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37
浅谈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浅谈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针对常用抗菌药物,探究分析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式。
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录的134例患者进行研究,分组后以常规用药治疗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治疗,将临床效果(临床疗效、给药时间合理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7.01%)显著高于对照组(88.06%),对比有差异(P<0.05)。
观察组的给药时间合理率(94.03%)显著高于对照组(80.60%),对比有差异(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46%)显著低于对照组(20.90%),对比有差异(P<0.05)。
结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能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给药时间合理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地方推广。
【关键词】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临床合理用药【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administration time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of rational drug use for commonly used antibacterial drugs. Methods 134 patients enrolled in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1 were studied. After grouping, the clinical effects (clinical efficacy, reasonable administration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y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and clinical rational drug therapy.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7.0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8.06%),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P<0.05). The rational rate of administr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4.0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0.60%),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7.46%) was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0.90%),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ntibiotics, improve the rational rate of administration time 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in local areas.【 Key words 】 Antibacterial drugs; Administration tim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抗菌药物作为临床上泛用的药物之一,虽然其药效显著,但其副作用较大,若给药方式不正确,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为保证抗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需要合理用药[1]。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分析
在相关 的合 理用药规 定中 , 对合 理 的给药 时问及给药 间隔
喹诺 酮类药 物 的病 菌清 除能力 与药 物 的浓 度有着 直接 的 予 以了明确 的规定 , 在 临床用 药实际 中, 对于混合感 染 、 严 重感 关 系, 为浓度依赖 性药物 , 其浓度值越 高, 病毒 清除整体能 力越 染 的患 者应用联合抗 菌药物时 , 应结合各 种药物 的最佳 给药时
l
3 8| l l , N g . 1 z h T , J 第1 2 卷第1 0 期
I
・医院药学 ・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分析
刘 羽
( 晋煤集 团总医院药剂科 , 山西晋城 0 4 8 0 0 6)
【 摘要 】 目的 对 常见的抗 菌药 物的给药 时间与药效 发挥的相关性 进行分 析 , 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 国内外相关 的文献资料进行 大量 的查
映 的是抗 菌药物的杀菌作用与血药浓度 之间的关 系 , P A E指 的 时 间, 耐药性会 得到显著的降低 , 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 是血药浓度低 于最低杀菌浓度 与最小抑菌浓度之后仍然对细菌 的作用 。 产生抑制作用时 的效应 , 是药 物抑 菌作用 时间长短 的直接反映 。 2 . 6联 合 用 药 的给 药 最 佳 时 间 分 析
B 一内酰胺类是一 种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 , 当其血药浓度
会 对病原体 的活性具有一 定的抑制作用 , 能够起 到杀灭病原体 值 为 MI C的 4~ 5倍 时, 其 杀菌 能力就会 处 于饱 和状 态 中, 其 的作 用 l l l 。依据 抗菌 后效应 ( P A E ) 、 药物 效应 动力学 ( P D) 、 药 血药浓 度值超 过致病 菌 MI C的 4 0 %~ 6 0 %时, 抗 菌活 性时 问 ] 。头孢菌 素类 及青霉 素类 药物 主要 的用药 方案 是每 天 物代谢 动力学 ( P K) 可以将其主要 划分 为三种类 型, 即浓度依赖 最佳 性抗菌药 、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 、 时间依赖性并 且半衰期 较长的抗 3~ 4次 , 但 头孢 曲松、 头孢替 唑坦等药 物在实 际的应用 中, 用 菌药 , 本文就对不 同的抗菌药物 的给药时 间与药效发挥 的相关 药次数可以适当的减少, 每天 1 ~ 2次 。 性进行简单分析 。 2 . 5氨 基糖 苷 类
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
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发表时间:2017-05-18T10:16:52.2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期作者:李金梅[导读] 主要对PAE、PK/PD影响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抗真菌类药物、喹诺酮类、β-内酯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性及常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PAE、PK/PD影响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抗真菌类药物、喹诺酮类、β-内酯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性及常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给药时间;药效;相关性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抗真菌类药物、喹诺酮类、β-内酯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等,这些抗菌药物在一定的药物浓度下,会对病原体产生相应的抑制作用,从而产生杀灭病原体的效果。
本文主要就对以上几类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1PAE、PK/PD影响机制PK/PD是评估抗菌类药物药效的一项重要指标,PD主要是对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而PK/PD反映的则是药物的杀菌作用与血液浓度之间的关系,PAE反映的是药物的抑菌作用时间[1]。
2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分析2.1抗真菌类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性分析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类药物主要有唑类、多烯类及氟胞嘧啶类,其中两性霉素B是浓度依赖性药物,其用法为每日1次或者是每隔2—3d1次,主要采取静脉注射方式给药,这类药物的PAE较长。
而唑类是时间依赖性药物,其用法为每日1次,主要采用静脉给药或口服给药的方式,用药过程中需保持其AUC/MIC值大于20。
氟胞嘧啶类也是时间依赖性药物,用法为每日4次口服,或者是每日2—3次静脉滴注。
浅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
