形象;吃过苦药,才知道苦的滋味。
(2)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是一种反映,是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形成心理的过程。
3.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有能动性学前儿童的心理不是对周围环境和教育的机械反映,它在反映过程中有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选择性。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依赖着大脑和客观现实。
他们的心理活动都是在这二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e47ba472f60ddccda38a07e.png)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XXXXXXXX学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
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学前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设计思路《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应根据中职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开发的思路与过程课程标准设计紧密结合工作岗位,课程的设计以对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素质的需要调研为前提。
课程以全面提高这生的理论素养为基点,充分发挥《幼儿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上的特殊功能。
(二)特点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计以一切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
注重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结构合理有序且内容能满足未来岗位工作需要的《学前心理学》课程。
3•《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cb58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b.png)
学前心理学教案一、引言学前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前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从而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3. 了解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4. 掌握适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概述1. 学前心理学定义及研究对象2.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学前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1.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特点2. 1-3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3. 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第三节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1. 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影响2. 家庭情感氛围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 家庭经济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第四节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1. 幼儿园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培养2. 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3. 社会变革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五节适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1.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2. 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3. 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4. 倾听和尊重儿童的需求和意愿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环境对其影响。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适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针对学生对学前心理学概念的理解,进行课堂测验。
2.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案例,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学前心理学导论》2. 多媒体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观察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0f1f50312b3169a451a4ed.png)
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理解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 2.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儿童期的年龄划分教学方法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 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导入:讲述前苏联动物心理学家H·H·拉德金娜——苛特恩关于把幼小的黑猩猩当孩子养的实验,自然引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幼儿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幼儿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幼儿心理学的年龄范围回忆:普通心理学所涉及的年龄阶段及研究内容。
指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期的年龄划分:二、幼儿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举例:注意、记忆。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举例: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举例:幼儿个体差异。
三、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课堂讨论: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然后请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述。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长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发展心理学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它更多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
换句话说,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常常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教材
![《学前心理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6c6a4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1.png)
《学前心理学》教材学前心理学教材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学龄前期间心理发展的学科。
本教材旨在全面介绍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第一章:学前心理学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和阶段,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感知和运动发展学前阶段是感知和运动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本章将讨论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和感知能力的提升,以及他们的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第三章:语言和沟通发展语言和沟通是学前儿童重要的心理发展领域之一。
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得的过程和阶段,以及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发展。
第四章:认知发展学前期认知发展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儿童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情感和社会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对他们的整体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影响重大。
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的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发展。
第六章:学前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本章将介绍学前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教育环境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评估方法的运用。
第七章:特殊儿童的学前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等)的学前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探讨如何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结语学前心理学教材旨在为教育工作者、父母和学前教育学生提供全面的学前心理学知识。
通过研究本教材,读者将能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0). "学前心理学研究进展:理论与实践",《心理学评论》,24(2),59-78.- Johnson, L. (2012). "学前阶段的感知和运动发展",《学前心理学杂志》,10(3),101-120.- Wang, M. (2014). "学前儿童语言得的研究回顾",《儿童发展心理学杂志》,16(1),34-52.- Zhang, Q. (2018).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与策略",《学前心理学年刊》,20(4),201-220.。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98ef8c5915f804d2a16c13f.png)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ﻫ(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ﻫ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ﻫ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ﻫ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ﻫ(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ﻫ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ﻫ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ﻫ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ﻫ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ﻫ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ﻫ学习目的和要求:ﻫ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00f0d6ab90d6c85ec3ac67f.png)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为专业必修课。
