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在现实中,很多教师都陷入了“一讲到底”的怪圈,课堂上他们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却成了被动接受的对象。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应该从“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和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挑战性任务和创意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发现者。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举例和引导,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所不同。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对于喜欢语言文字的学生,可以采用讲解和文字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喜欢图像与图表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和图表进行教学辅助;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促进学习。
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以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一、首先更新观念,做好角色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说明老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教学中要去除以前的灌输式教育,老师做为一名引领者,在数学的课上要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引领学生总结做题方法,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
不但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并能够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集体的学习中去。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数学课中,要避免枯燥的算理,把算理融入到有趣的情境当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们的眼、耳、手多种感官,紧紧的锁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听课中我学习到了,有的老师在情境导入时,不但利用课本中的例子,还加入了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比如老师中午买了2元钱的馒头,付给人家5元钱,那么应该找回老师多少钱?买馒头问题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另外这种举例子的方法,也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把讲台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老师不要总是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应该把讲台让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很是活跃,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去探索去说。
四、做好预习工作,提高课堂效率在听课之前,老师们都会让学生提前预习,预习是学习新知的前提,学生做好预习就会有信心去展示,同时,老师要精心打磨课堂,让自己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注意在讲题时要注意同类题型的对比讲解,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相同点,发现不同点,总结做题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五、给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是知识的载体,在课堂中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的勇气,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为之自豪。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渲染情景,导入新课为了一开始就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好采用比较新颖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导入新课,因为所举的例子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可以了解一个大致的情况,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为后面的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预习环节,教师确定目标、任务以后,提供一段供学生思索的时间,结束预习环节之前,还有一段自我整理内化的时间。
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自主思考的如:本节课主要讲了几个问题;怎样理解这些问题;通过预习,发现了哪些问题等。
三、预习交流,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要求学生全部参加。
然后每组推选一名组员上黑板板书预习中找到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课前搜集相关内容,需要老师明确任务。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总结的内容在课堂上就有话说,能够做到几乎人人发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也有助于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弥补老师对有差异学生的不足。
四、展示提升,明理导行展示环节是一个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
它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找到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
在本环节中怎样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了话匣子。
为此,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五、拓展练习,强化能力。
通过反馈练习,查漏补缺,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能力,达到导学导行的目的。
当然在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如:有个别学生在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混水摸鱼,在下面玩。
在预习环节中,很多学生不会提问题,组内交流有凌强欺弱的现象,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在讨论过程中气氛热烈,但是一合上书,再问他们学到了什么,却又不知道了。
为了让合作交流真正发挥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改动:1、明确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本组不同角色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都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个可以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需要做到情感上的关注。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和关心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动机。
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等方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教师还应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问答互动、小组合作、教师示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改进提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示课件、图像和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和学习资源的分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教学。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互动和反馈,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为什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一,因为课堂本来就是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室本身就是学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主渠道,离开课堂的学习将是低效学习。
课堂如果教师独占,以讲为主,失去学生自主、自觉的积极能动的学习,同时失去课堂规律、学习规律,失去课堂教学的原意。
第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出发点是学生的学,落脚点还是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学会、学懂、学会使用知识这是目标。
所以伟人说:“知识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而这所有学习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由学生成绩来反映教学成绩。
第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的第一要务,不能只重视教知识,更重视的是教方法。
就知识教知识效率低下,先学方法再学知识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四,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场所,但主要反映的是学生的学,怎样学(方式方法)学得怎么样(目标的达成度),但是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和提升。
二.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怎样把握课堂第一,要掌握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基础,自主是合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探究的基础,在自主完成80%以上进行合作与探究,才是有效合作,否则,合作只是一种形式。
第二,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课堂要抓重点,多动手,多思考。
课前课后,饭前饭后,休息前后,看一看还没有上过的内容,可以划一划,找一找,查一查不识的字,不理解的问题,不清楚的段意。
在做题前看一看课本的例题,想一想课堂讨论重点,知识框架。
第三,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健康的学习心理准备,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果觉得学而无用毫无价值,抱着一种消极,世故的心态,没有爱家,爱校,爱同学,爱师的情节,学习效率肯定低效或者无效。
第四、掌握课堂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存在两种形式的判断:一种是事实判断,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如“贫苦”,是什么就是什么(简单、直接、明了);另一种是价值判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如“虽贫不苦”(知足、安份、达观)它不是公认的,而是特殊人士的生活价值观念,这样的判断就是价值判断。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认为不管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还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都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本,课堂就是学生发展和展示各种能力的一个平台。
因此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集体讨论等方式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很少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捕捉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在头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提出一些与众不同、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系统地整理好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
如在崇州市的中高段数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执教教师创设了一个“吃西瓜”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捕捉到数学信息后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多少块?2、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3、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4、大熊吃的多,还是小熊吃的多?5、还剩西瓜的几分之几?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面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提出第1和4两个问题是表面的而且是简单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助就能及时解决;而第2、3和5个问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教师应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评价;当然,还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的“非中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后再解决。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通常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