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3月第8卷第9期ChinaPracMed,Mar2013,Vol.8,No.9·157·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1)。
表1二组疗效比较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5755显效4232有效1311无效212χ8.58<0.01(d)表2二组平均腹泻停止时间比较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5755平均腹泻停止时间(±s)1.85±0.372.38±1.12t检验⁃2.97P<0.013讨论婴幼儿发生腹泻病时,机体处于缺锌的状态,国内报[4]道腹泻患儿的血清锌低于正常儿,锌制剂针对腹泻病的辅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6.[2]陈洁.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3]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4]康春华,丘小汕,华莉,等.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效果.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0):765⁃766.[5]盛晓阳,沈晓明.锌缺乏与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164.2009,47(8):634.助治疗作用并非锌本身的药理作用,而是补充锌制剂后,纠正了缺锌的状态,从而激发和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多种[5]途径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或防止液体丢失。
本组治疗显示:治疗组疗效、腹泻停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腹泻病患儿补充锌制剂能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
按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中的补锌治疗:急性患儿能进食后予以补锌,6个月以上,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6个月以下,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共10~14d;该疗法应积极应用于临床治疗。
浅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高丽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摘要】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浅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
浅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作者:高丽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并与临床病例结合,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
结果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大环内酯类、抗真菌药物、其他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的最佳给药时间。
结论恰当的给药时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抗菌功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
【关键词】菌药物;给药;时间;临床合理用药有报道称,恰当的用药时间、合理的用药间隔,是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1]。
所以,根据抗菌药物的不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参数,以及抗菌后效应,将其分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以及时间依赖性且半衰期较长的抗菌药物[2]。
本研究中,参考相关文献,并与临床病例结合,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大环内酯类、抗真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的最佳给药时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各类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1.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当药物浓度处于最低抑菌浓度的4~5倍,其杀菌功效处于饱和状态,所以,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挥抗菌作用的有效期。
β-内酰胺类给药后24 h内,体内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约为40%~60%,这段时期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挥最佳抗菌活性。
一般情况下,半衰期相对较短的β-内酰胺类药物,给药3~4次/d,例如青霉素类、多数头孢菌素类,都需要通过每日多次给药方式,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发挥抗菌功效[3];但是对于半衰期相对较长、抗菌后效应较长的β-内酰胺类药物,例如头孢曲松等,可以通过降低给药频率,每日给药依次,就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发挥抗菌功效;对于半衰期较短,但对繁殖期、静止期细胞具有较强杀菌活性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可适当放宽给要间隔方式,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发挥抗菌功效。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400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中,医生根据自身经验决定用药的次数、时间和剂量,实验组则由药师与医生联合进行用药次数、时间、剂量的制定,对2组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结果实验组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根据用药医学标准,合理控制用药的时间,尽量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在感染预防和治疗中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但是若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则不仅会增加治疗的费用,且会导致耐药、不良反应等的发生[1]。
本研究主要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情况作观察,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400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200例/组。
实验组中,年龄33岁-81岁,均值(65.23±5.51)岁,143例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57例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男112例,女88例。
对照组中,年龄32岁-80岁,均值(66.17±6.02)岁,140例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60例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男108例,女92例。
对比2组感染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中,医生根据自身经验决定用药的次数、时间和剂量。
实验组则由药师与医生联合进行用药次数、时间、剂量的制定,1.3观察指标对2组合理用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观察,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瘙痒/红肿、食欲不振、恶心、休克、头晕等。
1.4数据分析数据经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P<0.05,统计学有意义。
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措施
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措施【摘要】目的研究控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措施的重要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用药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红肿、瘙痒、恶心)。