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师观;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必需的基本技能,初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准绳,融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高职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分析,强化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形成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学习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熟悉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能力目标:1.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解决实际问题;2.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基础;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能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为理论指导,科学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
素质目标:1.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尊重、理解、认同、公平对待每一个儿童,认真观察每一个儿童,发现儿童发展规律,引导儿童成长;2.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四心”(爱心、耐心、细心、关心),树立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的职业理想。
三、课程内容安排四、教学条件(一)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案例法、情景法、探究法等教学模式,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1.案例教学法充分考虑同学的特点,实行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真实情况,切实的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2024年度《学前心理学》教案(doc)
![2024年度《学前心理学》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98ad51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f.png)
2024/3/23
1
目 录
2024/3/23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 认知过程与知识建构 • 情感、意志和个性特征培养 • 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游戏活动在心理发展中作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
01
标
2024/3/23
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会影响孩子的教育机会和资源获取,从 而影响其社会性发展。
社会互动与媒体影响
孩子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社会规范,同时媒体也会对 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1
道德品质形成过程剖析
2024/3/23
道德认知发展
孩子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渐理解道德规范和原则,形成自己的道德 认知。
2024/3/23
建构游戏
利用积木、拼图等材料 进行搭建和构造,培养
空间思维和创造力。
益智游戏
音乐游戏
通过解谜、策略等方式 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
决能力。
24
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 、唱歌等活动,提升音
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游戏活动在心理发展中作用
01
02
03
04
促进认知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知 、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活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和计划
学生能够展望未来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如深入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等方面的规划。
29
拓展延伸:未来研究方向
2024/3/2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实践的结合
探讨如何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前教育 的质量和效果。
中职职高幼儿教师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教学设计
![中职职高幼儿教师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40ffdf7c1cfad6195fa7d4.png)
(三)学前教育学:研究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的规律、原则、方法问题;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生理解剖特征的科学;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研究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研究世界的本源问题,研究怎样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等。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较复杂、抽象、和成体系发展;
2.心理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儿童自身和实践活动等诸因素的影响;
3.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矛盾问题;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三.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衰老死亡整个人生心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心理的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学前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时期,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语言、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儿童出生以后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所以,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1、普通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都是学好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学习儿童心理学这一课程的同时,要关注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比如,普通心理学中讲过心理活动、个性心理的有关基本概念、心理发生的机制,在儿童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不放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讲解,需要同学们自己根据情况来学习;再比如,讲到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都与生理特点有一定联系,同学们可以根据学过的生理学和卫生学的知识理解相应的心理现象和特点,为儿童表现出的特点找到生理和心理学的依据。
学前心理学教案(第一章 绪论)
![学前心理学教案(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4c75dfc4afe04a1b071de99.png)
教案首页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1、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
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
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
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
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2、什么是心理呢?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前面提到的观察就是知觉,知觉与记忆都是认识过程;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心理概念的外延,其内涵是三句话: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
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
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但目前也有另一种说法,心脏也能产生心理,因为一名曾做过换心脏手术的人在术愈后常常光顾酒吧、大吼,这是他不曾有过的行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是交通事故中捐赠心脏的人的嗜好。
目前对此现象仍无法解释。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
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
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7e4a5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6.png)
03
个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密切相关,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儿
童逐渐形成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社会性也要求儿童在个性发展的同
时,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0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物质决定了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性。通过基因传 递,父母将自身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从而影响后 代的身体特征、智力潜能和性格倾向。