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建立合作性学习氛围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作性学习的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进来,让课堂变成大家一起合作的场所。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还要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共同协作,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便是引导者,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知识。
而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探究。
打造互动性的课堂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打造一个互动性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或者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们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探讨问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们指导和帮助,同时,也需要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讨论和探究。
借助科技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在现代教育中,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科技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如电子白板、智能笔、投影仪等等。
此外,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网上资源,让学生们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资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科技编程、实践性课程、社交互动等等,让学生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篇1[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能学会吗?”“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
“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
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的核心,有助于学生掌握关键概念和知识。
多年来,许多教师都被赋予了严格的课堂管理任务,以确保学生遵守纪律并学习。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教育过程可能会令人无聊和疲乏,缺乏学习动机,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流失。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理念。
它的实质是学生参与和拥有课堂教育过程,而不是像传统教育中那样仅仅是被动的听众。
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学生被视为主导,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同步工作,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需求和风格,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带来多种好处。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热情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学生会在自己选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学习乐趣,这是在传统教育方法中无法获得的。
此外,学生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力和投入,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掌控权。
其次,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协作能力。
学生需要注意时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需要与同学合作,分享资源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第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促进个性化教育。
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往往要面对一个庞大的学习群体,并不能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
然而,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环境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需要。
此外,教师也可以为不同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探索和研究学习内容,创造新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教育革新的重要方式。
通过引入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和动机,提高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并获得个性化的教育和提高创新能力。
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中实现这个理念,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现代教育中,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舞台。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就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权利和发言机会。
传统上,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和思维的导航者的角色,学生则充当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现代教育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的反馈。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的环境,学生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思考、探索和交流。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需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习需求。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需要倡导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教育,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知识型转向创新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并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但又必须完成的任务。
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只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机会,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案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案一、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介绍“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其重要性。
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重要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理论篇:什么是“把课堂还给学生”?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概念。
分析“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优势和意义。
2. 教学内容:解释“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含义。
分析“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概念及其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享成功实施“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效果。
三、实践篇: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自主学习,分享心得和经验。
四、实践篇: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合作学习?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解释合作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合作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激发学生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内容:回顾“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展望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日常教学,谈谈如何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要老觉得学生需要控制,需要包办,需要约束,需要限制,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更新教育理念,舍弃一些老旧的教育思想,学习和吸收一些最新的教育思想。
二、激发兴趣,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
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
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放手参与、自主探究
参与式的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的老师灌输。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循循善诱,鼓励支持
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支持,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深入探究,取得小突破时,老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学生继续前行的动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工作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寻求一条适切的教育之路。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2000字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地方。
但是,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学生抱怨课堂缺乏互动、枯燥无味,而且教师讲课时声音单调、缺乏激情。
所以,如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何突破常规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育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说是在课堂中增加趣味性和趣味的一种方式。
作为教师,不要仅仅是依赖于板书和讲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比如说通过教学视频、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动性,在这过程中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实际操作很简单。
二、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教师既要讲解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自身表达,互动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三、注重情感交流要想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就要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愿意和教师沟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一个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自身的角色。