结果治疗组患者通过给药时间与用药措施的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与用药措施的合理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使得药物疗效得以最大化展现,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抗菌药;给药时间;临床用药措施[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gnificance of controlling the administration time of common antibiotics and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asures. Methods 98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 to November 2021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medica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asonably controlled the administration time and medication measures of antibiotics, and compare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dness, swelling, pruritus and nause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reasonable control of the administration time and measures of antibiotic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maximize the efficacy of antibiotics, which is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antibiotics; Administration time; Clinical medication measures要想充分发挥出药物效果,就应当合理控制用药时间与用药措施,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助力患者早日康复【1】。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金晶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金晶摘要:在我国,临床较为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抗真菌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等。
对于抗菌药物来说,给药时间不同,药效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若是给药时间不合理,则有可能出现无法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或者用药过量而导致不良反应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给药时间的重视,确保给药时间的合理性。
本文中,笔者主要对这些常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最佳给药时间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并对临床合理联合用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给药间隔;临床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时候,用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的合理性,是确保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基于这样的原因,必须加强对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的重视与研究[1],明确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最佳给药间隔时间,以实现临床合理用药。
1.抗真菌类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抗真菌类药物中,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主要包括咪唑类药物、氟胞嘧啶类药物以及多烯类药物等,属于时间依赖性药。
其中,氟胞嘧啶类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是一天2~3次,原因在于其半衰期较短;咪唑类药物与氟胞嘧啶类药物相比,半衰期相对较长,通常在3个小时至4个小时血药浓度便可达到高峰,且AUC/MIC在20以上,因此,可以选择单次给药法,也就是一天1次。
2.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站在药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大环内酯类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在机体内产生的代谢差异相对来说较大。
因此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给药时间、给药间隔,不能根据单一指标进行评估。
可以根据抗菌后效应(PAE)、半衰期的不同,来判断最佳给药方法以及最佳给药时间[2]。
对于半衰期相对较短,低于2个小时的药物,如乙酰螺旋霉、红霉素等,通常情况下是一天3~4次;而对于半衰期相对较长,且血药浓度可产生叠加抗菌后效应(PAE)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等,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单次给药法,也就是一天1次。
探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法
探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法【摘要】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法。
方法选择从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抗菌治疗的患者100例,依据给药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①组采用合理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法,②组采用常规药时间以及临床常规用药干预方法,比较抗菌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①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组病患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①组患者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效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表3数据可以看出,两组病患用药满意度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①组患者用药满意度更理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法更理想,值得广泛利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临床合理用药[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ministration time of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and the intervention methods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tibacteri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may 2022 were pided into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methods. ① group adopted reasonable administration time and clinical rationalmedication intervention method, and ② group adopted routinemedication time and clinical routine medication intervention method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ntibacterial treatment. Results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data in Table 1 tha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is very different. It can beclearly seen tha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 eactions in group ① is lower, which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data in Table 2 tha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drugcosts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t can beclearly seen that ① group has le ss effect on drug costs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which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It can be seen from the data in Table 3 that the dru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is very different. It can be clearly seen that the drug satis faction of patients in group ① is higher, which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dministrationtime of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and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of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are more ideal and worthy of wide use.