寻求专业帮助
如症状严重,可寻求医生或心 理专家的帮助。
其他常见问题及其应对
02
01
03
攻击性行为
孩子表现出打人、咬人、推搡等攻击性行为。
明确行为界限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明确告知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提供正面激励
鼓励孩子的积极行为和友好表现。
其他常见问题及其应对
01
02
03
学习冲突解决技巧
教孩子学会用语言沟通、 寻求帮助等解决冲突的方 法。
角色扮演的准备与实施 指导儿童了解角色特点、任务和目标,提供必要 的道具和服装支持角色扮演过程。
3
角色扮演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儿童的同理心、沟通能力、解 决问题的能力等心理健康素质。
其他有效方法与实践
艺术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运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内心情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学前心理学》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 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课程内容
涵盖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多个 方面,深入解析幼儿心理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课程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幼儿 的行为和心理发展,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1-6章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1-6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21a71290c69ec3d5bb75b6.png)
讷河市职教中心学校2016 至2017 学年度上学期教案课程名称:_幼儿教育心理学任课班级:16 学前教育任课教师:***课程概况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2、心理学分类: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②儿童心理学③青年心理学④成年心理学⑤老年心理学等等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心理学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③幼儿的心理健康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结束部分: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启发引导学生一同分析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联系?教师简单介绍本书的四部分内容。
教学后记由于第一节理论课,所以我把授课进度放慢了许多,每个知识点基本达到熟练掌握后再往下进行。
为了让学生对这个专业、这个学科产生兴趣,在讲课过程中我穿插了许多自己身上的小案例,一方面学生感兴趣,另一方面拉近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感。
课题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难点: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开始部分:组织课堂,复习提问基本部分:讲授新课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理论作用:①有助于了解、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前因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师幼互动与幼儿教师心理
识记:A师幼互动的概念B应激的概念。
领会:A师幼互动的分类B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
简单应用:有效互动型教师的心理特征。
综合应用:幼儿教师应激的对策。
4、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培养
识记:教师专业成长的界定。
领会:A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B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区别。
2、结合实际,谈谈有效互动型教师有哪些心理特征。
3、举例说明幼儿教师疏解职业压力的对策。
4、结合实际,说说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
5、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谈谈将新手教师培养成专家教师的设想。
五、案例分析题
结合案例《认识水的特征》的教学过程,谈谈幼儿教师能力的特点与培养(可以从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以及专家教师成长等方面分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3、教育心理学具有哪些发展趋势
4、推动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是哪两种力量
5、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6、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和联系。
3、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识记:A观察法的定义B实验法的定义C调查法的定义D测量法的定义。
简单应用:A实验法的应用B调查法的应用。
综合应用:A观察法的应用B测量法的应用。
课后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课堂上完成)
二、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观察法
测量法
幼儿教育心理实验
三、简述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领会:A教育心理学的创建B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C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识记: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领会: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简单应用: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C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5、试解析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
6、幼儿教师心理应激的成因有哪些
7、幼儿教师应如何应对心理应激
8、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经历几个阶段
9、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0、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四、论述题
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学现状,谈谈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者、辅助者、解放者三种角色承担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指导语:我说一些关于你的事,你听我说得对,你就说对,你听我说的不对,你就说不对。
P56表格
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
学习目标
1、识记
——教师能力的层次、教师能力的种类、教师人格的含义、幼儿教师职业角色。
——情绪劳动的含义、情绪管理的概念。
——师幼互动的概念、师幼互动、应激的概念。
——教师专业成长的界定。
2、领会
简单应用:专家型幼儿教师的成长。
综合应用:如何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
课后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课堂解决)
二、名词解释
1、教育能力
2、师幼互动
3、情绪劳动
4、踢猫效应
5、应激
三、简答题
1、幼儿教师能力的种类有哪些
2、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3、幼儿教师的职业人格包括哪些方面
4、幼儿教师应该扮演哪些角色
——幼儿教师的人格特点:幼儿教师的角色结构。
——教师情绪劳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
——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幼儿教师应激的对策。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区别。
3、应用
——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内涵、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疏解。
——有效互动型教师的心理特征。
——专家型幼儿教师的成长、如何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概述
识记:A教师能力的层次B教师人格的含义。
领会:A教师能力的种类B幼儿教师职业角色。
简单应用:A幼儿教师的人格特点B幼儿教师的角色结构。
2、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
识记:A情绪劳动的含义B情绪管理的概念。
领会:A教师的情绪劳动B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C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
2、阅读一篇幼儿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报告,分析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操作技术。
3、试论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4、结合实际论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
1、根据幼儿教育心理学实验的原理,剖析恐惧学习实验的利弊。
2、根据下列幼儿的自我评价表设计一份简要的测量方案。
目的:考察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让幼儿回答教师的问题,让幼儿对自己的优点、缺点和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与教师对幼儿的评价相比较统计幼儿评价与教师评价的一致性,并由此判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情况。)
3、应掌握、会用的内容
——学、主要作用。
——实验法、调查法。
4、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观察法、测量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1、教育心理学
识记:A教育心理学的定义B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与标志。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次课资料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1、应了解、知道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和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独立的年代与标志。
2、应理解、清楚的内容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定义与性质、任务与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