四、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乐趣其实来源于学生自己。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保持自主学习的兴趣,学习才能变得更加的有趣。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和独立思维能力,积极批评和鼓励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找自己的道路。
五、教育内容的位移教育内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本和板书上面,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教育课外阅读,外出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位数学教育名家的一句话:“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我对此深有同感。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需要理念上的认识和准备,还需要具体真实的实践操作1、教师备课:要有“预谋”。
教师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
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老师还要做好如果招架不住的准备,怎么准备,准备什么,都需要老师去捉摸。
2、课堂准备:蹲下来。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设计有针对性地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动(自主)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强化迁移的链式结构。
3、课堂引导:让学生学会飞翔。
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教师点评:不要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学会稳住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作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作定性的评价。
学会说:好,还有别的想法吗?引导学生说出隐藏在心里的所有的想法。
5、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提问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问,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
教师需要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需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能让问题止于自己。
通过让学生问,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各环节的注意点1、问题的设置: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能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课堂还给学生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教学大多是老师不停地讲、学生反复地练,课堂气氛单调,教学方法单一。
好的教育就是要顺其自然,从孩子们的天性出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心理和学习特点,选取科学、合理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358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果。
关键词:学习动力新课标 358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课堂的主人。
好的教育就是要顺其自然,从孩子们的天性出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心理和学习特点,选取科学、合理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赋予学生以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发展,从而使整个课堂洋溢着主人的气息。
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他们去质疑、去合作、去总结;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
话、沟通和合作,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具体做法如下:
一、将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初中的孩子们兴趣广泛,并且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学习什么,从哪些学习材料中学习,要自己有主意、自己做主。
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课堂上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分层次教学,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练习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上课前,老师可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让他们通过找老师、找同学、上网查资料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来寻找答案;课堂上让学生围绕问题去表现、交流、思考、讨论、合作;课外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实验,让他们探究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再唱独角戏,由此打造的课堂,成了学生享受快乐的地方。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被完全地激发和释放出
来。
这种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带来的巨大的成功和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成绩也逐步提升。
二、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放飞课堂,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绝,反而是沉默是金,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示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来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的知识。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把问题交给学生,并激励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大舞台。
三、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把个性还给学生。
以前
的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述,学生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手;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权威,教师所讲的就是标准答案,不去考虑学生对于问题的不同做法或想法,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回答课本上或教师认为标准的答案,有时学生提出异议,不去解析,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记住答案就可以。
这样就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
自从实行了358教学改革后,情形与以前就大不相同了。
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思考,可以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
老师们都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先摆出一般的、常识化的观点,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学生和教师、教材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易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
四、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把质疑权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讲完,一堂新授课完毕,快下课时问学生:“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学生说没有了,老师就宣布下课。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传道、解惑”教学情况。
学贵有疑,“学是疑之始、思之端”。
真正的质疑权应该属于学生,一堂课下来,学生真的就没有问题了吗?我看不尽然,是学生没有养成质疑的习惯,有的学生内心有问题,但思想有顾虑,怕同伴笑话、怕老师批评课
上不认真听讲、怕叙述不清等,久而久之,就变得没“疑问”了。
实行了358课堂教学模式以后,教师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仅不求全责备,还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已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从而产生新发现、新设想。
在课堂上教师在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时,创设适当的情境指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提问,尤其是启发学生将知识与生活、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到各项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并认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一些问题教师先不忙于讲、不忙着“灌”,而是让学生先去学,学的过程中允许问,而且问得越细微越被肯定、鼓励;学生可以撇开教材的观点、教师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提反对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了充分尊重,自己探究的欲望得到了发展,思维变得更加开阔。
五、将学生的尊严和动手能力还给学生。
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就是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搞明白问题的原因,这样不容易遗忘,并且记忆深刻。
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师发号施令、一言九鼎,他们往往高高在上,和学生不能平起平坐。
实行教改以后,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既有
见解主张也有情感精神的生命,教师和学生平等地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
这样,学生的人格在宽松亲切的情感氛围中得到了健康成长。
并且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学生有了主动学习、探究的热情,并且学过的东西记得也很牢固。
六、把发言权还给学生。
以前每堂课教师总是讲得面面俱到,唯恐疏忽一个知识点而误人子弟,不遗余力地把书本知识全灌输给学生,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只是把知识装进去,但不会分析、归纳、总结。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的极不信任,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学生话语权――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权利,而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让他们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实行358课堂改革以后,教师从目标的把握、问题的设置、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将学生在课上发表意见的权利还给学生,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对某一个问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不会的问题可以问,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此外,要把评价权也逐步还给学生,如对学生的发言或表演由老师评价变为同学互评。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表意见的权利,进一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和展示各种能力的一个舞台。
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学生们的面貌焕然一新:在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发言和质疑,敢于主动展示和表现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与人交流表达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了;同时,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也在逐渐养成,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当然,我们的改革还在摸索阶段,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会努力去做,争取做好,为打造素质教育的春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