[Key words]: antibiotics; Administration tim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在临床上,抗菌药物属于常见的干预药物,能够消减患者机体中的炎性因子,确保患者身体健康【1】。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探讨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药剂科的用药情况,总结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给药间隔,促使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结果:根据各种抗菌药物PK/PD、PAE的不同,对毒性以及依赖药性进行降低,从而使得患者医疗费用得到减少,临床意义以及现实意义显著。
关键词: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临床合理用药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选用合适的用药时间以及给药间隔时间从而对用药效果进行保证。
抗菌药物由于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抗菌药物所具有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以及抗菌后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因而可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种,即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以及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抗菌活性长抗药物[1]。
本文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药剂科的用药情况,总结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给药间隔,促使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现报道如下。
1.常用抗菌药物PK/PD以及PAE机制PK/PD参数主要是在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对抗菌药物所具有的杀菌作用以及与血药浓度关系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PK主要是对抗菌药物的分布、代谢以及排泄过程进行反映,而PD主要是用于对抗菌药物所具有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反映,PAE则是对抗菌药物所具有杀菌作用的药效时间[2]。
2.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分析2.1β-内酰胺类药物该种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的一种,药物所具有的用药时间将血药浓度一般维持在MIC(致病菌最低抗菌浓度)以上。
药物的这种特点也是对患者体内病菌进行有效清除的关键。
药物浓度所具有的MIC时间也是对这种抗菌药物所具有抗菌作用有效维持的时间。
有研究表明,患者在用药后的24h内,血药浓度一般维持在MIC的50%左右,β-内酰胺类药物自身具有最佳的抗菌活性。
而t1/2≤2h时,一般需要3次/d,t1/2>2h或者PAE较长的药物,可酌情减少对患者的给药次数。
浅谈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理性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实验组中患者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显著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 针对常规抗菌药物
的给药时间进行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和疗效,有利于提升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
关键词:常用抗菌药;给药时间;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62.089
的 广 泛 使 用,但 在 使 用 的 同 时 ,出 现 了 抗 菌 药 物 用 药 的 不 合 理,造成了耐药菌的出现,限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3]。
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各类抗菌药物的研发及使用也越 来越广泛。一般常用抗菌药物划分为时间依赖性药物、浓度 依赖性药物。常用抗菌药物在预防各类感染性疾病中也发 挥了很好的抗菌作用。但随着常用抗菌药物种类的增多,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控制给药 时间间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安全性 [4]。制定科学的给药 间隔和用药时间是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先决条件 [5]。
细菌感染在临床过程中是最常见的情况之一,严重的感
男性 99 例,女性 101 例,年龄 20~52 岁,平均(33.11±1.89)岁。 染,可导致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基础信息资料比较(P>0.05),差异 健康。抗菌药物在控制细菌感染方面一直得到了临床医师
P
0.003
0.016
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 2。 表 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
组别 例数 皮肤瘙痒 恶心呕吐 胃肠不适 皮肤表红肿 不良反应发生率
浅谈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1.1 基线资料 在我院 2016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0 月接受常规抗菌药
物治疗的患者中,筛选 146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 床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 并 严 重 心 、肝 、肾 等 器 质 性 病 变 ,对 抗 菌 药 物 有 过 敏 反 应 ,认 知 功 能 严 重 障 碍。 经 我 院 伦 理 委 员 会 批 准 后 开 始 研 究,采 取 随 机 数 字 表 法 将 选 取 的 患 者 分 为 对 照 组(n=73)和 实 验 组(n=73),对照组中男性 45 例,女性 28 例,年龄 23~55 岁, 平均(34.50±2.60)岁;实验组中,有男性 44 例,女性 29 例, 年龄 24~56 岁,平均(34.62±2.58)岁。两组使用抗菌药物 治疗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93.1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给药间隔合理性、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给药间隔合理性
治疗总有效
对照组
73
55(75.34)
65(89.04)
实验组
73
68(93.15)
72(98.63)
χ2
8.7218
5.8021
P
0.003
0.016
2.2 两组患者不良用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 照 组 患 者 不 良 用 药 反 应 发 生 率 为 2 1 . 9 2 % ,实 验
霉 素 等 新 型 大 环 内 酯 类 抗 菌 药 物 多 每 天 1 次 给 药。(3) 诺 酮 类药物。这是一类浓度依赖型药物,药效作用受浓度影 响较大,通常不主张大剂量使用,向依洛沙星、氧氟沙星等药 物临床通常每天给药 1~2 次。 1.3 观察指标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对其进行选取(1500例)依据药物特征及相关参考文献,分析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合理性。
结果:本次研究总结提出氟喹诺酮类药物每天1-2次,氨基糖苷类药物每天1次,大环内酯类每天3-4次,β-内酰胺类每天1次。
结论:临床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需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不仅需确保药效最大限度地发挥,还需保障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合理用药;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临床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应用较频繁,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用药生物医学标准表明,合适的给药时间及给药间隔均是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临床抗菌过程中需依据药物药效学参数、药代动力学、抗菌后效应及依赖性等多方面内容选择恰当的给药时间,控制药量,达到抗菌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临床疗效[1]。
但截止目前为止,临床上仍普遍存在用药时间不合理、超剂量等问题,且随着疾病种类及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多,临床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现象逐渐增多。
为了快速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降低机体耐药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医学界要求需严格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规则用药,避免造成严重医疗事故[2-3]。
鉴于此,本文选取1500例患者中常用到的抗菌药物,分析其给药时间及合理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共纳入1500例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病例选取的起始时间为2019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月,其中男性768例,占比51.20%,女732例,占比48.80%,年龄19-68岁,平均(43.35±10.89)岁。
1.2方法总结1500例患者中常用到的抗菌药物种类,具体为:(1)β-内酰胺类药物。
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状广、治疗显著等特点。
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张东
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张东发表时间:2019-04-01T10:29:24.4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作者:张东[导读] 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抗真菌类药物、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等几种,充分地掌握以上几类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性,对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东(靖远县三滩镇卫生院药剂科;甘肃靖远730615)【摘要】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抗真菌类药物、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等几种,充分地掌握以上几类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性,对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本次以下就主要对抗菌后效应(PAE)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K/PD)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抗真菌类药物、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等几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抗菌药物;抗菌后效应;药物代谢动力学;给药时间;药效[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013-01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功不可没,应用意义极大。
但是随着当前抗菌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导致临床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现象,从而给患者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1]。
究其原因,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对抗菌药物的药理学机制缺乏深入地了解[2]。
其中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之间的关系是抗菌药物药理学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3]。
因此,深入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之间的相关性,是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的一项重要保障。
浅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
浅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摘要】为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进行分析,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式,作者对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的研究资料进行大量查阅,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在临床最佳给药时间及给药间隔时间进行综合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药物特性进行观察,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适当调整用药时间及给药间隔以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旨在为临床治疗机及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给药间隔随着药理学的不断发展,患者对药物的吸收消化程度、血液中药物浓度及药物代谢周期等也会发生规律性变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及给药时间有助于提高药物使用效率及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临床用药时间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有着积极临床意义。
本文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区别分析,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间隔进行分析。
1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1. 1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药物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时不能采用单一指标,这与药物在体内代谢情况不同等有着直接关系,多为时间依赖型。
因此在药物方案的设置上,要保证药物在组织内最低浓度不低于药物最低抑菌浓度,用药间隔时间应该充分考虑抗菌后效应及组织内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来确定。
一些常用药物如螺旋霉素、红霉素等药物的抗菌后效应及半衰期等相对较短,因此应该根据推荐药物间隔对患者进行给药,适当调整为4次/d。
而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抗菌后效应及半衰期等较长,临床用药可适当调整为1次/d,从而提高用药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1. 2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作为高浓度依赖型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具有较大及较小抗菌后效应,首次用药疗效显著,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常采用药物最低起效浓度与药物最低起效浓度及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的比值。
探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法
探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法【摘要】目的分析常规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法。
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本院80例采取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根据医师经验指导患者用药)与观察组(根据医学用药标准指导服药),对比给药间隔合理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结果给药间隔合理性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抗菌药物应用期间,利用给药时间控制及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方法有助于临床用药合理性提高,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临床合理用药;给药时间;抗菌药物[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ministration time of conventional antibiotics and the intervention methods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80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October 2021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uided by doctors' 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uided by medical medication standards). The rationality of dosing interval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ationality of administration interv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the use of administration time control and formulation of reasonable administration plan and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 minimiz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Key words]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Administration time; Antibiotics近年,临床抗菌药物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且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发表时间:2017-10-20T14:46:25.3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7期作者:吕文柏[导读] 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并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时间,有利于提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静滴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甘肃省敦煌市中医医院摘要:目的:关于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
方法:从敦煌市中医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44例。
其中甲组患者的用药间隔时间不给予控制,而乙组则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参数对给药间隔时间以及给药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对比两组的用药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乙组给药时间合理率是88.64%,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1.36%,显著优于甲组的68.18%、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并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时间,有利于提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静滴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关键词: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属于医院临床上常用药物,其半衰期、用药时间以及用药浓度等要求较其他药物高[1]。
随着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滥用、多用等行为越来越凸显,人们对该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行为也越来越关注,而要想提升该类药物的临床用药合理性,严格控制给药的时间间隔十分必要。
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合理用药情况,本次研究抽取了88例患者进行了详细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及研究方法1.1一般资料从敦煌市中医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44例。
甲组患者中女患是20例,男患是24例;年龄均处于22岁-70岁的范围内,平均是(46.8±5.0)岁;乙组患者中女患是21例,男患是23例;年龄均处于21岁-72岁的范围内,平均是(48.0±5.2)岁。
探究常用抗菌药物以及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方式
探究常用抗菌药物以及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方式【摘要】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以及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常用抗菌药物患者68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34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本文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5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严格控制给药时间及临床用药的方法的合理性,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结论常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要合理的设计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临床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一般指具有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以及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的药物。
抗菌药物既可以是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某些产物,也可以使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还有些抗菌药物是化学全合成。
本文将研究分析抗菌药物以及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01-2020.12月,1年内收治的68例常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常用抗菌药物的诊断标准。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平均35.42±9.58岁)和观察组(34例,平均34.65±8.98岁)。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用药治疗,但不控制药物时间,观察组在使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控制,具体如下:1 )β- 内酰胺类药物:最常用的青霉素类,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青霉素和部分合成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这类抗生素中品种最多、临床应用最广的一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合理用药探讨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合理用药探讨发表时间:2020-12-23T07:36:35.129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4期作者:王玉奇[导读] 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中,严格管理给药时间与给药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率,临床中的管理运用价值显著,可依据临床需求进行运用。
(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海东 810699)【摘要】目的:探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合理用药。
方法:筛选2018年4月—2020年3月临床科室收治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给药,观察组严格管理给药时间和给药方式,对比分析两组的用药状况。
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合理用药率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中,严格管理给药时间与给药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率,临床中的管理运用价值显著,可依据临床需求进行运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给药方式;合理用药;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4-0121-02临床中药物运用在疾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合理用药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有重要意义,抗菌药物更应合理运用,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要想使临床的用药合理性提高,就要给出科学的给药时间和临床用药时间,这是合理用药的一个标准”,由此可以看出临床中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在实际临床中要提升合理用药性,在患者进行用药之前需要对各项机体状况进行检查,需对患者的机体状况进行全面彻底的了解,在明确患者病原体后,才能够有效的确定用给药时间和给药方式,避免盲目用药,药物剂量过大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或者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严重时可诱发不良反应[1]。
我院在临床中为提升抗菌药的合理用药,在实际临床中尝试增强对患者给药时间与给药方式的管理,现筛选2018年4月—2020年3月期间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82例,探究在实际临床中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合理用药状况,结果报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
摘要】目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式对国内外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浓度依赖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和两性霉素B,
时间依赖性药物包括唑类和氟胞嘧啶、β-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
结论在常用抗
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要结合体质适应能力检查参数、最佳给药时间等对合
理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给药方案。
【关键词】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药效发挥
v 抗菌药物主要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如硝基咪唑类、咪唑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真菌类。
不同的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而且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如何确定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促进
药效的充分发挥已经成为临床上比较关注的内容。
1.抗菌药物药效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发现,抗菌药物药效发挥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药物代谢动力
学参数(PK)、药物效应动力学参数(PD)以及抗菌后效应(PAE)。
PK主要描述药物进入
人体后的分布、代谢、吸收、排泄等参数,PD则是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临床上经常把PK/PD 的比值作为评价血药浓度与抗菌药物抗菌疗效关系的主要参数。
PAE主要用于表示血
药浓度降至最小抑菌浓度或最低杀菌浓度后,其抗菌药效的大小,该参数主要用于判定抗菌
药物抗菌作用时间的长短。
2.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关系
2.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时间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其药效动力学和药物在机体中的
反映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临床上采用特定的参数对PK/PD进行分类是较为困难的。
在
给药方案制定阶段,要想维持其在组织中的浓度超过MIC值的药物浓度时,就需要明确给药
间隔。
此外通过MIC时间的确定也可以对PAE的持续时间加以确定。
2.2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浓度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而且药物浓度越高对病原菌的清
除效果越好。
同时还降低了细菌在机体内的耐药性。
有超过85%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长
的PAE,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药物与细菌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延长。
但是,
氟喹诺酮类药物会对患者身体产生副作用,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在临床用药上,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合理控制药物剂量,每天1-2次为宜。
2.3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临床研究发现,氨基糖苷类药物对浓度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而且对于革兰阴性菌和革兰
阳性菌分别具有较大和较小的抗菌后效应,初次用药效果比较理想。
临床上对于该类药物的
评价主要是依据药物最低起效浓度与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的比值和药物最低起效浓度与曲线
峰值的比值。
在维持每日用药量的基础上,单次用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浓度峰值,而且还能
提高药物最低起效浓度与浓度峰值的比值,并增强药物抗菌效果,降低药物作用细菌时间,
抑制了耐药菌种的出现。
同时,此类药物在肾皮质中具有吸收饱和性,单次用药后便可达到
药物浓度峰值,同时不会诱发肾脏蓄积。
每天服药一次,不仅可以避免多次用药引发的肾脏
蓄积现象,同时也可以避免耳毒性伤害的发生。
因此,每日单次服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以达
到更好的抗菌效果,在确保用药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患者的医药支出。
2.4β-内酰胺类抗菌药
临床研究发现,β-内酰胺类抗菌药对时间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其血药浓度可以是最小抑
菌浓度的5倍,而杀菌能力可以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
同时β-内酰胺类抗菌药在服药后血药
浓度达到60% 时具有最高的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最好每天服用1次,但是大部分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半衰期相对较短的药物,每天可以服用3-4次。
而头孢替坦、头孢曲松等半衰期
相对较长的药物,每天服用2次即可。
2.5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类药物主要包括多烯类、氟胞嘧啶以及唑类药物等,氟胞嘧啶以及唑类药物对时
间具有依赖性,而且具有较长的PAE。
而氟康唑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药时间
最好控制在1次/d。
3.联合用药的给药时间
为了提升用药效果,临床用药阶段,最好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各类抗
菌药物的特点,来制定联合用药方案。
在进行联合用药时,最好对联合用药进行药敏实验和
效应评估。
当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会使药物的抗菌性出现叠加效应与协同作用,所以要适
当的延长用药间隔。
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如果联合应用时,最好延长用药间隔,从而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讨论
综上所述,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的制定不仅要参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而且还要根据药
物的PAE、PK/PD参数来规划给药时间。
如果存在联合抗菌用药时,最好选择药物PAE可协
同作用,这样可以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耐药性和毒性。
参考文献:
[1]谢俊强.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3,6(52):48-49.
[2]刘羽.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5(10):141-142.
[3]张曦.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临床用药的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2,6(18):55-56.。